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浙江省温州中学-(6)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浙江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完整word版)浙江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浙江省高中数学教材知识大纲文理通用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1.2函数及其表示1.3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2.3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直线的方程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四章圆与方程4.1 圆的方程4.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3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1.2基本算法语句1.3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 2.1随机抽样2.2用样本估计总体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概率 3.1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函数sin()=+的图像y A xωϕ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1.3实习作业 第二章数列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第三章不等式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 :2a b +≤文科选修系列1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1椭圆2.2双曲线2.3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 3.1变化率与导数3.2导数的计算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2第一章统计案例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理科选修系列2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1曲线与方程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1.1变化率与导数1.2导数的计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1.6微积分基本定理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2-3第一章计数原理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2排列与组合1.3二项式定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 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4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4

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4重、难点:1. 钝角、直角的三角函数值2. 三角形面积公式C ab S sin 21=3. 正弦定理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 4. 余弦定理A bc c b a cos 2222-+=【典型例题】[例1] 计算:︒-︒+︒︒-︒+︒-150cot 120cos 135sin 150cos 135tan 120sin 2 解:原式︒+︒-︒︒+︒-︒-=30cot 60cos 45sin 30cos 45tan 60sin 2321)22(231232+-+--= 3331-=-=[例4] ABC ∆中,c AB =,a BC =,b AC =,若a 、b 、c 满足222c ab b a =++,求C ∠大小。

解:由ab c b a -=-+222可知2122cos 222-=-=-+=ab ab ab c b a C ∴ ︒=120C[例5] ABC ∆三边a 、b 、c 与面积S 满足22)(b a c S --=,求C ∠的余弦值。

解:依题意,C ab ab ab b a c C ab cos 222sin 21222-=+--= ∴ )cos 1(4sin C C -= 代入1cos sin 22=+C C ,得:1cos )cos 1(1622=+-C C∴ 015cos 32cos 172=+-C C ∴ 1cos =C 或1715 又 ∵ ︒<<1800C ∴ 1cos ≠C ∴ 1715cos =C 【模拟试题】1. 口算=︒135cos ;=︒150sin ;=︒120tan ;=︒90cos ;=︒+︒150cos 120sin ;=︒+︒150cot 135tan2. 已知θ为ABC ∆的一个内角① 若21cos -=θ,=θ ; ② 若33tan -=θ,=θ ; ③ 若22sin =θ,=θ ; ④ 若53sin =θ,则=θcos ; ⑤ 若2tan -=θ,则=θsin 。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高一PPT课件

初高中数学衔接课高一PPT课件

第17页/共19页
预祝经纶学子们愉快 地生活在这片数学天地 中。
经纶助我长成才,我 为经纶添光彩。
第18页/共1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9页/共19页
4.选修课程:
由4个系列组成:
系列1:2个模块组成 (文科必选 课程)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 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第4页/共19页
4.选修课程:
系列2:3个模块组成 (理科必选课程)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 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 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概率、统计案
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5个模块: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
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第3页/共19页
• 系列4:10个专题组成(有选择的作为理科高考内容) •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3 选修系列2中三个模块,每个模块2个学分,共6个学 分。
4 选修系列3中六个专题,每个专题1个学分,每两个 专题组成一个模块。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2020年8月整理).pdf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2020年8月整理).pdf

第一讲数与式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①()(0)f x a a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a f x a −<<。

②()(0)f x a a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f x a f x a ><−或。

③22()()()()f x g x f x g x >⇔>。

(2)利用零点分段法解含多绝对值不等式:①找到使多个绝对值等于零的点.②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而解不等式.一般地n 个零点把数轴分为n +1段进行讨论. ③将分段求得解集,再求它们的并集. 例1.求不等式354x −<的解集例2.求不等式215x +>的解集例3.求不等式32x x −>+的解集例4.求不等式|x +2|+|x -1|>3的解集.例5.解不等式|x -1|+|2-x |>3-x .例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5|+|x -3|<a 有解,求a 的取值范围. 练习解下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13x x −+−>4+x (2)|x +1|<|x -2| (3)|x -1|+|2x +1|<4 (4)327x −< (5)578x +>3、因式分解 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 (3)立方和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 (4)立方差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5)三数和平方公式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6)两数和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7)两数差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 例1分解因式:(1)x 2-3x +2;(2)2672x x ++(3)22()x a b xy aby −++;(4)1xy x y −+−.2.提取公因式法例2.分解因式: (1)()()b a b a −+−552(2)32933x x x +++3.公式法例3.分解因式: (1)164+−a (2)()()2223y x y x −−+4.分组分解法例4.(1)x y xy x 332−+−(2)222456x xy y x y +−−+− 5.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a ≠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例5.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 (1)221x x +−;(2)2244x xy y +−.练习(1)256x x −−(2)()21x a x a −++(3)21118x x −+(4)24129m m −+(5)2576x x +−(6)22126x xy y +−(7)()()3211262+−−−p q q p (8)22365ab b a a +−(9)()22244+−−x x (10)1224+−x x (11)by ax b a y x 222222++−+−(12)91264422++−+−b a b ab a (13)x 2-2x -1(14)31a +;(15)424139x x −+;(16)22222b c ab ac bc ++++; (17)2235294x xy y x y +−++−第二讲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1、一元二次方程 (1)根的判别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2b a;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 a −,x 1·x 2=c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2、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1.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

