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控制网的技术特点与建立综述

合集下载

先进控制技术综述

先进控制技术综述

先进控制技术综述1 引言在实际的工业控制过程中,很多系统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多变量耦合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性和大滞后等特性。

对于这种系统很难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并且常规的控制无法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面对这些复杂的工业控制产生了新的控制策略,即先进控制技术。

先进控制技术包括: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推理控制,鲁棒控制以及包括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在内的智能控制方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以及这两种先进控制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1]。

2 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思想是对于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控制任务的艰巨性,对于部分未建模的动态特性、变化的被控对象和干扰信号,及时地测得它们的信息,并根据此信息按一定的设计方法,自动地做出控制决策、修改控制器结构和参数,使其控制信号能够适应对象和扰动的动态变化,在某种意义上达到控制效果最优或次优。

2.1 自适应控制介绍目前自适应控制的种类很多,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自校正控制、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其他类型的自适应控制。

自校正控制的主要问题是用递推辨识算法辨识系统参数,根据系统运行指标来确定调节器或控制器的参数。

其原理简单、容易实现,现已广泛地用在参数变化、有迟滞和时变过程特性,以及具有随机扰动的复杂系统。

自校正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图如图1所示。

自校正控制适用于离散随机控制系统[2]。

图1 自校正控制结构图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利用可调系统的各种信息,度量或测出各种性能指标,把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与参考模型期望的性能指标相比较;用性能指标偏差通过非线性反馈的自适应机构产生自适应律来调节可调系统,以抵消可调系统因“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性能指标的偏差,最后达到使被控的可调系统获得较好的性能指标的目的。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可以处理缓慢变化的不确定性对象的控制问题。

由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可以不必经过系统辨识而度量性能指标,因而有可能获得快速跟踪控制。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一般用于确定性连续控制系统。

GPS-RTK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及其技术特点

GPS-RTK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及其技术特点

GPS-RTK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及其技术特点发布时间:2022-08-04T02:55:28.739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6期作者:王延伟[导读] 随着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测绘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传统的光学仪器很快被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仪器所替代。

东港市城乡测绘有限公司辽宁丹东 118300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道路工程的发展也变得突飞猛进,极大地促进了道路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数字信息化建设为GPS-PTK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保证GPS-PTK技术在实际工程测量中具有极高的精准度。

本文将对GPS-PTK的技术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GPS-P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GPS-PTK;工程测量;技术特点引言:随着高新科技的突飞猛进以及测绘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传统的光学仪器很快被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仪器所替代。

目前进行测绘活动时,相关工程人员首选GPS-RTK技术,这是由于其不仅能够克服GPS的作业时间长、数据不能及时处理的缺点,而且还具有高精度、无需光学的特点;另外,还可以全天候为测量提供真实、高精度的定位结果。

因此,GPS-RTK技术对于工程测量领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GPS-RTK技术在工程测量的应用,使得测量活动日益趋向电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益;同时,大大减少了测量人员内外劳动作业的时间与强度。

一、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一)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在工程项目中,工程控制网是保证项目建设、管理等重要基础。

但发挥工程控制网的作用需要确保其网型与精度能够符合工程项目实际需求,应提前分析并掌握工程的具体规模与性质。

一般情况下在控制测量工作中多以三角网、导线网应用为主,但实际上这一操作方式要求展开分段测量,因此对时间、人力等需求较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更易产生突发问题,导致测量精准度更低,更不利于对测量精度展开实时确认。

自动化专业----智能控制技术综述

自动化专业----智能控制技术综述

智能控制技术综述院系:自动化工程学院姓名:**班级:**学号:*****智能控制技术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智能工程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基本问题。

文中着重论述了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技术提出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以解决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ynew methods and technology into engineering,product phase,this control technology proposed Guang new challenges, promoting intelligent control theo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o solve difficult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complex system of control。

【关键词】:自动化智能控制应用【正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技术提出犷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以解决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

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

一、智能控制的主要方法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有模糊控制、基于知识的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集成智能控制等,以及常用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免疫算法等。

