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百度百科

合集下载

a型血百度百科知识分析

a型血百度百科知识分析

a型血百度百科知识分析A型血你了解多少呢?A型血在百度百科里面又是怎样解释的呢?下面就由店铺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A型血百度百科知识吧!A型血简介A型血是常见血型中的一种,是指血液中含有A抗原。

属于ABO 血型系统中的血型。

A型血的人有着特有的极端性格和领导气质。

A型血性格分析一.极端的态度(自己的原则/底线)(对一个人而言,“较”其他血型)A型血人的一生一般会遵守约定和制定规则,尊重科学发展与事实依据并实事求是,有时也会容易产生一些焦躁不安的反常情绪,不慎搬弄起是非对错,偶尔还会理直气壮,进而有可能采用极端的方法和手段,来处理棘手的问题。

不擅长单方面的调整自己负面的情绪和低迷的状态,很在意所处环境的周遭氛围,从而陷入了被动的僵局与困境,甚至是被其困扰和自寻烦恼与恶性循环,同时也会容易陷入悲愤而又低落的心情,有团队协作的精神,义务责任感和行为约束感强。

说话的方式婉转且留有余地,办事谨小慎微,无法感情用事,很少从容不迫,大多委婉的拒绝,也比较轻易的就爱钻牛角尖。

二.极端的心理(身心的健康/调节)血压和神经系统会有些衰弱与紊乱,对冷嘲热讽的调侃和指名道姓的贬低与口诛笔伐的批判敏感。

一旦要是为了议论纷纷的话题和喋喋不休的事情而闹不愉快的时候,情绪就会立马变坏,有翻脸的可能。

对自己的优势与优点总是缺乏自信心,喜欢从真实的信息与资料来寻求帮助和寻找答案,想方设法的要得到理论上的支持。

对未来将要发生的美好事物充满期望,对恶果则能做到坦然的面对,但会有得失心与虚荣心,既有认同感又有失落感,认为失败乃成功之母,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在脑海里会产生感性上的认知和概念,并埋藏与沉淀在心底里先暂且保持一定距离和搁置一段时间。

三.极端的观念(生活的处事/适应)很多情有独钟的A型血人,对自己默默执迷与感兴趣的人物,哪怕不是曾经接触过的,只要是第一印象还算不错的,能让人们真正的可以感受的到充满愉悦幻想的,也会有自己理想化甚至是内心近乎于狂热的追求,但会根据切身的实际情况来作出合理化的应对措施,并会对最终的结果持有保留的意见,且有信奉绝对真理的大局观意识与崇尚完美主义的集体荣辱感和遵循优胜劣汰的钢铁般斗志。

血液百度百科

血液百度百科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

属于结缔组织,即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

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

简称“血”。

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血液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

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另外45%。

血液分静脉血和动脉血。

动脉血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

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

静脉血血液中含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呈暗红色。

注意并不是静脉中流的血是静脉血,动脉血中流的是动脉血,因为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1. 简称血。

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忽见一个叫化子,一条腿肿得如腰一般粗大,并且烂的血液淋漓,当路躺着。

”许地山《空山灵雨·鬼赞》:“我们赞美你,因为你听见赞美的时候再没有血液在你底脉里颤动。

”2. 比喻主要的成份或力量。

张长弓郑士谦《边城风雪》第八章:“这是革命肌体里的新鲜血液。

血液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血液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血液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血液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由血液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和血液液体(血浆)组成的。

血液具有众多重要的作用,例如运输氧气、提供营养物质、消除毒素、携带因子和免疫系统的活性物质。

血液细胞
血液细胞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它们是血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绝大多数为单核细胞,有少量多核细胞。

它们以血红蛋白为代表,主要由蛋白和铁蛋白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的器官和组织,参与碳氢代谢,调节体温,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等。

2)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元素,有多种类型,可以识别和杀死病原体,防止机体受损害。

它们有攻击性,可以吞噬和杀死病原体,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

3)血小板:血小板是机体血液凝固和修复的主要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多属正常,血小板缺乏会导致出血不易止血。

血小板主要由膜外质和膜内质组成,可以通过膜外质的改变来调节血液凝固,血小板能够活化血液凝固系统以及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血液液体
血液液体主要是血浆,它由水、蛋白质和液体甘油等构成,这些物质可以向细胞中输送氧气、营养物质、消除毒素和延期。

