30-高层大跨度偏心连体结构研究-李安

30-高层大跨度偏心连体结构研究-李安
30-高层大跨度偏心连体结构研究-李安

高层大跨度偏心连体结构研究

李安,曹伟良,张良平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 518052)

摘 要:深圳某连体项目,两栋塔楼高度约87米,连接体在75米高处将两栋塔楼连接,连接形式为强连接,

连接体以上还有4层住宅。连接体采用钢桁架结构,高度7米,跨度56米,且在平面上偏置,属于

大跨度的偏心连体结构。从结构特性、荷载考虑、施工顺序优化、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等方面进

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抗震加强措施。其分析及设计思路可为类似的连体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连体结构,强连接,大跨度,偏心,高层建筑

1引言及项目概况

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层建筑通过连接体连接起来的结构形式,称为高层连体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因其独特的几何形态,受到不少建筑师的青睐,成为建筑师们喜爱的创作手段,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也逐渐增多。

然而现行的建筑结构规范对连体结构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对于大跨度的偏心连体结构,在国内外更是缺少理论研究和可供参考的工程案例。本文结合实际项目,深入研究了大跨度偏心连体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具体的抗震加强措施,完成结构设计,为连体结构项目的分析设计积累工程经验。

本项目位于深圳,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 ),场地类别Ⅱ类,基本风压值0.75KN/m 2,地面粗糙度类别C 类。项目主要功能为住宅,有一层地下室,地上共28层,其中1层裙房,27层住宅。其中地上部分由南、北两栋塔楼组成,两栋塔楼均为剪力墙结构,高度87.4米,属于A 级高度。

两栋塔楼在23~25层经两榀桁架组成的连接体连接,连接形式为强连接[1]。连接体为纯钢结构,桁架跨度56.000米,属于特大跨度的高层建筑。桁架高度7.000米,桁架层以上有四层复式住宅。

由于建筑方案的限制,在平面上连接体为偏心设置,如图 3所示。

图1结构的组成 图2结构计算模型 图3桁架下弦层(23)及上弦层(25)平面

作者简介:李安(1987-),男,硕士,结构工程师

2单塔模型自身特性对双塔模型的影响

2.1 几何特征及模态特征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5.1条规定,“连体结构各独立部分宜有相同或

相近的体型、平面布置和刚度”[2]。本项目中,两个分塔的高度均为87.40米,平面尺寸相近,北塔约

为42 x 20米,南塔约为43米 x 15米;两个分塔的总质量相差20%以内,如表1所示。

表1分塔体型对比

项目北塔南塔相差

高度 (m) 87.4 87.4 0%

平面长 (m) 41.8 42.8 2% 宽 (m) 19.9 14.95 24%

质量活载质量 (t) 2558 2008 27% 恒载质量 (t) 40669 34531 18% 总质量 (t) 43227 36539 18%

双塔结构的振型中会存在两个分塔相对振动的振型,在地震作用下,会造成连接体部分内力复杂。为了减少地震作用下此种振型对结构振动反应的贡献,应尽可能使分塔的对称,保证主振型中不出现分塔相对振动的振型。图4为本项目两个分塔的前3阶模态,两者的周期相近,模态一致。

a)北塔, T1=2.48s b)北塔, T2=2.06 s c)北塔, T3=1.88 s

d)南塔, T1=2.06 s e)南塔, T2=1.90 s f)南塔, T3=1.46 s

图4北塔与南塔前3个模态对比(单塔模型)

2.2位移与扭转位移比

两个分塔在连接体桁架下弦楼层23F及上弦楼层25F的楼层位移对比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两栋塔楼单独工作时,沿Y方向,23F~25F楼层位移差较小,为1~3mm;而沿X方向,出现了相对较大的变形差,为5~12 mm。在实际的连体结构中,这些变形差将由连接体来协调。

a)X向风荷载 b)Y向风荷载 c)X向地震作用 d)Y向地震作用

图5单塔模型与多塔模型楼层位移对比

图5为单塔模型与多塔模型在风荷载及地震作用下的楼层位移对比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风荷载作用下,两栋塔楼由于钢桁架的连接作用而变形协调,沿钢桁架跨度方向(Y向)的楼层位移一致,刚度增加,因此多塔d:\00-Projects\20150309科研课题\期刊投稿\第24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修改格式d:\00-Projects\20150309科研课题\期刊投稿\第24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修改格式模型的楼层位移小于单塔模型的位移,见图 5- b)。沿X方向,由于钢桁架以及其上4层复式增加了风荷载的受风面积,风荷载增大,而连接体对结构X方向整体刚度贡献较小,因此多塔模型的楼层位移大于单塔模型的位移,见图 5-a)。

在地震作用下,沿钢桁架跨度方向(Y向),多塔模型中,两栋塔楼由于钢桁架的连接作用而变形协调,楼层位移一致,刚度增加,因此位移比单塔模型小,见图 5- d)。沿X方向,多塔模型中两栋塔楼的刚度与单塔模型相比变化不大,但连接体的质量增加了地震力,因此其楼层变形相比单塔模型较大,见图 5- c)。

多塔模型与单塔模型层间位移比的对比见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钢桁架的连接作用,多塔模型中,塔楼一般楼层的扭转刚度得到增强,最大层间位移比与平均层间位移比的比值相对单塔模型得到明显改善,见图6。

然而,在钢桁架连接体所在的楼层(22F~24F),沿钢桁架跨度方向(Y方向)的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由于整体结构平面狭长的几何特点,以及结构偏心的连接,钢桁架的连接作用使两栋塔楼变形协调的趋势,产生了比单塔模型明显较大的扭转位移比,见图 6-c)~d)。

表2在连接体相应楼层分塔的楼层位移对比

工况

楼层位移(mm)

相差

北塔(23F) 南塔(23F)

EX 33.25 20.50 12.75

(38%) EY 21.22 19.33 1.89(9%) WINDX 18.60 13.66 4.94

(27%) WINDY 23.11 25.59 2.48

(11%) 工况北塔(25F) 南塔(25F) 相差

EX 34.47 21.98 12.49

(36%) EY 23.02 21.15 1.87(8%) WINDX 19.85 14.60 5.25

(26%) WINDY 25.15 28.05 2.9

(12%)

EX+5%偶然偏心 EX-5%偶然偏心 EY+5%偶然偏心 EY-5%偶然偏心

图6多塔模型与单塔模型层间位移比对比

3连接体设计及分析

对于连体结构,国内外广泛采用的连体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强连接[1]和弱连接[3]。弱连接多适用于低位、小跨的连接,在支座处设置限位隔震垫,舒适度相对较差,使用功能受限。且已有的震害表明,大震作用下滑动弱连接塌落情况严重,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本项目主要功能为住宅,连接体跨度56米,属于大跨连体结构,连接体本身具有连廊功能,但连接体之上还有4层复式住宅,对舒适度要求较高。综合考虑,本项目采用强连接方案。

