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瘘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常规【范本模板】

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常规
1、动静脉内瘘手术后肢体会肿胀疼痛,有时伤口会有小量渗血这都是正常的。
如果渗血量大,要通知医生处理.当天要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注意血管杂音情况.
2、抬高患侧肢体可增加回流,减轻肿胀。
3、禁止在手术侧肢体测血压及静脉穿刺.
4、禁止在瘘口的腋下测体温。
5、禁止患者穿紧袖口上衣。
6、禁止患者用内瘘侧肢体持重及其他用力的活动。
直立时内瘘侧肢体可自然弯曲放到腹部,平卧时内瘘侧肢体放到身体侧面,可在手掌下垫一个枕头,使手部高于上臂,不要长时间下垂。
7、禁止患者手术侧卧位.
8、嘱患者睡眠时不要将手术侧肢置于身体或头部下面。
9、禁止内瘘侧肢体吊绷带,避免磕碰手术部位。
10、手术侧肢体注意保暖。
11、注意维持患者足够的血容量,在脱水量大、腹泻、低血压、高热时,注意内瘘是否通畅。
12、遵医嘱常规给患者皮下注射小分子肝素。
13、检查内瘘是否通畅,如感觉不到血管阵颤或听不到血管杂音应立即通知主刀医生。
14、术后2-3天换药一次,不要用绷带连续缠绕包扎,不要将胶布粘成环状。
15、一般手术后14天拆线,拆线前手指关节、腕关节禁止做剧烈运动,以防止出血,禁止伤口沾水,拆线后就可以进行功能锻炼了,手握橡胶圈,一次1分钟,每天10—2—次.。
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

动静脉【1 】内瘘护理通例
动静脉内瘘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树立的血管通道,它的消失推进了血液净化的成长,延伸了患者的性命.故称之为透析患者的“性命线”.
内瘘的穿刺
穿刺力图精确,争夺一次成功.并尽量不必止血带.穿刺点离吻合口3cm以上,动静脉穿刺点的距离应大于6~8cm,以上削减血液再轮回进步透析后果.初次应用动静脉内瘘应郑重,最好由有经验的专业护士操纵,已确保“言必有中”.穿刺部位忌定点穿刺,宜选用软梯式或线式穿刺,使整条瘘管受力匀等,血管粗细平均,严厉无菌技巧操纵规程,防止动静脉内瘘医源性沾染.
精确的指压止血办法:透析停止后,以拇指用无菌纱布团或棉球轻轻榨取皮肤穿刺点及血管进针点,用弹力绷带包扎.加压止血力度及绷带包扎以不渗血且能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
日常护理
1.透析完毕当日穿刺部位不沾水.亲密不雅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肿胀,发明渗血.肿胀应立刻榨取止血,力度以不再渗血又能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有肿胀时赐与冰袋冷敷,24小时内忌热敷,24小时后确认不再渗血时可热敷消肿.动静脉内瘘处若有硬结或血管硬化,可
局部每日热敷数次或涂搽西辽妥2次并按摩15分钟.
2.保持瘘侧肢体干净,切勿抓伤.碰伤皮肤.有动脉瘤者,可采取绷带或护腕加以呵护,防止持续扩大及不测决裂,但松紧应适度,以保持瘘管通行.
3.血液透析间期体重不宜过度增长,以2~3kg为宜,防止血液透析时大量脱水.过度超滤,使血液浓缩粘稠形成血栓或产生低血压造成动静脉内瘘闭塞.
4.严禁在瘘侧肢体测血压.抽血.静脉打针.输血等操纵,以免造成内瘘闭塞.