(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

目录第一章数与式1.1数与式的运算1.1.1 1.1.2 1.1.3 1.1.4绝对值乘法公式二次根式分式1.2分解因式第二章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2.1.2根与系数的关系2.2 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y二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2.2.3二次函数的应用2.3方程与不等式2.3.1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三章相似形、三角形、圆3.1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1.2相似三角形形的性质与判定3.2三角形3.2.1三角形的五心3.2.2解三角形:钝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3.3圆3.3.1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幕定理3.3.2点的轨迹3.3.3四点共圆的性质与判定3.3.4直线和圆的方程(选学)1.1数与式的运算1.1.1 .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a, a 0,|a| 0, a 0,a, a 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例1解不等式:|x 1 x 3 >4.解法一:由x 1 0 ,得x 1 ;由x 3 0,得x 3 ;①若x 1,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2x 4 >4,解得X V0,又x v 1 ,二x v 0;②若1 x 2,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1> 4,二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③若x 3,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2x 4 >4,解得x>4.又x>3二x>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 V0, 或x>4.解法二:如图1. 1- 1, x 1表示x轴上坐标为x的点P到坐标为1的点A之间的距离|RA|,即|RA| = |x- 1|; |x-3|表示x轴上点P到坐标为2的点B之间的距离|PB|,即|PB|= |x- 3|.所以,不等式x 1 x 3 >4的几何意义即为|RA| + |PB|> 4.由|AB|= 2,可知点P在点C(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在点D(坐标为4)的右侧.x V0,或x>4.P 丄CL A 丄BLDL---- x0134x V|x-3||x- 1|图1. 1-12.2练 1. 2.3. 习 填空: (1) 若 x (2) 如果|a b 选择题: 下 )(A )(C )化简: 5,贝y x= 5,且a _若x 则b =4,贝y x= _____ ;若 1 c 2,则 C =若a 若a|x — 5|—|2X — 13| (x >5). 1.1.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 平方差公式 (a b)(a b) a 2 b 2 ; (2) 完全平方公式 (a b)2 a 2 2ab b 2.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b , b ,则 a b (B) (D) 若a b ,贝S a 若a b ,则a解法 :原式= (x 2 1) (x 21)2 x 2 = (x 2 1)(x4 2x1)= 6x 1 .解法 *■.原式=(x 1)(x 2 x 2 1)(x 1)(x x 1)=(x 3 1)(x 3 1)= 6 x 1 .例2 已知a b c 4 , ab bc ac 4,求 a 2 b 2 c 2 的值解: 2 a .2 2b c (a b c)2 2(ab bc ac) 8 . 练 习1. 填空: (1) 1 2 a 1.2 b ( 4 b ;a)( );9 4 2 3(2) (4 m)2 16m 24m ( );(3 ) (a 2b c)2 a 2 4b 2 c 2 ( ). 1). 选择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 1 计算:(x 1)(x 1)( x 2x 1)(x 2 x (1 )x 2 Imx k平方式,(1) 立方和公式 (a b)(a 2 ab b 2) 3 a .3 b ; (2) 立方差公式 (a b)(a 2 ab b 2) 3 a 3b ;(3) 三数和平方公式 (a b c)2 a 2 b 2 2 c 2(ab bc(4) 两数和立方公式 (a b)3 a 3 3a 2b 3ab 2 b 3;(5) 两数差立方公式 (a b)3 a 3 3a 2b3ab 2 b 3 .ac);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A) m2(B) - m2(C) - m2(D)丄m24 3 16((2 ) 不论a , b为何实数,a2 b2 2a 4b 8 的值((A )总是正数(B )总是负数(C)可以是零(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a(a 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例如3a「a?—b 2b , . a^b2等是无理式,而.2x2彳x 1 , x2、2x y , ■■ a2等是有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J2与.2 , 3'、a 与,-. 3 .6 与方.6 , 2-. 3 3',2 与 2.3 3-2,等等. 一般地,ax与x , a、、x b. y与a、、x b y , a、、x b与a、、x b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 ab(a 0,b 0);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 .二次根式-a2的意义a, a 0, aa, a 0.例1将下歹J式子化为最简一次根式:(1) 両; (2) VOb(a0);(3) J4x6y(x 0).解:(1) ^A2b2顶;(2) Ja2b a 7b aVb(a 0);(3) 』4x6y 2 x^/y 2X3TT(X0).例2计算:暑(3 73).解法- -.73 (33 V3初中升高中数学教材变化分析解法二:解:=-3 (3 . 3)(3 . 3)(3、、3)=3^3 39 3=3(、、3 1)6=.3 12.3 (3、、3)=—3 V3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12 '.诃禾口、、仃110 ;(1) V J2.1112 11111 1011 -101= 丽3^3 1)_ 1 = _______________ = .3 1(.3 1)C 3 1)J 2)_ 6^ _ 、石)(.12 ;11)和 2.2— 6 . .12 ,11(、石 *10)(、11 ”10) 、石;10又. .12、一 11 5^ ,10 ,••• .,12 ,11 v .11.(2).. 2运—庇 2屁苗212-46)(242+46)又 4>2 2, _• ° •号 6 + 4 > . 6 + 2 习 2,• 一2 v 2、、2—•、6..6 4化简:C.3 , 2)2004 ( -.. 3 . 2) 2005解:(、、3 , 2)2004 ( .3、、2严=,2)2004 ( -.3 ,2)2004 (-. 3= C3、、2 C3 =12004(4 2、2+ 6 ,3 11 .12 11 ' __ 1 ___ 11 '一 10 '2,2+「6’.2 ) 2004 (「3.2)5化简:2) = .3、、2 .(1) .9 4*5 ;(2)x 2解: (1)原式(2)原式={(x *).(5)2 2 2 -5 221 x••• 06 已知xx 1 ,-丄3 2 、3 2 ,y1 22(0 x 1).x7(2 V5)2 2 71 x ,所以,原式=-x密茫,求3x 2 5xy 3y 2的值.、3 <2解:「X y :3 : ;〕2 (―2)2do , 32 3 2Xy.3, 2 , 3 . 2 1,2 2 2 2…3X 5xy 3y 3(X y) 11xy 3 1011 289 .练 习1.1.4 .分式1.分式的意义 形如A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B 0,则称A 为分式.当MHO 时,分BB式A 具有下列性质:BA A MA A MB B M 'B B M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 2.繁分式a像_^ , m n p 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 繁分式. c d _2m_n P例1若空匕 A —,求常数A,B 的值.X (X 2) X X 21. 填空:1 (1)(2) (3) (4) 13若.、(5 x)(x 3)2 (X 3)、、亍,则X 的取值范围是4.24 6,54 3 .96 2. 150 若X 巨,则、厂 ''厂22. 选择题:.立3. 4.(B )1U ,求 a a 1比较大小:2— 3 _______ ; 5— 4 (填b 的值. (C )N”.(D )0X 2解:~A B• ____ _x x 2.A B 5,2A 4,(1)试证: A(x 2) Bx (A B)x 2A 5x 4 x(x 2) 解得 x(x 2) x(x 2) 2,B 1.2. 3.4.(1) (2) (2)(3) 证明:1 n 12 3证明:对任意大于 计算: 1 n(n 1) 1 1 2(其中n 是正整数);1 9 10 '的正整数n ,有二 —2 3 3 41n(n 1)解:由 1 2(3)证明:..1 1• -------n n 1. 1n(n 1)(1)可知丄L2 31 12 3 3 41 n(n 1),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n n(n 1) 1 n 1 (n 1)19 10 1 1 1 -)( )1 2 2 31 1 1 1— _ (― 一)(— n(n 1) 2 3 31又n 》2且n 是正整数,二.11, 1 1 • • LV2 3 3 4 n(n 1)2且 e >1, 2c 2 — 5ac + 2a 2_0, 解:在2c 2— 5ac + 2a 2_0两边同除以a 2,得2呂—5e + 2_ 0,• (2e — 1)(e — 2)_ 0,1• e _ 2 V 1,舍去; •- e _ 2.或 e = 2. 一定为正数,求e 的值.丄 10910_丄_ 2习填空题: 选择题: 若) (A)对任意的正整数 2x yx正数x,y 满足 x 2 n ,1n(n 2)(丄n(B)2xy ,求 54x yx的值.y(C ) 4(D)计算丄- 99 100习题1. 1 A 组1.解不等式:(1) (3) 2 .已知x y 1 , x 1 3;(2) x 3x 27 ;x 1 x 1 6 .3xy 的值. 求 x 3 y 3 3. 填空:(1) (2) (3)(2 .3)18(2若,(T 1 .2a)21,(1 a)22 , 1__ ?则a 的取值范围是1 4「51.填空:(1) a2.1.(2)若 x 2xy 2y 2已知:x 1 2,y3a 2 2 3a 5ab 2b2小0,则—xy yx y _x . y ab 2 _________________22 _ __ ---------y」y _的值.x yC 组选择题: ((A ) a b(B ) a b(C ) a b 0 (D ) b a 0( 2)计算a :等于( )(A) < ~(B ) ■- a (C )-(D ) 、、a2.解方程2(x 2丄)13(x -)1 0 .x x3.计算:-——-1 L 1.132 43 59 11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 n ,有1L -1 1 —<-.b 2 一 ab 、、b a若 则)a () n(n 1)(n2) 2 3 41 2 3 1.2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 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例1分解因式: (1) x 2-3x + 2;(2) x 2 + 4x —(3) x 2 (a b )xy aby 2 ; (4) xy 1 x y .解:(1)如图1. 1- 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 2分解成一1与一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一 3x ,就是 x 2-3x +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 3x + 2 = (x - 1)(x -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 1- 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 1-2所示).(2) 由图1. 1-3,得x 2 + 4x - 12 = (x - 2)(x + 6).(3) 由图1. 1-4,得2 2x (a b)xy aby = (x ay)(x by) x―1(4) xy 1 x y = xy + (x - y) — 1y ”1=(x - 1) (y+1)(如图 1. 1-5 所示).图 1. 1-5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x 5x 6 。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第一讲 数与式1、 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①()(0)f x a a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a f x a -<<。

