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是哪一年开始的
简 述 南 水 北 调 工 程 的 意 义
![简 述 南 水 北 调 工 程 的 意 义](https://img.taocdn.com/s3/m/440a0241e45c3b3567ec8b74.png)
简述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姓名:***班级:微机1102 日期:2013.11.20目录目录 (2)摘要 (3)一.工程简介 (3)二.南水北调总体规划 (4)三.中线主体工程 (5)3.1 水源区工程 (6)3.2 输水工程 (6)3.3 主要工程量和投资 (8)四.关键的工程技术 (8)4.1穿黄工程 (8)4.2 高原强震区高坝及隧洞设计与施工 (9)4.3 工程地质问题 (9)五.工程的重大意义 (10)5.1 社会意义 (10)5.2 经济意义 (11)5.3 生态意义 (11)六.工程的利与弊 (12)6.1 工程效益 (12)6.2 负面影响 (12)6.2.1 对环境的破坏 (12)6.2.2 不利生态因素 (13)摘要南水北调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将长江、淮河、黄河及海河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格局。
通过南水北调,南方水资源对北方的可持续供给,并可经黄河调配,将在较大程度上突破制约我国北方国土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瓶颈,整体提升我国北方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对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意义。
一.工程简介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
![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74fd11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7.png)
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全国范围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其中,北方地区的淡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2014年开始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
该工程涉及多条传输水道,覆盖了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多个省市。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给,减轻了当地淡水资源的压力,也扩大了南方地区的灌溉面积、改善了水环境质量,推动了东西部地区的互联互通。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本文就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进行研究,探讨该工程在实施中面临的挑战和如何做好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通过输水管道调运到北方城市和农村。
该工程的水源主要来自长江、汉江、黄河和海河。
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三大主线,分别负责将水源从汉江、长江输送至黄河、海河流域。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从减轻北方地区抽水、减少地下水开采、改善水环境质量、推动区域协同等方面,为解决南水北调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创造了条件。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首先,它大大减轻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给,缓解了当地淡水资源的压力,带动了一系列农村和城市的发展。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扩大了南方地区的灌溉面积,改善了用水条件,保证了当地农业的稳定发展。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也改善了北方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有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和环境。
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保护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不仅带来了诸多好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其中,我们应该关注的就是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资源的影响和保护。
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对南方地区缺水的影响,二是水源污染的防治,三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给会出现一定的紧张现象,需要制定负责的调度和管理措施。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运河解析与方案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运河解析与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f6719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0.png)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运河解析与方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于2002年,总投资估计3000亿人民币,建设期间约10年,满足北方城市和农田用水需求,年输水量达到148.7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通过河道、隧道和管道等不同方式的输水方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确保水资源能够稳定地输送到北方地区。
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率等。
因此,如何合理和有效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成为该工程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南水北调工程运河解析:南水北调工程的运河主要有两条,即中线工程的南水水库河道和南水北调东线的淮河大渡槽。
中线工程的南水水库河道主要由新安江、江南水道和丹江等河流组成,全长约1277公里。
而南水北调东线的淮河大渡槽主要从皖西南柱前灌区的蚌埠到淮河东岸的硬化设施水域,全长1111.9公里。
这两条运河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运河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运河的通水和调水工程、运河的开挖和修建、运河的运行和维护。
具体的方案如下:一、运河的通水和调水工程通水工程是指运河的水源与输送管道的连接和通水试验。
首先要确定运河的水源,确保水源的充足和质量。
其次要开展输水管道和泵站的安装和测试,确保输送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需要进行通水试验,验证水源输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调水工程是指根据北方地区的需水情况,调整南水北调运河的输水量和水质。
根据人工补水、生态调水和工农业用水等不同需水情况,灵活调整运河的调水方案,确保输水量和水质的适应性和可控性。
二、运河的开挖和修建运河的开挖和修建是南水北调工程运河建设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进行河道设置和规划设计,确定运河的走向和断面,确保运输效率和输水畅通。
其次进行土方开挖和不良土料处置,确保运河的平整和稳定。
最后进行河道的砌筑和堤防的建设,确保运河的防洪和安全。
我国典型水利工程介绍
![我国典型水利工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a955c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5.png)
我国典型水利工程介绍中国拥有众多典型的水利工程,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例子:1.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宜昌市,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该大坝已经成为国际闻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水利工程。
三峡大坝的建设开始于1994年,于2024年完工。
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洪和发电。
该大坝的蓄水量相当于中国内陆淡水资源的1/40,它能够为中国提供可靠的洪水控制和发电能力。
2.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中国政府实施的一项庞大的水利工程,其目的是通过调水工程将长江(南部)的水资源引导到北方干旱地区。
