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合理用药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2fd78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b.png)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抗菌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症,包括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皮肤及软组织等感染。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合理应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1.肠道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这可能是由于抑制正常肠道菌群生长所致。
应慎重使用于有消化道疾病史或长期接受胃肠道动力药物的患者。
2.皮肤不良反应: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荨麻疹等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如药疹、剥脱性皮炎等。
3.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在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后出现头痛、头晕、嗜睡、烦躁和失眠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抽搐、精神异常等症状。
4.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后可能出现肌肉疼痛、肌腱炎以及关节肿胀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引发肌肉损伤。
5.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悸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
6.其他不良反应: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还可能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
1.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在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前,应首先明确病原菌的类型和耐药情况,尽量选择对其敏感的抗生素,避免滥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2.根据病情选择剂量:合理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原菌的药敏情况来确定用药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不足的情况。
3.遵医嘱服药:患者在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时应遵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中止用药,以免导致抗生素抗性菌株的产生。
4.警惕特殊人群: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应特别注意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剂量调整。
5.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期间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a11f3047cd184254b353515.png)
生在细 菌 的 核 酸制 造 过 程 中, 用 点 是 脱 氧 核 酸 旋 转 酶 作 ( N yae 。此 酶 可 完成 细 菌 的 双 股 D A扭 曲 , 贯 穿 于 D Agrs) N 还
整个 D A 的 复制 、 录 及 重 组 等 各 个 阶 段 , 喹 诺 酮 类 药 物 N 转 而 能抑 制该 酶 的 活性 , 细 菌 细 胞 不 再 能 分 裂 并 迅 速 死 亡 。 随 使 着新 品种 的开发 , 喹诺酮 类药物 的抗菌活 性在显 著提高 。如
自 16 9 2年合成第一个喹诺酮药物 以来 , 该类药物得 到了 迅速发展 。由于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谱 广 、 菌活性 强 、 抗 给药方便 等特 点 , 此 类药物的临床 应用也越 来越广 泛 , 同时相关 的一些 不 良反 应 报道也 日渐增 多。这种 情况下 , 喹诺 酮类药 物 的临床应 用 对
近几年开发的此 类 新 药物 ( 司帕 沙 星、 如 加替 按 星 、 西 沙 莫 星 、 伐 沙 星 、 他 沙 星 、e ioai、 林 沙 星 , A 一18 曲 西 gm fxcn 克 l B Y 3 1
等 ) 共 同 特 点 是保 持 了 早 期 开 发 的药 物 ( 氧 氟 沙 星 、 丙 的 如 环 沙 星 ) 革 兰 氏 阴性 需 氧 菌 的优 秀 活 性 , 对 革 兰 氏 阳 性 菌 对 且 ( 其 是 肺 炎链 球 菌 ) 厌 氧菌 也 具 有 优 秀 的 活 性 , 时 , 衣 尤 、 同 对
应该 采取 科 学 谨 慎 的态 度 , 理 应 用 。 合
起前列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具有 良好作用 。对传染性 的生殖 疾病除淋病效果较好外 , 由病 原体引起 的淋菌 后尿道 炎用氧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评价缪玉蓉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评价缪玉蓉](https://img.taocdn.com/s3/m/b9a331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a.png)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评价缪玉蓉发布时间:2023-07-14T08:02:13.401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8期作者:缪玉蓉[导读] 目的:评价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
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分析50例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实际给出合理的药物使用措施。
结果:氧氟沙星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大,占比40%,依诺沙星药物服用后不良反应占比最低,为2%。
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常见,为了合理用药,需要加大力度对其监管,确保药物使用更合理。
【摘要】目的:评价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
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分析50例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实际给出合理的药物使用措施。
结果:氧氟沙星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大,占比40%,依诺沙星药物服用后不良反应占比最低,为2%。
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常见,为了合理用药,需要加大力度对其监管,确保药物使用更合理。
【关键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为一种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属于人工合成,其主要成分为4-喹诺酮组成。
对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靶点,主要为细菌DNA,能够有效抑制DNA回旋酶,也能控制DNA的复制,且发挥的杀菌效果也十分显著。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因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毒性比较低,存在抗菌广谱特点,为患者给药十分方便,实际应用非常适合。
如今,由于各种类型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药物耐药性不断增加,但同时也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影响药物价值的发挥。