工控网络协议Fuzzing测试技术研究综述_熊琦

工控网络协议Fuzzing测试技术研究综述_熊琦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Journal of Chinese Computer Systems 2015年3月第3期Vol.36No.32015收稿日期:2013-11-25收修改稿日期:2014-06-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818021,61472448)资助.熊琦,男,1983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控信息安全;彭勇,男,1974年生,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隐患分析;伊胜伟,男,1977年生,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控风险评估;戴忠华,男,1979年生,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王婷,女,1986年生,硕士,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工控网络协议Fuzzing 测试技术研究综述熊琦,彭勇,伊胜伟,戴忠华,王婷(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100085)E-mail :xiongq@itsec.gov.cn摘要: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很多研究者开始针对工控系统,特别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工控网络协议的安全性展开研究,漏洞分析则是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由于工控网络协议具有专用性和面向控制的特点,通常在封闭环境下运行,无法直接应用传统Fuzzing 测试技术进行网络协议的漏洞挖掘.本文阐述了工控网络协议的特点以及Fuzzing 测试的困难,讨论并比较了现有各种Fuzzing 测试技术应用于工控网络协议的优缺点,提出工控网络协议的专用Fuzzing 测试工具的设计准则,最后展望了工控网络协议Fuzzing 测试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工业控制系统;工控网络协议;漏洞挖掘;模糊测试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220(2015)03-0497-06Survey on the Fuzzing Technology in Industrial Network ProtocolsXIONG Qi ,PENG Yong ,YI Sheng-wei ,DAI Zhong-hua ,WANG Ting(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Evalu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85,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ICS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 great amount of researchers start to focus their research interest on the security of industrial network protocols and vulnerability detecting becomes one of the hot points in this field.Due to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ICS ,like process control o-riented and proprietary ,traditional Fuzzing technology cannot be directly applied to vulnerability detecting for industrial network proto-cols ,which runs in the closed envirnmen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features of industrial network protocols first ,then investigated the fea-tures of industrial control protocols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Fuzzing test on them ,discussed the curre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presented in this field ,introduced the design guidelines of general Fuzzing tools for industrial control protocols.Finally ,the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is field is discussed in detail.Key words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industrial network protocol ;vulnerability detecting ;fuzzing test1引言自从2010年伊朗核电站“震网”病毒事件[1,2]爆发以来,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ICS )安全逐渐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ICS 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CADA )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 ,PLC )、远程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 Unit ,RTU )等,其通信方式主要包括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上位机与PLC 等工控设备之间的通信、工控设备与生产装置之间的通信以及上位机与OPC 、数据库等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所采用的协议包括以太网和总线通信方式,总线协议主要使用RS232和RS485接口,采用硬接线作为通信介质,基于串行协议,适合于低速率、间歇性数据通信;工业以太网采用RJ45接口,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基于TCP /IP 协议栈,适合于进行生产过程数据传输,具有速率快、兼容性好的特点.ICS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交通控制、电力设施、制造业以及核工业等各工业领域,用于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对提升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绿色化,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增产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ICS 由于相对封闭和专用,在设计上较少考虑安全问题,防护能力薄弱.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工控设备集成以太网通信功能与ERP 甚至互联网连接,在提高数据共享效率,改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引入了黑客、病毒、木马等安全风险,一旦受攻击容易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生产过程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对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威胁.与传统面向数据传输的网络协议相比,工控网络协议具有更强的控制功能[3],通过发送特殊功能码的指令,能够控制PLC 等物理设备的启停,甚至上传恶意程序,或者影响控制中心的生产过程监测视图.因此,研究工控网络特别是工业以太网协议的脆弱性成为工控系统信息安全的首要内容.工业以太网与总线协议的部署方式、应用场合和传输速率具有较大的差异,为了明确研究范围,根据美国仪器仪表协会提出的ISA99参考模型[4,5],可将ICS整理为如图1所示的5个层次:1)第4层—企业系统层.企业系统层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工业生产所需业务相关活动的功能,使用的都是传统的IT技术.2)第3层—运行管理层.运行管理层负责管理生产所需的工作流,它包括运行/系统管理、具体生产调度管理、可靠性保障等.3)第2层—监测控制层.监测控制层包括监测和控制物理过程的功能,它包括操作员人机接口、监测控制功能、过程历史数据收集和存储等功能.4)第1层—本地或基本控制层.本地或基本控制层主要包括传感和操作物理过程的功能,典型设备包括DCS、PLC、RTU等.5)第0层—过程层.过程层是实际的物理过程.在这一层中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设施,典型设备包括直接连接到过程和过程设备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在工业控制系统参考模型中,过程层属于物理空间,它同各工业控制行业直接相关.图1工业控制系统分层参考模型Fig.1Hieratical model of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本文所讨论的工控网络协议,限定于图1第1层中的PLC、DCS等控制设备与2、3、4层次组件之间通信所使用的通信协议,通常基于TCP/IP协议封装,与交换机、路由器等通用网络设备兼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用于电力行业配电网主-从站通信的IEC60870-101/104协议、IEC61850[6]、主-从设备通信协议DNP3和主站间通信协议ICCP;用于石油石化行业参数采集的Modbus TCP、Profinet协议族;用于管道数据传输的Ethernet/IP;用于轨道交通的MMS协议;用于协议转换和数据共享的OPC协议等.工控系统的协议种类繁多,不同厂商对协议有不同的扩展和实现方式,而很多设备由组态软件进行控制,组态软件都是由厂商定制,自成体系,比如:西门子全系列工业控制产品就使用Profinet协议族,罗克韦尔专注于EIP,三菱则使用私有协议,相互之间不兼容.鉴于工控以太网协议的特殊性,传统基于Fuzzing的设备测试方法无法直接应用,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修改.本文在介绍工控网络协议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基于Fuzzing的工控网络协议的测试方法.论文其余部分组织安排如下:第2部分介绍了工控网络协议特点,引出了第3部将传统Fuzzing技术应用到工控网络协议存在的困难;第4部分介绍了工控网络协议Fuzzing在测试框架、协议解析方式、测试用例生成、异常检测和定位、测试性能评估等方面研究的国内外相关工作;第5部分总结现有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工控网络协议专用测试框架设计方面应该遵循的一些准则,对工控网络协议Fuzzing测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2传统Fuzzing测试技术介绍Fuzzing是一种通过构造能够使得软件崩溃的畸形输入来发现系统中存在缺陷的安全测试方法,通常被用来检测网络协议、文件、Active控件中存在于输入验证和应用逻辑中的缺陷,其自动化程度高、适应性广的特点使其成为漏洞挖掘领域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989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Barton Miller教授正式提出Fuzzing技术[7],通过随机地生成非结构化的输入来挖掘UNIX程序中的漏洞.此后,Fuzzing成为了信息安全中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者们通过构造更具结构性的输入来改进Fuzzing测试的效率.1999年,芬兰Oulu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PROTOS测试套件[8],通过对网络协议的解析,创建模型并生成相应的Fuzzing测试;此后,出现了第一个基于块的Fuzzing测试器SPIKE[9],协议的描述被表示为一列数据块,使用SPIKE的Fuzz[10]函数库生成随机数据对块进行填充,生成测试数据.此外,中科大的张美超等人对测试用例生成方式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漏洞库的Fuzzing测试框架[38];中科院的张玉清教授等人对FTP等协议客户端[39]进行了模糊测试.一般来说,除测试用例执行外,Fuzzing测试包括协议解析、测试用例生成、异常捕获和定位三个步骤;协议解析是通过公开资料或者对网络数据流量的分析,理解待测协议的层次、包字段结构、会话过程等信息,为后续测试用例的生成打下基础;测试用例生成依据上阶段整理出来的字段结构,采用变异的方式生成畸形测试用例,发送给待测对象;异常捕获和定位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探测手段发现由测试用例触发的异常,保存异常相关数据信息,为后续异常的定位和重现提供依据,其流程如图2所示.图2Fuzzing通用测试流程Fig.2General workflow of fuzzing test按照测试用例的生成方式,Fuzzing可以分为两类:1)基于生成的Fuzzing.这种方法基于与有效输入结构和协议状态相关的生成规则进行建模,构造模糊输入.最简单的基于生成的模糊测试器使用随机的方式构造长度字符串(包含随机字节)的模糊输入[7].有些基于生成的模糊测试工具,例如Sulley[11]和Peach[12]也集成了基于块的特性.最新的基于生成的模糊测试器,例如EXE[13],通过编码的方式来产生成功概率高的测试用例.基于生成的Fuzzing需要用户对协议格式有非常深的了解,并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2)基于突变的Fuzzing.这种方法通过在已有数据样本中插入畸形字节以及(或者)变换字节来修改正常输入,制造模糊输入.一些现代的突变Fuzzing测试器基于输入层的描述构894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5年造其模糊决策(例如:Peach的突变[12]).其他突变测试器,例如通用目标模糊测试器(GPF)[14]不需要任何先验知识,仅仅使用简单的启发式来猜测域边界,并进行对输入进行突变.CFG模糊测试器[15]对其进行了折衷,通过使用推论算法从足够规模的网络流量中推导协议的近似生成模型,然后使用变异算法来生成突变的输入.该方法对变异的初始值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不同的初始值会造成代码覆盖率差异很大,从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测试效果.此外,根据Fuzzing测试器的部署方式,可以分为内联和普通方式.目前绝大多数现有的Fuzzing测试器均属于普通范畴,将自身作为客户端,测试作为服务器端的对象;内联,如QueMod[16],则采用中间人的方式,将自身部署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对截获的包进行分析,估计协议帧的有效区域,并分别进行变异,实时生成畸形报文,发送给测试对象,同时接受返回结果,判断对象的状态,决定下一步变异策略.