结合建筑方案,连接体桁架的立面设计见图7所示。桁架杆件尺寸见表3所示。

3.1 不利风况的考虑

连接体是连体结构的关键部位,在外部荷载下,其受力和变形非常复杂。在设计分析中,必须充分考虑其所有不利工况。而本项目属于大跨度连体结构,目前现有规范无此种风载结构体型,荷载规范规定的风振系数不符合此类结构,国内对此类连体结构风振影响缺少理论及实验分析。由于缺乏风洞实验数据,为考虑分析两塔在风荷载下的相互影响,按最不利的可能风载及风载组合,进行分析设计。

表3连接体桁架杆件尺寸

杆件

截面

端部中部

截面材料截面材料

上、下弦杆BOX 700x1000x50 Q390 BOX 700x1000x40 Q345 斜腹杆BOX 700x500x50 Q390 H 500x500x30x40 Q345 竖向腹杆H 500X500X40X40 Q345 H 500X500X40X40 Q345

图7桁架立面

提取单塔模型下,两栋塔楼的风荷载数据,作为多塔模型的风荷载输入依据。考虑可能出现的最不利工况,如图8所示。考虑到不同的风工况对塔楼本身影响较小,整体分析时,考虑风工况WX与WY,即图 8 –a)~ b)所示。对连接体及影响范围内塔楼的部分构件,其他工况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分析时增加考虑WX1、WX2、WX3、WY1、WY2等工况。

a)WX b)WY c)WX1 d)WX2

a)WX1 b)WY1 c)WY2

图8考虑的不利风工况

3.2连接体承载力验算

分别对构件的正应力及剪应力进行分析,采用P-M Ratio及Shear Ratio以比值的形式对承载力进行表述,即需求/构件承载能力。如P-M Ratio (Shear Ratio)>1,则构件承载力不足。

对风、小震所有组合下桁架进行包络设计(作为转换构件,桁架水平地震作用下内力按转换梁要求放大1.6倍),得出的P-M Ratio及Shear Ratio(以一榀完整桁架为例)如图9所示。

对中震弹性所有组合下桁架进行包络设计,如图 10所示,连接体构件剪应力较小,构件承载力为正截面承载力控制。中震作用下杆件应力与风、小震组合下相近,中震组合下构件依然保持弹性状态。桁架两端下弦杆压应力水平大,无承载力富余度。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连接体受力有如下特点:1) 连接体构件剪应力较小,构件承载力由正截面承载力控制;2)在基本组合工况作用下,桁架下弦杆两端受压,中部受拉;3)桁架下弦杆两端有很大的轴力和弯矩,P-M Ratio最大值接近1.0,基本达到构件承载力限值;4)跨中下弦杆拉应力P-M Ratio最大值不超过0.40。

图9连接体桁架风、小震组合下正应力强度验算 P-M Ratio (立面)

图10连接体桁架中震组合下正应力强度验算P-M Ratio (立面)

图11重力荷载下连接体桁架正应力强度验算P-M Ratio (立面)

3.3施工顺序的优化

进行考察,如图11所示。重力荷载作用下,桁架两端下弦杆压应力P-M Ratio 最大为0.605。从桁架整体来看,重力在荷载组合中占有很大的权重,达到60%~70%。为了降低端部下弦杆的受力,需要通过优化施工顺序来改变重力荷载作用下端部下弦杆所受的压力和弯矩。

在正常工作下,桁架下弦杆端部弦杆的应力过大,中部弦杆应力较小,而应力的主要贡献来源于重力荷载。因此,为增加端部弦杆的安全储备,同时更充分利用中部弦杆的承载力,对连接体桁架的施工顺序进行优化。如图12所示,优化后施工顺序具体如下:

1) 塔楼施工完毕;

2) 连接体施工,仅上弦杆铰接,下弦杆保持脱开;

3) 连接体上部复式层结构施工,主体施工完毕,桁架竖向变形充分;

4) 将上弦杆刚接,下弦杆刚接;

5) 建筑幕墙及装饰工程。

接体的施工顺序优化后,连接体及其以上所有层结构施工完毕时,钢桁架仅上弦杆与塔楼支座铰接,桁架端部释放转角变形,不承受弯矩;弯矩转移至跨中杆件。待桁架竖向变形充分,即端部转角变形充分以后,再将上下弦杆进行刚性连接,规避了在重力作用下端部弦杆应力过大的不利工况。

a) 施工顺序一 (塔楼施工完成) b) 施工顺序二 (连接体仅上弦杆铰接) c) 施工顺序三 (复式层结构施工完成) d) 施工顺序四 (连接体上下弦杆刚接)

图12连接体优化的施工顺序示意

图 13考虑施工顺序前后连接体桁架正应力P-M Ratio 对比

注:黑色字体表示不考虑施工顺序,红色字体表示考虑施工顺序

考虑施工模拟后有效释放恒载作用下端部下弦杆的弯矩和轴力,弯矩转移至跨中,以减小端部下弦杆应力水平并有效利用了跨中杆件的承载力。

主体施工完毕后,将上、下弦杆刚接。计算模型需要考虑上下弦杆刚接后,上下端弦杆释放掉桁架及上部结构自重带来的轴力及弯矩,但仍需计算附加恒载带来的弯矩及轴力效应。最终,考虑施工顺序后连接体恒载下构件应力比如图 13所示。

调整施工顺序后,桁架端部下弦杆弯矩及轴压力得以释放,应力减小,原本P-M Ratio最大为0.948,调整后为最大0.624。除端部下弦杆外,其他弦杆应力均变大,端部上弦杆最大应力由0.497变为0.600,中部上弦杆最大应力由0.424变为0.481,中部下弦杆最大应力由0.390变为0.466。

通过施工顺序的优化,有效利用了截面承载能力,同时留有一定的富余度,控制组合为恒、活、风、地震和温度的相互组合。

4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对本项目的连体结构采用ABAQUS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地震波按1:0.85:0.65三方向[4]输入。分析结果如下

1)如图14~图15所示,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及大变形的条件下,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88(人

工波X主方向作用下北塔),满足广东省高规1/125的限值要求;

2)X方向人工波下结构的反应明显大于两条天然波,而Y方向的3条地震波的反应相近,体现了

Y方向连接体的作用,符合结构概念;

3)剪力墙整体上看,受压损伤较小,除局部范围外,大部分墙体未出现受压损伤,如图17所示;

