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图形和实物形象解释分数的概念;2.掌握将形状等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的方法;3.学会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一个数量的部分;4.了解分数应用的基本情形,简单实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分数的概念。

2.分形的等分表达。

3.将一个数量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一个数量的部分。

教学难点:1.分形的等分表达。

2.将一个数量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一个数量的部分。

教学过程:1.导入(1)学生观察教师放在桌上10个盘子,询问学生如何用分数表示这10个盘子。

(2)教师在黑板上写出4/10、3/10、2/10、1/10,询问学生哪些分数代表了之前的盘子数量。

(3)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了解到学生存在对分数表示的错误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分子和分母的顺序不能颠倒。

2.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实物的形象展示向学生介绍分数概念(第1页-第3页)。

(2)教师介绍将形状等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了如何画1/2、1/3、1/4、1/5(第4页)。

(3)教师通过图形的形象向学生展示了有些图形可以用整数个相同的几何图形拼成,有些则不能,进而引出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一个数量的部分(第5页)。

(4)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及应用的理解(第6页)。

3.例题讲解(1)教师选择例题,向学生讲解如何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第7-8页)。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例题,并通过讲解学生拓展了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4.巩固练习(1)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课本上第94页至第97页的课后习题,巩固分数概念、应用以及等分的计算,强化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2)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拓展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知识,拓展思维。

5.课堂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学习经验。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年级下册P60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本节内容学生将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产生的意义(测量和分物)并通过对一些和分数相关的数学信息的理解,感悟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从而对分数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

内容的编排关注了分数产生的历史过程,关注了现实生活和学生的认知基础。

但是教材内容时间跨越较长,部分学生对以前的知识已经模糊。

同时分数的意义抽象难懂,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障碍。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过程方法目标:在操作、游戏、辨析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概念的发展历史,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目标特色:感受数概念的发展历史,以生活经验、数学活动为依托理解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及策略: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同时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对分数已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借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用到的一些分数让学生感受分数产生的需要并探究分数的意义,完成从初步认识到再认识的升华。

本节课主要采用复习旧知、创设情境、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做数学活动等教学策略。

三、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片段实录师: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分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这几天呀,我老师读了一本书叫《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你们读过吗?猜一猜我已经读了多少?生1:1/2师:多了生2:1/3师:你真会推理师:我已经读了这本书的1/3,谁能上来大体找到老师看的位置?师:认真观察一下,然后把这把直尺插到你估计的地方。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数学内容,主要详细讲解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分类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掌握分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分数描述实际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分类及运用。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切水果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切水果的过程中出现的分数现象。

2. 例题讲解(1)讲解分数的定义,通过举例说明分子、分母、分数线的作用。

(2)讲解分数的分类,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3)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通过画图、计算器等方式展示分数的表示。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练习分数的分类,并能准确区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主要内容:(1)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2)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3)分数的表示方法:画图、计算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例如:一块披萨被分成8份,我吃了3份,可以说我吃了$\frac{3}{8}$的披萨。

(2)$\frac{1}{2}$:真分数;$\frac{3}{2}$:假分数;$\frac{5}{4}$:假分数;$2\frac{1}{3}$:带分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和意义。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分数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

2.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分数。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分数的产生(1)创设情境: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折纸、画图等方法表示每人分得的苹果。

3.理解分数的意义(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各部分,理解分数线、分母、分子的意义。

(2)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分数的意义。

4.分数与整数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与整数的关系,发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

(2)用实例说明整数与分数之间的转化。

5.练习与巩固(1)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3题。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7.课后作业(1)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1题。

(2)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2题。

(3)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3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意义以及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练习与巩固,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管理和学生参与度方面加强。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产生,以及如何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目标: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单位”1”的建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4 个苹果、6 个橙子等不同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咱们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看谁反应的既对又快?请看大屏幕:猜谜语,打一数。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到谜底了。

我们来看,这些谜底都是些什么样的数?师:对,都是分数。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初步认识了分数,其实分数的知识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师贴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二、教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分数的产生师:我们先来欣赏下面的图片。

师:可见分数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2、突出单位“1”,引出单位“1”师:老师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看一看认识吗?师:说说14的含义,依次说出。