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内联Fuzzing测试器能够实现对Server和Cli-ent端的双向测试,普通Fuzzing测试器只能对Server端进行测试.3使用传统Fuzzing测试工控协议的困难由于工控网络协议的特殊性,直接使用传统Fuzzing测试器在协议解析、异常捕获以及部署方式上存在以下几方面困难:3.1工控协议解析根据信息公开的程度,工控网络协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1)私有协议,例如Harris-5000以及Conitel-2020设备的协议,这些协议资料不公开或者只在有限范围内半公开,数据包和字段的含义未知,协议会话过程功能不清晰;(2)公有协议,例如:Modbus TCP、DNP3[17]等,协议资料公开,标准化程度较高.对于公有的控制协议,虽然可以使用现有Fuzzing技术进行测试,但由于工控协议面向控制,高度结构化,控制字段数量较多,使得需要构造大量的变异器,测试效率不高.对于私有的控制协议,需要先弄清楚协议的结构才能进行模糊测试.一般来说,有两种思路:(1)对协议栈的代码进行逆向分析,整理出重要的数据结构和工作流程;(2)抓取协议会话数据包,根据历史流量来推测协议语义.对于运行环境较为封闭的工控设备来说,内嵌协议栈组件无法导出,很难对其进行逆向分析.相比之下,采用基于数据流量的协议解析方法更实际.然而,工控设备具有时间敏感、面向会话的特点,使得部署需要大规模网络流量输入的Fuzzing测试工具不现实.3.2工控协议异常捕获和定位目前在网络协议Fuzzing测试中常用的异常检测手段主要有返回信息分析、调试器及日志跟踪3种方法:1)对于返回信息分析,主要通过分析请求发送后得到的返回信息判断目标是否出错,其优点是处理简单,但由于某些工控协议栈进程具有自修复和守护能力,在发生异常后网络进程会自动重启,如果请求收发频率不够高,将无法捕获发生的异常;2)对于调试器跟踪,主要通过监视服务器进程,在进程出错时抓取进程异常信息,但由于工控设备难以安装第三方监测软件,因而该方法只适用于上位机协议测试,无法应用在工控设备上;3)对于日志跟踪,主要通过解析日志记录,判断测试对象是否发生异常,但由于工控设备属嵌入式系统,计算、存储和网络访问均受到严格的制约,在工控设备上难以实现对异常事件的日志记录和审计,因而该方法也只适用于上位机程序协议栈.3.3Fuzzing测试工具的部署方式目前,对于传统IT系统,C/S模式中Client端漏洞利用较困难[18],价值不高,因而传统网络协议Fuzzing测试技术主要针对Server端软件,较少涉及Client端.但对于工控系统来说,上位机通常作为Client端,对作为Server端的物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同时对操作员提供监视控制功能,其网络协议栈存在的漏洞可能导致重要数据传输实时性和可用性丧失,产生上位机视图显示错误等故障,导致丧失视图(LoV,Lost of View),影响操作员的正常决策,甚至破坏生产控制过程运行,根据国际著名工控漏洞库Delphi的统计结果[41],主要位于上位机协议栈的LOV型工控漏洞占比高达68%,因此只能测试Server端的协议Fuzzing测试工具不能满足工控协议安全性测试的需求.4现有工控网络协议Fuzzing测试的相关工作虽然专门针对工控协议设计的Fuzzing工具尚未出现,随着网络攻防的阵地逐渐从网络空间朝着网络物理空间扩展,包括工控系统在内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Fuzzing工具也开始支持工控网络协议,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类:4.1开源Fuzzing项目2007年黑帽大会上,专门为Sulley设计的ICCP(包括TP-KT和COTP)、Modbus和DNP3模糊测试模块(例程)被美国TippingPoint公司的信息安全研究员Devarajan发布出来[19],可用来检测上述工控网络协议在非授权命令执行、非授权数据传输、可能的拒绝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安全漏洞.美国Digitalbond公司[20]的研究员McCorkle和BillyRios 以Modbus TCP为例,使用工具Scapy截获完整通信会话(包括所有请求和有效的返回信息),开启上位机软件的日志记录功能,并对请求的返回信息进行随机变异,使用伪造CRC 校验码和计数值的方式保持协议状态,通过日志分析发现上位机在处理畸形返回数据时发生的错误.德国奥格斯堡应用技术大学的Roland Koch等人推出了ProFuzz[21],一种在Python版本Scapy fuzzer[22]基础上开发的Fuzzing工具,兼容Sulley的fuzz模块,专门针对Profinet协议族进行模糊测试,目前支持包括告警帧随机afr(Alarm Frame Random)、告警帧排序afo(Alarm Frames Ordered)在内的五种协议类型.同时,该成果的部分内容也被集成到开源入侵检测软件Snort[23]中,用于对Profinet系列协议进行预处理.Wurldtech公司的Eric J.Byres研究员提出了BlackPeer 测试框架[24],该框架由代码生成器、测试用例生成器和执行9943期熊琦等:工控网络协议Fuzzing测试技术研究综述器三部分组成,输入由扩展BNF 逻辑定义的测试用例期望,能够更好地描述测试用例的上下文依赖关系,在给定变量初始化文件的前提下,会生成递归定义的测试用例语法描述,根据交互语义对协议PDU 进行变异,生成有序的测试用例序列PTS ,然后在配置文件约束下执行测试用例序列,捕获异常并记录结果,流程如图3所示,Wurldtech 公司利用该框架对两款PLC 设备的Modbus TCP 协议栈进行了5000次测试,发现了六十多类错误.图3BlackPeer 测试用例的生成和执行Fig.3BlackPeer test cases generation and execution 4.2商业Fuzzing 项目SecuriTeam 在其beSTORM 模糊测试工具中整合了DNP3协议[15],成功发现了Wireshark[25]DNP3模块的拒绝服务攻击漏洞,验证了工具的有效性;2007年,美国能源部下属的Digital Bond 公司则开发了ICCPSic [26],一种商业的ICCP 协议测试套件;Mu Dynamic 公司提供了Mu 测试套件[27],使用结构化语法分析的方法来生成畸形测试数据,目前支持包括IEC61850、Modbus TCP 和DNP3在内的工控网络协议,并可通过其附带的Studio Fuzz 功能分析PCAP 包,重构会话流程,实现对未知协议的扩展;Wurldtech 公司推出了Achilles 模糊测试平台[28],基于专家经验生成最可能造成对象协议栈崩溃的畸形测试数据,已经实现对包括MODBUS 、DNP3、ICCP 、MMS 和Ethernet /IP 在内的多种工控协议的支持;Codenomicon 公司在PROTOS 项目[8]的基础上推出了Defensics 模糊测试套件[29],兼容ModbusTCP 协议.这些研究成果大都基于原有Fuzzing 框架进行扩展,缺乏针对性的功能设计,仅仅覆盖结构公开的工控网络协议,或者仅仅支持以手工标注的方式支持私有协议,对测试人员的要求较高.在同等情况下,对ICCP 、Ethernet /IP 等结构及会话较为复杂协议进行Fuzzing 测试比Modbus TCP 、DNP3等简单协议耗时高一个数量级以上[30].此外,工控协议种类多的特点,现有Fuzzing 测试工具支持的数量极为有限,且在框架上基本沿用原有的方式,几乎不对Client 端进行测试,适用范围受到制约,因此急需面向工控协议特点设计专用Fuzzing 测试框架.5工控专用Fuzzing 测试框架的设计准则基于工控网络协议的特点,结合已有工控协议Fuzzing 测试的研究成果,从模糊测试的步骤和部署方式来看,工控网络协议专用Fuzzing 测试框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准则:5.1支持对私有工控协议的测试由于大量工控协议结构不公开,对私有工控协议[31]的支持成为工控协议Fuzzing 测试框架的首要需求,由于PLC 等核心工控设备的可执行代码难以导出,基于二进制逆向分析的“Tainted Data ”方法难以部署,主要采用基于网络流量的“Network Trace ”方法.根据分析技术的差异,基于“Network Trace ”的私有工控协议的模糊测试思路可以分为以下两种[32]方式:5.1.1离线分析首先梳理协议的结构和内容,生成协议模型,即先将私有协议变成公有协议,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使用容易理解的ASCII 语言,对协议数据包头进行区域描述的工控网络协议,如Modbus 等.首先采用类型匹配,将不同的网络流量数据文件(PCAP )中同类型的报文序列提取出来,作为一个报文组,然后对该报文组合进行多序列比对,将不变域和可变域分离出来,生成初步的报文域划分,再对报文区域进行识别,进一步得到的ANSI 字符串域,生成较为准确的报文格式,再使用基于生成的方法产生测试数据,具体过程如图4所示.图4基于离线分析的模糊测试Fig.4Fuzzing test based on offline analysis5.1.2在线分析不进行离线分析,只是通过智能算法[33]对工控网络协议的结构进行在线学习[34-36],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Marshall A.Beddoe 等人设计的PI 协议解析器,通过引入生物信息学的思想,在线提取包结构中的常量,生成协议结构描述;此外,Dartmouth 学院的Sergey Bratus 设计了Lz-fuz 协议分析器,使用Lempel-Ziv 算法维护令牌表,对于每个数据包,提取并记录其中的最长不变子串,周期性地更新表记录,实时标注包的数据区域,生成并逐步完善协议的语义结构.图5基于在线分析的模糊测试Fig.5Fuzzing test based on online analysis方法(1)虽然生成的测试用例质量较高,但需要积累相当数量的历史网络数据流量作为原始样本,且初始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对协议分析经验要求较高且实时性差.相比之下,方法(2)虽然在测试初期生成的模型较为粗糙,需要耗005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5年费大量计算资源,但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深入,模型也会逐步成熟,测试用例的质量也会不断提升.5.2不依赖本地调试进行异常捕获和定位作为工控系统的核心组件,PLC 等物理设备运行环境封闭且存储计算资源受限,无法通过附加调试组件的方式记录异常事件并保存日志,只能依赖其他方式进行检测,较为可行的方法包括:(1)基于网络流量的异常检测.使用心跳机制,以间歇性“发包—响应”的形式探测目标是否出错,同时结合异常隔离机制,在每传输一组测试用例后通过发送心跳包的方式检测对象是否发生异常,如果超过一定的时间阈值未收到回复包,则认为测试对象发生了异常,需采取逐步隔离[27]的方式,如图6所示,从该组用例中找出触发异常的单个测试用例,并保存异常产生的流量数据,以便进一步分析.此外,对于构建于TCP 之上的工控网络协议,捕获用于重建连接的TCP RST 和非正常重复出现的SYN 请求也可以用来发现测试对象的网络异常.图6基于心跳检测的故障隔离技术Fig.6Fault isolating technology basedon heart-beat detecting(2)使用基于I /O 的异常检测.PLC 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会不断与下层生产过程进行数据I /O 交互,如果工艺处理机制受到协议栈影响发生异常,会波及到下层I /O 信号.该方法需要使用具有D /A 或者A /D 转换功能的接口卡,将工控设备的I /O 输出线外接到工控机上,同时在平台上运行流程仿真程序,部署监测程序不断轮询I /O 口的信号交互情况,当发生异常时一方面发送消息给Fuzzing 测试端以便保存场景信息,另一方面本地保存I /O 异常情况和流程断点以便进一步分析,如图7所示.图7基于I /O 的异常检测技术Fig.7Anomaly detecting technologybased on I /O of PLC5.3具有对网络协议进行双向测试的能力由于工控系统要支持双向网络协议测试,且对工控私有网络协议客户端而言,由于其会话时间较短、时间敏感性强,对要求大量历史数据流量的传统Fuzzing 测试工具基本免疫,可行的方法之一是采取内联的部署方式,通过ARP 欺骗[40],将Fuzzing 测试工具插入到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使用重放的方式对截获的网络数据包进行突变,产生畸形数据,如图8所示.图8工控网络协议的双向模糊测试Fig.8Fuzzing test for industrial network protocol in bidirectional5.4具备实时异常重启能力对于OPC 等[37]多层次、结构复杂的工控网络协议来说,执行一次Fuzzing 测试往往耗时较长,一旦发现异常导致测试对象崩溃,无法继续测试过程,需要重启测试对象,重新开始,如果测试用例的选择机制不支持断点续传,则容易陷入死循环,导致测试覆盖率差.为了避免这一问题,通常有两种方法.1)对于上位机软件,可采用监测环境启动,一旦发生故障则自动保存断点,重新启动测试对象进程,同时通知Fuzz-ing 测试端恢复断点,继续原来的测试过程,如使用Xen 等带监测功能的虚拟化环境;2)对于物理设备,由于运行环境封闭,无法在监测环境中直接部署,则可采用电源控制的方式,在设备发生崩溃的时,保存测试进度,通过硬件控制将测试对象断电并再加电,重启对象,完成剩余的测试用例,而不需要重新开始,提高测试效率.6总结及展望Fuzzing 测试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为网络协议安全性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随着网络技术在工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Fuzzing 测试技术由于在设计上面向传统网络协议,在异常捕获、定位和分析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具有典型行业和专用特点的工控网络设备的测试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工控网络协议的特点,分析使用现有fuzzing 测试器进行工控网络协议测试存在的困难,对现有工控网络协议Fuzzing 测试领域的成果进行了综述,总结其优缺点,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工控协议专用Fuzzing 测试器应该遵循的设计准则.在未来的研究中,将结合本文提出的观点,对现有的开源Fuzzing 测试器进行扩展,实现专用的工控系统模糊测试框架.References :[1]The repository of security incidents [EB /OL ].June 2012.http ://www.securityincidents.net /index.php /products /indepth /risi annu-alreport /,Accessed ,2013:31.[2]Farwell J P ,Rohozinski R.Stuxnet and the future of cyber war [J ].Survival ,2011,53(1):23-40.[3]Edmonds J.Security analysis of multilayer protocols in SCADA net-works [D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Tulsa ,Tulsa ,Oklahoma ,2006.[4]Peng Yong ,Jiang Chang-qing ,Xie Feng.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se-1053期熊琦等:工控网络协议Fuzzing 测试技术研究综述。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综述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综述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综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饰装修工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好的装饰装修工程不仅可以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还可以体现主人的品味和生活方式。

