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问题_杜威教育哲学的逻辑基点_陈子冰
杜威的教育哲学
杜威的教育哲学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代教育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哲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式学习,强调将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式学习杜威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他主张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主动参与和实际体验来探索和发现知识。
他提出了“学做融合”(learningby doing)的理念,认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杜威的教育哲学中,学生被视为思考者、研究者和创造者。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将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杜威认为,学习和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环境。
他主张将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职业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经验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杜威的教育理念中,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供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个人发展。
他强调学生应该学会合作、批判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和社区参与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威认为,当代社会面临着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无法培养学生应对这些问题的能力。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杜威的教育哲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合作和辩论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能够主动适应和改变社会的人才。
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浅析
Sci ce en an d Tec OI gy nn hn O I ovaton i Her d al
创 新 教 育
杜 威 的教 育 哲 学 思 想 浅析
陈 新 红 ( 郑州 市金融 学校 ( 郑州市 三十五 中学 ) 河 南郑州 原
400 ) 5 0 7
摘 要: 杜威的教 育思想博大精深 , 本文从哲 学的角度 切入 , 结合杜威 的教 育本质论 , 知识论 , 深入 分析杜 威教 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在教 育 中的体 现 ,并对其 影响作 简要 的评价 。 关键词 : 实用主义 经验 教育本质 知识 中图法分类 号 : —0 G4 0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0 X(O ) 1a一0 2 0 l 4 8 Z 1 l () 1 - 6 9 0 4 2
验 主义最 终 陷入 了二元对 立与不 可知论 的境 是一 无所 有 或缺 乏 的意 思 , 更多 的指 向生 作 用 , 断 展 开 自己生 长 的可 能 性 , 它 不 促进 经 长的 可能性 , 并非现 在没有 能 力 , 了后来 才 验 的 生长 且 , 到 而 真正 有 意 义 的生 活本 身 便 这 会有 。 统 教 育的弊 端 就在 于把 未 成熟 状态 含 有 教 育 的 意 义 , 种 生 活是 指 不 断 促 进 传
因而 , 们 可 以从 我 于 这种二 元对立 的传 统哲 学进行 了无情 的批 只是 当作 缺 乏 , 教 育当作 填 补儿 童 与成 人 经 验 生长 的丰 富 的 生 活 。 把
判。 另一方 面看 , 从 杜威认 为人 与环境 的交互 之 间空缺 的 东西 , 产生 这种 局 面 的原 因正是 这 两 个 命 题 中 概括 出教 育 就 是 经 验 的改 造
人的问题,读书笔记
作者论述了教育与民主观念,思想的挑战,人性、科学与学术的关系,价值观与人的思维,还评论了詹姆斯、怀特海等哲学家。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一位评论家说他是“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M.怀特)。
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詹姆士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
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杜威论述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著作有《哲学的改造》(1920年)、《经验与自然》(1925年)、《确定性的寻求》(1929年)、《逻辑:探究的理论》(1938年)、《能知和所知》(1948年)。
人的问题读书笔记人的问题【美】约翰﹒杜威著傅统先邱椿译1、徘徊于两个世界之间,一个世界已经死亡,而另一个世界尚无力诞生···2、科学是研究现世的、变化的、偶尔的事物;而哲学的目标则在获得关于永恒的、内在的、必然的事物的知识。
3、人们的行动在无数重要方面,依赖于其关于世界和人生,关于善和恶的理论。
4、道德的理想被看成为对个人的劝告的事务,有时则辅以实际应用或威胁要用的惩奖的力量。
把“物质的”和“理想的”隔离开来的结果是:剥夺后者的杠杆作用和动力,而阻止前者从事于其可能从事的人生服务。
5、乔西亚罗伊斯说:“当你批判地思考你在世界上所做的事情时,你便在从事于哲学思维。
当然,你所做的事情首先是过生活。
过生活牵涉到情绪、信仰、怀疑和勇敢。
批判地研究这些东西的意义和涵义,这便是哲学。
”他后来接着说:“我们感觉自己是在一个由规律和有意义的世界中。
但是我们为什么任务对于世界的实在和价值的舒适的感觉仍是要批评的一件事物呢?关于生活的这样一个静谧的和彻底的批判,便是哲学。
”6、有一派哲学企图证明我们所处的世界,与其一切“表面现象”相反,在“实际上”和基本上是一个有确定秩序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世界,这种哲学的态度颇像神学宣教的态度。
杜威的教育哲学
杜威的教育哲学杜威先生常说,“哲学就是广义的教育学说”。
这就是说哲学便是教育哲学。
一、什么是教育教育的进行在于个人参与人类之社会的观念。
……真教育只有一种,只有儿童被种种社会环境的需要所挑起的才能的活动:这才是真教育。
二、什么是学校学校本来是一种社会的组织。
教育即是由社会生活上进行。
学校不过是一种团体生活,凡是能使儿童将来得享受人类的遗产和运用他自己的能力为群众谋福利的种种势力,都集合在里面。
简单说来,教育即是生活,并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三、什么是教材学校科目交互关系的中心点不在理学,不在文学,不在历史,不在地理,乃在儿童自己的社会生活。
总而言之,我深信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经验的继续再造;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进行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
四、方法的性质方法的问题即是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发展的次序的问题。
(一)儿童天性的发展,主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动作先于有意识的感觉。
意思(知识的和推理的作用)乃是动作的结果,并且是因为要主持动作才发生的。
平常所谓“理性”,不过是有条理有效果的动作之一种法子,并不是在动作行为之外可以发达得出来的。
(二)影像(Images)乃是教授的大利器。
儿童对于学科所得到的不过是他自己对于这一科所构成的影像。
……现在我们用在预备工课和教授工课上的许多时间和精力,正可用来训练儿童构成影像的能力,要使儿童对于所接触的种种物事都能随时发生清楚明了又时时长进的影像。
(三)儿童的兴趣即是才力发生的记号。
……某种兴趣的发生,即是表示这个儿童将要进到某步程度。
……凡兴趣都是能力的记号,最要紧的是寻出这种能力是什么。
