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生理生态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水生生物学 总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 总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总复习资料浮游生物:不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水平移动地生物,大多体型微小,没有游泳能力或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游泳生物: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又懂得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漂浮生物:水面区生活,一部分在水中,一部分露出水面底栖生物:水底区生活,有的在水底固着、有的在水底移动甚至移动、有的钻埋在水底、有的钻蚀坚硬固体。

软体动物门1.身体不分节,左右对称2.身体有头、足、内脏团三部分3.头部有口及附属器和感觉器官4.体腔退化为围心腔5.贝壳1角质层(外)2.棱柱层(中)3.珍珠层。

前两个是外套膜的边缘分泌而来一、腹足纲6.贝壳螺旋部体螺层7.缝合线螺层数=缝合线+18.角质和石灰质的附属物jia9.外套膜其空隙为外套腔10.内脏团发生扭转11.心脏位于身体背侧12.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13.齿舌:位于口腔底部,由几丁质形成,呈带状,又称齿舌带14.齿式:腹足纲中央齿、侧齿、缘齿的排列情况注意P281上面的图形态特征:P282代表物种:1、前鳃亚纲(壳发达、栉鳃位于身体前端)原始腹足目(心耳一对)鲍:螺旋部退化,体螺层及壳口极大,自壳口开始沿贝壳左侧有1列小孔史氏背尖贝:本鳃大而向左右延伸,无外套鳃。

贝壳卵圆形,壳缘完整,壳顶位于前部,壳表放射肋呈珠状的微小结节,壳面呈绿褐色。

马蹄螺:壳口完全、斜马蹄形蝾螺:螺旋部低、体螺层大,高与宽略等中腹足目神经系统集中、排泄和呼吸右侧退化、心耳一个田螺、钉螺(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蜘蛛螺(7个凸起)水字螺(6个凸起)狭舌目(心耳一个、齿舌狭窄)2.后鳃亚纲(贝壳不发达、本鳃和心耳在心室后方)无楯目海兔(胴部膨胀,前后稍狭,略称纺锤形)3.肺螺亚纲(无鳃、外套膜变成肺)基眼目(眼位于触角的基部)柄眼目(眼位于后触角的顶端)石磺无壳、裸露,体卵圆形。

背面具有多数背眼和树枝状鳃生活方式:浅埋泥沙,钻在岩缝中,藏在阴湿岩石。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范本模板】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范本模板】

水生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2、藻类:藻类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子和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3、Biomass:指水域中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的数量和重量.4、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5、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6、藻殖孢:是蓝藻无性繁殖过程中生成的一种短丝体,与藻殖段不同之处是外部具有厚而有层理的胶鞘包围着,形如含一藻殖段的孢子,位于母株分枝顶部,萌发时胶鞘的一端或二端破裂,发展成新个体。

7、假空泡: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

特征:在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具有蛋白质膜,能透过空气,但不能透水,内含氮等混合气体并可与水中溶解气体保持动态平衡.8、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

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9、复大孢子:硅藻特有的一种繁殖细胞。

硅藻细胞进行分裂繁殖时,所产生的2个子细胞中,一个以母细胞的上壳为上壳,故与母细胞同大,一个以母细胞的下壳为上壳,故略小于母细胞。

所以,经过多代细胞分裂后,部分后代细胞变得越来越小。

但有时可形成特殊的孢子而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称复大孢子。

10、似亲孢子:某些藻类进行无性繁殖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动孢子。

因其形态和母细胞相似而得名.见于绿球藻属、小球藻属等.11、接合生殖:是静配子接合,即静配同配生殖,它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接合而成合子。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水生生物学复材料 - 养殖1014班绪论水生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其中,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水平移动的微小生物,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而自游生物则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

第一篇:水生植物第一章:藻类的概述藻类是一群营自养生活的低等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

其中,一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而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此外,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蛋白核,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某些藻类具有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称为囊壳,内含物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藻类的生殖方式包括营养生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其中,营养生殖的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和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无性繁殖包括动孢子、不动孢子、似亲孢子和厚壁孢子。

有性繁殖则包括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配生殖和接合生殖,其中接合生殖是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的生殖方式。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细胞的特征,细胞大小为1-10微米,形态多样,有球形、椭圆形、棒形等。

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和蓝藻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蓝藻具有厚壁孢子和异形胞等特殊结构,能够适应不良环境下的存活和繁殖。

湖靛、假空泡和段殖体是蓝藻的特殊形态。

蓝藻是淡水和海水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人类食品、药品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硅藻的细胞壁由硅质和果胶质组成,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

细胞壁上有花纹等构造,其中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而间生带和隔片具有增强细胞壁的作用。

硅藻的细胞壁结构与其他水生生物有所不同,这也是硅藻的重要特征之一。

7、硅藻的生态分布、意义及分类依据:分布:硅藻分布广泛,出现在各种水体中,包括淡水和海水。

不同种类的硅藻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喜欢富含有机质的水体,有些则喜欢清澈的水体。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内部)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内部)