该工程始于2002年,预计在2030年前完工。
南水北调分为东线和中线两个主要部分,涉及多个省份和城市。
它的目标是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匮乏和水源污染问题,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3.杨树济水库:杨树济水库位于四川省内江市,是中国最大的地下溶洞水库。
这个水库是由一系列地下溶洞组成的,总蓄水量达到35亿立方米。
杨树济水库的建设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于1965年竣工。
它不仅为四川省提供重要的水源和灌溉水,还具有防洪和发电功能。
4.千岛湖水库:千岛湖水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水库,也是中国最美丽的湖泊之一、该水库坐落在千岛湖风景区中,以其起伏的山脉和众多的岛屿而闻名。
千岛湖水库始建于1959年,是为了调节钱塘江水系,改善瓜沥下游的洪涝灾害,并提供可靠的水资源。
它的建成对杭州市的水供应和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该水库建于1958年,是为了改善汉江上游地区的灾害性洪水,并提供水源和发电。
丹江口水库的蓄水量达到约103亿立方米,是中国第一大混凝土大坝。
该水库的建成对十堰市和下游城市的水资源供应和洪水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典型水利工程代表了中国在水资源管理、洪水防治和能源开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它们不仅为中国提供可靠的水源和水力能源,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的故事
![南水北调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7b370c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3.png)
南水北调的故事南水北调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史上的壮举,也是人类对自然的胜利。
南水北调工程是21世纪的伟大规划之一,其目标是优化中国水资源的配置,解决北方地区长期以来的缺水问题。
这个工程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线,分别从长江、汉江、黄河等河流向北方输水。
其中东线工程是率先启动的,它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输水渠道,将长江的水输送到天津、北京等城市。
东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在2013年完成了主体工程的建设。
这个工程的完成使得长江的优质水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利用,也为北方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背景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由于气候和地理等原因,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得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的水资源调配到北方。
这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中国政府不仅考虑了水资源的调配问题,还考虑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仅是中国政府的伟大决策,也是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努力。
这个工程的设计和建设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例如如何保证输水过程中的水质安全、如何防止输水渠道的淤积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和解决。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建设周期,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配合。
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努力使得这个工程得以实现并取得了成功。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成功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个工程可以解决北方地区长期以来的缺水问题,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也可以改善北方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将南方的水资源调配到北方,这个工程可以增加北方的水资源储备,改善北方的生态环境。
同时,这个工程还可以促进南北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社会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d774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7.png)
南水北调工程的方案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政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研究的一项重要工程。
该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工程建设,将长江、黄河等水源丰富的地区的水资源输送到华北地区,以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匮乏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中线工程、东线工程和西线工程三个工程段,其中中线工程是最为重要的一段,经过了长期的策划和设计,于2002年开始正式动工。
中线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长江水调至华北地区,为华北地区提供更为充裕的水资源。
在方案的设计上,南水北调工程充分考虑了输水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多种因素。
首先,在输水的起点和终点之间,工程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质等因素,确保输水的路线尽可能避开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
其次,在输水的建设过程中,工程部门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输水管道的铺设、水源的取水、输水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确保了输水过程的安全可靠。
另外,南水北调工程还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虑,努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设和维护的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环保、生态保护等因素。
在输水的过程中,工程部门努力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生态保护。
例如,在取水的过程中,工程部门采用了生态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原则,减少了对长江水资源的消耗。
另外,在输水的过程中,工程部门还进行了多种环保措施的落实,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工程部门还在水源地和输水路线的周边进行了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努力实现输水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程的实施,将为华北地区提供充足的水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为长江、黄河等水资源丰富地区减轻了一定的水资源压力。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对中国其他地区的水资源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总之,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水利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工程,是中国政府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上的一项重要举措。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南水北调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南水北调](https://img.taocdn.com/s3/m/2eaaca1731126edb6f1a10c2.png)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二)社会原因: 华北地区人口集中,用水量大 华北地区工业密集,工业用水量大 华北地区农业发达,农业用水量大
谢谢大家!
