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泌尿系结石)临床路径

(泌尿系结石)临床路径

(泌尿系结石)中医临床路径一、(泌尿性结石)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泌尿系结石(ICD-10:N20.9)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石淋(TCD编码:BNS03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国中医出版社)1)、腰腹痛、肉眼血尿、小便涩痛等或体检发现而无症状。

2)、辅助检查(超声、腹平片或腹部CT)提示泌尿系结石。

2、证候诊断: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国中医出版社)石淋(泌尿系结石)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型、下焦湿热型、脾肾亏虚型(三)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国中医出版社)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病(泌尿系结石)2、患者适合并同意专科的特色治疗:中药为主,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4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20.9泌尿系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人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参合诊,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证、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腹部超声、心电图、腹平片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静脉肾盂造影、超声心动、腹部CT、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等。

(八)治疗方法1、中医辨证论治、根据证型分别运用中药(泌尿系)调中排石汤1号、2号及3号,并随证加减。

(1)气滞血瘀型:活血行气化瘀排石(2)下焦湿热证:清淋湿热通淋排石(3)脾肾亏虚证:健脾益肾扶正排石2、体外冲击波碎石(1)泌尿系结石在5mm-25mm,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2)具体碎石操作详见《体外冲击波碎石操作规程》。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理论和技术的医疗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和治疗疾病。

石淋是一种以尿道疼痛和尿液淋点过少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男性。

以下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旨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理论,石淋多与肾气虚、湿热下注、心火亢盛等因素有关。

1.肾气虚型:主要表现为尿道灼痛、小便疼痛、尿液淋点细且头尾遇冷则疼痛加重等症状。

舌苔薄白,脉弱。

2.湿热下注型:主要表现为尿道灼痛、淋液火辣、时有尿道口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舌质黄腻,苔黄腻,脉滑数。

3.心火亢盛型:主要表现为尿频、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症状。

舌质红,苔少,脉弦数。

西医诊断:石淋多见于尿道炎、尿路感染等病情。

根据患者病情,医生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检查,如尿液常规、尿细菌培养等,以了解病情和判断疾病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1.肾气虚型治疗:-补益肾气:可选用补肾中药,如养阴补肾丸、金匮肾气丸等,同时可配合行气活血的药物,如川芎、丹参等。

-避免寒冷: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注意饮食调理:可以适量食用温补食物,如鳖甲、羊肉等,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2.湿热下注型治疗:-清热利湿:可以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龙胆草、石膏等,并加强排尿。

可酌情选用消炎药物。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3.心火亢盛型治疗:-清心安神:可选用清热泻火的中药,如青蒿、栀子等,并加强心理调节。

可酌情选用安神药物。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水分摄入。

西医治疗方案:1.抗感染治疗:如尿路感染,可选用适当的消炎药物,如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2.病因治疗:如有尿道炎,可选用消炎药物进行治疗,并加强个人卫生。

综合治疗:以上中西医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以强调病因和病症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在配合中西医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诊疗常规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诊疗常规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诊疗常规石淋是由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阻滞肾系。

多见于泌尿系结石。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主要症状:发作时腰腹绞痛,小便涩痛频急、排尿中断、血尿。

次要症状: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发热恶寒等。

2.西医诊断(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

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

(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3)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4)肾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等可明确结石部位。

必要时作膀胱镱逆行造影。

﹙二﹚证候诊断(1)下焦湿热: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

脉弦或数。

(2)下焦瘀滞: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解时不畅。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3)肾气亏虚: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则颜面虚浮,畏寒肢冷。

舌体淡胖.脉沉细弱。

(4)肾阴亏虚: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酸膝软。

舌红苫少,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一般处理:了解病史,详细检查,症状明显的急性病人,先给对症治疗;慢性或症状不重者可适当活动,但要劳逸结合,以免过劳加重或复发。

饮食宜清淡,禁辛辣、厚昧、烟酒、咖啡、浓茶等生热、助湿及刺激性食品,应大量饮水,以通利冲洗尿路,多食西瓜、葫芦等果菜。

治疗期间禁行房事。

﹙二﹚辨证论治(1)下焦湿热;基本治法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汤药选用八正散加减。

(2)下焦瘀滞:基本治法为行气化瘀,排石通淋。

汤药选用沉香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3)肾气亏虚:基本治法为补肾健脾,温阳溶石。

汤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

.(4)肾阴亏虚:基本治法为:滋阴补肾,通淋排石。

汤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合石苇散加减。

﹙三﹚康复指导石淋临床治愈后.要加强卫生教育及体育锻炼。

妇女应注意会阴部卫生,妊娠、经期更应防止毒邪污染。

应太量饮水,最好饮用离子水,维持每日尿量在2500m1以上,每次排尿要彻底排空,排尿后立即重复排尿有助尿液彻底排出。

石淋中医诊疗方案(2013)