②()(0)f x a a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f x a f x a ><-或。

③22()()()()f x g x f x g x >⇔>。

(2)利用零点分段法解含多绝对值不等式:①找到使多个绝对值等于零的点.②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而解不等式.一般地n 个零点把数轴分为n +1 段进行讨论. ③将分段求得解集,再求它们的并集. 例1。

求不等式354x -<的解集例2.求不等式215x +>的解集例3.求不等式32x x ->+的解集例4。

求不等式|x +2|+|x -1|>3的解集.例5。

解不等式|x -1|+|2-x |>3-x .例6。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5|+|x -3|<a 有解,求a 的取值范围. 练习解下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1)13x x -+->4+x(2)|x +1|<|x -2| (3)|x -1|+|2x +1|<4 (4)327x -<(5)578x +>3、因式分解 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3)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4)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5)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6)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7)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 例1 分解因式:(1)x 2-3x +2; (2)2672x x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2.提取公因式法例2.分解因式:(1)()()b a b a -+-552(2)32933x x x +++3.公式法例3.分解因式: (1)164+-a (2)()()2223y x y x --+4.分组分解法例4.(1)x y xy x 332-+- (2)222456x xy y x y +--+- 5.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a ≠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例5.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221x x +-; (2)2244x xy y +-.练习(1)256x x -- (2)()21x a x a -++ (3)21118x x -+(4)24129m m -+ (5)2576x x +- (6)22126x xy y +-(7)()()3211262+---p q q p (8)22365ab b a a +- (9)()22244+--x x(10)1224+-x x (11)by ax b a y x 222222++-+-(12)91264422++-+-b a b ab a (13)x 2-2x -1(14) 31a +; (15)424139x x -+;(16)22222b c ab ac bc ++++; (17)2235294x xy y x y +-++-第二讲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1、一元二次方程 (1)根的判别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b a-;(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2b a;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 a -,x 1·x 2=c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2、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1。

初高中数学衔接校本教材(Word版)

初高中数学衔接校本教材(Word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序言童永奇高一新生,你们好,祝贺大家考入临潼区马额中学!进入我校,同学们必须努力学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理由如下:一方面,由于我校是普通农村高中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延伸与拓展,初中我们学到的知识、方法在高中会经常使用。

既然学习《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提几点建议:一、“信心”是源泉。

人缺乏信心,就丧失了驱动力,终将一事无成。

二、“恒心”是保障。

人缺乏恒心,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巧心”是支柱。

人无巧心,就缺乏灵气和创造力。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的学习中获得成功,请将那么成功的经验及时告诉我们,以便让更多的朋友分享你们成功的喜悦!}$临潼区马额中学高一数学校本教材童永奇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知识较差,能力较差,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特设计适合我校高一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一是《怎样学好数学》,二是《初高中数学衔接》。

怎样学好数学。

A.要学好数学,就应该了解数学本身具有的三大特点。

(一)抽象性:数学的抽象性是无条件的,它的概念一经产生和定义之后,就稳定下来并且被看作是已知的,它们与现实的比较不是数学本身,而是它的应用问题。

(二)严谨性:由于数学的严谨性,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是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

”(三)应用的广泛性: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数学就能给出与所提问题的精确度相符合的答案,数学的这种威力恰恰是来源于它的抽象性。

