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聚合物合金
聚合物合金相容性的预测和表征
[ ∀ ] m 判 据 为: 定 义
id
[∀]m =
- [ ∀ ] m , 推算出 [ ∀ ] m = [ ∀1 ] w 1 + [ ∀ 2 ]w 2, 其中
[ ∀ ] m ex p、 [ ∀ ] m id、[ ∀ 1, 2 ] 分别为实验所测溶液、 理想混 合溶液 和聚合物组分溶液的特性粘 数 , w 1, 2为 两聚合 物组分 的质量 分数 , 将 [ ∀ ] m id 与 [ ∀ ] m ex p进 行比 较 , 若 [ ∀ ] m % 0 时 , 聚合 物分子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表 现 为 吸 引 , 两 种 聚 合 物 相 容 ; 若 [ ∀ ] m < 0 时 , 聚合物分 子间 的相 互 作用 表现 为排 斥 , 两种 聚合物不相容。朱思君等 [ 3] 采用 DSV 法预测 PESU /PESU C 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 , 实验结果与 混合焓变原则预测结果相 同。 2. 4 显微镜法 相差显微镜原理是使光 的直射 振动对 衍射 振动周 相移 动 % /2, 将物体内微小的 周相差 转变为 相的 亮度差 , 因 而使 透明物体的可见度大为改善 [ 19] , 分辨 率可达 1 &m。 只要两 相的折光指数存在微小 差异就可 以观察 到不相 容体系 的分 离形态。电子显微镜法主要指 透射电 镜 ( TEM ) 法和 扫描电 镜 ( SEM ) 法 , TEM 的分辨 率小于 10 nm, 配 以适 当的染 色技 术 , 可成为观察相区尺寸、 形状和相界面最直观的方法。 2. 5 红外光谱 ( I R) 法 相容性很好的合金体 系的 IR 谱图 会偏 离单 组分 IR 谱 图的平均值。因为不同聚合物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 导 致有关基团的 红外 吸收 谱带 发生 移动 或峰 形不 对称 加 宽。 但不能从其偏离程度相应地预测其相容程度 , 所以这种方法 只可以定性研究聚合物间的相容 性。 IR 法可 以发现 聚合物 合金中氢 键 的 存 在 , 进 而表 征 相 容 性 [ 20] 。 Chung T aishung 等 [ 21] 利 用 FT I R 测 定 了 纯 PA 膜 和 聚苯 并 咪 唑 ( PBI ) /PA ( 80 /20) 膜中羰 基的 伸缩 振 动 , 发现 共 混膜 的波 峰 从 1 471 c m - 1移至 1 730 cm - 1, 这种迁移表明在共混膜中存在 着分子 间氢键的相互作 用 , 同 时共 混体 系的 热分 析和 力学 分 析表 明 , 此体系为相容体系。 使用 I R 法还可以表 征互穿 网络、 反应 增容 等聚合 物共 混技术中新基团或价键的生成 , 进 而表征聚合物合金的相容 性。 Chen Y ing zi等 [ 22] 用超声波处理 PP / ( 乙烯 /丙烯 /二 烯 ) 共聚物 ( EPDM ) , FT IR 分析表明 , 721 c m - 1 处为 [ CH 2 ] n ( n% 4) 的吸收峰 , 从而表征了 EPD M 原位接 枝到 PP 分子 链上所 起的增容剂作用 , 使 相容性 增加 ; DSC 分 析也表 明 EPDM 与 基体 PP 的相容性增加。 2. 6 其它表征方法 除了以 上 方 法 外 , 超 声 波 技 术 [ 18, 23] 、 小 角中子 散射 ( SAN S) [ 24] 法、X 射 线 衍 射 [ 25- 26] 法、核 磁 共 振 ( NM R ) 法 [ 27- 29] 等也可用于聚合 物合金相容性的表征。超声波技术 是通过测量超声波速度 及聚合物 合金对 超声波 的吸收 系数
第九章 聚合物合金
.
9.1 概述
高分子新材料的研发途径: (1)合成新的高分子材料(早期的主要手段) (2)优化现有的高分子材料(即高分子材料 的改性) 改性的手段——共混和复合
根据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形态-加工-性能之间的 关系,综合运用各种化学或物理方法,设计和控制 多相和多组分的高分子共混材料和复合材料。
共混——聚合物-聚合物体系 定义和发展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 不同于原组分聚集态结构与性能的新材料。因改性的思路 类似于金属材料加工时不同金属之间的共混,所以在工程 界,又将聚合物共混材料称为高分子合金。
聚合物共混物有许多类型,但一般指塑料与塑料共混物 以及在塑料中掺混橡胶的共混物,可称为塑料合金,对于 在塑料中掺混橡胶的共混物,由于抗冲击性能有很大提高, 故亦称为橡胶增韧塑料。
.
