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非营利组织研究报告

非营利组织研究报告

非营利组织研究报告一、引言非营利组织(以下简称NPO)是以追求公益为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类组织形式。

与营利组织相比,NPO的宗旨不在于盈利,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

本报告旨在对NPO的发展现状、特点和挑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NPO的定义和分类NPO是指那些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是通过组织、协调和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机构。

根据组织的性质和服务对象的不同,NPO可以分为社会救助机构、环保组织、志愿者组织、文化艺术机构等多个领域。

三、NPO的发展现状1. 多元化的发展方向:NPO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其服务领域涵盖了教育、健康、环保、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

2. 良好的社会影响力:由于其服务社会的目的,NPO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一些公共事务决策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3. 资金来源多样化:NPO的运行主要依赖于社会捐赠、政府拨款、企业赞助和自身筹款等多个渠道。

四、NPO的特点1. 非营利性:NPO的宗旨在于公益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使得其在资源调配和资金运作上有着特殊的规定和制约。

2. 公益性:NPO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和弱势群体,通过提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灾难救助等服务来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3. 自主性和公众参与:NPO在运营过程中注重自主管理和公众参与,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实现更有效的社会服务。

4. 透明度和规范性:NPO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以确保捐助者和社会公众对其运作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五、NPO面临的挑战1. 资金来源不稳定:由于非营利性质,NPO的资金主要依赖于社会捐赠和政府拨款,但这种资金来源常常不稳定,给NPO的运营和发展带来了困难。

2. 组织管理不足:由于NPO往往面临专业管理人才的短缺和薪酬福利的限制,组织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导致运营效率低下。

3. 法律法规限制:不同国家对NPO的法律法规有所不同,这给NPO的合法运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限制。

非营利组织论文-NPO问责问题研究述评

非营利组织论文-NPO问责问题研究述评

非营利组织论文-NPO问责问题研究述评摘要:近年来,我国NPO组织发展迅速,其对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大。

同时NPO领域不断揭露出贪污、挪用慈善资金案件,因此对NPO问责问题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NPO问责问题的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在积累成果的同时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完善我国NPO管理体制和促进本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NPO;问责;研究述评引言非营利组织简称NPO,是英文“Non Profit Organization”的缩写。

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增大,组织结构也日益健全,参加公益活动的自愿者人数大幅增长。

尤其是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国共有561万名直接和间接参与了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各地共有491万名[1]。

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有近170万名志愿者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服务[2]。

如此庞大的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是中国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因而有人把2008年称为“中国志愿者元年”。

目前,越来越多的草根NPO组织开始出现在公益的舞台上,它们在保护环境、兴办教育、提供福利、关爱弱势群体等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过去NPO一直作为对政府和企业问责的主体,它们享受着免税待遇和社会支持等各项权利,而很少遭到社会各界对它们的问责。

现在,随着NPO组织数量快速增加,获得资金数额不断增大,其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同时,NPO领域相继出现了一些腐败案件,如胡曼丽贪污案件、希望工程挪用捐款案件,使人们对NPO慈善资源的使用状况更加关注。

人们会问:NPO获得的资源都用在了哪里?慈善资金是否被贪污和挪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给社会带来的积极效果如何?因此,NPO问责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所研究的NPO问责是指以NPO作为问责对象,接受社会其他主体问责的过程。

既然问责是一个主体和对象间互动的过程,那么这一过程必然要涉及到一些关键要素。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一、引言非盈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目的是为了社会公益而存在,而不是为了盈利。

由于其特殊的性质,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处理和规范在不同国家有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外非盈利组织的会计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其差异和共同点,并为非盈利组织的会计规范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中外非盈利组织的会计概况中国非盈利组织的会计规范主要由《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制定和管理。

根据这些准则,非盈利组织按照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同时根据其性质和用途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进行分类,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收支表。

在中国,非盈利组织还需要进行财务审计,并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其财务信息。

与中国相比,外国非盈利组织的会计规范和处理方式各有不同。

一些国家的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由政府制定和管理,而一些国家的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则由专门的行业组织或机构制定和管理。

在一些发达国家,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更为完善和细致,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公开披露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1. 会计处理方式的比较在会计处理方式上,中国和外国非盈利组织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国,非盈利组织主要按照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进行分类。

在一些发达国家,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处理更为细致和规范,会计科目更为多样化,同时对相关捐赠和项目支出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美国的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要求对捐赠和捐款进行特别处理,以确保捐赠款项的使用透明和合法性。

2. 财务报表编制和公开披露的要求比较在财务报表编制和公开披露方面,中国和外国非盈利组织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非盈利组织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收支表,并进行财务审计,然后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其财务信息。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非盈利组织的财务报表公开披露要求更为严格,不仅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收支表,还需要编制财务报表附注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报告,以更为全面和透明地向社会公众展示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非盈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非盈利组织都在推进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促进人类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非盈利组织规模及数量的不断增加,其管理与运营问题也日益凸显,而其中之一的会计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