(四)感情乃是动作的自然反应。
若偏向激动感情,不问有无相当的动作,必致于养成不健全和乖僻的心境。
五、社会进化与学校教育乃是社会进化和改良的根本方法。
……教育根据于社会观念,支配个人的活动,这便是社会革新的唯一可靠的方法。
这种教育见解,对于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都有适当的容纳。
一方面是个人的,因为这种主张承认一种品行的养成是正当生活的真基础;一方面是社会的,因为这种学说承认这种良好的品行不是单有个人的训诫教导便能造成的,乃是倚靠一种社会生活的影响才能养成的。
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总结
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总结杜威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民主教育、经验主义、问题解决教学、整体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
下面对这些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杜威提出了民主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民主的过程,学生应该参与其中,学校应该是一个民主社区,教师和学生应该平等地参与教育活动。
杜威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做出决定,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指令。
他反对机械式的教学方式,主张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自我决策的能力。
其次,杜威是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知识的来源是通过个人的实践和经验获取的,而不仅仅是通过书本和教师的传授。
他主张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来获得知识,通过与环境互动来学习。
杜威提倡“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即学生应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杜威还提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理念。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
他主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和推理,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习的关键,通过问题解决,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杜威还倡导了整体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
他强调学生的身心一体性,主张培养学生的身体素养、情感表达和社交技能。
他提倡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创造力,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
最后,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还包括进步主义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致力于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他们的才能和兴趣,使他们在社会中能够积极参与和发展。
他主张教育应该与社会联系紧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思想探析PPT课件
代末——50年 布里奇曼、刘 第一次结合,产生了布里奇
代
易斯、莫里斯、曼的操作主义,刘易斯的概
胡克
念论实用主义,莫里奇的科
学经验主义。
20世纪60年 代起
代表人物: 把实用主义的某些传统观点 蒯因、普特南、与其它哲学流派的某些观点 罗蒂、伯恩斯 结合到一起。 坦
20
③ 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
反对二元论 重视经验 强调认识与实践的不可分割,认识依赖于实践,实 践受惠于认识成果,不管是理论还是价值目标都应当 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在真理观方面,强调实用性,强调真理与价值的不 可分割。认为“有用即真理”,用后果来判断指导这 一行为的理论是否正确。 强调事实与价值的有机统一。
柏拉图、勒内•笛卡尔、伊曼努尔•康德、乔治•W•F•黑格尔
③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理念论
教育目的:追寻真理;自我实现;发展品格 教育方法:整体式的学习 课程:教会学生学会思考 教师角色: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榜样
2021/7/24
7
2、改造主义与教育
①主要的前提假设:
社会需要不断改造或变更; 这种社会变化需要对教育进行重构,也需要将教 育作为改造社会的手段。
训练方法需要哲学的根据 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重结果轻动机,注重 奖惩。 康德的道德学说:主张动机为善恶的对象。
2021/7/24
5
二、教育的一些哲学基础
理念论
实用 主义
教育的哲学基础
改造 主义
存在 主义
分析 哲学
2021/7/24
6
1、理念论与教育
①基本观点
观念(idea)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②代表人物
②代表人物:
乔治•S•康茨、西奥多•布拉梅尔德
杜威哲学的人学内涵
杜威哲学的人学内涵杜威哲学是指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提出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
杜威的哲学思想强调实践主义、人本主义和民主主义,在20世纪美国教育领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杜威强调人学内涵,也就是人在学习和成长中所获得的实际经验和知识。
人学内涵的重要性杜威认为,人类的知识不仅来源于书本知识,人在生活中通过观察、互动和经验的积累也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智力和能力。
人学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和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实践主义的观点认为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学习应该以实践为基础。
例如,学习如何骑自行车,仅仅看了一本关于自行车骑行的书不足以真正掌握这个技能,必须通过实际的骑行体验才能熟练掌握。
因此,人学内涵中的实践经验比书本知识同样重要。
人学内涵的来源杜威认为,人学内涵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自然经验和文化经验。
自然经验是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经验,比如说我们在户外活动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对天气、风景变化的感知都可以算是自然经验。
这些经验引导着我们去探索新的事物,培养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而文化经验则是通过社会文化传承所获得的,是我们从家庭、学校、社会中获取到的经验。
例如,在家庭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情感等社交技巧;在学校中我们学会了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学习了沟通交流和合作的技能。
这些经验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习得的,是一种真实而有价值的学习经历。
教育中人学内涵的应用人学内涵的应用可以拓展教育中的思维方式和教育目标。
在教育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经验获取知识和技能,并教导他们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到不同的场景当中。
例如,在物理学中,不仅要学习科学原理和规律,还要实践操作,亲手感受力学的规律。