4)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连接体大部分构件处于弹性状态,保证了水平荷载的传递,满足大震不屈

服的性能目标,如图16所示。

总体上看,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及各构件的抗震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性能目标,结构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以下抗震加强措施:

1)连接体高度范围及其上下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结构构件抗震等级提高至一级;

2)连接体桁架按转换构件设计,按照《高规》10.2.4规定,转换桁架按一级转换结构构件的水平

地震作用计算内力乘以1.6倍增大系数;

3)由于连接体的影响,相关楼层侧向刚度发生变化,在22~25层按薄弱层考虑,水平地震力放大

1.25倍;

4)连接体杆件等重要构件在中震下保持弹性状态;

5)连接体影响范围楼层的竖向构件的混凝土材料强度提高至C50;

6)对与连接体相连的框架柱、框架梁,及出现拉应力的框架柱设置型钢;

7)连接体桁架设置水平支撑,连接体所在楼层楼板加厚,保证水平地震力的有效传递;

连接体与塔楼连接节点处,边梁设置型钢,楼板加厚,保证连接体水平力的有效传递。

a) X 主方向层间位移角 b) Y 主方向层间位移角 c) X 主方向层间位移角 d) Y 主方向层间位移角

图14北塔各组地震波主方向层间位移角曲线 图15南塔各组地震波主方向层间位移角曲线

a) 北塔剪力墙 b) 南塔剪力墙 图16连接体钢桁架的塑性应变 图17塔楼剪力墙整体混凝土受压损伤

5总结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大跨度偏心连体结构的受力特点及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单塔模型自身特性对双塔模型的影响;在缺乏风洞试验数据情况下,考虑连体结构的不利风况;连接体各杆件的受力特点;通过施工顺序的优化,有效提高桁架杆件的利用率;对连接体关键节点进行了详细设计和有限元分析;对整体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抗震加强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坤耀, 孙柄楠, 楼文娟. 连体刚度对双塔连体高层建筑地震相应的影响[J]. 建筑结构学报, 2001, 22(3):21-26

[2] JGJ-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 王灵, 吕西林. 双塔楼弱连接连体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1999(3):48-51

[4] 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0

我某高层双塔结构连廊设计实例

我某高层双塔结构连廊设计实例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对某高层双塔混合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对双塔高层连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塔;混合结构;连廊 Abstract: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a high-rise towers of mixed structure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was studied, the twin towers LianLang top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sign are analyzed, and tak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 to the similar engineering design to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twin towers; Mixed structure; LianLang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为了追求建筑的美观,大底盘高层多塔楼结构成为一种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复杂高层结构[1]。魏清等[2]对高层双塔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研究;苏捷[3]基于静力弹塑性Pushover 方法分析了高层大底盘双塔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郭涛等[4]对非对称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了研究。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某高层双塔混合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对双塔高层连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浙江宁波,总建筑面积81354m2,其中地上58176 m2。地下2层,地上3层裙房,高15.6米,裙房上设有两栋高层连体建筑,1号楼23层,高99.6m;2号楼17层,高74.4m;两个塔楼在66.0m~70.2m(第16、17层)楼面通过连廊相连,连廊跨度27m。如图1所示。 图1 某高层双塔混合结构 2 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试题及复习资料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名词解释 1.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 的建筑物。 2.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 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5.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 转换结构构件: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 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7. 结构转换层:不同功能的楼层需要不同的空间划分,因而上下层之间就需要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 轴线的改变,这就需要在上下层之间设置一种结构楼层,以完成结构布置密集、墙柱较多的上层向结构布置较稀疏、墙术较少的下层转换,这种结构层就称为结构转换层。(或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8. 剪重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即某层地震剪力与该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 9. 刚重比:结构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比。是影响重力?-P 效应的主要参数。 10. 抗推刚度(D ):是使柱子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施加的水平力。 11. 结构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刚度的中心。 12. 主轴:抗侧力结构在平面内为斜向布置时,设层间剪力通过刚度中心作用于某个方向,若结构产 生的层间位移与层间剪力作用的方向一致,则这个方向称为主轴方向。 13. 剪切变形:下部层间变形(侧移)大,上部层间变形小,是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框架结构的 变形特征是呈剪切型的。 14. 剪力滞后:在水平力作用下,框筒结构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倾复力矩外,翼缘框架主要是通过承受 轴力抵抗倾复力矩,同时梁柱都有在翼缘框架平面内的弯矩和剪力。由于翼缘框架中横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使翼缘框架中各柱轴力向中心逐渐递减,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15. 延性结构: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 塑性状态。在这个阶段结构刚度降低,地震惯性力不会很大,但结构变形加大,结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具有上述性能的结构,称为延性结构。 16. 弯矩二次分配法:就是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第一次按梁柱线刚度分配固 端弯矩,将分配弯矩传递一次(传递系数C=1/2),再作一次分配即结束。 第一章 概论 (一)填空题 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 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楼结构。