石淋中医诊疗方案(2013)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石淋,是以小便不爽、尿道刺痛为特点,常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证,故称之为“石淋”。

相当于西医的泌尿系结石(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的结石)。

是我科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能发病,少数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多经相关检查(如B超及放射等)发现结石。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2010版)。

①、症状(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2)可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及发热恶寒等。

②、体征肾区多有明显叩痛,同侧下腹部可有压痛。

少数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③、辅助检查(1)尿常规检查:可有镜下血尿,合并感染时可有脓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B型超声检查:能发现平片不能显示的小结石和透X线的结石,也能显示肾结构改变和肾积水等。

(3)排泄性或逆行尿路造影:可显示结石所致之肾结构和功能改变,有无引起结石的局部原因。

(4)腹部平片:多数尿路结石能在平片中发现,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CT检查:能发现平片不显示的结石。

④、类型按结石发生位置常分为三个类型:上尿路结石,结石发生在肾及输尿管;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

(二)证候诊断1、下焦湿热: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

脉弦或数。

2、下焦瘀滞: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解时不畅。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3、肾气亏虚: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则颜面虚浮,畏寒肢冷。

舌体淡胖.脉沉细弱。

4、肾阴亏虚: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酸膝软。

34.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

34.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

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尿石症的住院患者。

一、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石淋(TCD编码:BNS03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尿石症(ICD编码:N20.95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试行)》。

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

石淋(尿石症)临床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气血瘀滞证肾气不足证肾阴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病(尿石症)。

2.患者病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石淋(尿石症)的患者。

2.结石直径<10mm、外形光滑无尿路梗阻和感染且肾功能良好的上尿路结石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重点注意疼痛和血尿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泌尿系B超或尿路平片(KUB平片)或静脉尿路造影(IVU)、胸片、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T、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造影、磁共振水成像(MRU)、放射性核素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2)气血瘀滞证:理气活血、通淋排石(3)肾气不足证:补肾益气、通淋排石(4)肾阴亏虚证:滋阴补肾、通淋排石2.其他中医特色疗法针灸疗法3.西药疗法4.其他疗法(1)总攻疗法(2)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手术治疗5.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

运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80例尿石症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运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80例尿石症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如下 。 湿 热 蕴 结 证 症 候 :腰 痛 或 小 腹 痛 , 或 尿 流 突 然 中 断 ,尿 频 ,尿 急 ,尿 痛 小
纳入标 准 :符合 中医临床 路径标 准
泌 尿 系结 石诊 断( 结 石横 径 、纵径 均 < 1 . O e m ) ;采 取 微 创 经 皮 。 肾镜 及 输 尿 管 镜
C H J N E S E C 0 M M U N f 丁 Y D O C 丁 O 开 S
论著 ・ 社 区 中医 药
运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 8 0 例尿石症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姜杰 ’ 闫 力
指导原则 》) 。具有 典型 的结 石体 征( 肾 区 叩击痛 阳性 ,沿输 尿管 走行 有压 痛) ; 病 史 及症 状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腰 痛 、腹
赤 ;伴头 昏耳 鸣 ,失 眠多梦 ,或 五心烦 热 , 眼干 目涩 ;舌 质 红 ,少苔 ,脉 细 数 。治 法 :滋 阴 清热 ,通 淋排 石 。方 药 :知 柏 地 黄 丸合 二 至 丸 加减 。女 贞
子 、旱 莲 草 各 3 0 g ,生 地黄 、山药 、 山茱 萸 、 知 母 、茯 苓 、泽 泻 、桂 枝 、 牛 膝 、
并 伴 有 其 他 心 脑 血 管疾 病 的患 者 。
染 ,导致 肾功能 受损 ,是泌尿 系统常见 病 ,好发 于青壮 年 ,近年来发病 率有上 升趋 势 。据有关报道 ,尿石症患者 的发
病 年龄高峰 出现在 2 5 ~4 0 岁 ,女 性 有 两 个发病 高 峰 ,即 2 5~ 4 0 岁及 5 0 ~6 5岁 。
疗效 判断标 准 :参 照 《 中医病证 诊 断疗 效标准 》制定 。①治愈 :临床不 适 症状 、体征 消失 ,结石完全 排 出,泌尿 系 彩超或腹 部平 片显示结石 影消失 ,无