为了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本次研究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做出分析,保证临床药物得到合理应用。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2021年9月-2022年9月对选择的50例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分析,男性为30例,女性为20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47.37±0.45)岁。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3cc1135fbfc77da369b1a3.png)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发表时间:2019-09-08T11:45:21.7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8期作者:赵伟[导读] 喹诺酮类抗菌药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DNA为靶。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二医院 150080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共90 例,用药期间均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用药途径、类别、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90 例患者中,其中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9%,加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诺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44%,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8%,依诺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
其中以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最少依诺沙星。
临床以变态反应最多主要为荨麻疹、皮肤瘙痒、红斑等。
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神经、呼吸、消化系统等多种不良反应,临床用药中要规范,加强监管,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喹诺酮类;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喹诺酮类抗菌药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DNA为靶。
喹诺酮类属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第二代喹诺酮药吡哌酸等,第三代喹诺酮药物又称氟喹诺酮类。
也有人根据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副作用等将其分为四代[1]。
临床上主要用于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结核、淋病、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急慢性骨髓炎及脑膜炎等,是临床主要抗感染药物。
随着大量药物的使用,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
选取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对象,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90 例发生不良反应为对象,其中男 52例,女性38 例;年龄 21-82 岁,平均年龄(45.5±12.5)岁;其中,呼吸道感染患者25 例,妇科感染患者21例,消化系统感染患者19例,外科术后感染15例,泌尿道感染11例。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0b4d9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a.png)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2T14:45:37.27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作者:杜丽,高榕[导读]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策略。
杜丽,高榕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1430 摘要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策略。
方法随机抽取2019.1月--2020.1月期间来到我院治疗,且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上述患者在我院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 118例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7.97%;不良反应以红肿、皮疹、瘙痒等为主,分布于泌尿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系统等,其中以皮肤系统发生率最高(32.20%),发生原因与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和个体差异等有关。
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较为繁杂,为了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建议临床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科学的合理用药策略,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策略 Analysi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rational drug use strategies of fluoroquinolones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fluoroquinolones and the strategy of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118 patient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and received fluoroquinolon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above patients during the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levofloxacin was the highest in 118 patients (27.97%); 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welling, rash and pruritus, which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urinary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urinary system and skin system. The skin system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32.20%).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lated to improper use and dosage of drugs, too fast intravenous injection speed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fluoroquinolones are complica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drug use, it is suggeste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rug us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fluoroquinolones; Adverse reactions; Rational drug use strategy 近几年,我国各大医院的各个科室收治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以致于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大,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展,使得细菌感染几率显著增高,也正因此,使得抗菌类药物的应用率越发增高,这类药物在非病毒感染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理性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理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7260b2c77da26925c5b0c7.png)
类药物使 用中 1 5 0例不 良反应 为研 究对 象进行 回顾性分析 ,观察不 良反应 累及 系统与时间关 系。结果:1 5 0例 不良反 应主要 涉及 七种药物 ,损 害主要 以 皮疹、瘙瘁 、腹痛恶心呕吐 、头昏头痛和静脉 炎为主要表 现 ,患者身体全身 系统有 累及情况。结论: 临床应 用中合理使 用氟喹 诺酮类 药物 ,注意其 不 良 反 应,对于减 少毒性反应发生率和对患者的伤 害具有积极意义。
一
