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哲理诗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系列:13人生哲理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系列:13人生哲理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13、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导学案——人生哲理诗教案
语文学科教案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高三语文组 使用时间:第 周
授课班级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 题
人生哲理诗
课 型
复习课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又会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品析题。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默写,一是赏析。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

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

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1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好玩的国学:前两句是实写,整个诗歌的重点在后两句,为什么看不清楚庐山的真面目呢,是因为自己就在这个山中。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苏东坡是在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屁股决定脑袋,你的想法往往和你所处的环境有关,但绝不会永远正确,因为你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所以做人还要能够换位思考推己及人。

第二,高度决定眼界,眼界决定境界。

人生就是要努力站在高点,提高自己的境界。

2.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好玩的国学:这个类似于屈原的天问了。

苏东坡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琴声和弹奏的人的手指到底是什么关系。

其实这是一个禅机,也是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

苏东坡崇尚佛学,且对佛学有很高的造诣。

佛家认为,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有了因缘才得以存在。

《圆觉经》说:“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用今天的话说,大家都是互相依存的存在,没有谁是一座孤岛!3.慈湖夹阻风宋代:苏轼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好玩的国学:前两句说躺在船上,看到天边月落的地方云横千丈,天将破晓了,老船工急急爬起来,呼唤得半帆清风,加紧开船。

后两句是诗的重点,意思是说暂且傍着临江的小村,倾斜摇荡地驶过险段,这当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人世间又有何处不是峭壁危岩呢!苏东坡曾经遭遇过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对生活充满期待,该吃吃该喝喝,管它命运怎么说。

苏东坡认为,人生有艰险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以何种心态去对待。

在另外两首词中,苏东坡告诉我们了答案。

一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二是心安之处是我乡。

用一种达观的、随遇而安的态度,去对待挫折。

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人生的大智慧。

可以说,莫说人生风波恶,只是未懂苏东坡!苏东坡的经典哲理诗诗词鉴赏2读完这本爱的教育之后给我的感受很深,而全文的故事组成一个人字就是爱。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以哲理为主的诗歌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以哲理为主的诗歌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以哲理为主的诗歌【编者按】2021届的高中三年级学生已经迈入的紧张的复习之中,为了帮助广大的考生同学们更好的复习语文,特别整理了语文诗歌鉴赏。

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基于哲学的诗歌(注意支持事物和表达愿望)a咏物诗用以表达某种哲理情志。

主要手法是托物言志。

吟咏蝉【唐朝】罗斌旺在西方与蝉一起歌唱,南方的客人深思熟虑。

无法忍受黑暗的太阳穴的阴影,过来对着白头唱歌吧。

在浓密的露水中很难飞翔,在大风中也很容易下沉。

没有人相信高贵和高贵,谁把心放在桌子上?《放鱼》【唐】李群玉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钩。

《青柠颂》【明朝】虞谦从山上挥舞千锤,烈火熊熊燃烧,不管有多碎的骨头,我们都应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清白《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梅花:王安石在角落数梅花,凌寒独自开放。

我知道这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香味。

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窗前的木槿吕本中范成大雨后霜前,小水池南岸的芙蓉是红色的。

独自努力花儿打破了小小的寒冷,花儿的心应该像客人的心。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 绿色女孩: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 这两首诗中穆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b哲理诗,这类诗歌不重意象,也不用托物言志。

如苏轼《西林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方燕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编辑建议:报名时间汇总有关更多信息:。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生活哲理诗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生活哲理诗

第八讲生活哲理诗1.根据提示,填写表格春江花月夜(节选)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开篇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B. 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创造出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世界。

C. “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写宇宙形成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月亮在什么时候把它的光辉倾洒在人间大地上。

看似提问,实则是对自然造福人类的礼赞。

D. 诗歌最后两句中的“待”、“送”两字,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

月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年年长明不衰;而人生、人的青春,却被月下滔滔流水“送”走了。

3. 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面对永恒自然,慨叹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哲理诗诗歌鉴赏

哲理诗诗歌鉴赏

哲理诗诗歌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哲理诗诗歌鉴赏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哲理诗

哲理诗

哲理诗鉴赏要点
第三要注意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 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 特 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 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 我们应在生动形象、理趣盎然(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最后一联,是传诵千古 的名句。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 色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 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 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 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 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 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 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 得极为渺小。
古代诗歌鉴赏之
何谓哲理诗
含蓄隽永,耐人品味,能给 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的诗作 称哲理诗。
哲理诗的特点
一是有较强的理性,它往往由生活的 某一现象引发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 从而把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揭示出生 活的某种必然性。因此,这类诗真正做到 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是内容浅显,意象鲜明,纵然不懂 其深意,也还会认为它是一首好诗。这是 因为这类诗的作者往往才高识远,慧眼独 具。
阅读下面两首诗,比较其同与异。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阅读下面两首诗,比较其同与异。
登鹳雀楼 登飞来峰