⽔⽣⽣物学复习资料(内部)⼀、单选题1.光合作⽤产物:蓝藻类—蓝藻淀粉⾦门藻类—⾦藻糖(⽩糖素)+脂肪黄藻门---脂肪硅藻门—脂肪裸藻门---副淀粉甲藻门---淀粉+淀粉状化合物(油滴) 绿藻门---淀粉红藻门---红藻淀粉褐藻----褐藻淀粉+⽢露醇2.甲壳动物⽣活史的世代交替:两性世代,单性世代3头胸甲完全(部分)被包被胸部的甲壳动物代表者4.藻类细胞同化物的检测5.藻类细胞壁的成分:绿藻—外:果胶质内:纤维质硅藻---外:硅质内:果胶质黄藻:果胶质6虾类呼吸系统名称:鳃7.轮⾍头冠类型及其代表物种:旋轮⾍型: 巨腕轮⾍型:须⾜轮⾍型: 聚花轮⾍型:猪吻轮⾍型: 胶质轮⾍型:囊轮⾍型:8.缘⽑⽬常见属的特征:(1)钟⾍属:单体⽣活,体呈倒钟型,有围⼝唇,内有肌丝,能伸缩(2)独缩⾍属:群体⽣活,群体柄有分枝,肌丝在柄的分枝处各不相连(3)聚缩⾍属:群体柄内肌丝在分枝处是相连的(4)果枝⾍属:群体⽣活,,柄较直较⽽粗,柄透明⽆肌丝.当⾍体受到刺激,只有⾍体收缩,柄不收缩.(5)车轮⾍属:⽆柄,在反⼝端具附着器,体圆筒形,,附着器上有齿钩9.常见原⽣动物的代表者:⼤草履⾍,⼤变形⾍,眼⾍10.能通过复⼤孢⼦繁殖的藻类:硅藻11、有异形孢的代表物种丝状体蓝藻(除颤藻科外)12、常见的轮⾍及其分类特征褶皱壁尾轮⾍分类特征:(分类依据)咀嚼器和头冠的构造卵巢成对与否被甲的有⽆、形态构造⾜的有⽆。

⾜和趾的形状附属肢的有⽆、数量眼点有⽆、数⽬。

着⽣位置等13、轮⾍的夏卵和冬卵14、对虾和真虾雄性个体交接器所在部位15、头⾜类内壳种类的特征具内壳,有的退化,腕8或10只,有吸盘,漏⽃愈合形成管⼦,有墨囊16、梭⼦蟹属的分类特征头胸甲呈梭形,表⾯具有成群的颗粒,前侧缘9个齿,最后⼀个特别⼤,鳌⾜掌部具有三棱形的脊17、头⾜类的触腕枪形⽬和乌贼⽬⽐⼋腕⽬多2个专门⽤来捕捉⾷物的触腕。

位于的3、4对腕之间,狭长,可以完全缩⼊基部的触腕囊中。

水生复习题

水生复习题

水生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水生生物:是指生活于水中的植物和动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类群。

前者包括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后者从原生动物到脊椎动物,种类繁多。

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之学科。

其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是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滨海带(littoral zone)或称海岸带,包括潮间带和高潮时浪花可以溅到的岸线。

它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一个狭窄的过渡带,交替受到空气和海水淹没的影响。

浅海带(sublittoral zone)海岸带(潮间带)下缘到大陆架边缘的大陆架海底。

地形平缓,坡度小,大陆缘是其外限。

2.为什么说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大于陆地生物?(1)水是生命的摇篮,原始生命诞生在海洋中.生物进化的漫长过程有9/10的时间是在海洋中进行的.地球上书籍的30多个门中,海洋生物多达28门,其中13门为海洋特有,淡水已知有14门.因此,水生生物的种类比陆生生物丰富.(2)海洋水体大,占地球表面的71%,平均深度3800m,海洋生存空间比陆地生存空间大300倍.同时陆地上还有数量和体积可观的江河湖泊.水生生物比陆生生物具有更大的生存空间.(3)海洋环境广阔,各种类型的生境较陆地环境多,使之相适应的生物种类也较多.(4)相对陆地环境,水环境比较稳定.由于海水水体大,组分稳定,缓冲性能好,使得海洋生物的分布范围更广.3.根据国内外对海洋生物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历史、现状,与陆地生物相比,你认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如何? 有何建议?(1)水生生物物种资源多样性及形成机理和变化规律的探究.(2)重要经济作物物种和濒危物种的基因资源和遗传背景研究. 建立水生生物物种资源库.(3)水生生物物种的就地保护和迁移保护技术研究.(4)濒危水生生物种质资源恢复和利用. 重要物种栖息地和物种的恢复和重建.(5)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人才培养. 加大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研究和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4.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物种数各有多少? 如何说明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大于陆地生物?关于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物种数问题,由于每天都有新的物种被发现,也有物种在灭绝,所以数量难定,只是一个大概的数量级。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9页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9页

一名词解释水生生物学:广义上说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各个方面。

浮游生物:在水层区营浮游生活,个体微小,缺乏或仅具微弱游动能力的生物。

自游生物: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的做远距离游动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漂游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底栖生物:指生活于水底区的一类生物。

可分为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按其生活习性又可分为固着生物、周丛生物、钻蚀生物、底埋生物、水底匍匐动物和水底游泳动物。

