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宗法制的产生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宗法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宗法知识点总结一、宗法制度的起源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家族制度,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在春秋时期,国家形成初步的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也开始逐渐形成并发挥作用。
在春秋时期,国家的政权主要由贵族统治,贵族家族的势力逐渐扩大并影响到整个社会。
因此,宗法制度的形成与贵族家族的势力扩张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宗法制度的形成与国家的封建化、农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
二、宗法制度的特点1. 以家族为单位宗法制度以家族为单位,家族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家族是宗法制度的基本组织单位,家族内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秩序,家族成员之间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的关系。
同时,宗法制度也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管理和调控社会事务。
2. 严格的等级制度宗法制度下,家族内部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的家族成员有着不同的地位和权力。
通常来说,族长拥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力,其次是长子和长孙,而其他家族成员依次排列。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成员的地位和权力通常是遵循血缘关系和长幼尊卑原则的。
3. 血统至上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重要依据,血统至上是宗法制度的核心特点之一。
在宗法制度下,血统与家族成员的地位和权力是息息相关的,家族成员的血统纯正程度决定了其地位和权力的高低。
家族成员之间的交往和互动通常是基于血统关系的。
4. 严格的规范和制度宗法制度下,存在着严格的规范和制度,家族成员之间的行为和活动受到严格的规定和制约。
家族中的事务、权力的继承以及各种社会关系都受到严格的规范和制度的限制。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成员必须遵守家族的规定和制度,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5. 结构稳定宗法制度下,家族结构是相对固定和稳定的,家族成员之间的地位和关系是长期固定的。
家族成员的职责和角色一般是早已确定下来的,不会随意变动。
家族成员之间的地位和关系是在宗法制度下长期形成的,是相对稳定而不易改变的。
试论宗法制的几个问题

试论宗法制的几个问题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重要的一环,对于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宗法制的几个问题,包括其历史背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宗法制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它强调父系家族的权威和继承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家族的祖先崇拜和宗族观念被高度重视,而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则受到一定的限制。
宗法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商周时期,它是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法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家族本位主义,强调家庭和宗族的利益高于个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发展,但同时也强化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其次,宗法制对中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影响。
以宗族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导致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和贵族的世袭制度,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得到了长期的延续。
最后,宗法制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影响。
它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使得中国文化充满了浓厚的伦理色彩。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宗法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家庭暴力和婚姻自由的问题。
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宗族势力的影响,家庭暴力依然普遍存在,而婚姻自由也常常受到宗族和家庭的压力。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传统的宗族观念逐渐淡化,这也导致了社会凝聚力的减弱和传统文化的流失。
总的来说,宗法制是中国社会的重要制度之一,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宗法制的存在和延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它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应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应对宗法制带来的问题,如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保护个人权利等方式,以期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宗法制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宣传,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应对宗法制问题时,政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该加强对宗族势力的监管,防止其干预司法和民主制度,同时也要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宗法制的改革和建设中来。
宗法制的影响

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的影响:积极作⽤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爱幼,易于形成强⼤的民族凝聚⼒。
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情关系,⼈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的⾃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宗法制度有哪些影响1.宗法制导致中国⽗系单系世系原则的⼴泛实⾏所谓⽗系单系指的是⾎缘集团在世系排列上完全排斥⼥性成员的地位,⼥性在继承⽅⾯没有权⼒。