聚合物合金的制备方法
在物理共混中,一般仅发生物理变化,但当机械作用力 很大时时,会发生力化学作用,有少量的接枝或嵌段共聚 物产生。
干粉共混
物理共混:
熔融共混 溶液共混
乳液共混
.
聚合物合金的制备方法
聚合物共混的化学方法主要指的是共聚-共混法,包括接 枝共聚—共混和嵌段共聚—共混两种, 。
M 2M 2M 2
.
(4) 与传统的纤维增强不同,TLCP的加入可明显地降低熔体的 粘度,从而改善了加工性,能在常规设备上形成加工,同时还 可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5) 由于液晶高分子收缩性小,使得制品尺寸稳定性好,并有 利于形成薄壁制品; (6) 由于都是热塑性材料,完全可以把废弃制品回收再加工, 有利于环境保护。
.
制备聚合物合金的目的
综合均衡各聚合物组分的性能,取长补短; 使用少量的某一聚合物可以作为另一聚合物的改性剂; 聚合物的加工性能可以通过共混得以改善 ; 聚合物共混可以赋予材料以多功能性; 对某些性能卓越,但价格昂贵的工程塑料,可以通过共 混,在不影响使用要求条件下降低原材料的成本。
浅析聚合物合金的相态结构
浅析聚合物合金的相态结构对聚合物合金来说,其相态结构对材料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同样的组成,聚合物合金的相态可以相差很大,性能也会有很大差别。
在这里,图文并茂地简述了聚合物合金的不同相态类型,以便更好地分析聚合物合金性能。
1.海岛结构(单相连续结构)聚合物合金中只有一种组分或一相是连续相(基体),而另外的组分以分散相(微区)的形式分布于基体中,似海洋中分散着的小岛,这种相态结构俗称海岛结构,也称单相连续结构。
海岛结构是不相容聚合物合金最常见的相态结构。
通过机械共混方法得到的高分子合金大多为此类结构。
一般情况下,含量较大的组分构成连续相,含量较小的组分构成分散相。
单相连续结构又因分散相相畴的形状、大小以及与连续相结合情况的不同而表现为多种形式。
分散相呈球粒状均匀分布分散相为胞状结构或香肠状结构8.7%羧基丁腈(CTBN)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透射电镜照片,黑色小球为CTBN橡胶粒子接枝共聚—共混法制备的HIPS的透射电镜照片。
连续相为PS,微区为由聚丁二烯橡胶构成的细胞壁,而PS则又构成细胞质,接枝共聚物PB-g-PS2.相互贯穿的两相连续形态结构顺式-聚丁二烯/聚苯乙烯(24/50)IPN电镜照片,黑色部分为聚丁二烯。
相互贯穿的两相连续形态结构是一种特殊的两相结构体系,A、B两种聚合物是分相的,但这两相又都是连续的。
典型例子是互穿网络聚合物(IPN)。
在IPN 中两种聚合物网络相互贯穿,使得整个共混物成为一个交织网络。
3.两相交错层状结构S/B≈40/60的SBS嵌段共聚物的透射电镜照片分散相为片层状片层状相态结构的电镜照片,此种结构的聚合物共混物阻隔性较好机械共混法HIPS的透射电镜照片(黑色为PB橡胶相),此种聚合物合金性能较差分散相呈不规则形状两相交错层状结构中没有一相形成贯穿整个试样的连续相,而且两相相互交错形成层状排列,难以区分连续相和分散相。
4.含有结晶组分的相态结构(需考虑晶态的分布)当共混物中有一个组分是结晶的或两个组分都是结晶的时,会有多种不同的相态结构。
第九章-医用高分子材料课件
第九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
(2)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对生物反应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对人体组织反应的
影响取 决于降解速度、产物的毒性、降解的持续期
限等因 素。
降解速度慢而降解产物毒性小, 不引起 明显的 组织反应。
但若降解速度快而降解产物毒性大, 导
第九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
(3)材料物理形态等因素对组织反应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形态如大小、形状、孔度、
癌的原因是由 于正常细胞发生了变异, 当这些变异细
胞以极其迅 速的速度增长并扩散时, 就形成了癌。
而引起细胞 变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化学因素、
第九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
(4)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当高分子材料用于人工脏器植入人体
后, 必然 要长时间与体内的血液接触。因此, 医用高
分子对 血液的相容性是所有性能中最重要的。
第九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
血栓的形成机理是十分复杂的。一般认为, 异 物与血液接触时, 首先将吸附血浆内蛋白质, 然后 粘附血小板, 继而血小板崩坏, 放出血小板因子, 在异物表面凝血, 产生血栓。此外, 红血球粘附引 起溶血;凝血致活酶的活化, 也都是形成血栓的原 因。(见图9—1)
第九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
1.3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
1.3.1 基本概念
医用高分子材料 —— 可以用于诊断、治疗 或者替换生物体病患器官或者改善其功能 的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最有可能用作医用材料!
第九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最有可能用作医用材料? ? ?
