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汉字与书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考情定位】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胡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主干梳理】

汉字与书法

1.汉字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

⎪⎨⎪⎧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②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书法艺术的发展

(1)历史条件⎩

⎪⎨⎪⎧①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①魏晋: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②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 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

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③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④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 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基本特点⎩⎪⎨⎪⎧①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 抒情达意。

②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 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 内容有机融合。

【深化拓展】

1.中国汉字主要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总趋势

(1)特点

①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②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稳定。

③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极高的审美价值。

④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较强的实用价值。

⑤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2)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

2..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1)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时期既有张旭、怀素的草书,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4)宋明书法的个性化创造,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还有赵佶创造的“瘦金体”。

3.分析时代变迁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形成及特点的影响

首先,从汉字的起源到商代成熟文字——甲骨文的出现,都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使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到秦朝用小篆体(随之又用书写简便的隶书作为新的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既是社会生产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而社会生产和巩固国家统一,又是能够实现统一文字的根本。

第二,随着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统一的巩固及教育的发达,使单体汉字的数量极其庞大和知识群体的形成,这样,汉字在保持其实用性的同时,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东方审美情趣的艺术功能开始形成。造纸术及笔墨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在魏晋时期,汉字就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隋唐盛世的出现,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在社会走上正规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在书法艺术也呈现出讲究法度和规范的特点。

第三,宋代统治者出于消除地方割据和武将专权的政治需要,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化知识分子队伍的扩大;同时,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呈现出各具情趣和诛求个性而忽略法度的特点。

第四,明代,城市工商业进一步发展,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政治思想上专制色彩日趋浓厚,这使明代的书法艺术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训练提升】

基础题

1.秦朝实行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 B.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C.秦朝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 D.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

2.下列关于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秦小篆

B.在唐代初期已经能欣赏到王羲之的《兰亭序》

C.借物抒情,追求意境神韵的画是文人山水画

D.北宋书法大家书法风格都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3.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4.怀素曾这样描述一种书法形式“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当时擅长这种书法的人物是

A.王羲之 B.张旭

C.柳公权 D.颜真卿

5. 文征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诗文书画俱佳。下图是其书

法代表作之一的《西苑诗十首》(局部),该作品()

A.隶书范式突出

B.楷体特色毕现

C.行书风格明显

D.草书形韵兼备

6.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 隶书

B. 小篆

C. 楷书

D. 行书

提升题

1.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2.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

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

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4.清代书法家翁方纲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他所评论的书体是A.小篆 B.楷书

C.草书 D.行书

5.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 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 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 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 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6.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