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速,一栋栋高楼平地而起,高层连体建筑,已成为了人们眼中毫不陌生的普通建筑物。本文简单地介绍了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测量技术、混凝土浇注技术和转换层施工技术。 关键词: 高层连体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速,一栋栋高楼平地而起,高层连体建筑,已成为了人们眼中毫不陌生的普通建筑物。而与从前大量施工的7层以下的建筑相比较,高层连体建筑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则要高得多。本文简单地介绍了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测量技术、混凝土浇注技术和转换层施工技术。 二、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测量技术 首先根据建筑的形状设置内控点,比如对于矩形的建筑在靠近四个角的位置设置四个内控点即可,内控点位置应避开各楼层的梁,保证从底层到顶层的通视。而上部楼层结构在每层相同的部位均预留200mm×200mm的放线洞口,以便进行竖向投测。预留洞不得偏位,且不能被掩盖,保证上下通视。另外,底层的轴线网须认真校核,经复核验收方可向上投测。且底层的内控点钢板上不得堆放料具,顶板排架避开钢板,确保可以架设仪器。 施工测量过程:1)在底层的内控点钢板上架设垂准仪,在需要投点的楼层放线洞口上平放一块画有十字丝的有机玻璃板,再将内控点位置通过激光引测到有机玻璃板上,并用有机玻璃板上的十字交叉点对准激光点,然后根据有机玻璃板上的十字丝将内控点位置引至放线洞口四周的楼板混凝土上,并做好标记,最后撤除有机玻璃板,在放线洞口上钉一块小模板,重新将内控点位置引测回放线洞口上的模板上,并用墨斗弹好线。2)将该内控点位置引测至放线楼层后,先用全站仪校核,闭合后再细部放线。以放线洞口处模板上的内控点位置标记为准,用全站仪放出该楼层的轴线控制网及墙、柱边线,用墨斗在楼板混凝土上弹好线,作为该层墙、柱模板安装以及上一层楼板梁、板模板安装的依据。3)每层楼板放线完毕并经复核无误后,即可把该层放线洞口上钉好的模板拆掉,以保证上一层测量放线时的通视;不进行竖向测量投点时,各楼层放线洞口均须盖好防护盖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形式及特点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形式及特点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由纵梁、横梁和柱组成的结构,这种结构是梁和柱刚性连接而成骨架的结构。框架结构的优点:强度高,自重轻,整体性和抗震性好,柱网布置灵活,便于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施工简便,较经济;框架结构的弱点:抗侧移刚度小,侧移大;对支座不均匀沉降较敏感等。根据分析,框架房屋高度增加时,侧向力作用急剧地增长,当建筑物达到一定高度时,侧向位移将很大,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远远超过竖向荷载产生的内力。一般适用于10层以下、以及10层左右的房屋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又称框剪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指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多(高)层房屋结构体系。它是在框架纵、横方向的适当位置,在柱与柱之间设置几道钢筋混凝土墙体(剪力墙)。在这种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受力,剪力墙承担绝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则以承担竖向荷载为主,这样,可以减少柱子的截面。剪力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平面布置的灵活性。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则充分发挥框架和剪力墙各自的特点,既能获得大空间的灵活空间,又具有较强的侧向刚度。所以这种结构形式在房屋设计中比较常用。这种体系一般用于办公楼、旅馆、住宅以及某些工艺用房。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一般用于25层以下房屋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由纵向、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墙所组成的结构,即结构采用剪力墙的结构体系。墙体除抵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外,还对房屋起围护和分割作用。剪力墙结构优点是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适宜做较高的高层建筑,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并且由于没有梁、柱等外露构件,可以不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缺点是由于剪力墙位置的约束,使得建筑内部空间的划分比较狭小,不能提供大空间房屋,结构延性较差。因此较适宜用于宾馆与住宅。全剪力墙结构常用于25~30层结构。 筒体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围成侧向刚度很大的筒体的结构形式。筒体在侧向风荷载的作用下,它的受力特点就类似于一个固定在基础上的筒形的悬臂构件。迎风面将受拉,而背风面将受压。筒式结构可分单筒、筒中筒体系、桁架筒体系、成束筒体系等。筒体可以为剪力墙,也可以采用密柱框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数量不同的筒。筒体结构多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公共建筑中。筒式结构则用于30层以上的超高层房屋结构,经济高度以不超过80层为限。

高层钢结构住宅施工组织设计(非常详细)

锦绣学府2#楼钢结构施工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1.工程概况 (3) 1.1.编制依据 (3) 1.2.建设工程总体概况 (4) 1.3.钢结构工程概况 (4) 1.4.结构设计技术要求 (8) 3.施工部署 (10) 3.1.施工目标 (10) 3.2.施工特点、难点 (10) 3.3.施工管理机构 (11) 3.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2) 3.5.施工区域划分 (12) 3.6.施工顺序 (14) 4.施工进度计划 (15) 5.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6) 5.1.施工准备 (16) 5.2.资源配置计划 (17) 6.钢结构制作 (19) 6.1.深化设计 (19) 6.2.深化设计总体思路 (19) 6.3.材料采购 (19) 6.4.焊接工艺评定 (20) 6.5.钢结构制作 (21) 6.6.成品运输 (23) 7.钢结构安装 (25) 7.1.钢构件进场验收及交接 (25)

7.2.钢构件塔吊平面图 (26) 7.3.钢构件吊重分析 (27) 7.4.钢构件安装要求 (29) 8.焊接施工 (45) 8.1.焊前准备 (45) 8.2.焊接管理 (46) 8.3.焊接施工工艺 (47) 8.4.焊接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48) 8.5.焊后清理及外观检查 (48) 8.6.检验 (49) 8.7.一般要求 (56) 8.8.涂装工艺 (57) 9.雨季、冬季施工 (60) 9.1.雨季施工措施 (60) 9.2.冬季施工措施 (61) 10.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66) 10.1.质量管理组织保证体系 (66) 10.2.各主要工序质量控制程序 (70) 10.3.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3) 11.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75) 11.1.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75) 11.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80) 11.3.环境管理 (80) 11.4.协调关系,防止粉尘和施工扰民 (81) 12.应急预案 (82) 12.1.现场施工主要应急事件 (82) 12.2.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82) 12.3.物资和设施准备 (83) 12.4.应急程序及响应 (84)

某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毕业设计含计算书、建筑结构设计图

雅居乐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方案设计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雅居乐多高层钢结构住宅; 建设地点:东莞市区某地; 工程概况:场地大小为30m×30m,8~12层,建筑总高度不超过40m,室内外高差为0.3m,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基本风压:0ω=0.8kN/m2,地面粗糙程度为C类; 抗震要求: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土,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土层情况: 表2-1 场地土层情况 2.建筑与结构布置 3.1.建筑布置 3.1.1.首层建筑平面图 如下图3-1所示,首层平面设计为大空间的形式,可以用此空间做为店面,即商住两用住宅。中间设计为过道、楼梯和电梯。由过道和墙把首层建筑分开为四个大空间,作为四爿店。由于商业的要求,首层平面将进行比较豪华的装修,例如钢柱将外包为方柱,而墙也做成玻璃幕墙与装饰墙混合的形式。此外,门也将用比较好看的旋转门,以吸引顾客。

图3-1 首层建筑平面图 3.1.2.标准层平面图 如下图3-2所示,标准层平面设计为商品房,以中间两墙为分隔墙,分为四户。朝北两户面积较小,内设一个客厅,四个卧室,两个卫生间,一个厨房,一个阳台(左右侧阳台以一墙分开)。而朝南两户面积较大,内设一个客厅,五个卧室,一个书房,一个厨房,两个卫生间,一个杂物间,一个独立阳台。此外,左右两户为于中间墙对称。