本文将围绕着中外非盈利组织的会计,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异同点,并为其提出改进建议。

一、会计制度方面的比较研究(一)法律法规在国内,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制度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规范。

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了非盈利组织的核算单位、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报告、会计监督等内容。

而在国际上,不同国家的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各有不同,但都普遍遵守《国际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Public Sector Accounting Standards, IPSAS)。

这一准则是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础上进行了特殊的修订和完善,适用于国际上的非盈利组织。

(二)会计核算在会计核算方面,国内外非盈利组织在一些具体的操作上有较大差异。

国内的非盈利组织主要以资金核算为主,主要关注的是非营利事业的财务状况,强调捐赠收入和支出的核算。

而国际上的非盈利组织则更加注重绩效核算,会将项目和活动的成本、效益等纳入考核范围,更加关注组织对外界的社会效益。

(三)财务报告在财务报告方面,国内外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国内非盈利组织主要进行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并将报告交给税务机关和财政部门,而国际上的非盈利组织则注重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披露。

他们将在财务报告中详细陈述其社会效益已产生的具体案例,并对其社会效益进行具体量化,从而也可以更好地向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展示其对社会的贡献。

二、会计处理核心问题的比较研究(一)捐赠收入的处理在捐赠收入的处理方面,国内外非盈利组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内非盈利组织主要以“收入-捐赠收入”方式进行核算,并将其与企业收入核算相类似。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非盈利组织对于社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包括慈善机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等。

而这些非盈利组织同样需要进行财务报告和会计工作,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经济和财务状况。

因此,本文将就中外非盈利组织的会计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

一、中外非盈利组织的认识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报告》,其中明确了非盈利组织的定义是“以自愿性为基础,公共利益为宗旨的、不分配利润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财产组织。

”中国非盈利组织通常是按照注册有关法律法规在有关行政机关或者团体组织登记注册,并获得了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

在国外,非营利组织通常包括慈善会、基金会、学校、博物馆、图书馆、宗教组织等。

非营利组织通常是由志愿者组成,没有资本,不能营利,其目的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并且在做慈善事业时,通常是依靠资助、捐赠、赞助等方式获得经费,以支持自己的经营。

1、非盈利组织的目标不同中外非盈利组织的目标不同,导致了会计工作方面的异同。

例如,对于外国非盈利组织来说,常常是通过捐赠和免税等手段获得资金来支持自己的工作,需要对这些资金的来源和利用情况进行透明度的披露,以及对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

而对于中国的非盈利组织来说,通常是通过拥有原始资产,如物业、房地产、车辆等,进行某项事业性质的经营,需要通过经营收入与支出进行财务报告。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非盈利组织在税务政策上差别明显。

例如,中国政府针对民间团体、社会组织等,实施了税收优惠政策,即对于符合条件的非盈利组织,可以免除一部分的税收。

而在欧美等国,非盈利组织可以申请免税地位,从而不需要缴纳税收。

这些税务政策的差异会导致会计处理方式上的区别。

中国和外国非盈利组织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差别也比较明显。

当外国非盈利组织接受捐赠时,需要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资金的支出项目,反映其透明度。

而中国非盈利组织需要向主管部门、会员或其他资金利益相关方披露会计信息。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提供社会服务、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社会福祉等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

随着非盈利组织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其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的规范化与完善成为了亟待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非盈利组织的发展也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政府对非盈利组织的管理政策逐渐完善,会计制度和标准也越来越趋向规范化。

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非盈利组织会计领域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

对中国与国外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准则、实践、监管与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发掘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促进中国非盈利组织会计实践的创新与改进,提高其治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的比较研究,探讨其制度差异、实践经验和监管体系等方面的异同,总结不同会计体系的优缺点,为我国非盈利组织会计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比较中外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制度、准则、实践、监管和发展趋势,深入探讨其异同之处,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并探讨这些差异对于非盈利组织会计实践的启示作用。

通过对比研究,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非盈利组织会计的质量和效益,为非盈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的发展趋势,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非盈利组织会计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推动行业的发展与完善。

通过本研究,旨在深化了解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领域的发展状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全球非盈利组织会计领域的共同进步。

1.3 研究意义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之间的异同,进一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践情况,有助于我国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_李晓明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_李晓明

【 公共管理研究】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
李晓明
( 西北工业大学 经济研究中 心 , 陕西 西安 710072)