血浆中的
蛋白质可以参与水和电解质的调节,可以携带因子和活性物质,参与免疫反应。

此外,血浆还可以调节体温,消除毒素,保持血液中浓度的稳定。

总之,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运输氧气、提供营养物质、消除毒素、携带因子和免疫系统的活性物质,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和生命存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液

血液

第三章血液Blood血液(blood)是一种由血浆(plasma)和血细胞(blood cells)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不停地循环流动,因此,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功能。

血液可运送氧、二氧化碳及营养物质到各器官、细胞,同时将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运送到肾脏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血液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来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吸收和运送热量至体表的方式维持机体温度的相对恒定。

血液具有强大的缓冲功能,它含有多种缓冲物质,可以缓冲进入血液的酸碱物质而维持血浆pH的恒定。

血液还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粒细胞、单核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血浆中的多种蛋白质,如抗体、补体可消灭细菌及其毒素;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可参与机体的生理性止血。

血液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其各种成分及这些成分的理化特性来实现的。

如果流经体内任何器官的血流量不足,均可造成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许多疾病可导致血液组成成分或性质发生特征性的变化。

因此,对血液的这些特征性变化的检查在医学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特性The Compon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Basic Components and Volume of Blood)血液由血浆(plasma)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blood cells)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red blood cells, RB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 WBC)和血小板(platelet)。

取一定量血液与一定量的抗凝剂混匀后,置血细胞比容管中离心30min(3000r/min),可见血液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为血浆,占总体积的50%~60%;下层为深红色不透明的红细胞,占总体积的40%~50%,即通常测定的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正常成年男性的Hct 为40%~50%,女性为37%~48%,新生儿为55%。

血液(Bwt)

血液(Bwt)

14.3.5
17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的表面糖衣能吸附血浆蛋白 和凝血因子Ⅲ,血小板颗粒内含有与凝血有关的物质。
当血管受损害时,血小板由静止相变为机能相,发生变形,表面粘度增大, 凝聚成团;使血浆内的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后者又催化纤维蛋白原变成丝状 的纤维蛋白,与血细胞共同形成凝血块止血。 血小板还有保护血管内皮、参与内皮修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血小 板寿命约7~14天。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
14.3.5
6
(二)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
WBC为有核的球形细胞,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有粒WBC和无粒WBC。 有粒WBC根据颗粒嗜色性,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WBC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
血液的组成:有形成分(formed elements)+ 血浆(plasma) 组成 红细胞 有形成分(占45%) 成
(3.5~5.5×1012/L)
分 女性 男性 350-500万/ml 400-550万/ml
白细胞(4~10×109/L)
血小板(100~400×109/L) 90%的水分、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蛋白、激 素、维生素、无机盐、代谢产物等。
定向分化能力,目前确认的: 造血祖细胞(hemopoietic progenitor) (定向干细胞,committed stem cell) 红细胞系→红细胞 粒细胞系→中性粒、单核
增殖潜能
巨核细胞系→血小板
血细胞发生过程形态演变规律 1 2 细胞体积 细胞核 大→小 大→小,染色质细疏→粗密
3
14.3.5
血 浆(占55%)

血液名词解释生理学

血液名词解释生理学

血液名词解释生理学
血液是指机体体内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血小板,还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代谢产物、激素等。

血液中的血细胞又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属于高度分化的专门输送氧和二氧化碳的细胞,主要含血红蛋白,白细胞是无色的球状血细胞,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有运动能力,可以从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渗出,从而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血浆是呈半透明的淡黄色黏稠状液体成分,可以与全部细胞进行交换以完成血液的各种功能。

血小板来自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为血液中没有细胞核的小体,可以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具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防止出血的作用。

血液维持着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对身体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若机体出现出血不止、乏力、发热等症状,可以前往血液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患者治疗期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营养均衡,避免磕碰、防止感染。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生理学第一章1、反射(reflex):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P5)《2、homeostasis:是指动态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P4)《3、internal environment :是内环境,生理学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4、生物节律:生物体内各种功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各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叫做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叫做生物节律。

《5、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周期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P7)《6、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

(百度百科)第二章1、易化扩散:又协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如氨基酸、糖、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着浓度梯度或顺着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 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2、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成为细胞的兴奋性。