西周的家庭关系与宗法制度密切联系,突出地表现为“⽗权统制,男尊⼥卑”的观念及夫妻不平等。
2.宗法制造成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宗法制明显体现宗族森严。
封建社会,宗族主要以家族⽅式体现,家族长盛不衰的依据有祠堂、家谱、族权。
祠堂主要供奉祖先的神主排位,对祖先的崇拜,是中国传统⽂化⼼理的⼀个重要特征。
3.宗法制导致中国出现“家国同构”家与国同⼀结构是宗法社会最鲜明的结构特征,这种宗法制结构的明显特点,在中国封建社会被长期保留下来。
家庭或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具有共同性,也就是说不论国家或家族、家庭,他们的组织系统和权⼒结构都是严格的⽗权家长制。
4.宗法制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宗法制实际上是以种群为区分的缺乏⾃我存在意识的团体,这是⼀种原始的组织结构,但就是这种原始的结构⾄今还影响着现代中国包括社会、政治、⽂化等诸多层⾯,如果将这些碎⽚拼凑起来,就不难发现诸多所谓“中国特⾊”现象的精神根源。
西周宗法制特点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嫡长⼦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贵族之间因为权⼒的继承问题发⽣纷争。
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缘关系为纽带,以君⾂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宗法制度。 文档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1、由于自然环境和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态也有很大的差异。
地中海沿岸国家较早从事海上的工商业贸易活动,形成了以地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
中国人则过着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较多地保留了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2 、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产生于商代后期。
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
3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
二、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1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有四: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二是封国制度不断;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四是家国同构。
2 、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断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如郡县制、官僚制、俸禄制、符玺制、上计制、耕田制等。
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中央集权,废分封制,行郡县制,实行编户齐民。
4 、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主要原因是小农自然经济生活方式的一直延续。
5 、宗法制度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6 、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夫权和族权。
族权是从父系社会家长制演化而来的,即是政权的补充,又能起到政权无法起到的特殊的社会作用。
宋代以后族权膨胀与宋明理学学发展宗法制度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7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中国传统社会家与国的组织系统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受中国长期以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影响,中国的国家结构一直有着很深的家族结构的印记。
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8 、宗族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的格局。
9 、商鞅制定连坐法,把百姓按5 家一伍,10家一什的户籍办法编制起来。
三、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1 、欧州政治与文化源于地中海沿岸国家,主要有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古希腊。
简述宗法制度的内容

简述宗法制度的内容宗法制度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组织形式,基于血缘和家族的关系,以家族或家族团体为单位,对成员进行管理和约束的制度。
它在各个文明古国都有存在,如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和欧洲的封建制度。
本文将简述宗法制度的内容,包括其定义、形成原因、基本特征和影响等方面。
宗法制度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的发展,人们组织起来以家族为单位,形成了生产劳动和生活的亲属群体。
在这种制度下,家族成员之间的地位和角色是根据血缘关系和世系排行来确定的。
宗法制度认为家族是一个固定的、永久的生活单元,其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责任。
因此,宗法制度往往与世袭制度、血统至上主义、祖权论等观念相联系。
这种制度一方面体现了亲属之间的血缘关系及其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宗法制度的形成原因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需求。
在农耕社会中,土地是生产的基础,而土地的所有权往往与家族的血脉相连。
宗法制度可以将家族的土地和财产传承给子孙后代,确保家族的生计和地位不会被侵犯。
此外,宗法制度也有助于建立家族间的互助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祭祀祖先和举办盛大家族活动来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宗法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家族血缘共同体、血脉至上、父权制度和婚姻制度等。
首先,宗法制度以家族为基本单位,家族成员之间具有血缘的亲属关系,共同分享家族的荣誉和财产。
其次,宗法制度强调了血脉的地位和意义,认为血缘关系是家族成员地位和权力的根源,只有通过生育才能延续家族的血脉。
再次,父权制度是宗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父系家族的父亲在家庭中享有最高权威地位,拥有对家族成员的权力控制和分配。
最后,宗法制度的婚姻制度是由家族控制的,通过亲缘关系的婚姻来扩大家族的力量和地位,对婚姻对象的选择具有严格的规定。
宗法制度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宗法制度对农耕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家族的协作和互助,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其次,宗法制度强调了血缘关系的重要性,在宗族社会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亲属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