这种实践性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让学生充分认识人学内涵的重要性,也能够拓展教育的目标。
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陶冶学生的个性和品格。
读《人的问题》的读书报告会
读《人的问题》——再谈民主对教育的挑战读《人的问题》很久很久了,却一直无法读的顺利,这本书比我想象中的要精深以致让我读懂他。
以前对杜威的一些理论以及生平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自从开始读这本书,我发现我一点都不了解杜威,在我脑海中杜威的印象就越来越模糊。
导师一直推荐我看《民主主义与教育》却也一直未实行,这是让自己惭愧的地方。
杜威的书有很多很多,很多人都说他的书研读一两遍是读不懂的,至少要读五六遍,以前不相信,现在懂了。
拿到《人的问题》,先看的是电子版,里面还有繁体字,但是并不是很影响我的阅读,我喜欢边看电子书边用word做笔记。
洋洋洒洒的笔记也超乎了我想象中的多。
但是笔记与自己的思考是不一样的。
看《人的问题》时,脑袋中总是反复着一个思想: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到底与什么有关?这些问题存在多久了?而这些问题给人们带来一些什么样的麻烦?人们又应该怎么样去解决这些问题?一堆疑问号困惑于心。
为了看懂《人的问题》我先从阅览室借了一本书来介绍外国的教育家的,其中对于杜威的介绍很详细,仔细阅读后对其生平和教育理念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从赵祥麟主编的《外国教育家评传》一书中知道杜威是一名哲学家、教育家和评论家。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他首先是一个哲学家,于是他的教育理论也是与哲学息息相关。
他在漫长的一生中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形成一个极其复杂的涉及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伦理学、美学、科学哲学等方面的实用主义思想体系。
看《人的问题》会有很多阻碍,其中影响大的是一些哲学语言比较深奥,让人难以理解。
我想如果之前读过他的一些其他书再看这本书,可能会好很多。
例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198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10)。
等等。
从《人的问题》一书中可以知道这些文章不是杜威在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写的。
从他的前言可以知道这本书中的个篇论文都是从它们原理所发表的期刊中转录重印,不同的论文的发表时间不同,其中有一篇文章是半个世纪以前发表的。
杜威论教育本质的三个命题与启示
杜威论教育本质的三个命题及其启示摘要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美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杜威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构建起庞大的教育理论体系.力图改造传统的学校教育.使其更好地适应并促进美国社会的工业化和民主化。
他的教育理论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杜威的思想深邃而广博.对其思想的研究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杜威的教育思想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从杜威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着手.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集中阐释了杜威教育思想中关于论教育本质的三个教育命题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通过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三个主要命题.批判继承其思想并结合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笔者本人的专业学习体会.对学前教育准教师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杜威教育思想经验教学杜威是现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将实用主义哲学同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对美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试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杜威教育思想中论教育本质所提出的三个主要命题.并结合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笔者本人的专业学习体会.对学前教育准教师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是杜威侧重于个人因素或心理学的角度表述教育本质的一种说法。
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上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先天生理机能的不断发展、生长.如习惯、冲动、智慧等。
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
他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他受到卢梭有关思想的深刻影响.实际上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发展了卢梭的天赋“自然生长”理论.扩充了“生长”概念的内涵。
他说:“生长.或者生长着即发展着.不仅指体格方面.也指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并引用生物学的“生长”概念加以发挥。
杜威还指出:“教育就是各种自然倾向和能力的的正常生长。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读书笔记
杜威道德教育本质观及其教育意蕴众所周知,作为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杜威的道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对20世纪的美国甚至世界教育观念的改造和教育实践变革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美国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几乎没有人能逃脱杜威道德教育哲学的恩泽或启发。
因此,从本质上探析杜威的道德教育哲学及其本质,从而尽可能抽绎其道德教育理论观点的核心,对当前道德教育及其实践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概括而言,杜威道德教育哲学的教育本质观,可归结为三个命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这三个命题成为理解杜威实用主义道德教育本质的关键所在,也是把握整个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要核。
笔者尝试从这三个教育命题入手探讨之。
一、教育即生活:杜威道德教育本质观的本体论言说在杜威看来,教育成其为教育的第一个核心命题即是:教育即生活。
其内涵大致包含两个方面:1、教育为生活所必需,因而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2、教育要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这就是说,学校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与社会生活的节拍相一致。
同时,教育应成为满足儿童真实需要和兴趣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对此,杜威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他的道德教育目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我们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
我们整个教育观点不允许这样做。
我们所要做的,是要把属于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和从教育过程以外提出的目的进行比较。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291页。
