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2)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西风胡杨教案语文S版
西风胡杨【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之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4.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其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关注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一些胡杨林的图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1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胡杨图片)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有一幅画面会令你的心灵为之震撼——在茫茫戈壁的深处,在浩瀚沙海的边缘,在一片阳光骄纵、风沙暴烈的盐碱地上,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在向恶劣的环境挑战,那就是其貌不扬却感天动地的胡杨。
当地的维吾尔族农民说,胡杨三千年,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
(板书课题)二、初识胡杨,了解特点。
(一)交流资料,谈谈自己心中的胡杨。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胡杨。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词,并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
2.检测生字词识记、理解词语情况。
3.检测读书成果。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再读课文,在课后“指南针”的指导下,围绕课文内容质疑、解疑。
(3)总结质疑、解疑方法。
教师小结:读书时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对我们深入地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谈自己对胡杨的了解。
二、欣赏胡杨,感悟品格。
(一)借助媒体,了解胡杨生存环境。
播放视频(胡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孤独守望的情景)教师解说: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有一片黄色的荒原——塔里木盆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西风胡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其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关注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交流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进新疆,去领略那异域风情,去观赏那美丽的西风胡杨。
(板书课题《西风胡杨》)2、读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二、文本对话,走进胡杨,感悟品格。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齐读第一段。
边读边想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到什么?结合插图告诉大家。
2、找出最能体现西风胡杨特点的两个词语。
教师相机板书:最美丽、最古老3、小黑板出示句子:“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想一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胡杨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并且对人类的帮助是很大的,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
)(3)、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
4、小结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分段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2、学生简单地评价朗读情况,是否通顺、连贯、有一定的感情?3、你从这三个段落中,体会到了胡杨的什么特点?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1)讨论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胡杨的这些特点?(2)感受品格,教师引读:“胡杨,是最坚韧的树”——(生接读“胡杨的根茎……层层黄沙。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生接读“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生接读“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仍坚定地挺立着。
”)4、这三个自然段用的是什么写作方法?(总分,就是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胡杨的特点,接着具体来说明这个特点,并且是围绕第一句话来说明的。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风胡杨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风胡杨篇一:《西风胡杨》教案【引入课题】一、问句:1、你们有没有见过胡杨树?2、听说在中国西北有一种神奇的树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3、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风从塞外来,神州第一楼。
”是什么意思呢?4、你们最近看过电影《战狼2》吗?里面的场景,让你想到了什么?【讲授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胡杨林的位置、形成原因、胡杨树的形态特征以及胡杨林的生态价值;明白祖国的西北既有沙漠的荒芜与贫瘠,又有人民的喜悦和奋斗。
【教学重点】了解胡杨的著名景点古浪、张掖,了解胡杨的生态价值,了解胡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切身感受习得的知识能为自己的生活和祖国的繁荣做出一些贡献。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胡杨林的生态价值。
【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教材P13,预习此课的相关内容,并简单了解一下课文的背景与内容,为下一课的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一、阅读课文1、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今天的课程。
2、呈现图片“胡杨树林”,让学生目测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并根据不同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
3、出示胡杨树的“基本形态特征”P14,解释胡杨树的特征和树冠的样子。
4、让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并画出难燃树皮的样子。
二、阅读理解1、每组选出一位同学,读完P14-P17的文章,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让学生回答一下关于胡杨的问题,并加深对胡杨林的印象。
三、联想策略1、结合胡杨林的特点,做一道口算题,如构思、设置、出题等,提高计算能力,培养细心认真的习惯。
2、以《我的祖国》为背景和引子,和学生谈一下祖国巨大的疆土面积,然后再让学生发挥,说一说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想去,是什么让你对那里产生了好奇心等等。
四、辅助教具1、P14-P17的胡杨课文2、胡杨树的图片3、难燃树皮的图片4、胡杨树的植株图5、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胡杨有关的海报、画册、模型等等。
五、学生实践体验1、组织学生看胡杨的宣传片,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北大好沙漠上的胡杨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充满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学情分析: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一般都不太重视预习,自主学习能力差,对于一篇课文的字、词、句、篇的认识、理解都建立在老师的引导下,综合阅读能力差。