有机高分子是生命的基础。动物体与植物体 组成中最重要的物质——蛋白质、肌肉、纤 维素、淀粉、生物酶和果胶等都是高分子化 合物。
会引起生命
高分子物理习题库1
第一章 高分子链的结构一、 概念构型 构象 均方末端距 链段 全同立构 无规立构二、选择答案1、高分子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中,( )首先把“高分子”这个概念引进科学领域。
A 、H. Staudinger,B 、K.Ziegler, G .Natta,C 、P. J. Flory,D 、H. Shirakawa2、下列聚合物中,( )是聚异戊二烯(PI)。
A 、 CCH 2n CH CH 23B 、O C NH O C NH C 6H 4C 6H 4n C 、 CH Cl CH 2n D 、OC CH 2CH 2O O n O C3、链段是高分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列有关链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高分子链段可以自由旋转无规取向,是高分子链中能够独立运动的最小单位。
B 、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高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温度。
C 、在θ条件时,高分子“链段”间的相互作用等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D 、聚合物熔体的流动不是高分子链之间的简单滑移,而是链段依次跃迁的结果。
4、下列四种聚合物中,不存在旋光异构和几何异构的为( )。
A 、聚丙烯,B 、聚异丁烯,C 、聚丁二烯,D 、聚苯乙烯5、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A 、工程塑料ABS 树脂大多数是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组成的三元接枝共聚物。
B 、ABS 树脂中丁二烯组分耐化学腐蚀,可提高制品拉伸强度和硬度。
C 、ABS 树脂中苯乙烯组分呈橡胶弹性,可改善冲击强度。
D 、ABS 树脂中丙烯腈组分利于高温流动性,便于加工。
6、下列四种聚合物中,链柔顺性最好的是( )。
A 、聚氯乙烯,B 、聚氯丁二烯,C 、顺式聚丁二烯,D 、反式聚丁二烯7、在下列四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中,其分子链构象为H 31螺旋构象为( )。
A 、聚乙烯,B 、聚丙烯,C 、聚甲醛,D 、聚四氟乙烯8、在热塑性弹性体SBS 的相态结构中,其相分离结构为( B )。
A 、 PS -连续相,PB -分散相; B 、PB -连续相,PS -分散相;B 、 P S 和PB 均为连续相; D 、PS 和PB 均为分散相9、自由基聚合制得的聚丙烯酸为( )聚合物。
4.12高聚物合金
高聚物合金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聚合物合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聚合物合金(polymer alloy):指具有可区分的两种以上不同的高分子链存在的多组分聚合物体系(polymer blends)。
以合金状态应用的聚合物材料占到总数的80%以上。
橡胶增韧塑料,塑料增强橡胶等体系。
接着介绍了聚合物相容性的热力学原理,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图,以及相容性的判定方法(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光学透明,完全相容无杂质)。
有三种相图:UCST(upp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LCST(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然后介绍了聚合物合金的相态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组分比,粘度比);海岛结构(PB分散在PS中);双连续相结构;两相交错层状结构;并且介绍了含有结晶组分的相态结构。
接着介绍了聚合物合金的力学性能(屈服应力,冲击强度),聚合物的形变方式(剪切屈服形变和银纹化),流变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本课程介绍了高聚物的相容性及相态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使用DS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MA(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EM、NMR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polymer alloyThis course mainly tells about the basic concept,propertie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the polymer alloy. Polymer alloy[ˈælɔi]means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compatible polymers,and the polymer alloy is more than 80% i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mer.And then this course introduce thermodynamic[θə:məudai'næmik] principles ,the phase diagram of polymer blends, and the decision method to the polymer compatibility.(useing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ptical transparency can decide the compatibility ). And there are three kind of phase digram.UCST(upp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LCST(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This diagram has a UCST,it means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this T, the compoundwill be not compatible[kəmˈpætəbəl].And then, the course introduce the phase structure of polymer alloy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re are 4 basic phase structure,namely island structure, Two-continuous phase structure; two-phase interleaved[intə'livd] layered structure.After that, the course present polymeric alloy 's mechanical property ,the mode of shape changed(Shear yield deformation, crazing['kreiziŋ]), the rheological[ri:ə'lɔdʒikəl] property and itsinfluence factors.Finally , the class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zation for the compatibility and phase structure of polymer alloy, mainly introduce 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kælə'rimitri),DMA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EM、NMR methods.。
《聚合物共混与合金》课程教学大纲
《聚合物共混与合金》课程教学大纲
Po1ymerB1endsandA11oys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32
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课堂纪律及平时成绩占30%,课程结束时开卷笔试成绩占70%)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聚合物共混改性巳成为高分子材料科学及工程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不仅是聚合物改性的重要手段,更是开发具有崭新性能新型材料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聚合物共混物与复合》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理解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基本概念、改性原理、增容理论和技术;了解共混工艺和设备,以及几种通用塑料与橡胶并用的工艺条件、配方设计和应用概况。
目的是让学生扩大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科研和开发新产品的独立工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吴培熙、张留城编著的《聚合物共混改性》(第一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邓本诚、李俊山编著,《橡胶塑料共混改性》(第一版),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6
3.沈家瑞、贾德民编著,《聚合物共混物与合金》(第一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第九章 聚合物合金
完全相容 完全不相容
当μ(φ)=1时,Tg1=Tg2,共混物完全相容; 当μ(φ)=0时,共混物完全不相容;
当0<μ(φ)<1时,共混物部分相容。
相容性与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聚合物共混物 的形态结构
聚合物共混物 的性能
聚合物中各组分之间 பைடு நூலகம்热力学相容性
问题:
2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是否聚合物共混物的热力学 相容性越好越有利?
