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专题】散文阅读专项(解析版)
高考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高考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的艺术夏丐尊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家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
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
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
我得知就去望他。
云水堂中住著四五十个游方僧。
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
他住在下层,见了我微笑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
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罢。
”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他又和我说了些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
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很破旧的席子包的。
到了白马湖后,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就自己打开铺盖,那很破的席子大师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
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那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
”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了的。
第二日未到中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强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菜菔、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大师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夹起一块菜菔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
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的,我说:“这太咸了!”“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等的话。
专题09 专项训练(阅读理解部分)【寒假自学课】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专题09 专项训练(阅读理解)内容页码题量散文阅读1-7 10新闻阅读7-11 7说明文阅读11-18 9文言文阅读18-23 12考点一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豇豆熟了①春天的时候,姜伟的爸爸在城里承包了一个快递点,妈妈要去帮忙,10岁的姜伟被留在乡村,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②妈妈心里明白,下次回来,或许就是6月大忙季节了。
瞧着儿子渴盼的眼神,妈妈觉得应该给他留一点儿蓬勃生长的希望,于是买了30棵豇豆苗,在出发前亲自带着儿子在房前屋后栽下。
③豇豆苗没过几天就站稳了,生机勃勃的,藤蔓的小手像好奇的孩子,四处抓挠。
妈妈在出发前,带着姜伟去给所有的豇豆苗插架,又教姜伟如何引豇豆的藤蔓上架。
她边示范边指导:“瞧,硬扳硬拗是不行的,要顺着它的长势,把它逆时针轻轻盘绕在竹架上。
”④最后一根藤蔓也上了架,回过头看,第一根藤蔓已经像科幻电影里的小怪物,瞬间向前伸展了近一寸。
妈妈解释为何要给豇豆搭架子:“整个夏天,豇豆会野蛮生长,互相争夺阳光并缠斗成一团。
就像你们小孩子,若不上学,每天在田野上疯跑,那就会只长力气不长智慧,豇豆也是这样啊,长得太密了通风就差,容易倒伏或出现病虫害,搭了架子,引导它们向高处走,向正确的方向走,产量才会高。
”⑤妈妈承诺说:“好好念书,好好帮衬奶奶,等到豇豆开花的时候,不,最多等到嫩豇豆长到一尺多长,妈妈就会回来陪你了。
”⑥红豆花开了,妈妈没有回来;嫩豇豆长出来了,妈妈还是没有回来。
那些藤蔓长长了,像花滑运动员一样,竭尽全力伸向远方,它们旋转着,引颈盼望着,伶伶俐俐地舒展着。
开花的时候,那些白色中央杂着粉紫色的花儿,成双成对,歇在枝头,就像蝴蝶一样,美丽极了。
⑦一天,妈妈通过视频聊天看到姜伟下巴上有伤,便嘱咐姜伟去采些豇豆花捣烂,敷在伤口上。
姜伟不解地问:“我掐了那么多花,还能结得出豇豆吗?”⑧妈妈笑着说:“结得出,结得出。
豇豆泼得很,此处掐了别处长,自夏入秋,豇豆只怕你吃不及呢。
高考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解析
高考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含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张雄文①小车像只负重的岩鹰,缓缓盘旋而上,将雪峰山深处亘古沉默的幽绿一层层抛在脚下。
②一路陪伴我们的是盛夏里一场粗犷的雨。
雨点似乎窥伺漫山油油绿意已久,忘情倾泻而来,清脆如金石相扣,将山脚统溪河野性的轰响稀释得若有若无,像天外渺远的钟磬声。
这是有着世居深山更深处乡民特质的雨,淳朴而大气,敦厚而好客。
从我们一行钻入雪峰山,抵近统溪河河岸,望见穿岩山眉梢时,它们便紧随而行,似乎生恐浓荫如盖的莽莽丛林凉意不够,怠慢了远道而来的我们。
③我依旧汗意涔涔,却都是穿岩山壁立悬崖惊出的冷汗。
小车蓦地停在了山腰人工凿出的一处平地,我弓腰钻出车门,长吁一口气。
抬头,一座静默的古寨跃入眼眸。
“枫香瑶寨”几个大字将银色的雨幕染成温婉的金黄。