(P34)《3、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前负荷决定了肌肉收缩前的长度。

(P41)《4、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是指生物体内在载体介导下消耗能量,将某些物质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一种运输方式称为主动转运。

(13)《5、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使膜发生去极化的刺激,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强度是膜去极化到膜电位的一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P33)《6、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P22)《7、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可兴奋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血液组成及功能

血液组成及功能

血液组成及功能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通过血管系统传输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同时也具有调节体温、酸碱平衡和免疫功能。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血液的组成1.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含有血红蛋白,具有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红细胞还具有柔软变形的特性,可以顺利通过毛细血管,让氧气迅速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2. 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抵抗病原体和维护机体免疫功能。

白细胞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免疫角色。

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参与了血液凝固过程中的血栓形成。

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并形成血凝块,起到止血作用。

4.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非细胞成分的部分,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溶解物质组成。

血浆中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它们在维持血液渗透压、输送营养物质和废物以及调节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1.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携带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带回肺部,供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2. 营养物质的输送:血液通过消化系统将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在维持生命活动和组织修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排泄废物:肾脏通过过滤血液,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和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等,保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4. 免疫功能:白细胞和血浆中的抗体参与免疫反应,抵御病原体的侵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5. 调节体温:血液通过运输带热的作用,帮助维持人体的体温平衡。

当体温过高时,血液将热量输送到皮肤表面散热;当体温过低时,血液将热量输送到内脏器官,维持正常的体温。

总之,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密不可分,通过各种成分的紧密配合,保证了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免疫防御能力。

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对于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以及各种代谢产物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了解血液的组成与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以及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血液的组成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液态的部分,约占总体积的55%。

它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溶解物质组成。

血浆中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其功能包括维持血液的渗透压、免疫防御以及凝血等。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们富含血红蛋白,负责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全身组织。

白细胞则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它们能够识别和杀灭入侵的病原体。

血小板则参与了血液的凝血过程,确保伤口能够迅速修复。

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氧气和养分:血液通过红细胞携带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也随着血流分配到身体各处,满足细胞的需求。

2.移除代谢产物:血液通过循环系统将新陈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送到肺部和肾脏,然后通过呼吸和排尿排出体外,维持体内稳定的化学环境。

3.维护温度平衡:血液通过调节体内的热量分布,帮助维持体温的平衡。

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会将热量输送到核心器官以保持温暖;而在炎热环境中,血液则会通过皮肤散热,帮助身体降温。

4.免疫防御: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它们能够识别并杀灭入侵的病原体,维护身体的健康。

当机体受到感染或受伤时,白细胞会增加数量并释放细胞因子,引发免疫反应。

5.凝血功能: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合作,确保伤口能够迅速形成血栓,防止大量的出血。

综上所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血液中的各个成分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行。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的深入了解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相关疾病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基础。

血液的科普知识

血液的科普知识

血液的科普知识血液的科普知识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

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对密度为1.050~1.060,pH值为7.3~7.4,渗透压为313毫米每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血液的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什么叫血型?血型是人类血液的一种遗传标志,包括红细胞血型、血小板血型、白细胞血型和血浆蛋白型等。

2、什么叫RH血型?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

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

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抗原(又称D抗原)的,称为Rh阳性。

Rh血型是ABO血型外又一主要的红细胞血型系统。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数民族约为90%。

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Rh阳性血型的人约为85%,其中在欧美白种人中,Rh阴性血型人约占15%。

3、什么叫稀有血型?稀有血型就是一种少见或罕见的血型。

这种血型不仅在ABO血型系统中存在,而且在稀有血型系统中也还存在一些更为罕见的血型。

在稀有血型系统中,除RH血型系统外,其他各血型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非常小。

4、血型能变吗?血型是由特定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这就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因此血型一经确定就不会自行改变。

但是,当人体发生某些疾病(白血病)时,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晚期,由于造血器官功能障碍,使不成熟的红细胞大量进入血流。

这些不成熟红细胞膜上的血型抗原物质或减少或消失,因此血型就会发生改变。

如果造血器官功能恢复,那么改变后的血型又可展现原型。

另外,长期大量输血后的病例,血型也会出现暂时性改变,但是这种改变维持不会太久。

5、人类的血型有多少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血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由于血液内部的组成成分的不同,各自所具有的抗原物质的性质也不一样,因此,血型存在千差万别。