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内容包括

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法制度是指以家族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形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
它在中国历史上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稳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宗法制度的发展历程宗法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先辈们的家族成员之间具有血缘关系、土地、财产等共同利益而逐渐形成了家族的生产组织和社会组织,由此而产生了宗法制度。
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经济繁荣和人们的物质需求日益增长,宗法制度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当时,随着手工业的兴起,商业活动和城市生活的展开,人们的观念和思想也逐渐开化,家族关系逐渐趋于衰落。
到了秦汉时期,宗法制度已经逐渐走向了衰落。
二、宗法制度的基本特征宗法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血缘、地产、家族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和组织形式。
在宗法制度中,家族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宗法制度的基本结构有两个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分别是家庭和家族,这两部分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1. 血缘关系在宗法制度中,血缘是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
在家族中,人们彼此之间都有着血缘关系,这是家族组织能够长期稳定存在的关键。
血缘关系决定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同时也决定了各成员之间的地位和权利。
2. 地产地产是宗法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产在宗法制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不亚于血缘关系。
地产是家族权力的重要支撑,是产生家族首领、贵族和高层人物的重要根据。
同时,地产还能够作为财产的基础,视为维持家族成员生活的来源。
3. 家族家族是宗法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
家族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大型组织,它由一群人组成,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和生活方式。
家族是宗法制度中的最小单位,从而使之成为了维系整个宗法体系的基础。
三、宗法制度的影响宗法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是一种家族长辈制度,是指以家族长辈为主导的婚姻和继承制度。
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直到近代社会才逐渐被废除。
在这个制度下,家族成员只能嫁娶自己家族内的人,而继承权也只能传给家族内的子女。
宗法制度起源于古代中国的部落社会,当时人们生活在类似氏族的群体中,通过共同的血缘关系来决定社会地位和权力分配。
这一制度在周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确立。
周朝王室通过设立诸侯国、封建制度和嫡庶之分来巩固和扩大王权。
同时,周朝还逐渐建立起以封建贵族为中心的宗法制度,通过家族法规和族谱来管理家族内的继承和婚姻。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家族长辈是权威的代表。
家族族长拥有家族的权力和控制权,他可以决定家族内的婚姻和继承事宜。
婚姻在宗法制度中被赋予了重大意义,家族通过婚姻来维系家族血脉、扩大家族势力和保持家族的纯洁性。
因此,宗法制度强调了宗族内部的婚姻必须保持纯洁,不允许近亲婚姻和异姓通婚。
尤其是在贵族家族中,家族成员之间的婚姻关系更是需要谨慎处理,不仅要遵循血缘规定,还要考虑到地位和利益的平衡。
继承权也是宗法制度中的重要问题,权威和财产的传承需要遵循家族内的规矩。
根据宗法制度,家族的财产应该由嫡子继承,兄弟之间的继承权存在优先级。
父亲和爷爷都将家族的财产传给自己的长子,而其他子孙只能得到少部分的遗产。
女性在宗法制度中地位被较为贬低,她们不能继承家产,也不能代表家族行使权力。
唯一的例外是在无男嗣的情况下,女儿的丈夫可以成为家族的继承人。
宗法制度的实行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
首先,宗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家族的纯洁和稳定。
通过限制婚姻对象,宗法制度促使家族成员保持血统纯洁,防止了家族财富被分散和流失。
其次,宗法制度强调了父权和长兄权威,加强了家族内部的控制和管理。
家族长辈对于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财产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的决策可以影响整个家族的命运。
然而,宗法制度也带来了严重的弊端。
宗法制的影响

宗法制的影响1. 引言宗法制是指古代社会中基于血缘关系和家族制度的一种统治体制。
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宗法制的影响进行探讨,并从社会秩序、家族关系、权力结构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宗法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宗法制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宗法制建立了以家族为基础的社会秩序,通过家族的血缘关系和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属关系来确定社会地位和权力的传承。
这种秩序使得社会稳定,有序地进行着。
首先,宗法制对社会的秩序制定了明确的准则。
通过血缘关系和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属关系,宗法制规定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以及家族内的权力继承关系。
这为社会的组织和运作提供了明确的框架,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其次,宗法制在社会中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
家族作为宗法制的基本单位,通过世袭制度和父系血缘关系来传承权力。
这种权力传承方式使得社会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存在,减少了权力斗争的可能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3. 宗法制对家族关系的影响宗法制对家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宗法制下,家族是一个血统相连的群体,家族成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亲属关系,这种亲属关系在家族内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宗法制强化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亲密度。
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使得他们在行为和利益上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在面临外部压力或困难时,家族成员会团结一致,互相支持,共同应对挑战。