古寨木墙黑瓦,松木的清香扑鼻而来;门楼上三层屋檐清俊雅致,弯翘欲飞。
我脑海里蓦地闪过许多镜头:白发长髯的瑶王率领族人避居于此,山高林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耕时猎,怡然自乐。
④似乎为了印证这些我从纸上得来的印象,刚近寨门,山歌乍起,一排五彩民族服饰的窈窕女子笑靥烂漫,端着大碗酒肉拦在了门口,“瑶王”迎了上来。
他是一个真正的雪峰之子,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也是我神交多时的好友。
他穿着随意,憨厚而儒雅,淡淡的微笑里漫溢古朴的书卷气,绝不似一个久居深山的“山人”,而像是一个大学校园中寻常可见的学者。
⑤豆大的雨点还在倾情挥洒,“瑶王”陪我重新钻入雨幕,前往右上角的一处泳池。
古树参天而立,枝叶交错,几乎将雨水隔绝在十几米外的头顶。
路边偶尔开出一点豁口,簇拥几丛翠竹,竹林尽处有一块长条形窄狭菜地,生长着辣椒、茄子、丝瓜、苦瓜。
“瑶王”笑笑说,我种的。
我不好意思开口,心里却默念,晚餐要有点这地里的菜肴才好。
⑥泳池是削平一座不宽的山峰而建,山泉从林间岩石罅隙注入。
三五游客或仰或俯,搏浪其间,趣味盎然,全然不顾头顶淋漓的雨水。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到平江路去①在一个阴天,将雨未雨的时候,带上雨伞,就出门去了。
②小区门前的马路上,是有出租车来来去去的,但是不要打车,要走一走,觉得太远的话,就坐几站公交车,然后下去,再走。
③走到哪里去呢?是走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平江路,就是我经常会一个人去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区。
④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生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到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
⑤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糊里糊涂,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似乎有点清醒了,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财富,却又不知将它们丢失在哪里了,甚至不知是从哪一天起,不知是在哪一个夜晚醒来时发生的事情。
⑥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这些新闻告诉我们,古老的苏州正变成现代的苏州,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
⑦这就是平江路了。
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⑧在喧闹的干将路东头的北侧,就是平江路了,它和平江河一起,绵延数里,在这个街区里,还有和它平行的仓街,横穿着的,是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葭巷,胡厢使巷、丁香巷,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
⑨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
高考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
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
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
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
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
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
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
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
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
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
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
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
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
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
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
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
散文阅读(附答案)
散文阅读(附答案)散文阅读(附答案)一)木棉花开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
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
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
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③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
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
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
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