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介绍和阐述。

一、施工技术要点1. 确定施工方案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之前,首先要对整个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施工方案的确定。

包括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施工周期等。

只有在施工方案明确的情况下,才能有利于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

2. 材料选择与搭配装饰装修工程所使用的材料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选择材料时,除了要考虑材料的美观度和实用性外,还要考虑材料的环保性和耐久性。

在搭配上要做到色彩协调,风格统一,避免出现材料不搭配、颜色不和谐等情况。

3. 施工工艺在施工工艺上,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比如在墙面施工中,要注意保证墙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在水电布线过程中,要确保布线的安全和合理性;在木工施工中,要注意材料的加工和拼接。

4. 注重细节装饰装修工程在施工中需要特别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例如门窗的安装要保证开闭自如、密封严密;墙面的处理要保证平整、清晰;电路的布线要合理、安全等等。

5. 注重施工技术的创新和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和创新。

比如在材料的选用上可以尝试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在施工工艺上可以通过引进新的施工设备和工艺方法来提升效率和质量。

二、质量控制1. 规范施工过程在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标准,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 严格管理材料进场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施工过程,还取决于材料的质量。

需要对材料的进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检验,保证进场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Controlnet工业网络综述

Controlnet工业网络综述

ControlNet工业网络综述摘要:ControlNet作为符合IEC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综合了现有各种网络的能力,提供了控制器与现场测量控制设备之间的高速通信链路。

它是一种高速确定性网络,适用于对时间有苛刻要求的应用场合,在工业控制系统中,ControlNet 网络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ControlNet;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控制器1.ControlNet总线协议概述ControlNet基础技术是美Rockwell Automation公司自动化技术研究发展起来的,最早于1995年10月面世。

1997年7月由Rockwell等22家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ControlNet International 组织,是个非赢利独立组织,主要负责向全世界推广ControlNet技术(包括测试软件)。

随着国际自动化系统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ControlNet International 到目前为止,成员公司已扩展到50多个,其中不乏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如ABB Roboties、Honeywell Inc、Toshiba International。

ControlNet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汽车制造、冶金、矿山、电力、食品、造纸、水泥、石油化工、娱乐及其它各个领域的工厂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

2.ControlNet物理层ControlNet网络的主要物理介质是同轴电缆。

这种电缆安装简便,价格便宜.广泛用于电视传输。

一个ControINet物理网络是由这种电缆和连接器、接收器和端子设备组成的,每网段最长可达1000m,还可通过中继器延长。

第二种介质是光纤.可用于户外和危险环境,具有本征安全特性,与电缆组合使用可构成长选25km 的系统。

3.通信模式3.1.信息连接在ControlNet上传输的数据可分成非连接(Unconneted) 和连接(Connected)两种。

非连接信息管理器UCMM(UnconnectedMessage Manager)用于在未建立连接的节点间传输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建立连接的请求或简单的非重复性、无时间苛求的数据。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发展综述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发展综述