中医药治疗石淋的临床辨证用药经验

中医药治疗石淋的临床辨证用药经验

中医药治疗石淋的临床辨证用药经验石淋属于祖国医学淋证范畴,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淋闷”,《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对本病的症状作了描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中藏经》已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

《诸病源候论》把淋证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七种,而以“诸淋”统之。

《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五淋”之名,《外台秘要》具体指明五淋的内容:“集验论五淋者: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

现代临床以气淋、血淋、膏淋、石淋、劳淋为五淋者,亦有以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劳淋为五淋者,石淋既诸淋中的一个证型,指小便涩痛。

尿出砂石。

又称为砂淋,砂石淋。

多应下焦积热,煎熬水液所致。

其病因病机古代早有认识,《诸病源候论·石淋候》:“石淋者,淋而出石也。

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

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

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沙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合闷绝。

”金元时代张子和《儒门事亲·热形·沙石淋》曰:“木为所抑,火来乘之,故热在胖中。

下焦为之约,结成沙石,如汤瓶煎炼日久,熬成汤碱。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大小腑门·淋》:“沙石淋,乃是膀胱蓄热而成,正如汤瓶久在火中,底结白碱而不能去,理宜清彻积热,使水道通则沙石出而可愈”。

中医认为此病是由于湿热蓄积导致的,湿热蕴积,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或多食辛热肥甘之品耗伤正气,损伤脾肾,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灼伤肾阴,酿成湿热,或因情志因素,恼怒伤肝,导致肝经气滞,气滞而至血瘀,气火郁于下焦而形成的。

此外本病与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因素、职业和药物的使用等外在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

石淋是一个中医诊断证型,相当于西医的泌尿结石。

急诊科1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急诊科1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急诊科石淋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诊断标准:疾病名称(TCD、ICD-10码)中医:石淋病(BNS030);西医:尿石病(N20-N23)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疗效标准》(ZY/T001.1-94)。

(1)发作时腰腹疼痛,可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

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

(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3)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

(4)做肾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CT扫描、肾盂造影等可明确结石部位。

必要时作膀胱镜逆行造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试行)》(《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年04期作者:张亚强; 岳惠卿; 王树声)(1)疼痛和血尿肾盂内大结石及肾盏结石可无明显症状。

巨大结石或继发梗阻、肾积水可有腰部钝痛、胀痛。

较小结石如在肾盂内活动,或嵌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或刺激输尿管壁引起强烈蠕动或痉挛,可出现绞痛和血尿。

(2)肾区叩击痛及压痛在绞痛发作时病侧脊肋角可有压痛和叩击痛。

肾绞痛发作静止期,体检可无阳性体征或肾区有轻度叩击痛。

(3)并发感染可有尿频、尿痛、脓尿等症状;继发急性肾盂肾炎或肾积脓时,可有发热、畏寒、寒战等全身症状。

(4)无尿常由双侧输尿管结石造成完全性梗阻性肾积水,或一侧输尿管结石梗阻,对侧肾缺如或无功能所致,膀胱呈空虚状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5)尿常规大多数患者可见到红细胞,伴感染时可见到脓细胞。

(6)尿菌培养伴感染时应作尿细菌培养。

(7)24 h尿定量分析测定钙、磷、尿酸、草酸等含量有助于结石成因的分析。

(8)血液检测血清钙、磷、尿酸、尿素氮、肌酐等,必要时测定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

(9)泌尿系X线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KUB) 90%以上的患者X线平片上显示结石阴影,纯尿酸结石不显影。

(10)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 了解结石位置、肾盏肾盂形态、有无肾积水及对侧肾功能状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

石淋中医临床路径

石淋中医临床路径

石淋(膀胱结石)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膀胱结石。

一、石淋(膀胱结石)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石淋(TCD编码:BNS03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膀胱结石(ICD-10:N21.001)行膀胱切开取石术或经尿道膀胱镜下钬激光碎石术(ICD-9-CM-3:57.1902/55.0404)(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李曰庆、何清湖主编的《中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3版)1)突然排尿中断,并引起小腹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经变换体位又可顺利排尿。

2)多数患者平时有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和终末血尿。

3)彩超和腹部X片有助于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病史:多数患者有上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慢性膀胱炎等病史。

2)症状:排尿中断,并引起小腹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

多数患者平时有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和终末血尿。

3)体征:下腹部膀胱区有压痛,并尿潴留时可见膀胱区充盈。

4)辅助检查:彩超提示膀胱内强回声团伴声影,腹部平片可见膀胱区有高密度影。

2. 证候诊断参照李曰庆、何清湖主编的《中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3版)。

石淋(膀胱结石)临床常见证候及诊断:湿热蕴结证:小腹疼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气血瘀滞证:发病急骤,小腹胀痛或刺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何清湖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3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1.适合行膀胱切开取石术或经尿道膀胱镜下钬激光碎石术。