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
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⑤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
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
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
寒假作业(8)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阅读。有答案)
寒假作业(8)——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余光中的诗和他的文学批评①余光中是汉语文学非常重要的诗人,他一生共发表过一千四五百首诗,多元的题材很难妥善分类,勉强划分为:爱情亲情,如《等你,在雨中》《母难日》;小我大我,如《乡愁》《欢呼哈雷》;文学艺术,如《白玉苦瓜》《向日葵》;山川自然,如《垦丁十九首》《问海》;政治社会,如《慰一位落选人》《石器时代》;植物动物,如《太阳点名》《火金姑》;环境保护,如《控诉一支烟囱》《贝壳砂》等等。
②余光中的诗感应时代与人生,他有信有望有爱,生命体会有哀愁有欢乐,对国家民族的感情有忧有喜,对社会世事有针砭有讽刺有鼓舞有颂扬,合起来大体上映照出积极丰盛惜福感恩的人生。
诗人的一生和国家民族分不开,《乡愁》脍炙人口自不用说,就是写每七十六年“来临”地球一次的哈雷彗星,余光中也会联想到国家,昂扬表示“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充满自信与豪气。
面对空气污染,余光中诅咒工厂的大烟囱,是“毒瘾深重的大烟客……把整个城市/当作你私有的一只烟灰碟”。
③余光中的诗婉约处如宋词,阳刚处近史诗,明朗而不浅陋,耐读而不晦涩,有篇兼且有句,推崇者多,各地的读者和批评家讲之不尽。
情诗如写莲花池畔小情人,“步雨后的红莲……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走来”,其典雅情调迷倒了多少年轻读者。
作家流沙河也极爱他的诗,曾开课讲授,称其诗可读可解更可讲——可讲的意思是可让批评家细细讲出其精彩高妙的艺术。
④余光中熟悉中英两个文学传统,知道诗是形象的思维,写诗有章法有技艺;知道怎样继承与创新;余光中新诗的形式,有格律体,但以自由体为主。
他的自由体甚有节制,创出了一种“半自由半格律”的新诗体,有人以为其创体的成就有如唐代杜甫之确立律诗体式。
⑤梁实秋曾评价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其实余光中既是伟大的诗人和散文家,也是杰出的评论家。
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火车穿越的身与心阿来离开格尔木,从海拔4100多米的玉珠峰车站开始,我们一路都在用汽车追赶试运行的火车,借此反复感受青藏高原上从未有过的机械与钢铁巨大力量的冲击。
我驾驶着吉普在高旷的青藏路上奔驰,一次次冲到火车前方,等待火车蜿蜒着驶近,感受火车从面前不远处轰隆着经过时,脚下的地面传导到心中的轻轻震颤,再目送它从某个山口处消失。
然后,一踩油门,开始新一轮的追赶。
这样直到海拔高度达到5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
当我看到铁路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强劲地延伸,火车在亮闪闪的两股铁轨上呼啸而至时,内心的感觉远非兴奋这样的字眼可以形容。
20世纪80年代刚刚工作时,去一个一百来公里的地方,只能牵着马,驮着行李与书籍,翻越两座雪山,徒步行走三天时间。
后来,我坐着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去过了很多地方。
记得在科罗拉多州的某个地方,在美国的高原上,有一天开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驱驰,公路两边的金黄秋草中不断有马匹出现,草原尽头是裸露着岩石筋骨的落基山脉,这景色自然就触发了一个旅人的思乡病,让我想起了景色相仿的青藏高原。
有一次,在公路与铁路交叉处,我们停下车来,看长长的铁路线上,长长的一列火车在草原和积雪的山脉之间蜿蜒而过。
那时,我就想,要是也有这样一条铁路穿过青藏高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当即,我就要求朋友帮忙退掉机票,要坐这条线上的火车,穿过落基山脉,直到美国的西部海岸。
这是一种情感的代入法,这样,几乎就有了在青藏高原上乘坐火车的感觉。
没有想到的是,才过了几年,就在青藏高原真切地看到火车奔跑了。
此次青藏之行前,我正在我的小说中写到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马车在一个藏族村庄的出现:此前村子里有马,也有马上英雄的传奇,但是没有车,没有马车。
其实,不只是这个村子,方圆好几百里,上下两三千年,这个地区都没有这个东西。
但是,有一天,突然就有马车出现了。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及解析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时间的隐喻傅菲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
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
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晕——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
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
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
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
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
水生万物,千年不息。
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