潮间带:介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区域海岸带: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即由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

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这一带的深度随水的透明度而不同。

生物圈: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与其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环境的总和。

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水华:藻类在条件适宜时,有些种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赤潮:有些种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囊壳(lorica)某些藻类还有特殊性的构造囊壳;壳中无纤维质,有由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红色的囊壳。

蛋白核(造粉核和淀粉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所以称淀粉核,其构造、形状、数目以及存在于色素体或细胞质中的位置等,因种类而异,故也常作为分类依据之一。

壳套:壳面边缘略有倾斜的部分叫壳套相连带:与壳套相连且与壳面垂直的部分叫相连带间生带:有些种类在壳套与相连带之间具有间生带,凡贯壳轴较长的种类都有间生带隔片: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假隔片:隔片的一段是游离的壳缝: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假壳缝:壳面上的拟纵沟即为假壳缝管壳缝: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龙骨点:管壳缝向外有1条纵裂的狭裂缝,向内侧有1列大孔和内部相通,有一打孔就是1个龙骨点龙骨突:位于壳缘,在管壳缝下复大袍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这种小细胞不在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已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称为复大孢子。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水生生物学:广义上说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各个方面。

浮游生物:在水层区营浮游生活,个体微小,缺乏或仅具微弱游动能力的生物。

自游生物: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的做远距离游动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漂游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底栖生物:指生活于水底区的一类生物。

可分为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按其生活习性又可分为固着生物、周丛生物、钻蚀生物、底埋生物、水底匍匐动物和水底游泳动物。

潮间带:介于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区域海岸带: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即由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

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这一带的深度随水的透明度而不同。

生物圈: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与其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环境的总和。

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水华:藻类在条件适宜时,有些种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赤潮:有些种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囊壳(lorica)某些藻类还有特殊性的构造囊壳;壳中无纤维质,有由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红色的囊壳。

蛋白核(造粉核和淀粉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所以称淀粉核,其构造、形状、数目以及存在于色素体或细胞质中的位置等,因种类而异,故也常作为分类依据之一。

壳套:壳面边缘略有倾斜的部分叫壳套相连带:与壳套相连且与壳面垂直的部分叫相连带间生带:有些种类在壳套与相连带之间具有间生带,凡贯壳轴较长的种类都有间生带隔片: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假隔片:隔片的一段是游离的壳缝: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假壳缝:壳面上的拟纵沟即为假壳缝管壳缝: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龙骨点:管壳缝向外有1条纵裂的狭裂缝,向内侧有1列大孔和内部相通,有一打孔就是1个龙骨点龙骨突:位于壳缘,在管壳缝下复大袍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这种小细胞不在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已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称为复大孢子。

水生生物学 期末复习资料 自我知识点梳理 卓千莅

水生生物学 期末复习资料 自我知识点梳理 卓千莅

《绪论》轮虫和一些单细胞生物的发现:列文虎克微生物命名法:卡尔·林奈水产养殖最早从哪本书记载:史记水生生物分区:P4图一、水底区:底栖生物①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

②亚沿岸带:沿岸带和深底带的过渡区,一般没有大型植物生长。

③深底带:深底带包括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湖盆,通常堆积着富有机质的软泥,这一带没有植物,动物的种类较少。

二、水层区:浮游生物,自游生物①沿岸区:沿岸带以上的浅水部分。

②湖心区:沿岸区以外的开阔部分。

三、水面区:漂浮生物《第一篇浮游植物》●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

●赤潮:海水富营养化导致做小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高度密集面便再水变色的现象。

颜色随形成赤湖的浮游生物的数验,种类小同而界。

多发生河口湾和近岸水坡。

不仅对海洋环堂。

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

●绿潮: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大型绿藻(如浒苔)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也被视作和赤潮一样的海洋灾害。

第一章藻类概述(70%)●动孢子: [游泳孢子] 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

●不动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

[eg:似亲孢子]●休眠孢子:单细胞运动个体在环境不良时脱去鞭毛,原生质收缩,细胞壁外分泌胶质形成。

●厚壁孢子:营养细胞在寒冷或干燥时,除本身细胞壁外,还产生宽厚的包被,且孢子的原生质充满着各种贮存物,形成厚壁孢子,在环境适宜时萌发成新个体。

藻类主要特征: 是无胚而具有叶绿素的自养型叶状体孢子植物(低等植物)藻类形态(分三种)①单细胞体:浮游,小型或微型(如:衣藻,小球藻)②群体:(如:团藻)③多细胞体:(如:金鱼藻)无细胞壁:裸藻,隐藻,少数甲藻和金藻①体全裸露,体表不特化成周质体(表质)(隐藻),细胞可变形②表层特化成为坚韧有弹性的周质体,形态较稳定,周质体表面平滑或具纵走条纹或具螺旋绕转的隆起,或附有硅质或钙质小板,有的硅质板上还有刺。

水生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水生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水生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水生生物的生理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水中生物种群对不同环境因素的适应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生理进程和栖息环境的生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水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对水生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行探讨,并对其在生物保护、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水生生物的适应机制1. 温度适应水生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十分重要。

