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

FNHCT增强示意图
平扫:大多数呈孤立的等 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
CT增强时动脉期明显均匀 强化,边缘浅分叶状
CT延迟像呈类圆形。中央星状纤维 瘢痕组织延迟像强化为其CT特征。
局灶结节性增生
平扫:略低密度肿块;CT增强 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边缘浅 分叶状;CT延迟像呈等密度
临床表现
多见中年女性,生长慢,无恶变潜能。 一般无症状,多数偶然发现。可表现为腹部肿块,
少数病例可自发性破裂而大出血。 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的FNH,可以避免手术,使用
影像学检查随访观察病变是安全的。
病理
FNH是多血供实质性肿块,肿瘤内部结构均匀,出 血和坏死少见。虽无包膜,但与周围组织界线清 楚。
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延迟强化。
典型FNH MRI表现
MR平扫T2WI、T1WI和Ga增强的延迟期表现。
FNH中央瘢痕
T2W
增强扫描延迟期 FNH中央瘢痕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强化。
HCC中心坏死
T2W
增强扫描延迟期
HCC T2WI压脂中心坏死呈低信号,延迟期对比剂退出, 中心坏死区仍为低信号,可见HCC的包膜强化。
(病例经腹腔镜证实为肝局灶结节增生)
5个月后复查显示两个病灶没有变化
局灶性结节增生
女性,45岁,体检发现肝内占位。 病理结果是FNH(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牛眼征”的特点:可看到为中心低密度坏死区较小,中间 高密度强化层最厚且规则、随时间推移强化越来越明显, 最外层低密度水肿带宽度匀称、在水肿带边缘的肝实质可 见一过性的异常强化影(炎性充血所致)。
T2WI抑脂呈低信号。两者增强后均有延迟强化。 FNH中央瘢痕T2WI抑脂呈高信号,且增强后延迟强化;肝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

病 灶 为 等 密 度 , 缘 欠 清 。 动 态 增 强 扫 描 动 脉 期 病 灶 均 显 著 边
强化 , 2例 中心 瘢 痕 结 构 轻度 强 化 ; 门脉 期 及 延 迟 期 病 灶 强 化 均减轻 , 为等 密度 , 5例 3例 为 略 高 密 度 , 1例 为 略低 密 度 。2 例 中心 瘢 痕 结 构 延 迟 强化 呈 略 高密 度 。本 组 病 灶 边 缘 均 未 见
Gd—DTP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 :, 别为 C a b分 T动 态 增 强 动 脉期 , 灶 显 著 强 化 , 围 病 周 见 扩 张 , 曲 血 管 。e d门 脉 期 见 病灶 强 化 减 轻 , 等 密度 及 迂 、 呈
略低密度 。
2 结果
3 讨 论
1 2例 共 发 现 1 3个 病 灶 ,l 1例 单 发 , l例 双 发 ; 态 多 呈 形
信 号 。 、、 b C d动态 增 强 见 病 灶 动 脉 期 显 著 强 化 . 中央 瘢 痕 无 强 化, 门脉 期 病 灶 强 化 减 轻 , 央 瘢 痕 逐 渐 强 化 , 延 迟 期 明 显 中 至 强化 。
肝 脏 局 灶 性 结 节 增 生 ( N 是 一 种 少 见 的 肝 脏 良性 肿 瘤 F H) 样 病 变 , 恶 变 , 出 血 。 影 像 学 表 现 与 原 发 性 肝 癌 , 腺 瘤 无 无 其 肝 及 血 管 瘤 等有 相 似 处 , 时 会 误 诊 。 本 研 究 回顾 分 析 经 病 理 有 证实 的 l 2例 肝脏 局 灶 性 结 节 增 生 的 C T及 MR 影 像 资 料 , I 总 结 其 特 点 , 提高 诊 断 正 确 率 。 以
床 症 状 无 特 征 性 , 具 体 病 因 目前 认 为 血 管 畸 形 或 血 管受 损 其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肝脏肿瘤,在CT影像学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
本文将从CT的影像特征、诊断要点和辅助诊断方面介绍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
一、CT影像特征1. 经典影像特征肝脏FNH在CT上的经典表现为:①病变边界清晰,与邻近的正常肝实质明显分界。
②病变增强明显,动态增强扫描早期病灶呈“牛眼征”,即提前强化的中心区域与稍后增强的边缘区域形成差异。
③无静脉期明显强化,但在延迟期有半数病灶呈相对明显的强化。
④增强扫描显示的非同质性是其又一个较为特异的表现。
少部分FNH患者的CT表现不具备上述的典型特点,这些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可能为单一的缺血性或高密度病灶,少见的病灶内出现出血、坏死或囊变。
还有一部分患者病灶内可显示中央瘢痕或索条状强化。
二、诊断要点1. 鉴别诊断FNH与肝血管瘤、肝血管内皮瘤、肝转移瘤等肝实质肿瘤的鉴别有一定难度。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肝脏FNH的恶变率较低,临床上应注意与HCC、肝血管肉瘤等恶性肿瘤加以鉴别。
肝脏FNH与局灶性脂肪变性的肝转移瘤在CT上表现也较为相似。
还需注意的是,对于未明显强化的病灶应考虑肝转移瘤的可能。
2. 术前诊断对肝脏病变进行术前诊断十分重要,FNH的CT影像学表现虽然有一定特征性但并不绝对,所以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术前肝穿活检或核素扫描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三、辅助诊断对于部分CT表现不典型的FNH患者,可以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辅助诊断。
1. MRIMRI是目前常用的辅助FNH诊断手段。