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
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
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
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
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
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
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
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
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
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
散文阅读训练10篇及详细答案解析
散文阅读训练10篇及详细答案解析一.解答题(共2小题)1.江南瓦陈志宏瓦是江南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点缀屋上。
瓦来自泥土,历经火炼,是土里长出的硬骨,是火中飞出的凤凰。
一片片盖在屋顶,似鱼鳞,又像梯田,晴时挡烈日,雨天遮雨水。
偏偏不碍风游过,上瓦与下瓦之间有缝,沟瓦与扣瓦之留有隙,这小小的缝隙里,清风流淌,朗月流银。
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
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瓦是风雨之中最玄妙的乐器。
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
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乐。
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
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
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
江南风暖瓦生烟。
炎夏的阳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间,丝丝然,飘飘然,升腾一缕轻烟。
如烟如梦,亦似花。
烟,其实是光影的折射,却给瓦平添动感。
日影飘然,烟瓦舞动,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江南少雪。
真的落了雪,瓦就有最柔美的银白曲线,恰似性感女人着一袭素白的丝质旗袍。
融雪,是从水声开始的。
屋瓦上的积雪化了,一滴一滴、一线一线的雪水,便从瓦上飞落下来,屋檐下淅淅沥沥的滴水,其声势堪比一场中雨了。
岁月催人老,亦使江南瓦落尘泛黑。
天长日久,沙土落在瓦上,叶片烂在瓦间,一层一层,积累着厚厚的光阴故事。
偶尔,有种子在风中摇落于瓦中,抑或从鸟嘴里飘落瓦上,便会长出一丛碧绿的“瓦上草”﹣﹣几十年上百年的古屋的标志之一。
比草更能为江南瓦披绿装的是苔藓,特别是背阴的北边瓦,浓妆淡描,深浅不一。
长苔的江南瓦,神似一块暗玉,墨绿,深绿,暗绿,远远地看上去,绿意摇曳,深沉如佛。
这种绿,透着深蓝,于是,人们创造出了一个形容词﹣﹣瓦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8 散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八散文阅读(基础梳理)知识归纳一、明确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或(1)写景散文(2)状物散文(3)叙事散文(4)说理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概括主题的方法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
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
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
4.联系背景法。
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主题。
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
散文阅读训练10篇及详细答案解析
散文阅读训练10篇及详细答案解析一.解答题(共2小题)1.江南瓦陈志宏瓦是江南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点缀屋上。
瓦来自泥土,历经火炼,是土里长出的硬骨,是火中飞出的凤凰。
一片片盖在屋顶,似鱼鳞,又像梯田,晴时挡烈日,雨天遮雨水。
偏偏不碍风游过,上瓦与下瓦之间有缝,沟瓦与扣瓦之留有隙,这小小的缝隙里,清风流淌,朗月流银。
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
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瓦是风雨之中最玄妙的乐器。
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
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乐。
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
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
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
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
江南风暖瓦生烟。
炎夏的阳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间,丝丝然,飘飘然,升腾一缕轻烟。