在不同的水温下,水生生物的代谢活动和生理进程会有所不同。

一些生物具备较大的温度适应范围,而另一些则对温度变化敏感。

适应温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水生生物适应能力的差异,以及在环境变化下的潜力和限制。

2. 盐度适应水中的盐度对于水生生物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不同的生物对于盐度的承受能力存在差异,一些生物可以忍受高盐度环境,而另一些只能生活在淡水环境中。

研究水生生物的盐度适应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它们的生态策略,还可以为水域盐度调控和海水养殖等领域提供参考。

3. 溶氧适应水中的溶氧浓度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有重要影响。

一些水生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适应机制调节其呼吸过程,以适应不同溶氧水平的环境。

研究水生生物的溶氧适应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体富氧与缺氧对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二、水生生物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组资源、环境条件以及其它物种的功能角色。

在水生生物中,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差异十分明显,它们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来避免自身与其他物种的竞争。

研究水生生物的生态位特征和生态位分配规律,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水生生物与环境变化的响应1. 水污染的影响水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了广泛而长期的影响。

许多水生生物对水质改变非常敏感,水污染会导致它们的生活环境受损,从而影响其生存状况和繁殖能力。

通过研究水生生物对水污染的响应机制,可以为水体环境管理和水生生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生动物生产学复习资料

水生动物生产学复习资料

水生动物生产学复习资料水生动物生产学复习资料水生动物生产学是研究水生动物的养殖、繁育和管理的学科。

它是渔业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保障水产品的供应和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水生动物的养殖环境、养殖技术和养殖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

一、水生动物的养殖环境水生动物的养殖环境是影响养殖效益和养殖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要考虑的是水质。

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健康。

合适的水质条件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和硫化物等指标。

其次是水体的流动性和深度。

水体的流动性可以保持水质的稳定,而水体的深度则与水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关。

此外,养殖环境还包括底质、光照和水生植物等因素。

二、水生动物的养殖技术水生动物的养殖技术是指在特定的养殖环境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水生动物获得良好的生长和繁殖条件。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

不同的水生动物有不同的生长和繁殖特点,因此在养殖时应根据品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其次是合理的饲料管理。

饲料是水生动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喂养方法。

此外,还要注意疾病防控、水质管理和养殖设施的维护等方面的技术。

三、水生动物的养殖管理水生动物的养殖管理是指在养殖过程中对水生动物进行监测、调控和管理的活动。

监测是指对水生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调控是指通过调整养殖环境、饲料和管理方法等,使水生动物获得更好的生长和繁殖条件。

管理是指对养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确保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水生动物生产学的复习资料还包括水生动物的繁殖技术、养殖系统的设计和养殖效益的评估等内容。

水生动物的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孵化和育苗等过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繁殖效率和育苗质量。

养殖系统的设计是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合理规划和设计养殖设施和设备,以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环境污染。

水生生物学 总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 总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总复习资料浮游生物:不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水平移动地生物,大多体型微小,没有游泳能力或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游泳生物: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又懂得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漂浮生物:水面区生活,一部分在水中,一部分露出水面底栖生物:水底区生活,有的在水底固着、有的在水底移动甚至移动、有的钻埋在水底、有的钻蚀坚硬固体。

软体动物门1.身体不分节,左右对称2.身体有头、足、内脏团三部分3.头部有口及附属器和感觉器官4.体腔退化为围心腔5.贝壳1角质层(外)2.棱柱层(中)3.珍珠层。

前两个是外套膜的边缘分泌而来一、腹足纲6.贝壳螺旋部体螺层7.缝合线螺层数=缝合线+18.角质和石灰质的附属物jia9.外套膜其空隙为外套腔10.内脏团发生扭转11.心脏位于身体背侧12.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13.齿舌:位于口腔底部,由几丁质形成,呈带状,又称齿舌带14.齿式:腹足纲中央齿、侧齿、缘齿的排列情况注意P281上面的图形态特征:P282代表物种:1、前鳃亚纲(壳发达、栉鳃位于身体前端)原始腹足目(心耳一对)鲍:螺旋部退化,体螺层及壳口极大,自壳口开始沿贝壳左侧有1列小孔史氏背尖贝:本鳃大而向左右延伸,无外套鳃。

贝壳卵圆形,壳缘完整,壳顶位于前部,壳表放射肋呈珠状的微小结节,壳面呈绿褐色。

马蹄螺:壳口完全、斜马蹄形蝾螺:螺旋部低、体螺层大,高与宽略等中腹足目神经系统集中、排泄和呼吸右侧退化、心耳一个田螺、钉螺(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蜘蛛螺(7个凸起)水字螺(6个凸起)狭舌目(心耳一个、齿舌狭窄)2.后鳃亚纲(贝壳不发达、本鳃和心耳在心室后方)无楯目海兔(胴部膨胀,前后稍狭,略称纺锤形)3.肺螺亚纲(无鳃、外套膜变成肺)基眼目(眼位于触角的基部)柄眼目(眼位于后触角的顶端)石磺无壳、裸露,体卵圆形。