质而言之,在杜威看来,教育应当成为连结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的中介,从社会需要和儿童的需要出发进行设计、调控、运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
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
杜威教育哲学(习题)
1、约翰·杜威是( )国哲学家、教育家A、英国B、美国C、法国2、杜威1916年出版( )A、《民主主义与教育》B、《经验与教育》C、《人的问题》D、《逻辑理论研究》3、( )是陶行知倡导的教学方法。
A、生活即教育ﻫB、社会即学校C、教学做合一4、道德探究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它解决当前问题的程度,而且表现在它为行动者在未来能更好地行动而提供的条件。
这一标准被杜威称为( )A、生活ﻫB、生长C、教育5、杜威被誉为美国( )主义哲学的家长A、经验主义ﻫB、实用主义C、唯理主义6、“杜威学校”是杜威在( )大学任教时创办的。
A、密歇根大学B、明尼苏达大学C、芝加哥大学D、哥伦比亚大学7、格林和杜威都同意在经验方面,( )负有建构性和综合性的角色。
A、理念ﻫB、理智C、理性8、与传统的认识论不同,新的认识论是基于( )A、牛顿的经典物理学B、达尔文的进化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9、杜威学校里十三岁小孩们的四项作业中( )包含有讨论南非战争的内容。
A、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历史B、摄影术和科学研究活动ﻫC、俱乐部会所的设计D、时事讨论10、1898年杜威发表了( )一文,第一次具体阐发了其儿童生长时期的观点。
A、《大学初等学校工作计划总纲》B、《大学附属小学的组织计划》ﻫC、《大学附属小学的课程和方法》1、杜威认为哲学上的直觉主义的理论体系建立在( )的二元论基础上、A、心灵与肉体ﻫB、经验与直观ﻫC、事实与价值ﻫD、理性与科学2、道德探究成功的表现( )A、道德探究解决当前问题的程度B、道德探究为行动者在未来能更好地行动而提供的条件3、民主主义教育的目标( )A、发展个性的智能B、养成共业的习惯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主张包括( )A、生活即教育B、社会即教校ﻫC、教学做合一5、杜威认为改造中国的教育面向的标准( )A、中国需要实验主义的教育ﻫB、中国需要民主主义的教育C、中国学校教育需要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1、杜威在博士学习期间的第一篇教育论文是关于大学女生健康问题的。
杜威的四个教育哲学命题
杜威的四个教育哲学命题杜威的教育哲学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嘿,听我慢慢道来。
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把知识塞进学生脑袋里的过程,这可不是填鸭式的教学,他更喜欢把教育当作一种体验。
想象一下,学生在教室里就像一只只小鸟,得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而不是被关在笼子里等着喂食。
他鼓励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哎呀,谁说学习就得呆在书本上?就像老话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嘛。
然后杜威提到,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
你看,很多时候,教室里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就像两条平行线,根本不碰头。
杜威就是要打破这种界限,他希望学生在学习时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学习怎么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想象一下,在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们去市场上买菜,讨论预算和健康饮食,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不是很酷?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体会到生活的智慧。
这就像一碗热腾腾的汤,香气扑鼻,喝上一口,暖身又暖心。
再说杜威强调的合作学习。
哈,很多时候,大家在一起学习会比一个人独自奋斗来得有趣多了。
想象一下,一个小组的同学围在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帮助,那画面可真热闹!杜威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学会倾听、合作和分享。
大家一起讨论、争论,再一起达成共识,这样的过程就像是一起打麻将,运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懂得合作和策略。
这种学习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吸收,更能培养人际交往的技巧,真是一举两得,嘿。
杜威的教育观还有个核心,那就是要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一样,这就像每个人都喜欢不同的口味,有的人爱吃辣,有的人偏爱清淡。
杜威认为,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就像一首交响乐,只有每种乐器的声音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演绎出动听的旋律。
教育不应是一种单一的模式,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上面闪光。
所以,杜威的教育哲学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
他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把教育看作一种生动的实践,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杜威哲学的人学内涵
杜威哲学的人学内涵杜威在其著作《经验与自然》中开篇就说,他的"经验的自然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经验论"),"如果把‘经验‘按照它平常的含义来用,那么也可称为自然主义的人文主义"。
①为什么呢?正如他自己所说:"没有什么经验之中人的贡献不是决定事物实际发生的因素。
有机体是一种力量,而不是一种透明物。
"②所谓"经验"是人作为"活的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人就没有经验。
人在经验中存在和享受,并且在经验的连续中扩充和发展自己的生命,生成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艺术即经验》中,杜威不仅设专章论述"人的贡献",而且对经验的阐释到处都离不开人。
从美学的角度说,人是审美的主体。
但是与传统美学中对人的主体性的认识不一样,杜威美学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具有鲜明的生态本性。
正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生态本性,赋予审美经验和艺术以深厚的生态内涵和生态功能。
正确认识人的生态本性,对于深入理解审美经验的性质,以及艺术的根源、性质和功能,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基于此,也才能充分认识杜威经验论美学中与自然主义相统一的人文主义精神。
一、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活的生物"的生态性存在杜威指出:"当科学的实际发展已指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并非与自然对抗的时候,而仍然保持主观和客观的分离,这确是关于一切社会事务的明智讨论的主要障碍之一。
"①因此,必须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个整体观出发去认识其中的部分和因素,当然也包括具有主观性的主体(即人),这就是他说的"人在自然中的联系(而不是人对自然的联系)的理论"。
② 《艺术即经验》全书就是从"活的生物"(Creature,TeLive,又译作"活的创造物")这个概念开始的。
人的问题:杜威教育哲学的逻辑基点
Problems of Man: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Dewey'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作者: 陈子冰[1];桑志坚[2];刘文霞[3]