如烟如梦,亦似花。
烟,其实是光影的折射,却给瓦平添动感。
日影飘然,烟瓦舞动,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江南少雪。
真的落了雪,瓦就有最柔美的银白曲线,恰似性感女人着一袭素白的丝质旗袍。
融雪,是从水声开始的。
屋瓦上的积雪化了,一滴一滴、一线一线的雪水,便从瓦上飞落下来,屋檐下淅淅沥沥的滴水,其声势堪比一场中雨了。
岁月催人老,亦使江南瓦落尘泛黑。
天长日久,沙土落在瓦上,叶片烂在瓦间,一层一层,积累着厚厚的光阴故事。
偶尔,有种子在风中摇落于瓦中,抑或从鸟嘴里飘落瓦上,便会长出一丛碧绿的“瓦上草”﹣﹣几十年上百年的古屋的标志之一。
比草更能为江南瓦披绿装的是苔藓,特别是背阴的北边瓦,浓妆淡描,深浅不一。
长苔的江南瓦,神似一块暗玉,墨绿,深绿,暗绿,远远地看上去,绿意摇曳,深沉如佛。
这种绿,透着深蓝,于是,人们创造出了一个形容词﹣﹣瓦蓝。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03练 语言文字运用、散文阅读(新高考题型)【寒假分层作业】高二语文(解析版)
第03练语言文字运用+散文阅读(新高考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后的苏堤,如一幅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融融的,润润的,仿佛刚刚画完一般。
(),一步一画,一眸一景,帧帧撩人心扉。
柳条吐芽,点点鹅黄;海棠浴露,颗颗红玉;桃花满树,朵朵云霞。
樱花则一边开,一边落,向着似有似无的风儿,飘洒着片片幽婉的情思。
黄莺儿在花枝上一边跳,一边叫,像是在寻找着什么,又像是发现了什么,不断地把新的消息告诉我。
鱼儿绕着刚刚出水的几根芦草,款款游动,时隐时现,偶尔也轻盈地跳出水来,荡出一圈淡淡的涟漪。
燕子低低地掠过湖面,清越地鸣叫着,激起了人心底一丝丝清凉的喜悦。
几只野鸭子结着伴儿悄悄地从水雾中钻出来,在刚刚拂到水面的柳条下穿来穿去。
这一幅幅图画让人激起创作的冲动。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徐徐展开了画卷B.画卷随着我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徐徐展开C.我行走的轻盈和目光的流盼徐徐展开了画卷D.画卷随着我目光的流盼和行走的轻盈徐徐展开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B.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C.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D.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可以改成“雨后的苏堤,如一幅刚画完的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能想象吗?平时看上去似乎很安静的植物,除了能聊天外,()。
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① ;反之,则和。
对水稻的研究更能证实,② ,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
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③ 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及解析(1)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及解析(1)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渔村凉峙施立松我们推门而出,铁艺花门哐当一声,深秋的凉意清脆袭来。
回身关好院门,拢紧衣襟,慢步向海。
不经意间抬头,一声惊呼脱口而出。
满天星斗,镶嵌于夜空,恍若一斛钻石,倾倒在黑丝绒上,滚动,闪耀,无声地喧闹,璀璨地低眸,迷人心魄。
一弯新月如眉,幽幽西斜。
星月相互映照,彼此凝望,在太阳来临之前,共同守护夜的黑,梦的暖。
有多久没见过这样的夜空了。
光污染无处不在的城市和乡村,永远不知道它们失去了多少,比如星空,比如暗,以及暗中的一切。
这是舟山市岱山县衢山镇凉峙村的凌晨四点三十分,听了一夜涛声的我们,要出去找太阳。
这个面向东海的小渔村,三面被山环抱,一条弧形的岸堤,将村庄一分为二,一边是如镜的沙滩,长达数百米,一边是白墙黑瓦的房屋,和错综交杂的小路。
无论形状,还是布局,凉峙,都像极我的家乡洞头后垅渔村。
昨晚饭后,我们曾穿行在村中的小巷,才八点钟,整个村庄已阗静无声。
中年的我们,突然聊发少年狂,就着手机的手电筒,在平坦如砥的沙滩上找不甚明显的突起,然后用手指刨开,看赭色花蟹四下逃散,也不问他们今夜将在何处栖身。
年轻的几个跑去追海浪,风平的夜晚,浪也斯文端庄,追浪的那几个,难免嫌太乏味,一点刺激都没有。
正待转身不玩了,却被新推的浪头,打湿了鞋袜,一声声惊呼,仿佛要把整个村庄都惊醒。
慢慢地,上涨的潮水淹没了沙滩,我们坐到岸边的矮墙上,脱了鞋子,双腿晃荡,身后微弱的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投到海面,一行淡淡的影子随着海浪起起伏伏,想起晚饭时分刚听过的歌: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那些青春岁月里的好时光,那陪伴在身边一起歌一起笑一起玩闹的人,如今都去了哪里?在凉峙,在秋风渐凉的夜里,深深地怀念起,也不能怎么样,只对身边的人轻轻地说:好想好想唱首歌……成年以后,离开了村庄,枕着涛声入梦已成奢侈的事。
猛地再枕涛声,不免难以成眠。
高一寒假作业06语用+散文阅读(解析版)
限时练习:40min完成时间:月日天气:第06练语言文字运用+散文阅读(解析版)问题:如何解读散文内涵答题思路:第一步:借助有效信息抓主旨第二步:抓住关键词句理思路第三步:分析形象画面悟意境第四步:品局部语言析含义(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5月16日,《收获》庆典上,莫言说好几天写不出给余华的颁奖词,后来找了ChatGPT 帮忙,瞬间生成莎士比亚风的千字赞语。
ChatGPT是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让撰写论文,创作诗歌、故事,甚至检查程序错误都变得____①____。