血液

血液

(2009年9月9日更)解读血迹-1:心脏是一个泵,虽然它只有拳头大小,却给我们全身的血液流动提供动力。

它是由4个隔开的心房和心室组成的肌肉组织。

血液从身体的静脉来到心脏的右上方,也就是右心房,接着进入下面的右心室,再被抽入肺部。

在这里,静脉血里的二氧化碳被抽离,氧气进入血液,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血液再通过肺静脉进入心脏的左上方,即左心房,再通过左心室离开心脏。

这些流动的动力来源便是心脏的收缩,正是由于心脏的作用,大量的血液从身体里流出来的时候从来都不是掉出来或者漏出来的。

血液会喷射出来、四处飞溅、射到其他东西表面或人身上、粘在犯人或目击证人身上被带离案发现场……(2009年9月9日更)解读血迹-2:假设一下。

你的手指被扎破了,一滴血液从你的皮肤下面冒出来。

由于重力作用,这滴血液会落下,在地上形成一个圆形的血斑。

如果你摇动手指,这滴血就会按照它所受的力量的作用方向被抛出去,它就不会是正圆形的。

如果你的手指触摸某一样东西,血液就会离开你的手,附着到你触碰的东西上。

血液离开身体,落到地板上、车上、天花板上、人的指甲下、衣服上或其它的什么地方,在这过程中,血液的运动状态总是遵循各种物理定律,尤其是弹道学定律。

在刑事案件中,血液的飞溅和转移往往是非常重要的线索。

(2009年9月9日更)解读血迹-3:人体内血液的55%是血浆,其余的45%是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负责运送气体,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系统,而血小板促使血液凝固。

人活着的时候,跳动着的心脏不仅给身体内的细胞输送血液,而且还能搅拌所有成分使血浆和血细胞混合。

当心脏停止跳动时,搅拌的过程也就会终止,血液就会沉淀下来,这时皮肤上就会出现铁青色或栗色斑点,也就是所谓的尸斑。

在这里穿插介绍一点点尸斑的有关知识。

(以后会有专门章节详细介绍,因为尸斑是判断死因和推断死亡时间的一个重要线索。

)(2009年9月9日更)解读血迹-4:尸斑是血细胞沉淀的结果,所以尸体的靠近地面的一部分肢体更容易形成这些铁青色的斑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知识点blood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生命物质之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输血、疾病、营养等问题,与血液密切相关。

七年级生物下册主要涉及血液的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血液相关的知识进行阐述。

I.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

其中,血浆占整个血液的55%,红细胞占45%左右,白细胞和血小板只占血液总量的1%。

1. 血浆血浆是血液的液态部分,它是由水、蛋白质、电解质、荷尔蒙、营养物质等组成。

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水,占血浆总量的90%。

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分为三种: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2. 血细胞血液中的红细胞主要携带着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是身体免疫系统中的一员,可以消灭侵入体内的细菌和病毒,血小板起到凝血的作用。

II. 血型和视血型1. 血型人类的血型根据其表面的抗原不同来分类,主要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四种。

除了AB型可以接受任何类型的输血之外,其余的血型只能接受相应的血型输血。

2. 视血型视血型是指人们从外表上看所给出的血型。

而实际上,人体得出血型是根据血液中特定抗体和特定抗原的反应。

因此,很多人的视血型和实际血型是不相同的。

III. 血糖和胰岛素1. 血糖血糖是人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它是通过食物摄入而来的葡萄糖经过新陈代谢后形成的。

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们的饮食习惯、运动量、胰岛素水平等因素。

2. 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可以帮助身体组织将血糖转化为能量。

当血糖水平过高时,胰岛素就会被释放出来,以帮助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IV. 贫血和血压1. 贫血贫血指的是人体红细胞的数量或质量不足,会导致氧的输送不足,造成身体机能下降。

贫血的原因有很多种,如营养不良、失血等。

2. 血压血压是指血液流经血管壁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它由心脏搏动力、心脏排出量、血管阻力等因素决定。

高血压是指血压长期维持在高于正常水平的状态,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许多身体疾病的发生。

血液名词解释(1)(1)

血液名词解释(1)(1)

名词解释1、血液学(Ha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

包括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生理、病理基础和临床各个方面。

2、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的综合临床学科。

主要涉及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继发于其他组织器官原发病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而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临床实验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的新兴学科。