作者机构: [1]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北京100081;[2]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2;[3]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呼和浩特010022
出版物刊名: 教育学报
页码: 32-36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5期
主题词: 杜威;教育哲学;人的问题;逻辑基点
摘要:杜威的教育哲学是以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为参照,以时代和社会中"人的问题"为本的哲学。
"人的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关系、人的知识与行动的关系。
在"人的问题"探索中,杜威完成了对哲学和教育的改造,构建了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
因此,"人的问题"是杜威教育哲学的逻辑基点。
教育家杜威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教育家杜威的哲学思想是什么约翰·杜威不仅是个教育家,更是一个主张实用主义的哲学家,那么他的哲学思想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约翰杜威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约翰杜威的哲学思想是什么第一个哲学概念是经验。
约翰·杜威认为,经验除了认知意义以外,还有其他的性质,包括喜怒哀乐行为等等。
经验表现在环境中,并会对某一个环境作出反应。
他说经验是一个单一的动态的却又完整的有机整体。
经验是相关的,是不可分割的。
经验的产生,不仅跟当时的情景有关,同时经验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种经验的含义,就是因为杜威认为个体是能够存在环境之中,当环境对个体有所行为时,个体会对环境产生反应。
这个反应行为,被杜威称为“施为”。
杜威解释经验的含义,并不是完全从哲学的观点来阐述的,他也把生物学的内容,加揉到经验之中,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经验”定义。
杜威哲学思想上的第二个概念就是“历程”。
他认为在社会中,个体生物的演变,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具有目的性。
历程是个体发展的每个阶段延续性的结合。
杜威觉得,无论你做哪一件事,这是生活的一个片段。
都是一种生存的活动。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这些活动都是一个发展的历程。
要研究人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就应该掌握人活动的各个历程,这样才能落实。
杜威历程和经验作为他的哲学思想的概念,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他探索确定了哲学世界观的方法问题。
他主张将经验和自然、主体和客体都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以知识为工具,将社会进行一种改造。
这就是杜威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理论。
赫尔巴特和杜威异同首先说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学上的不同之处。
一、教育目的不同。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对儿童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而杜威则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他认为“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二、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同。
赫尔巴特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杜威则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天性。
杜威论教育本质的三个命题及其启示
杜威论教导本质的三个命题及其启发摘要杜威是20世纪美国有名的哲学家和教导家.在美国社会产生重大变更的汗青时代,杜威以适用主义哲学为基本,构建起宏大的教导理论系统,力争改革传统的黉舍教导,使其更好地顺应并促进美国社会的工业化和平易近主化.他的教导理论对美国甚至世界教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杜威的思惟深奥而渊博,对其思惟的研讨对当今的教导改革仍有重要的指点意义.杜威的教导思惟已形成一个完全的理论系统,本文从杜威教导思惟形成的社会布景着手,采取文献剖析法.比较剖析法分散阐释了杜威教导思惟中关于论教导本质的三个教导命题即“教导即发展”.“教导即生涯”.“教导即生涯经验的改组或改革”.经由过程研讨杜威教导思惟的三个重要命题,批驳继续其思惟并联合当前我国粹前教导的成长近况以及笔者本身的专业进修领会,对学前教导准教师的成长提出一些建议.症结词:杜威教导思惟经验教授教养杜威是现代美国有名的教导家,他将适用主义哲学同美国教导实际相联合,创立了独具特点的教导理论,对美国以及世界很多国度的教导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经由过程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杜威教导思惟中论教导本质所提出的三个重要命题,并联合当前我国粹前教导的成长近况以及笔者本身的专业进修领会,对学前教导准教师的成长提出一些建议.一.教导即发展“教导即发展”是杜威着重于小我身分或心理学的角度表述教导本质的一种说法.杜威以为儿童的心理内容根本上是以本性活动为焦点的先天心理机能的不竭成长.发展,如习惯.冲动.聪明等.教导的本质和感化是促进这种本性的发展.他说:“发展是生涯的特点,所以教导就是发展;在它自身以外,没有此外目标.他受到卢梭有关思惟的深入影响,实际上杜威的“教导即发展”成长了卢梭的禀赋“天然发展”理论,扩充了“发展”概念的内在.他说:“发展,或者发展着即成长着,不但指体魄方面,也指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并引用生物学的“发展”概念加以施展.杜威还指出:“教导就是各类天然偏向和才能的的正常发展.”发展并不是儿童所特有的现象,成人也在不竭地发展.但是儿童的发展有本身的方法.儿童具有很大的“依附性”和“可塑性”,因而具有从经验进修的才能.但是,儿童的成熟要经由必定的时光,不克不及步步为营.同时杜威其实不以为儿童的发展仅仅是一个从内部将潜能睁开的进程,也不是从外部进行塑造的工作.比方儿童社交.制造.摸索和艺术这四种本性的积极发展,依附于对他们的应用,依附于对社会生涯的介入.是以,要想使儿童正常的发展,须要卖力研讨儿童的特点,正视他们的须要,并供给响应的情形,以便使两者互相感化.杜威在“教导即发展”的不雅点指出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儿童的成熟须要必定的时光,所以作为教导者应尊敬儿童发展的须要和机会,这与我们如今所提出的要“学会等待孩子”相相似.在杜威看来,教导决不是强制儿童去接收外面的器械,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才能得以发展.出于强调教导在儿童本性发展成长的本质感化的熟悉,杜威提出了“儿童中间主义”的教导原则,否决把教导变成一种外在的压力和疏忽儿童内部机能的偏向.主意儿童是中间,教导的措施要环绕儿童组织起来.杜威所提出的“儿童中间不雅”对传统儿童不雅有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引起了儿童教导方法办法等方面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杜威的“教导即发展”的表述消失着不科学的问题.如“教导即发展”给人以看重个别的生物性而躲避社会性的印象.并且发展有偏向.方法之异,有利害好坏之别,所以笔者以为仅仅说“教导即发展”是不敷严谨的.笔者以为杜威的“教导即发展”的不雅点充分尊敬了儿童本身的特点,该不雅点以为教导的本质是促进和成长儿童先天所具备的本性的成长.所以作为学前教导的准教师必须建立准确的儿童不雅,如许在进修以及将来的工作中才干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起首面临孩子时起首要斟酌的是孩子的须要,建立“以孩子为中间”的不雅点也就是建立“儿童本位不雅”.教师作为一个支撑者.引诱者.不雅察者要学会存眷孩子,懂得孩子,而不是从本身的不雅点动身,本身以为孩子该如何成长,该如何做.