不少跟它“聊过天”的网友感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办不成的”。
它真的这么靠谱吗?带着好奇,我们会一会这位“全能网友”--问:你真有那么靠谱吗?ChatGPT:作为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我在培训数据的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但不能保证我的回答最终是100%正确。
和它聊天,可以直奔主题,也能由浅入深。
当被问到一些严肃性话题和解决方案,它的回答逻辑合理、用词到位,虽然没有提出老生常谈之外的观点,但清晰直观的表达方式和快速的反应过程令人____②____。
它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
面对冲击,我们选择不同的方案去应对,结果会不同。
当照相技术的普及给肖像画家造成巨大压力,有人选择____③____,有人选择坚守绘画阵地,结果是艺术流派百花齐放,艺术市场空前发展。
某些工作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关键在于人类所采取的积极态度。
如果人们能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毕竟,人工智能是人的延伸,社会真正的主角是你。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答案】①易如反掌(轻而易举)②拍案叫绝(赞不绝口)③另起炉灶(改弦易辙)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模拟人机对话的方式,这种语言形式有什么效果?(4分)【答案】①"人机模拟对话"的方式更能体现出ChatGPT的语言特征和对话能力,显示出它的表达逻辑合理、用词到位、清晰直观、反应灵敏。
(寒假总动员)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专题15 散文阅读之语言、手法(测)(含解析)
专题15 散文阅读之语言、手法——测一测(时间45分钟 60分)姓名分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8分)荷园织梦从维熙①几次去北戴河,竟然不知与其一桥相隔的南戴河,有个方圆600多亩的水上中华荷园。
直到今年7月,我才在南戴河畔,见到了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荷园。
②所以用诗、梦、痴、醉的字眼,来诠释我在荷园时的心怀,全然因为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上荷园和这么多品种的荷花。
当小舟在荷花丛中荡过时,朵朵白荷犹如千百名京剧中的青衣,在微风中舞动着水袖;那一望无边的朵朵粉荷,时而在清风中低垂下粉腮,时而又高仰起醉红的脸,真像一代艳后在水上重现《贵妃醉酒》时的狂癫。
此情此景,引入遐想万千,流连忘返。
特别吸引我眼球的是,在红荷、白荷的绿裙之下,间或还看见一丛丛睡莲,它们的稚嫩的叶片像是娃儿的手,托起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冠,似在窥视着中国“青衣姐”和“花旦姐”的表演。
睡莲的家园是欧洲,我在法国巴黎卢浮官的珍藏馆里,曾见过法国大画家莫奈笔下的长卷《睡莲》。
这个西方百花中的公主,今天也远涉重洋跑到中华荷园,与中国荷花‘家族联姻并窥视着东方的京剧表演,真可谓是东西文化合璧之奇观。
③月下,我再次走到荷园水边,品味荷塘月色之雅。
面对几百种美荷,我突然想起了纷繁文坛里,独具雅荷品格的作家孙犁。
他辞世于2002年7月,而此时此刻是2009年的7月,是不是他不死的灵魂光环,把我吸引到中华荷园来的?散文学会的作家红孩,电话中请我来南戴河时,我内心有点犹豫;当他说到我们下榻在中华荷园时,我就勃然为之心动了。
荷园之所以对我产生磁场般的强大引力,全然在于莲荷的美,正是孙犁形影的化身。
他被文学界誉为文学大师,但他多次自我瘦身拒戴这顶帽子;他被评论界定性为“荷花淀派”一代文学宗师,他又多次否认“荷花淀派”的存在,并为此发表过严正声明。
他说:“影响刘绍棠、从维熙他们小说创作的是他们的生活占有和他们自身的文学天赋,不能归结到我孙犁头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7 散文阅读(考点剖析+对点训练)考点剖析一、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1.整体把握第一步:通读,把握全貌。
抒情散文看情感变化;叙事散文看叙述的事件;记游散文看时空的变化。
第二步:段读,概括大意。
以段为单位细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表示出来,看出文章思路。
第三步:分层,理清关系。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寻找线索并分析作用①寻找线索的方法。
a.明确常见线索类型。
游踪、事物、时间、情感,事件的发展等。
b.抓住关键位置。
如文章的标题,或者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或者议论抒情部分等。
②分析线索的作用线索有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等作用。
3.分析语段的作用①在内容主题方面。
内容角度,要考虑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作用。
主题角度,考虑对主题的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②在结构思路方面。
考虑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做铺垫、照应、过渡、总结上文等作用。
③在表达效果方面。
考虑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和表达效果,以及读者情感(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发人深思等)。
二、概括内容,分析形象1.归纳主旨“五抓手”①抓文章标题。
有的标题概括文章的中心,从而体现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②抓开头结尾。