而且对于课文很少开动脑筋提出什么问题。
读书有唱读的坏习惯,改不过来,指导朗读是每篇课文的重要教学环节。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相对于这篇课文来说,学生对于胡杨和关于课文中提到的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都是陌生的。
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之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4、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难点:1、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2、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器、课件、小黑板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熟读感悟法、就重避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观感悟、兴趣导入开始上课时,老师庄重、激昂地挂上(胡杨图片),然后配播一首激昂地音乐,让学生看图感悟,教师乘机激昂地发声:在荒凉的戈壁上有着一种人称千年不死的“战士”那就是胡杨,它常年生长在沙漠中,而它又是那么美丽、那么坚韧、那么无私和悲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描写胡杨的文章。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西北胡杨∣语文S版
《西北胡杨》教学设计《西风胡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等可贵品格,抒发了【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掌握“坚韧、摧肝裂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领会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以及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教学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表达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件,生字版。
第一课时一、情景引入,认识胡杨1.在我国新疆塔里木生长着一种古老的树种,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它就是胡杨。
今天,我们一起来睹一睹胡杨的风采。
(展示各种姿态的胡杨的图片)2.这就是胡杨,这就是还没有被更多人认识的胡杨,这就是极少被作家诗人描写赞誉的胡杨。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写胡杨的文章。
3.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二、自主学文,走近胡杨1.自主学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借助汉语拼音或者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将课文读通读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把自己的理解感悟批注在旁边,把自己不理解的用“?”标出,小组内交流探究。
2.检查学情(1)认读本课中的生字词语。
(2)指导书写难写字①出示会写字表,引导学生观察字型,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
②师示范书写生字“韧、躯、蒸”。
③独立书写部分生字,引导学生评价欣赏。
(2)分自然段轮流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把读书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或者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提出来,全班同学共同探究。
(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西域文明、楼兰、龟兹”等生偏词语,归纳总结学生提出来的重点问题,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学会质疑。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西风胡杨》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西风胡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西风胡杨》,使学生了解西北大漠的自然环境和胡杨树的形象,并培养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五年级下册《西风胡杨》这一文化素材的认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西风胡杨》,认识西北大漠的自然环境和胡杨树,并通过阅读理解,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胡杨树的形象。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西风胡杨》的课件、PPT和其他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阅读课文,并准备好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西风胡杨》这一课文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胡杨树是什么样的树?–胡杨树为什么能够生长在西北大漠中?–为什么胡杨树被称为“战士树”?–课文中提到的“西风”有何象征意义?•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跟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正确答案。
3. 课文分析与解读(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并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语言表达练习(20分钟)•学生就课文中胡杨树的形象进行描写,可以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个人完成。
•学生展示自己的描写,教师给予点评和改进建议。
5. 拓展延伸(15分钟)•学生自行查找关于胡杨树的资料,并撰写一篇短文,可包括胡杨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历史渊源等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西风胡杨》这一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练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自主查询资料、撰写短文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
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9课《西风胡杨》教案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词句,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之心。
教导学生爱护环境,爱护自然。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其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关注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一些胡杨林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出示胡杨图片)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有一幅画面会令你的心灵为之震撼——在茫茫戈壁的深处,在浩瀚沙海的边缘,在一片阳光骄纵、风沙暴烈的盐碱地上,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在向恶劣的环境挑战,那就是其貌不扬却感天动地的胡杨。
当地的维吾尔族农民说,胡杨三千年,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