教师要充分尊敬孩子,采纳恰当的方法促进孩子潜能的成长.同时教师又要学会倾听孩子,等待孩子.“教导即发展”指的是孩子本身才能的发展,而发展有其自身的纪律特点,须要必定的时光,所以教师要尊敬这种发展,不要急于求成,要耐烦等待.有如许的熟悉,才有可能防止我们今后工作中我们在幼儿教导工作中“小学化的偏向”.固然有人以为今朝幼儿园小学化偏向轻微,主如果受家长以及社会的影响,幼儿园不得已而为之,要防止小学化有必定的难度,但是我以为假如只要作为专业的幼教工作者有“等待孩子,尊敬孩子”的意识并实践,这一现象会得到必定的改不雅.二.教导即生涯从教导与社会生涯关系的角度,从教导即发展动身,杜威提出了“教导即生涯”.他以为生涯是发展的社会表示,一切事物的消失都是人与情形互相感化产生的,人不成离开情形,黉舍也不克不及离开面前的生涯,所以教导就该是生涯本身,必须把教导与儿童面前的生涯融为一体.杜威批驳美国的黉舍教导与社会生涯.儿童生涯相离开,造成教导中的伟大糟蹋.他提出“教导即生涯”的重要目标,即在于试图清除上述“隔离”状况,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门路是使黉舍教导社会化,因而他又提出“黉舍即社会”的标语.杜威强调应当使黉舍成为社会生涯的一种情势.在杜威看来,最好的教导就是“从生涯中进修”.教导就是给儿童供给包管发展或充分生涯的前提,而不问他们的年纪大小;教导就是儿童如今的生涯进程,而不是将来生涯的预备,应把黉舍改革成简化.净化的雏形社会,黉舍中的课程不该该着眼于文字科目,而应着眼于儿童如今的生涯经验,教授教养应当从进修者现有的直接经验开端,重视造就儿童对实际社会的顺应才能.“教导即生涯,生涯即成长”这一不雅点,杜威在他的著作中有具体的阐述,在其著作《我的教导信条》中杜威指出:“教导是生涯的进程,而不是将来生涯的预备.”黉舍应当呈现如今生涯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富有活力的生涯,像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活动场上所阅历的生涯那样.不经由过程各类生涯情势来实现的教导,对于真正的实际而言,老是穷困的代替物,成果变得呆板而逝世气沉沉.关于生涯与成长,杜威说:“生涯就是成长;而不竭成长,不竭发展,就是生涯.”从教导的角度,从儿童和成人生涯的特点来看,所谓的成长,就是将才能引诱到特此外渠道,如养成各类习惯,这些习惯包含活动的技巧.明白的兴致和特定的不雅察与思维的对象.儿童具有特此外才能,疏忽这个事实,将会阻碍儿童发展所依附的器官的成长或导致其畸形成长.而成人应用他的才能改革情形,在情形的改革中引起很多新的刺激,新的刺激又指点他的各类才能,促进它们不竭成长.疏忽这个事实,成长就会受阻,顺应情形就成了完全自动的.因为儿童与成人都在成长,所以他们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发展与不发展,而是因为儿童与成人的情形不合,决议了他们的发展方法不合.他们的发展方法各有其优胜性.关于专门敷衍特别的科学和经济问题的才能,儿童应向成人方面成长.对于同情的好奇心.不偏不倚的迟钝性以及坦白的襟怀胸襟,成人应向儿童进修. 杜威还指出,关于成长有3种错误的思惟:(1)把未成熟状况看作没有成长; (2)把成长看尴尬刁难固定情形的静止的顺应; (3)以为成长的偏向是一模一样的.这3种错误的成长不雅归结起来都与在发展和成长问题上的一个根本错误有关.那就是,以为发展或成长老是朝着一个固定的目标活动,把发展看作是有目标的,而不是看作目标本身. 与这3种错误的成长不雅相接洽,在教导上有3种错误:(1)不斟酌儿童的本性和先天的才能; (2)不成长儿童敷衍情形的开创精力; (3)过火强调练习和其他办法,就义小我的懂得力,以养成机械的技巧.这3种错误,都是把成人的情形与尺度强加给儿童,其效果不堪假想.杜威的“教导即生涯”不雅点强调了幼儿的进修应当与实际生涯相接洽,而不是离开生涯.这一不雅点与他“五步教授教养法”中的“创设真实的经验的情景”这一步相通.杜威曾把教导的进程分为“正式教导”(黉舍教导或直接教诲)与“有时教导”(情形教导或间接教导)两个方面,以为“教导哲学所要研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在非正式的和正式的.有时的和有意的两种教导情势之间,保持恰当均衡的办法.”杜威其实不以为“教导”和“黉舍教导”是同义词,而确定社会的其他部分也具有教导的潜力,并以为两者各有利弊.他的假想是,经由过程改革发掘黉舍的潜力,使其同时担负起正式教导和非正式教导的双重义务.依据杜威的划分及其假想,笔者以为我们需看重非正式教导,因为传统教导方法中疏忽了非正式教导.传统教导方法中教师对幼儿的教导根本上都是预设好的,在教导中根本上是按照预设的来进行的,疏忽了有时生成的教导,而有时刻孩子们有时生成的设法主意做法恰好表现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所以作为准教师我们须留意今后在教授教养中要看重对孩子的随机教导和生成性教导.但是对于杜威提出的“经由过程改革发掘黉舍的潜力,使其同时担负起正式教导和非正式教导的双重义务.”这一不雅点,笔者以为其实不必强求,因为孩子的生涯除了黉舍还有家庭.社会,孩子在生涯中碰到的情形其实不老是能经由过程简化的方法搬到幼儿园来应用.所以笔者以为要实现“生涯即教导”对孩子进行周全的教导,可以经由过程家园共育,家长与幼儿园配合合作的方法来实现.例如黉舍看重预设性教导和生成性教导,家庭要重视对孩子在家庭生涯中的随机教导.杜威提到“教导即生涯,生涯即成长”.要留意儿童成长的个别性.差别性,不要把成长算作是一模一样,一成不变的.笔者以为这一不雅点对教导工作者有重要的指点意义.重视儿童成长的个别性.差别性,对于不合的孩子采纳不合的教导方法,存眷懂得个别孩子异于群体的言语举措,不嘲笑,不讽刺孩子,懂得孩子.这和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妙.幼儿教师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呵护每一位孩子,尊敬孩子,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都应当有的不雅念.三.教导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革从获得常识的角度来看,杜威以为“经验的不竭改革”是教导的又一特点,他把经验看做是世界的基本,教导也就是经由过程儿童的自动活动去经验一切和获得各类直接经验的进程,即把求知的进程和常识算作一个器械,让儿童在主不雅和客不雅交互感化中获得经验.以此动身,杜威责备传统的教授教养是填鸭式的灌注贯注,“只让儿童静听”,把师幼关系搞成“像抽水桶和蓄水池一样的关系”,“疏忽儿童的共性.小我经验以及他的自由的.直接的和自动的活动.”与之针锋相对,杜威主意“做中学”的教授教养办法.。
《人的问题》杜威含有观点的语段
《人的问题》杜威含有观点的语段
凌晨重读杜威的《人的问题》。
杜威是实用主义的哲学家,过去受到很多的批评。
在《人的问题》这一本书中,有一些思想对政治发展有启发意义。
他比较注重从人的角度来看政治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信教育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政治化过程。
他引用了温恩的一段话:“教育是最基本的政治安全,在这只船之外都是洪水。
“
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历未有不同的切入点,如从体制的角度。
从法律的角度,从程序的角度,从人的角度。
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和社会会做出不同的解释。
这就是政治发展的主体性,我相信人在政治发展中是极为重要的。
社会的主导价值和原则怎样传递到下一代,是一个社会基本的政治工程,因为人的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把上一代接收的政治观念遗传给下一代,必须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只能依靠教育来完成。
中国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完整的教育。
当然教育要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和功能,首先要有教育的基本信念,这可能是一个更难的问题。
论杜威教育哲学的思维方式——兼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论杜威教育哲学的思维方式——兼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陈家斌
【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卷),期】2008(007)004
【摘要】杜威的教育哲学继承并发展了黑格尔学说、进化论和实用主义的有关思想,形成了整体思维、过程思维,实践思维和关系思维等认识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杜威的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澄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理论和实践在认识上的模糊和偏差.