师:咱们都是平均分成()份,这样的()份用14表示。

师:同学们再来想一想上面把谁平均分了呢?生:圆片、正方形、计量单位师:圆片、正方形可以说是一个物体。

(贴)师:像这样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个单位“1”.(指图)师:一份你会用 14表示,三份呢上面的单位“1”是随意分的吗、 师:不是,平均分。

(贴)以上的知识是以前学过的内容。

师:今天老师给你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创造出喜欢的分数吗?注意要求:生读。

师:咱们以组为单位创造喜欢的分数。

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组内交流如何得到的分数。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章第一节《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的组成以及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分数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分数卡片、实物模型。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切水果、分糖果等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分数的产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一半”、“三分之一”等概念。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分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2)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规则。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分数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分数表达,并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

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对分数的理解,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主要内容:(1)分数的定义(2)分数的读写方法(3)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将下列分数写成小数:$\frac{1}{2}$,$\frac{2}{5}$,$\frac{3}{4}$。

(2)将下列小数写成分数:0.5,0.4,0.75。

(3)小红有3个苹果,她把其中的$\frac{2}{3}$给了小明,小红还剩多少个苹果?2. 答案:(1)0.5,0.4,0.75。

(2)$\frac{1}{2}$,$\frac{2}{5}$,$\frac{3}{4}$。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内容:书P45、46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孩子们,你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吗?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体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我们曾经在三年级的时候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深入的学习。

(板书:分数的意义)二、新课1.学习单位“1”师:老师往这一站,你打算用哪个自然数来表示?(板书:1)你觉得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1来表示?你们刚才所说的1只鸟啊,1支铅笔啊等等一年级的小朋友都知道,你们是五年级的孩子了,再想想我们的周围或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1来表示?看来这个1可真是无所不包啊!现在老师在1这里加了一个双引号,这个加上双引号的1和我们以前认识的1有什么不同?回答的非常好,我们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看作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2.板书1/4,这个分数怎么读?你能借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圆片、正方形等学具,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1/4这个分数,并说一说它的含义吗?反馈交流。

3、再次研究1/4、3/4师:老师现在也有一幅表示1/4的作品(出示下图)师:露出来的部分是一个整体的1/4,你能摆一摆,并说一说它的整体是怎样的吗?学生动手摆、说。

指名汇报。

师:你是怎样摆的?为什么这么摆?这里的1/4是把什么看成单位“1”?那你摆出的部分应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为什么?5、研究几分之几。

课件出示12个月饼。

师: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1/4、3/4表示的含义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一个分数,再和同桌说一说你写的这个分数表示的意思。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产生背景、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分数教具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准备一个披萨,将其平均切成8份,让学生观察每份的大小。

(2)提问:如果老师想要3份披萨,怎么表示?2. 例题讲解(1)讲解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整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2)讲解分数的产生背景:在分割物体时,无法表示整数之间的部分。

(3)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分子表示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总数量。

(4)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披萨的3份。

(2)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分数。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强调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主要内容:(1)分数的定义(2)分数的产生背景(3)分数的表示方法(4)分数的读写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一个橙子被切成6份,吃了其中的3份。

b. 一个蛋糕被切成8份,送给了朋友2份。

a. 2/5b. 5/82. 答案:(1)a. 1/2 b. 1/4(2)a. 2/5表示整体被分成5个部分,取其中的2个部分。

b. 5/8表示整体被分成8个部分,取其中的5个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和意义。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加强对分数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分数问题,如分数的比较、加减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的练习,我们对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些知识对以后的学习会有重大的帮助。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单位就是单位“1”的若干份之一。
教学反思
二、新课讲授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例如:(1)出示月饼图
提问: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2)出示正方形图
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 、 )
(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2份、3份呢?( , , )
2.在正确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
3.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类比、迁移的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2.理解“整体”的含义,明确“1”在这里的作用。
教学准备、资源
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第四单元
总(17)课时
课题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练习课(教材第47~4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
2.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电子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电子教案

三、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教

2、练习十一第 4 题

3、猜猜一共有几只笔 4、拓展练习: 1、把单位“1”平均分成 a 份,表示这样的 分数单位是( ) 。 的分数你能写几个? b 份的分数是( )