图 3-2 标准层平面图 3.1.3.顶层平面图 如下图3-2所示,顶层设计为空旷的天台,外围有1.2m的女儿墙,屋檐外挑500mm。

图3-3 顶层平面图3.1.4.剖面图

图3-4 剖面图1

谈某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

摘要:根据某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对某带连体的设计做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其结构设计及连体部分的计算与设计,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以供以后同类建筑结构设计的参考。 关键词:连体高层;结构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A楼与B楼由一主楼组成,主楼都是14层,在10层以下相互独立,在11 层与14 层之间设置一连体结构,将两主楼连通,连体部分中,仅11 层为可用建筑空间,其余均为构架部分,只为满足建筑造型。两主楼设置一层连通的地下室。本工程不属于超限结构,但是须对连体部分进行详细计算。 2 结构设计 2.1 荷载取值 本项目为丙类建筑,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6 度,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0.35 s。地面粗糙度类别B 类,基本风压按100 年一遇的风压取值:0.35kN/m2。 2.2 基础及地下部分基础采用桩基础,桩径800mm,中柱下一般布置5桩承台,承台厚度1.3 m,边柱下一般布置4 桩承台,承台厚度1.4m,均采用C35 混凝土。两栋办公楼地下连为一体,地下室结构层高4.95m,地下室底板兼做防水板,厚度400mm,地下室下土层多为填土,设计时不考虑承台间土的承载力。 2.3 上部结构 本工程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柱截面主要尺寸700 ×900,700 × 600,主要柱网8 m×9.5 m,8 m × 8 m。框架柱1 层,2 层为加强层,柱墙采用C50 混凝土,梁板采用C35 混凝土,9层~12 层采用C40 混凝土,梁板采用C35 混凝土。8 m 左右跨度的框架梁截面一般为400×600,9.5 m 跨度的梁截面一般为400 × 750。 连体结构是复杂高层建筑中较为典型的类型,可分为弱连接和强连接结构,弱连接一般有铰接,滑动连接,强连接结构大多通过连接体将两栋或多栋楼进行刚性连接。从平面图上看A楼与B楼垂直布置,由于两办公楼结构形式相同,质量与刚度接近,如果独立分开,则自振周期类似,在地震作用下,两栋办公楼不能够做到协同振动,如果采用强连接,则两栋办公楼会因不同的振动模态而产生较大的相互作用。因此本项目连体采用弱连接。 3 连体部分计算与设计 3.1 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 结构整体计算分析采用Satwe,Midas /Building 两种程序。周期折减系数0.8,考虑5%的偶然偏心及双向地震力,进行小震计算,连体部分及其以下1层按中震不屈服进行设计配筋。楼板假定,计算周期和位移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计算杆件内力和截面设计时采用真实反映楼板完全弹性有限壳单元。 3.2 巨型悬臂梁与牛腿设计 本工程中连接体的弱连接方式采用平板式橡胶支座,在11层标高处,在与连接体相邻边梁上设计3个牛腿,用来支承连接体一端,连接体另一端与B楼刚接,3个牛腿的间距分别为8m,4 m,其中4m为外伸悬挑部分,牛腿高1m,宽1 m,见图1。

多层及高层住宅框架结构每平方米主要材料的含量

多层住宅及高层框架结构 每平方米主要材料的含量土建造价师必知的一些换算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层30层H=94米: 钢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钢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 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 2、模板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 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 0.13Y/块 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4、瓷砖15平米 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 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

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 1、水泥:普通水泥比重为3:1,容重通常采用1300公斤/立方米。 2、建筑垃圾:1.5~1.8T/M3 1、天然花岗岩:2500-2800kg/m3 2、 C35混凝土:2400-2500kg/ m3; 24KN/ m3 3、水泥砂浆:1800-2000kg/ m3; 20KN/ m3 4、一般贴面石材:1000kg/ m3以上 5、一般石砂垫层:1400-1700kg/ m3 6、粘土砖、灰砂砖:1600-1800 kg/ m3 7、粘土空心砖:1000-1400 kg/ m3 8、新型轻质砖:150-250 kg/ m3 9、普通粘土:1500-1800 kg/ m3(视含水量) 10、泥炭等腐质土:200-300 kg/ m3(视混合比

30-高层大跨度偏心连体结构研究-李安

高层大跨度偏心连体结构研究 李安,曹伟良,张良平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 518052) 摘 要:深圳某连体项目,两栋塔楼高度约87米,连接体在75米高处将两栋塔楼连接,连接形式为强连接, 连接体以上还有4层住宅。连接体采用钢桁架结构,高度7米,跨度56米,且在平面上偏置,属于 大跨度的偏心连体结构。从结构特性、荷载考虑、施工顺序优化、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等方面进 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抗震加强措施。其分析及设计思路可为类似的连体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连体结构,强连接,大跨度,偏心,高层建筑 1引言及项目概况 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层建筑通过连接体连接起来的结构形式,称为高层连体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因其独特的几何形态,受到不少建筑师的青睐,成为建筑师们喜爱的创作手段,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也逐渐增多。 然而现行的建筑结构规范对连体结构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对于大跨度的偏心连体结构,在国内外更是缺少理论研究和可供参考的工程案例。本文结合实际项目,深入研究了大跨度偏心连体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具体的抗震加强措施,完成结构设计,为连体结构项目的分析设计积累工程经验。 本项目位于深圳,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 ),场地类别Ⅱ类,基本风压值0.75KN/m 2,地面粗糙度类别C 类。项目主要功能为住宅,有一层地下室,地上共28层,其中1层裙房,27层住宅。其中地上部分由南、北两栋塔楼组成,两栋塔楼均为剪力墙结构,高度87.4米,属于A 级高度。 两栋塔楼在23~25层经两榀桁架组成的连接体连接,连接形式为强连接[1]。连接体为纯钢结构,桁架跨度56.000米,属于特大跨度的高层建筑。桁架高度7.000米,桁架层以上有四层复式住宅。 由于建筑方案的限制,在平面上连接体为偏心设置,如图 3所示。 图1结构的组成 图2结构计算模型 图3桁架下弦层(23)及上弦层(25)平面 作者简介:李安(1987-),男,硕士,结构工程师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11.7.1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分类 如第l章所述,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可分为带转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和多塔结构5类。这几种结构竖向布置不规则。传力途径复杂,有的结构平面布置也不规则。这些特征是某些建筑多功能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11.7.2 复杂高后建筑结构的适用范围 由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属于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形成敏感的薄弱部位,所以应对其在地震区的适用范围予以限制。我国《高规》指出,为了使其抗震性能良好并能满足有关抗震设防的要求,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应用范囤应符合下列规定: (1)9度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和连体结构。对于多塔结构,9度抗震设计时不允许采用。 (2)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不宜同时采用超过两类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否则,在比较强烈的地震作用下,难以避免发生严重震害。 (3)对含有框架—剪力墙和剪力墙错层结构的适用建筑高度应严格限制。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错层剪力墙结构的高度分别不宜大于80m和60m;错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度分别不应大于80 m和60 m。因为错层结构竖向不规则,错层附近的竖向抗侧力结构容易形成薄弱部位,楼盖体系山因错层受到较大的削弱,严格限制其适用高度十分必要。 (4)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采用连体结构。震害表明,连体的位置越高,越容易倒塌;房屋越高,连体结构的地震反应越大。 (5)对于B级高度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中筒结构.当外筒采用剪力墙构成壁式框架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无转换层时的限高降低10%一20%,视设防烈度大小、转换层位置高低而定。这一限制是考虑到转换层上、下刚度和内力传递途径突变的不利影响。 以下重点介绍带转换层的结构和带加强层的结构。 11.8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1.8.1 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高层建筑内部上下层结构形式与柱网的变化,可以采用图11—12所示的各种形式的转换层结构,即: (1)梁式转换层:见图11—12a及b。