5.嘱患者做恰当的肢体活动,不要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睡眠时防止有瘘肢体受伤.。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简称AVF)是一种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形成的异常窦道,使血液能够直接从动脉流入静脉。
这种病情可能导致血流快速流入静脉,导致静脉扩张和压力增加。
动静脉内瘘常见于肾透析患者,因为它们可以为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
护理动静脉内瘘需要特别的技巧和警惕,以确保瘘管的稳定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动静脉内瘘护理的注意事项和步骤。
一、保持导管通畅和干燥为了保持动静脉内瘘的正常功能,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导管的通畅和干燥。
首先,每天都要检查导管周围的皮肤,确保没有渗出物或其他异常。
如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报告给医生。
其次,要遵循导管清洁和消毒的规范操作程序。
每次使用导管前,都要用适当的解剖口溶液清洗导管周围的皮肤,并用干燥的纱布进行包扎,以保持导管的干燥。
二、定期监测瘘管的血流量和质量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还包括定期监测瘘管的血流量和质量。
血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瘘管的血液量,通常以毫升/分钟为单位。
质量则涉及到血流的速度和稳定性。
护理人员应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技术来测量瘘管的血流量,并检查血流是否均匀和稳定。
如发现血流量异常或血流不稳定,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三、控制瘘管周围的感染在进行动静脉内瘘护理时,预防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控制瘘管周围的感染,护理人员应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
在接触瘘管之前,必须正确地洗手,并戴上适当的手套。
使用消毒剂清洁瘘管周围的皮肤,并确保消毒剂完全干燥。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定期更换导管连接器和消毒装置,并注意瘘管周围是否有渗出物或红肿等感染迹象。
四、教育患者和家属除了对动静脉内瘘进行护理外,护理人员还应教育患者及其家属,使他们了解瘘管的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
他们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清洁导管周围的皮肤,如何观察并报告异常症状,如何正确使用导管连接器等。
此外,他们还应该了解保持瘘管通畅和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结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动静脉内瘘护理

内容
一、内瘘的成熟与使用 二、并发症与处理
概述:
动静脉内瘘是将动脉与静脉吻合而形成的血管通 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具 有安全、血流量充分、感染机会少等优点。一般 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
永久性 血液透析
临时性
护理:
1.术侧手臂应适当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 .感染
( l )病因:瘘管附近部位皮肤等感染,以及长期透析患 者伴有的免疫功能缺陷。 ( 2 )预防及处理 l )感染部位应禁止穿刺,手臂制动。 2 )在病原微生物监测的基础上使用抗生素,初始经验治 疗推荐采用广谱的万古霉素联合应用一种头孢类或青霉素 类药物,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初次自体内 瘘感染治疗时间至少6周。 3 )极少数情况下瘘管感染需要立即进行外科手术,切除 瘘管可以用自体静脉移植吻合,也可以在缺损部位的近端 进行再次吻合。
5.内瘘的成熟,一般4-8周可使用,至少应在2-3 周方可使用。在此之前应采用双静脉穿刺、暂时性血管 通路或腹膜透析过渡。当然,早期的使用更需要加倍的谨 慎,否则可能会损伤内瘘,导致并发症出现
自我监测及护理
1.应教会患者及家属学会自我监测瘘管吻合口有无震颤,
发现瘘管疼痛、出血,感染及震颤消失应立即来院诊治。 2.嘱患者衣袖应宽松、瘘侧手臂勿负重、受压。在冬季 建议家属在患者的毛衣和棉衣袖(瘘侧)下方加拉链,便 于透析时穿刺及保暖。嘱患者透析前清洁瘘侧皮肤,透析 后穿刺部位勿接触水,以免感染及出血。嘱患者在透析 24-48小时后局部适当行湿热敷或擦喜疗妥等,促进血液 循环、渗血吸收、组织再生
1 .血栓
( l )病因:常与内瘘使用不当有关,多发生在血 管狭窄处。高凝状态、低血压、压迫时间过长、 低温等是常见诱因。 ( 2 )预防与处理:血栓形成24h内,可采用局 部血管内注射尿激酶等进行药物溶栓,也可在X 线下将导管插人血栓部位灌注溶栓剂。此外,瘘 管血栓形成后也可采用取栓术治疗,成功率可达 90%以上;虽然血栓形成l周后瘘管血流仍可以重 建,但还是提倡尽可能在血栓尚未机化前行取栓 术。目前常用的取栓术方法包括Fogarty导管取 栓术及手术切开取栓术。
动静脉瘘的护理

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要点血透室彭小芳动静脉内瘘是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对内瘘的呵护其实是对生命的珍惜,可见其重要性。