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发展综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网络与通信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对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以展示其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1. 互联网技术发展互联网技术是网络技术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从狭义的因特网到广义的互联网的演进过程,现如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社交媒体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2. 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2G、3G、4G到如今的5G,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高速度、低延迟和大容量的数据传输,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传播和互联互通。

3. 物联网技术的崛起物联网技术是近年来网络技术领域的重要创新,它将各种物体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工厂等领域的发展。

二、通信技术的发展1. 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光纤通信技术是目前最快、最可靠的通信传输方式之一。

光纤通信技术以其高带宽、低衰减、抗干扰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电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领域。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突破,更高速、更低成本的传输方式将进一步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2.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作为一种远程通信方式,在信息传输、广播电视、天气预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卫星通信的带宽和数据传输速度逐渐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全球通信的无缝连接。

3. 5G通信技术的崛起5G通信技术是近年来通信技术领域的重要突破,具有较低的时延、较高的传输速度和大容量的特点。

5G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推动智能交通、远程医疗、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三、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1. 智能化生活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5G通信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智能化生活方式将更加普及。

《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探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目前的招标起源于17世纪末的英国,当时,英国政府在其公共部门进行了公开招标,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19世纪初,英法战争刚刚结束,大英帝国不得不迅速而广泛地修建营房。

减少施工时间和建筑成本,英国陆军决定,计划参与该项目的承包商应是最低的。

投标以竞争的形式确定,投资不同时进行。

只有同一个承包商才能建造一个特定的军营项目,负责所有施工工作。

因此,英国政府的营房建设项目大大减少了建设时间和成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采用大规模招标采购货物和承包工程。

这种招标方式在国际上已经使用了200多年,商业模式正在逐步完善和相对成熟。

当今世界已经建立了规范的国际招标规则。

招标的类型和内容由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TDIC)、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际建筑工程联合会(FIEC)、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等授予。

相应的合同规则已在几个国家得到很好的接受,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招标开始研究和评估项目成本。

外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Akintoye 对影响设计项目成本的因素进行了适当的研究:项目的成本并不取决于企业的规模。

Nassar K .预测了项目完成期间不可预见的成本,并针对这一问题提交了相应的对策。

芒恩斯公司利用招标信息审查了项目成本预测。

Williams tp对项目成本预测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

Trefor P Williams研究了报价和建设项目成本之间的关系,并规划了回归模型。

芒恩斯公司利用招标信息审查了项目成本预测。

Williams tp对项目成本预测模型进行了相关研究。

Trefor P Williams研究了报价和建设项目成本之间的关系,并规划了回归模型。

Arditi和David,Lee(2012)本文试图对近15年来建筑边际成本的变化进行估计。

通过建立简单的宏观经济回归模型,估算项目建设的边际成本。

得出以下结论:各国工程建设边际生产率均呈下降趋势,以日本的边际生产率最为明显。

关于工程造价控制的技术方法综述

关于工程造价控制的技术方法综述

关于工程造价控制的技术方法综述前言:在施工项目实施中,项目经理作为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代理人,是项目管理的直接组织实施者,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享有项目管理的最高权力。

与此同时,作为项目管理的中流砥柱,施工企业的发展规划、品牌形象、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最终都要通过项目经理的管理而体现在建成的项目上,项目经理对项目目标的实现负最大责任。

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通过合同对项目经理责任的实现许诺丰厚的报酬,同时,要求项目经理提供未实现项目目标时追究其责任的抵押。

1 项目经理的责任制加加强对工程施工项目与成本管理作用的责权利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使得建筑企业挖掘内部潜力,获得最大利润的根本途径,也是项目管理质量目标、成本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

在施工项目实施中,项目经理作为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代理人,是项目管理的直接组织实施者,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享有项目管理的最高权力。

与此同时,作为项目管理的中流砥柱,施工企业的发展规划、品牌形象、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最终都要通过项目经理的管理而体现在建成的项目上,项目经理对项目目标的实现负最大责任。

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通过合同对项目经理责任的实现许诺丰厚的报酬,同时,要求项目经理提供未实现项目目标时追究其责任的抵押。

2 工程项目的成本预测是造价控制的基础2.1 人工、材料、机械等成本的预测2.1.1人工费要根据市场价格和企业内部人员工资标准进行预测计算,根据工期及设备投入的人员数量预测该项工程的人工费成本额。

在人工费预测时,施工企业应注意不能完全按照定额的规定预测人工费。

由于国家定额编制的滞后性,目前定额规定的人工工日单价标准是大大低于市场人工价格的。

只有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的人工费预测才是合理的,才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2.1.2材料成本的预测是项目总成本预测的关键因素。

因为在大多数工程项目中,材料费占项目成本的70%左右,基本决定了工程造价的水平。

DCS控制网络系统及网络控制技术

DCS控制网络系统及网络控制技术

图9-6 和利时第四代集散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9
3. 集散控制系统特点
(1) 分散性和集中性
系统控制分散、功能分散,负荷分散,从而危险分散。 集中性体现:监视集中、操作集中、管理集中。
(2) 自治性和协调性
各工作站独立自主地完成分配给自己任务,并通过通信网 络传送各种信息,协调工作,以完成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 和优化处理。
(3) 友好性
采用实用而简洁的人机会话系统,丰富的画面显示。
(4) 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采用开放式、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具有灵活的配置,可 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可以根据生产要求,改变系统的 大小配置。
10
3. 集散控制系统特点(续)
(5) 实时性
• 采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集中监视、操作和管理。使得管 理与现场分离,管理更能综合化和系统化。
9.3.1 控制网络的技术基础 9.3.2 以太控制网络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9.3.3 以太网用于工业现场的关键技术
25
9.3.1 控制网络的技术基础
1. 控制网络的局域网技术
–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的概念产生 于20世纪60年代末。IEEE于1980年成立的局域网 标准委员会制定了802标准。
① 组态向导(软件助手)
– 组态向导提供预定义的参数,组态工程师可借鉴它来进行或修改 组态过程。
② 库和模块
– 已建立的对象可储存在一个库内,也可将它们从库中调出。这样 使用户可以开发公司、技术或部门专用的标准,有助于快速建立 项目。
③ 交叉引用组态
– 可以通过交叉索引列表的画面,提供处理大量数据的组态工具, 具有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可以导入和导出变量、导入和导出 消息、导入和导出文本。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综述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综述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综述黄佳彬312010122420世纪40年代,控制论这门学科开始发展,其标志为维纳于1948年出版7自动控制学科史上的名著《控制论,或动物和机器的控制和通信XCybernetics, or control and conunuiiication ill the animal and machine )。

控制论思想的提出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书中的一些新颖的思想和观点吸引了无数学者,令其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引进控制论。

随着研究队伍的庞大,控制论形成了多个分支,其中主要的儿个分支有生物控制论,工程控制论,军事控制论,社会、经济控制论,自然控制论。

这里我们主要对工程控制论进行研究。

1.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工程控制论的概念最早山钱学森引入,当时有两种控制理论思想,一种基于时间域微分方程,另一种基于系统的频率特性。

这两种思想即为经典控制理论, 主要研究的是单输入-单输出的控制系统,同时利用分析法与实验验证法这两种方法对某个控制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山此可以获得系统各元部件之间的信号传递关系的形象表示。

由于经典控制理论的建立基于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是对系统的外部描述。

同时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无法解决现实工程应用中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问题,而且经典控制理论只对线性时不变系统进行讨论,存在不少的局限性,由此,现代控制理论逐渐发展起来。