(板书课题)二、初识胡杨,了解特点(一)交流资料,谈谈自己心中的胡杨。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胡杨。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词,并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
2.检测生字词识记、理解词语情况。
3.检测读书成果。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再读课文,在课后“指南针”的指导下,围绕课文内容质疑、解疑。
(3)总结质疑、解疑方法。
教师小结:读书时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对我们深入地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读题。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谈自己对胡杨的了解。
二、欣赏胡杨,感悟品格(一)借助媒体,了解胡杨生存环境。
播放视频(胡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孤独守望的情景)教师解说: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有一片黄色的荒原——塔里木盆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9 西风胡杨 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9 西风胡杨语文S版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
②它们生前……死后……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
领会作者仔细观察.运用对比.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品评课文,了解胡杨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胡杨的美丽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进而教育学生要增强环保意识。
感受西风胡杨的伟大品格,领会作者对西风胡杨精神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教法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观察法、自学法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五、上课时间月日六、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2.现在的胡杨怎样?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分段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2.学生简单地评价朗读情况:是否通顺.连通.有一定的感情?3.你从这三个段落中,体会到了胡杨的什么特点?4.课文是怎样体现胡杨的这些特点的?请你找出具体的句子。
5.反馈学习情况。
6.同桌互相朗读,要读出胡杨的特点来。
7.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8.那么,你知道这种写法叫什么吗?9.教师小结:今后在向人介绍一种事物的特点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10.作者在介绍胡杨的特点时还运用了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第三段1.指定小组读。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9 西风胡杨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课文:9 西风胡杨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西风胡杨》是潘岳 2004 年为怀念胡杨树在沙漠中所保护的西域文明,而专门撰写的。
作者以深邃的目光和睿智的笔触描绘了被称为“沙漠神树”胡杨的宝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学设计时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理念为指导,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抓住“两个板块”,体会两种情感。
一是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沙漠神树”的赞美;二是学习“胡杨之悲”部分,体会作者对“沙漠神树” 的同情。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3、4 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部分(2~4 自然段):写出了胡杨的性格和特点。
第三部分(5~6 自然段):写了胡杨的过去和现在。
第四部分(7~8 自然段):写了作者的希望和信心。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一)学习第一段。
1.师读第一段,生边听边想,第一段交代了什么?2.生汇报感悟:交代了胡杨的生长环境\ 胡杨是古老珍贵的树种\绝大多数胡杨生长在塔里木……3.引导学生从有关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感悟胡杨的生长环境和古老美丽。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9 西风胡杨教案
1 西 风 胡 杨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
[句导读:开篇交代了胡杨悠久的历史和生长的环境。
“只生在沙漠”表明胡杨生的长环境很艰苦,是沙漠植物。
]2[①本句指出了胡杨的哪些特征?]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
[②“全世界百分之九十”说明了什么?]3我去过塔里木。
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mǎ)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句导读: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胡杨林,二者相互映衬。
作者4长,6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❶的流沙❷,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
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shì)度的炙(zhì)热中耸(sǒnɡ)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suǐ)的斑斑盐碱(jiǎn ),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句导读:介绍了胡杨的生长特点,从中“我”感受到胡杨能适应沙漠恶劣的环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这也是它能生存一亿三千万年的原因。
]7[⑤胡杨林不怕炙热和严寒的原因是什么?]段导读:指出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杨,是最无私的树。
[⑥本句又指出了胡杨的一个什么特点?]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yún )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
[⑦胡杨1☜ 2①生存环境是沙漠,生存历史悠久。
3②说明了胡杨的主要生长地点比较集中。
4③说明了胡杨林生长的恶劣环境,赞扬其顽强的生命力。
5④坚韧。
6 ❶漂移: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❷流沙:沙漠中被风吹动转移不定的散沙。
7⑤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
⑥无私。
⑦说明了其无私的精神。
为“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提供保护,说明了什么?]8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cuī)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⑧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段导读:指出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风胡杨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风胡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西风胡杨的特点,理解西风胡杨的形象和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把握重点,提取信息。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西风胡杨的故事,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风胡杨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2.教具:多媒体投影仪3.环境准备:教室黑板、桌椅、学生课桌上摆放好教材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西风胡杨的图片,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西风胡杨,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跟着教材朗读课文《西风胡杨》。