其次,宗法制规范了家族内部的权力继承。
宗法制规定了权力在家族内部的传承方式,通常是通过世袭制度来确保权力的传承。
这种传承方式建立了一种家族内部的权力结构,使得家族内部的事务得以有序进行。
4. 宗法制对权力结构的影响宗法制对权力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宗法制下,权力的分配和传承主要基于血缘关系和亲属关系,这种权力结构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宗法制使得权力传承更加稳定。
通过世袭制度和父系血缘关系,宗法制在权力传承上建立了明确的规定。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宗法制度是一种家族法律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特殊
的社会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浅析。
首先,中国古代宗法制度是一种家族制度,它以家族为单位,强调家
族内部的血缘关系和亲情纽带。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血统至上,家族成员
必须服从家长的统治,尊重家族规则和传统。
家族内部以长辈为尊,家长
负责管理和决策家族事务,并享有绝对的权威。
其次,宗法制度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宗法制度规定
了家族成员的地位和责任,强调了家族内部的等级秩序和分工。
在宗法制
度下,每个家族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而家长则担负着维护家族的
权威和社会秩序的责任。
这种制度使得家族内部的事务有序进行,同时也
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基于血缘关系的秩序框架。
再次,宗法制度对个体自由的约束。
在宗法制度下,个体的自由和权
利往往被家族的利益所限制。
家族成员必须服从家长的命令和家族的规则,无权离开家族。
宗法制度强调个人的家族身份和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对
个体的自由和独立产生了一定的约束。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宗法制度是一种家族法律制度,通过家族内的血
缘关系和亲情纽带,形成家族的团结和秩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法制度强调家族团结和亲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约束个体自由,
稳定社会。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法制度是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古代的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所谓宗法制度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中包括嫡子之制,庙数之制和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的影响长期笼罩着中国传统社会,它不仅体现在政治体制上的皇位世袭制,形成奴隶制度、封建社会之家国一体的局面。
而且作为一种制度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各个领域。
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宗法制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这使得朝代的更迭就是家天下的延续。
从西周时期姬姓家族的统治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宗法制一直延续者,并对王朝统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宗法制对于帝王心理的影响很大,皇帝在制定关系到国家兴衰成败的决策,都会充分考虑到宗法制的因素。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家天下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姓家族就是一个朝代。
第二,构成中国传统社会基石的以血缘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家族始终非常稳固,具体的体现就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家族的动荡变化是比较大的,但许多姓氏的家族却依然在发展。
到了汉代,由于长时间的安定环境形成的一些地主势力。
这些大家族的发展使他们不但在政治上拥有巨大的权利,而且广占良田。
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乱不断,但是家族制度却有着进一步的发展,江南有着名声显赫的大姓,同时也出现了豪门和寒门的区别。
家族制度甚至延续到了清代也没有消亡的迹象。
第三,宗法制对于国家社会家庭的影响的现象,就是家国同构。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家国同构,忠孝同义都是宗法制影响的结果,从宗法制的产生来看,阶级产生以前,人们走着大体相同的路线,原始群居以后,氏族发展为部落。
这些组织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但在阶级和国家产生后,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出现重大差异。
第四,宗法制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许多国外民族没有的。
古代的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古代的宗法制对xx社会的影响所谓宗法制度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中包括嫡子之制,庙数之制和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的影响长期笼罩着中国传统社会,它不仅体现在政治体制上的皇位世袭制,形成奴隶制度、封建社会之家国一体的局面。
而且作为一种制度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各个领域。
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宗法制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这使得朝代的更迭就是家天下的延续。
从西周时期姬姓家族的统治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宗法制一直延续者,并对王朝统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宗法制对于帝王心理的影响很大,皇帝在制定关系到国家兴衰成败的决策,都会充分考虑到宗法制的因素。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家天下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姓家族就是一个朝代。
第二,构成中国传统社会基石的以血缘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家族始终非常稳固,具体的体现就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家族的动荡变化是比较大的,但许多姓氏的家族却依然在发展。
到了汉代,由于长时间的安定环境形成的一些地主势力。
这些大家族的发展使他们不但在政治上拥有巨大的权利,而且广占良田。
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乱不断,但是家族制度却有着进一步的发展,江南有着名声显赫的大姓,同时也出现了豪门和寒门的区别。
家族制度甚至延续到了清代也没有消亡的迹象。
第三,宗法制对于国家社会家庭的影响的现象,就是家国同构。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家国同构,忠孝同义都是宗法制影响的结果,从宗法制的产生来看,阶级产生以前,人们走着大体相同的路线,原始群居以后,氏族发展为部落。