来的 一个典 型 问题就 是使 用不 当 ,滥 用会 导致 细菌 耐药 性增 加 和毒 性 反应 ,对 于 患者 的临床 治疗 来说 产生 了消 极作 用 。氟喹 诺酮 类 药物 具 有吸 收 良好 ,在 体 内分 布广 等优 势 ,因而 对 多数病 原菌 的抗 菌 作用 都 较好 ,尤其 是对 铜绿 假单 胞菌 的杀 菌效 果 ,它 与 B 一内酰胺 类 抗生 素 相 比 ,在体 外 杀菌 作用 上更 强 ,持久 性更 好 ,这些 优势 都 成为 了选 择 氟喹 诺酮 类药物 的 因素 。药 物的 广泛 应用 带来 的副 作 用在近 年 来 的临 床报道 中显现 出来 ,氟喹 诺酮类药 物带来 的不 良反应发 生 率逐年 增强 , 给临 床应用和 治疗带 来了 负面影响 。 氟 喹诺 酮类 药物 所带 来 的不 良反应 主要 是 光敏 反应 ,主 要 以光 毒 性和 变态反 应 为主 。光 毒性 需要 在紫 外线 作用 下才 能在 皮肤 中散发 损 伤 患者皮 肤 ,变 态 反应 则是 药物 进入 体 内后发 生激 活状 态 ,形 成一 种 蛋 白复合物 进而 产生 反应 ;光 毒性 会在 紫外 线 照射 后 2 4消 失 内出现 , 变态 反应 潜伏期 则 较长 ,从 两三 天到 十几 天不 等 。光 毒性 反应 需要 借 由紫 外线才能 产生 ,其主要症 状也 集 中在 皮肤方 面 ,比如 红肿 、瘙痒 、 红斑 、血管 性水 肿 等 ,这些 症状 的处理 较 为 简单 ,只需 要 停 药 即可 , 如果 患者 情况 较为 严重 ,可 适 当使 用其他 药物 进行 针对 性 治疗 。根 据 临床统 计 ,容 易造 成光毒性 反应 的最典型 的几种 药物 分别 是司 帕沙星 、 氟罗 沙星 和克林 沙星 。因此 ,在 服用 这几 种 药物 后 ,避 免 直接 在紫 外 线下 进 行照 射 是避 免发 生光 毒性 反应 的重 要 措施 口 。光 毒性 反 应 的严 重程 度与也药 物结 构有密 切关系 ,临床研 究显示 ,氟 喹诺 酮类药 物 中 , 第 四代药 物所 引起 的光 敏反 应最 为严 重 ,主要 是 由于 其母核 8位 含氟 的药 物 引起 的光敏 反应 较强 ,比如氟 罗 沙星 、洛 美沙 星等 ,而 结构 上 有所 改变的 帕苏沙 星和 巴罗沙星等 引起光 敏反应 几率较 低 。 氟 喹诺 酮类 药物 最常 见 的不 良反应 以 胃肠 系统 反应 中的恶 心呕 吐 为主 ,临床研 究表 明其 发生率 在 5 %~ 1 8 %左 右 ,氟 喹诺 酮类 药物 在 胃 肠道 耐受性 方 面无 显著 差异 ,患 者不 良反 应发 生 多数 与药 物计 量 和本 身刺 激性 与密切关 系,尤 其是使用剂 量越大 ,不良反应发 生几 率越 高 I S 。 不 良反应 中 患者神 经系 统受 到 的影 响最 为严 重 ,有 研 究表 明 ,氟 喹诺 酮类 药物 甚至会 引发癫 痫 ,这可 能 是 由于 这种 药物 结 构 中的 脂溶 性 F 原子 进入脑 组 织抑 制脑 内氨 基丁 酸 与其受 体 相结 合 ,从而 致使 中枢 神 经 系统过 于兴 奋发 生惊 厥和 癫痫 等情 况 。尤 其是 老年 患者 ,发 生 尚 书 危 险症 状 的几率 尤 其 高 ,这 与 其 肾功 能减 退 ,药 物 清 除率 下 降 相关 , 药物 蓄 积作 用 会致 使 其比 一般 人 群拥 有 更高 的发 生 危 险几 率 。因 此 , 临 床使 用 中 ,尤其 要注 意 老年 患 者 ,随 时监 测药 物 在 血浆 中的 浓 度 , 选择 合适 剂量 和使 用方 法 。心血 管 系统 方面较 长发 生 的是 静脉 炎 和低 血压 ,氟喹 诺酮类 药物会 导致患者 O T C间期 延长 ,因此 ,为避免 患 者 心血 管 系统 方 面发 生 间断扭 转形 势苏 ,应 该要 避 免与 有 心脏 毒性 的药 物或 易 引起 心动 过缓 的药物 联 合使 用 。根 据 临床 报道 显 示 ,氟 喹 诺 酮类 或影 响人体 钙 磷代 谢情 况 ,严 重者会 导 致软 骨病 发生 ,因此 对 于 处在 发育 期 间的青 少年 而暖 通要 尽 量避免 使 用此 种药 物 ,孕妇 与 哺乳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4c36bcb6c85ec3a86c2c5bc.png)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摘要】通过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点、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使用。
【关键词】喹诺酮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以4-喹诺酮为基本结构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组织浓度高,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各种感染的常用药物。
1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喹诺酮类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类合成抗菌药[1],为杀菌剂,杀菌浓度与抑菌浓度相同或为抑菌浓度的2-4倍,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DNA的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真核细胞不含NDA回旋酶,故对细菌作用选择性高。
虽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但同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性。
2 分类喹诺酮类按发明先后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四代[2]。
第一代以萘啶酸为代表,抗菌谱窄,抗菌作用弱,口服难吸收,喹诺酮类,对革兰阳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现已被淘汰。
第二代以吡哌酸为代表,抗菌谱由革兰阴性菌扩大到部分革兰阳性菌,虽抗菌活性有了提高,但血浆浓度低,仅限于治疗肠道和尿道感染,现已很少应用。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在母核6位碳上引入了氟原子,在侧链上引入哌嗪环或甲基噁唑换,使血浆浓度提高,组织分布广,半衰期延长,抗菌谱扩大到革兰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及结核杆菌、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使氟喹诺酮类药物成为近年临床应用热点。
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保留了第三代的特点,增加了抗厌氧菌活性,且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的活性作用显著强于第三代。
临床疗效甚至超过了一些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 临床应用3.1泌尿生殖道感染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用于治疗肠杆菌科(敏感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的上、下尿路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
![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916fd050e2524de5187e9f.png)
( 任 校 对 :彭 鹏 旭 ) 责
喹诺 酮类 药 物 的合 理用药及 不 良反 应分 析
赖 书 华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喹诺 酮类 药物在 临床使用 中的不 良反应 ,为 临床科学合理 用药提供
DO :1.7 0c .is.0 7 14 .0 02 .2 I 03 6 /ma . n1 0 - 2 52 1 .00 8 js
作 者单 位 :5 3 4 东莞 ,广东 医学 院附 属厚 街 医 院药 剂科 2 9 5
2 1 52
国际 医药卫生 导报 2 1 年 第 l 卷 第 2 期 00 6 O
国际医药卫 生导报 2 1 0 0年 第 1 6卷 第 2 0期
I MHGN,O tb r2 1 co e 0 0,Vo.6 N .0 1 o2 1
注射 用 药有 效 地 预 防剖 宫产 术 后 出血 ,用 药 经 提高减少 药物的不 良反应 。但从上述所 见 :使用 济方 便 。且 直 肠给 药 已大大 减 少 了 口服 给药 的 米 索前 列 醇配 伍 催产 素 应用 预 防剖 宫 产术 后 出
p o e et eci i a i n ewi o t n l o n e me s r s Me h d S lce a e f d es r v d l c l c e c t s mer i a u tr a u e . t o s h n s h ao c ee td 1 7 c s so v r e 1 a r a t n fq i o o e r m e r a y2 0 e r a y2 1 , n u v y da d a a y e ec s si e c i s u n l n s o F b u r 0 8 t F b r 0 0 a d s r e e n n lz d t a e a o o f o u h n r to p c ie wa . s ls T e 1 7 c s so u n l n 。 a v r e r a t n r i l d c d b e r s e t y Re u t h a e fq i oo eS d e s e c i swe e ma n y i u e y6 v 1 o n q ioo e . r o a i n v f x cn rsmci eya c u tdf r a e n 8c s s T ema nci ia u n l n s No f x c na dl o o a i l t l c o n e e s s d 3 a e . h i l c l l e l e v o 41 a n
喹诺酮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王慧娟
![喹诺酮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王慧娟](https://img.taocdn.com/s3/m/9e3b95c9ff00bed5b8f31db1.png)