现代控制理论是从线性代数的理论研究上得来的,本质是“时域法”,即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在时域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并且引入“状态”这一概念,用“状态变量”和“状态方程”描述系统,以此来反应系统的内在本质和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多变量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以及最优估计与系统辨识理论,这些研究从理论上解决了许多复杂的系统控制问题, 但是随着发展,实际生产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控制对象、控制器、控制任务和LI的也更为复杂,导致现代控制理论的成果并未有在实际中很好的应用。

控制网成果报告范文

控制网成果报告范文

控制网成果报告范文一、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的控制网,为其他工程项目提供可靠的控制和监测支持。

通过优化控制网的设计、建设和运行,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项目背景控制网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项目的技术系统,用于确保工程项目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传统的控制网主要是由人工测量和调整完成的,但是由于人为因素的限制,其准确性和稳定性较低。

因此,发展一种高效的控制网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课题。

三、项目方法1.控制网设计: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需求,我们采用了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对每个控制点进行测量,确定其三维坐标和控制误差。

2.控制网建设:根据控制网的设计要求,我们选取适当的建设方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控制点的铺设和固定,确保其稳定性和耐用性。

3.控制网运行: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我们确保控制网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并对需要调整和修复的控制点进行及时处理,以提高整体的控制精度。

四、项目成果1.提高控制精度:通过优化控制网的设计和建设,我们能够有效地减小控制误差,提高工程项目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2.加快工程进度:由于控制网的高效运行,我们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每个工程节点的位置和尺寸,有助于加快工程进度。

3.降低工程成本:通过优化控制网的设计和运行,我们能够减少工程项目的误差和调整,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五、项目启示本项目的成功经验表明,优化控制网的设计和建设是提高工程项目效能的关键。

通过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提高控制网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此外,及时的维护和修复也是保持控制网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六、总结本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其他工程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通过优化控制网的设计和运行,能够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和安全性,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张文举,任佳佳.控制网建设与测绘实用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

建筑智能化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重点分析

建筑智能化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重点分析

建筑智能化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重点分析摘要: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了对多种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传统建筑建设与使用的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了建筑管理的可控性。

但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无论是在规划设计,还是原料采购、施工,以及运维管理方面都有着更高要求。

因此,相关企业必须加强对建筑智能化技术与管理的应用,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获得较好的工程建设效益。

基于此,文章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的重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特点:施工管理建筑智能化工程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做好施工过程管理至关重要,唯有做好施工质量把控,方可确保建筑工程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及确保智能化系统运行稳定。

总而言之,在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必须将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置于首位,实现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控制的同时,实现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建设增值。

一、建筑智能化相关概述及特点分析建筑智能化工程指的是以传统的建筑工程作为基础,融合了对计算机、通信通讯、网络信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建筑建设、构建过程中形成了建筑与信息技术的高度整合,并且能够借助对自动化远程监控,信息管理系统等应用使得建筑安全性、高效性、便捷性、节能环保性等得到有效提升,尤其是与智能化信息技术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建筑的服务功能。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建筑工程管理等的有机融合是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具体的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以下两点:一是基于管理工作角度,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对工程控制、工程管理、工程运维等多个系统的管理,以确保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性,降低工程成本;二是基于使用角度,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运维水平与服务质量,确保建筑工程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通过优化设备运行与管理,降低运营费用,为建筑的使用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经济、高效、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是现代科技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和智能控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理论研究到应用实践,从传统方法到智能化技术,全面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一、电气工程的发展历程电气工程作为一门学科,始于19世纪末的电力革命。

自那时起,电气工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其中包括电力系统、电机与传动系统、电器与电子系统等诸多分支领域的研究。

文献中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回顾,总结了各个时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创新思想。

二、传统方法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传统方法在电气工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例如,功率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嵌入式系统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等。

这些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为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献综述了一些传统方法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三、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深度学习在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遗传算法在电机控制中的优化设计等。

文献中对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其在提高系统性能、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优势。

四、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的交叉研究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的交叉研究是当前热点领域之一。

这种交叉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电气系统的性能,还可以推动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

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电网等。

文献中对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的交叉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和挑战。

五、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在未来仍有许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例如,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智能管理能力;开发新型的电机驱动控制方法,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调控性等。

文献中对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仪表控制、IPC、PLC、DCS、FCS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综述

仪表控制、IPC、PLC、DCS、FCS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综述

论文题目:仪表控制、IPC、PLC、DCS、FCS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综述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自动化071姓名:赵常博学号:107031012指导教师:马连伟2010年10月17日仪表控制、IPC、PLC、DCS、FCS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综述1.引言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系统是指能够对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它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构成。

控制装置可以由各种嵌入式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业控制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回路调节器、变频器以及其它技术(如现场总线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构成;控制对象包括各种电动机、生产单元、生产过程等;过程通道完成控制装置与控制对象之间的信号匹配。

控制装置选用不同的技术,就组成了不同的自动控制系统,就出现了如仪表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等主要形式。

由于近几十年来在冶金、石化、纺织、电力、汽车制造等诸多领域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优势的自动控制系统,而对这些控制系统的研究也层出不穷,虽然其理论基础已比较坚实,但是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仍然处于开拓阶段,各种控制系统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有必要对各种控制系统模型与特点做一个综述性的分析和讨论。

以便学者能更清楚各种控制技术的应用场合。

本文主要介绍近几十年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自动控制技术。

第2部分介绍仪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作控制器的IPC模型与特点,第3部分介绍了PLC的系统模型与特点,第4部分介绍了DCS的系统模型与特点,第5部分讨论了FCS在控制系统中重要作用,第6部分给出了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第7部分对本文做了总结。

2.仪表控制系统仪表控制系统指由模拟式仪表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控制的作用是保证被控对象的一个最基本的运行单元能够按照预定的参数正常运行。

如图 1所示,控制器的输入有两个:设定值和测量值;控制器的输出是对被控过程的控制。

被控过程的输出作为控制系统的被控变量,即控制目标,检测元件得到过程的输出值,并作为控制器的测量值送给控制器.用以产生控制量。

时间敏感型网络(TSN)技术综述——最系统最全面的TSN技术解读

时间敏感型网络(TSN)技术综述——最系统最全面的TSN技术解读

时间敏感型⽹络(TSN)技术综述——最系统最全⾯的TSN技术解读 0 引⾔ 随着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与运营技术(operation technology,OT)的不断融合,对于统⼀⽹络架构的需求变得迫切。

智能制造、⼯业物联⽹、⼤数据的发展,都使得这⼀融合变得更为紧迫。

⽽IT与OT对于通信的不同需求也导致了在很长⼀段时间,融合这两个领域出现了很⼤的障碍:互联⽹与信息化领域的数据需要更⼤的带宽,⽽对于⼯业⽽⾔,实时性与确定性则是问题的关键。

这些数据通常⽆法在同⼀⽹络中传输。

因此,寻找⼀个统⼀的解决⽅案已成为产业融合的必然需求。

时间敏感型⽹络(timesensitive network,TSN)是⽬前国际产业界正在积极推动的全新⼯业通信技术。

时间敏感型⽹络允许周期性与⾮周期性数据在同⼀⽹络中传输,使得标准以太⽹具有确定性传输的优势,并通过⼚商独⽴的标准化进程,已成为⼴泛聚焦的关键技术。

⽬前,IEEE、IEC等组织均在制定基于TSN的⼯业应⽤⽹络的底层互操作性标准与规范[1]。

1 实时通信技术的发展及需求 1.1总线时代 早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的产⽣,为了分布式控制所需的总线也诞⽣。

⾄今,总线技术已经发展了近50年,各始创公司开发了多种总线控制⼯程⽹版权所有,其在介质、信号电平、校验⽅式、物理接⼝、波特率等多个指标⽅⾯都有不同。

20世纪90年代,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公司在IEC争取主导地位,产⽣了“总线之争”。