这些组织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但在阶级和国家产生后,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出现重大差异。
第四,宗法制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许多国外民族没有的。
中国宗法制度

三、宗法制度的影响
宗法制度对专制统治秩序的维系
宗法制度对于专制政体的巩固、等级关系的维护起到了重要 作用。
1.分散的宗族组织是封建专制政体赖以存在的基础。村社 构成中国社会的细胞群。村社中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 组成社会。族长、宗长往往既是庶民的剥削者,又是乡村基层 行政的治理者,集族权与政权于一身。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通鉴外纪》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
(3)孝悌观念。儒家伦理以孝悌为本,并将报恩事亲之孝, 纳入维护父家长制的轨道;孝父与忠君相联系,对父辈的道德 与义务,被推演为臣民对君主的绝对服从;提倡孝道既强调血 亲观念,以加强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又移孝于忠,以维护等级 制度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二、宗法制度的确立
二、宗法制度的确立
周公确立的宗法制的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
这是一种王位继承方式。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 继承制。周王室从成立之后推行固定的嫡长子继承制。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 不以长。”
二、宗法制度的确立
兄终弟及:一种王位继承制度。王位由哥哥传给 弟弟继承,传弟一般按年龄长幼依次继承。兄终弟继, 传子有传兄之子、传弟之子和传嫡子几种。我国古代 的夏朝、商朝以及鲁国、宋国等实行这种继承制度。
家族的血缘纽带,适应了界定家族成员的辈份关系和维护 家长统治权的需要。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
农业型的自然经济是血缘纽带无法割断的根本原因。 在血缘(家族血亲)、地缘(农村乡社)、业缘(农耕经 济)的共同作用下,同一家族的成员长期生活和劳作于同一地 区,世代繁衍,家族本位成为根深蒂固的群体意识。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
2.宗法制具有维护封建等级、界定尊卑贵贱的作用。宗法 制强调尊卑有别、贵贱有等,与父家长制政治模式吻合不悖。
宗法制的影响 内容是什么

宗法制的影响内容是什么
宗法制始建于西周,主要的目的是解决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财产、财产继承等问题,最大限度,让统治集团内部团结,不要内斗,给敌人可乘之机。
宗法制的影响
1宗法制有什么影响
宗法制从诞生开始,一直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人们敬仰名门大姓,标榜同姓同宗,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结构与家庭结构,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2宗法制改革内容
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
制度。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
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
除嫡长子以外,天子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候。
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地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土也是如此。
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
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
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宗法制是什么,揭秘宗法制的利与弊

宗法制是什么,揭秘宗法制的利与弊本文导读:宗法制度的产生及确立宗法制度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尊崇共同祖先以维系亲情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家庭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是由氏族社会晚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朝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人类进化的历史进程证实,随着畜牧和农业的逐渐发展,劳动生产力日益提高,全部财富或大部财富,都是靠男子创造出来,于是便确立了男子在氏族中支配权,这就瓦解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权制社会。
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加,产生了私有财产。
父家长死后,他的权力和财产需要继承人继承,而一代代父家长生前的权威在其死后仍然使人敬畏,子孙们幻想得到他们亡灵的庇护,于是又产生了对男性祖先的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祭祀祖先的仪式。
"在中国文化中,宗与族是相依赖而存在的,同宗者必是同一血缘,共祭同一祖庙;同族者必须有共同所亲之祖,所敬之宗。
"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世的各代王朝。
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宗法制度大约延续了三千多年,对社会的发展演变影响深远。
宗法观念导致了宗法伦理、宗法道德的产生,宗法伦理要求宗法社会广泛实行了父系世系原则,君权与父权互为表里,宗法观念在封建时代演化成了社会伦理体系,"三纲五常"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准绳。
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有四个: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二是封国制度不断;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四是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中国传统社会的家与国的组织系统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受中国长期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影响,中国的国家结构一直有着很深的家族结构的印记。
我国古代宗法制的内容

我国古代宗法制的内容我国古代宗法制是指古代中国社会基于家族与亲属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一套法律制度。
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对后来的法律体系也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古代宗法制的内容。
一、宗法制的起源与发展宗法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以家族为单位的大家庭中,家族的长老和家族的族长负责家族内部事务的管理和调解。
随着社会发展,部落和氏族的结构逐渐形成,宗法制度开始出现。