M1M1M1 M1M1M1 M1M1M1
M2M2M2
M2M2M2
M1M1 M1M1M2M2 M2M2M1M1 M1M1
聚合物合金的制备方法
互穿网络技术:
IPN是指以化学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分子链形成相互贯 穿、相互缠结的混合体系,通常具有两个或多个交联网络 形成微相分离结构。这种交联既可以是化学交联,也可以 是物理交联。其中至少有一种聚合物是在另一种聚合物存 在下合成或交联的。
9.3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聚合物合金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
均相体系,如果共混的聚合物之间形成了分子水平的相 容,在热力学上是完全相容的,则就会形成均一的,不分 相的体系。
单相连续结构,是指聚合物共混物中两相或多相结构中 只有一相是连续的,称为基体,其他的相分散在连续相中, 称为分散相。由于相之间的交错,分散的相会被分为许多 微小的区域,这种区域称作相畴或微区。单相连续的形态 结构又因分散相含量和相畴的形状、大小以及与连续相的 结合情况不同而表现为多种形式。
加入相容剂 MPP在作相容剂时,与Nylon6的酰胺基团发生了如下反应:
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
IPN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交联聚合物相互贯穿而形成的交织聚 合物网络。两种聚合物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可以阻止 不相容体系发生宏观相分离,减少相区尺寸,提高分散程度和混 合均匀性。从制备方法上,IPN可视为用化学方法实现的机械共 混物。
最新-聚合物合金法制及性能 精品
聚合物合金法制及性能本文作者刘华蔚温伟生孙华燕郑爱萍胡敏陈丽洁工作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研究所传统复乳法及聚合物合金法制备缓释微球1传统复乳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缓释微球,300μ的和10牛血清白蛋白溶于100μ的去离子水中得内水相1;-300溶于2的二氯甲烷22溶液中形成油相,外水相为2聚乙烯醇溶液102。
将1倒入中,冰浴超声处理30得到初乳1,将初乳倒入2中,冰浴下高速匀浆30,得到12复乳。
将复乳倒入40010的去离子水氯化钠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机上海雷磁,1700搅拌2,前30冰浴,后15常温下搅拌,再800搅拌2挥发残余有机溶剂,收集微球,去离子水洗涤3次,真空冻干,得微球2058,置于4℃保存。
2聚合物合金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与聚合物合金法结合制备微球,分为两步。
①微粉化。
经纯化的溶液300μ,与牛血清白蛋白溶液05含10混合后进行冻干处理,预冻温度-50℃,降温速度20℃,冻干条件-20℃,3;20℃,12。
混合物冻干后得到均匀分散在基质中的药粉。
②微囊化。
∶=1∶3300置于试管内,加入所制冻干粉,加入2的22使聚合物溶解形成油相。
水相为2聚乙烯醇溶液10。
将加入中,高速匀浆30,形成乳液,复乳倒入40010的去离子水氯化钠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方法同上,得微球2567,置于4℃保存。
2.微球形态及粒径的检测取少量-缓释微球放置于贴有双面胶的金属板上,喷金制成扫描电镜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外形。
取少量缓释微球溶解于去离子水,在光学显微镜下用测微尺测定200个微球的粒径,每隔5μ粒径为一单元,分别计数每一单元的微球数。
以微球个数的百分数为纵坐标、粒径大小为横坐标μ,绘制微球粒径分布的直方图,测定微球的平均直径及粒径分布。
3.微球包封率的测定1建立标准曲线将-检测试剂盒中的标准品稀释为10、20、40、80、160、320的溶液,以不含的空白微球降解液作为空白对照,将酶标仪吸光度调零,绘制标准曲线。
聚合物合金精华目录
第一章概论1.1 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发展1.2 高分子材料科学发展趋势1.3聚合物共混物1.3.1开发聚合物共混物的步骤(1)选择共混物的组分(2)选择性能补偿的改性剂(3)选择相容性、配制和加工方法1.3.2 聚合物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配制技术(1)单纯共混技术(2)界面粘接技术(3)接枝反应技术(4)多层乳液聚合技术(5)增容剂技术(6)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技术(7)动态硫化技术(8)反应性共混技术(9)分子复合技术(10)原位复合技术1.3.3 聚合物改性的发展趋势1.3.4 聚合物共混物的类型1.3.5 共混物的组成及共混比表示方法1·4关于共混物形态的基本概念1·4·1共混物形态的三种基本类型1·4·2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学要素(1)分散相和连续相的确定(2)分散相的分散状况(3)两相体系的形貌(4)相界面1.4.3 共混物的均匀性与分散程度1·4·4 共混物“均相”的判定1·5 关于相容性的基本概念1·5·1 热力学相容性1·5·2 溶混性1·5·3 