B.要学好数学,就应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在多次领悟、反复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一道题做完后,就应该进行反思,回味解题中所使用的思想方法。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一) - 中考高考 - 道客巴巴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一) - 中考高考 - 道客巴巴
文档日志wspldd 2011-6-9 16:59:24 阅读了此文档.
zhj6812 2011-6-8 20:44:50 阅读了此文档.
zhangxiaobin30 2011-6-5 08:29:00 阅读了此文档.
tlyzlkb 2011-6-5 08:22:40 本地收藏了此文档.
初高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教学衔接的思考及教学策略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练习
初高中数学衔接练习材料
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体会
关于道客巴巴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 客服
copyright © 2008-2011 道客巴巴网站
为什么看不清楚? 为什么只能看到部分内容? 如何下载? 如何下载到本地电脑?
相关文档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黄冈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doc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浅1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一)
下载提示:此文档需要积分下载,下载积分为100。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网站版权声明”,或登录网站后,在线提交
举报信息。
下载步骤:
1,注册成为网站会员并登录;
2,查看帐户积分(点击'我的文档'),如果积分不足,请参考'如何获得积分';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浅议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教案(5讲)
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问题-PPT课件-图文

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问题-PPT课件-图文
8.重视专题教学 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9.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改进学法,提升思维能力 (1)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2)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听课效率.高中课堂内容多,难度大,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以缓解教师授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学生接受知识吃力等问题.. (3)在高初中衔接过程中,单凭教师的力量不能解决同学们的所有疑问,这就需要利用同学中的良好资源,开展探讨,互帮互助,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正如哲学家萧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进行交换,每人可以有两种思想.” (4)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5)重视培养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6)数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高一新生其思维习惯正由直觉形象型向抽象经验型过渡,因此,必须重视抓紧培养. 例如,在学习高一教材《函数》时,我们可借助于二次函数. 首先,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由图像观察函数的值域 ①y=x2-2x ②y=x2-2x,x∈[0,+∞) ③y=x2-2x,x∈(-∞,4) ④y=x2-2x,x∈[0,4) ⑤y=x2-2x,x∈[2,4] ⑥y=x2-2x,x∈[-1,0] ⑦y=x2-2x,x∈[a,a+1] ⑧y=(x-a)2-1,x∈[2,4] 这样不仅有助于函数概念和性质的学习,还有助于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等重要数学思想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思维方式方面 初中学习更多的是记忆与模仿,而高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高中强调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其中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高中数学中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反映得更充分. 例如解决ax2+4x+6>0这样简单的不等式时,首先要讨论a是否为零,如果不为零,还要讨论a是正数还是负数,这需要学生有分类讨论的思想意识(高一新生往往做不好).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第一讲数与式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a, a 0,|a|0, a 0,a, a 0.(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a b 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① f (x) a(a 0),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a f ( x) a 。

② f (x) a(a 0) ,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f (x) a或f (x) a 。

③ 2 2f (x) g(x) f (x)g (x)。

(2)利用零点分段法解含多绝对值不等式:①找到使多个绝对值等于零的点.②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而解不等式.一般地n 个零点把数轴分为n+1 段进行讨论.③将分段求得解集,再求它们的并集.例1. 求不等式3x 5 4的解集例2. 求不等式2x 1 5的解集例3. 求不等式x 3 x 2 的解集例4. 求不等式| x+2| +| x-1| >3 的解集.1例5. 解不等式| x-1| +|2 -x| >3-x.例6.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 x-5| +| x-3| <a 有解,求 a 的取值范围.练习解下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1)x 1 x 3 >4+x(2)| x+1|<| x-2|(3)| x-1|+|2 x+1|<4(4)3x 2 7(5) 5x 7 83、因式分解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 2(a b)( a b) a b(2)完全平方公式 2 2 2(a b) a 2ab b(3)立方和公式 2 2 3 3(a b)(a ab b ) a b(4)立方差公式 2 2 3 3(a b)(a ab b ) a b(5)三数和平方公式 2 2 2 2(a b c) a b c 2(ab bc ac)(6)两数和立方公式 3 3 2 2 3(a b) a 3a b 3ab b2(7)两数差立方公式 3 3 2 2 3(a b) a 3a b 3ab b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2(1)x -3x+2;(2)26x 7x 2(3) 2 ( ) 2x a b xy aby ;(4)xy 1 x y .2.提取公因式法例2. 分解因式:2 (2)x3 9 3x2 3x (1)ab 5 a 5 b3.公式法例3. 分解因式:(1)a4 16 (2) 23x 2y x y2 4.分组分解法2例4. (1)x xy 3y 3x (2)2 22x xy y 4x 5y 65.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2+bx+c( a≠0) 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 2 0( 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x1 、x2 ,则二次三项式2 ( 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a(x x )(x x ).1 2例5. 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 2 2 1x x ;(2)2 4 4 2 x xy y .3练习 (1) 25 6xx (2) 21 x ax a(3) 2 11 18xx (4)24m 12m 9(5)25 7x 6x(6) 2212xxy 6y2q p ( 7) 6 2p q 1123( 8 )35a 2b 6ab2a( 9 )24 2 4 xx2(10) x 42x 2 1 (11) x 2 y 2 a 2 b 2 2ax 2by(12) a 24ab 4b 2 6a 12b 9(13) x 2-2x -1(14) 31a;(15)4 24x 13x 9 ;(16)2 22 2 2b cab ac bc ;(17)2 23x 5xy 2y x 9y 4第二讲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1、一元二次方程 (1) 根的判别式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 +bx +c =0(a ≠0),有:(1) 当Δ>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24 bbac 2a;(2)当 Δ=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 b 2a;(3)当 Δ<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如果 ax +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 x 1,x 2,那么 x 1+x 2=b a ,x 1· x 2=c 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 定理.2、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1. 当 a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b 2a,顶点坐标为 2b4ac b , 。

【最新整理】2020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完整版)-【学生版】

【最新整理】2020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完整版)-【学生版】

2020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爱的新高一的同学们:祝贺你们步入高中时代,下面有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棘手问题急需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即“初高中衔接问题”。

由于课程改革,目前我区初中是新课标,而高中也是新课程的学习,初高中不衔接问题现在显得比较突出。

面对教学中将存在的问题,我们高一数学组的老师们假期里加班加点,赶制了一份校本衔接教材,意在培养大家自学能力,同时降低同学们初高中衔接中的不适应度,希望大家将假期利用起来,一开学对这篇自学教材的学习将有相应的检测,愿大家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现有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以下“脱节”:1、绝对值型方程和不等式,初中没有讲,高中没有专门的内容却在使用;2、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在初中已经删去不讲,而高中还在使用;3、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几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数学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5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