要 : 为了综观近 30 年来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 文献分析方法 , 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 、 非营利组织研究理论、 非营利组织治理和国内 研究四个方面详细地回顾了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成果。 结果表明: 国际上非营利组织研究尚处于起 步和成长阶段, 存在明显不足; 国内研究相对落后。 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任重道远 , 有着巨大的扩 展和完善空间。 关键词 : 非营利组织; 研究理论; 国内研究 中图分类号 : C912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2731( 2007) 05 -0147 -07 分配给会员; ⑤ 不支薪会员的理事负责管理该组织 事务 ; ⑥ 其资金来自不同的组织。 日本法律规定,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 的, 并且其收入不得用于分发给成员的社会组织 , 但 非营利并不意味着不能参加营利性经营活动, 而是 必须把各种收入用于公益事业。 联合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是根据非营利组织 资金来源来定义的。如果一个组织一半以上的收入 不是来自于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务, 而是来 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捐赠则是非营利组 织。由于各个国家此类组织在资金来源结构上存在 较大差异 , 此标准并不具有普适性。 ( 二 ) 学术定义 列维特 ( L ev itt) 则是从部门划分的角度对非营 利组织进行界定, 并使用第三部门 ( T h ird Sector) 这 个名词, 用以统称这些处于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的 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更多地表现出社会责任, 具有持续更新社会价值、 信念和规范的活力 , 洞察社 会的道德取向、 预测社会的趋势, 并能开发新的社会 服务方式来满足民众需求, 他认为这类组织的特征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综述3000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综述3000

附件1-10: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题目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综述一、课题研究立项依据(所选课题的来源、科学意义、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非营利组织(NPO),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不以利润最大化为自身活动目标的社会经济组织,一般指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那些社会组织(如民间组织、社会团体、慈善组织、独立部门、第三部门、市民组织、市民社会、志愿者组织、免税组织、非政府组织和草根组织等)。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对外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愈发明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非营利组织”(NPO)在此环境下崭露头角,它以区别于政府与企业“第三部门”的姿态成为了调节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我国社会事务中承担起越来越多的作用。

然而在处理我国各项社会事务时,非营利组织也渐渐暴露出其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弊端,这些不利因素正制约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状况,从中分析研究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之路。

非营利组织作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主体,可以公平地代表社会各个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这有利于社会公平地制定各项政策,并通过媒体和社会舆论关注相关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其效果,对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监督的作用。

由此可见,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调节的重要作用,是保证社会均衡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A国外研究动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迅猛,学术界也掀起了相应的研究热潮。

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界定问题国外学者进行了不同的探讨,其中以来自美国的学者沃尔夫(Thomas--Wolf)最为典型,沃尔夫在1990年发表《经营一个非营利组织》一书认为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组织性,即这种组织有内部的规章制度;二是民间性,即这种组织不是政府的组成部分,但能接受政府的资金支持;三是非营利分配性,即组织必须将其所得用于组织使命,不在组织成员中进行分配;四是自治性,即组织能够控制自己的活动,有不受外界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五是志愿性,即这种组织实际开展的活动和管理组织的事务人员都是志愿参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非营利组织又被称作是志愿组织或志愿部门。

国外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

国外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

使利他主义成为慈善组织制度化 好的论证了私人市场的存在及其 财富 、宗教 、种族背景 、教育水平等
实 践 的 基 本 要 素 ( 托 克 维 尔 , 均衡行为模式 ,后来又发展了公共 方面都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 ,这直
1988) 。涂尔干 ( Emile Durkheim) 部门理论对政府行为进行了系统 接导致了个人对于税收制度等各
6
学会月刊 2004 年第 10 期 ·社团理论研究·
国外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
田 凯
(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在北美 胁 。为适应大规模的工业社会结 些因素决定了物品由政府 、私人市
和欧洲 ,学术界对于非营利组织的 构 ,他提出应该建立一种职业行会 场还是非营利部门来提供 ;政府部
从消费者偏好来看 ,公共物品的一 理论采用的是剩余分析的策略 ,还 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是 ,消费者能
个弊端在于 ,每个消费者对物品的 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这包 够不需付出不适 当 的 成 本 做 到 :
形式 、质量 、利用 、调配都有着更少 括 :在满足个人的公共物品需求方 (1) 在购买之前 ,能够对不同厂商
汉斯曼认为 ,在再分配的慈善 营利组织而不是营利组织来承担 。 相当程度的处理权留给了非政府
( redistributive philant hropies) 、提 但是他仍然是站在制度需求的角 部门 。这种政府行动的方式反映
然不能满足异质性较强的消费者 供集体类型物品的部门 。志愿部 中仍然是一个黑箱 。
需求 ,这就为其他组织机制的介入 门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取决于
二 、合 约 失 灵 理 论 ( contract
提供了前提条件 。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