宗法制在先秦时期逐渐发展成熟。
《尚书》中记载的周文王、周武王的历史故事中,就有许多关于家族、宗法制的内容。
这些故事中描述了王权和家族权力的关系,以及家族制度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法制逐渐成为统治阶级对于平民百姓控制的一种手段。
在秦汉时期,宗法制度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家法律制度的一部分,并且在后来的历史中一直被沿用和继承。
二、宗法制的基本特征宗法制的核心特征是以家族和亲属关系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一套法律制度。
具体特征如下:1.血缘至上:在宗法制度中,血缘关系是最重要的依据,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基于自己的血缘关系。
家族内部的继承权、财产权、婚姻等事宜都以血缘为依据,而非个人意愿。
2.家族结构:宗法制度是以家族为基本单位的,家族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地位和角色,主要包括族长、宗法长老、族人等。
族长拥有权力,可以管理家族内部的事务,解决纠纷和争议。
3.族规和族训: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族规和族训,作为家族成员的行为准则。
族规和族训包括家族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等,族人必须遵守。
4.祭祀仪式:宗法制度中,祭祀仪式被视为十分重要的一环。
人们通过祭祀祖先来维系家族的血脉传承和社会秩序,祖先被视为家族的保护神和权威代表。
三、宗法制对社会的影响古代宗法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维护家族秩序:宗法制度使家族内部具有严格的等级和秩序,保持了家族社会的稳定。
人们遵守族规,遵循家族的传统,维护了家族的尊严和权威。
宗法制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宗法制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宗法制度虽然在西周末年就已经瓦解,但它的影响却一直延续了3000多年,时至今仍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有一定影响。
本文从宗法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结构特征着手分析宗法制度的利与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进中国文化思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宗法制度;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影响一、宗法制度的形成过程宗法制度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中国的宗法家族制度是由父系氏族社会的家长制演变而来的。
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私有财产已经产生,父家长支配着家庭成员。
父家长去世后,其权力和财产需有人继承,这就要求有一个继承程序。
于是,宗法家族制度应运而生。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从此把禅让的官天下变成了传子的家天下,建立起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王朝[1]。
中国的宗法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
西周是一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国"和"家"合而为一,国家的统治关系就是层层相属的宗法关系。
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宗法统治体制逐步瓦解,宗法制度作为一种统治制度也趋于消亡,但它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却随着社会的基本细胞"宗法家族"(家庭)的存留而继续发挥作用。
同时,在春秋战国时代,宗法制度的内容和宗法观念又被提升和加工改造。
汉以后建立起来的封建大帝国继续利用宗法制度和宗法意识进行统治,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伦理政治学说,把"国"家族化,又将国家统治关系渗入"家"中,国君是"严父"。
而家长在家中则"君"临一切,宗法家族成为国与民的中介,达到"国"与"家"同构;同时宗法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2]。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摘要】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宗法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宗法结构不仅是历代帝制王朝正统法律理论的学说,也是帝制王朝法律运行的实践。
(1)宗法制度与观念同样渗透在全部社会结构中,是社会结构的主导精神。
(2)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的一把钥匙。
许多我们一直感到难以说清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往往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关键词】宗法制度、含义、特征、影响一、宗法制度的含义所谓宗法制度,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3)中国的宗法家族制度是由父系氏族社会的家长制演变而来的。
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私有财产已经产生,父家长支配着家庭成员。
父家长去世后,其权力和财产需有人继承,这就要求有一个继承程序。
于是,宗法家族制度应运而生。
此时,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一般由各部落首领协商推选产生,历史上称为“禅让”,如传说中的尧传舜,舜传禹。
禅让制是原始的民主制形式。
但到了夏禹死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从此把禅让的官天下变成了传子的家天下,建立起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从政治制度和文化精神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
此后,王位世袭成为制度,或弟继兄位,或子继父位,达4000年之久,在世界各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宗法家族制度也因此更加根深蒂固。
二、宗法制度的特征第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
由若干个具有亲近的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一个家族。
若干个出自同一男性祖先的家庭再组成一个宗族。
《尔雅·释亲》中,把同一高祖父传下的四代子孙称为宗族。
同一宗族的成员,具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姓氏,在一定意义上有共同的财产,参加共同的祭祀,死后葬于共同的墓地。
异姓乱宗是宗法家族社会的大忌。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宗法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宗法制度产生于先秦,它的起源、发展和衍变,都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上古时代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面貌。
由于资料的欠缺,现在我们还不能确定夏代是否存在宗法制度,也不能清晰地描述出当时宗族的具体形态。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商代是存在宗法制度的。