而高中则是贯穿整个数学教材的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取值范围)、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和常用方法;6、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的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而在高中数学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屡屡频繁,且教材没有专门讲授,因此也脱节;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时,则作为必备的基本知识要领;8、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只是定量介绍了解,高中则作为重点,并无专题内容在教材中出现,是高考必须考的综合题型之一;9、几何中很多概念(如三角形的五心:重心、内心、外心、垂心、旁心)和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初中早就已经删除,大都没有去学习;10、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六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不全)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六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不全)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六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含答案)数学学科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已知☉O 的半径为4,点P 在☉O 内,则OP 的长可能是( ) A. 3 B. 4 C .5 D.6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 A. B. C . D.3、如图,四边形ABCD 为圆内接四边形,∠A=75°,则∠C 度数为( ) A. 115° B.105° C .95° D.60°4、如图,直线a ∥b ∥c ,直线m 分别交直线a,b,c 于点A ,B ,C ,直线n 分别交直线a,b,c 于点D ,E ,F ,若,则A. B. C . D.5、如图,∠ACB 是☉O 的圆周角,若☉O 的半径为5,∠ACB=45°,则弧AB 长为( )A. B. C . D.6、如图,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交于点A (-1,3)和点B (4,m ),要使,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 D.DCB AA D EFBC a bcABOC7、如图,把一个长方形按如图方式划分成三个全等的小长方形,每一个小长方形与原长方形相似,若原长方形的宽为4,则小长方形的宽为( ) A. B. C . D.8、二次函数,()的部分对应值列表如下: x … -2 -1 0 1 … y … -2 -3 -2 1 … 则代数式9a-3b 的值为( )A. 3B. 4 C .5 D.69、如图,在Rt △ABC 中,∠C=90°,AC=7,BC=24,将它绕着BC 中点D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到△,恰好使∥AB,与边AB 交于点E ,则A. B. C . D.10、2020年温州市实验中学数学文化节征稿文化节LOGO ,小明利用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所画图形进行设计。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含答案)(7月20日).pdf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含答案)(7月20日).pdf
学海无涯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 第一讲 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 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 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 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 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 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 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 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 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 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 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 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 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 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例如:高一《代数》第一章就有基本概 念52个,数学符号28个;《立体几何》第一章有基本概念37个,基本公理、定理和推论21个;两者合在一起仅基本 概念就达89个之多,并集中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形成了概念密集的学习阶段。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 多课时,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 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 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 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 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 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 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师将各种 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 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 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 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 思想松懈。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 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有的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 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 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 知识再弥补后悔晚矣。 3 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 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 寻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 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最新]浙江省中小学教材版本