MRI具有更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可更清晰地显示病变与周围肝实质的分界。
而FNH在MRI上的表现与CT相似,也常呈中心明显强化的特点。
2. 核素扫描核素扫描对于FNH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其中磷99m、铷82、可见光和超声等检查也可用作辅助诊断。
肝脏FNH的CT影像学诊断应注意综合分析病变的边界、增强情况、非同质性强化等特征,并注意与其他肝实质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常规超声
◦ 可呈等回声或稍低、稍高回声,其中等回声者约占66.7%~74.3%,边界 可清晰或不清晰,故常规灰阶超声检查时不易发现病灶。有时主要依靠 其对周围管道的推挤移位或病灶周围出现暗环等继发性特征而识别该病 灶,偶尔也可依靠病灶中央的瘢痕而识别病灶,但其出现率不高。彩色 多普勒超声显示90%以上的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灶内部彩色血流丰富, 特异性的表现时病灶中央出现“星状”彩色血流(50%~70%),病灶周 围常可显示粗大的供血动脉,脉冲多普勒则可测及动脉血流,其流速常 较高(0.14~1.13m/s),而阻力指数较低(RI 0.40~0.70)。
◦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在常规超声上的典型表现是直径多<5cm、单发、边 界欠清和有中央瘢痕等,虽然也有多发性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报道, 但明确诊断需依据病理学检查。
病理
◦ 大体标本显示多数病灶境界清楚、质地硬、呈结节状,颜色由灰褐色到 淡棕色,通常较周围肝颜色淡;部分病例可出现红色淤血区。
◦ 显微镜下的特征是含有正常肝细胞、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胆管 和汇管区,但没有正常的门静脉结构,这是一种正常肝细胞的不正常排 列而形成的增生性病变。胆管和动脉管壁增厚明显,尤其见于中央瘢痕 处。由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有丰富的动脉供血,故病灶很少出现内部 出血、坏死和钙化等继发性改变。 Nhomakorabea治疗
◦ FNH是没有恶变倾向的良性病变,并且并发症少见,对于其处理已形成 以下共识:FNH的观察随访是安全的,一旦诊断明确应避免手术;只有 在肿瘤生长或组织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才行手术切除。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R do Pat eDe 0 8 Vo 2 , . 2 a il rci , c2 0 , l 3 No 1 c
1 3 35
腹 部 影 的 C 和 MR 表 现 与 病 理 对 照 分 析 T I
和 MR 能 够 显 示 F 1 NH 的血 供 特 点及 病 理 特 征 , 态 增 强 扫描 是诊 断 F 动 NH 最 有效 的影 像 学手 段 , 诊 断 和鉴 别诊 断 中具 在
有 很 大价 值 。
【 键 词 】 肝 肿 瘤 ;局 灶性 结 节 增 生 ;体 层 摄 影 术 , 线 计 算 机 ; 共 振 成 像 ; 理 学 关 x 磁 病 【 中图 分 类 号 】R 4 . ;R 1. 2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 0—3 3 2 0 ) 21 3 —4 452 844 文 文 000 1 (0 8 1 -350
d n ZHAO a e 【 De a t n f d o o y, n f n n r l o g, Nin, ta . p r me to Ra i l g Do g e g Ge e a s ia fYu y n e ia o lg , b i 4 0 8 Ho p t l n a g M d c l l e Hu e 2 0 , o C e 4
尚建敏 , 夏进 东 , 年 ,陈 晓蓉 ,刘安 陆 ,万华 ,彭虹 赵
【 要 】 目的 : 讨 肝 脏 局 灶 性 结 节 增 生 ( NH) C 和 MR 表 现及 病 理 基 础 。方 法 : 摘 探 F 的 T I 回顾 性 分 析 1 8例 2 O个 经 手
术或 穿刺 活 检 病 理 证 实 F NH 的 C 和 MRI 现 特 点 , 与 病 理 对 照 ( T 检 查 1 T 表 并 C 2例 , I 查 1 MR 检 O例 , 4例 同 时行 C 和 T MR 检 查) I 。结 果 : 灶 大小 1 8 1 . m; T 检 出 ¨ 个 病 灶 , T 平 扫 痛 灶 均 呈低 密度 , 匀 或 不 均 匀 ; 强 扫 描 动 脉 病 .~ 35 c C C 均 增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诊断价值的比较

31 例中, CT 发现 29 例, CT 检查中典型征象, 平扫稍低密度或 等密度 25 例, 中央疤痕 10 例; 增强后除中央疤痕外, 动脉期 20 例 可见明显强化, 门静脉和平衡期高密度和等密度, 延时期中央疤 痕强化。不典型征象中平扫低密度影 4 例, 其中密度不均 1 例; 增 强后 1 例呈轻度强化, 延时期 4 例稍低密度。 2. 3 MR表现平扫
诊断为恶性肿瘤, 5 例诊断为血管瘤。而 MRI 注射特异性造影剂后能正确诊断为 FNH。结论 FNH的 CT和 MR表现在术前进行综合
分析, 多数可明确诊断。对于不典型表现的 FNH, MRI 对 FHN 的诊断价值高于 CT。
【关键词】肝肿瘤 局灶性结节增生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象
【中图分类号】R2 5 6 . 4
CT 检查正确诊断 F NH2 5 例, 诊断为恶性肿瘤 1 例, 诊断为血 管瘤 3 例。MRI 检查 3 1 例均能正确诊断为 FNH。 3 讨论
目前较为一致认为 F NH 并非肿瘤。F NH 是一种较少见的良 性肿瘤样病变, 以 30~50 岁的女性多见, 偶尔可见小儿患者[ 1~4] 。