有的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主旨,有的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③抓议论抒情。
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效果。
④抓段意层意。
有的主旨隐含在人物、景物、事件或者文章各部分之中,要做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⑤抓写作背景。
有的文章主旨还需要了解、分析相关时代背景,了解其时代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①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
②从对人物的描写中概括分析。
③从作者的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
三、鉴赏散文的语言和手法1.理解意蕴第一步:理解字面义。
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其内部结构。
第二步: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上下文有无提示。
第三步:含蓄的词句,可能包含多层含义,要结合情感、主旨多角度进行分析。
2.鉴赏语言第一步:指出特点。
散文的语言特点包括遣词造句、修辞、表达、风格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
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这种特点或手法的使用情况。
第三步:明确效果。
语言的精彩之处是就表达效果而言的,表达效果是重点,要注意与抒发的情感相联系。
四、探究情感体验1.探究情感体验“三步走”第一步:总览全文,整体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全文脉络,明确主题,整体认知。
第二步:内引外联,言之有据。
既要关照文章观点,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还要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
第三步:结构完整,力求简明。
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述。
结构要清晰、完整,语言要简练准确。
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稻田金小林南方人习惯于吃稻米。
我吃过许多产地的大米,可是其他任何地方的稻米都没有记忆中的味道。
我的味蕾非常认生,只认可带着故乡泥土味的稻米,于是我便想起了故乡的稻田。
①春天东风吹醒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土地,布谷鸟唱着芒种的歌,水稻的种子一把一把地洒向膏腴的泥土里。
春风和阳光驱赶着时令的轮子,水稻开始生长,抽穗,灌浆,结籽,低头。
那些星罗棋布的稻田成了一道醉人的风景。
稻叶在风中婀娜摇曳,开阔的田野像洒满了黄金,在阳光的渲染下,明净的天空仿佛是金色的大幕。
那时的天空,湛蓝得如同大海,把一种诗意般的美画在巨大镜子里,也把诗意的美洒在广阔的田野上。
以至于现在,当我看到天空的流云,空灵明净的天空,以及在它衬托下的稻田,会激动得热泪盈眶。
初夏的田野一片碧绿。
青青的稻叶随风摇曳,一片一片地迎风招展,嫩嫩的,亭亭玉立着,像一根根翡翠簪子直指天空;又如月宫仙子落入凡尘,袅娜多姿,而干净得不染纤尘风雨。
绿油油的稻苗,当风踩过,有节奏地弯腰,有节奏地昂起,仿佛母亲的胸脯跳动起伏,跳动着暖暖的诗意与美妙的音符。
②夏日的夜晚,蛙声如潮,仰望星空闪烁,田野里流萤飞舞,忽东忽西,忽上忽下,它们在嬉闹着,歌唱着,追逐着,在一闪一闪中舞动着它们美妙的舞姿,那是一种勾人心魂的美丽和充满遐想的浪漫。
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拿着空空的玻璃瓶子,趁着明亮的月光,捕捉流萤。
有时在追逐中,一不小心踏了个空,脚和鞋深深地陷入烂泥里,但这丝毫不会妨碍孩子们捕捉萤火虫的兴趣。
有的孩子收获满满,捕捉的萤火虫装满了一瓶子。
月光洒落在稻田上,轻轻地,柔柔地,给这块晶莹剔透的翡翠蒙上了一层梦幻的面纱。
是不是西域女子来到了眼前,脸上还罩着面纱,身上散发出怡人的幽香?这美丽的西域女子给这流萤追逐的夜晚平添了一份古远与神秘。
一阵晚风吹来,清新的稻香扑面而来,似一股浓郁的酒香,让人忍不住一品方休。
若隐若现的幽香从眼前掠过,可你又不知从何处飘来,只知道这每瓣晶莹雪白的稻花上盛满令人神往的芳香。
这缕香气,像流水一样划过心田,甘泉般、暖暖地、轻轻地滑过的瞬间,是一腔满满的温润感,令人宁愿陶醉千年。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石榴红了,稻子熟了,一望无际的金色田野在飒爽的西风里,在带着凉意的秋阳下,翻起一层层的稻浪,似波涛汹涌般气势磅礴。
于是,村民笑了,整个村子笑了,丰收的喜悦荡漾在村民的脸上,农家小院也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可是农民忙碌一年的收获呀!有了这满畈的沉沉的稻粒,村民们便有了的底气,也有了一年的饱暖,也就有了冬天炉火边无忧无虑地小酌一盅的豪情与喜悦。
田地承包到户前,生产队是农村的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只要哨声响起,或是村前老屋的喇叭响起,村民们就彼此吆喝着赶向田地。
田地上热火朝天,有时飘起山歌或响起楚剧汉腔,特别是在农忙下雨时节,村民们抢着收割,相互鼓舞士气。
田地到户后,乡亲们也是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哪家的稻田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③哪家的稻田还没抢收,大家相互叮咛,吆喝着一丘丘的收割,一担担的挑回,谁也不愿意看到谁家的稻谷烂在水田里。
这种感觉让人感动,让人幸福。
稻田汇聚了人心,显示了集体的力量和大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村民时常围坐在一起,东家的今年多收了三五斗,西家的今年歉收了一二担。