相对于商代所存在的处于初级阶段的宗法而言,西周以及紧接其后的春秋时期,宗法的制度化已臻于完善。
一、宗法制的形成与发展1、宗。
《说文·宀部》:“宗,尊祖庙也。
”宗的本意就是祭祀祖先的场所,亦即祖庙、宗庙。
宗庙祭祀是头等重要的大事,由宗族(若干出自同一男性祖先的家庭组成宗族,若干具有亲近的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家族。
)中地位最高的成员主持。
同一宗族的人具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宗庙,共同的姓氏,共同的墓地,同受宗法制度的约束。
2、宗法。
何谓宗法呢?简而言之,宗法就是宗族之法或宗庙之法。
具体说,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
3、宗法制及其发展。
⑴宗法制的形成。
宗法制是我国古代贵族的族制,是由父系氏族社会的家长制演变而来的。
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
在父系氏族社会,世系是以父系计算,父家长支配着家族成员,甚至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
随着私有财产的产生,父家长死后面临着权力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于是就会形成一定的继承程序,另外,子孙们幻想得到父家长权威的庇护,又形成了对男性祖先的崇拜及随之而来的种种祭祀祖先的仪式。
这都是宗法制产生的条件。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法制度逐渐形成,它主要实行于统治阶级内部,成为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维护贵族世袭统治,奴役劳动人民的工具。
《礼记·礼运》说:“大人世及以为礼”(以子继父为世,以弟继兄为及)。
夏禹死后,启继位,把禅让的官天下变成了传子的家天下,王位世袭制成为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宗法制的产生及其影响王明娇,池州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09级综合文科教育专业摘要:宗法制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制度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当今社会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很大。
本文将系统的阐述何为宗法制?宗法制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法制又是如何演化发展的?最后将再着重阐述一下宗法制的现代启示与影响。
使读者对宗法制有一个更深刻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中国;宗法制度;影响The product of the patriarch system and it is influence ofChinese ancientWangMingJiao (history and social department, Chizhou College, Anhui)[Abstract] As a traditional cultural of china, the patriarch system have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hinese history .and even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oday .in this article I will tell you what is the patriarch and how it is product. In Chinese long history, how the patriarch system change and develop. Last, I will expound the patriarch system isrevelation and influence of today .let reader understand the patriarch system deeply.[Keywords] china: the patriarch system: influence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无可比拟的深厚文化底蕴。
而宗法制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之一,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宗法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核心,并与政治挂钩,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特殊政治体制,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重要手段。
那何为宗法制度呢?下面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一、宗法制的起源及其演变讲到宗法制的起源与影响,首先我想就宗法制的概念作一下阐述。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血缘,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以血缘亲疏来规定宗族成员之间的不同继承顺序,以及享有的不同权利和履行不同的义务,标榜尊祖敬宗,维系血缘亲情。
中国宗法制起源很早,早在原始社会的父系氏族社会,宗法制就已开始萌芽了。
在父系氏族社会父家长拥有极其重大的权利,他对家族的各个成员拥有很大的支配权,甚至对他们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人们除了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外还有了剩余产品,于是在此基础上便又产生了私有财产。
在父家长生前这些财产都归父家长所有,父家长死后这些财产需要有人来继承,于是便产生了一些习惯规定的继承顺序。
同时由于父家长生前的威严及子孙后代想得到父家长亡灵的庇护,以及对父家长的崇拜和敬畏使他们在父家长死后举行各种仪式来祭奠他。
①这些都是宗法制萌芽的早期表现。
在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的推选采用的是“禅让制”。
但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
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传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礼记》:“大人世及以为礼”。
(以子继父为世,以弟继兄为及),至此王位世袭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定制,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夏王室也包括夏王以下的各级大小奴隶主贵族。
王位世袭制与血缘宗法制是紧密相连互为影响的,宗法制在逐渐形成中。
对商代宗法制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
陈梦家先生认为,殷墟卜辞中有“大世”、“小世”之类的名称,即宗法中的“大宗”、“小宗”。
②而杨升南先生通过对“世”、“宗”二字含义与用法的分析,认为商代王位继承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正统,从而证明了商代宗法制的存在。
商纣王与微子启同为帝乙之子,微子启为帝乙的长子但最终帝乙却立商纣王为储君原因无他,只因商纣王为皇后所生,是帝乙的嫡子,而微子启是庶出,所以立嫡子为王。
这反映了在商代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开始确立。
但宗法制的真正形成是在西周。
历史上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展开激战。
由于商纣王实行残暴的统治,商朝军队在战争中阵前倒戈,再加上周武王联军的势如破竹,最终牧野之战以周武王的大获全胜和商纣王的自杀而告终。