典型的 FNH 的 MRI 表现: 除瘢痕之外信号均匀( 90%) 明显增强( 89 %~ 100%) , 即血供丰富; 瘢痕( 50%~60%) T1WI 呈低信号、T2WI 高信 号, 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无增强, 延迟期增强( 部分病灶门静脉期可 增强) 。本组 13 例单发病例中, 10 例具有典型表现, 因此术前前瞻 性诊断正确 。
中外医疗 200 8 NO. 27 CHI NA F OREI GN MEDI CAL TREATMENT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影像学表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影像学表现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 I影像学征象。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 FNH 病例,其中13例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
结果 23例病灶呈类圆形;CT平扫病灶呈稍低或等密度,中心瘢痕结构呈更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呈稍低或等密度,瘢痕结构延迟强化;MRI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W I及T2WI信号,瘢痕结构于T2W I上呈特征性高信号,增强后三期信号变化特点类似CT三期增强特点,增强后部分病灶内或周围可见增粗、扭曲的动脉,在T2WI上表现为血管流空。
结论熟悉 FNH 的CT、MR I影像征象,可提高FNH 诊断率。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内较少见的一种肿瘤样病变,在肝脏良性病变中发病率次于肝囊肿、血管瘤及肝腺瘤。
其影像表现与原发性肝癌、肝腺瘤及血管瘤等有相似之处,容易误诊,术前正确诊断FNH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总结了23例肝脏FNH的 CT、MR影像征象,并与病理特点进行对照,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近5年来经本院病理确诊的FNH共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范围 15~ 55 岁,平均34.7岁。
18例无任何症状,仅体检时B超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5例右上腹不适,无明显诱因,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占位病变。
1.2 检查方法1.2.1 CT扫描技术:东芝16层螺旋CT,13例,扫描参数:300 mAs,120 kV,层厚:2mm,层间距:2mm,重组层厚:5mm。
所有病例均先作腹部CT平扫和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以3.0~ 3.5m l/s的速率注射欧乃派克75~ 100 m l,27~ 30 s 行肝动脉期扫描,65~ 70 s 行门静脉期扫描,3min后行延迟期扫描。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指在肝脏内部出现多个小的结节状增生,这种病变常常需要通过CT检查进行诊断。
CT检查是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来获取身体内部组织和器官影像的影像学技术,能够准确显示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对于肝脏的病变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
一、扫描方式CT检查肝脏结节性增生时,常采用动态增强扫描方式,即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进行扫描,通过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进行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病变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对于肿瘤的定性和定位有着重要的帮助。
二、影像表现1.结节性病变:肝脏结节性增生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多个结节状病变分布于肝脏内,这些结节的大小、形态不一,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这些病变的位置、大小和边缘特征,帮助医生对病情进行评估和诊断。
2.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在动态增强扫描中,肝脏结节性增生的病变通常在动脉期显示为明显的血管灌注,而在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则呈现出相对较低的密度,这有助于区分良性和恶性结节性病变。
3.边缘特征:良性结节性增生的边缘常常较为光滑,而恶性病变的边缘则常常呈现出模糊不清或毛糙的表现,这可以通过CT检查清晰地显示出来。
4.周围组织受侵犯:肝脏结节性增生的病变若侵犯了周围的血管、胆管等结构,也可以通过CT检查来观察到,这对于评估病变的侵袭性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帮助。
5.伴有脂肪变化:有些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化,这种情况可以通过CT检查来准确地判断出来,对于选择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诊断价值CT检查是诊断肝脏结节性增生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发现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进而进行病灶的定性和鉴别诊断。