广义的相容性(1)完全相容体系(2)部分相容体系(3)不相容体系1.6 共混理论体系与应用研究的基本框架1.6.1 理论研究:1.6 .2 应用研究: 共混物性能与组成-过程-形态的关系第二章聚合物共混过程及其调控2·1混合的基本方式与基本过程2·1·1分布混合2·1·2分散混合2·1·3分散混合机理2·1.3.1液滴分裂机理2·1·3·2细流线破裂机理2.1.4 流动场的形式:剪切流动与拉伸流动2·1·5影响熔融共混过程的5个主要因素2.2 聚合物共混过程的理论模型2.2.1 分散相粒子的运动与变形过程2·2·1·1 液滴模型(1) 剪切速率的影响(2)大粒子比小粒子容易变形(3)连续相黏度η的影响(4)界面张力σ的影响(5) 关于熔体弹性(6)液滴破碎的判据(7)流动场形式的影响2·2·1·2 双小球模型2.2.2 作用在分散相粒子上的外力和内力2·2·2·1 作用在分散相粒子上的外力2·2·2·2分散相粒子的内力2.2.3层流混合2·2·3.1混合组分初始位置对混合结果的影响2·2·3·2层流混合过程中两组分的界面2.2.4分散相的平衡粒径影响破碎过程的因素2.3 共混过程的实验研究方法2.3.1 流变学方法2.3.2形态学方法2.3.3 对共混物性能的评估2.3.4 研究方法进展2·4共混过程的调控方法2·4·1共混组分熔体粘度及弹性的影响与调控2·4·1·1共混组分熔体粘度的影响(1)分散相粘度与连续相粘度的影响(2)连续相粘度提高与分散相粘度降低的制约因素(3)共混组分的配比对形态结构的影响(4)粘度与配比的综合影响(5)两相熔体粘度之比对分散相粒径的影响(6) 粘度相近原则2·4·1·2共混物熔体弹性的影响(1)熔体弹性较高的分散相颗粒难于破碎(2)熔体弹性较高的组分倾向于成为分散相(3) 熔体弹性不应相差过大(4) 熔体弹性对分散相尺寸的影响2·4·1·3共混物熔体粘度与熔体弹性的调控(1)熔体粘度的调控(a)调节共混温度(b) 调节剪切应力(c)调控熔体粘度的其它方法(2)熔体弹性的调控2·4·2界面张力与相容剂2·4·3 共混时间2.4.4 共混工艺过程(1)“一步法”共混(2)“两阶共混”分散历程2.4.5其它因素(1)物料初始状态(2)流动场的形式与强度第三章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3.1 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3.1.1 非结晶聚合物/非结晶聚合物体系(1)“海—岛”结构——单相连续结构(2)“海—海”结构3.1.2 结晶聚合物/非结晶聚合物体系(1)相态结构(2)结晶形态3.1.3 结晶聚合物/结晶聚合物体系(1)非结晶的结晶性聚合物共混物(2)分别结晶的聚合物共混物(3)共晶的聚合物共混物(4)其他类型的聚合物共混物3.2 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层(相界面)3.2.1 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3.2.1.1 基本概念(1)表面与界面(2)表(界)面张力与表(界)面自由能3.2.1.2 聚合物表面张力的测定(1)接触角法(2)熔体外推法(3)相对分子质量外推法(4)内聚能密度估算法3.2.1.3聚合物表面张力的相关因素(1)聚合物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2)聚合物表面张力与聚合物物态的关系(3)聚合物的表面张力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4)聚合物表面张力与内聚能密度及溶解度参数的关系3.2.1.4聚合物—聚合物两相体系的界面张力界面层的形成(1)两相之间的相互接触(2)两种聚合物大分子链段之间的相互扩散3.2.2 界面层的厚度及所占比例3.2.3 界面区的性质(1)两相之间的粘合(2)界面区大分子链的形态3.2.4 相界面的效应3.3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测定方法3.3.1 显微分析法(1)光学显微镜法(2)电子显微镜法(3)聚合物共混物形态测试技术进展3.3.2 玻璃化转变法(1)聚合物玻璃化转变的测定方法(2)聚合物共混物Tg的几种情况3.3.3聚合物共混物玻璃化转变的特点第四章聚合物间相容性对形态结构的影响4.1 聚合物间相容性的热力学分析4.1.1 聚合物间相容的必要、充分条件4.1.2 影响聚合物间热力学相容性的因素(1)分子量(2)异种聚合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3)无规共聚物的组成(4)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5)共混物的组成(6)溶剂(7)温度4.1.3 聚合物间相容性的判断(1)溶解度参数(2)Huggins-Flory作用参数Х1,24.1.4 聚合物间的相容性与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关系(1)相结构(2)结晶形态4.2 共混改性聚合物的增容作用4.2.1增容作用的类型及增容作用的物理本质(1)增容作用的类型(2)增容作用的物理本质4.2.2 增容作用的研究方法4.2.3 不同类型增容剂的增容作用(1)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型增容剂(2)接枝共聚物微相分离型增容剂(3)均相型增容剂(4)反应型增容剂4.2.4 增容剂对不相容共混物界面的增强机理(1)增容剂在界面区的定位(2)增强机理4.2.5 增容作用与共混体系的相形态4.2.6 含结晶(性)聚合物共混物的增容作用4.2.7 增容剂的制备方法(1)非反应型增容剂的制备方法(2)反应型增容剂的制备方法第五章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5.1 聚合物共混物性能与其组分性能之间的一般关系5.1.1 均相共混物5.1.2 单相连续的复相共混物5.1.3 两相连续的复相共混物5.2 聚合物共混物的弹性模量5.3 高分子材料的增韧改性5.3.1 橡胶(弹性体)增韧(1)银纹的引发和支化(2)剪切带(3) 空穴作用(4)脆-韧转变(5)影响抗冲强度的主要因素5.3.2 非弹性体增韧(1)刚性有机粒子增韧(2)刚性无机粒子增韧5.4 聚合物共混物熔体的流变特性5.4.1 基本模型5.4.2 聚合物共混物熔体的分散状态5.4.3 聚合物共混物熔体的粘度5.4.4 聚合物共混物熔体流动中的弹性效应(1)共混物熔体弹性与组成的关系(2)分散相颗粒的变形、旋转和取向。