1.造血(hematopoiesis):是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造血主要涉及造血器官、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节、和血细胞发育、成熟、释放等。

人体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脾。

2.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

3.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系指机体内以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为主要细胞成份的组织结果而言。

1.血岛:在人胚胎发育第二周末,胚外中胚层的间质细胞在内胚层细胞诱导下开始分化,这些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细胞,在卵黄囊壁上聚集形成细胞团,称为血岛。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是血管和原始造血发生的原基,血岛内不含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造血器官是能能够生成并支持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

2、造血微环境: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

3、胚胎干细胞ESC:是一种全能干细胞。

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中分离出来的有高度分化潜能的细胞系。

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可以无限增值分化,称为人体各种细胞类型,从而可以近一步形成有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

4、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和识别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细胞群。

血液(blood)

血液(bloo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涂片示网织红细胞
(煌焦油蓝染色)
二、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白细胞为有核的球形细胞。 从骨髓进入血液后,在24小时内,以变形 运动穿过微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或淋巴 组织,发挥免疫功能。 根据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三种 和无粒白细胞两种。
1.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rophil)
EM:
溶酶体 内含过氧 化物酶、 酸性磷酸 酶、非特 异性酯酶 和溶菌酶 等。
功能:
具有活跃 的变形运 动和趋化 性(在血 循环中停 留12~48 小时后, 进入结缔 组织分化 成巨噬细 胞)。
5.淋巴细胞(lymphocyte)
LM:数量占(25%~30%)



小淋巴细胞:6~8 µ m ,胞质少,强嗜碱 性,含少量粗大的嗜天青颗粒。核圆有侧 凹,染色质块状着色深。 中淋巴细胞:9~12 µ m ,胞质较多,含少 量嗜天青颗粒。核染色质较稀疏,着色略 浅。 大淋巴细胞:13~20 µ m(存在于淋巴组织 中)。
LM:

数量最少(0%~1% ),直径10~12 µ m。 核分叶或“S”形或不规则,着色浅。 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内 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细 胞基质内含白三稀。
EM:
嗜碱性粒细胞 左:超微结构模式图 右:电镜图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
3.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eosinophil)
观察血细胞形 态结构,最常用 的方法制成血涂 片,用Wright或 Giemsa染色。 染色液含美 蓝、伊红、天青 等,将各种血细 胞一次染出。

血液百度百科

血液百度百科

血液百度百科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生命物质,它承载着氧气、营养物质以及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并通过循环系统将这些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血液的组成复杂多样,包含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

本文将对血液的基本概念、组成以及功能进行详细讨论。

一、血液的概念和分类血液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组成。

液体成分称为血浆,约占全血的55%,它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其他溶解物质组成。

细胞成分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二、血液的组成1.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细胞,它们携带着氧气并将其输送给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

红细胞内含有一种叫做血红蛋白的蛋白质,它能够与氧气结合并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呈现鲜红的颜色。

2. 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它们具有捕捉和杀灭入侵病原体的能力。

白细胞可以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不同的细胞类型,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免疫功能。

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个细胞片段,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在血管破损时形成血栓,防止出血。

当血管破损时,血小板会迅速粘附在破损处并释放出一些活性物质,促使血栓形成,起到止血作用。

4. 血浆: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它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其他溶解物质组成。

血浆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它们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维持血液的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和激素等。

三、血液的功能1. 运输功能:血液携带着氧气和养分从肺部和消化系统传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带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泄。

2. 免疫功能: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它们可以识别和攻击入侵的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3. 凝血功能: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协同作用,使血液在受伤的血管壁上凝结形成血栓,停止出血。

4. 调节功能:血液可以调节体温,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并通过携带和分布体内的激素和生长因子等物质来调节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血液