IEC因此产⽣了多达18个总线标准,对访问造成很⼤障碍。

1.2 实时以太⽹阶段 进⼊21世纪,随着标准以太⽹成本的下降,总线开始进⼊基于以太⽹的实时⽹络时代。

2001年,贝加莱推出了⼯业应⽤的Ethernet POWERLINK;2003年,在Profibus基础上,Siemens开发了PROFINET,Rockwell、 ABB开发了基于DeviceNet应⽤层协议的Ethernet/IP,Beckhoff开发了EtherCAT,Rexroth开发了基于SERCOS的SERCOSIII。

《工程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研究国外文献综述》3400字

《工程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研究国外文献综述》3400字

工程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研究国外文献综述目录(1)国外项目进度控制的传统研究内容 (1)(2)近年来国外项目进度控制研究的新方向 (1)按照国外学者对工程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研究的先后顺序,本文将国外学者的相关观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类总结。

(1)国外项目进度控制的传统研究内容国外在建设项目进度控制方面开始时间较早,相关的理论体系较为完善,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进度控制主要从项目的计划任务、项目调度、项目工期以及项目成本、质量等多个角度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

为了进一步优化项目计划制定、进度优化,部分学者运用两种及以上的方法对建设项目进度控制进行优化研究。

Sevkinaz(1999)通过改进关键路径法和网络计划评审技术对大型项目进行进度控制,但发现改进后的CPM和PERT并没有明显的优势,Elmaghrabya等(2003)同样认为CPM/PERT在技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对资源之间的冲突进行合理的解释,存在解释盲区。

LuongDucLong(2006)针对以上解释盲区,通过利用CPM 的因素敏感性这一特点可以进一步优化建设项目进度管理。

而Oya(2006)则提出密度自适应程序和资源紧张度自适应程序相关概念,并指出利用复杂项目的前后紧前关系计算建设项目的关键路径和缓冲时间,二者的结果更为合理。

(2)近年来国外项目进度控制研究的新方向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的日益成熟,国外学者则进一步采用综合进度控制方法对项目进度进行了管理,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进度计划制定,同时还有项目成本和项目质量之间相关研究。

如RunTao(2013)综合考虑了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中的时间、成本和质量,并建立了三者之间的一个综合评价系统,系统研究了实现建设项目整体目标的最优途径。

David Bryde(2013)构建了建筑信息模型下的9个重要指标体系,并验证了工程建设项目应用BIM 具有极大地优势;Sijie Zhang(2013)同样认为BIM技术可以降低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为进一步优化进度管理提出模型依据;Javier Irizany(2013)进一步指出BIM技术与GPs技术两种方法综合运用到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的实际,可以实现建设项目在材料、劳动力、机器设备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的利用其效率,从而达到各个环节和整体的最优化控制。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综述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综述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综述【摘要】在工程和科学领域,自动控制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获得动态系统最佳性能的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大量重复性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本文讨论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工业控制上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加深了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解。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发展趋势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系统,因此,充分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可以把计算机控制系统看作是模拟控制系统的一种近似,但这种看法是相当贫乏的,因为它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控制的潜力,最多只能获得与采用模拟控制时一样的控制效果。

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业控制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由于工业控制机的输入和输出是数字信号,因此需要有A/D和D/A转换器。

因此,从本质上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3个步骤:①实时数据采集②实时控制决策③实时控制输出以上过程不断重复,使得整个系统按照一定的品质指标进行工作,并对被控量和设备本身的异常现象即使做出处理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两大部分组成。

工业控制机指按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计算机,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

生产过程包括被控对象和测量变送、执行机构、电气开关等装置,这些装置都有各种类型的标准产品,在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时,根据需要合理地选型即可。

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1.开创时期(1955-1962)早期的计算机使用电子管,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可靠性差,只能从事一些操作指导和设定值控制。

2.直接数字控制时期(1962-1967)在这个时期,就是那件直接控制过程变量,完全取代了原来的模拟控制,因而称这样的控制为直接数字控制(DDC)。

工程控制网方案

工程控制网方案

工程控制网方案一、方案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控制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监测和控制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工程项目中。

工程控制网是通过现代化的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为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本方案将针对工程控制网的应用场景、技术特点、系统组成、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为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手段。

二、应用场景1. 建筑工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工程控制网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变位、沉降、结构变形等参数,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土木工程:在桥梁、隧道、水利等土木工程项目中,可以利用工程控制网实时监测地质变化、地基沉降、结构变形等参数,为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3. 矿山工程:在煤矿、金矿、铁矿等矿山工程中,利用工程控制网可以实时监测采矿区域的地质条件、矿山坍塌等情况,保障矿山工程的安全生产。

4. 气象观测:在国家气象观测网建设中,可以利用工程控制网实时监测大气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为气象预报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5. 农业生产:在农田灌溉、农作物生长等方面,可以利用工程控制网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气温等参数,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和精准种植。

6. 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监测中,可以利用工程控制网实时监测噪音、空气质量、水质等参数,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仅是工程控制网的一些应用场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控制网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三、技术特点1. 多传感器技术:工程控制网利用多种传感器实时监测工程项目中的各种参数,例如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通信技术:工程控制网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如无线传输、互联网、卫星通信等,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和集中管理,方便了工程项目的监控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控制网的技术特点与建立综述摘要:工程控制网的用途不一样,其精度指标要求不同,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建立工程控制网时,首先是认真做好项目的优化设计,确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然后再实施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才能确保为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及安全监测等阶段提供可靠的测量基准。

关键词:工程控制网特点建立方法1 引言建立测量控制网是测绘工作的基础,其控制网按其用途不同分为两大类,即国家基本控制网和工程控制网。

国家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坐标框架。

其特点是控制面积大,控制点点间距较长,点位的选择主要考虑布网是否有利,不侧重具体工程利用时是否有利。

它一般分级布设,共分一、二、三、四个等级。

工程控制网是为某一项工程建设的需要而建立的,其作用是为工程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及安全管理服务,点位的选设是根据工程部位的分布来设计的。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分为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需分别建立工程专用控制网;其对应的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控制网等。

只有掌握了专用控制网的特点,才能在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建立经济合理的测量控制网。

2 各类工程控制网的特点2.1控制网的用途不同(1)测图控制网是在工程施工前勘测设计阶段建立的。

其目的主要是为测绘地形图服务。

点位的选择是根据地形条件来确定的,并不考虑工程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因而在点位分布和密度上都满足不了后续工程建设的需要。

(2)施工控制网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提供控制,其点位、密度以及精度取决于建设的性质。

施工控制网点的精度一般要求高于测图控制网,它具有控制范围小(仅建筑物区域),控制点的密度大(密度要满足所有建筑物落地放样),精度要求高(放样位置准确),受施工干扰大(开挖放炮等因素)等特点。

施工控制网与国家或城市控制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是:在精度上并不遵循“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

(3)变形监测控制网是在施工及运营期间为监测建筑工程对象的变形状况而建立的控制网;其精度是根据监测对象的允许变形量来确定,一般在2~3mm。

控制网用途不一样,那么布点密度、精度指标就不同。

2.2衡量控制网的精度指标及布设层次差异大2.2.1测图控制网测图控制网的精度是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图所采用的基本等高距、测图范围的面积大小、形状等因素来确定的。

(1)平面控制:平面控制测量包括:基本平面控制、图根平面控制和测站点平面控制,基本平面控制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要求不得大于(对应测图比例尺图上)±0.05mm,图根及像控点平面控制:最后一次图根点对于邻近基本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对应测图比例尺图上)±0.1mm;测站点平面控制:测站点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2mm。