背面具有多数背眼和树枝状鳃生活方式:浅埋泥沙,钻在岩缝中,藏在阴湿岩石。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1.水华: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赤潮:在特定的环境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繁殖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2.蛋白核(Pyrenoid):又称淀粉核、造粉核。

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

与淀粉形成有关,故又称造粉核。

其形状、数目和排列的位置是分类上的依据。

3.同形世代交替: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更迭,由于孢子体和配子体的植物体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叫同形世代交替。

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外形不同异形胞heterocystis:是丝状蓝藻(除颤藻目)产生的一种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来的特殊类型细胞;球形或椭圆形,比营养细胞大,光亮透明,胞内无色素和贮存物质;与营养细胞相连处有钮状增厚部,称极节球(polar-nodule)。

4.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

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做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抗水的流动力。

一般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浮游生物Plankton :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不能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5.复大孢子(auxospore):当细胞分裂到一定大小后,在某种环境下,可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到原来大小,增强生命力,这种孢子称复大孢子(auxospore)。

6.结合生殖:两条丝体相对,各相对细胞壁突起,连接成接合管,每个细胞内原生质体浓缩成配子,其中一条丝体的配子通过接合管与相对丝体细胞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萌发成新个体。

7.藻殖段hormogonia:又称段殖体--丝状体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胶质隔片(凹面体)或由于间生的异形胞或机械力量断开后形成若干短的藻丝分段,每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新个体。

(完整word版)水生生物学例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水生生物学例题及答案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藻类:(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藻类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由生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2.水生维管束植物:(第四篇、第四章、引言)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维管束植物3.胞器或类器官(第二篇、第一章):原生动物体内分化出的执行类似高等动物器官的各种生理机能的细胞器,简称胞器或类器官。

4.轮虫:(第二篇、第二章、第一节)轮虫是一群小性的多细胞动物,通常体长只有100-200微米。

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的轮盘,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

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囊,内藏咀嚼器。

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为焰茎球。

5.夏卵:(第二篇、第二和第三章、第三节)轮虫和枝角类常为孤雌生殖,所产生的卵为孤雌生殖的卵,又叫夏卵。

这种卵的卵膜薄,卵黄少,卵形小,数量多。

这种卵不需受精就能发育,故又称非需精卵。

6.沉水植物:(第四篇、第四章、第三节)全沉没于水中,水下开花,或花期少部分茎叶伸出水面的植株。

7.水蚯蚓(第三篇、第一章、第二节)水栖寡毛类,身体由多节组成,呈圆柱形,无附肢,每一体节上生有刚毛。

8.无节幼体节肢动物甲壳纲(包括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发育绝大多数都要经过变态,初孵化的幼体不分节,具3对附肢。

又称六肢幼体。

9.水华(第一篇、第一章、引言)在一些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藻类大量繁殖而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叫水华。

10.赤潮某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而使水体呈现色彩,并且分泌毒素的这一现象叫赤潮。

11.水草(第四篇、第四章、引言)生理上依附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维管束植物的俗称。

12.龄期:(第二篇、第三章、第三节)指枝角类的生长是不连续的,每脱一次壳就生长一次,在连续两次脱壳之间的时间就叫龄期。

13.红虫(第二篇、第三章、引言)即淡水枝角类,在缺氧的条件下血液由正常的无色透明或淡黄色变成了溶解性的血红素而成为红色或粉红色,俗称红虫。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全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全

绪论1、水生生物学: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2、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

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第一篇:水生植物第一章:藻类的概述1、藻类(特征):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植物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又叫孢子植物、叶状体植物。

2、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3、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4、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

5、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6、接合生殖:是静配子接合,即静配同配生殖,它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接合而成合子。

(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7、同配生殖:指形态上和生理上均相同的两个配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

8、异配生殖:异配的两个配子在形态和结构上不同,大的1个较不活动,为雌配子,小的一个较活动,为雄配子。

9、卵配生殖:卵与精子相结合的生殖方式,卵配结合的两个配子在形态上差异明显,大的不动为卵,小的游动为精子。

大多在专门的精子囊和卵子囊中形成。

10、藻类的生殖方式:(一)营养生殖: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和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水生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水生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水生生物学、绪论水生生物:是指生活于水体(淡水或海水)中的各种生物。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体中(淡水或海水)生命科学现象和生物学过程、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和利用的一门科学。

二、水资源与环境1.中国水资源的特点数量上:“总量不少,人均不多”空间分布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时间分配上:“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变化大”2.天然水的主要化学特性成分:常量成分、溶解气体、营养元素、有机物、微量元素、有毒物质。

1.天然水是一个多组分、多相的运动变化着的混合体系2.不同形态的天然水含盐量悬殊3. 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酸碱性4.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5. 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碱度6.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能力7.天然水都具有水生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8.天然水都具有水生生物呼吸作用所需的O2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CO29.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10.海水常量成分具有恒定性的特点3.透明度?补偿深度?(浮游藻类的悬浮机制)透明度:测定时将圆盘沉入水中,在不受阳光直射条件下,圆盘刚刚看不见的深度,即为透明度补偿深度:有机物的分解速率等于合成速率的水层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4.阐述北方典型淡水湖泊温度的四季分布特点。