喹诺酮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分析王慧娟发表时间:2017-04-13T13:50:02.48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作者:王慧娟[导读] 探讨分析喹诺酮类药品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湖南邵阳 422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喹诺酮类药品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期内临床开具的800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统计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提出合理用药的有效方案。
结果:800张含有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资料中,87张处方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10.88%;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皮肤反应及胃肠道反应。
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各类不良反应,临床医务人员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药物药性合理为患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这即可保证药物发挥最佳功效,也可有效的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强的广谱抗生素药物,其药物动力学良好,可与细菌的DNA拓扑酶及促旋酶产生交互作用,干扰细菌DNA的合成,从而实现灭杀细菌的目的。
该类药物自上世纪60年代发展以来,因其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及耐药菌株都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而被临床普遍应用[1]。
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泌尿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肠道感染、腹盆腔感染等的治疗。
尽管喹诺酮类药物优势明显,但随着临床大量的应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耐药性升高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此,本文通过对近期内我院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开具的800张含喹诺酮类药物处方,其中涉及药品包括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及莫西沙星等药物。
处方来源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妇产等科室。
处方给药方式,其中547张口服给药、253张注射给药。
试论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试论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367a2c152d380eb62946de4.png)
试论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发表时间:2013-05-14T09:10:30.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钱文迪[导读]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自从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奈啶酸问世以来,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了。
钱文迪(鞍山市曙光医院辽宁鞍山 114033)【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221-01 【摘要】本文根据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机理以及合理使用方法,并参考国内文献报道,对该类药物不良反应作一归纳总结,并介绍了该类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及主要的一些注意事项。
以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进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喹诺酮不良反应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自从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奈啶酸问世以来,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了。
现广泛用于临床的普遍为第三、四代产品。
但随着应用的增多及研究的深入,不良反应(ADR)报道呈上升趋势,尤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最为普遍。
以下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作以总结,并介绍了该类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及主要的一些注意事项。
1 不良反应1.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味觉改变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发生率为3%~17%。
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期间肠道革兰阴性需氧菌可以明显减少,但较少影响厌氧菌,极少伴发艰难梭菌相关的假膜性结肠炎。
1.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0.9%~11%,常见症状有焦虑、坐立不安、神经过分紧张、失眠、恶梦、幻觉、精神失常及癫痫,另外,还可能表现为神志不清、软弱、震颤或抑郁而被忽视,特别好发于明显动脉硬化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的老年人。
1.3心血管系统反应1.3.1心脏毒性早期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替马沙星及帕格沙星因严重速发性过敏反应Q-T间期延长及心毒性而不再用于临床。
喹诺酮类药物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
![喹诺酮类药物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21f5fb0066f5335b8121c8.png)
喹诺酮类药物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发表时间:2019-04-09T11:34:30.7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3期作者:何君[导读] 根据药理作用,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进而确保药效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还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甘肃省岷县人民医院;748400)【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合理用药以及不良反应。
方法:于2017年09月--2018年09月,针对接受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统计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类型,并探讨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措施。
结果:100例采用喹诺酮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10/100),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皮肤、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毒性反应以及肝肾毒性反应等,各自占比40.00%、20.00%、20.00%、10.00%、10.00%。
结论:临床应用喹诺酮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容易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根据药理作用,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进而确保药效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还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合理应用;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188-02喹诺酮是临床中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由人工合成,其优势主要表现为:半衰期长、高利用率、光谱性以及较强的抗菌作用,能够良好抑制衣原体、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支原体等细菌。