当进行1:500比例尺测图时,其三、四、五等基本平面控制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允许放宽到不超过±5cm。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不同比例尺地形图对应的点位中误差不同。

基本平面控制等级:视测图范围的面积大小、形状及长度可取二、三、四等。

当地形图等高距为0.5m时,只允许布设一级加密控制;当地形图等高距为≥1.0m 时,加密控制允许布设二级。

条件有利时,可以在基本平面控制的基础上直接加密测站点测图,较小测区,还可用图根控制作为首级控制。

在满足规范精度指标的前提下,可逐级或越级布网。

(2)高程控制:高程控制测量可分为基本高程控制、图根高程控制和测站点高程控制,基本高程控制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h/20,当h=0.5m时,不得大于±h/16(h 为对应测图比例尺采用的基本等高距);图根及像控点高程控制:最后一次加密的高程控制点对邻近的基本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h/10,且最大不得大于±0.5m;测站点高程对邻近的图根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h/6。

基本高程控制等级:视测图范围的面积大小、形状及长度可取一、二、三、四等。

当地形图等高距为0.5m时,只允许布设一级加密控制;当地形图等高距为≥1.0m时,加密控制允许布设二级。

条件有利时,可以在基本平面控制的基础上直接加密测站点测图,较小测区,还可用图根控制作为首级控制。

在满足规范精度指标的前提下,可逐级或越级布网。

(3)在水电水利专题图的测图中,当设计需用较大比例尺图面,而精度要求低于图面比例尺精度时,可采用实测放大图,即按小一级比例尺的精度要求,施测大一级比例尺地形图。

图幅内地物、地貌测量可按小一级比例尺精度要求施测,地形点密度和细致程度依图面比例尺要求表达,按图面比例尺执行国家现行地形图图式,并在地形图的下方注明精度比例尺和图面比例尺。

2.2.2枢纽工程施工控制网根据建筑物分布、枢纽区地形地貌特征等因素来确定点位数量及网形;按照枢纽工程等级、坝型及坝高、放样精度经过优化设计方案来确定控制等级、观测方案。

(1)枢纽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梯级,根据地形条件和放样需要决定,以1~2级为宜,最末级平面控制网相对于首级控制网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对于施工精度要求较低的工程项目,点位中误差可放宽至±20mm。

(2)枢纽区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最末级高程控制点相对于首级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对于混凝土建筑物不应大于±10mm,对于土石建筑物不应大于±20mm。

在施工区以外布设较长距离的高程路线时,应按GB/T 12897 和GB/T 12898 规定的相应等级精度指标进行设计。

(3)输水隧洞工程测量施工控制包括应分别建立地面和地下平面与高程控制网。

输水隧洞开挖的极限贯通误差是根据隧洞施工相向开挖长度来确定其值的,例如《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 5173—2012)的规定如下表2.2.2-1。

表 2.2.2-1 输水隧洞开挖贯通测量容许极限误差值(mm)注:相向开挖长度包括支洞的长度。

相向开挖长度大于50km 时应做专门技术设计。

当在主斜地下贯通时,纵向误差按横向误差的要求执行。

对于上、下两端相向开挖的竖井,其极限贯通误差,不应超过±200mm。

对于水工隧洞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的精度主要是用纵横向、竖向中误差来衡量,大小是根据相向开挖长度确定。

在进行贯通测量设计时,可取极限误差的1/2,作为贯通面上的贯通中误差。

地下控制观测条件差,一般要求地面控制精度要高于地下控制,使地面控制误差尽量小。

2.2.3监测控制网监测控制网精度是根据工程允许变形量来确定的。

对于水工建筑物,根据其结构、形状不同,观测内容和精度也有差异。

即使同一建筑物(如拱坝)的不同部位,其观测精度也不相同,变形大的部位(如拱冠)的观测精度可稍低于变形小的部位(如拱座)。

例如:混凝土拱坝径向水平位移的位移量中误差限差值:①坝顶为±2.0mm,坝基±0.3mm;垂直位移的位移量中误差限差值:②坝顶为±1.0mm,坝基±0.3mm。

而土工建筑物变形监测的精度就低于混凝土建筑物。

如《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551—2012)规定为:(1)坝体及近岸坡表面监测点,其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精度相对于临近工作基点应不大于±3.0mm。

(2)经优化设计按最小二乘精度估算的最弱工作基点相对于邻近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2mm,为保证其监测成果的可靠性,网的平均多余监测分量不应小于0.3。

(3)依据水准基点和水准工作基点位置拟定垂直位移监测网监测路线及图形,通过精度估计,确定水准测量的仪器设备及施测等级,要求最弱水准工作基点相对于邻近水准基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2.3施工控制网和监测控制网应重复观测(1)为及时发现和改正控制网点可能发生的位移,应对施工和监测控制网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定期的随机的复测。

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复测:a)平面控制网建成一年以后。

b)开挖工程基本结束,进入混凝土工程和金属结构、机电安装工程开始之前。

c)处于高边坡部位或离开挖区较近的控制点,应适当增加复测次数。

d)发现控制网点有被撞击的迹象或明显的沉降现象时。

e)控制网点周围有裂缝、沉陷或有新的工程活动时。

f)遇明显有感地震。

g)利用控制网点作为起算数据进行布设局部专用控制网时。

控制网复测的精度应与建网时的精度相同。

2.4建网基准有差异2.4.1测图控制网。

(1)非枢纽区采用现行国家坐标系统,按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3°分带,如中央子午线为108°、111°、…,其对应带号为36、37、…。

(2)枢纽区以及重要工程建筑物区测图,当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5.0cm/km时,一般按(1)款执行,当长度变形值大于5.0cm/km时,可采用:a)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b)以一个国家大地点的坐标和该点至另一个大地点的方位角作起始数据的独立坐标系统。

2.4.2施工控制网一般是在测图控制网下建立相对独立的控制网,监测控制网一般在施工控制网下建立相对独立的控制网,这样,可以保证勘测设计、施工和监测控制网的系统衔接一致。

建立独立网的目的是要满足工程枢纽局部内符合精度高的要求。

为了减少投影长度变形,工程区采用独立坐标系布设的控制网,一般通过改变投影中央子午线及投影高程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弱投影长度变形。

由于相对精度要求高,一般采用较高或高等级观测,在平差时多采用最小约束平差(固定一点一方位)的方法,以保证精度不受起算数据误差的影响。

2.5网精度的高低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有差异高精度控制网观测时,要求气象梯度变化较小,如阴天或夜间观测,隧洞进出口设站时,晴天前后视方向折光差大;气象梯度变化较大时观测影响观测成果精度。

2.6网精度差异对点位标志建造要求不同测图控制网一般埋设固定标志,对仪器对中误差要求较低,而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施工和监测控制网精度要求高时,应建造混凝土观测墩,安置强制对中基座基座。

3 工程控制网的建立方法及过程无论是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还是监测控制网,其建立的方法为:(1)平面控制通常采用诸如:边角网、附合或闭合导线及导线网等形式的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随着空间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采用GPS测量方法建立工程控制网具有更好的优越性,但在峡谷等隐蔽地区,受顶空遮挡因素影响,也有它的局限性。

因此,布网方案要因地制宜的选取。

(2)高程控制网建立可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条件,采用几何水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GPS拟合高程等。

工程控制网的建立过程:首先根据建立控制网的目的、要求和控制范围,经过图上规划和野外选点,确定控制网的图形并决定参考基准(起始点);根据测量仪器条件拟定观测纲要(观测方法和观测值的预期精度);根据观测所需的人力、物力进行成本预算;根据控制网图形和观测精度进行目标成果的精度估算与分析,并与预定的要求相比较,作必要的方案修正,以上称为控制网的设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