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研究非盈利组织是服务于公众的组织,其目的是不以盈利为主,而是致力于为公共福利、慈善、教育、文化、科研及其他非商业利益服务。

这种组织包括慈善组织、慈善基金会、宗教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福利机构等。

在国际上,非盈利组织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通过比较中外非盈利组织会计的发展状况,探讨非盈利组织会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在国外,非盈利组织会计学在19世纪末期发源于美国,随后蔓延到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其他欧洲国家。

美国是最早开展非盈利组织会计学研究和实践的国家。

20世纪初,美国社会对慈善组织的关注度很高,政府也开始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

在发展慈善事业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慈善组织的财务管理、报表报告和审计等方面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非营利组织会计学开始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标准。

在国内,非盈利组织会计学的研究起步较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内非营利组织的逐步发展壮大和社会公众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非盈利组织会计逐渐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目前,国内的非盈利组织会计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实践应用相对较少。

1、核算对象的复杂性与营利性企业不同,非盈利组织的核算对象较为复杂。

非盈利组织常常运营多个项目,如何将各个项目的财务状况准确反映在财务报表中难度较大。

同时,不同的项目可能涉及不同的资金来源和支出渠道,如何进行区分和管理也是一个难点。

2、财务报表的复杂性和难度较大由于非盈利组织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为公众福利服务,因此其财务报表也相对复杂。

与营利性企业相比,非盈利组织需要关注更多的质量和效益指标,如慈善组织的募捐总额、公益项目的完成情况、社会效益的评估等,这些指标难度较大,需要跟踪和监测的数据也比较多。

3、非盈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由于非盈利组织的性质,其内部控制体系往往比较薄弱。

近年来国内NGO讨论述评

近年来国内NGO讨论述评

近年来国内NGO研究述评—“ 一、作为组织的NGO 2.NGO的界定,在国际上没有普遍的共识。

目前国内学界对NGO定义,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三种:广义的NGO是指府和营利的企业之外的一切民间组织,它在外延上包括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国有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其它组织(含单位内部的、以企业形式登记的、未登记的社团等)(王名,2002,张明,2001);狭义的NGO是指严格符合《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的组织,即方概念里的“民间组织”,在外延上就只有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类组织(齐丙文,2000)(还有一种看法是仅仅把那些纯民间的草根组织视为NGO,而把那些有府背景的都排除在外).中间的定义是在广义的外延上去掉国有事业单位或其它组织。

4。

NGO的主要特征,除了NGO的非府、非营利、非党、非、组织性、志愿性等共性外,也有较多的人关注NGO的个性.有人指出,的社团在外表上是新的团体,但在骨子里还是办社团,这就是NGO的“形同异质"性.概括而言,制度的是办社团的“形同质异"的(沈原,孙五三,1999)。

另有学者认为,双重管理决定了社团“半半民"的法律地位,也迫使它要从“、民”两种渠道寻找资源,并只能活动于“、民”之间的中间地带(康晓光,1999). 从制度析,“民二重性"是因为社团(可能主要为会员制组织—-笔者注)的自组织成本高于方组织成本的事实,使人们选择了进入方组织,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然,这是以牺牲自主性为代价的(于晓虹,李姿姿,2002)。

6.NGO的监督与管理。

有学者认为,NGO要跳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陷阱,关键是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对NGO的非营利性、使命与战略、项目以及组织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以弥补府监督的不足(邓国胜,2001)。