为此,护士应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卫生宣教教会病人配合保护自身内瘘,应做到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洁,透析后穿刺部位避免当日接触水;瘘侧手臂避免挂重物或受压;每日2~3次自我检测瘘管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以免感染及瘘管闭塞,发现瘘管震颤或血管杂音消失及疼痛应立即来院诊治。
若有假性动脉瘤者,应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连续扩张及意外撞破。
2.注意观察护士在每次穿刺前,应注意观察内瘘情况,有无感染、狭窄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掌握正确的穿刺要点护士在穿刺中,应掌握正确的穿刺要点,提高成功率:①正确选择穿刺点:若血管条件许可,动脉穿刺点应离开瘘吻合口5cm以上,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在8~10cm以上,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管通路再循环,提高透析效果;②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首选阶梯法,即穿刺点不固定,且新穿刺进针点距离上次进钍点至少1cm以上;其次,采用纽扣法,即象缝衣服上的纽扣一样,固定几个穿刺点,轮换使用;切忌使用定点法。
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整条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受用均等,血管粗细均匀,避免固定穿刺或小范围内穿刺而造成受用多的血管腔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节瘢痕形成,有的甚至形成动脉瘤,而未用的血管形成狭窄。
③提高穿刺水平,力争一针穿刺成功:手术后的瘘管原则是在术后4~8周成熟后方可使用,但新瘘管管壁薄而脆,开始几次穿刺时,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而影响下次穿刺。
故在最初几次穿刺时,最好是由有经验的护士穿刺,要仔细摸清血管走行后再穿刺,以确保一针见血。
在以后的常规穿刺中,也应遵循先找好血管穿刺点,再行穿刺的原则,切勿盲目进针。
如果动脉穿刺失败,应在动脉穿刺点以下即远心端避开血肿再做穿刺;如在透析过程中出现血肿,重新穿刺有困难,则可将血流满意的静脉端改为动脉端,并与动脉透析管相连,而原动脉针留针或拔针根据病人凝血状况而定。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
2、观察血管通路的状态。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合作,测出凝血时间。
(2)保护—侧肢体的静脉,避免静脉注射或输液。
保持造瘘侧皮肤清洁,勿损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
2、术后护理(1)内瘘术后使用抗凝剂3日,如潘生丁、阿斯匹林,以防术后血管内凝血,同时应用抗生素1周至拆线。
(2)术后3日可进行局部锻炼,促使瘘管成熟。
方法:手握橡皮握力圈,每日3次,每次10分钟;也可用手、止血带或血压袖带在吻合口上方(如手臂),轻轻加压至静脉中度扩张,每30分钟松开一次,每天可重复3次。
(3)术后5日内,应保持术侧肢体干净,以防伤口感染;若发现有渗血不止、疼痛难忍时,立即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教会患者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将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若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
否则,应立即和医生联系,及时再通。
2、内瘘术后早期,应尽量穿袖口宽松内衣,抬高术侧肢体,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避免患侧肢体受压,不穿紧袖衣服,不可戴表,不可测血压,不可负重,不能用内瘘静脉注射或输液。
四、注意事项1、透析结束,拔针后应压迫穿刺点20-30分钟。
2、做好内瘘常见并发症如血栓形成、穿刺点出血、局部和全身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常规内瘘是长期透析必要的永久性的⾎管通路,是⾎流量与透析质量的保证。
【病情观察】1、应定时观察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有⽆⾎管杂⾳及震颤。
2、注意穿刺部位⽪肤情况,防⽌感染发⽣。
【穿刺前护理】1、评估内瘘是否通畅,有⽆⾎管杂⾳、可否触及震颤。
2、评估内瘘穿刺处⽪肤有⽆感染。
【穿刺时护理】1、严格执⾏⽆菌操作。
2、动脉穿刺点应距离吻合⼝⾄少3cm以上,呈离⼼⽅向。
静脉穿刺点应与动脉穿刺点相距10cm以上,减少再循环。
3、切忌定点穿刺,每个穿刺点应相距1cm左右。
【穿刺后护理】1、拔针前⽤⽆菌敷贴覆盖针眼,⽤⽆菌纱布压迫穿刺部位,弹性绷带加压包扎⽌⾎。
2、按压⼒度以既能有效⽌⾎⼜能触及动、静脉穿刺点之间的震颤为宜。
【健康指导】1、透析前⽤肥皂清洗穿刺部位的⽪肤,保持⼿臂清洁。
2、透析后应避免穿刺部位接触⽔,⼿臂避免过度负重,以免感染和出⾎。
3、使⽤弹⼒绷带包扎⽌⾎时间不宜过长,撤绷带时应先松静脉端再松动脉端。
4、⾐袖应宽松,睡觉时不能压迫瘘侧⼿臂,以免内瘘⾎栓形成。
5、禁⽌在瘘侧⼿臂测⾎压、戴⼿表、抽⾎、输液。
6、触摸动静脉内瘘吻合⼝有⽆震颤或将内瘘侧肢体置于⽿边听⾎管杂⾳,每⽇⾄少2次,易发⽣低⾎压的患者尤应注意。