[最新]浙江省中小学教材版本

小学杭州:1-6年级用人教。

除余杭1-6数学用北师宁波:1-6年级用人教。

温州:1-6年级用人教。

绍兴:1-6年级用人教。

湖州:1-6年级用人教。

嘉兴:1-6年级用人教。

金华:1-6年级语文用人教,数学用北师衢州:1-6年级语文用人教,数学用北师台州:1-6年级用人教。

丽水:1-6年级语文用人教,数学用北师舟山:1-6年级用人教初中杭州: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人教新目标)宁波: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华师),英语(配人教新目标)温州: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人教新目标)绍兴: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人教新目标)湖州: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人教新目标)嘉兴: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外研版)金华: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外研版)衢州: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外研版)台州: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人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人教新目标)丽水: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人教新目标)舟山:七,八,九年级:语文(配人教),数学(配浙教),科学(配浙教),英语(配人教新目标)高中(浙江省内统一)语文(配苏教版),数学(配人教A版),英语(配人教版)物理(配人教版),化学(配苏教版),生物(配浙科版)政治(配人教版),历史(配人民版),地理(配湘教版)以上为浙江省内各地区新课标配套版本,方便您购书时参考,另外会有部份学校和上面地区显示的版本不同,原则上以您使用的课本做为依据,比方说小学,您的数学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您选用店内标明配人教版的辅导书,如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则选北师版,初中高中也是一样的。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新生暑期综合素质测数学试卷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新生暑期综合素质测数学试卷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新生暑期综合素
质测数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 A = {1, 2, 3} , B = {-3, -1},那么集合 A Ç B 等于( )
A. 2 -1 2
B. 2 -1
C. 2 +1
D. 2 + 1 2
二、多选题 9.若 a > 0,b > 0 .且 a + b = 4 ,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A.
0
<
1 ab
£
1 4
B. ab < 2
C.
1 a
+
1 b
³
1
D.
a2
1 + b2
£
1 8
10.对于实数 a,b, c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6.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 2mx + m2 - m = 0 的两实数根 x 1 、 x2 ,满足 x1x2 = 2 ,则
( )( ) x12 + 2 x22 + 2 的值是( )
A. 8
B. 32
C. 20 或 68
D.16 或 40
7.如图,在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点 P 是 BD 上的一
D.
y
=
-
2 x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两 句诗,描写了当时战事的艰苦以及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从逻辑学的角度看,最后一句中, “破楼兰”是“终还”的( )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A .−iB .iC .0D .12.某校高一年级18个班参加艺术节合唱比赛,通过简单随机抽样,获得了10个班的比赛得分如下:91,89,90,92,94,87,93,96,91,85,则这组数据的80%分位数为( ) A .93B .93.5C .94D .94.53.已知直线l:y =2x +b 与圆C:(x +2)2+(y −3)2=5有公共点,则b 的取值范围为( ) A .[2,12] B .(−∞,2]∪[12,+∞) C .[−4,6]D .(−∞,−4]∪[6,+∞)4.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B =3,PA =2,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5.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a 1>1,公比为q ,记T n =a 1a 2⋅⋅⋅a n (n ∈N ∗),则“0<q <1”是“数列{T n }为递减数列”的( )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在直角梯形ABCD ,AB⊥AD ,DC//AB ,AD=DC=1,AB=2,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点P 在以A 为圆心,AD 为半径的圆弧DEM 上变动(如图所示),若AP ⃗⃗⃗⃗⃗ =λED ⃗⃗⃗⃗⃗ +μAF ⃗⃗⃗⃗⃗ ,其中λ,μ∈R ,则2λ−μ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a=10lg4,b=9lg5,c=8lg6,则a,b,c的大小关系为()A.a>b>c B.a>c>b C.b>c>a D.c>b>a 二、多选题A.x<1B.log0.5x2>log0.5xC.3x2<3x D.|x(x−1)|=x(1−x)11.在三棱锥P−ABC中,AC⊥BC,AC=BC=4,D是棱AC的中点,E是棱AB上一点,PD=PE=2,AC⊥平面PDE,则()12.设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直线l:2x−ay+2b=0(a≠0)与C的准线l1,交于点A.已知l与C相切,切点为B,直线BF与C的一个交点为D,则()A.点(a,b)在C上B.∠BAF<∠AFBC.以BF为直径的圆与l相离D.直线AD与C相切三、填空题15.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AC⊥BC,AC=6,BC=8,AA1= 4.若平面α将该直三棱柱ABC−A1B1C1截成两部分,将两部分几何体组成一个平行六面体,且该平行六面体内接于球,则此外接球表面积的最大值为.16.对任意x∈(1,+∞),函数f(x)=a x lna−aln(x−1)≥0(a>1)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为.四、解答题17.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c2−b2=ac,a=√3,cosA=√53.(1)求角B及边b的值;(2)求sin(2A−B)的值.18.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S n=2a n−n.(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满足b n=a n+1a n a n+1,其前n项和为T n,求使得T n>20232024成立的n的最小值.19.如图,正三棱锥O−ABC的三条侧棱OA、OB、OC两两垂直,且长度均为2.E、F分别是AB、AC的中点,H是EF的中点,过EF作平面与侧棱OA、OB、OC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于A1、B1、C1,已知OA1=32(1)求证:B1C1⊥平面OAH;(2)求二面角O−A1B1−C1的大小.20.甲、乙、丙为完全相同的三个不透明盒子,盒内均装有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甲盒装有4个白球,8个黑球,乙盒装有1个白球,5个黑球,丙盒装有3个白球,3个黑球.(1)随机抽取一个盒子,再从该盒子中随机摸出1个球,求摸出的球是黑球的概率;(2)已知(1)中摸出的球是黑球,求此球属于乙箱子的概率.21.设椭圆C:x29+y2b2=1(0<b<√6),P是C上一个动点,点A(1,0),PA长的最小值为√102.(1)求b的值:(2)设过点A且斜率不为0的直线l交C于B,D两点,E,F分别为C的左、右顶点,直线BE和直线DF的斜率分别为k1,k2,求证:k1k2为定值.22.已知f(x)=3lnx−k(x−1).(1)若过点(2,2)作曲线y=f(x)的切线,切线的斜率为2,求k的值;(2)当x∈[1,3]时,讨论函数g(x)=f(x)−2πcosπ2x的零点个数.参考答案:1.D【分析】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得到复数的代数形式,由此求得复数的虚部.【详解】因为1+i1−i =(1+i)2(1+i)(1−i)=2i2=i,所以虚部为1.故选:D.2.B【分析】利用百分位数的定义即可得解.【详解】将比赛得分从小到大重新排列:85,87,89,90,91,91,92,93,94,96,因为10×80%=8,所以这组数据的80%分位数第8个数与第9个数的平均值,即93+942=93.5.故选:B.3.A【分析】由圆心到直线距离小于等于半径,得到不等式,求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得,圆心(−2,3)到直线l:y=2x+b的距离|−4−3+b|√1+4≤√5,解得2≤b≤12,故b的取值范围是[2,12].故选:A4.B【分析】首先作图构造外接球的球心,再根据几何关系求外接球的半径,最后代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公式.【详解】如图,点H为△ABC外接圆的圆心,过点H作平面ABC的垂线,点D为PA的中点,过点D作线段PA的垂线,所作两条垂线交于点O,则点O为三棱锥外接球的球心,因为PA⊥平面ABC,且△ABC为等边三角形,PA=2,AB=3,所以四边形AHOD为矩形,AH=√33AB=√3,OH=12PA=1,所以OA=√(√3)2+12=2,即三棱锥外接球的半径R=2,.则A (0,0),E (1,0),D (0,1),C (1,1则F (32,12),AP ⃗⃗⃗⃗⃗ =(cosα,sinα),ED ⃗⃗⃗⃗⃗ ∵AP⃗⃗⃗⃗⃗ =λED ⃗⃗⃗⃗⃗ +μAF ⃗⃗⃗⃗⃗ ,15.104π【分析】α可能是AC的中垂面,BC的中垂面,AA1的中垂面.截下的部分与剩余的部分组合成为长方体,用公式求出外接球直径进而求解.【详解】平行六面体内接于球,则平行六面体为直四棱柱,如图α有如下三种可能.截下的部分与剩余的部分组合成为长方体,则2R=√32+82+42=√89或2R=√62+42+42=√68或2R=√62+82+22=√104,所以S max=4πR2=104π.故答案为:104π16.[e1e,+∞)【分析】变形为a x−1lna x−1≥(x−1)ln(x−1),构造F(t)=tlnt,t>0,求导得到单调性进而a x−1>1恒成立,故F(a x−1)>0,分当x−1∈(0,1]和x−1>1两种情况,结合g(u)=lnuu单调性和最值,得到a≥e 1e,得到答案.【详解】由题意得a x−1lna≥ln(x−1),因为x∈(1,+∞),所以(x−1)a x−1lna≥(x−1)ln(x−1),即a x−1lna x−1≥(x−1)ln(x−1),令F(t)=tlnt,t>0,则F(a x−1)≥F(x−1)恒成立,因为F′(t)=1+lnt,令F′(t)>0得,t>e−1,F(t)=tlnt单调递增,令F′(t)<0得,0<t<e−1,F(t)=tlnt单调递减,且当0<t≤1时,F(t)≤0恒成立,当t>1时,F(t)>0恒成立,因为a>1,x>1,所以a x−1>1恒成立,故F(a x−1)>0,当x−1∈(0,1]时,F(x−1)≤0,此时满足F(a x−1)≥F(x−1)恒成立,因为E、F分别是AB、AC的中点,所以AE=12AB,AF=12AC,因为AB=AC,所以AE=AF,因为H是EF的中点,所以AH⊥EF,所以AH⊥B1C1.因为OA⊥OB,OA⊥OC,OB∩OC=O,所以OA⊥平面OBC,因为B1C1⊂平面OBC,所以OA⊥B1C1,因为OA∩AH=A因此B1C1⊥面OAH.(2)作ON⊥A1B1于N,连C1N.因为OC1⊥OA1,OC1⊥OB1,OA1∩OB1=O,因为OC1⊥平面OA1B1,因为A1B1⊂平面OA1B1,所以OC1⊥A1B1,因为ON∩OC1=O,所以A1B1⊥平面OC1N,因为C1N⊂平面OC1N,所以C1N⊥A1B1,所以∠ONC1就是二面角O−A1B1−C1的平面角.过E作EM⊥OB1于M,则EM∥OA,则M是OB的中点,则g(x)在[1,m)内单调递增,在(m,3]内单调递减,且g(1)=0,可知g(m)>g(1)=0,可知g(x)在[1,m)内有且仅有1个零点,且g(3)=3ln3−2k,ln3≤k<4时,则g(x)在(m,3]内有且仅有1个零点;①当g(3)=3ln3−2k≤0,即32②当g(3)=3ln3−2k>0,即0<k<3ln3时,则g(x)在(m,3]内没有零点;2ln3)∪[4,+∞)时,g(x)在[1,3]内有且仅有1个零点;综上所述:若k∈(−∞,32若k∈[3ln3,4)时,g(x)在[1,3]内有且仅有2个零点.2【点睛】方法点睛:对于函数零点的个数的相关问题,利用导数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来求解.这类问题求解的通法是:(1)构造函数,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点和难点,并求其定义域;(2)求导数,得单调区间和极值点;(3)数形结合,挖掘隐含条件,确定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情况进而求解.答案第15页,共15页。