喹诺酮药物的作用原理为:利用药物DNA复合物发挥酶抑制反应,使回旋酶对DNA的再连接与断裂功能受到抑制,干扰DNA超螺旋结构,阻碍DNA复制、mRNA转录,最终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1]。
近两年来,随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由喹诺酮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备受临床重视。
本文于2017年09月--2018年09月,特此对100例采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统计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不良反应类型,探讨相关合理用药措施,旨在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原则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f787fb6c77da26925c5b0cd.png)
课 题 f。 4 l
类 不 良反 应较 常见 于 老年 患者应 用左 氧氟 沙星 和环丙 沙 星等 氟 喹诺 酮类 药 物 ; 症状 严重 的患者 还可 能 出现 室性 心动 过 而
速, 此并 发症多见 于应用 加替沙 星或左 氧氟沙星 的过程 中。有
呼吸 系统
运 动 系统
呼 吸困难 、呼吸急 促
关 节软 骨损 害 、肌腱 损害
反应 的药 物种类 、 临床 表现 、 涉及 系统 及 给药途径 等进 行分 类
分析 。原 发病 为 呼吸道 感染 3 例 , 6 泌尿 生殖 系统 感染 2 2例 ,
皮肤 及其 附件 皮 疹 、瘙痒 、紫癜瘀 斑
循 环 系统 血 液 系统
转氨 酶 升高 、食 欲不振
胸 闷 、心悸 、周 围静 脉炎 血 小板 减少 、粒 细胞 缺乏
4 9 6 m 5
物 出现 A R反 应 的 6 例 患 者 , 中 男 3 例 , 3 例 , D 8 其 6 女 2 年龄
2 5 4 8岁 , 平均 ( 99±1 . 岁 。筛 查标 准 : 据卫 生 部药 3 . 55) 依 物不 良反 应筛选标 准进行 。根据患者 的年龄 、 性别 和引起不 良
类 全合成抗 菌药 物。近年来 , 发 了一 系列抗菌 活性 增强 了 开
的新 氟喹诺 酮类药 物 , 药理作 用为选择性 抑制微 生物拓扑 异 其 构酶 与 D A 回旋 酶 , N 阻碍微 生物 的 D A不 能正 常 复制 、 录 N 转 而导 致细 菌死 亡 …。因其 抗菌 谱广 、 菌活 性强 、 抗 生物 利用 度 高、 组织 分布 广泛 、 衰期 长 、 半 存在 抗菌 后效应 等优 点 , 且有 注
氟喹诺酮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1199e3998fcc22bcd10d39.png)
不能进入的骨、 关节和前列腺组织等。 更为可喜的是 , 喹诺酮类不但自 身很 少产生耐药性 , 而且与其他多种抗菌药物间没有交叉耐药性, 有利于其他 抗生索联合用药. 近年来研究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小 , 发生
率仅 为1 一l%. 在 应用抗生 素的 同时一 定要重 视其 不 良反应 ,要不 % O 但是 ?
疹, 过敏性休克等) 、 血压波动, 惊厥、 高寒高热、 精神异常等, 本院病例中有 患者,6 因尿路感染, 6 岁。 临床给予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静脉
一
为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酮母环8 位上带有甲氧基环丙基, 取代了 NI 位上的氟溴柳胺基。 不仅避免了其肝毒性及血毒性, 还增强了其抗G 菌 一 活性, 增加了某些抗G 菌作用- + 有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用量与细菌耐
不 良反应 主要有 胃肠道 反应 : 腹部 不适 或疼痛 、 泻 、 腹 恶心或 呕吐 。 中
枢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昏、 头痛、 嗜睡或失眠。 过敏反应: 皮疹、 皮肤瘙痒 , 偶可发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光敏反应较少见。 偶可发 生癫痫发作, 精神异常、 烦躁不安、 意识混乱、 幻觉、 震颤 血尿、 发热 皮疹 等闯质性 肾炎表现。 静脉炎结晶尿 , 多见于高剂量应用时, 关节疼痛, 少数 患者可发生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 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 注射部位刺激症状, 多属轻度 , 并呈一过性。 4 甲磺 酸培氟 沙 星 广谱抗菌药物, 其口服吸收好, 生物利用度高(0 一lo )半衰期长 9% 0 % , ( .d  ̄-l4时)血药浓度高而持 。 7s , , , 1 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 螺旋 酶. 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绿脓杆菌等革兰阳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 亦可 用于葡萄球菌感染 . 近几年来发现的不 良反应主要有恶心 、 呕吐、 腹泻 、 腹 痛等胃肠反应, 发生率一般在1%以下, 0 程度大多较轻, 少数病例可出现头 昏, 眩晕、 头痛. 震颤、 癫痫发作. 偶可引起药敏性休克, 过敏性紫癜和皮疹 等 ,h us C pi  ̄人曾报道三例肝硬化患者因使用培氟沙星(.Bd而并发癫 04 i) 痫样大发fI 发作时间为用药后1 " 乍 3 。 2, 4 时至8 其中一例患者先后发生两 天, 次。 在其中两例患者发现培氟沙星血清药物浓度较高。 三例患者颅脑C 及 T 脑脊液检查均正常, 在停用培氟沙星后均未复发 , 作者发现除了药物剂量 过 大之 外 , 找到其 它原 因 。 没有
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合理用药
![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c4b1e9fd08a1284ac85043a5.png)
---------------------------------------------------------------最新资料推荐------------------------------------------------------ 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合理用药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合理用药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合理用药摘要: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和实际调查,分析、归纳、评价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多,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光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肝肾损害、肌肉关节、软骨毒性、血液系统影响等。
结论正确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充分发挥其广谱、高效、低毒的优势,减少耐药性及不良反应。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喹诺酮类抗菌药是人工合成的,因其结构中含有 4-喹诺酮母核而命名。
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作用机制独特(抑制细菌 DNA 螺旋酶和 DNA 拓扑异构酶Ⅳ)、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相对较轻等优势颇受临床青睐,现已成为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其中氟喹诺酮类已成为该类药物的主流。
然而,随着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不断涌现及临床广泛使用,临1 / 9床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指导人们合理使用这类抗菌药物已迫在眉睫。
1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喹诺酮类药物自 1962 年萘啶酸被合成以来,经过40 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到第四代。
抗菌谱从单一抗革兰阴菌发展到抗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厌氧菌的超广谱的第四代。
第一代(萘啶酸)因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较大,现已淘汰。
第二代吡哌酸由于血药浓度较低,仅限于治疗肠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现亦较少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应用论文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2669292f60ddccda38a084.png)
浅谈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我院300例住院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并查阅近年来相关资料进行归纳。