发现瘘管疼痛及震颤消失即来院诊治。
7、有⾎管瘤者,可⽤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碰撞导致⾎管破裂出⾎。
8、出现⾎肿在24⼩时内先冷敷,24⼩时后进⾏热敷,并涂擦喜疗妥消肿,如有硬结,可每⽇⽤喜疗妥涂擦按摩,每⽇2次,每次15分钟。
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常规ppt课件

5:皮肤轻度发红和局部硬结的护理
局部用2%碘酊消毒,75%酒精脱碘后,涂以抗生素软膏, 严重者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
内瘘的成熟,取决于自身血管条件及手术 情况,若静脉扩张、管壁肥厚、有动脉 震 颤或搏动则表示内瘘已成熟,一般4-8 周可使用。 如术后3 个月动-静脉内瘘尚未成熟,则认 为内瘘手术失败,需考虑制作新的内瘘 。
2: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200~300ml/min) 、感 染机会少 。 3: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 。
4: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
5:易于穿刺 。
手术部位
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 先远心端后近心端 。
选用血管: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最常用 血管吻合方式:首选动、静脉端侧吻合。
压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14:保持内瘘术肢的清洁,每天清洗局部,预防
感染。
15:教育透析患者强调限水、限盐的重要性,透
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严重影响透析质量和生活 质量,单位时间内超滤增加,易发生低血压,内 瘘闭塞。
动-静脉内瘘异常处理
1:出血的护理
如发现出血,应立即拔针,加压止血,以不渗血 扪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24小时以内可使 用冰块冷敷穿刺点,注意用毛巾包裹冰块,忌冻 伤皮肤,24小时以上改用热敷,促进血肿吸收。 可选用33%硫酸镁湿敷,次日行热敷,淤血严重 时可敷生土豆片或涂喜疗妥软膏,切记均勿敷或 涂在穿刺针口上。同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消 除病人的恐惧心里。
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术
概念: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
动静脉内瘘初期使用的护理 (2)

动静脉内瘘初期使用的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建立的通路,通常用于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
在动静脉内瘘初期,需要进行以下护理措施:
1.保持通路通畅:定期检查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情况,避免发生堵塞或狭窄。
每天检查通路的颜色、温度、搏动以及是否有杂音等异常情况。
2.定期测量血流量:通过测量透析患者的血流量,了解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程度。
一般每周测量一次,根据结果调整透析治疗的血流速度。
3.保持通路清洁:每次进行透析治疗前和后,用消毒剂清洁动静脉内瘘的皮肤周围。
避免在通路附近使用过多的化妆品或香水。
4.避免感染:动静脉内瘘是体内外相通的通路,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应注意手卫生,佩戴手套进行处理,并定期更换透析管道等器械。
5.避免外力撞击:动静脉内瘘的通路相对较脆弱,容易受到外力的撞击或压迫。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做剧烈活动或无意识地碰撞通路。
6.遵守透析治疗计划:患者应按照医嘱进行透析治疗,定期检查通路情况,并遵守饮食限制和其他透析相关的事项。
总之,在动静脉内瘘初期,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提供咨询和指导,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通路的持久性和功能性。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护理措施和医嘱,保障透析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向患者讲解造瘘的目的,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情绪,取得配合。
(2)保护好造瘘侧肢体,不要在准备造瘘的肢体输液、抽血,勿抓伤、碰伤造瘘侧手臂的皮肤,以防止术后感染。
(3)完善辅助检查,了解血常规,出凝血指标等。
(4)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术后出血。
(5)术前皮肤准备,用肥皂水彻底清洗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6)术前如体温偏高、血压高,或女病人月经来潮,及时通知医生。
(7)术前排空膀胱。
指导病人放松。
2.术后护理(1)适当抬高内瘘侧肢体,以利静脉回流,减少内瘘侧手臂肿胀。
(2)观察内瘘吻合口处有无血肿、局部有无渗血,如渗血较少可轻压止血,压迫时注意保持血管震颤的存在,如渗血较多则需要打开伤口,寻找出血点并结扎。