CT检查还可以对病变的血供情况、周围器官的受累情况等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
CT检查在肝脏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肝脏局灶性增生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沈阳
10 3 ) 10 4
文章编号 : 6 2—3 8 ( 0 8)一 17 7320 7—0 9 0 0 5— 2
【 关键词 】 肝脏
局 灶性增 生 C T 病灶 2个 , 度均匀病灶 1 , 度不均匀病灶 5 。增强早期 密 5个 密 个 所有病灶 均有明显 强化 , 均匀 强 化 1 1个病 灶 , 不均 匀 强化 9个 病灶 , 中 6个病灶 内可见裂 隙状未强 化的疤痕 组织 , 其 除疤痕组 织外 , 病灶强化相对均匀 , 只有 3个 病灶呈 完全不 均匀强化 。门 脉期等密度病灶 1 , 4个 低密度病灶 4个 , 高密度病灶 2个。延迟 扫描等密度病灶 8个 , 低密度病灶 1 , O个 高密度病灶 2个 。本组 病 例 中 5例见粗大 的供 血动脉 , 病灶 均大于 3m。 c
l 材料 与方 法
本组 1 3例 F H患者 , 中男 8例 , 5例 , N 其 女 年龄 2 5 8— 8岁 , 平均 4 . 。均为体 检时偶然发现 , 临床症 状。患者 无 乙肝 2 3岁 无 病史 , F A P等实验室检查正常 。
C T采 用 G I H S E D L S 四排 ) 旋 扫 描 机 ,3例 患 ELG T P E P U ( 螺 1
量 。急性肝破裂 时 , T除能 发现 肝实 质 内和 肝包 膜下 血肿 外 , C 还 可以清新显示 肝破 裂 口的形态 、 特征 , 为临床 为临床诊 断和 治
【 ] 齐生 伟. 伤性 肝破裂的 c 3 外 T诊断与手术对照分析 . 四川 医
学 ,0 2 8 2 )8 9 20 ,( 3 :0 .
疗肝外伤提 供 依据 。对 于危 重 病人 的观察 , T检查 有 独 到 之 C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与MR表现及其诊断意义

强后 1 例 明显强化 , 例 中央 瘢痕有延迟 强化 。 T 1 4 c 平扫检 出率为 占7 % ( 例 ) MR 0 % ( 2 ) P<0 0 ) C 增 强检 出率为8 . % 5 9 , 为1 0 1 例 ( .5 。T 33
(0例) M 1 ; R为 10 (2 ) P< .5 。C 诊 断正确率为 7 % ( ) M I 9 % ( 1 ) P < .5 。④ 结论 0% 1 例 ( 00 ) T 5 9例 , 临床 资料 。③结果
1 F H均为单发 , 2例 N 位于肝 右叶 8 , 例 肝左 叶 4例 , 平均大 小为 4 9 m。c e T平扫表现 低密度为 5例, 为等密 4例
度 , 中 3例 中 央 区可 见 星 芒 状 的 更低 密度 区 ; 强扫 描 动 脉 期 可 见 明 显 强化 , 其 增 4例 病 灶 中 央 更 低 密度 区 无 强 化 , 门静 脉 期 病 灶 密 度 稍 有 下 降 。MRT w1 示 3例 为略 低 信 号 , 为 等 信 号 , 中4例 中心 及 周 边 可 见 条 状 的流 空信 号 ;, 显 示 6例 为 略 高信 号 , 为 等 信 号 ; l 显 9例 其 T wI 6例 增
显强化 , 例呈 略高信 号 , 中央瘢痕有延迟强化 , 中 2例 中 1 4例 其 央及周边可见增粗扭 曲的血管影 。病理证实为大量纤维结缔组
学特点及其 临床 意义 。
1 资料 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本组 1 2例均经病理证 实为 F H, 中男 5例 , N 其 女 7例 ; 年龄 2 4~6 , 均 4 2岁 平 3岁。经手 术证 实 3例 , 穿刺 肝
梁志伟 江新青 魏新华 夏建 东 汪珍穗 郑力 强
( 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磁共振 室
FNH(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不典型FNH影像表现
• 信号不均匀,脂肪变性,出血。 • 无中央瘢痕和纤维分隔。 • 可出现假包膜(是由于受压的肝实质、绕行
的血管以及炎性反应等因素形成)。 • 强化方式改变:渐进性强化,快进快出。
F,50岁,发现肝占位1周。
鉴别诊断-肝细胞癌(HCC)
• HCC患者多有AFP阳性及肝硬化背景。 • 假包膜 。 • 强化方式:快进快出。 • 强化程度不及FNH明显。 • 中央坏死常见,形态不规则。 • 门脉期及延迟期多呈低密度或低信号,
34岁,女性,体检发现肝占位。
FNH的中央瘢痕在T2WI上呈高
信号的原因
• 主要因为内含慢血流的血管,炎症细胞浸润 和水肿等。
• 但发生率50%左右,与瘢痕区内血管成分 多少、纤维化的数量有关(若陈旧性纤维化 的成分多,或少许瘢痕内有血栓的机化,在 T2WI上可为低信号,和纤维板层样HCC的 致密结缔组织瘢痕及血管瘤中血栓机化的表 现一致。)。
病因
• 血管畸形或血管损伤。 • 细胞对局部血管异常产生的反应性
增生,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
病理分型
• 经典型:最为常见,呈结节型,切面具有典 型特征性改变,即病变中央有星形瘢痕;病 灶周边或中央存在供血血管。
• 不典型:病变中央缺乏星形瘢痕灶,或畸形 血管,但都有胆管增生。
病理-典型FNH(80%)
• 延迟期:肿块呈等密度,中心瘢痕轻度强化。
影像表现-MRI
• 平扫:病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除中心瘢痕外一 般信号很均匀,典型者中心瘢痕在T1WI 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不典型者 T2WI上可表现为低信号。
• 增强: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及延迟 期病灶略强化,与肝组织趋向等信号,中 心瘢痕延迟强化。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PPT精品课件