3. 分组阅读(15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分派一个小节的内容,让他们同组合作阅读文本并总结该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每组汇报自己的阅读结果,并与其他组探讨比较。
4. 整体理解(15分钟)•整体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和意义。
5. 情感教育(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西风胡杨的象征意义,与学生讨论西风胡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西风胡杨的情感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学生的学习收获,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西风胡杨的特点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产生了关注。
教学中采用了分组阅读和整体理解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课《西风胡杨》教材分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充满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学情分析: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一般都不太重视预习,自主学习能力差,对于一篇课文的字、词、句、篇的认识、理解都建立在老师的引导下,综合阅读能力差。
而且对于课文很少开动脑筋提出什么问题。
读书有唱读的坏习惯,改不过来,指导朗读是每篇课文的重要教学环节。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相对于这篇课文来说,学生对于胡杨和关于课文中提到的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都是陌生的。
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8个字,掌握14个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及关注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一些胡杨林的图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自动播放胡杨图片)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有一幅画面会令你的心灵为之震撼——在茫茫戈壁的深处,在浩瀚沙海的边缘,在一片阳光骄纵、风沙暴烈的盐碱地上,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在向恶劣的环境挑战,那就是其貌不扬却感天动地的胡杨。
当地的维吾尔族农民说,胡杨三千年,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西风胡杨教案语文S版
西风胡杨【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之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4.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其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关注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一些胡杨林的图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1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胡杨图片)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有一幅画面会令你的心灵为之震撼——在茫茫戈壁的深处,在浩瀚沙海的边缘,在一片阳光骄纵、风沙暴烈的盐碱地上,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在向恶劣的环境挑战,那就是其貌不扬却感天动地的胡杨。
当地的维吾尔族农民说,胡杨三千年,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
(板书课题)二、初识胡杨,了解特点。
(一)交流资料,谈谈自己心中的胡杨。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胡杨。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词,并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
2.检测生字词识记、理解词语情况。
3.检测读书成果。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再读课文,在课后“指南针”的指导下,围绕课文内容质疑、解疑。
(3)总结质疑、解疑方法。
教师小结:读书时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对我们深入地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谈自己对胡杨的了解。
二、欣赏胡杨,感悟品格。
(一)借助媒体,了解胡杨生存环境。
播放视频(胡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孤独守望的情景)教师解说: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有一片黄色的荒原——塔里木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上册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充分利用图片资源、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形式多样的批注指导学生学习,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
3、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胡杨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之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
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胡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初识胡杨
1、师:有一种树,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
年不朽。
它就是胡杨,(师贴胡杨图片)它就是生活在沙漠中、生活在烈烈西风中的胡杨。
(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胡杨的生存环境】(指生读第1自然段)此时,你
有什么疑问?(胡杨为什么只生在沙漠?胡杨是怎么活下来?有什么值得我们敬佩的品质?)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了解胡杨。
二、欣赏胡杨,感悟品格
(一)自主阅读,发现特点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默读课文第
2、
3、4自然段,想
一想胡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把你找到的在书上画出来。
2、指生答:胡杨是最()的树。
(师板书:最坚韧、最
无私、最悲壮)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用横线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你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中感受到了胡杨的坚韧?
3、指生说。
4、展开想象,感受品格
(1)【出示课件第2自然段】(指名读)你这样读是想告诉大家什么?
(2)①联系实际理解二十米的根有多深,零上四十度的炙热和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是什么样的滋味?