(3)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首先触摸内瘘静脉端血管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如触摸不到或听不到杂音,应查明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并通知医生处理。
(4)观察内瘘侧手臂手指末端血管充盈情况,如手指有无麻木、发凉、疼痛等缺血表现。
(5)术后24小时术侧手部可适当做握拳或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6)每3日换药一次,10~14天拆线,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包扎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宜。
3.内瘘术后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1)告知患者要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清洁、干燥,防止伤口感染。
(2)避免造瘘侧手臂受压,过度弯曲,勿压于枕头下或枕于脑后,衣袖宽松,不佩戴饰物,造瘘侧肢体勿提重物,避免碰撞。
(3)造瘘侧肢体严禁测血压、输液、抽血,术后2周内禁止缠止血带。
(4)避免吸烟,以防影响瘘管功能,注意造瘘侧肢体的保暖。
(5)教会患者自我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内瘘静脉处有无震颤,如扪及震颤则表示内瘘通畅,反之则应马上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术后两周即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早期成熟,用止血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局部肿胀可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手臂。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动静脉内瘘被视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通路的失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如何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血管通路并积极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
一、通路分类1、自体动静脉内瘘: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利用自身动、静脉血管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
建立动静脉内瘘须遵循以下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侧手臂后惯用侧手臂;先肢体远心端后近心端;先自体血管后移植血管。
最理想和首先选择的部位是前臂近腕部的桡动脉和头静脉,一般做端端吻合:应选择非惯用侧上肢(一般人用左手)做瘘,以方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2、人造血管移植内瘘:人造血管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大、口径和长度可任选、能反复穿刺及使用时间长等优点;缺点为价格贵、手术难度高及术后易发生血清性水肿(血清肿)。
二、通路护理1、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忌在造瘘侧进行动、静脉穿刺,以利手术顺利进行。
3、平时注意保护造瘘侧手臂皮肤的清洁,切勿抓伤、碰伤皮肤,防止术后感染。
4、内瘘术前要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不宜使用肝素等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5、动静脉内瘘成形后,将患者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内瘘侧手臂的肿胀。
6、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及全身情况,观察以下各指标:(1)患者心率、心律、呼吸是否有改变,询问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悸。
(2)内瘘侧手臂手指末梢血管充盈情况,如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等缺血情况。
(3)内瘘吻合口处有无血肿,局部有无渗血。
(4)内瘘血管通畅情况,触摸内瘘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如触摸不到或听不到杂音,应检查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
3、更换敷料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触摸到震颤为度。
4、自体动静脉内瘘2周拆线后即可用手捏橡皮健身球,每日锻炼3~4次,时间由短逐渐增长,如刚开始每次2~5min,以后10~15min;也可用手、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吻合口上方(如上臂),轻轻加压至静脉中度扩张为止,每10~15min松开1次,每天2~3次,以促进血管扩张,早日成熟。
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一)向患者介绍建立内瘘的目的、意义,解除患者焦虑不安、恐惧的心理,积极配合手术。