双塔连体结构的工程实例

双塔连体结构的工程实例 马来西亚双塔为对称双塔楼(图1),建成于1996年,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88层,总高度达45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连体结构。其抗侧力体系由中央核心筒、周边柱列和环形梁在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在两塔楼的中部有连廊相连。 图1 马来西亚双塔 巴黎凯旋门(图2),建于1989 年,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连体结构。它与香榭舍大街上的老巴黎凯旋门位于同一城市的中轴线上,相互辉映,构成巴黎新老城区的主要景点。新凯旋门在100m 的正方形内切出约60m 的大洞构成。建筑结构对称均匀,两侧塔楼结构各约20m 进深,主要用做办公楼,顶部连体净跨约60m,高约20m,由双重并式通高桁架构成,桁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型大梁。

图2 巴黎凯旋门 上海交银大厦(图3)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开发区内,为不对称连体结构。北塔楼55 层,高230.35m,南塔楼48 层,高197.55m。两幢塔楼整体外形呈H 型,在第13、26、39 层分别一层楼高(4.1m),净跨12.4m 的两个空间桁架将两幢塔楼连接在一起,两空间桁架又通过交叉斜撑连成整体,以增强塔楼间的连接。连体与塔楼采用刚性连接。上海交银金融大厦,为双塔弱连结构,由于两塔楼的高度不同,动力特性有较大差异,塔楼间的析架结构协调结构的变形,对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产生影响。 为了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济大学进行了振动台试验,试验模型缩比为模型包括两个高层塔楼和塔楼间析架,模型总高米,总质量为吨。试验分析认为,七度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七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出现微裂缝,析架无变形,结构满足规范设计要求罕遇七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底部柱和剪力墙出现水平裂缝,析架部分屈服,结构不会倒塌,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八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出现严重开裂,变形增大,析架屈曲,甚 至拉断。

高层钢结构住宅施工注意事项

高层钢结构住宅施工注意事项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高层建筑建设持续空前发展。钢结构体系因其本身所具有的自重轻、强度高、施工快等优点,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有在“高、大、轻”三个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中国已成为第一产钢大国,钢结构住宅适宜工厂大批量生产,工业化、商品化程度高,可以将设计、生产、施工、安装一体化,提高建筑产业化水平。钢结构应用于高层建筑已有数十年的历史。首先采用钢结构建造高层建筑的是美国,战后经过经济恢复,高层钢结构工程建设再度兴起,随着炼钢技术和成型制造工艺的发展,给钢结构工程的应用带来新的活力:工程建设日益增加,相应又推动了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积完善。现对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总结。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主要包含如下几方面内容:(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塔吊的选择与布置;(3)严格原材料;(4)钢构件验收;(5)螺栓安装;(6)钢柱安装;(7)焊接;(8)门窗工程安装。 一、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强化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图纸是工程施工的依据,工程开工前项目监理机构要组织监理人员熟悉工程图纸与项目有关的规范标准、工艺技术条件,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同时,要组织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检查施工图纸中的“错、漏、碰、缺”,力争把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减少因图纸问题对工程质量、进度的影响。其次是认真审查钢结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全面指导工程实施的技术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因此,钢结构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查要针对性和重点,主要内容有:①质量保证体系和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②特殊工种的培训合格证和上岗证;③新工艺的应用;④对工程项目的针对性;⑤质量、进度控制的措施和方法;⑥施工计划(工期)的安排。 二、塔吊的选择与布置 塔吊是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的核心设备,其选择与布置要根据建筑物的布置、现场条件及钢结构的重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保证装拆的安全、方便、可靠。在塔吊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内爬式塔吊,因为钢结构建筑采用内爬式塔吊不需要对楼层进行加固,并且在起重机布设位置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另一方面,采用内爬式塔吊进行钢结构高层建筑吊装施工,对塔吊起重能力和幅度要求不像采用附着式塔吊那样苛刻。从经济上考虑,为节约成本,优先选用内爬式塔吊进行钢结构超高层建筑的施工。 三、严格原材料 钢结构有很多优点,但其缺点是导热系数大,耐火性差。随着冶金技术的提高,耐火钢的研究成功并投入生产,为钢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在选择中,首先钢筋的质量证明文件应齐全有效,且进场检验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连接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材料一般为低合金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其设计抗拉承载力标准值应不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的倍,套筒长为钢筋直径的二倍。 四、钢构件验收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建筑技术与工程应用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建筑技术与工程应用 发表时间:2018-07-16T16:01:21.7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作者:王克成 [导读] 因而施工单位应该在此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好的掌握多高层钢结构的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为更好的推动我国住宅产业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哈尔滨四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在城市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建筑数量越来越多,人们对建筑质量上的要求也逐渐增高,新型材料与技术让建筑的应用价值得到提升,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钢结构的应用。钢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尤其是高层建筑。钢结构在建筑建设环节的运用中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的基本使用性能,同时可以让住宅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延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为良好的使用体验。本文针对多层钢结构的相关技术使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可以给工作人员的组织与使用带来指导价值。 关键词: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工程应用 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让建筑基本使用功能已经不能对人们的生活需要进行良好的满足,所以多层钢结构的应用让建筑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与传统的建筑相比,它可以降低更多的资源占用成本,同时也更加环保稳定。保障人们对住宅的实际需求以外,还能获得更高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促进建筑科技进步,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结构优化。 2 多高层钢结构技术概述 2.1 多高层钢结构简介 将多层钢结构应用到房屋建筑工程中,是当前建造节能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不仅可以促进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可展示我国建筑实力的整体水平。这些多层建筑钢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拥有非常良好的稳定性与承重能力,不仅可以保障建筑工程的稳定与安全,还能让建筑的使用寿命得到相应延长。工程设计人员应该根据项目的建设实际需要,对钢结构的整体框架模式进行选择,最大限度的满足工程建设相关要求与标准。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以及楼层会有不同的应用技术、使用方法,促使这些钢结构可以在应用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框架上的优势。轻钢架结构具备更强的实用性,而高层建筑体系中钢架混凝土结构体系则能突出多层钢结构的稳定优势,不同的框架钢结构,在应用特点以及优势上都会存在相应差异。所以这需要施工技术人员拥有较强的施工技术基础,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让工程建设的质量得到全方位保障。 2.2 多高层钢结构技术特点及优势 在建筑施工技术中,多高层钢结构技术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本身的一些特点及优势 :1. 在多高层钢结构技术中,对所采用的材料钢结构的强度较高,其具有质地轻巧,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特点。因而它所选择的材料在与其他技术进行比较时,具有很大的优势。2. 多高层钢结构技术由于自身的特点,它具有很强的减震性能以及稳定性能,可以很好的保证住户的人身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3. 多高层钢结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能源的有效利用,极大的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与我国所提倡的节能减排的口号相符,可以使施工单位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收获社会效益。4. 多高层钢结构技术由于具备科学合理的特点,因而在建筑工程中这种施工技术的优点不断呈现,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施工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施工的周期,促进了建筑工程的顺利展开。5.易于改造,管线布置方便。钢结构的内部分割、接高、加固等较为灵活。钢梁的腹板允许穿越小于一定直径的管线,加之结构空间的孔洞与空腔,使管线布置、更换、修理方便。 6.符合节能环保要求。钢结构住宅建筑所用材料主要是环保型绿色可回收或易降解的材料,在建筑物需拆除时,钢材可全部回收利用,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对周围环境污染小,利国利民。 3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建筑技术与工程应用 3.1 多高层结构住宅的建筑技术分析 3.1.1 承重钢结构体系 承重结构上的科学规划让多层钢结构建筑的使用功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般情况下,钢结构的主体部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纯框架型、框架支撑型以及新型抗侧力体系。纯框架型建筑体系较为常见,这种结构体系主要的建筑材料是型钢,这种型钢建筑材料在刚度上分布均匀,同时拥有较强的延展性,但是这种模式框架在整体结构的稳定上存在一定的缺点。对于支撑体系稳定性来说,框架支撑型框架结构可以让建筑的强度得到增加,同时相对于纯框架型建筑结构来说,它的结构坚固性相对较好,使用这种框架模式时,不仅可以满足支撑体系上的承重要求,还可以根据建筑的实际需要对不同抗侧力需求进行设置,因此在安装过程中,这种钢结构体系会用于框架构造中来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需要。 3.1.2 楼板系统为了更好的满足多高层钢结构的技术要求,在进行楼板设计时,技术人员一般采用叠合式的技术手段,底部模板采用轻型混凝土预应力板材,在这样的技术手段和材料的支持下,使建筑施工过程变得简单快捷,减少施工难度。 3.1.3 维护系统一般而言,在建筑住宅施工过程中,维护外墙的施工通常比较困难,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一般采用外挂与填充两种形式。在采用外挂方式时,施工人员一般通过使用轻型墙板,使梁板与楼底板形成一个比较坚固的维护。而采用填充方式时,同样采用轻型墙板的形式,从而达到防水减震的效果。 3.1.4 连接形式在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中,连接方式也有许多种,主要包括刚性连接、焊接连接等。在进行现场施工时,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刚性连接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连接方式,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施工成本。但是在进行主梁和次梁的连接时,焊接连接可以更好的保证连接技术,保证了建筑施工的稳定性。 3.2 多高层钢结构的工程应用 3.2.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在不断提高,而伴随着这样的发展趋势,“车多位少”的现象日益严重,人们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去停放车辆,因而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地下停车场被广泛的开发和应用,但是由于地下停车厂对于建筑质量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传统的结构建筑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而多高层结构建筑由于可以很好的发挥其优势和性能,在为人们提供更多车位的同时满足了建筑要求,因而被广泛应用。 3.2.2 传统的建筑结构中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模式不仅会受到温度、湿度等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它的稳定性能也非常的