换言之,“公益机构公共责任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外部监督,实现道德驱动的自律向制度化自律的转变"(周志忍,陈庆云,1999).对于NGO的监管学界也提出了不同的设计,但必须指出的是,我国NGO尚处于的初级阶段,也就是未定型的阶段,过分强调构建NGO监管模式可能是不太现实的。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研究述评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研究述评
功 能 。 然 而 , 不 同 的制 度 环 境 中政 府 与 非 营 利 组 织 互 动 方 式 既 有 共 性 的 一 面 ,也 呈 现 出差 异 化 特 征 。 政 府 一 方 面把 非 营 利 组 织 看 作 影 响政 治稳 定 的重 要 因素 而对 其 发 展 持 谨 慎 态 度 ,另 一 方 面 又 将 其 纳入 实现 社 会 公 共 使 命 的 体 系 而 成 为 伙 伴 关 系 , 因而 两 者 的 关 系具 有 多样 性 特 点 。本 文 旨在 通 过 梳 理 国 内外 关 于 政 府 与 非 营 利 组 织 关 系 的研 究 成 果 , 以期 对 认 识 政 府 与 非 营 利 组 织 关 系有 所补 益 。 关 键 词 : 府 ;非 营 利 组 织 ; 互 动 关 系 政
Sl n aa )等人在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 关系进行 跨 国比较 mo 之后 ,根据 “ 务 资 金 筹 集 和 授 权 ” ( i nig ad 服 Fn c n a n Auh r igo evcs to in f ri )与 “ z S e 服务 的实际输 送” ( ta Acul D l eyo ev e)两项关键 指标 ,提 出 了政 府与非 营 ei r f ri s v S c 利 组 织 关 系 的 四 种 基 本 模 式 , 即 政 府 主 导 模 式
第 1卷 第 6 2 期 2 1年 1 01 2月
j 商学 院 警 较
J u n l f h h h i sn s c o l o r a a g a oS Bu ie s S h o
N o 1 o 6V l 2 D c 2 1 e 0 1
【 题 综 述】 专
这 也 说 明 福 利 国 家 扩 张 的领 域 主 要 通 过 公 共 机 构 与 非 营 利 组 织 伙 伴 关 系 的 型 塑 ,这 种 伙 伴 关 系 在 非 营 利 组 织 参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
李晓明
【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37)005
【摘要】为了综观近30年来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并为学术界和实践提供参考,运用文献分析方法,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非营利组织研究理论、非营利组织治理和国内研究四个方面详细地回顾了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国际上非营利组织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存在明显不足;国内研究相对落后.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任重道远,有着巨大的扩展和完善空间.
【总页数】7页(P147-153)
【作者】李晓明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2
【相关文献】
1.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述评 [J], 徐宁;汤小宾;卫文凯
2.从宏观到微观: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述评 [J], 张雪
3.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研究述评 [J], 田恒
4.从宏观到微观: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述评 [J], 张雪
5.国外非营利组织商业化研究述评 [J], 程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年来国内NGO研究述评

近年来国内NGO研究述评

近年来国内NGO研究述评【摘要】国内NGO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从NGO的发展现状与趋势、NGO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NGO非营利组织类型及其研究、NGO在环保、扶贫等领域的实践研究以及NGO管理与组织机制研究等方面展开论述。

通过对国内NGO研究的历史回顾和趋势分析,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和重点方向。

本文旨在促进国内NGO研究的深入发展,为NGO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NGO研究、国内、述评、发展现状、作用、非营利组织、环保、扶贫、管理、组织机制、不足、展望、未来方向、重点。

1. 引言1.1 近年来国内NGO研究述评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非营利组织(NGO)在中国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国内学者对NGO的研究日益深入,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NGO研究进行述评,探讨NGO的发展现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非营利组织类型及其研究、NGO在环保、扶贫等领域的实践研究,以及NGO管理与组织机制研究等方面,从而全面了解国内NGO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NGO研究的述评,可以更好地把握NGO发展的脉络和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下文中,我们将更详细地讨论国内NGO研究的各个方面,以期全面了解NGO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2. 正文2.1 NGO的发展现状与趋势NGO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近年来国内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NGO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NGO的数量不断增加,各种类型的NGO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仅有传统的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还有越来越多涉及环保、教育、人权等领域的NGO。

这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NGO在社会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NGO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NGO开始在特定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和实践,为社会问题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一些NGO 还在管理和组织机制上进行创新,提高了自身的运行效率和影响力。

非营利组织相关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非营利组织相关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非营利组织相关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作者:杨超薛艳霞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32期摘要非营利组织在当今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政府和市场一道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因此,国内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一般从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以及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与实践。

前者具有较强的实用色彩,后者偏向理论研究。

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

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发面、非营利组织与公民社会的构建以及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合作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政府市民社会作者简介:杨超、薛艳霞,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1-094-02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公共管理模式和社会管理结构多元化的变迁,非营利组织也在这种背景之下逐渐发展壮大。

非营利组织对社会管理的参与弥补了国家能力的不足,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与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民主和发展注入了丰富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实现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和谐共生。

非营利组织作为多元化氛围中的管理主体之一,其角色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但是,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自律体系不完善,社会公信力低等。

除此之外,非营利组织在自身建设上存在机构管理不合理、高端管理人才缺乏、承接社会公益服务能力低等问题;在外部环境上则存在政策法律不完善、社会认同低、资金短缺等问题。

这些均成为非营利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一、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很多,角度也不尽相同。

但一般从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以及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与实践。

(一)从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展开研究它关注的是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内部治理、资金筹集以及非营利组织长远发展的路径选择等应用层面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色彩。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启示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启示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启示一、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历史与现状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外非营利组织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以及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和启示。

二、国外非营利组织的运营和管理模式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如何管理和运营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以及其运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运营的启示。

三、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剖析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影响力,讨论其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以及这些经验和启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四、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经济影响力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不仅在社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领域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在经济领域中的影响力,探讨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精准定位和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借鉴意义。

五、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力研究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力极为重要,对于一个组织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究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力,分析其成功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力特征,以及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借鉴意义。