2.能够耐受手术。

石淋中医辩证论治

石淋中医辩证论治

石淋中医辩证论治淋证,是肾内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尿频、尿急、尿痛和尿意不尽等膀胱激惹症状为突出临床表现。

中医认为淋证即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者称之。

历代医家一般将淋证分为5种:即气淋、血淋、石淋、膏淋、劳淋,故合称“五淋”。

西医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一部分病证可隶属其范畴之中,包括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等,本文主要探讨中医学“五淋”中“石淋”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治则治法,为中医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淋证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并且记载:“其病中热胀,小便黄赤,甚则淋。

”后汉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称为“淋秘”:“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 “热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

” 提示淋证是以小便淋漓不爽、尿道刺痛为主要临床症状。

《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五淋”之名,《外台秘要》指出了五淋的内容:五淋即为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现代中医临床仍沿用五淋之名。

【病因病机】《内经》认为“淋之为病,肾虚膀胱热也。

” 隋·巢元方亦认为淋证系肾虚而膀胱热所致,如《诸病源候论》: “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认为肾虚气化不利则小便数,热郁膀胱则水下行艰涩,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

”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的病机观点,为“淋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丹溪心法》曰:“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

”金代刘河间首先提出感染湿热毒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淋证是“热甚客于肾部,干于足厥阴之经庭孔,郁结极甚而气血不能宣通”的结果,这一论点为淋证之上行感染的认识开创了先河。

总之,中医认为,肾乃水脏,职司水液的分清泌浊,膀胱为州都之官,贮藏和排泄尿渣,一脏一腑互为表里,二者功能正常则开合有度,水液排泄正常。

若膀胱为湿热病邪所侵袭,或肾气亏虚,肝气郁结等致使气化功能失司水道不利。

古云:“小便之通与不通,全在气之化与不化。

泌尿系结石(输尿管结石)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泌尿系结石(输尿管结石)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泌尿系结石(输尿管结石)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输尿管结石。

行体外冲击波碎石(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治疗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能耐受手术。

2.行输尿管镜下激光碎石。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输尿管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腹部彩超。

2.心电图、胸片。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给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为入院≤2天。

(九)术后住院恢复≤3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泌尿系彩超。

2.术后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3.中医中药治疗(1)下焦湿热:治则: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主方:三金排石汤加减(2)肾气亏虚:治则:补肾益气,通淋排石;主方:济生肾气丸加减(3)中医适宜技术,如穴位贴敷、耳穴埋豆。

(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

2.复查尿常规无红细胞,腹部B超双肾、输尿管无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出现结石残留,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4.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

泌尿系结石(石淋)

泌尿系结石(石淋)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诊疗方案石淋是指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

相当于西医的泌尿道结石。

其特点是:腰腹疼痛,尿血,小便涩痛,或尿出砂石,或经检测发现结石。

任何年龄均可能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输尿管结石一般来自肾脏,结石易停留在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部,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跨髂血管处及输尿管膀胱壁段。

一、诊断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石淋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症状: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

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

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体征:患侧腰部叩击痛或患侧腹部有压痛。

辅助检查: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作泌尿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泌尿系CT、静脉尿路造影、肾盂造影等可明确结石部位。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中药医排石治疗:适用于直径小于0.6 cm、外形光滑无尿路梗阻和感染且肾功能良好者。

按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分型论治,旨在促进排石,控制感染,改善症状,保护肾功能。

1、湿热下注腰腹绞痛,小便频急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脉弦数或弦细。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药:八正散加减金钱草30g 海金沙(包煎)15g 石韦15g 瞿麦15g萹蓄15g 车前子(包煎)15g 鸡内金10g 栀子10g木通10g 大黄(后下)10g 滑石20g 甘草6g疼痛较甚者加延胡索、桃仁祛瘀止痛;尿血加大蓟、小蓟、白茅根凉血止血。

2、气滞血瘀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解时不畅,舌质暗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涩。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方药:金铃子散加减金铃子10g 玄胡10g 石韦15g 车前子(包煎)15g 瞿麦9g 滑石15g 冬葵子10g 金钱草30g甘草6g腰腹绞痛难忍者,可加桃仁、牛膝祛瘀止痛;尿血甚者加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虚实辨证中医“石淋”泌尿系结石

虚实辨证中医“石淋”泌尿系结石

虚实辨证中医“石淋”泌尿系结石虚实辨证中医“石淋”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属中医“石淋”、“血淋”范畴,病机为:“肾虚而膀胱热故也”。