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人体多个组织器官有不良影响,其中胃肠道不良反应130例,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80例,其余91例为其它不同器官组织的不良反应。
以胃肠道及中枢神经发生率最高。
结论:通过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了解的阐述,望能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94-0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谨遵医嘱且用法、用量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据资料分析,我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患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则有50万~100万人,占住院患者的10%~20%[1]。
因此,临床医生应足够重视药物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化学合成药物,自第一代喹诺酮药物应用以来,人们对喹诺酮药物的化学结构不断修饰,使得该类药物迅速发展出二代、三代及四代药物1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1 胃肠道不良反应在分析住院30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占130例,占43.3%,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部分患者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损害。
1.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是喹诺酮类药物第二种常见的不良反应[2]。
主要的症状焦虑、神经过分紧张、欣快、恶梦、精神失常及癫痫,另外,还可表现为神志不清、震颤或抑郁,特别好发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的老年人。
另外,有报道部分喹诺酮类药物还可使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加重[3]。
1.3 变态反应临床表现有皮疹、荨麻疹、红斑、血管水肿、表皮松解症,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还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报道[4]。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f8e59c2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a.png)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摘要: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方法:本次将选择我院收治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在我院100例采取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50例患者用药不合理,占比50.00%。
比较管理前后两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管理前用药不合理情况总发生率为60.00%;管理后不合理情况总发生率为10.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结论: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服用的管理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的护理性。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常见的临床药物,具有易吸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等特点[1],在呼吸道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以及肠道感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才能够实际情况来看,在临床治疗中,此类药物在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将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情况。
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将对本医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
所有患者中70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患者年龄22岁~50岁。
所有患者均采用第三代左氧氟沙星、第四代加替沙星治疗。
1.2方法对100例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的用药情况回顾分析,其中50例患者用药不合理。
1.3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将整理好的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展开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率(n%)表示,组间差应用x²检验;计量资料则通过(x±s)表示,组间差异经t值检验,各组间数据对比后获得的P值小于0.05时,表明统计学意义成立;若P值大于或等于0.05,则提示本次研究获得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与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分析50例患者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在50例患者当中不合理情况如下:2016年有10例,所占比例为20.00%;2017年的不合理用药例数为10例,占比20.00%;2018年用药不合理例数为20例,占比40.00%;2019年不合理用药例数为10例,占比20.00%。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e4bf57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d.png)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戴丽;邵鸣;李宏璐;孟祥云【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的建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等,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归纳和总结,并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与对策.结果随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越来越多.结论临床用药一定要增强合理用药意识,最大程度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程度,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期刊名称】《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年(卷),期】2017(015)004【总页数】2页(P242-243)【关键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作者】戴丽;邵鸣;李宏璐;孟祥云【作者单位】230000 合肥市,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30000 合肥市,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230000 合肥市,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正文语种】中文喹诺酮类药物属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此类药物的抗菌谱从起始仅针对革兰阴性菌,发展成为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都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广谱抗菌药物[1],被广泛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骨关节等多部位感染性疾病。
但随着广泛使用,国外就曾屡次发生喹诺酮类药物因安全性问题而撤市的情况,如曲伐沙星因导致严重肝功能损害、替马沙星因导致溶血尿毒综合征、格帕沙星因致严重尖端扭转型室速致死、加替沙星因引起心脏功能障碍和血糖代谢紊乱而纷纷停止使用[2]。
因此,如何提高此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一、不良反应的表现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严重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有研究显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的刺激性和剂量有关,剂量越大,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3~5]。
