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意识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社会担当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社会担当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社会担当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社会担当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因此,教育界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与社会担当的任务,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的社会成员。

责任意识是人们对自身行为必须承担后果的认识,是人类进入社会后所应具备的一种素养。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从课堂教学、校园管理、社团活动等多方面进行。

首先,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重要场所。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负责。

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校园管理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一种途径。

学校可以制定一些校规校纪,让学生自觉地遵守,明确告诉学生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产生后果,并鼓励学生自觉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外,社团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时,往往需要担任一定的职责,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义务负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除了培养责任意识外,社会担当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的重要素质。

社会担当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对社会和他人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探访贫困地区、参观社会公益机构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需求和困难,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如义务教育、环保宣传等,让学生从小就习惯为他人着想,主动参与社会服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感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社会担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堂教学、校园管理、社团活动等,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责任担当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责任担当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责任担当意识摘要:在当下的初中生在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上问题凸显,我们作为一线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生命责任担当意识的使命。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看法,一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责任担当意识的意义,二是目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责任担当意识缺失的原因,三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责任担当意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命、责任担当。

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生命也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我们应敬畏生命,坚持生命至上。

然而在当下的初中生在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上问题凸显,如熬夜、不健康饮食,自残、轻生、校园欺凌等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

我们作为一线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生命责任担当意识的使命。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责任担当意识的意义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

培养学生生命责任担当意识,是指培养学生意识到为什么要对生命负责以及怎样负责?真正做到从容面对生命,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

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新标准》中,应当将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纳入主要教学目标中。

对生命的负责是七上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真正做到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还要求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从而活出生命的精彩。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当重视起初中生对生命认识的现状,培养学生生命责任担当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新征程培养一批批有担当、有作为的国家未来栋梁。

二、目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责任担当意识缺失的原因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中,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而对生命的责任担当是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在当今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日益加深,我们需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

这些学生将成为未来的领导者,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作出积极的贡献。

首先,学校教育系统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场所。

校园活动和课程设置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社区服务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公益活动,了解社会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此外,学校可以将社会责任教育纳入到课程中,通过讨论和辩论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社会意识。

另外,家庭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

家庭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们如何对待他人和社会。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志愿活动,进行公益捐赠,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社会的需要和他们可以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此外,家庭也可以鼓励孩子阅读有关社会责任和公益的书籍,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除了学校和家庭,社会也应该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担当负起责任。

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社会可以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提供学生实习或志愿者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具体的社会项目中。

此外,社会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责任感,鼓励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最后,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承诺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关键因素。

学生应该意识到他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责任感需要从内心产生,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并坚持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决心和行动。

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改变社会,影响他人,并为我们的社会带来积极的变革。

总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是当今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责任与担当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责任与担当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责任与担当主题班会教案三篇一个人的责任与担当很重要。

有梦想是好事,可是我们更要有责任、有担当。

一个人立身于社会,责任与担当是很重要的品质。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篇责任与担当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责任与担当主题班会教案1“责任与担当”主题班会教案班会主题:责任与担当班会目的:1. 培养学生对责任感的正确认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2. 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如何做一个有责任的人;3. 通过学习,学生感受责任的重要性,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

课前准备:教案、课件具体步骤及安排:一、引入1.调查测试:学生有没有责任心,责任心强不强?2.谈谈自己的得分,并且根据自己的分数看看自己的责任心强不强。

统计学生的得分,并且归类。

3.观点小结:一个人的责任与担当很重要。

有梦想是好事,可是我们更要有责任、有担当。

一个人立身于社会,责任与担当是很重要的品质。

二、知责任1.什么是责任。

(请全班同学一起诵读“责任”的含义)2. 故事:洗厕所的邮政大臣许多年前的日本,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

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中第一步。

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可是很快她就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尽管她聪明美丽,但因为没有背景,结果被上司安排去洗厕所。