不典型FNH影像表现
• 信号不均匀,脂肪变性,出血 • 无中央瘢痕和纤维分隔 • 可出现假包膜(是由于受压的肝实质、绕行的
血管以及炎性反应等因素形成) • 强化方式改变:渐进性强化,快进快出
F,50岁,发现肝占位1周
鉴别诊断-肝细胞癌(HCC)
• HCC患者多有AFP阳性及肝硬化背景。 • 假包膜 • 强化方式:快进快出 • 强化程度不及FNH明显 • 中央坏死常见,形态不规则 • 门脉期及延迟期多呈低密度或低信号,
• 多无包膜,境界欠清
• 平扫密度及信号:等或低密度/等-稍长T1、稍长T2; 中央纤维瘢痕呈低密度/长T1长T2信号
• 增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中央瘢痕无强化; 门脉期及实质期:等、稍高密度(信号),中央瘢
痕延迟强化
小结
FNH
肝腺瘤 海绵状血管瘤
HCC
胆管细胞癌
临床特点
好发年轻女性,发病率低,好发 一般无症状,多 见 可有AFP↑ 好 发 于 老 年 人 ,
FNH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的原因
• 瘢痕中畸形血管管壁厚,管腔狭窄,因而出现 延迟强化。
病理-不典型FNH
病变中央缺乏星形瘢痕灶,或畸形血管,但都 有胆管增生。可分为以下3型: 1)毛细血管扩张型:表现为短小的纤维分隔+较多 的扩张血管+小胆管增生。 2)混合细胞型:少许纤维间隔+少数畸形血管,肝 细胞实质性增生及增生的胆管明显。 3)伴肝细胞不典型增生型:可具有上述不同类型 成分的表现。
性改变,即病变中央有星形瘢痕;病灶周边或中央存
在供血血管。
• 不典型:病变中央缺乏星形瘢痕灶,或畸形血管,但 都有胆管增生。
病理-典型FNH(80%)
• 是富血供实性肿块,肿块内部结构均匀,出血和坏死 少见。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与MRI表现

( Hale Waihona Puke 亚 市人 民 医院放 射科 , 南 海
【 摘要 J 目的
探 讨肝脏局灶性 结节增生 ( N 的 C F H) T及 MR 表 现 及特点 。方法 I
的 F H患者 1 共 2 N 6例 0个 病 灶 。其 中 l 术 前 行 C 2例 T平 扫 及 动 态 增 强 扫 描 , 行 术前 MR 平 扫 及 动 态 增 4例 I
3 . % (/ 0 。结论 00 62 )
F H在 C N T及 MR 上 具有 特征 性表 现 及不 典 型 征象 , I 综合 识别 C T及 MR 征 象对 I
F H 的诊 断 及 鉴 别 有 重 要 价 值 。 N
【 关键词 】 肝脏 ; 局灶性 结节增生 ; 计算机断层成像 ; 磁共振成 像 【 中图分类 号】 R 4 【 45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0 -- 5 (0 0 1-0 9 - 3 0 3 -3 0 2 1 )9 -9 - 0 6
we e fu d i ai n so r o n n 5 p t t n MRI A llso s w r n a c d ma k d y i h r ra h s .C n rl s a ,v s u a e . l e i n e e e h n e r e l n t e a t ilp a e e e ta c r a c l r d s l c me t e s l r u d t e lso r h w n 1 / 0, 4 2 6 2 NH. n l s n C aa trsi e — ip a e n ,v s e sa o n h e in wee s o n i 0 2 1 / 0, / 0 F Co c u i h r c e t la o i c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CT诊断与鉴别

A1 无中央疤痕结构的FNH
A2:无中央疤痕结构的FNH
2、动脉、门脉和延迟期为高密度FNH
原因:1、脂肪肝背景; 2、病灶位于肝脏上部,动脉、门脉
期扫描时病灶所在层面的血流属于肝动 脉后期相,因而病灶强化仍明显。
B1:平扫、动脉、门脉和延迟期为高密 度FNH
B2:动脉、门脉和延迟期为高密度FNH
CT或MRI能显示病灶中存在的疤痕结 构。
典型FNH的CT影像特征表现
1、CT平扫:病灶为等或稍低密度, 中央疤痕结构密度更低;
CT多期增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动脉期~除中央疤痕病灶全瘤样强化, 其密度明显高于肝实质并接近同层腹主动 脉;
2)门脉期~病灶强化程度下降,为等或稍 高密度,中央疤痕仍为低密度;
3)延迟期~病灶为等或稍低,疤痕结构在 延迟时可出现强化,由低密度变成高或等 密度。
疤痕呈放射状或车辐状
低倍镜下肿块显示中心纤维疤痕组织,肝组织被粗实 纤维组织分隔,形成多个小结节
纤维间隔内含管壁粗厚的动脉、静脉
可见标本内增生的胆管
组成肿块的肝细胞肥大,无血管侵润, 未见核分裂象。
二、典型FNH的影像表现
典型FNH:所谓典型即病灶强化符合 -----“快进、缓退、瘢痕延迟强化” 的特殊性;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病例5
FNH供血动脉由病灶中心向周围辐射状分布
中心星芒状疤痕以及放射 中心星芒状疤痕延迟强化
状分布的滋养动脉
后缩小
与前同一病例,DSA显示FNH 有一条供血动脉
。 由病灶中心向周围辐射状分布
CTA显示供血动脉
二、FNH的一些特殊影像表现
1、无中央疤痕结构的FNH 原因:病理组织学上FNH均存在中央疤痕, 当病灶本身较小时,则中央疤痕结构更小, 且密度或信号差异小,故不易在CT和MRI 上显示;实际疤痕结构显示率为30%左右。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影像表现(附6例报告)

C n T a d MR p e rn e fF H r erse t eya ay e n6 c ss( ein ) a p aa cso N weertop ci l n ls di ae 7lso s .Re ut v sl s:T ols n i ae ( e w ei n6c s s 7 l・ o