2.皮肤过敏反应及光敏毒性皮肤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风疹及剥脱性皮炎等症状,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试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用药指导
![试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用药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2c7cb69a417866fb94a8e02.png)
·244·药物研究《人人健康》Health For Everyone 2016年16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医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抗菌药物,属于人工合成的性质,对细菌的拓扑异构酶和回旋酶等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作用于人体后,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较强而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加大力度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开展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药指导,有助于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在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选取某医院2014.5-2016.5所收治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患者年龄在25-75岁之间。
本次临床研究中的所有对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视觉异常或倦怠等临床症状。
1.2 分析方法在本次临床研究中,以临床资料中所记录的药物名称、临床不良症状以及不良反应强度和预后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强度分为四个级别,不良反应对生命构成威胁甚至存在致命风险需要立刻进行用药抢救的判定为一级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明显,患者生理器官有改变,被迫停止用药并需要对症处理的,判定为二级不良反应;患者难以忍受不良反应,需要停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的,对症处理后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的,判定为三级不良反应;患者能够忍受不良反应,无需停止药量,未进行特殊处理后能够自行恢复的不良反应,判定为四级不良反应。
2 结果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口服给药的患者共40例,静脉注射的患者共60例。
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皮肤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皮肤上出现荨麻疹、皮疹、瘙痒和水泡等;神经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15例,以头痛、失眠、癫痫及焦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患者中消化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5例,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干呕、腹痛和腹胀等;除此之外心血管系统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0例,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和血压低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合理用药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和实际调查,分析、归纳、评价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多,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光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肝肾损害、肌肉关节、软骨毒性、血液系统影响等。
结论正确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充分发挥其广谱、高效、低毒的优势,减少耐药性及不良反应。
标签: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喹诺酮类抗菌药是人工合成的,因其结构中含有4-喹诺酮母核而命名。
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作用机制独特(抑制细菌DNA螺旋酶和DNA拓扑异构酶Ⅳ)、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相对较轻等优势颇受临床青睐,现已成为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其中氟喹诺酮类已成为该类药物的主流。
然而,随着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不断涌现及临床广泛使用,临床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指导人们合理使用这类抗菌药物已迫在眉睫。
1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喹诺酮类药物自1962年萘啶酸被合成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到第四代。
抗菌谱从单一抗革兰阴菌发展到抗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厌氧菌的超广谱的第四代。
第一代(萘啶酸)因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较大,现已淘汰。
第二代吡哌酸由于血药浓度较低,仅限于治疗肠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现亦较少应用。
引入氟原子后的氟喹诺酮类第三代、第四代产品具有如下特点:①对大多数需氧革兰阴性菌具有相似且良好的抗菌活性;②对革兰阳性需氧菌的作用明显增强;③对厌氧菌、分枝杆菌、军团菌及衣原体也有良好作用;④某些品种对具有多重耐药性菌株也有较强抗菌活性;⑤具有较长的PAE,作用时间长。
第三代、第四代临床应用较广泛。
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对目前耐药性最严重的肺炎链球菌有很好的疗效,又称为”呼吸道喹诺酮类药物”。
2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2.1 胃肠道反应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表现为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等,主要是因为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一般症状较轻,停药后症状即可消失。
不同药物出现胃肠道反应的频率存在差异,某些氟喹诺酮类药物更易引起这些症状,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等。
氧氟沙星还可引起假膜性肠炎。
2.2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仅次于胃肠道反应,该类药物由于氟原子的引入,脂溶性较高,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容易引起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头昏、头痛、失眠、眩晕及情绪不安等,眩晕和头痛在女性中的发生率高于男性,且在45岁以下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
严重时可发生复视、色视、抽搐、神志改变、幻觉、幻视等,故此类药物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疾病史的患者。
另外,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和培氟沙星等部分药物可抑制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与受体结合而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可导致痉挛和癫痫的发作。
2.3 过敏反应和光敏反应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红斑和皮诊等,停药后症状大都消失,严重者可引起皮肤脱落糜烂,偶尔可见过敏性休克,1994~2005年国内共报道了165例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死亡4例,以静脉方式给药发生率较高。
有药物过敏史者发生率高[1]。
药物引起的光敏反应包括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
光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吸收的紫外光能量在皮肤中释放,导致皮肤损伤;光变态反应是指药物吸收光能后成为激活态,并以半抗原的形式与皮肤中的蛋白结合,引起过敏反应[2]。