一听到这个消息,她又羞又气,几乎要夺门而去。

可是想到临走时家人对自己的殷殷期待,她又有些不舍了。

因为这毕竟是全国一流的大型酒店啊,能够获得面试的机会都很不容易。

最终,她说服了自己,来到厕所。

说实话,这家酒店的厕所比她想象中要干净得多,可由于心理的暗示,她总觉得那光洁的马桶藏着很多看不见的秽物。

当她用自己白哲细嫩的手拿着抹布伸向马桶时,胃里立马“造反”,翻江倒海,恶心得几乎呕吐却又吐不出来,太难受了。

而上司对她的工作质量要求很高: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她躲在厕所里偷偷哭泣,不知道自己是该坚持下去,还是马上离开。

师德师风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师德师风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师德师风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师德师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本文将从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师德师风是教师从业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发展。

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师德师风基础上。

具体而言,师德师风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师德师风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保障。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只有身体力行地践行师德师风,才能树立起正确的道德风尚,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师德师风有助于建立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如果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不遵守纪律,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导致教育环境的恶化。

而优秀的师德师风则能够倡导教育的积极向上、和谐向善,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积极的环境。

最后,师德师风对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和激励,使他们在面对责任时有更强的觉悟和勇气。

二、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示范。

首先,教师要具备自身责任担当的意识。

教师应该时刻以身作则,对待教育教学工作负责任。

只有教师能够体现出责任担当的精神,才能给学生以激励,激发他们对责任的认知和意识。

其次,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责任这一观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案例、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领悟责任的内涵。

最后,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沟通和互动。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及时发现学生在责任担当方面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浅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团结自律的品格

浅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团结自律的品格

浅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团结自律的品格责任担当、团结自律是当下班级管理中学生应养成的两项优良品格。

要建立一个和谐共进的班集体,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我们教师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责任担当自律、团结自律的优良品格。

我们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团结自律”这两项基本品格呢?笔者就培养小学生责任担当、团结自律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团结自律品格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团结自律品格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2016“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学生核心发展的素养框架,其中指出我们应培养具有责任担当、养成自律品格的学生。

这一要求的提出,充分肯定了学生责任、自律品格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培养好一群孩子、管理好一个班级,不仅需要班主任老师的智慧、热情,还需要学生养成责任担当、团结自律品格。

只有当学生树立起了班级团结自律意识,班级才会自发地井然有序;只有当学生有了责任担当的意识,班级成员才能主动承担起小主人的责任,为共同维护班级荣誉而积极努力。

二、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责任担当、团结自律的班级小主人(一)建立分组合作制——打造学生“责任担当“”团结自律”之品格基石1.分组合作制的内涵分组合作制,就是将全班学生依据一定的分组原则,相对平均地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部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形成相互合作的共进关系。

2.分组合作制的具体操作策略依据分组原则和班级实际情况,可将班级学生平均分为7个小组,每组 6 名成员,并将各小组成员的座位安排在一起。

为了保证各组综合素质与竞争实力相当,且能全面、可持续地发展,分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组前,应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类人才:有能之士、有才之士、有志之士“。

有能之士”是指有领导才能、管理组织才能的人。

有才之士”是指有想法,能为团队建设、小组目标献计献策的人。

“有志之士”是指渴望进步、愿意为小组勤奋工作、任劳任怨的人。

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意识增强

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意识增强

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意识增强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责任,并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增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担当意识。

首先,学校应该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堂是学生接收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可以灌输社会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并对其产生思考和关注。

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也能够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此外,学校还可以在社会科学课程中增设专门的社会责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小学开始,逐步形成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和担当意识。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意识。

社会实践是学生锻炼自己、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义工活动、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责任。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的联系,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一些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中去,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较为充裕,学校可以设置一些有关社会责任的俱乐部或者社团,让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参与其中。

这些社团可以开展一些有关公益、环保、慈善等方面的活动,让学生在其中学习到责任与担当、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社会责任感的主题活动,比如社会责任主题的讲座、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意识增强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校可以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等方面着手,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意识。