春、秋季全同温;夏季正分层;冬季逆分层5.天然水的混合作用有哪些?水的混合作用对水中溶解气体、营养盐类、主要离子的分布、变化等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一般的湖泊池塘,引起水体混合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风力引起的涡动混合,一是因密度差引起的对流混合。

6.水生植物的营养元素常量必需元素:N、P、K、Ca、Mg、S、C、H、O微量必需元素:Fe、Mn、Cu、Zn、B、Mo、Cl等7.Redfield 比值?C:N:P=106:16:1106CO2+16NO3-+HPO42-+122H2O+18H+微(+量元素+能量)→C106H263O110N16P+138O2 C106H263O110N16P表示的并不是分子式而是化学式,也可表示为(CH2O)106(NH3)16H3PO4。

水生生物学综合版

水生生物学综合版

高级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综合版二、种群1.种群: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生活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是同种生物在特定环境空间内的个体集群.)2特定时间生命表:根据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采取一个大样本,分析其中年龄比率,并据此估计每年龄组的死亡率.要制作此种生命表须依据三个假设(1)种群的度量是静态的;(2)年龄组合是稳定的;(3)个体迁移是平衡的3生命表:是用来描述种群死亡过程的有用工具,通过它可以方便的求得种群死亡率。

一般有三种:动态生命表、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综合生命表。

内禀增长力:指具有稳定的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同其他个体的密度维在最适水平,在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性质的环境条件优化配置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内禀生命表: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的种群,在最适条件下的最大瞬时增长率,Vm4简述种群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形态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1)空间特征:种群是有一定的分布区域;(2)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是随时间而变动的;(3)遗传特征:种群是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种群是个演化单位,可以从表现型频率,基因型频率加以数量化.种群一般有三种分布形态(1)随机型,(2)均匀型.(3) 集合型5写出逻辑斯帝方程的微分式和积分式,并简述方程的生物学意义微分式:dN/dT=rN(k-N)/K;积分式:N=K/(1+e(a-rt)),k-环境容量。

生物学意义:描述了连续生殖的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情况,修正项(K-N)/K的生物学含义是剩余空间,即种群尚未利用的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空间.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生态对策:r对策和k对策(1)当种群数量N→0,则(K-N)/K→1,表示种群接近于指数增长,能实现潜在的最大增长(2)当种群数量N→1,则(K-N)/K→0,表示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不能实现(3)当种群数量N从0→K,则(K-N)/K由1→0,表示种群剩余空间变小,潜在的最大增长的可实现程度降低6.简述物种生活史的r-k对策在生物进化中按种类动态类型的划分,形成两类互不相同的适应,一类为K选择者,另一类为R选择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2、发展趋势3、今后的研究重点国际: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续生态系统国内:可持续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与管理的生态学基础生物多样性及自然保护生态生态学基础理论及方法4、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生理功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1)研究意义生态学各分支学科实际上都在不同层次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中生理生态学是最基础的(2)国内动态20世纪60~70年代昆虫、兽类——重点研究气候因子对生长发育、存活、迁移、群聚等行为生态的影响贝类、淡水鱼类——重点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后淡水鱼类——重点研究生物能量学、营养生理(3)国际动态微观:组织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宏观:群体生理生态学研究热点:A生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特殊环境(不稳定)高、低温,高盐,干旱极端环境(稳定)极地,高山,深海,荒漠人为环境大气、海洋、河流污染B遗传生理学生理生态学与遗传学、进化相结合,研究生物生理功能的个体变异和进化的关系C有机生物学生理生态学与功能形态学、比较内分泌、行为生物学等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学科第二章浮游动物一概述1、定义浮游生物个体一般很小,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大多数种类不能自主游泳而营浮游生活的生物2、分类按营养方式:浮游植物(简单)、浮游动物(复杂)按体形大小:超微型(<2 um)、微型(2~20 um)、小型(20~200 um)、大型(0.2~2 mm)、巨型(>2 mm)按生活史分:终生浮游生物、季节性浮游生物3、重要性:初级消费者、经济鱼类的基础饵料、影响渔业资源和产量养殖生产、人工育苗环境监测。

二漂浮机制1、环境特征盐度、粘度、温度——密度——浮力2、生物特性生物密度:密度越大越易下沉表面积:表面积越大下降阻力越大3、漂浮参数4、减小沉降率(1)改变表面阻力改变体液成分、积累体内脂肪、身体带有气囊(2)降低生物体密度减小体积、增加表面积、改变身体外形三垂直迁移垂直迁移是浮游动物最典型的行为特征1、距离和速度迁移距离<1 m~10 m↑、100 m~400 m、>800 m(磷虾)与个体大小,游泳能力有关速度10~170 m/h(桡足类、蟹幼体)、100~200 m/h(磷虾)2、迁移形式昼夜迁移(为主)、晨昏迁移和反向迁移3、昼夜迁移机制逃避捕食、捕食需要、生产力和能量效率(间歇性的捕食压力有利于浮游植物繁殖。