1、诗人都是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借景抒 怀,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写自己的豪情。 2、都是通过观览景物的感受引出对生活、对 人生的哲理思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哲理诗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哲理诗课件

内容:写景、叙事、物——说理 一叙一议论
联系生活实 际:悟出在 社会现象、 人生的思考, 自然规律的 总结。
课堂活动二:参照参考答案,进行阅卷判分。作为阅卷人,请说 明判分理由。
(一)分析你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有哪些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6题。
明发石山
杨万里
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回答有术:

以题定答

答而有方


言而有序
课堂活动三:学以致用,夯实强化。 《全品.短平快》P99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以下问题。 纸鸢 [明]彭友信 桐花时节春风颠,巷陌街头多纸鸢。 一丝斗上云霄际,摇尾昂头如得意。 纷纷羽翮岂真有,舒卷只在儿童手。 儿童疾走莫漫狂,如此春风那可常。 君不见朝来雨声骤,人间又是清明候。
便恐禾生耳,宁论客断魂。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树。
[注]①禾生耳:即禾头生耳,指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的芽蘖,预
示收成不好。
16.《明发石山》 中蕴含两重哲理,对我们的学习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
诗句简要说明。(6分)
16.《明发石山》 中蕴含两重哲理,对我们的学习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 诗句简要说明。(6分)
古诗鉴赏二轮复习
精读哲理诗.答题有术
一、学习目标
1.分析诗歌的写作结构,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 2.调动知识储备与题干对接,进行思维建模。
二、教学重难点:

精何研读文本,快速把握诗歌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6小题。
明发石山 杨万里 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便恐禾生耳,宁论客断魂。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树。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3哲理诗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3哲理诗
*潜在的危险不易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要居安思危,时时有一种危机感。
琴师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 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 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 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
三赠刘员外
唐•柳宗元
信书成自误,
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岐别,
何年待汝归。
[注释] 刘员外:指刘禹锡。 岐别:在岔路口分别。
【理趣赏析】
《三赠刘员外》唐•柳宗元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有时一味信任书本会把自己耽误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
* 只有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之后,才渐 渐懂得什么为是,什么为非。
第二步:重视标题、注解,抓住作者,知人论世。 全诗默读一、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
力求读懂诗歌。 标题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等要素,是
解读诗歌的切入点。由作者可以确定朝代、风格,为 后面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作准备。诗歌 后面有注解的,一定是命题人觉得对于读者理解诗歌 有帮助,才去做注的。
常见风格:言近旨远,寓意深刻
常用意象:花开花落,水流云生,登高望远, 览物思理
常见思想感情:体会人生,明理悟道 常用表现手法:借景明理,借物论道,见微知著,
旨远事小,蕴藉精警,化用亦妙
常见内容
1、 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 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 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 启迪深思。 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 一朝”(《咏史》);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哲理启示系列(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哲理启示系列(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哲理启示系列(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插秧诗【后梁】契此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①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注】①六根:指眼、耳、鼻、活、身、意。

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

1、这首诗看似在客观记录插秧的过程,实际却在“摹景说理”。

诗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①(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②不胜③,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④,力耕不吾欺。

【注】①此诗为陶渊明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中的第二首。

②将:岂。

③胜:美好。

④纪:料理。

2、有评论认此诗“从田园耕蓄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

试结合诗句概括其中的哲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3、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偶成程颢①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注】①程颢,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4、这首诗给了我们哪些生活启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②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老僧:即指奉闲。

苏辙原诗“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3哲理诗共57页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3哲理诗共57页文档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3哲理诗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古代哲理诗的鉴赏

古代哲理诗的鉴赏

论 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本为诗论,表现作者的创作主张,即每一个时 代 都应有表现各自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不必盲目地 尊崇 古人,要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反映真实清 新的时 代生活,诗的最后两句即明确地点明这种主张 。这一主 张,对复古派的回击可谓出了一记重拳,也 对文学的时 代特征作了明确的表述,但由于出手太重 ,便难免步入 另一歧途:轻薄古人、蔑视传统,在一定 程度上抹杀了 文学继承的功用,一味强调发展,反而 陷入无法发展的 泥潭。倒是最后两句哲理性的主张, 已超越了诗论本身 的界限,上升到关于社会、人生的 哲理性分析,带有更 为普遍的社会意义,给人以多方 面的启示。
雪 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此诗被诗论界誉为宋人哲理诗的压卷之作。它既有宋 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 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 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 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 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 , 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读了这首 诗, 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 长处, 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 的地方。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全诗用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法,写读书的乐趣和重要。 读书本是很理性的事,在这里却形如美景,情趣盎然 。 首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因书为长方形,故 有" 半亩"之说。把书打开,就好像打开一面镜子,既 雅 趣又新颖。二句借用"天光"、"云影"这些为人们所喜 爱、欣赏的自然美景,喻写书中丰富的内容,情趣 更 浓。三句一个"问"字,引出方塘之水哪能澄清, 四句 道出缘由: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活水"比喻得 奇妙: 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哲理诗和讽喻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哲理诗和讽喻诗