(二)告知患者术前配合的注意事项,如准备做内痿的手禁止动静穿刺,保护好皮肤勿破损,做好清洁卫生,以防术后发生感染。
(三)手术前进行皮肤准备,肥皂水彻底清洗造痿肢体皮肤,剪短指甲。
(四)评估制作通路的血管状况及相应的检查。
(五)内瘘术前不宜使用肝素等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2、术后护理:(一)适当抬高内痿手术侧肢体,可减轻肢体水肿。
(二)每3日换药1次,10-14天拆线,注意包扎敷料时不要加压力,注意身体姿势及袖口松紧,避内瘘侧肢体受压。
(三)避免在内痿侧肢体输液、输血、抽血化验及测量血压,术后2周内手术侧上肢禁止缠止血带。
(四)术后24h术侧手部可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3、动静脉内痿成熟的标准及时间:血管内血流量自然流速大于500 ml/min,直径大于5mm、深度控制在皮下小于6mm。
内瘘成熟时间一般为8-12周,至少4-8周。
触诊时有较明显的震颤及搏动,听诊时能听到动脉分流产生的粗糙吹风样血管杂音。
4、促进内成熟的方法:(一)在术后1周且伤口无感染、无渗血、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每天用术侧手握球或橡皮圈数次,每次3-5min。
(二)术后2周可锻炼内痿侧肢体,方法如下:在上臂捆扎止血带,术侧手紧握挙头或握球5秒钟,松拳休息片刻后重复握挙或握球运动,止血带捆扎每次不超过1分钟,每天可重复上述动作200-300次。
(三)拆线后伤口愈合良好的情况下可每天热敷手臂2-3次,每次20 - 30min,以利于血管扩张。
5、穿刺顺序与方法:内痿的使用要有计划,一般从内痿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绳梯式或纽扣式穿刺,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复。
不要轻易在吻合口附近穿刺或定点穿刺。
6、穿刺针的选择:在动静脉内痿使用的最初阶段,建议使用小号如17G穿刺针,并采用较低的血流量以180-200ml/min为佳,以降低对内瘘的刺激与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脉瘘护理常规
【概述】
动静脉瘘是指动脉和静脉之间不经过毛细血管网形成的异常直接通道。
动静脉瘘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性动静脉瘘又分为创伤引起和人为手术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又称为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又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护理措施】
执行外科和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动静脉内瘘的重要性和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专科护理
(1)认真评估患者全身和血管情况,造瘘侧肢体在1周内勿行静脉穿刺、动脉采血、留置套管针等。
(2)指导患者在内瘘成形侧肢体进行血管功能锻炼,可做用力握拳运动。
二、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透析治疗具有周期长、费用高、依赖性强的特点,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护士应给与及时的心理护理,教育患者科学的认识疾病,使其以乐观饱满的情绪配合医护人员战胜疾病。
2.体位护理:术后12~24小时患者应卧床休息,术侧肢体取伸直位,并将术肢抬高30°,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吻合口张力。
3.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室内温度在25℃左右,尽量避免温度过低引起血管收缩、痉挛或温度过高引起出汗及烦躁不安。
4.专科护理
(1)病情观察:做好生命体征监测,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情况,若渗血较少可轻压止血,压迫时始终保持血管有震颤;渗血较多时需打开伤口,结扎止血。
观察术肢肿胀情况及手指末端有无苍白、发凉、麻木等缺血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2)功能锻炼:术后12小时指导患者进行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减轻肢体水肿。
术后第一天如伤口无感染、无渗液,每天术侧肢体可做手握皮球或橡胶圈锻炼,每天3~4次,每次3~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3)伤口换药:伤口2~3天换药一次,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感染征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注意事项:透析时穿刺部位不要固定在一处,如一处反复穿刺,可使该部位成动脉瘤样扩张。
禁止在造瘘侧肢体输液、输血或抽血等给药操作。
可在内瘘侧肢体测血压,起到内瘘锻炼作用,但禁止在该侧长时间血压监测。
三、健康指导
1.教会患者每天自我监测瘘管吻合处有无震颤的血管杂音。
方法是用非瘘侧食指和中指并拢触摸内瘘血管。
每天睡前、晨起前、眩晕后触摸内瘘血管。
2.每天定时监测血压,血压不宜过低。
3.造瘘侧肢体抬高,告知患者避免外来压力、提重物、戴过紧的首饰等,以避免造成内瘘闭塞。
4.血透前清洁瘘侧皮肤,血透后24~48小时局部湿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5.如果发现瘘管疼痛、出血,震颤音消失及局部红肿发热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