延 迟后 明显强化 ,周边可见增粗迂 曲的回流静 脉血管 影 ;MRT WI I1 呈边 界清晰 的等信号或 略低信号 结节 ,中心 星
芒 状瘢 痕呈 低 信 号 ;T WI 灶 为 边 界 清 晰 的 略 高 信 号 结 节 , 中 心 条 形 或 星 芒 状 明 显 高 信 号 影 。增 强 T WI 肪 抑 2 病 I 脂
制像表现和 C T增强表现一致 ,早期轮辐状强化 ,延迟后呈等信号灶 ,中心瘢痕延迟后 强化 明显 。结论 :肝脏局灶
性结节增生 的 C T和 MR 表现具有一定 的特征性 ,据此可 以进行 临床准确诊断 ,减少误诊。 I 关键词 :肝脏 局灶结节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 机 磁共振
I gn idn s fF c l d lrHy epai h i r R p r f ae ) ma igFn ig o a No ua p r l aOf eLv ( e o t o C ss o s T e s 6
期的图像 。其 中 5例行 C T及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 ,1 例仅行磁共振平扫 ,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 分析总结 。结 果:
6例 7个病灶 ,其 中左 叶 2个病灶 ,右 叶 5个病灶 。C T平 扫病灶显示不清 ,增强动脉期表现为边界清晰车轮状明显
强 化结 节 ,中心 星 芒 状 瘢 痕 强 化 不 明显 , 门静 脉 期 或 延 迟 后 病 变 逐 渐 为 与 邻 近 肝 实 质 等 密 度 结 节 ,中 心 星芒 状 瘢 痕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简称F N H ,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其病因目前尚未有定论,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当中,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有症状患者一般表现为右上腹包块、疼痛不适等,多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因此对这一疾病的诊断也多是依靠影像学检查。
本文对F N H 的CT 检查和M R 检查的影像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F N H 的确诊率,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检查以提高效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0年5月—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22例肝脏F N 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为25~36岁,平均为(30.5±5.5)岁。
其中有18例患者在健康体检时发现,有4例患者因上腹部感到不适而行B 超检查时发现,22例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都呈现为阴性,且患者甲胎蛋白和肝功能均正常。
1.2 检查方法1.2.1 CT检查 采用16层螺旋C T 机进行检查,扫描条件在电压为120kV ,电流250~300m A 下实施,其中层间距、层厚均为2m m ,螺距为1,。
在扫描时先对患者的上腹部进行平扫,在增强扫描时,选用非离子型的碘对比剂进行肘静脉注射,流率控制在2~3m L /s 。
在动脉期25s 时开始进行扫描,在门脉期55~65s 时开始扫描,而静脉期则在150s 之后,3~5mi n 后进行延迟扫描。
1.2.2 MR检查 采用1.5T 超导M R 扫描仪进行检查,并让患者取头先进仰卧位进入扫描仪中,在扫描时先进行T1W I 及T 2W I 的平扫,采用呼吸门控的方法对两个系列进行激发。
在增强扫描时,在患者的肘静脉采用快速推注的方法注射0.2m m o l /k g 的Gd-DT PA 造影剂,一般推注时间为5~8s ,在注射完6~8s 时对动脉期的T1W I 系列进行扫描,在扫描时让患者屏气16~22s ,在扫描完成后5~6s 做静脉期的屏气扫描,屏气时间同第一次扫描,在第二次扫描完成后40~50s ,再做平衡期的屏气扫描,最后在3~5mi n 后做延迟扫描。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FNH )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FNH )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独特,可以与其他肝脏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FNH的影像学表现及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一、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1)增强扫描:FNH的发生与门静脉血供密切相关,因此在动脉期增强时,病灶呈明显均匀持续强化,呈等或稍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密度。
动脉期后,病灶逐渐变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化。
此外,可见在病灶内部形成的细小动静脉瘘。
(2)延迟相扫描:在门静脉期扫描中,病灶的密度逐渐减低,可能出现中央瘢痕或病变内部的低密度区。
2.MRI表现:
(1)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中央瘢痕呈明显低信号。
(2)T2WI:病灶呈明显高信号,中央瘢痕呈等或稍高信号。
(3)增强扫描:与CT类似,病灶在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后逐渐变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化。