2、分数单位是
观察上方形的(
) ,整个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 ,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分 子、分母的意义。能通过自己的操作创造分数。 2、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解释问 题解决的思考过程。 教学 目标 3、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获得与同伴合作探索和 相互交流的体验。 4、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 数学的信心。
(设计意图:关于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会读会写,知道它各 部分的名称,以及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在这以旧引新,鼓励 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促进对分数意义 的理解。 )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自学课本: 师:同学们,请你们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本 61、62 页的内容。 看一看,你能获得哪些知识?(学生轻声阅读) (设计意图:本节教材的内容载体,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又 富有相当的趣味性。我在讲授新知之前让学生自己去自学课本,留 给学生独立看书和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为终 身学习奠定基础。) 2、全班交流:你能举例说明 含义。 (课件显示) ①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 4 份,表示其中 1 份,就是 。 ②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 4 份,表示其中 1 份,就是 。 ③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 4 份,表示其中 1 份,就是 。
可以是一个物体,如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的 ,
这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分数作铺垫。)⑥、基本练习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教学反思
在《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具体应用到实际问题时,还是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首先,对于分数的意义这一部分,我应该多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是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后,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有一块披萨,需要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人能得到多少?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展示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例如,1/2表示将整体一分为二,取其中的一份。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商。如3/4相当于3÷4。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规则,即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2、感受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正式进入课程内容学习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这是(一个橙子),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是(六个橙子),那怎么用自然数“1”来表示呢?(可以说是一盘橙子);那有很多橙子,数也数不清,怎么用自然数“1”来表示呢?(可以说是一堆橙子)。

小小的“1”可真是了不起,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就与“1”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现在我想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呢?(1/4)你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学生回答)那现在每人分得的数量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计算的时候结果往往得不到整数,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分数。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分数。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

2、掌握单位“1”的含义,明确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

三、引导自学,探究成果:1、师:同学们。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接下来,老师就把课堂还给大家,希望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来发现宝贵的知识财富。

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纲,完成以下三个题目。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自学提纲的习题,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再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

(小组合作,现在开始!)3、师:从同学们激烈的讨论情况来看,大家一定讨论出了结果,现在就请小组同学来进行汇报。

组1成员: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1、分数的产生(教材第45页):想一想:观察这两幅图,可以发现: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述的。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四1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四1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意义和认识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在理解单位“1”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大胆交流,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及单位“1”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难点:理解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彩带米尺苹果月饼饼干学生准备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8个小正方形教学过程板块一列举事例,引入新知1.出示教材中分数产生的情境图(课件出示),体会分数的产生。

2.出示教材中分物品的情境图(课件出示),体会每个同学分到12个苹果,每个同学分到12个月饼,每个同学分到12包饼干。

3.引入课题:人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操作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分数是为了适应客观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从而对分数产生亲切感,在分物活动中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平均分,如结果用小数表示,教师应给予肯定。

板块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1 动手操作,探究含义1.操作体会14的含义。

(1)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一分,看一看,是平均分的吗?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的部分占几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操作后汇报。

图一 图二 图三预设生1:图一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部分是1份,用分数表示是14。

生2:图二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部分是1份,用分数表示是14。

生3:图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4。

师:在14里,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生: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取的份数。

(2)再次操作:把上面图一、图二中的两份涂色,图三取其中的两份,用分数表示出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

主要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单位的意义、分数的意义等内容。

教材给出了大量直观素材,本课重点是结合直观素材、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位“1”的意义,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与分物经验,举例表示1/4的意义。

进而类比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意义、读写法等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学习分数的意义,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五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我借助大量直观素材、举例,引导学生类比归纳,经历分数意义产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同时拓展已有例子,以问题: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数吗?他们与1/4有什么联系?自然而然总结出分数单位的意义。

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并归纳分数表示的意义。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通过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活动,经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的探究过程。

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

积累活动经验和方法。

3.渗透类比归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概括分数的意义。

突破方法:创设情境,类比推理、讨论交流。

难点:理解“整体”的含义,明确单位“1”的意义。

突破方法:数形结合直观感受,类比归纳抽象概括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分析、类比归纳。

学法:小组合作、观察操作、归纳总结六、教学准备:希沃课件、直尺、正方形纸等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图片展示将一个月饼、一个苹果、一包饼干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2=1/2)以及古人结绳计数情景。