南水北调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 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 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 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中线工程规划于2014年10月汛期后正式通水
建设南水北调原因 • 自然原因
• 社会原因
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南部降水量多,河流多, 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北部降水量少,河流少, 径流量小,水资源少
人口因素
中国人分布示意图
棉花,大豆等需 水农作物大部分集 中于北方 耕地面积大,农 业用水多
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基地集 中在北部 工业用水需求大
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原因
南水北调有几个方案
![南水北调有几个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bcc8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8.png)
南水北调有几个方案简介南水北调是中国实施的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重大水利工程,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
该工程采用多个方案,以调水南方的河流水源,供给北方缺水的地区。
本文将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几个方案。
1. 东线工程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的第一期工程,开始于2002年,主要由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等地负责实施。
该工程以长江为水源,通过引水渠道和隧道,将长江水资源调运到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
东线工程的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一项单一工程项目。
2. 中线工程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的第二期工程,始于2008年,主要覆盖河南、山西、陕西、北京等地。
中线工程取水自长江干流,通过丰富的引水渠道,将水资源送往华北地区,包括京津冀地区。
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最具规模的一项,涉及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调度。
3. 西线工程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三期工程,计划于2022年正式动工。
该工程的主要涉及地区有四川、重庆、山西等,以及新疆地区的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
西线工程的目标是开发和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水资源,解决西部地区的缺水问题,并满足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4. 南线工程南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第四期工程,计划于2025年开始建设。
该工程主要涉及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南线工程的目标是利用珠江水系和西江水系等水资源,满足华南地区的水需求,改善当地的水资源供应问题。
5. 横断山区水利工程横断山区水利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调运横断山区的水资源,供给华北地区。
该工程涵盖丰富的水利设施,包括水库、引水渠道和隧道等。
横断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为解决北方地区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实施的重大水利工程。
通过实施不同的方案,包括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南线工程和横断山区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成功调运南方的水资源,满足北方地区的用水需求。
高中作文写作素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及运用: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量与江海宽
![高中作文写作素材: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素材及运用: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量与江海宽](https://img.taocdn.com/s3/m/cb363a305f0e7cd18425364b.png)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量与江海宽赵久富,男,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
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
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
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
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
赵久富将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
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
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
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颁奖辞: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素材解读: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
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
村支书赵久富,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他说服自己的爱人,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决不能拖后腿,带了个好头,最终带领三个村三千多人从祖祖辈辈长大的故乡移民到团风。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7e028517964bcf84b9d57b5b.png)
人民网:南水北调规划最终调水量相当于一条黄河作者:人民日报记者赵永平解渴北方的“输水线”重组中国水资源格局,东中线年调水183亿立方米,1.1亿人直接受益打开中国水资源分布图,这样的不等式让人纠结: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而黄淮海流域,人口、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35%,水资源量仅占7.2%。
干旱!缺水!北方大地遍布对水的期盼。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
从设想到现实竟如此艰难。
仅规划论证就整整用了50年!原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局局长张国良回忆,当时主要争论焦点是,从哪调水?调多少水?走什么路线?27位院士、6000人次专家,开了100多次研讨会,对50多种方案进行比选。
终于在2002年,中央审议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一次次头脑碰撞、观点交锋,让论证更充分、决策更科学,一个个难题也渐渐清晰:从哪调水?长江年均径流约9600亿立方米,约94%的水白白流入大海,从长江调水缓解北方缺水,是可能的。
调多少水?南水北调规划最终调水448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走什么路线?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建“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华水网。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及缺水形势,先期实施东线、中线一期工程。
会不会影响生态?东中线一期工程年调水仅占长江水量的1.5%,通过合理调度,对长江生态基本无影响。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历时10多年建设,东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
一条调水线就是一条生命线!今夏大旱,河南平顶山唯一“水缸”白龟山水库见底,盼水、找水,这座百万人的城市供水告急!关键时刻,正在充水试验的南水北调中线应急调水,丹江水400里驰援,解了平顶山市的燃眉之急。
同样大旱,苏鲁交界的南四湖湖底干裂,生态濒临危机。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制度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a08e99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7.png)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制度一、南水北调工程概述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水利工程史上的创举,是我国20世纪最伟大的国家工程之一。
南水北调项目始于1952年,1977年开始论证、规划,计划中的南水北调分为东、中、西三条线,工程包括引水工程和配套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调水工程,主要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02年动工兴建,历经十余年建设,于2014年全部建成,成功实现了南水北调的目标。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1.解决黄淮海干旱地区的严重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跨区域调水供水,缓解北方城市的用水困难。
2.提高华北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对干旱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3.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强化水资源调配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平衡分配和综合利用,促进沿线地区共赢发展。
三、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建立专职机构。
2.建立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运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实施范围和管理程序。
3.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4.建立水资源调度调控机制,统筹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水量、水利用等资源利用情况。
5.建立安全保障工作体系,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运行,防范水源地的恶性事件发生。
6.加强环境保护管理,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维护水生态平衡。
7.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合法运行。