表达哲理的形式
哲理诗常见修辞
借景说理 《观书有感》
比喻
托物说理 即事说理
《泾溪》 《诫子弟》
对比
哲理诗的命题方式
1、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诗名蕴含什么样的理趣。 3、诗句有什么寓意。 4、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5、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抱负。 6、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水口行舟
伤春伤别
江城子 秦观
闺怨 少女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
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
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作: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 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诗人写昨夜漆黑的江面飘摇着一叶孤舟,风狂、雨 骤、浪急,危机四伏。今早试卷帘子看时,两岸依 然是充满生机的青山绿树。表达了黑暗总会过去, 风浪终会平静,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是不可遏止 的哲理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船到险处,船家生怕出了差池,便会小心翼翼,

谨慎防范,故能平安渡险。相反,到了“平流无石 处”,难免思想麻痹,放松警惕,因而常常发生船
翻人亡的事故。
【理趣赏析】
*潜在的危险不易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要居安思危,时时有一种危机感。
清朝诗人何绍基在京当官,一天收到来自家
2、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现代诗歌赏析之《断章》

现代诗歌赏析之《断章》

现代诗歌赏析之《断章》现代诗歌赏析之《断章》《断章》是“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品,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现代诗歌赏析之《断章》,欢迎大家参考!作品原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者简介: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

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

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作品赏析:初读《断章》,被其中回环曲折的意境所吸引,一切似乎是相对而变幻的,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切换中,其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写意的画面,而这些画面层叠中构成了一个立体的诗意世界。

诗人通过视角方向的转化和落点的改变,使诗歌取得了交错重叠的视觉效果,诗歌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写的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觉的出发点,视觉落点在“风景”。

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是从第三人称视觉出发,“看风景人”的视觉落点本应该也是风景,但诗歌的视觉落点却变成了“你”。

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你”和“风景”之间、“看风景人”和“你”之间既有视觉的转换,又有空间距离的拓展。

在诗的第二节中,“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视觉出发点是无生命的“明月”,视觉落点是静止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又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觉的出发点,视觉落点转变为动态的“别人的梦”。

“明月”和“窗子”之间、“你”和“别人的梦”之间的视觉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形成了令读者回味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第一节的视觉画面发生在白天,第二节的两个画面又转化成夜晚,白天和夜晚之间形成的时间跨度,更增添了诗歌的内在意韵。

“意象的繁复奇幻,理趣的深邃悠远,技法的精湛圆熟”,卞之琳自己说:“我写抒情诗,像我国多数旧诗一样,着重意境”,中国古代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意境”,而这种‘意境”就是“物各自然”它反对主体对客体的千扰,保持情状的某种客观性,中国诗强化了物象的演出,使其共存于万象、涌现自万象的存在和活动来解释他们自己,任其空间的延展及张力来反映情境和状态,不使其服役于一既定的人为概念。

哲理诗大全

哲理诗大全

哲理诗大全汪国真哲理诗汪国真·假如你不够快乐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现代哲理诗耳朵:嘴,人为什么长两只耳朵一张嘴?嘴:不知道。

耳朵:我告诉你,要少说多听。

嘴:耳朵,我为什么有呼吸、接吻、吃喝、说话多种功能,而你只能听呢?耳朵:不知道。

嘴:你听好了,是因为你高高在上。

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甘蔗林-青纱帐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北方的青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你为什么那样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蔗林一样地布满浓阴,那随风摆动的长叶啊,也一样地鸣泰戈尔哲理诗《吉檀迦利》吉檀迦利泰戈尔(冰心译)当死神来叩你门的时候,你将以什么贡献他呢?呵,我要在我客人面前,摆上我的满斟的生命之杯——我决不让它空手回去。

席慕蓉哲理诗《无怨的青春》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余光中哲理诗《等你,在雨中》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刹那,刹那,永恒等你,在时间之?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如果你的清席慕蓉哲理诗《初相遇》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

外国哲理诗赫尔姆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人们有时会缺乏理智,逻辑混乱,唯我独尊;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去爱他的。