②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虚浮漂移的流沙、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展开想象,说说透过这些词语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体会沙漠环境的恶劣。
(3)师引读:尽管沙漠缺少泥土和水,但是胡杨不怕——(生接“胡杨的根茎很长,……并深深根植于大地”);师引读:尽管沙漠夏天炙热,冬天严寒,又有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和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但是胡杨不怕——(生接“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师引读:所以作者说——(生接“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
5、让我们再次感受最坚韧的树——胡杨。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6、总结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找中心句——品析词句——联系实际、资料体会特点——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师:下面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2、学生自学后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指生汇报
(1)找中心句——品析词句
(2)师:胡杨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一样冲锋在前,像屏障一样挡住了风沙,才有了我们城市的繁华、有了乡村的兴旺、有了山清水秀的美景,有了芸芸众生安然的生活,但芸芸众生并不知道胡杨,更不了解胡杨为我们做的一切,胡杨在乎吗?它仍然义无反顾地挡在风沙前面。
它们将什么让给了别人?将什么留给了自己?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
(3)女生齐读。
4、【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指生汇报
(1)找中心句——品析词句
(2)师:不死的、不倒的、不朽的是什么?(胡杨的精神)【播放视频:死后不倒、倒后不朽的胡杨林】师解说:这片衰败的胡杨林似硝烟未散的战场,倒下不朽的胡杨似烈士的骸骨栩栩如生。
(3)师引读:因为至爱脚下这片热土,所以胡杨——(生接“生下来千年不死”);师引读: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所以胡杨——(生接“死后千年不倒”);师引读: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所以胡杨——(生接“倒下去千年不朽”)。
(4)男生齐读。
(四)学习写作方法
1、师:这三自然段洋溢着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和赞美。
(师板书:热爱、赞美)你们发现发现2——4自然段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吗?(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以后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
2、师:读到这儿,胡杨在你的心目中还仅仅是一种树吗?在你的心中胡杨是什么?(师板书:勇士、战士、壮士)
三、关注胡杨,唤醒良知
(一)了解过往,关注胡杨
1、师: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英雄的胡杨、这坚韧、无私、悲壮的战士却哭了,他们为什么流泪呢?是为自己吗?
2、自主阅读5、6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
3、自由汇报(为楼兰古城消失而哭,为罗布泊退化成沙漠而哭,为胡杨林在干渴中倒下而哭,为与胡杨树朝夕相处的野生动物绝迹而哭,为保护的城市村庄遭遇沙尘暴而哭……)
4. 师:胡杨的眼泪我们看到了,作者看到了,可上游的人们没有看到,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破坏沙漠的生态环境。
【课件出示:上游人们围垦开发修建水库的事例】
(二)深情呼唤,关注胡杨
1、师:于是,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开始了祈求。
请齐读第7自然段。
2、【课件出示:三个祈求】
(1)这是什么句?“祈求”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读出祈求的意味——师范读,生齐读)这三个“祈求”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对胡杨生存环境的担忧,对人们破坏环境的痛心和呼吁的情感。
)
3、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作者无比心痛。
但他坚信什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呢?(胡杨不死,苍天有眼,人们会意识自己的错误,来恢复胡杨林的生态环境,终有一天,我们又会看到大片大片的葱郁的生机勃勃的胡杨林。
)
4、【课件播放音乐】生齐读第7自然段。
四、赞美胡杨,延续精神
1、师: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生接: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指着板书)再问:你们是谁?(生回答:“我们是最坚韧的胡杨!我们是最无私的胡杨!我们是最悲壮的胡杨!”)
2、面对胡杨,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抒写,集体交流)
3、播放腾格尔的歌曲《西风胡杨》。
4、师:让我们走近胡杨、同情胡杨、关注胡杨(师板书:同情、关注),携起手来保护胡杨,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尽一份力吧!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做一棵顶天立地的胡杨!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
2、
3、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2、如果你是文中提到的“上游的人们”,你会怎么做呢?请写一写。
【板书设计】9 西风胡杨
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勇士战士壮士
热爱、赞美同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