聚合物合金的概念
聚合物合金的概念
聚合物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聚合物混合而成的材料。
聚合物合金通过将不同的聚合物物质混合在一起,以获得新的材料性能和特性,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组合。
聚合物合金的制备通常涉及将两种或多种聚合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混合和加工。
在混合过程中,聚合物链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如交联、共混或共晶等,从而形成新的材料结构和性能。
聚合物合金的性能和特性取决于所使用的聚合物种类、比例和混合方式。
聚合物合金可以获得多种优点,如强度、刚度、韧性、耐热性、耐化学性等方面的改善。
此外,聚合物合金还可以调控材料的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等特性,以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
聚合物合金的相容性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聚合物合金的相容性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商人博客产品产品公司生意经批发直达求购信息资讯论坛商友聚合物合金的相容性理论及其研究方法(2010/10/1114:26)聚合物合金作为一种多组分复合体,各组分间的相容性以及如何改善组分间的相容性是聚合物合金研究的重点内容,众所周知,大多数聚合物之间是不相容或部分相容的,聚合物合金是多相结构体系,多相结构体系中,相形态结构和界面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合金中各组分间的相容性程度,而相容性好坏与合金性能有着密切关系。
(1)关于聚合物相容性的判据-溶解度参数根据溶解度参数预测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容性。
一般来说,两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差小于0.5时,相容性较好。
溶解度参数理论仅仅考虑到分子间的色散力,只适合于非极性分子的情况。
对于分子间有极性作用的情况,S.Chen.提出了三维溶解度参数的概念。
三维溶解度参数考虑聚合物间色散力、偶极力和氢键的作用。
但由于三维溶解度参数测定较复杂,尚未普遍使用。
(2)玻璃化温度(Tg)的评价法聚合物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两种聚合物分子级的混合程度有直接关系。
若两种聚合物组分相容,共混物为均相体系,只有一个玻璃化温度,若两组分完全不溶,则形成界面明显的两相结构,则有2个玻璃化温度,而且分别为两组分的Tg,如果部分相容,所测的Tg介于两种极限情况之间。
两聚合物达到一定程度的分子级混合时,仍有两个Tg,但相互靠近,靠近的程度取决于分子级混合的程度。
因此,我们可根据测定共混物的Tg结果来判断体系各组分相容的程度。
Tg 测定的方法有多种,较为简单的是热分析法(DSC)。
(3)聚合物合金形态结构与研究方法前面讲到,从聚合物合金的形态结构特征可以判定合金中各组分的相容性的好坏。
聚合物合金形态结构有三种情形。
a.单相连续结构。
单相连续结构是构成聚合物共混合金的两相或多相体系中只有一个连续相,连续相作为一种分散介质,称为基体。
其他相分散于连续相中,称为分散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合金的定义和发展
1846年,Hancock用天然橡胶(顺式1,4加成聚异戊二烯) 与古塔波胶(反式1,4加成聚异戊二烯)混合制成雨衣;
1912年开始橡胶增韧聚苯乙烯的研究,但限于当时的理 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限制,发展十分缓慢;
1942年出现了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聚合物共混物PVC/NBR。 丁腈橡胶作为长效增塑剂与PVC共混 ;
完全相容 完全不相容
当μ(φ)=1时,Tg1=Tg2,共混物完全相容; 当μ(φ)=0时,共混物完全不相容;
当0<μ(φ)<1时,共混物部分相容。
相容性与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聚合物共混物 的形态结构
聚合物共混物 的性能
聚合物中各组分之间 的热力学相容性
问题:
2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是否聚合物共混物的热力学 相容性越好越有利?
