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五章 成本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成本论
一、教学目的
本章通过研究生产成本与产量间的关系,明确厂商各种成本的变动特点与关系,厂商收益变动特点,并结合两方面研究,分析利润最大化问题。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从产量变动与成本变动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各种成本的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熟悉十种成本概念,各自曲线的形状,推导及关系。特别是MC和LMC曲线。
二、教学重点
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之间的关系,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LMC曲线的推导。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和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本章计划安排5个学时。
六、教学步骤
(一)课程导入
在上一章生产论中涉及了成本方程,成本方程表示厂商的生产成本与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的关系。本章的成本论将进一步考察厂商的生产成本与产量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设计
重点讨论各种成本曲线的求得,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尽可能采取先分后合的讲授方式。引导做部分练习。
提出:讨论如此多种成本概念意义何在?利润最大化原理在企业现实中直接运用的障碍是什么?
(三)教案内容
成本是企业、政府乃至消费者个人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理论也是以成本分析为基础的。本章将从厂商决策的角度讨论成本理论,并在成本的基础上结合收益分析研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实际上这一章的成本分析是上一章的延伸和继续,又恰是上章生产函数分析的对称分析。即当生产要素价格既定时,与投入一定量的各生产要素对应的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而与这些产量相对应的有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相对应有产品的边际成本递增规律。
第一节成本的概念
厂商的生产成本一般是指生产一定产量时在生产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很明显,厂商货币支出总额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产量Q和各种生产要素的
价格P。成本函数可记为:()P
=
C,
Q
f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经济学的成本概念与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是有区别的,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一、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厂商将一定资源用做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
中的最大收入,或者是将一定资源保持在这种用途上必须支付的成本。西方经济学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这意味着必须用机会成本概念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西方经济学中生产成本概念与会计成本概念的区别在于后者不是从机会成本而是从各项直接费用的支出来统计成本的。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将一吨原油用作燃料时,就不能再用这一吨原油生产化纤等其他产品。假定原油价格为1000元,可发电1000度,可生产化纤500吨。假定化纤收入是各种产品中最高的,则用一吨原油发电的机会成本就是一吨原油所能生产的化纤。假定化纤价格为10元每吨,则用货币表示的每一度电的机会成本是5元,而会计成本仅为1元。
经济分析的目的在于考察资源的最优配置,采用机会成本能够促使各种要素用于最优的途径。需要注意的是机会成本并不是企业实际支付的成本,而是人们在决策中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可以将这一概念推广到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决策过程中去。
利用机会成本概念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是:资源是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可以自由流动。
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1.显成本(Explicit Cost)
显成本就是一般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这些支出是在会计帐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各项费用支出。它包括厂商支付所雇佣的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资、所借贷资金的利息、租借土地、厂房的租金以及用于购买原材料或机器设备、工具和支付交通能源费用等支出的总额,即厂商对投入要素的全部货币支付。从机会成本角度讲,这笔支出的总价格必须等于相同的生产要素用做其他用途时所能得到的最大收入,否则企业就不能购买或租用这些生产要素并保持对它们的使用权。
2.隐成本( Implicit Cost)
隐成本是对厂商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所应支付的费用。这些费用并没有在企业的会计帐目上反映出来,所以称为隐成本。例如厂商将自有的房屋建筑作为厂房,在会计账目上并无租金支出,不属于显成本。但西方经济认为既然租用他人的房屋需要支付租金,那么当使用厂商自有房屋时,也应支付这笔租金,所不同的是这时厂商是向自己支付租金。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隐成本必须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就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到其他用途上,以获得更多的报酬。
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与会计学成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会计成本=显成本
生产成本=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隐成本+显成本
三、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
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是指经济利润,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的差额。而总成本既包括显成本也包括隐成本。因此,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与会计利润也不一样。
从前面的介绍已经知道,隐成本是指稀缺资源投入任一种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正常的收入,如果在某种用途上使用经济资源所得的收入还抵不上这种资源正常
的收入,该厂商就会将这部分资源转向其他用途以获得更高的报酬。因此,西方经济学中隐成本又被称为正常利润。将会计利润再减去隐成本,就是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即经济利润。企业所追求的利润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可见正常利润相当于中等的或平均的利润,它是生产某种产品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因为如果生产某种产品连正常或平均的利润都得不到,资源就会转移到其他用途中去,该产品就不可能被生产出来。而经济利润相当于超额利润,亦即总收益超过机会成本的部分。
经济利润可以为正、负或零。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利润对资源配置和重新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某一行业存在着正的经济利润,这意味着该行业内企业的总收益超过了机会成本,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将要把资源从其他行业转入这个行业中。因为他们在该行业中可能获得的收益,超过该资源的其他用途。反之,如果一个行业的经济利润为负,生产资源将要从该行业退出。经济利润是资源配置和重新配置的信号。正的经济利润是资源进入某一行业的信号;负的经济利润是资源从某一行业撤出的信号;只有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才没有进入某一行业或从中退出的动机。
上述利润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会计利润=总收益—成本
正常利润=隐含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机会成本=总收益—(显成本 + 正常利润)
[ 高鸿业主编的微观经济学中认为: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正常利润是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只能对部分要素进行调整,而不能对全部要素进行调整的时期内所发生的成本为短期成本。
对一切要素均可调整的时期内发生的成本称为长期成本。
第二节短期总产量与短期总成本生产和成本分别从实物量和价值量角度研究短期生产问题,因此,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前面已知短期生产函数可记为()K L f
=,这一函数表示在资本投入量一定的前提下,可变要素投入量L与产Q,
量之间的关系。假设要素市场上劳动的价格w和资本的价格r是固定的。短期中固定投入为资本,则:
TFC=
k r
短期中变动投入为L,L的投入量与产量Q有关,可写为()Q
L,则:
()Q
TVC⋅
=
w
L
所以短期中的总成本为:
()k r
+
⋅
=
w
TC⋅
Q
L
rk为常数,用b表示,w*L(Q)用φ(Q)表示。则得到短期总成本函数:STC(Q) =φ(Q)+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