落实道法核心素养,培育学生责任意识

落实道法核心素养,培育学生责任意识

落实道法核心素养,培育学生责任意识2016至2021年教育部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逐步整合为《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并围绕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培养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2022年版)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政治认同是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 道德修养是学生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学生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五个方面的核发素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如何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谁培养人?清晰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等课程性质,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什么教?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起关键作用。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尤其需要道德与法治老师的精心引导和培育;道德与法治老师要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宗旨,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学生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可以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道德与法治老师的根本宗旨,因此,道德与法治老师要时刻清晰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等课程性质,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为谁培养人”中起关键作用。

第二要懂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什么人?要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到什么程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中可以看出,“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时代新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总的落脚点;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大核心素养构建课程目标,同时又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征,将义务教育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呈现学段目标。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担当精神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担当精神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担当精神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是塑造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品质。

当孩子具备了责任心和担当精神,他们会更加自律、勇敢面对困难并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孩子培养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一、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往往以成年人为榜样,他们会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和态度。

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成年人首先要成为他们的榜样。

家长应该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同时,教育者和老师也应该在日常教育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学会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二、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自律是培养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的基石。

家庭和学校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律意识。

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些日常规则和规定,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度的监督和规范。

学校教育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和纪律要求等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自律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通过激励和正面引导,慢慢使孩子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

三、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在培养责任心和担当精神的过程中,适度给孩子一些自主权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权衡利弊并做出决策。

同时,如果孩子的选择出现错误,他们也要学会承担后果并从中吸取教训。

这样的过程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四、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对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非常重要。

当孩子参与团队或集体活动时,他们需要学会和别人协作、分工合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样的经历可以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家庭和学校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团、班级活动或义工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

五、建立奖励机制适当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励孩子养成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家长和老师可以设立一些具体的奖励措施,来表彰孩子的进步和付出。

这样的奖励机制将让孩子明白,只有在承担责任和担当中,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回报,这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意识增强

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意识增强

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意识增强尊敬的读者:社会责任是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和环境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意识增强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道德品质和社交技能,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和谐共处做出积极贡献。

首先,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不仅仅是教课育人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念的基地。

教师应该意识到他们在学生人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社会责任的内涵和重要性。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感受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价值观和人格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长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关心他人、帮助弱者、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尽力遵守社会规范。

同时,家庭也是孩子们最亲近的社会环境,家长可以通过开展家庭志愿者活动、带孩子参观社区公益组织等方式,为孩子构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社会环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环境中存在着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参与改变和解决。

学生应该有机会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并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参加社会实践项目、志愿者活动或者加入社团组织等途径,结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发起和参与具有意义的社会项目,发挥自己的专业和人力优势,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确保学生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意识增强,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

基于核心素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途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途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途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学生们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而核心素养教育作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担负起社会责任。

那么,基于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以下是一些途径和方法。

第一,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怀和社会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怀,让他们对社会充满热爱和使命感。

学校可以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了解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走近生活,感受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冷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第二,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

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的培养来实现,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团队合作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协调配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学校还可以通过一些团体活动,如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协作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需要在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下来实现,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思想政治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使学生明确社会责任和使命,懂得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第四,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感受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冷暖,了解社会的需要和他人的困境,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担当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摘要:责任担当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培养目标,也是学生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品质,所以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将其列为了重要内容。

基于此,文章将从深入挖掘教材知识、借助特殊活动事件、组织主题教学活动、树立典范责任榜样四方面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责任担当意识;有效策略引言:在德育工作日渐受到重视的当下,在学科教学中开展道德教育也成为了必要的举措。

而对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探究,是为了激发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德育优势和价值,使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还能受到优秀道德思想的影响,不断提升个人的精神品质。

以下将对培养初中生责任担当意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进行一一探究。

1.深入挖掘教材知识,激发学生责任担当思维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支持下,经专家学者精心编制而成,所以教材中的知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其中不乏有关于责任意识的内容。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思维,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知识,让学生从自身、他人、集体和国家等不同的角度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品质[1]。

例如,在学生初入初中校园时,为了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形成自我担当的意识,教师可以在《发现自己》之《做更好的自己》的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做自己”的正确观念,让他们明确作为一个初中生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以“运用你的经验”中晓蓉的经历开展教学,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使他们学会接纳并欣赏自己,以此形成正确的责任思维,只有从自身出发培养学生的担当能力,他们才能具备对他人、对集体和对世界负责的意识。