浅析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浅析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发表时间:2016-03-22T17:26:31.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4期供稿作者:胡惠民[导读] 浙江长兴汇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复杂高层与超高层(下文统一简称为高层建筑)与普通高度建筑相比有着许多不同,因此在其设计上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浙江长兴汇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浙江长兴 313100 摘要: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城市的用地越来越紧张,为了缓解城市用地的紧张程度,设计师们不得不提高建筑的高度,来满足城市中居民在居住空间上的需求。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建筑的持久性都面临着巨大挑战,设计也变得越 来越复杂,因此加强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是必要的。 关键词: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下文统一简称为高层建筑)与普通高度建筑相比有着许多不同,因此在其设计上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在设计上也暴漏出了一些问题,随着问题的增多,高层设计师也积累到了一定的经验,这对提高工程建筑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普通建筑的区别 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与普通建筑有着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普通建筑的高度都低于200米,高层建筑都在200米以上,甚至有一些高层建筑的高度能够达到1000米。针对普通高层,人们在设计上多数都采用混凝土结构,但是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混合结构设计或全钢结构。此外,高层建筑对机电和消防设备的要求很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机电设备和避难层的设计进行重点考虑,避免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对高层建筑造成严重的破坏,并且设计需要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在抗震上的要求。除此之外,高层建筑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风载荷作用下,建筑的舒适程度,在普通高层建筑中则不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考虑。 二、高层建筑机构设计中的重点问题 (一)抗震设防烈度对于高层建筑,不同高度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强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建筑物高度要求会有所不同。同常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强度如果在8度,则不宜建设超过300米的高层建筑。一般来说,高层建筑比较适合建设在6度的地区内。 (二)高层建筑结构方案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结构的方案进行考虑,特别是对高层建筑来说,如果选择的结构方案存在问题,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调整整个方案,因此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确保建筑结构的合理性。 (三)关注舒适度和施工过程 1、高层建筑水平振动舒适度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因其结构较柔,设计时,除保证结构安全外,还需满足室内居住人群的舒适度要求,高层混凝土规程、高钢规程均提出了明确的设计要求,需对高层建筑物在顺风向和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进行控制。复杂高层建筑需讲行舒适度分析,对混凝土结构阻尼比宜取0.02,对混合结构、钢结构阻尼比可根据情况取 0.01-0.02 舒适度验算时,可取10年重现期下风压值进行。高层混凝土规程和高钢规对舒适度验算的要求,公寓类建筑(如住宅、公寓)和公共建筑(如办公、旅馆)因功能不同,其水平振动指标限值也有所不同。当水平振动舒适度不满足或为进一步提高舒适度水平时,可采用增设TMD(可调质量阻尼器),TLD(可调液体阻尼器)等方法实现 2、大跨、悬挑柔性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控制 复杂高层建筑设计中常设计大跨度楼板、空中连桥、大跨悬挑等复杂建筑特征,此类部位由干结构竖向自振频率较低,与行人激励频率相近,彼时需对楼盖设计时的舒适度问题予以关注。高层混凝土规程要求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Hz,且对不同竖向自振频率下的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峰值也提出了控制要求。因适用对象不同,住宅、办公建筑、商场及走廊建筑的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限值亦不相同。