二、鉴别诊断:
1.肝细胞瘤(HCC):FNH和HCC在影像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但两者的强化方式和内部构成不同。
FNH的强化程度较低且均匀持续,而HCC的强化程度较高,且可见坏死灶、出血或囊变等特征。
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在动脉期呈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几乎
完全减弱。
与FNH相比,肝血管瘤的强化程度更高。
3.肝转移瘤:肝转移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病灶,其边界模糊,强化方式与FNH不同,常伴有肝外转移灶。
附件:
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CT诊断与鉴别

CT成像技术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能够快速扫描全肝,获 取高分辨率的图像,有助于发现和诊 断FNH。
三维重建技术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将FNH的形 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更加 清晰地展现出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 诊断。
肝炎、肝硬化
CT上表现为肝脏形态改变和密度不均,与FNH的影像学特征有明显区别。
肝脏脓肿
CT上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时无明显强化,与FNH的影像学特征不同。
03
FNH的CT诊断价值与局 限性
CT诊断价值
1 2 3
准确判断病灶位置和大小
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准确地定位 FNH病灶,并测量其大小。
血管造影征
部分FNH在增强CT扫描时会出现血管造影征,即 病灶内可见增粗、扭曲的血管影。
增强CT表现
早期强化
FNH在增强CT扫描的早期阶段通 常会出现明显的强化,强化程度 与正常肝实质相近或略高。
延迟强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FNH的强化程 度逐渐降低,但仍然高于正常肝 实质,呈现相对高密度病灶。
病灶内血管
与肝脏良性肿瘤的鉴别
肝脏良性肿瘤
包括肝血管瘤、肝腺瘤、肝囊肿等,CT表现各异。肝血管瘤 典型表现为“快进慢出”强化方式,肝腺瘤密度较高且均匀 ,肝囊肿为低密度病灶。
FNH
在CT上通常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时明显均 匀强化,强化方式与肝血管瘤相似,但不会出现“快进慢出 ”的强化特点。
与肝脏其他疾病的鉴别
02
FNH的鉴别诊断
与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
肝脏恶性肿瘤
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等,CT表现多样,常表现为低密度或 等密度肿块,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时强化不均匀,常伴有肝内外血管侵犯和 淋巴结转移。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性病变,以肝脏内出现多个局限性结节为特征。
其病理学特点为由正常肝细胞、胆汁导管及间质组成的结节。
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FNH诊断方法,下面将对其CT诊断进行详细介绍。
CT扫描途径可以选择增强扫描,通过对比剂的注射增强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结构。
FNH在增强CT图像上常呈现为类圆形或类椭圆形的高密度结节,其密度通常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近或稍高,大部分情况下强化程度较轻。
与其他肝脏病变相比,FNH在增强CT图像上的强化特点较为典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动脉期较早强化:FNH的血供主要来自肿瘤内的异常血管网,故在动脉期可以见到强化,一般在30-40秒后到达高峰。
2. 静脉期稍强化:与其他良性肿瘤不同,FNH在静脉期呈现较轻度的强化,这是由于FNH内存在一种名为脉管瘘的病灶,在静脉期有部分对比剂通过此瘘流入深静脉系统,导致轻度强化。
3. 弥漫均一的强化:与肝癌等恶性肿瘤相比,FNH整体强化更均匀,在动脉期和静脉期都呈现为均匀强化的特点。
4. 中央瘢痕:FNH的中央瘢痕是其较为典型的特征之一,可以在CT图像上清晰显示出来。
瘢痕常呈低密度区,其内可见钙化。
在CT图像上还需要注意与其他病变的鉴别。
FNH最常与肝癌和肝腺瘤相混淆。
与肝癌相比,FNH在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强化程度较浅,整个病灶呈均匀强化,边界清晰。
而肝癌则强化程度较明显,边界模糊。
与肝腺瘤相比,FNH在CT图像上的强化程度较轻,且FNH 常伴有中央瘢痕,而肝腺瘤则无。
通过CT增强扫描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通过观察其强化特点和病变形态特征,可以与其他肝脏病变鉴别。
CT诊断仅为辅助手段,最终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综合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
作者:余飞龙蒋聪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19期
摘要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表现,认识FNH的CT特征。