前者发病时间通常较短,一般在24h左右或更短时间发生,后者的发病时间相对较长,有一定的潜伏期。
这种毒性的严重程度与药物的结构有关,特别是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所引起的光敏反应,母核8位含氟的药物引起的光敏反应较强,如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等。
文献报道,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光敏反应很多,如司帕沙星、洛美沙星分别有185例、363例引起光敏反应[3]。
2.4心脏毒性心脏毒性发生率较低,临床表现为心慌、胸闷、乏力、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悸、Q-T间期延长等。
因而应避免与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或其他心脏毒性的药物同时使用。
田春华等[4]报道1例患者因支气管炎用莫西沙星0.4g,45min后出现心动过速(心率120次/min),未作处理,后逐步缓解。
2.5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紫癜等。
甄怀蒙等[5]曾报道过氧氟沙星致急性粒细胞缺乏的病例;张金花等[6]报道依诺沙星及左氧氟沙星静滴都可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6 肝、肾损害对肝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使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清淀粉酶和乳酸脱氢酶等升高,巩膜和皮肤黄疸,一般停药后即可消失。
偶致药物性肝炎[7]。
肾毒性少见,主要表现为BUN和血清肌酐值的上升,偶有报道血尿、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功能不全。
本类药物主要以原形经肾排出,大剂量可致结晶尿,产生继发性肾损害,尤其在碱性环境、老弱患者、肾疾病患者更易出现。
2.7 关节软骨毒性和肌键损伤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幼龄动物软骨组织损伤,病变发生在负重关节,而对成龄动物的关节软骨毒性作用则不明显。
其损伤的程度与动物年龄和药物浓度有关,年龄越小药物浓度越大,关节软骨损伤越严重。
临床报道肌腱损伤的患者早期表现为肌腱充血或炎症水肿,进一步发展为肌腱疼痛和肿胀,甚至肌腱断裂,尤其在长期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或给予镁缺乏的饮食时此作用更加显著。
2008年美国FDA在氟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信息中,添加了黑框警告,强调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导致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危险。
2.8 影响血糖引起血糖升高或降低,以加替沙星的表现最为突出。
加替沙星引起高血糖的发生率为10.9%,低血糖的发生率21.1%。
2001年1月~2005年6月FDA共收到388例关于加替沙星致血糖紊乱的不良反应报告,其中159例住院治疗,20例死亡。
2006年5月生产企业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宣布停止生产加替沙星片剂和注射剂,并从美国和加拿大撤市[8-9]。
2007年1月,SFDA就加替沙星可致血糖紊乱修改了该药品说明书。
3 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应用3.1 明确喹诺酮类药物的禁忌证①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应禁用;②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抽搐史、癫痫病史的患者均应慎重使用;③骨骼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18岁以下的小儿及老年患者应避免使用;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因为该类药物可通过胎盘和乳汁进入胎儿及乳儿体内,且接近血药浓度;⑤肝、肾功能减退应慎重使用。
若必须应用应酌情调整剂量。
主要经肾脏排泄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和依诺沙星等应根据肾功能减退情况减少给药剂量;可由肝肾两种途径排泄的药物如环丙沙星,在肾功能明显受损,或肝肾功能同时受损时也应减少剂量。
3.2 避免光毒性为减少或避免光毒性的发生,医生在诊治时,要重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否在日光照射下或紫外线环境下工作,此类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患者应注意用药后避免阳光曝晒和人工紫外线过度照射。
尤其是对门诊患者,无论是口服或静脉滴注喹诺酮类药物,服药期间和用药后3~5d避免在阳光下直晒。
药物使用或贮存时也应避光,用黑色或棕色塑料袋包裹,从而减少光毒反应或过敏性反应的发生。
3.3 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耐药性的产生选用药物要结合各代的抗菌谱和作用特点,临床用药应有明确的指征,限制无根据的预防性用药。
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细菌性感染,不宜用于病毒性感染。
应避免选用对病原菌无活性或仅具有轻度活性的品种。
用药前应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时掌握合适的剂量与疗程,防止药物的滥用而加速耐药菌株的发展。
3.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①与多价金属阳离子的制剂同服,会使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降低,临床避免与含镁、钙、铝、铁等制剂同服,如不能避免时,应间隔2h给予本类药;②喹诺酮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类、咖啡因、华法林等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同服可增加其血药浓度而引起不良反应;③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本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④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时导致中枢兴奋作用增强,增加神经系统的毒性,甚至引起惊厥;⑤糖尿病患者在服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同时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通常会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因此,在治疗期间应严密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
3.5 预防措施①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过敏史,对有过敏史或高敏体质者的患者,应慎用,应从小剂量药物开始使用;②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择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疗程不宜过长,剂量不可过大;③静脉给药速度不要过快,静滴时不要过快,最好控制在1h以上,以免静脉炎的发生;④为避免胃肠道反应,口服用药应在饭后或睡前服用;⑤用药期间多饮水,以防结晶尿的发生。
总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根据抗菌谱及患者情况、肝肾功能等来确定剂量及疗程,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充分发挥喹诺酮类药物广谱、高效、低毒的优势,减少耐药性、降低不良反应,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杨晓,杨华.喹诺酮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165 例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5):372-374.[2]梁秀芬,董桂娜.喹诺酮类药物的光敏反应及预防[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3):200.[3]盛力,殷乐平.喹诺酮类药物的光敏感反应及其预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6):830-831.[4]田春华,杨京勋.莫西沙星引起心动过速首例报告[J].中国新药杂志,2001,10(4):304.[5]甄怀蒙,霍刚,许建华.氧氟沙星致急性粒细胞缺乏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6):284-286.[6]张金花,苏伦,刘宇.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9):767-770.[7]李鸿雁,夏前明.喹诺酮类药物致药物性肝炎2例[J].中国医师,2005,8(6):5051.[8]孙忠实.第五个氟喹诺酮类药品-加替沙星撤市的思考[J].药物警戒快迅,2006,3(10):220-222.[9]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决定从市场撤出加替沙星[J].药物警戒快讯,200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