原位复合技术
“原位复合”材料是继高性能热致液晶聚合物之后在材料科学 领域内出现的一类新型材料。原位复合材料是以热塑性树脂为 基体,热致液晶高分子为增强剂,利用热致液晶聚合物易于自 发取向成纤维或带状结构的特点,在共混熔融后拉伸或注射成 型时,体系中的分散相TLCP在合适的应力作用下取向形成微纤 结构,由于刚性分子链有较长的松弛时间,在熔体冷却时能被 有效地冻结或保存在TP基体中,从而形成一种自增强的微观复 合材料,即热致液晶原位复合材料。
9.2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
完全相容、部分相容、不相容 热力学相容指的是相混合的两种化合物形成均相体系的
能力,判断依据是混合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是否小于零。 小于零,则完全相容,形成稳定的、无规的、分子混合的 均相体系;
完全不相容,则形成两个完全分离的区域结构 ;
部分相容则会形成分相但不分离的结构。
第九章 聚合物合金(Polymer Blend)
9.1 概述
高分子新材料的研发途径: (1)合成新的高分子材料(早期的主要手段) (2)优化现有的高分子材料(即高分子材料 的改性) 改性的手段——共混和复合
根据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形态-加工-性能之间的 关系,综合运用各种化学或物理方法,设计和控制 多相和多组分的高分子共混材料和复合材料。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
工艺相容性 指聚合物之间容易相互分散且形成性能稳定 的共混体系的能力。
由于分子极性、表面张力、相对分子质量等存在的差异, 相容性很差的聚合物共混物,随着时间的延长,必然发生 相分离现象和分层现象。 那么怎样实现工艺的相容性呢?
聚合物本体粘度大,分子运动困难,分相实际上进行得极为缓慢; 大分子相互之间会产生扩散,使分子链段位移,,形成过渡层; 由于剪切力的作用会产生一定的力化学增容作用; 共混体系中的一些助剂如填充剂、交联剂等有时也会有力于共混体系 相容
(4) 与传统的纤维增强不同,TLCP的加入可明显地降低熔体 的粘度,从而改善了加工性,能在常规设备上形成加工,同时 还可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5) 由于液晶高分子收缩性小,使得制品尺寸稳定性好,并有 利于形成薄壁制品;
(6) 由于都是热塑性材料,完全可以把废弃制品回收再加工, 有利于环境保护。
分子复合技术 这一概念由美国空军材料研究室首先提出,是指将刚性棒状分 子分散在柔性链的分子基体中,并使其尽可能地达到分子分散 水平.
具有以下特点:
(1) 增强相TLCP微纤是在加工过程中就地形成的,避免了加 入纤维引起的熔体粘度增加和对设备的严重磨损; (2) 微纤直径处于亚微米与纳米之间,远小于宏观纤维的直 径,更细更长的针状晶体纤维意味着极大的纤维粘附表面积, 即有更好的界面作用,大大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 具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其中TLCP提高性能,基体树脂 降低成本。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
当聚合物共混物形成了链段水平或分子水平均匀混合, 则S
分子水平相容——ΔG<0
高分子分子量很大——混合时ΔS 很小 混合过程一般为吸热( ΔH>0)——ΔH 为正值
绝大多数高分子共混物难以达到分子水平的相容 (完全相容),而得到非均相结构(两相结构)。
选用韧性树脂与脆性树脂可起到增韧作用
选用含卤素的难燃性树脂与其他树脂共混则可提高其耐燃性
选用光学性能相差较大的树脂进行共混则可以赋予聚合物 合金材料表面以光泽
选用硅树脂和其他树脂共混则可以使其成为具有自润滑性 的材料
选用耐磨性能好的聚四氟乙烯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树脂 与其他树脂进行共混,则可以提高其耐磨性能等
在外观上是均匀的(肉眼或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 两相的存在);
呈现微观的相分离(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两相 结构的存在);
材料此时具有两个Tg,两相均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Uncompatibilized blends
Compatibilized blends
提高聚合物合金相容性的途径
加入相容剂
非反应型增容剂(又称亲和型增容剂)多为嵌段和接枝共聚物 ,依靠在其大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与共混组分P1和 P2 相同的聚 合物链,因而可在P1和 P2 两相界面处起到“乳化作用”或“偶 联作用”,使两相相容性得以改善。
这 是 最 基 本 的 研 究 方 法 , 主 要 有 溶 解 度 参 数 和 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判断