方法:5例FNH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分析其CT表现。
5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
结果:5例FNH均为单发性结节,位于肝右叶4例,肝左叶1例。
肿瘤直径1.5~8.4cm。
5例平扫均为低密度,其中4例病灶(直径均>3.5cm)中央区有星芒状的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区4个结节明显强化,1个中等强化,病灶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4个高于或等于肝实质,1个低于肝实质;延迟期3个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2个低于肝实质。
结论:FNH 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征。
关键词结节增生 CT表现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肝脏少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其病因尚不明确,无恶变倾向及并发症,,影像学表现虽有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5例经手术和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FNH的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3~68岁,平均45.5岁。
所有患者均无慢性肝病病史,各种肿瘤标志物检查均为阴性。
均无乙肝病史。
肝功能均正常。
影像学检查:使用SIEMENS Emotion螺旋CT机,以上腹部定位片选定扫描范围,平扫后行常规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
层厚5mm,螺距1.5。
非离子型对比剂以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流量3ml/秒,总量75~90ml,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开始注入对比剂后23秒、40~50秒、3~4分钟。
结果
CT表现:5例FNH均为单发结节,4个位于肝右叶,1个位于左叶,均位于肝包膜下,病灶直径1.5~8.4cm,平均5.2cm。
5例FNH平扫为低或略低密度,3个呈分叶状,4个(直径>3.5cm)的病灶内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影,呈点状,裂隙状或星芒状;5例均未见肝硬化脾大
改变。
增强扫描,动脉期:4个病灶明显强化,1个中度强化并低于肝实质,中央低密度瘢痕区均无强化,1个病灶中央或周边见明显扭曲,增粗的供血动脉。
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4个高于或等于肝实质,1个低于肝实质。
延迟期:3个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2个低于肝实质。
4个病灶中央点状、裂隙或星芒状瘢痕部分或全部强化,病理证实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小胆管增生,分割肝组织呈结节状,周围肝小叶结构存在,肝细胞呈结节样,无异型性,汇管区尚见淋巴细胞浸润;3个病灶见包膜样强化,但手术标本均未见真正肿瘤包膜;本组病例延迟期中,2个低于肝实质的病灶,内部裂隙样低密度无或仅部分填充,2例与肝实质接近的病灶,中央裂隙样低密度未见确切强化。
讨论
目前,FNH被认为是肝细胞对血管异常的一种增生性反应,属良性局灶性肝实质性病变,以往文献报道认为多见于20~50的女性,但近期的研究发现,其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并无显著性,本组5例中就有3例为男性。
典型的FNH为结节状,好发于肝包膜下,边界清楚,但无包膜,以切面中央有星芒状瘢痕为其病理特征,增生的纤维间隔将肝组织分割成结节状,结节内肝细胞形态正常,大小一致,无异型性,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纤维间隔内可见厚壁血管及增生的小胆管,并有炎症细胞浸润。
非典型的FNH病灶中无增生的纤维间隔,而是扩张充血的血管腔。
FNH多不引起临床症状,除个别病灶较大引起上腹不适外,多为体检偶尔发现,本组病例即如此。
因而CT是主要的检查方法。
FNH的典型CT表现为平扫多呈等或稍低密度,中央瘢痕呈星芒状低密度,动脉期除瘢痕外显著均匀强化,门脉期呈等或略高密度,及延迟期呈等密度,而中央瘢痕出现延迟期强化,强化模式以“快进慢出”为特点,与肝癌的“快进快出”不同,其中以动脉期瘢痕外的显著均匀强化为最重要特征。
本组病例注药后进行三期动脉扫描,5例FNH,除1例于动脉期呈中等强化并低于肝实质外,其余4例均明显强化高于肝实质,经门脉期至延迟期,仍有3例高于或略高于肝实质,并且4个病灶的中央瘢痕出现强化,有较为典型的表现。
目前,动脉期病灶的中央或周边出现明显增粗迂曲的血管(供血动脉)被认为亦是FNH的一个特征征象,但本组仅有1例可见到这种特征表现,并不多见。
本组4个直径>3.5cm的FNH病理上均有较为典型的中央瘢痕结构,可见当病灶直径>3.5cm时,中央瘢痕结构出现率较高。
尽管如此,由于FNH往往伴有不典型征象,导致术前的确诊率不高。
本组病例FNH的非典型表现有动脉期强化不顯著而低于肝实质;动脉期出现动动脉-门脉、动脉-静脉分流;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密度和(或)中央瘢痕不强化。
这些不典型表现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FNH呈现不典型表现的机会并不少见,需要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以及肝腺瘤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