1.组织主题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教学活动是践行理论知识、德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担当意识的有效措施,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核心素养下学生担当意识的培养

核心素养下学生担当意识的培养

核心素养下学生担当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而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是发展其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

基于此,本文从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敢于担当”形象、营造“学会担当”氛围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

标签:核心素养担当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是学校育人的基本要求,探讨如何加强学生担当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呢?一、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敢于担当”形象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的就是教师榜样的力量。

教师担当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担当意识的培养,担当意识强的教师能够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对学生的担当意识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有位教师在课堂上将“黄粱一梦”的“粱”写成了“梁”,坐在讲台旁边的一位学生嘟囔了一句:“不应该是木字底的‘梁’,而应该是米字底的‘粱’!”这位教师为顾及颜面而这样辩解:“老师故意把‘粱’字写错,想看看同学们是否认真听课、能否及时发现……”以此维护所谓的尊严。

遇到此类情形,甚至有教师还用“梁”通假“粱”敷衍过去,并振振有词地说这就叫课堂艺术,以树立教师权威。

这就是没有担当啊!而有担当的教师遇到类似情境,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做法:“刚才老师确实写错了,要不是这位同学纠正,我可就误人子弟了!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课堂上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们共同进步!”要想让学生“敢于担当”,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担当”,必要时,放下架子,敢于认错,树立敢于担当的形象,这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二、教师开拓创新,营造“学会担当”氛围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陶冶和感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担当意识。

这种方式最大优点是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不贴标签,不喊口号,体现出“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显然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效、更持久。

趁著“粱”字事件余温未消,教师可以在班上开展一些与“担当”有关的活动,如征选担当方面的班级格言、举办“如何担当”的主题班会、组织“我会担当”的主题周记练笔等,可以促使学生在犯错后自觉地承认错误。

道德与法制教学中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培养

道德与法制教学中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培养

道德与法制教学中"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对于学生发展而言,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小学教师需要对其加强重视,科学改进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更高的责任意识,可以主动承担自身责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责任担当;培养策略引言:小学教师在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需要对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加强重视,合理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为深刻的感悟,提升其责任担当意识,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更大的发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一、引进教学案例小学教师在讲述道德与法治时,为了使学生形成责任担当意识,需要科学引进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相关案例,使其责任意识大大增强。

此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具体案例,确保能够向学生更为全面的讲解相关案例,使学生对事件的多元化具有明确认知,可以充分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和主要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对其进行精准判断。

同时,教师在引进教学案例时,需要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在分析案例中了解更多知识。

例如,在《干点家务活》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责任意识进行科学培养,使学生充分理解,承担家庭责任的必要性,此时,教师需要同时设置积极案例和消极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科学对比,使学生了解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承担的责任,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完成家庭任务,具有更高的责任意识。

二、拓展教学内容小学教师在讲述道德与法制知识时,需要结合学生吸收能力和理解能力拓展教学内容,齿课堂教学具有更为丰富的知识含量,使学生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形成更高的责任意识,对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有效保障。

例如,教师在讲述班级生活有规则时,为了使学生形成更高的班级责任感,可以在班级活动中积极承担责任,包括打扫班级卫生,维护班级秩序等,此时,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学校规则和班级规则。

对学生知识含量进行合理丰富,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班级环境如何影响自身未来发展,确保学生能够吸收更多知识,提升其责任担当意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以换位思考,考虑他人感受。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实践研究作者:郭芳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1年第03期责任担当意识作为我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学生要从小就具备这一素养。

培养出小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有利于推动学生未来的成长。

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在班级管理当中展示出非常高的重要性,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较大的支撑,也能够帮助学生良好地形成责任担当意识。

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儿童“责任担当”素养的重要时期。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对儿童品德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责任担当”教育十分必要。

一、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的必要性作为学生核心意识的责任担当意识,属于每一名学生所必须具备的道德意识与自觉行动。