六、国外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1.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作为美国著名的非营利组织之一,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在医学研究和教育领域有着很高的声誉。

该组织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营机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 medical education 和 clinical research 体系,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医学人才,促进了医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

同时,该组织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提高了国际医学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2.英国动物救援协会英国动物救援协会是英国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动物保护组织之一。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比较研究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从北美、欧亚的发达国家到非洲、拉美和前苏联集团中的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都致力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积极参与包括社区建设、地方自治、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等区域性公共事务,还包括积极参与国际决策,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

可见,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国际治理的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一、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及特征关于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国际、国内学术界对此所下定义不尽相同,甚至国际上有不同的称谓或术语,如“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公民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免税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

但是这些不同的概念基本上包含了介于政府组织和营利性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这个概念一开始主要指美国社会中那些根据联邦税法获得减免税待遇的特殊组织,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流行,渐渐成为学术界较为通行的一个一般性概念。

美国学者沃夫(Wolf)依据非营利性组织的特征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了界定,他指出非营利组织有五个方面的特征:有服务大众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有一个不致令任何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本身具有合法免税地位;具有可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符合这五个特征的组织一般被认为是非营利组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王名博士认为:非营利组织(NO-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邓国胜博士指出: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有服务大众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所得不为任何人牟取私利,组织自身具有合法免税资格和提供捐助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的组织。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我们可以将非营利组织理解为: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正式组织。

国内外非营利部门研究的剖析与评介

国内外非营利部门研究的剖析与评介

国内外非营利部门研究的剖析与评介摘要:非营利部门的迅猛崛起,是近一二十年间全球社会的一个重大变化,有人甚至称之为革命。

学界以往习惯将整个社会一分为二——政府部门和营利部门。

这种二分法忽视了既非政府部门也非营利部门、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地带,即民间非营利部门。

整个社会的完整版图的组成部分应该是三个:政府部门、营利部门和非营利部门。

非营利部门的发现引发了一股新的研究热潮。

对国内外学术界对非营利部门的学术研究作一综述,可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非营利部门;非营利部门研究;剖析一、非营利部门及相关概念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十分繁杂,除非营利部门之外,还有慈善部门、志愿者部门、免税组织、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第三部门、第三域、独立部门等。

对此,英国研究非营利组织的学者迈克·赫德森在其《非营利组织管理》一书中,列举了与非营利部门相关的一大串概念:慈善部门、志愿部门、非政府组织、经济社会、非营利部门。

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的华裔学者王绍光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曾经比较深入、详尽地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辨析。

下面借鉴有关学者的论点并结合笔者的看法,对非营利部门及相关概念作一述评。

慈善部门(charitable sector):此概念强调这些部门的资金来源于私人慈善性捐款。

但私人慈善性捐款并不是非营利部门资金的唯一和主要来源。

慈善部门只是非营利部门的一部分,慈善部门的外延小于非营利部门的范围。

志愿部门(voluntary sector):这是英国的用法,强调的是该部门的运作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靠志愿者在时间、精力和金钱上的投入。

在原属英联邦国家或地区,如印度、香港等,都沿用这一名称。

志愿部门也只是非营利部门的一部分。

今天许多非营利部门的活动主要不是靠志愿者进行的,而是由拿薪水的雇员完成的。

免税部门(tax-exempt sector):这一概念强调不少国家的税法给予非营利组织的免税待遇。

但是,哪些组织可以免税,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

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述评

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述评

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述评徐宁汤小宾卫文凯①(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研究较为单薄,且多从公司治理的立场上进行探讨,在法律制度层面和组织运行层面关注非营利机构的发展。

笔者认为,对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研究首先应解决其合理性困境,然后把对西方非营利组织治理理论与模式的借鉴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关注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法律制度;组织运行“组织的治理已成为非营利组织能否有效运作的首要课题。

”但国内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文献尚且匮乏,研究还较多停留在概念界定、分类、兴起原因及动力机制和功能上(马全中,2012;王世强,2013;田凯,2003),集中在关系研究与行动策略研究上(陈为雷,2013),而关于其治理机制则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更难以和国际上该主题研究的主流模式建立起逻辑联系。

基于这一现实,本文拟对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相关研究作出系统的评述。

文章以非营利组织的合理性困境和组织运行这一视角对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作一梳理,以期发现内在的逻辑联系。

一、非营利组织的合理性困境合理既包括合乎法理即法律要求,也包括其存在的必要性,即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危机。

因此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合理性问题研究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类:一是不同话语体系下的登记注册混乱;二是法律规制的不足、缺陷;三是从公信力的角度探讨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问题。