一、共同溶剂法 将两种聚合物等量地溶于同一溶剂放置观察,若发生相分离,
则认为二者不相容,反之,则认为相容。 优点: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 缺点:可靠性差,溶剂选择困难。
M1M1M1 M1M1M1 M1M1M1
M2M2M2
M2M2M2
M1M1 M1M1M2M2 M2M2M1M1 M1M1
聚合物合金的制备方法
互穿网络技术:
IPN是指以化学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分子链形成相互贯 穿、相互缠结的混合体系,通常具有两个或多个交联网络 形成微相分离结构。这种交联既可以是化学交联,也可以 是物理交联。其中至少有一种聚合物是在另一种聚合物存 在下合成或交联的。
聚合物合金的制备方法
在物理共混中,一般仅发生物理变化,但当机械作用力 很大时时,会发生力化学作用,有少量的接枝或嵌段共聚 物产生。
干粉共混
物理共混:
熔融共混 溶液共混
乳液共混
聚合物合金的制备方法
聚合物共混的化学方法主要指的是共聚-共混法,包括接 枝共聚—共混和嵌段共聚—共混两种, 。
M2M2M2
不相容聚合物体系各组分自成一相,分子链段的微观环境 与纯组分基本一样,因此混合前后Tg基本不发生变化。
相容聚合物体系各组分混合在一起,分子链段的微观环境 与纯组分不一样,因此混合前后Tg会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聚合物共混体系混合前后各组分Tg的 变化情况来判断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判断 Tg
聚合物合金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 两相交错或互锁结构,共混体系的组分都没有形成贯穿
1948年DOW化学公司推出了一种抗冲型PS,并与1952年实 现了HIPS的工业化生产;
目前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应用和研究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近 年,每年与聚合物共混物相关的专利达到了几千件,新的商 业化品种不断涌现。
聚合物合金的制备方法
聚合物共混物的制备方法按制备过程中是否以化学反应 为主而分为物理共混和化学共混两种。
物理共混是指将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在混合和混炼设备中 实现共混的方法。共混过程一般包括混合和分散作用。在 操作过程中,由混合和混炼设备提供机械能和热能,使物 料的粒子不断减小并相互分散,最终形成了宏观均匀分散 的混合物。在此过程中,提高剪切速率、延长混合和混炼 时间、加强对物料的分割和扰动,会增加混合和分散的效 果。由于聚合物体系的粘度大,主要靠对流和剪切作用来 完成共混,扩散作用较为次要。
由于自增强材料的增强相与树脂基体同为一种化学结构, 两者完全相容,不存在外增强剂与基体树脂间的相容性 问题和界面问题,故又被人们称作“均质复合材料”。
制备聚合物合金的目的
综合均衡各聚合物组分的性能,取长补短; 使用少量的某一聚合物可以作为另一聚合物的改性剂; 聚合物的加工性能可以通过共混得以改善 ; 聚合物共混可以赋予材料以多功能性; 对某些性能卓越,但价格昂贵的工程塑料,可以通过共 混,在不影响使用要求条件下降低原材料的成本。
a
b
c
d
e
f
两种聚合物之间的各种组合模式示意图
a机械共混物b接枝共聚物;;c嵌段共聚物; d半-IPN;e IPN;f AB交联型共聚物
增强基团间的相互作用
引入特定的相互作用基团,使其具有互补相异性,如电子转移 导致的相容体系、在非极性的共混组分中引入极性基团和在高分 子链中引入可形成氢键或离子型基团等.
9.3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聚合物合金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
均相体系,如果共混的聚合物之间形成了分子水平的相 容,在热力学上是完全相容的,则就会形成均一的,不分 相的体系。
单相连续结构,是指聚合物共混物中两相或多相结构中 只有一相是连续的,称为基体,其他的相分散在连续相中, 称为分散相。由于相之间的交错,分散的相会被分为许多 微小的区域,这种区域称作相畴或微区。单相连续的形态 结构又因分散相含量和相畴的形状、大小以及与连续相的 结合情况不同而表现为多种形式。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判断
以研究共混物形态为基础的方法
采用光学显微镜或电镜直接观察分散相的尺寸及其分布, 用小角X射线衍射和小角中子散射亦可测定相区尺寸;
以研究共混体系物理性质为基础的方法,
如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判断链段水平相容性的常 用方法,当然也可根据制品的最终物理性能的优劣加以判 断;
热力学方法,
A相
界面 B相
接枝共聚物
嵌段共聚物
非反应型增容剂作用模型
加入相容剂
反应增容的概念:
外加反应性增容剂与共混聚合物组分反应而增容,也包括 使共混聚合物组分官能化,并凭借相互反应而增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