8.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确保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的挑战1.地质地形复杂,工程建设难度大,运行管理工作面临较大挑战。
2.人员培训和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人员素质不稳定,导致工程运行管理不畅。
南水北调工程决策经过(一)
![南水北调工程决策经过(一)](https://img.taocdn.com/s3/m/3e6a5aa9f705cc1754270914.png)
南水北调工程决策经过(一)作者:谢文雄李树泉来源:《百年潮》2012年第07期整理者按: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以来,举世瞩目。
为使大家更多地了解这一超大型工程,我们特地采访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张基尧,请他纵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决策经过。
2002年12月27日,朱镕基总理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是有效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构筑“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总体格局,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部分:东线从长江江苏扬州段调水,经过江苏、山东到达河北、天津;中线从湖北丹江口水库调水,经河南、河北到北京、天津;西线规划从长江上游调水到黄河上游,供应西北和华北,正在规划阶段。
工程总投资5000亿元,工期40年至50年,每年向北方调水448亿立方米,等于一条黄河的水量。
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历经长期科学论证我国是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仅2163立方米,只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我国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时空分布不均,这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如北京和英国伦敦的降水量差不多,但伦敦是全年均衡分布,而北京集中在夏季三个月,这样两个城市的水生态和水资源状况就完全不同。
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7月至9月降雨多,给南方及沿海经常造成洪涝灾害,但其他月份水资源短缺严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河流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过量开采,地面沉降塌陷,水体污染严重。
一些地区因缺水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由于缺水,不仅制约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也造成较多的生态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相关内容
![南水北调相关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072556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d.png)
南水北调相关内容
南水北调是中国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旨在通过引江济淮、引汉入渭、引汉入淀三条主通道,使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之间的水资源得到合理调配和利用,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改善地区水资源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南水北调的建设历程漫长而艰难,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启动规划,经过反复论证和调整,2002年正式动工,历时15年,2017年全线通水。
南水北调不仅是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的工程,更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到水资源、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
南水北调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如地理环境复杂、建设难度大、工程投资巨大等问题。
但是,中国政府在推进南水北调工程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科学施工、科学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稳定和顺利进行。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改善了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南水北调也为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如今,南水北调已成为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中国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之一。
- 1 -。
南水北调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南水北调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https://img.taocdn.com/s3/m/c85cea2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3.png)
南水北调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有什么重要意义)南水北调是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开始,到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结束。
南水北调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南水北调的起点终点南水北调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东线的起点是扬州江都水利枢纽,终点是天津;中线的起点是丹江口水库,终点是北京;西线未开工,无起点和终点。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建设完成后,将实现“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格局。
1、东线东线以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为起点,到天津结束,贯穿了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等五个省、市。
2、中线中线以丹江口水库为起点,途经唐白河流域、过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方城垭口,从河南通过隧道穿过黄河,一路北上到北京城的水源地团城湖。
3、西线截至2021年查询,西线目前处于查勘阶段,还未建立项目,在西线工程的方案中提出以四川长江上游的支流为起点,把水抽调入黄河,主要解决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的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的利弊分析南水北调的好处1.解决北方缺水,缓解北方缺水的状况,为北方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紧缺,南方洪水频发。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能实现现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既保证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又有效地缓解南方洪涝灾害。
3.加快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基于工程建设需要,如交通、水利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定带动当地社会的快速发展。
带动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
4.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改善北方部分地区的饮水质量。
南水北调能让北方缺水的尴尬状况有所改变,让北方部分地区的饮水问题改善。
5.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产力,拉大内需和扩大就业。
南水北调工程对北方的工农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让北方工农业急需用水缺水的问题得以缓解,促进工农业的发展。
南水北调方案分析报告
![南水北调方案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5ea3f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5.png)
南水北调方案分析报告1. 简介南水北调是中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治理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方案之一。
该方案旨在通过引水调节,缓解不同区域间的水资源差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水资源保障。
自2002年开始,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分别建设了东、中、西三条调水干线,其中东线于2013年12月27日正式通水。
本文将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建设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背景2.1 水资源短缺中国在人口众多的基础上,水资源总量分布不均。
多数水资源位于西部和南部地区,而人口和经济发展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一定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2.2 政策引导中国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推出一系列旨在改善水资源短缺的政策措施,如实行定额用水制度、深入实施节水型工程建设等,但面对长期积累的水问题,短期内政策措施难以奏效。
政策引导成为推动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建设情况3.1 东线东线起点位于江苏盐城,终点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全长近1400公里。
计划水量为每年148亿立方米。
东线工程自2002年10月28日开工建设,经过十余年的推进,于2013年12月27日正式通水。
3.2 中线中线起点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的汉江河源,终点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全长约1300公里,供水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
计划水量为每年270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27日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建成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并已于2014年11月以试运行的方式向北京市供水。
3.3 西线西线起点位于四川省广元市,终点位于宝鸡市,全长约1500公里。
计划水量为每年140亿立方米。
西线工程于2005年12月開始建设,现在仍在建设之中。