基础教育阶段是儿童的品质、性格、习惯等形成的黄金时期。

在基础阶段培养儿童的责任担当意识,对学生自身、社会、国家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等,有利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强化责任担当能力,用实际行动去净化社会风气,形成责任型社会,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实践策略1.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每一名小学教师都具备非常独特的教学方法,而有上进心的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践,了解更多需要自己进行改进以及具有非常大价值的内容。

这种了解,要具备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需要具有非常高的教学智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需要主动重视核心素养的发展,主动采用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思路引导自身教学活动,主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识实施优化,在主动关注当中及时的调整与深化认识,从而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从而良好的帮助学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当中树立起良好的责任担当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培养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动和贯彻落实,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向也有着不同的发展,人们对于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关注度愈发高涨,教师也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这一方面的素养和能力进行深入的培养锻炼。

关键词:小学教学;责任担当;道德与法治引言: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的思想观念,对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引导,推动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培养锻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更打的培养和提升锻炼。

教师也应当能够意识到自身对于学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和谐有爱的师生关系。

一、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相应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当中会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模仿,教师自身能够拥有责任担当也会对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调整。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应当能够对自身的思想观念不断的进行更新,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分为以及课堂教学的手段能够得到改革创新,学生才能够更加高效高质量的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应当能够深入学科核心素当中,对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推动个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应当能够积极的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将学科核心素养和教材文本的知识内容进行进行相应的结合。

通过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如分层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来对教堂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创新,促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学生能够集中精神,激发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能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轻松的氛围当中表达自身的思想和观点,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才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提升和健康成长。

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发表时间:2019-12-27T09:17:39.3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作者:梁叶华[导读]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将“责任担当”纳入素养之中,所以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也需要重视对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摘要: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将“责任担当”纳入素养之中,所以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也需要重视对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培养是应当是启蒙式的,而不是采用成人的语言来进行说教式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小学学习阶段是一个人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的形成阶段,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

但是,随着我国家庭生活条件的普遍提升,使得许多小学生都过着非常优越的生活,再加上他们备受亲人的宠溺,使得他们有着较强的个人主义,缺乏责任意识。

事实上,许多学生之所以有着较强的个人主义意识,有着较强的行为功利主义趋向,这与我国的社会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在市场经济中,也存在着不讲诚信、欺诈的现象,而小学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这导致他们的责任意识得不到有效的增强。

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1让责任担当的“根”深扎在家庭生活中1.1借助榜样的力量课堂是向学生渗透责任当担意识的重要场所,为了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围绕小学生“责任担当”启蒙教育展开,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感恩、团队互助等方面的内容;第二,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第三,绿色生态方面的内容;第四,光荣传统、民族风俗、国情认识等方面的内容等。

这些内容都有助于对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进行启蒙培养。

通过实现自身价值,来增强责任意识。

在工作中,我让学生在进行职业体验,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职业,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不同职业的重要性。

例如,让学生去体验快递员的这个职业,让他们去体验环卫工作,让他们去充当交警等等。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布时间:2021-01-07T10:27:01.6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1期作者:周红梅孔令帅[导读] 纵观当今学生成长现状,部分学生严重缺失责任感。

针对于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深入研究增强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策略,对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意义有正确认知,充分发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作用,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策略的应用,同时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性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针对实际教学内容对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周红梅孔令帅重庆市垫江县牡丹湖小学 408300【摘要】纵观当今学生成长现状,部分学生严重缺失责任感。

针对于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深入研究增强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策略,对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意义有正确认知,充分发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作用,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策略的应用,同时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性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针对实际教学内容对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责任担当;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1-062-01引言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非常容易被忽视,不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道德与法治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培育“四有”新人,让小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够承担起责任。

新课标要求小学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但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依然存在缺陷,更为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没有考虑到责任担当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中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对此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

一、“责任担当”素养的具体内涵责任担当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责任担当”的具体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意识
摘要:根据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教育部在2014年研制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学生应发展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

其中,责任担当与学生德育教育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
价值观、价值感的培养,在六大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责任担当
众所周知,教育要从小抓起起,注重对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
从小学会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国家承担起责任,学会担当,让责任和担当意识
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去。