血液

百分比
50~70% 0~1% 0.5 ~ 5% 20~40%
主要功能
吞噬细菌 引起过敏反应 限制过敏反应 T细胞 细胞免疫 B细胞 体液免疫
单核细胞
3~8%
吞噬、免疫
血小板(platelet,thrombocyte)生理
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正常: (100~300)×109/L <50×109/L >1000×109/L 出血倾向 易发血栓
(3)悬浮稳定性 RBC能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而不易下沉 的 特 性 , 称 为 悬 浮 稳 定 性 (suspension stability),其大小以血沉表示。 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以第1小时末RBC在沉降管中沉降距离 来表示RBC沉降速度,称为血沉(RBC 沉降率) 男:0-15mm/h, 女:0-20mm/h
血小板释放TXA2、5-HT、儿茶酚胺
② 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组织暴露,血小板粘附并聚集
成团,形成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
③ 血液凝固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血浆中可溶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不溶的纤维蛋白
(fibrin)→局部形成血凝块→回缩、加固止血 同时,血浆中出现抗凝和纤溶活性物,防止血凝范围 扩大。
第三章
血液
Blood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组成和血量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中所占的 容积百分比
男:40-50%
女:37-48%
新生儿:55%
血 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 即血浆和血细胞的 总和. 相当于体重的 7 ~ 8 % 即每公斤体 重有70 ~80 ml 血液.双凸圆盘状Fra bibliotek7~14天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

属于结缔组织,即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

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

简称“血”。

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血液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

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另外45%。

血液分静脉血和动脉血。

动脉血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

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

静脉血血液中含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呈暗红色。

注意并不是静脉中流的血是静脉血,动脉血中流的是动脉血,因为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1. 简称血。

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忽见一个叫化子,一条腿肿得如腰一般粗大,并且烂的血液淋漓,当路躺着。

”许地山《空山灵雨·鬼赞》:“我们赞美你,因为你听见赞美的时候再没有血液在你底脉里颤动。

”2. 比喻主要的成份或力量。

张长弓郑士谦《边城风雪》第八章:“这是革命肌体里的新鲜血液。

”血液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一)血浆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为浅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

这些物质无一定的形态,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血浆中含有900~910g水(90%~91%)。

65~85g蛋白质(6.5%~8.5% )和20g低分子物质(2%).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代谢产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

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

(二)血细胞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

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

血细胞及血小板的产生来自造血器官,红血细胞、有粒白血细胞及血小板由红骨髓产生,无粒白血细胞则由淋巴结和脾脏产生。

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红细胞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直径7~8.5μm,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0μm),周缘较厚血液(2.0μm),故在血涂片标本中呈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见彩图)。

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这种形态特点。

红细胞的这种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约140μm2),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其功能――携O2和部分CO2。

新鲜单个红细胞为黄绿色,大量红细胞使血液呈猩红色,而且多个红细胞常叠连一起呈串钱状,称红细胞缗线。

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

红细胞正常形态的保持需ATP供给能量,由于红细胞缺乏线粒体,ATP只由无氧糖酵解产生;一旦缺乏ATP供能,则导致细胞膜结构改变,细胞的形态也随之由圆盘状变为棘球状。

这种形态改变一般是可逆的。

可随着ATP的供能状态的改善而恢复。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

它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当血液流经肺时,肺内的O2分压高(102mmHg),CO2分压低(40mmHg),血红蛋白(氧分压40mmHg,二氧化碳分压46mmHg)即放出CO2而与O2结合;当血液流经其它器官的组织时,由于该处的CO2分压高(46mmHg)而O2分压低(40mmHg),于是红细胞即放出O2并结合CO2。

由于血红蛋白具有这种性质,所以红细胞能供给全身组织和细胞所需的O2,带走所产生的部分CO2。

正常成人每微升血液中红细胞数的平均值,男性约400万~500万个,女性约350万~450万个。

血液中血血液中的红细胞红蛋白含量,男性约120~150g/L,女性约105~135g/L。

全身所有红细胞表面积总计,相当于人体表面积的2000倍。

红细胞的数目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可有生理性改变,如婴儿高于成人,运动时多于安静状态,高原地区居民大都高于平原地区居民,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的改变、以及血红蛋白的质和量的改变超出正常范围,则表现为病理现象。

一般说,红细胞数少于300万/μ1为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00g/L则为缺铁性贫血。

此时常伴有红细胞的直径及形态的改变,如大红细胞贫血的红细胞平均直径>9μm,小红细胞贫血的红细胞平均直径<6μm。

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由于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以致中央淡染区明显扩大。

红细胞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使出入红细胞的水分维持平衡。

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过量水分进入细胞,细胞膨胀成球形,甚至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为溶血(hemolysis);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膜囊称为血影(ghost)。