昼夜垂直移动可以提高能量效率)4、垂直迁移的意义生物学上:有利于不同种群混合,增加遗传多样性生态学上:促进垂直方向上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四漂浮动物1、环境特征A高强度的紫外线抑制光合作用,浮游植物很少B高光强度环境下,充分暴露在视觉捕食者(空中和海中)的视线中2、摄食僧帽水母:漂浮在水面的气囊,有下垂的触手捕捉到水面下较深的浮游动物和小鱼桡足类:浪花破碎产生的气泡,聚积大量有机物,形成一层膜,含有大量的细菌(含量比下层海水高10~1000倍)和原生动物,成为啃食性桡足类的主要食物3、捕食防御A保护色:蟹、鱼幼体,帆水母B行为:桡足类遭到攻击时会跳出水面五挠足类1、摄食①桡足类占草食性浮游生物量的70~90%,研究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时主要考虑因素②浮游植物量的变化在不同水域有不同的规律,除光照、水温、营养盐等之外,浮游动物的摄食也是重要因素③浮游动物对饵料生物量变化的适应策略:储存脂肪和采用不同的繁殖期和幼体发育期2、繁殖(1)繁殖期与浮游植物丰产期的关系a.繁殖期与丰产期基本重合,成体摄食,脂肪储量少b.繁殖期在丰产期外;成熟个体不摄食;卵中卵黄多,孵化时间长,幼体发育慢;在丰产期时幼体发育成长c.全年繁殖,两者都无明显高峰,浮游动物每年多达十几代,个体小,发育快,体内很少脂肪储存六温度与盐度适应1、遗传适应不同种生态分布不同、热带种耐高温、寒带种耐低温、河口种广盐性、大洋种狭盐性2、非遗传适应动物的温、盐驯化同一种的不同地理种群的温度适应同一种的不同季节的温度耐性孵化时的盐度对幼体适盐性的影响第三章潮间带动物一潮间带的成因及划分二潮间带的环境特征温度、盐度、湿度、波浪、水坑三潮间带的生物适应1、藻类的抗失水性对潮间带环境特征的适应:忍耐失水率60~90%2、动物的温度适应①行为适应:如招潮蟹挖洞②形态适应:如贝类的体形、颜色和结构(如螺壳的各种突起)③生理适应:如藤壶的蒸发散热等3、动物的盐度适应多数潮间带动物都是渗透压随变动物(如贝类),盐度适应方法之一是紧闭贝壳4、动物的干燥适应①行为适应:躲在海藻或岩缝阴凉处②生理适应:耐失水能力比较强如石鳖可忍受75%的失水率保湿能力比较强如弹涂鱼分泌粘液等5、动物对风浪冲击的适应①防止被冲走或击碎:如牡蛎有坚硬的贝壳、螺类靠足部附着、藤壶附着在岩石上②沙滩底栖动物的适应:临时、较浅的洞穴--蛏子挖洞固定、较深的洞--招潮蟹的洞6、动物的繁殖和摄食适应①摄食节律:大多数潮间带动物在退潮时不摄食②繁殖周期:成熟期与产卵期随潮汐大小而改变五影响潮间带动物分布的生物因素——捕食和竞争第四章河口动物一河口的定义部分封闭的淡水和海水的交汇并混合的滨岸海湾二河口的类型正河口:径流量> 蒸发量负河口:蒸发量> 径流量三河口的水环境特征盐度变化大:受潮汐和径流量影响,河口盐度有日、月及季节性变化温度变化大:河口水容量小,表面积大,升降温快,温度有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浑浊度高:河口有大量悬浮颗粒,混浊度高水体富氧底质缺氧:原因●水较浅●河水和海水不断流动●风的混合作用●底质有机沉积物多基质:由于水流变缓和海淡水混合,大量悬浮颗粒沉降于河口污染严重:四河口动物的适应①形态适应:对水体浊度大的适应如底栖生物边缘毛或刚毛保护呼吸腔②行为适应:1)挖洞洞中间隙水、温盐变化小,逃避敌害2)关闭贝壳盐度、温度变化剧烈时关闭贝壳3)上下迁移不同季节上下层水温、盐度变化不同,通过迁移寻找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4)产卵洄游卵和幼体适应能力差,繁殖时游到河里或海里,成体返回河口③感觉器官:河口透明度低,视觉以外感觉器官发达④生理适应:河口动物根据体内渗透压是否随环境而变,可分为1)渗透压随变动物具有较强盐度耐受力,采用其他适应方法2)渗透压调节动物转移水分、转移离子、调节体内水-离子平衡包括体内外渗透压调节和细胞内外渗透压调节●体内外渗透压调节1)海洋动物渗透压:体液 > 河口水水:体外到体内调节:☆肾脏--排尿☆鳃(吸盐细胞)--吸盐☆食物--补充盐分2)淡水动物渗透压:体液 < 河口水水:体内到体外调节:☆水,食物--补充水分☆鳃(排盐细胞)--排出盐分☆排泄物中盐分较高●细胞内外渗透压调节通过游离氨基酸进出细胞保持胞内外渗透平衡但是,渗透压调节有一定的范围和极限五河口动物的区系1、区系特点种类少:环境变化大、形成和地质年代短、小生境少生物量大:食物丰富,竞争小2、区系组成1)海洋动物狭盐性:局限在河口出海处分布,盐度大于30‰广盐性:分布范围较广,盐度大于15‰2)半咸水动物真正的河口动物,生活在5~30‰的河口中部3)淡水动物生活在河口上区,盐度小于5‰4)过渡型动物只限在某个季节或某个发育阶段出现在河口,如洄游性鱼类,虾类,索饵的鸟类六河口生态系的食物网和能流1、河口生态系的特点1)初级生产力低底质多淤泥,大型藻类不能固着,水体透明度低,浮游植物分布水层受限制2)次级生产力高有机碎屑多,悬浮颗粒多,细菌多,以此为食的小型动物也多3)微生物多水体微生物比海洋多数百倍;底泥1~4亿个/g,比海洋高数千倍4)海鸟、洄游性鱼类造成能量向系统外输出第五章深海动物一概述1、深海的划分一般指大洋中光线不能到达的海洋环境,或者比大陆架更深的地方。