【总页数】6页(P81-86)
【作者】陈家斌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59.3
【相关文献】
1.对研究型教学模式中“研究”的哲学思考--兼论杜威的经验方法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J], 王海萍;王晓飞
2.对研究型教学模式中“研究”的哲学思考——兼论杜威的经验方法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J], 王海萍;王晓飞;
3.对研究型教学模式中“研究”的哲学思考——兼论杜威的经验方法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J], 王海萍;王晓飞;
4.西方教育哲学的体认与断想
——兼论中国教育哲学研究 [J], 祁东方
5.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意义——纪念杜威诞生150周年及来华90周年 [J], 汪堂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 第5期教育学报Vol.12,No.52016年10月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Oct.2016收稿日期:2016-08-18作者简介:陈子冰(1984—),女,内蒙古人,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民族教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桑志坚(1982—)男,内蒙古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研究。
E-mail:sangzhijian@126.com;刘文霞(1960—),女,辽宁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哲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人的问题:杜威教育哲学的逻辑基点陈子冰1 桑志坚2 刘文霞3(1.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北京100081;2.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2;3.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呼和浩特010022) 摘 要:杜威的教育哲学是以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为参照,以时代和社会中“人的问题”为本的哲学。
“人的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关系、人的知识与行动的关系。
在“人的问题”探索中,杜威完成了对哲学和教育的改造,构建了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
因此,“人的问题”是杜威教育哲学的逻辑基点。
关键词:杜威;教育哲学;人的问题;逻辑基点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298(2016)05-0032-05DOI:10.14082/j.cnki.1673-1298.2016.05.004 “杜威对教育问题的考察和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教育的批判进行的。
”[1]89而且,他深悟批判的真谛,“批判不是完全否定,而是一种理性的分析与思考”[1]89,是一种修补和建构。
他在其经典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通过对历史上三种教育哲学的批判,不但实现了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超越,更在康德式的调和论中构建了自己的教育哲学。
他的教育哲学反对任何极端化倾向,具有“左右逢源”的和谐意蕴。
因为,“一种教育哲学实际上是建构在一种个人的人生哲学和社会哲学基础之上的。
人生和社会是建构教育哲学理念的两大参照系”[2]。
杜威的教育哲学鲜明地凸显了他的人生哲学和社会哲学的视野。
本文探讨的是杜威教育哲学的人生视野,即杜威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以及人的知识与行动的关系的思想,人的问题是杜威教育哲学的逻辑基点。
一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杜威首先批判了传统二元论哲学的立场。
自笛卡尔以来,传统哲学一直推崇人至高无上的理性,强调人在世界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的就是征服、控制、独立。
杜威反对这种把人与自然对立的认识,他对传统哲学的这种观点做了系统性和发展性的改造,以调和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
他说:“人的家乡是自然界;人要实现它的目的,就要依靠自然的条件,离开这种条件,他的目的就变成空想和没有根据的幻想。
”[3]303由此,他进一步说,“假如一个银元放在箱子里面,一定与在外面时不生变动,这就是银元和环境的关系。
人对于自然,却不是如此。
人与自然,犹植物与所栽的泥土:植物的生长,与泥土的厚薄、肥瘠及日光、水分有密切关系,人的生长之过去与将来,也与自然有密切关系。
……人与自然的分开,便不能知道人的真相。
”[4]可见,杜威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人征服、控制自然,也不是自然制约人的存在和发展,两者之间是“植物”与“泥土”的关系。
人深深的依赖自然,自然提供了人之生长和发展的能量,二者是“交互作用”的关系。
他说:“即使一个人作建立空中楼阁的空想,他也是同他想象的事物发生交互作用。
”[5]杜威“交互作用”理念的提出,超越了传统哲学人与自然相互对立的认识,是构建其教育哲学理念的重要基点之一。
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经验的诞生,经验是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结果。
杜威说:“一方面,事物改变着人们的行动,促进其中的某些行动而阻止另一些活动,对他们做了什么;另一方面,人们第5期人的问题:杜威教育哲学的逻辑基点33能对事物做什么,从而引起新的变化。
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经验。
”[6]220杜威在思考和阐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经验的概念。
按照他的思路,既然人与自然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交互作用”,也就意味着人的理性并不高居不可撼动的地位,人与自然、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经验与理性之间也并不对立。
由此,杜威在系统地考察了古希腊的经验概念、近代的经验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作为实验的经验”。
“‘作为实验的经验’概念不但综合了古希腊和近代经验概念中的合理要素,而且摒弃了理性与经验之间的抽象对立。
”[7]16“由此产生的逻辑结果是一种新的经验和知识的哲学,即不再把经验放在理性知识和解释的对立面的哲学。
”[6]221如此一来,杜威不但调和了传统哲学人与自然、环境的对立关系,而且经由“作为实验的经验”这一概念调和了理性与经验对立的关系。