国医大师朱良春以虚实辨证,将本病分为:湿热型与肾虚型。

而且他认为:“既要抓住石淋为下焦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又要注重湿热久留,每致耗伤肾阴或肾阳。

故新病应清利湿热,通淋化石,久病则需侧重补肾或攻补兼施;抓住肾虚,气化无力,水液代谢失常,杂质日渐沉积形成结石之病机。

”湿热型肾绞痛突然发作,伴肉眼血尿或发热,小腹痛,尿频、急、涩痛或尿中断等急性泌尿系刺激征,舌红,苔黄或厚腻,边有瘀斑,脉弦数或滑数。

治以清利湿热,通淋化石。

方用通淋化石汤。

(组成:金钱草、鸡内金、海金砂、石见穿、石韦、冬葵子、芒硝、六一散、桂枝、茯苓)方中鸡内金、金钱草,一以化石、一以排石,金钱草清热利尿、消肿排石、破积止血,大剂量使用,对泌尿系结石的排除尤有殊效。

海金砂甘、淡、寒,淡能利窍,甘能补脾,寒能清热,故治尿路结石有殊效;石见穿苦、辛、平,健脾胃,消积滞,能助鸡内金攻坚化石,亦助金钱草通淋排石。

石韦、冬葵子通淋而排石,又伍以芒硝、六一散,芒硝辛苦咸寒,有泄热、润燥、软坚、化石之功,六一散利六腑之涩结,亦有通淋利水排石之著效。

并配伍桂枝、茯苓通阳化气行水,清利之中辅以温阳,提高利水排石的疗效,顾护肾气,使命火旺盛,气化蒸腾有力,水液代谢复常。

肾虚型病程日久致肾阴虚、肾阳虚。

肾阴虚见:头晕、颧红、盗汗、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阳虚见:畏寒、腰膝酸软、便溏溲长、自汗、舌淡胖质润、脉沉迟。

治以扶正固本。

肾阴虚: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肾阳虚:济生肾气丸。

合并肾积水者:五苓散合金匮肾气丸。

石淋临床路径

石淋临床路径

石淋临床路径一、石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石淋(湿热下注)西医诊断: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缘患者饮食不洁,嗜食肥甘辛辣之品,损伤脾胃,酿生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湿热蕴结,或下阴不洁,外感湿热之邪,侵入膀胱,膀胱湿热蕴结,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发为本病。

(2)西医诊断:临床以小便排出砂石,或小便艰涩窘迫疼痛,或排尿突然中断,腰腹部绞痛,或伴血尿、急性尿潴留、恶心呕吐、膀胱刺激征等。

在体查上,可有肾区叩击痛或输尿管循行区压痛。

尿常规检查常有红细胞,B超、腹平片、CT等辅助检查有助判断。

2.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突然发病,小便排出砂石或小便艰涩窘迫疼痛,或排尿突然中断,或尿中带血,腰腹绞痛,或伴见发热、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气滞血瘀:腰腹胀痛,小腹胀满或疼痛,小便不畅或尿血,面色黧黑或萎黄不华,肌肤甲错,胁肋胀痛,口苦咽干,舌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3)、脾肾亏虚:腰背疼痛,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排尿无力,面色苍白,精神倦怠,气短声低,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三)诊治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急性期后坚持治疗3个月以上,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石淋”(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任一情况下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或有继发的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损害者;(2)合并肿瘤或严重传染性疾病者;(3)患者有精神病、严重神经症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尿石症的住院患者。

一、石淋(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石淋(TCD编码:BNS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尿石症(ICD编码:N20.9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试行)》。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

石淋(尿石症)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蕴结证
气血瘀滞证
肾气不足证
肾阴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病(尿石症)。

2.患者病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石淋(尿石症)的患者。

2.结石直径<10mm、外形光滑无尿路梗阻和感染且肾功能良好的上尿路结石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重点注意疼痛和血尿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泌尿系B超或尿路平片(KUB平片)或静脉尿路造影(IVU)、胸片、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T、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造影、磁共振水成像(MRU)、放射性核素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2)气血瘀滞证: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3)肾气不足证: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4)肾阴亏虚证:滋阴补肾、通淋排石
2.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针灸疗法
3.西药疗法
4.其他疗法
(1)总攻疗法
(2)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手术治疗
5.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结石排出,症状消失或改善。

3.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石淋病(尿石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石淋(尿石症)(TCD编码:BNS030;ICD编码:N20.95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牵头人:秦国政(云南省中医医院)主要完成人:
秦国政(云南省中医医院)
马栋(云南省中医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