如果以光照强度划分,则不同水域有一定差异热带水域起点较深(约600 m)温带水域起点较浅(约100 m)。

2、深海的采样问题1)采样时间长,一次约24 h2)缆绳易打结缠乱,难伸到海底3)水层拖网速度慢,许多生物漏网4)定量难度更大5)活体标本难以取得二深海环境特征光照:几乎黑暗、没有植物压力:20~1000个大气压以上盐度:恒定在35‰左右温度:温跃层(上层水和深层水的过渡地带,厚度几百米~1千米)变化较大5~15℃温跃层以下变化较小,一般1~5℃溶解氧:深海水团源自南北极水团的下沉移动,大多水层不缺氧。

影响溶解氧垂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生物量最低氧区水深500~1000 m,DO <0.5 mg / L,其次是离海底20 m左右的区域。

食物:●能直接利用幼体在有光层,成体游到深处而成为食物;大型哺乳动物和鱼类的尸体,下沉快,有部分可到达深海;其他有机碎屑,下沉慢,越往深越少●不能直接利用(下沉中微生物分解,菌蛋白)粪球和甲壳类蜕的壳;木头、纤维素三深海动物环境适应1、形态适应①体色灰色、黑色;最深层的为无色或不鲜明白色②眼睛大眼睛:栖息深海最上部,光极弱,大眼增强采光眼睛退化:栖息深渊,完全黑暗,眼很小或退化管状眼睛:眼呈圆柱体,有两个视网膜,分别看远处和近处异形眼睛:两眼大小不同,分别收集上方的光线和下方的生物发光③口口很大,朝上开,可以吞下很大的食物④个体大小深海鱼类大多比中上层鱼类小,但深海甲壳类有“深海巨型化”现象2、摄食适应①食性广――不挑食②断续摄食――无节律③嗅觉灵敏3、繁殖适应①繁殖周期深海相对恒定的环境条件下,有些动物同样存在繁殖周期原因●与潮汐周期相关的近底层流的变化●温跃层的季节变化●上层水域的生产力变化引起深海食物的季节性变化②繁殖行为黑暗环境如何寻找配偶●发达的嗅觉●发声器●小个体雄鱼寄生或附着于大个体雌鱼③繁殖能力和胚胎发育深海动物大多性成熟晚,鱼类产卵量少,卵体积大,孵化时已处于较高发育阶段④生活史类型●幼体在有光层,成体游到深处●幼体和成体都在同一区域4、生理生化适应①呼吸和代谢适应●垂直移动在中下水层向下移动时,水温下降,呼吸减少,抵消压力增大引起的呼吸作用增强狭温广深性种类在深海低温环境下,垂直分布广●低氧适应甲壳动物鳃表面积大,通气率高●代谢率低温下减少活动量,降低代谢率②循环适应●循环器官特征深海糠虾与浅海甲壳类比较:心脏大,大动脉粗,血管短●总血量大,血液流速大③抗压的生化适应●深海动物垂直分布极限1995年日本“海沟号”深潜器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动物存在●随深度增加,深海动物组织水含量增加(保持内外压平衡);脂肪和蛋白含量减少●酶结构与酶活性a与蛋白络合物有关如贻贝在强化钙海水中驯化后可提高抗压能力 b具有酶的保护剂如深海鱼类的FDPase(二磷酸酶)随压力增加而活性降低,但加入作用物FDP和Mg2+可保护酶活性c酶调节剂如深海动物一磷酸腺苷的亲和力(对FDPase的抑制作用)与压力无关,而表层动物随压力增加而增加5、深海动物的发光发光器数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但最深处反而减少发光器结构:简单的由一系列发光腺状细胞组织复杂的由一种或几种结构:水晶体、滤色器、色素细胞调节膜,甚至肌肉组织,可开闭和调节发光发光的意义:●隐蔽身体,逃避捕食(中层鱼类、乌贼等)●强烈闪光,逃避捕食(深海乌贼被捕捉时不放墨汁,而放强烈光雾)●照明与发光诱食●识别同类四深海动物区系与多样性1、区系组成●大型底栖动物海绵、海星、海参等●同一类群,深海与浅海种类组成不同深海甲壳类:小型甲壳类(端足类、等足类、异足类)多;大型甲壳类(蟹、虾、龙虾)少深海鱼类:种类稀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