此后,周武王建立了西周王朝。
周初实行分封制,分封七十一国而姬姓独占五十三,其余则为功臣以及殷商的遗民贵族(如微子启等)。
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宗法制中的“亲亲”原则,以亲缘关系为核心,任人唯亲。
不仅如此,周初的分封制还遵循着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在严格区分嫡庶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前提下进行分封。
《礼记大传》说:“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这句话表明了西周宗法制的状况。
钱宗范先生在其《中国宗法制度论》一文中说:“周王是周族的大组长,他分封子侄为诸侯,周王成为天下之大宗,诸侯对周王来讲是小宗,诸侯在封国内分封子侄为卿大夫,诸侯成为一国之大宗,卿大夫对诸侯来讲是小宗。
卿大夫在封邑内又分封子侄为士,卿大夫成为封邑内的大宗,士对卿大夫来讲是小宗。
通过宗法分封形成了自天子至士的宝塔式的宗法等级关系,凭借宗法上的亲亲尊尊、尊祖敬宗、孝悌思想巩固整个贵族阶级的统治地位。
”而阴法鲁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一书中对宗法关系作了如下示意③:《礼记大传》: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
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
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西周是我国宗法制系统化发展时期,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宗法制已基本定型。
但进入春秋以后,由于天子式微权利旁落到诸侯士大夫手中,诸侯不再像以前一样年年向天子朝觐纳贡,也不再在武装上誓死效忠周天子。
而是各自割据,诸侯之间相互征战扩展领地。
这样至战国时期便形成了战国七雄及众多小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
各国为了争霸相继都实行了变法运动,实施富国强兵的政策。
且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出现和使用,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而这一切都推动着传统宗法制的瓦解。
至秦汉时期又推行了郡县制、三公九卿制、推恩令等等这一系列措施的采取都极大的削弱了原有的贵族势力,冲击着旧有的宗法制度。
但这种冲击并不意味着宗法制的影响会逐渐消失,而是推动着宗法制向另一种形态转变发展。
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由于豪强地主势力迅猛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宗法性的门阀氏族,而门阀的最主要特征便是按门第高低来选拔和任用官吏。
此外还派生出了婚姻当中的门第观念(男女双方讲究门当户对),士族免徭役等。
而这些宗法性的门阀士族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
首先宗族组织在当地都是一些名门望族,拥有极大的权利和威望,甚至可以影响政府的决策以及地方选举。
同时宗族组织还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部曲。
一般宗族主都有自己的庄园,庄园的经济生产可供自给自足。
独立的经济和武装使得宗族组织的势力日益强大,形成一股地方割据势力,有的还和政府分庭抗礼。
宗法制发展到隋唐,由于科举制的兴起、庶族地主大量崛起,这沉重打击了宗法性的豪强地主,后经农民起义的冲击宗法性豪强势力更是荡然无存。
但到了宋代以后宗法制又重新崛起并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理学强调三纲五常,主张世人应该“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宗法制的转变。
北宋民间开始出自发组织的以父系血统为核心的宗族组织,父家长在宗族内宗族拥有极大的权力是宗族领袖。
并规定了严格的族规,修订家谱,建造祠堂,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力量。
而此后的宗法制也都是在此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
宗法制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统治和奴役人民的工具,并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宗法制的历史影响历史上宗法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其产生至现今社会它的影响从未消退,其影响并不是停留在一个方面而是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展至后来宗法制不仅是统治着统治人民的工具更是人们维系亲情关系的关键。
人们通过血缘组织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严格族规宗族内区分尊卑长幼顺序的家族,下面就来具体看看宗法制的影响。
(一)重视血缘血亲关系中国人历来重视血亲关系,不仅是因为亲情还有是因为它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总要纽带,宗族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往,并因此而形成了一个亲族圈。
除此之外对亲族的亲疏远近长幼关系也有严格区分。
如在汉语中严格区分了叔、伯、舅、姑父、姨夫、和婶婶、伯母、舅母、姑、姨,而在英语中则并无严格区分。
不仅如此,还用“表”、“堂”、“外”、“干”、“继”、“曾”、“元”等对亲疏进一步关系区分。
这些无一不表明着中国人对血亲的看重。
在古代社会它有一个重要表现形式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并且这种嫡庶之分在很早以前就确立了,而所谓的嫡庶之制这是指为了区分在多妻的情况下法定配偶的正妻和众妾在身份上的尊卑从而规定了正妻所生的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郑伯克段于鄢》中记载:“生庄公及共叔段爱共叔段,欲立之,丞请与武公。
公弗许”。
虽然武公和妻子都喜欢共叔段,可是宗法制还是使武公立庄公为君。
由此可见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度的规则是上至国君下至平民都必须遵守和敬畏的。
没有人可以违背也没有人可以逾越。
(二)对伦理道德的规范宗法制对伦理道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主要是由三纲五常构成的,而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中有两个都是关于家庭内部关系的,而家庭在传统道德中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关于宗法制的道德规范的一个有力表现。
宗法以宗族为基础,宗族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血缘关系是一个人从生到死都脱离不开的重要人际关系。
④宗法制按血缘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宗族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血缘关系近的继承的利益就越多,而血缘关系疏远的继承的利益也就相对较少。
同样这种血缘的亲疏所带来的继承顺序和利益分配的不同也直接导致了尊卑贵贱的不同等级秩序的出现。
这种等级秩序要求所有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它不仅涵盖在家族家庭生活中,还涵盖了国家的政治生活。
首先在家族中所有宗族成员都必须遵守族规,尊重和遵守族长的命令。
而在家庭生活中子女必须严格听从父亲的命令,父亲对子女有管教甚至生杀予夺的大权,而子女则必须对父亲尽孝尽善,即三纲中的父为子纲。
妻子必须严格服从丈夫,丈夫对妻子不满可以休妻,而妻子则不能反抗是为夫为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