杜威在思考人与自然及经验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忽略教育的特殊角色。
他认为,既然人与自然并不是对立的,那么,自然之于教育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我们从来不是直接地进行教育,而是间接地通过环境进行教育。
”[3]25以此延展,学校就是一种典型环境。
“学校当然总是明确根据影响其成员的智力和道德倾向而塑造的环境典型。
”[3]25在人与环境、典型环境———学校的交互作用中,环境的教育意义也自然得到凸显。
也正是人与环境的这种交互作用的发生,教育经验得以生成。
杜威认为:“人们正是通过积极的试验,认识到哪些东西硬,哪些东西软,以及它们各自起作用的方式,可以同它们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等。
”[6]220这一方面说明教育经验的生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积极试验,而不完全是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一个对经验不断重组或重构的过程”[6]65,是依赖人与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生成经验的过程。
由经验出发,杜威构建起自己的教育哲学理论体系。
他自称他的教育哲学是“属于经验的、操诸经验的和为着经验的教育哲学”[3]14。
二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杜威依循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认为人与社会同样不是对立关系,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结合,社会是个体发展的环境和媒介。
杜威对历史上三种教育哲学的批判,就深刻揭示了人与社会关系的系统认识。
对于柏拉图教育哲学,杜威赞同国家的存在,强调个体应与国家一致,但是却反对国家对个体的完全控制,主张给予个体自由的空间。
因为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核心就是建立一个正义的国家,而建立这样的国家需要教育挑选哲学家;对于18世纪的“个人主义”教育哲学,杜威在肯定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同时,也对自然思想提出了批判并对其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杜威指出:“强调自然的观念是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看作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个体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这样将自然观念与社会对立起来,是一种极端化的‘反社会’的观念”。
[1]92同时杜威认为,“个人主义”强调“自然”教育排斥了其他条件,把自身与国家和社会对立起来,会失去教育发展的基础。
对于19世纪的教育哲学,杜威同样赞成社会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但却反对把社会等同于国家,使个体再次坠入制度的“牢笼”。
在杜威对历史教育哲学的系列批判中,个体与社会(或国家)的关系始终是杜威围绕的主题。
为了调和个体与社会(或国家)的关系,杜威提出新个人主义以与旧个人主义对立。
旧个人主义削弱了生存的普遍性和公共性基础,造成了人们社会责任心的沦落,公共意识淡漠,民主发展受到了限制。
“杜威正确地将旧个人主义与新个人主义对立起来,旧个人主义是自由放任的、倔强的个人主义,而新个人主义则是具有社会责任心的个人主义。
”[8]所以,杜威强调“一种合理的理智的个人主义,也就是进步所不可缺少的对过去种种信念的批判改造态度,可以明确地表述为道德的和社会的个人主义”[3]315]。
杜威不但对旧的个人主义提出了修正,同时为了调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其教育哲学的另一个前提性概念———民主。
为了认识民主,杜威说:“我们选取两个要点来衡量一种社会生活形式的价值:其一,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在何种程度上共享这个群体的利益;其二,这个群体与其他群体互动时的充分性和自由度。
”[6]73换句话说,在民主社会中,个体能够平等的分享公共的利益,同时能够充分自由的参与社会生活,个体发展与国家的发展不存在对立关系。
所以杜威认为,民主并不只是理解为一种治理形式,而是首先阐释为一种联合生存的模式,一种共同沟通经验的模式。
也就是说,民主不仅是杜威的社会理想,也是理想社会中个体的理想生活样态。
34 教育学报2016年与其他非民主社会形式相比,杜威认为“民主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沃壤”[6]74]。
他指出:“人们对以下这个事实并不陌生,即民主热衷于教育。
”[6]74因为民主教育与民主社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民主是教育发展的最佳助推器,教育促进社会个体间的自由交往和利益共享。
所以杜威批判了阶级教育、贵族教育以及国家主义教育,指出在无种族隔阂、无阶级隔阂的自由平等社会,不容许少数人垄断受教育机会,要通过教育使每个个体都能按照自身的兴趣开发其潜能。
在推动个人平等地接受教育发展的同时,推动民主社会的发展,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实现。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杜威对民主的理解不仅是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一种调和,也是杜威教育哲学的前提性核心理念。
“事实上,杜威一生在教育哲学中的理论诉求都是以民主的引导作为前提的。
”[7]19三关于人的生活,杜威同样以连续性的认识论重构了人们传统的对立认识。
杜威看到了当时实际存在的教育与生活脱离、教育与生活对立的危险。
他认为,“现在正处于正式教育和实际生活的分裂愈演愈烈的前所未有的危险时代”[3]4。
学校教育生活不但内容僵化、而且程式死板,毫无趣味可言。
之所以出现这种对立危险关系主要源于二元论的对立思维,对人和生活本质的错误认识、人与生活关系错误地割裂。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杜威看到了生命和生活的连续性。
生命的连续性也就是人的连续性,即人的生长。
对于生长,杜威说“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3]49,所谓“未成熟的状态就是有生长的可能性”[3]49。
未成熟状态“表示现在就有一种确实存在的势力———即发展的能力”,同时杜威批判了人们“往往把未成熟状态只当作缺乏,把生长当作填补未成熟的人和成熟的人之间的空缺东西”。
[3]49在杜威看来,成熟与未成熟都是独立生命个体的动态上的不同表现而已,不存在某一种状态的优势,每一个状态都是完满和自足的。
这种未成熟状态表现出的势能非但不是缺乏的表现而且是生长的前提。
由此,经由“生长”的这一概念,杜威重释了何谓“未成熟”,调和了人的“未成熟”和“成熟”两种状态,为教育本质的揭示做了充分的前提性准备。
关于生活的连续性,杜威认为“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的重新适应”[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