浙江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浙江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浙江省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必修+人教A版选修)必修1第—•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 1集合1.2函数及其表示1.3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一早基本初寺函数I2.1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 2.3幕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函数与方程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直线的方程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四章圆与方程4.1圆的方程4.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3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2基本算法语句1.3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随机抽样2.2用样本估计总体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概率3.1随机事件的概率 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和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函数y = As in C 'X •「)的图像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应用举例1.3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4基本不等式:'一:b乞皂"b2选修系列1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2.2双曲线2.3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变化率与导数3.2导数的计算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1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选修系列2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变化率与导数1.2导数的计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1.6微积分基本定理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2排列与组合1.3二项式定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4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4-2矩阵与变换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二、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三、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一、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二、矩阵乘法的性质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一、逆变换与逆矩阵二、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三、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变换的不变量一一矩阵的特征向量二、特征向量的应用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第一讲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极坐标系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第二讲参数方程一、曲线的参数方程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四、渐开线与摆线。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
结和课 外学习几个方面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 可 以这样进行 :
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 , 合理安排时间 , 从盲 目的学 习中解放 出来 ; 引导学生养 成课前预 习的习惯 。 可布置一些思考
题和预习作业 , 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 听课 , 要求 做到 “ 心到 ” , 即注意力高度集 中; “ 眼到” , 即仔细看清楚 老 师每一步板演 ; “ 手到” , 即适 当做好笔记 ; “ 口到” , 即随时 回答 老 师的提问 , 以提高听课 效率 。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 习的习惯 , 下
些数 学知识 时已有的 必备知识不足 , 没有这些必备知识的学 习是 困难的, 为 了解决这些 困难 , 教师不得不采取 一些补救措施。本文
关键词 高 中学生; 学习困难 ; 原 因; 对策
试从初 高中数 学教 学衔接 问题的 角度做 了一些探 索。
当前 , 高 中数 学统一实施新课 程 , 新 教材将融进近 代 、 现代 数学 内容 , 精简 整合传统高 中数学 内容 , 与现行教材相 比 , 教 学 内容将增 多 , 教 材明显变厚 , 与义务 教育初 中阶段 的课 程相 比, 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 ,而高中新课 程的课 时数还将 比现在减少。 对此相 当一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 习的“ 困难期” , 数
勤于思考 , 善 于归纳总结规律 , 掌握 数学思想方法 , 做到举一 反 三, 触类旁通 。所 以 , 刚入学的高一新 生 , 往往沿用初 中学法 , 致
使 学 习 出现 困难 。 ( 3 ) 不重视基础 。一些 “ 自我感 觉 良好 ” 的同学 , 常轻视基 本
知识 、 基本技能 和基本方法 的学习与训练 , 经常是知 道怎么做 就 算了, 而不 去认 真演算书写 , 但对难 题很感兴趣 , 以显示 自己的 “ 水平 ” , 好 高鹜远 , 重“ 量” 轻“ 质” , 陷入题海 。 到正规作业或考试 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 卡壳” 。 二、 做 好初 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第一讲 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1)x 2-3x +2; (2)x 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解:(1)如图1.1-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 ,就是x 2-3x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3x +2=(x -1)(x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1-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1-2所示).(2)由图1.1-3,得x 2+4x -12=(x -2)(x +6). (3)由图1.1-4,得22()x a b xy aby -++=()()x ay x by -- (4)1xy x y -+-=xy +(x -y )-1=(x -1) (y+1) (如图1.1-5所示).习 题 一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 x a x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811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76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1242m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675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2612y xy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42++=+-x x x x3、若()()422-+=++x x b ax x 则 =a , =b 。