对于第一类非营利组织的合理性问题研究是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下进行的,与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缩写NPO)含义相近的术语还有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缩写NGO)、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缩写CSO)、第三部门(Third Sector)、志愿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免税组织(Tax -Exempt Organization)、慈善组织(Charitable Organization),官方称民间组织或社会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第37卷第5期,Sep.,2007,Vol .37,No .5Journal of North west University (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 收稿日期:2007204203;修回日期:2007206225 作者简介:李晓明(1963—),男,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从事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研究。

【公共管理研究】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研究述评李晓明(西北工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72)摘 要:为了综观近30年来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并为学术界和实践提供参考,运用文献分析方法,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非营利组织研究理论、非营利组织治理和国内研究四个方面详细地回顾了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成果。

结果表明:国际上非营利组织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存在明显不足;国内研究相对落后。

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任重道远,有着巨大的扩展和完善空间。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研究理论;国内研究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31(2007)0520147207 一般而言,“非营利组织”是指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那些社会组织(如民间组织、社会团体、慈善组织、独立部门、第三部门、市民组织、市民社会、志愿者组织、免税组织、非政府组织和草根组织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迅猛,学术界也掀起了相应的研究热潮。

本文拟对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以按照研究内容的分类,进行一番述评。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一)法律定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法律上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了不同的界定。

美国法律上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是通过组织是否具有免税资格来认定的,即满足免税条件的组织在法律上被认可是非营利组织。

英国对非营利组织的认定标准如下:①该组织为公众而非私人利益设立;②该组织雇用一些志愿服务、不领薪水的人员;③领薪水的人员放弃应有的报酬(如接受比一般行情低的薪水);④盈余不得分配给会员;⑤不支薪会员的理事负责管理该组织事务;⑥其资金来自不同的组织。

日本法律规定,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且其收入不得用于分发给成员的社会组织,但非营利并不意味着不能参加营利性经营活动,而是必须把各种收入用于公益事业。

联合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是根据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来定义的。

如果一个组织一半以上的收入不是来自于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捐赠则是非营利组织。

由于各个国家此类组织在资金来源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此标准并不具有普适性。

(二)学术定义列维特(Levitt )则是从部门划分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界定,并使用第三部门(Third Sect or )这个名词,用以统称这些处于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1]。

非营利组织更多地表现出社会责任,具有持续更新社会价值、信念和规范的活力,洞察社会的道德取向、预测社会的趋势,并能开发新的社会服务方式来满足民众需求,他认为这类组织的特征741在于组织使命,并且是公共使命[2]。

麦克劳夫林(Mclaughlin)从管理行为角度来界定非营利组织,他通过比较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组织和营利性组织的管理行为差异,来界定什么是非营利组织[3]。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萨拉蒙(Sala mon)教授从组织特征来界定非营利组织,他认为满足以下六个基本的特征: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的组织就可以称为是非营利组织[4]。

安瑟尼・杨(Anthony Y)则是从组织运营特征来界定非营利组织的内涵,他认为非营利组织相对政府组织和营利性组织具有以下12个方面的特征[5]:①不以盈利为目的;②主要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③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冲突更加激烈;④在目标和发展战略上相对于营利性组织具有更多的约束;⑤收入具有非价格来源性质;⑥税收和法律上有特殊的规定;⑦存在管理控制失灵的痼疾;⑧组织成员的行为难以考察;⑨专业技术人员占据主导地位;⑩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内部结构差异较大;λϖ财务上对客户的依赖性较小;λω趋向商业化运行。

(三)非营利组织的分类萨拉蒙根据26个国家的比较研究,建立了国际非营利组织分类标准:①教育学术;②医疗;③社会福利;④文化休闲;⑤职业团体;⑥住宅开发;⑦国际事务;⑧公民倡议;⑨环境保护;⑩慈善;λϖ宗教;λω其他。

这种分类法很容易识别哪些组织是非营利组织,但不利于深入的学术研究,而且各个国家的背景存在差异。

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把非营利组织划分为3大类,15小类,它们是: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医疗和社会工作:医疗保健、兽医和社会工作;其他社区服务和个人服务:环境卫生、商会和专业组织、工会、其他会员组织(包括宗教和政治组织),娱乐机构、新闻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及文化机构,运动和休闲。

欧共体经济活动产业分类体系把非营利组织划分为5类18项:教育: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和护理教育;研究与开发;医疗与卫生:医院、诊所,其他医疗机构,牙医和兽医;其他公众服务:社会工作、慈善机构、专业组织、雇主协会、工会、宗教组织和学会、旅行社;休闲与文化:娱乐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动物园和体育组织[6]。

综上所述,本文可以对非营利组织做出以下定义,即非营利组织是指由私人发起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志愿性的公益性组织,上述各个特征的综合构成了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