4. 未来发展4.1 改进工程作为目前中国最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其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程逐渐升级,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将会持续提升工程效率和调节能力。
4.2 资源共享南水北调工程的发展中,也将考虑到更加节约水资源的方式。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af583195901020207409c77.png)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长期受到干旱缺水的困扰,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南水北调相关知识点
![南水北调相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81115b83d049649a66586a.png)
南水北调笔试部分相关知识点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序展开,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江苏段三潼宝工程和山东段济平干渠工程成为南水北调东线首批开工工程。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标志性工程——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08年9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
2008年11月25日,湖北省在武汉召开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动员会议,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2009年2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七省市全部开工。
2010年3月31日,丹江口大坝54个坝段全部加高到顶,标志着中线源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移民搬迁全面完成。
项目试运行验收期2013年5月31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试通水圆满成功。
2013年8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过全线通水验收,工程具备通水条件。
2013年8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正式通过蓄水前最终验收,标志着库区蓄水前的各项移民相关任务全面完成。
2013年8月29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通过蓄水验收,正式具备蓄水条件。
2013年11月15日,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2013年12月25日,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为全线通水奠定了基础。
2014年6月5日,中线黄河以北总干渠开始充水试验。
2014年7月3日,中线黄河以南总干渠开始充水试验。
2014年9月15日,中线穿黄工程隧洞充水试验成功。
2014年9月29日,中线一期工程通过全线通水验收,具备通水条件。
南水北调精神心得体会
![南水北调精神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25ecd6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f.png)
南水北调精神心得体会自古以来,水是生命之源,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水资源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解决华北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中国政府于2002年开始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这项工程的建成,不仅缓解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也提高了全国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而南水北调的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以及中国宏观调控的强大力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中,国家拥有极强的规划能力和执行力,这为南水北调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而南水北调的建设,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在学习南水北调精神的过程中,应该从中发掘出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认真借鉴、学习,并自觉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来。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中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故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即使是一个完美的计划,也有可能被细枝末节所打败。
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把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看成无关紧要的事情。
在工作时必须时刻保持警觉,挖掘每一个细节,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再者,南水北调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南水北调的建设,需要全国各地的企业、团队、群众的紧密配合和协同。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人们彼此帮助,努力攻坚克难,在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反应迅速、互相帮助、众志成城的良好氛围。
这种团结的精神,在许多地方还存在着。
在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团结和奋斗的精神,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最后,南水北调的建设也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南水北调的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对于南水北调建设之前未经过严格规划、治理不当的水域进行综合治理,还在新建工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基本建设内容,使得整个工程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463421bc850ad02df804116.png)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2005年8月16日一、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占世界总量的5.8 %左右,仅次于巴西、原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63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银行1998年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只居第88位。
因此,水资源是中国十分珍贵的自然资源。
在研究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时,要看到中国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但人均水资源相当贫乏的这一基本特点。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很不平衡。
河川径流主要来自降水,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是来自西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
东南沿海山丘区,台湾,海南东部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西南部分地区、平原地区约1600~180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超过1000毫米,淮河流域为800~1000毫米,华北平原下降为500~600毫米,大西北沙漠区,降水量不足25毫米。
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第三个基本特点是年内或年际变化大,随着季风出现的次数、强弱和水汽量多少,降雨和径流量年际间、年内的分布也极不均匀,经常出现连续多水时段和连续少水时段或连续干旱年和连续丰水年,尤其是连续干旱年的出现,对水资源本已短缺地区来说,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以上三个基本特点,也是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南水北调就是借助于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优化配置中国水资源的一项宏伟工程。
二、黄、淮、海流域是中国当前最缺水地区黄河是中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2mm,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580亿m3,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110亿m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2.5%,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33 m3。
淮河流域(包括胶东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54mm,水资源总量为961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4%,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78 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是哪一年开始的
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开工,南水北调正式启动。
江苏三通堡工程和山东济平运河工程成为南水北调东线首批建设项目。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的一项战略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
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
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
这个项目的概念是在1952年提出的。
此后,经过50多个方案的分析比较,调水方案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东、中、西三条规划干线总长达到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干线全长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南水北调工程的真正目的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短缺。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举世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旨在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的生活和工业供水问题,兼顾农业和其他用水。
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