二、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2 x x 图1.1-1 -1 -2 1 1 图1.1-2-2 6 1 1 图1.1-3 -ay -by x x 图1.1-4 -1 1x y图1.1-51、在多项式(1)672++x x (2)342++x x (3)862++x x (4)1072++x x (5)44152++x x 中,有相同因式的是( ) A 、只有(1)(2) B 、只有(3)(4) C 、只有(3)(5) D 、(1)和(2);(3)和(4);(3)和(5)2、分解因式22338b ab a -+得( )A 、()()3 11-+a a B 、()()b a b a 3 11-+ C 、()()b a b a 3 11-- D 、()()b a b a 3 11+- 3、()()2082-+++b a b a 分解因式得( )A 、()()2 10-+++b a b a B 、()()4 5-+++b a b a C 、()()10 2-+++b a b a D 、()()5 4-+++b a b a 4、若多项式a x x +-32可分解为()()b x x --5,则a 、b 的值是( )A 、10=a ,2=bB 、10=a ,2-=bC 、10-=a ,2-=bD 、10-=a ,2=b5、若()()b x a x mx x ++=-+ 102其中a 、b 为整数,则m 的值为( ) A 、3或9 B 、3± C 、9± D 、3±或9±三、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211262+---p q q p 2、22365ab b a a +-3、6422--y y4、8224--b b第二讲 一元二次方程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实数根12b x a -+=,22b x a--=,则有122222b b b bx x a a a a-+---+=+==-;221222(4)444b b ac ac cx x a a a--====.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 a -,x 1·x 2=c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若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x 1+x 2=-p ,x 1·x 2=q ,即 p =-(x 1+x 2),q =x 1·x 2,所以,方程x 2+px +q =0可化为 x 2-(x 1+x 2)x +x 1·x 2=0,由于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所以,x 1,x 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x +x 1·x 2=0.因此有以两个数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 2-(x 1+x 2)x +x 1·x 2=0. 例1 已知方程2560x kx +-=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分析: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可以直接将这一根代入,求出k 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 的值.解法一:∵2是方程的一个根,∴5×22+k ×2-6=0, ∴k =-7.所以,方程就为5x 2-7x -6=0,解得x 1=2,x 2=-35. 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 的值为-7. 解法二: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 1,则 2x 1=-65,∴x 1=-35.由(-35)+2=-5k,得k=-7.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的值为-7.例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m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的值.分析:本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由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得到关于m的方程,从而解得m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解: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x1+x2=-2(m-2),x1·x2=m2+4.∵x12+x22-x1·x2=21,∴(x1+x2)2-3 x1·x2=21,即 [-2(m-2)]2-3(m2+4)=21,化简,得m2-16m-17=0,解得m=-1,或m=17.当m=-1时,方程为x2+6x+5=0,Δ>0,满足题意;当m=17时,方程为x2+30x+293=0,Δ=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综上,m=17.说明:(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出m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的值即可.(1)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Δ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例3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分析:我们可以设出这两个数分别为x,y,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解法一: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y,则x+y=4,①xy=-12.②由①,得y=4-x,代入②,得x(4-x)=-12,即x2-4x-12=0,∴x1=-2,x2=6.∴112, 6,x y =-⎧⎨=⎩或226,2.xy=⎧⎨=-⎩因此,这两个数是-2和6.解法二: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x2-4x-12=0的两个根.解这个方程,得x1=-2,x2=6.所以,这两个数是-2和6.说明: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我们不难发现,解法二(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要比解法一简捷.习题二A 组1.选择题:(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x-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A)-3 (B)3 (C)-2 (D)2(2)下列四个说法:①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②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③方程3 x 2-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73-; ④方程3 x 2+2x =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5x +a 2+a =0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是( )(A )0 (B )1 (C )-1 (D )0,或-12.填空:(1)方程kx 2+4x -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 = .(2)方程2x 2-x -4=0的两根为α,β,则α2+β2=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ax -3a =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4)方程2x 2+2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则| x 1-x 2|= .3.试判定当m 取何值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2x 2-(2m +1) 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 2-7x -1=0各根的相反数.B 组1.选择题:若关于x 的方程x 2+(k 2-1) x +k +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 的值为( )(A )1,或-1 (B )1 (C )-1 (D )0 2.填空:(1)若m ,n 是方程x 2+2005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m 2n +mn 2-mn 的值等于 .(2)如果a ,b 是方程x 2+x -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 3+a 2b +ab 2+b 3的值是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方程的两根为x 1和x 2,如果2(x 1+x 2)>x 1x 2,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C 组1.选择题:(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2x 2-8x +7=0的两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 )(A(B )3 (C )6 (D )9 (2)若x 1,x 2是方程2x 2-4x +1=0的两个根,则1221x x x x +的值为 ( ) (A )6 (B )4 (C )3 (D )32(3)如果关于x 的方程x 2-2(1-m )x +m 2=0有两实数根α,β,则α+β的取值范围为( ) (A )α+β≥12 (B )α+β≤12(C )α+β≥1 (D )α+β≤1 (4)已知a ,b ,c 是ΔABC 的三边长,那么方程cx 2+(a +b )x +4c=0的根的情况是 ( )(A )没有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有两个异号实数根 2.填空:若方程x 2-8x +m =0的两根为x 1,x 2,且3x 1+2x 2=18,则m = .3. 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4kx 2-4kx +k +1=0的两个实数根.(1)是否存在实数k ,使(2x 1-x 2)( x 1-2 x 2)=-32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求使1221x x x x +-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 (3)若k =-2,12xx λ=,试求λ的值.第三讲 三角形的“四心”三角形是最重要的基本平面图形,很多较复杂的图形问题可以化归为三角形的问题.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在三角形的内部,恰好是每条中线的三等分点. 例1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被该交点分成的两段长度之比为2:1. 已知 D 、E 、F 分别为△ABC 三边BC 、CA 、AB 的中点, 求证 AD 、BE 、CF 交于一点,且都被该点分成2:1. 证明 连结DE ,设AD 、BE 交于点G ,D 、E 分别为BC 、AE 的中点,则DE 12DEAB GDE GAB2,2AG GD BG GE 设AD 、CF 交于点'G ,同理可得,'2','2'.AG G D CG G F则G 与'G 重合,AD 、BE 、CF 交于一点,且都被该点分成2: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在三角形的内部,它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BC a AC b AB c ,I 为例2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BC 的内心,且I 在ABC 的边BC AC AB 、、上的射影分别为D E F 、、,求证:2bc aAEAF. 证明 作ABC 的内切圆,则D E F 、、分别为内切圆在三边上的切点,,AE AF 为圆的从同一点作的两条切线,AE AF ,同理,BD =BF ,CD =CE .22b c a AF BF AE CE BD CDAFAEAFAE即2bc aAEAF.例3 若三角形的内心与重心为同一点,求证:这个三角形为正三角形. 已知 O 为三角形ABC 的重心和内心. 求证 三角形ABC 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 如图,连AO 并延长交BC 于D .O 为三角形的内心,故AD 平分BAC ,AB BDAC DC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O 为三角形的重心,D 为BC 的中点,即BD =DC .1AB AC,即ABAC .同理可得,AB =BC .ABC 为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该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锐角三角形的垂心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垂心为他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的外部.过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有且只有一个圆,该圆是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圆心O 为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是各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习 题 三1.求证:若三角形的垂心和重心重合,求证:该三角形为正三角形.2. (1) 若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S ,且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则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是___________;(2)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c 为斜边长),则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是___________. 并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