如果你勤勉向上,有人会指责你别有用心,谋取私利;但是不管怎样,还是应该勤勉向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理诗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 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 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 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 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 哲理诗往往是在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时有意识地蕴含一些关于 宇宙和人生的原理。这类作品往往是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寓理于 景,寓理于物 。叙事,写景是手段,表现理趣才是目的。优秀的 哲理诗都是以形象说理。因此,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首先要 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 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既入乎其内, 又出乎其外。)
【理趣赏析】 *有时一味信任书本会把自己耽误了,“尽信书不如无 书”。 *只有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之后,才渐渐懂得什么为是, 什么为非。 看 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பைடு நூலகம்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美丽如花的事物往往易于衰败,平凡如叶的生命能更为长 久。 或者:与其追求显赫荣华的人生,不如享有恬淡而 长久的人生。
无限风光在险峰
哲理诗
一诗平风波 清朝诗人何绍基在京当官,一天收到来 自家乡湖南的书信,说他家人为三尺屋地跟 邻居争吵起来,要求他出面帮助打官司,诗 人看信后只写了一首诗寄回,家人看了此诗 后,就平息了一场风波。
《诫子弟》(清)何绍基 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练习
泛 舟
宋·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描写的是春天水涨后船在江中自在行的自然现象, 春水未至舟难行,春水泛涨则大船也如羽毛之轻,顺水自 在而行。
【理趣赏析】
1、比喻做学问必须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 2、指只要借助外力,创造好条件,做起看似困难的事来 也轻而易举。
新 意
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 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进。
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 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 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 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 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 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 也是这样。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思路点拨】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 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 《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 点绛唇 元好问 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 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 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 春住。问春何处,花落 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 莺无语。 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 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 里寻春去。 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 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 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 点。
雪 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②降(xiáng),服输。 ③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 梅与雪的高下。 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 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 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4.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 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 司业诗》); 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 聿》); 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 竹》); 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 绝句》)等。 5、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 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 思》); 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 晴却有晴”(《竹枝词》); 李商隐的“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唐宋比较
唐宋诗在总体上的差别——在情理各有侧重上,唐重 情,宋重理,神韵追求上,唐豪迈端庄,宋奇峭流畅;表 现技巧上,唐尚虚,空灵浑成,宋尚实,工巧细密;措辞 用语上,唐重声律之美,多练虚字,宋重口语化,兼练虚 字。而宋人的哲理诗较之唐诗则有高明之处:着重捕捉心 与物相遇时刹那间的感受,并立即升华为一种哲理思考。 一般的说,唐诗多具抒情性,而宋诗多具哲理性
琴师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 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 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 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
( 指头 )+( 琴 )= 琴声
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 客观的紧密配合。
古代哲理诗命题方式
1、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诗名蕴含什么样的理趣。 3、诗句有什么寓意。 4、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5、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抱负。 6、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2、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本诗描绘了什么景象? 昨夜,漆黑的江面飘摇着一叶孤舟,风狂、雨骤、浪 急,危机四伏。今早试卷帘子看时,两岸依然是充满生机 的青山绿树。风浪有平息之时,黑夜尽头就是黎明,而风 光美好的大地是永远长存的。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 说说你的看法。 哲理主要体现在“依旧青山绿树多”中,本句在写景抒情 中表达哲理:黑暗总会过去,风浪终会平静,一切美好事 物的生命力是不可遏止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青山绿树 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不可遏止。)
1.同写庐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喻理警世,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点滴小利,转 眼即逝,何必为“三尺地”而败坏自己的品德!
【高考链接】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 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 的。 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 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 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语”“烟 中树”“暮” “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 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 惘意绪。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示 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寓意。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 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 旧争春。诗人以“沉舟”“ 病树”自喻,以千帆竞发, 万木争春景象展现美好的前景,表明自己虽然处境艰难, 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现在人们常用这 句诗表达新生事物必然发展起来,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 的意思。
《泾溪》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船到险处,船家生怕出了差池,便会小心翼翼,谨慎防范, 故能平安渡险。相反,到了“平流无石处”,难免思想麻 痹,放松警惕,因而常常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 【理趣赏析】 *潜在的危险不易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要居安思危,时时有一种危机感。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间,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借蜜蜂的辛勤采蜜,对辛勤的劳动人民进行热情的歌颂; 又借蜜蜂酿造的蜂蜜被一些人轻易取走,对那些不劳而获 的剥削者进行无情的讽刺。 *表面上占尽风光,为名利处心积虑的人最后也难免两手 空空。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 楼梦》)
师生共研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中“闻笛赋”“ 烂柯人”的典故分别流露了作者 怎样的心请? “闻笛赋”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 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隐 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自己旧友的不满。“ 烂柯人”既暗 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 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1、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也最为人们所熟 悉。
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哲理解读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 比喻 )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借景说理* 本体 喻体 丰富的学识 清澈的方塘 ——
源头活水 —— 读书学习
(二)解读隐含理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 比喻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从 意 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拥有丰富的学 识。 联 想
欣赏哲理古诗的步骤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由表及里
艺术形象 原意 隐含理趣 新意
由此及彼
由浅及深
观书有感 (一)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字面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