二、非营利组织研究理论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北美和欧洲,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急剧增加,即使在东欧,对非营利组织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根据克拉默(Kra mer)等人的统计表明,1970年以来的非营利组织研究成果甚至比过去50年的综合还要多[7],出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理论。

(一)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理论维斯博德(W eisbr od)最早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角度来解释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原因,他采用了剩余分析的策略来论证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他认为政府、市场和非营利部门在满足个人物品的需求(包括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方面存在相互替代性。

公共物品无法由个别消费者和生产者通过市场交易来提供,即市场失灵。

然而,米亚(Meyer)认为政府提供的任何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由政治决策过程来决定的,而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倾向于反应中位选民的需求,导致了公共物品对部分选民的过度供给,同时对另外一部分选民供给不足,导致了政府失灵[8]。

在维斯博德的分析框架中,政府、市场和非营利部门是满足个人对于公共物品需求的存在相互替代性关系,非营利组织在捐赠人的资助和志愿者的无偿劳动以及政府的支持下得以存在[9],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在满足公众需求的背景下共同存在,是互补关系。

维斯博德的理论开创了经济学解释非营利组织部门的先河,但是既然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诸多缺陷,非营利组织部门是否完美无缺,非营利组织部门的特性如何?这些问题维斯博德并没有在他的理论中得到解决。

(二)合约失灵理论汉斯曼(Hans mann)最早提出了该理论,从营利性组织的局限性入手,来分析非营利组织部门的功能需求[10]。

现有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某些特定的条件满足前提下,营利性组织会以体现社会效率最大化的数量和价格来提供商品和服务。

这些条件是:①交易成本为零,包括消费者事前的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等。

②信息完美。

③法律的健全,即如841果生产者没有遵守协议,可以获得赔偿。

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上述条件完全成立,如较低的交易成本等,但是在有些领域,消费者与生产者在关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营利性企业很可能利用自己在信息不对称中所占的优势地位欺骗消费者,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导致合约失灵。

汉斯曼的理论首次把注意力放在非营利组织本身特性上,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但他在分析非营利组织形态的必要性时还是从制度需求的角度出发的,具有浓厚的功能分析色彩,并没有对非营利组织的特点、规模和制度供给状况做出更为细致、全面的分析。

(三)慈善理论罗斯-阿克曼(Rose-Acker man)则从供给的角度来解释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原因,认为非营利组织领导人通过创造非营利组织来传递他们的价值和理念,为了传播他们的价值和理念,他们建立了非营利组织组织,这也成为非营利组织领导人的激励因素[11]。

杨(1986)认为这种类型的人有时更多地在非营利组织里面可以反映出来,非营利组织可能提供较低的劳动报酬,甚至包括志愿行为,一些志愿者愿意为非营利组织提供无偿服务[12]。

慈善理论认为,非营利组织企业家提供这种产品完全出于利他动机,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非营利组织企业家的效用通过慈善行为来实现,或者捐赠带来的良好的声誉和社会地位让他们感到满足[13]。

(四)自利理论与慈善理论相反,自利理论认为,捐赠人在实施捐赠行为的事后,也是消费者,捐赠行为被看作是自利行为的一种表现,即所谓的“捐赠控制”,捐赠行为使得捐赠者像营利性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一样,使得代理人欺骗的激励动机减弱,因此这也可能是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原因,这种情况下,捐赠人就有动机实施捐赠行为,同时捐赠者还可能获得免税的优惠政策[14]除了上述关于非营利组织存在的文献之外,还有大量文献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非营利组织,这些成果遍布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

(五)其他理论主要包括伍叟(W uthow)首先提出的国家、市场和非营利组织的三部门模式[15]等。

伍叟把国家定义为“由形式化的、强制性的权力组织起来并合法化的活动范围”。

国家的特点是强制性的权力。

市场被定位为“涉及营利性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关系的活动范围”。

市场主体主要以非强制性的原则来运作。

非营利部门被定位为“既不是正式的强制,也不是利润取向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的剩余的活动范围”,他主要是以志愿的原则来运作。

三、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针对非营利组织的治理,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本部分将做一个简要回顾。

(一)非营利组织治理和绩效度量弗鲁姆金(Frumkin)和凯艾姆(Ki m)认为,对于非营利组织效率,特别是关于一些激励私人捐赠的影响因素方面,一方面需要建立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和捐赠者的信心,这是非营利组织部门新的底线的基础,如果不能建立这样的基础,非营利组织将难以生存,另一方面需要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效率[16]。

把那些看不见的收益和成本纳入到非营利组织绩效,如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和非营利组织的慈善形象和声誉纳入本质上对非营利组织绩效的客观度量。

事实上,对那些看不见的、难以度量的绩效评价是非常困难的。

非营利组织绩效度量的困难性使得把绩效、治理因素和过程联系起来变得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