反之,若血浆的渗透压升高,可使红细胞内的水分析出过多,致使红细胞皱缩。

凡能损害红细胞的因素,如脂溶剂、蛇毒、溶血性细菌等均能引起溶血。

红细胞的细胞膜,除具有一般细胞膜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例如红细胞膜上有ABO 血型抗原。

外周血中除大量成熟红细胞以外,还有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为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在成人约为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较多,可达3%~6%。

网织红细胞的直径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在常规染色的血涂片中不能与成熟红细胞区分。

用煌焦蓝作体外活体染色,可见网织红细胞的胞质内有染成蓝色的细网或颗粒,它是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

核糖体的存在,表明网织红细胞仍有一些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

红细胞完全成熟时,核糖体消失,血红蛋白的含量即不再增加。

贫血病人如果造血功能良好,其血液中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值增高。

因此,网织红细胞的计数有一定临床意义,它是贫血等某些血液病的诊断、疗效判断和估计预指标之一。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

衰老的红细胞虽无形态上的特殊樗,但其机能活动和理化性质都有变化,如酶活性降低,血红蛋白变性,细胞膜脆性增大,以及表面电荷改变等,因而细胞与氧结合的能力降低且容易破碎。

衰老的红细胞多在脾、骨髓和肝等处被巨噬细胞吞噬,同时由红骨髓生成和释放同等数量红细胞进入外周血液,维持红细胞数的相对恒定。

2、白细胞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血液的组成御和免疫功能。

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000~10000个/μ1。

男女无明显差别。

婴幼儿稍高于成人。

血液中白细胞的数值可受各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如劳动、运动、饮食及妇女月经期,均略有增多。

在疾病状态下,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值皆可发生改变。

光镜下,根据白细胞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两类。

有粒白细胞又根据颗粒的嗜色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白细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rophil)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核染色质呈团块状。

核的形态多样,有的呈腊肠状,称杆状核;有的呈分叶状,叶间有细丝相连,称分叶核。

细胞核一般为2~5叶,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

在某些疾病情况下,核1~2叶的细胞百分率增多,称为核左移;核4~5叶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右移。

一般说核分叶越多,表明细胞越近衰老,但这不是绝对的,在有些疾病情况下,新生的中性粒细胞也可出现细胞核为5叶或更多叶的。

杆状核粒细胞则较幼稚,约占粒细胞总数的5%~10%,在机体受细菌严重感染时,其比例显著增高。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染成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的淡紫色及淡红色颗粒,颗粒可分为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两种。

嗜天青颗粒较少,呈紫色,约占颗粒总数的20%,光镜下着色略深,体积较大;电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6~0.7μm,电子密度较高,它是一种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等,能消化分解吞噬的异物。

特殊颗粒数量多,淡红色,约占颗粒总数的80%,颗粒较小,直径0.3~0.4μm,呈哑铃形或椭圆形,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

吞噬素具有杀菌作用,溶菌酶能溶解细菌表面的糖蛋白。

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

当机体某一部位受到细菌侵犯时,中性粒细胞对细菌产物及受感染组织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具有趋化性,能以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聚集到细菌侵犯部位,大量吞噬细菌,形成吞噬小体。

吞噬小体先后与特殊颗粒及溶酶体融合,细菌即被各种水解酶、氧化酶、溶菌酶及其它具有杀菌作用的蛋白质、多肽等成分杀死并分解消化。

由此可见,中性粒细胞在体内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后,自身也常坏死,成为脓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停留约6~7小时,在组织中存活约1~3天。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inophil)占白细胞总数的0.5%-3%。

细临床用血胞呈球形,直径10~15μm,核常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直径0.5~1.0μm)、均匀、略带折光性的嗜酸性颗粒,染成桔红色。

电镜下,颗粒多呈椭圆形,有膜包被,内含颗粒状基质和方形或长方形晶体。

颗粒含有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组胺酶等,因此它也是一种溶酶体。

嗜酸性粒细胞也能作变形运动,并具有趋化性。

它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释放组胺酶灭活组胺,从而减弱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还能借助抗体与某些寄生虫表面结合,释放颗粒内物质,杀灭寄生虫。

故而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抗过敏和抗寄生虫作用。

在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它在血液中一般仅停留数小时,在组织中可存活8~12天。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asoophilic granulocyte,basophil)数量最少,占白细胞总数的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