冬夜里,三三两两围着炉火,喝上二三两用稻粱酿成的老酒,品丰收,品喜悦,品真情,往后的日子更有了底气。
忘不了夏日的晚上,有一群玩性重的孩子,在稻田里追逐流萤,忘了归宿,倦了就头枕星辰闻听蛙声,在稻花香里一觉睡到天明。
现在,进城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在村庄里的多是老人,再也看不到昔日那蓬蓬勃勃的烟火人气,只是每逢过春节的时候,青壮年和孩子回来,才撑起了村庄的生气。
稻田承包给了种粮大户,农忙时节,只能看到空落落的田野上有零星的机械在耕播,昔日那热火朝天、孩子们在稻田捕捉蝴蝶、你追我赶的场面再也见不到了。
现在,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三农”工作稳步推进,我们相信未来农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腴;相信农村不只是人们梦里的乡愁,而是一个吸引人、留住人的令人向往的胜地,更相信孩子们能重回到数着天上的星星、头枕灿烂星辰、闻听如潮蛙声的场景,在一片流萤的追逐里,在这浅浅的稻花香里去找回丰年的故事。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横线①句的描写富有画面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播的欢愉,“吹醒”“唱着”“洒”几个动词连用,把春天写活了,侧面烘托了劳动人民愉悦的心情。
B.画横线②句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夏日夜晚的美妙,青蛙、星星、流萤与人和谐相处,演奏出沁人心脾的交响曲,给人以无限遐想与神往。
C.画横线③句既描绘了村民们守望相助、和睦相处的情形,凸显了集体的力量和作用,又表现了村民们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热爱之情。
D.本文语言通俗、质朴,感情充沛,手法多样,句式上整散结合,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也体现出作者对家乡稻田的热爱和赞美。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乡的稻田”既是散文的标题,又是全文的线索,它串联起作者对故乡春夏秋冬的美好记忆。
B.文本主体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绘了故乡的稻田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环节,条理分明,详略得当。
C.全文运用多种手法回忆家乡稻田的美好,在情感表达上真挚感人,在构思上自然流畅,非常富有感染力。
D.散文最后两段写到家乡的变化,言语之间充满遗憾之情,但更多的是对目前农村、农业发展的隐隐担忧之情。
3.作者在礼赞故乡的稻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及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4.文章最后一段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答案】1.D 2.D 3.“我”的心理及情感变化曲线是①记忆中故乡的稻田,既充满诗情画意又简约朴实;②现实中故乡的稻田,过往的美好淡漠了,农村的生气与活力也逊色了;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三农”的人会越来越多,农村、农业、农民一定会越来越好。
4.①最后一段把梦想与现实、过往与未来连成一体,给人无限遐想与憧憬,也给人信心和力量。
②最后一段对农村的未来进行展望,升华作品主题,使文章更有高度。
③语言富有诗意,极富感染力,读起来特别有节奏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D.“本文语言通俗、质朴”错误。
本文语言优美、清丽。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对目前农村、农业发展的隐隐担忧之情”错误。
作者虽有遗憾之情,但对农村的发展是充满信心和期待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和心理的把握能力。
本文先回忆了记忆中故乡的稻田,回忆了初春时节,水稻的种子一把一把地洒向膏腴的泥土里,水稻开始生长;又回忆了初夏的田野,初夏的田野一片碧绿,而夏日的夜晚充满勾人心魂的美丽和充满遐想的浪漫;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望无际的稻田翻起一层层的稻浪,丰收的喜悦荡漾在村民的脸上。
同时,也回忆了农民抢着收割,互帮互助的情景。
作者回忆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以及乡亲们的朴实善良。
所以记忆中故乡的稻田,既充满诗情画意又简约朴实。
而现在,进城的人越来越多,再也看不到昔日那蓬蓬勃勃的烟火人气,并且现在稻田承包给了中来种粮大户,即使农忙时节,也只能看到空落落的田野上零星的机械在耕播,而昔日那热火朝天、孩子们在稻田捕捉蝴蝶、你追我赶的场面再也见不到了。
所以现实中故乡的稻田,过往的美好淡漠了,农村的生气与活力也逊色了。
现在,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随着“三农”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将会越来越吸引人、留住人,成为令人向往的胜地,农村、农业、农民一定会越来越好。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特色的能力。
最后一段说到现在,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三农”工作稳步推进,而“农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腴”“农村不只是人们梦里的乡愁,而是一个吸引人、留住人的令人向往的胜地,更相信孩子们能重回到数着天上的星星、头枕灿烂星辰、闻听如潮蛙声的场景,在一片流萤的追逐里,在这浅浅的稻花香里去找回丰年的故事”是未来,是我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