引出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五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案

五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案

五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案五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五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案(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1.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

人教版五年下数学第4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教案

人教版五年下数学第4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教案

1.分数的意义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教学内容教科书P45~46的内容,完成教科书P47“练习十一”中第1~4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

教学准备学具:米尺,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

教具:课件,一段绳子,彩色磁扣。

教学过程一、实际测量,体会分数产生的意义1.提出活动任务。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并用“米”作单位。

(2)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黑板的长是多少米。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会说得不到整米数,有的会说是几米几分米。

2.全班讨论,感受分数产生的意义。

师: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谈到黑板的最后一小段,由于它不够1米,直接用1米行不通。

我们不得不寻找更小的单位,最后找到了合适的单位,量出了这条线段的长;也可能会联想到用“1”这一标准去量,可能得到整数,不够“1”时,量出的结果就不能用整数表示。

3.揭示分数产生的意义。

师: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均分配一些东西,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

课件出示教科书P45下面的插图: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苹果、一块月饼、一包饼干,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师:每人平均分到几块月饼?几包饼干?【学情预设】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学生知道每人平均分到12块月饼,12包饼干。

师:像这样在测量或分物体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就产生了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量黑板的边有多长,扩宽了学生的探究空间,学生会尝试根据实际自觉地通过“分”,创建更小的单位进行度量。

教师介绍教科书上的故事及分数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也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单位和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质教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且末县第九小学陈俊杰【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内容,第47页练习十一1-5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数的产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课件,助学单【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还会比较分数大小及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本节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分数的性质做铺垫。

【每课三分钟】“同心抗疫,从我做起”。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就已经学习认识了分数,那么谁来说说你学到的分数知识有哪些?生:分子、分母、分数线(分数的组成和写法读法),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根据成语说分数。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十拿九稳,百里挑一。

(生自由回答)师:那么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它的意义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探究新知(1)教学分数的产生。

1.出示主题图(古人度量物体长度)。

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师补充:古时候没有尺子,人们用一根打了节的绳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绳子上的每两个节之间的一段表示一个长度单位。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第1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是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分数的学习和探究,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

针对这一点,在设计此课时主要突出以下两点:1.动手*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动手*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作活动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的表象。

利用直观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本设计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及单位“1”的意义,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从而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带米尺苹果学生准备正方形纸片和圆形纸片8个小正方形教学过程⊙了解分数的产生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一条*带的长度,发现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一段,这一段不够一米。

提出问题:如果用“米”作单位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2.分物。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每人分得的部分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3.引入新课。

人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感受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分数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兴趣。

⊙探究分数的意义(一)分数的意义。

1.动手*作。

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并说出的意义。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说出的意义。

3.课件出示教材46页香蕉和面包图片。

(1)说一说,每根香蕉是这把香蕉的几分之几?(2)同桌合作分一分这盘面包(用小正方形代替面包),看看有几种分法。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精品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精品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章《分数》,详细内容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掌握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

2.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分数的读写方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分数教具(如水果、饼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切水果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示每人分到的水果数量。

2. 讲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通过切水果的例子,介绍分数的产生背景,解释分数的意义。

3.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以黑板演示和PPT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分数的读写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分数读写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6. 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内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小华有5个苹果,他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用分数表示。

2. 答案:(1)$\frac{1}{4}$读作“四分之一”,$\frac{3}{5}$读作“五分之三”,$\frac{7}{8}$读作“八分之七”。

(2)每个小朋友能得到$\frac{5}{3}$个苹果。

(3)$\frac{2}{7}$+$\frac{3}{7}$=$\frac{5}{7}$,$\frac{5}{6}$$\frac{1}{6}$=$\frac{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物体可看作单位“1”。


师:想一想,除了上面举出的这些事物可以看作单位“1”外,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看作单位“1”的?
师:同学们举出了很多单位“1”的具体例子。

那就是说,我们在得到分数的时候,无论是把什么平均分,都可以看做是把单位“1”平均分。

4.课件出示教材63页练习十一第一题。

师:观察这些图形,如果让你用分数表示,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教师随机板书分数4
3
)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4
3这个分数 有什么含义?
95呢?5
3
呢? 5.小结分数的意义
师:其实,刚才这两位同学所说的就是分数的意义。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