这样我们祖国的新生代会越来越强大,少年
强则国强,祖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青少年的责任担当和顽强拼搏。

但培养小学生
的责任和担当意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来培养的。

因此,
本文主要从加强学生,自我责任担当意识培养、他人责任担当意识培养以及社会
责任担当意识培养这三方面来展开阐述。

一、学生自我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

1、学生对自我学习负责的责任担当担当。

当前,许多学生都没有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识,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不想
学习,不爱学习,不认真听讲,不愿意按时完成作业,甚至逃课远离学习。

这些
都折射出当代部分小学生责任担当意识薄弱,甚至都不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本职工作,例如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医生的工作是救死扶伤,而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勤奋学习。

学习是中小学生现阶
段最首要的基本任务。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首先要培养小学生学会对自
己的学习负责,在自己的学习上有担当。

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小学生明白,学习是
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要在学习上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并且学生自己要对其学
习的好坏负责。

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培养他们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以此来加强对小学生自我学习责任担当意识的教育。

2、学生对自我安全负责的责任担当意识。

学习是是学生需要担当负责的,学习的人生安全也是需要自己负责的。


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

学生由于年
纪尚小,经历尚浅,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卫生安全意识以及安全防护意识都很
薄弱,“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词语,以至于近年来,学生交通事故,
学生集体中毒事件,学生传染病事件等频发。

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
的生命负责,不做任何威胁到自己生命安全的事情。

让学生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也是对周围其他人负责。

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

这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3、学生对自我行为过错的责任担当意识。

学生学会负责担当,除了要对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学习负责,还要勇于承担
自己的过错,为自己的过错负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
涉世未深的学生。

只要能及时承担责任,改正错误,犯的错误都是值得被原谅的。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养成知错就改、过则不腻的思想责任意识,要教会
学生敢于主动站出来去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明辨是非,主动
担责,“知耻近乎勇”,养成正确的担当意识。

二、学生对他人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

1、学生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担当意识。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这就注定了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对学生责任
担当意识培养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而现阶段中国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
家长的“心头肉”,在家里学生经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他人着想,所以团
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不强,因此很多学生在学校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愿
意为班级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学科教学来对学生进行责任担
当意识的教育,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识的方
式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内的职
责和责任,和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做到为自己负责,更要为他人、团体负责,以
此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对团队的责任担当意识。

2.学生对他人个体的责任担当意识。

学生除了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心中有他人,为身边的他人负责。

简单来说
就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能为他人着想的一种责任担当意识。

如果人人都能拥有
一颗真诚的心,去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以奉献的情怀去汇报社会,那这个社
会不是会变得更美好吗?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去引导和感悟学生,激
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他人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

三、学生对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

1、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担当意识。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便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
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担当意识便是孩子步入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担当意识意义重大。

但反观现实,现在的许多家长都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去做自己本应该做的一些家务,反而是家长自己包揽全部,这就造成了许多孩子不愿意主动为家长承担力所能及
的家务,更体会不到父母照顾家庭的辛苦。

在家庭责任意识培养方面,家长应与
教育工作者紧密配合起来,可以家庭为阵地开展多种体验活动如:“假如我是父母来当家”、“父母生活工作调查”、“我来做做家务活”等小活动,来引导学生体验父
母的辛劳,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体贴父母、爱护家庭,养成热爱劳动、孝敬长辈
的责任担当意识。

2、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担当,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我们
的国家,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国家归属感、国家认同感,引导学生学
会爱国,爱社会,爱同胞。

这样,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便会油然而生。

在这方面,教育工作者将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向
学生开展“国情教育”、“榜样学习”等思想教育活动,以此来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激励学生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顽强拼搏。

四、总结。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教育的热门话题,责任担当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还需我们
继续深究。

参考文献
[1]蔡迎迎、探索在德育课程中培养中职学生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的途径、现代
职业教育、2017、182-182
[2]王晓瑭、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7、71-73
[3]黄健宇、小学"担当教育"实施路径探究、少男少女、2017、2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