高层混凝土连体结构设计分析

高层混凝土连体结构设计分析 摘要:连体高层建筑这一结构,在近年才开始出现并广受欢迎,但在我国并未 大量涌现,因为对连体结构来讲,需要很好协调各建筑物承受的作用力,扭转效 应非常明显,受力复杂度较高,设计时难度很大。连体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特别 明显,设计过程中就要借助不同软件的分析计算获得高适合度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高层混凝土;连体结构设计 引言 因为连体结构需保证各建筑物所承受的作用力相协调,有很明显的扭转效应,受力也较复杂,在结构设计时非常有难度。本文以某综合办公楼为例对高层连体 结构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连体结构通常会有很明显的地震扭转效应,需要在 设计时就通过多种软件的计算,分析最适合的结构设计方案。 一、工程简介 某栋办公大楼设计时建筑抗震设防为丙类,二级安全结构,建筑物应为不可 分割的平面不规则结构,建筑物两侧竖向连体部分是竖向不规则结构。大楼在建 成后平面形状呈“U”形,地上有16层,地下1层,建筑物长88m,宽约62m,整 个地上部分的建筑面积有32000m2。东西两侧竖向楼体的第11层至15层相连, 整体呈现为凯旋门式的结构,建筑屋面的上部是6m高的钢结构飘架。这是一个 复杂的高层建筑,完工后,结构抗震的等级为一级,超出预想范围。 二、建筑主体结构 确定工程将主体确认为“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筒体位置定为楼 层的四角。在楼、电梯间布置4个右下至上厚度为350~200mm的钢筋混凝土质 的剪力墙。周圈部分的框架柱利用建筑物的外立面,保持4m的柱距,而中间部 分的框架柱的柱距为8m×8.8m,因为缩小柱距可让整个建筑结构的抗扭增加。建 筑物楼板及楼层梁处使用等级为C30的混凝土,而剪力墙和柱右下至上的混凝土 强度为C50~C30。连体部分共有6层楼,由于结构关系刚度较大,所以选用强连接的方式将连接体与塔楼相连。 三、建筑物连体部分的设计实施方案 高层连体结构在设计过程中最复杂的就是连体处受力结构的分析。建筑物从 竖向来说,连体部分的层数较多且自身跨度较大,由于荷载作用所承受的内力很大。而水平方向上连体部分结构需要协调两侧建筑体的变形,承受较大水平内力。 当建筑物受到水平地震或风的作用时,各塔楼除了会产生一定的同向平动, 还随着相向运动。而结构方面不但会产生平动变形,也会出现扭转变形现象。在 工程中每个塔楼的刚度各不相同,差距较大。当发生各种平动、扭转振型相耦合时,对整体结构产生的扭转效果将非常明显,振动形态也变得更复杂。 经过严密计算,最终定下的设计方案是经过多重比较后的方案。连接体的刚 度也调至刚好能协调好几个塔楼间的刚度,调控好整个建筑结构的扭转效应。严 格按照标准规范,控制连接体自身构件受到水平、竖向的荷载作用后所产生的变形、应力等。 工程中连体部分的受力主体选用钢结构,并配合钢筋混凝土材质的楼板。主 受力结构的钢材用的是Q345-B,而设置于底部的两层钢桁架,包括钢柱、横梁及斜撑使用的都是焊接H型钢。在设置时钢柱应旋转90°,上3层用钢框架,钢柱

第九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教学提纲

第九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学习目标:了解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四种常用的结构体系;掌握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组成、布置及受力特点。 9.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 9.1.1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1.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2~9层且高度不大于28m的建筑物为多层建筑物。?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以及房屋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为高层,超过100m的为超高层。 2.高层建筑的特点: 1)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缺点:热岛效应或影响建筑物周边区域的采光,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现象。 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城市热岛可影响近地层温度层结,城市热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空气湿度、云量和降水。对植物的影响则表现为提早发芽和开花、推迟落叶和休眠。 2)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闲场地,用作绿化和休闲场地,利于美化环境,带来充足的日光、采光和通风效果。 3)结构分析和计算更加复杂,水平荷载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水平荷载在非地震区主要为风荷载,地震区为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4)工程造价较高,运行成本较大。 9.1.2 多层及高层房屋常用的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结构构件的组成方式。多层和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筒体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 1)承重构件:楼板、梁、柱及基础 2)特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易于满足建筑物较大空间的使用要求,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力较高,结构自重较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较大,使

对称与不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对称与不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1-04-01T16:02:06.733Z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3月上旬作者:滕振超何金洲 [导读] 以某十八层对称双塔结构和十八-十六层不对称双塔结构为例 滕振超 Teng Zhenchao;何金洲 He Jinzhou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大庆 163318)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 163318,China) 摘要:以某十八层对称双塔结构和十八-十六层不对称双塔结构为例,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两种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两种结构的动力特性,为这两种结构的设计应用积累经验。 Abstract: Citing one 18-floor symmetrical double-tower structure and one 18-floor and 16-floor unsymmetrical double-tower structure as examples, tri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built according to ANSY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On the basis of it,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double-tower connected structures is carried out, and experience is accumulated for the design and exploit of the two structures.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双塔连体结构动力特性 Key word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double-tower connected structure;dynamic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3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7-0061-02 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高层多塔结构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中以双塔结构应用最为广泛。高层建筑结构尤其是双塔结构体系的设计要求必须分析清楚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结构的受力特点。双塔结构一般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形式,有时建筑师为了追求设计的效果,经常采用非对称双塔结构来实现设计意图。与对称结构相比,不对称结构的布置形式多变,使得结构设计分析也非常困难。工程实践表明,不对称双塔结构的平扭耦联振动是其地震反应的主要特性,从而导致不同结构形式下的地震作用效应差别较大,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受力复杂。对不对称双塔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对此类结构的概念设计非常重要。本文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对称和不对称双塔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对此类结构的设计和应用奠定基础。 1 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 某双塔楼连体结构为十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高度54m,层高为3m,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不对称双塔连体结构总高度54m,层高3m;右塔十八层,左塔十六层,不对称双塔连体结构简图如图2所示;两种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见图3和图4。梁柱均采用BEAM188单元,该单元基于铁木辛柯梁结构理论,并考虑了剪切变形的影响,楼板采用SHELL63壳单元。构件选型及材料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