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的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的进展

脑卒中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也高。怎样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致残率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辅助治疗作用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标签:脑卒中;早期康复;研究进展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据统计,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死和致残疾病,且发病仍呈上升的趋势[1]。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或恢复,为重返社会做准备[2]。现结合文献将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康复护理干预的时机

目前一致认为康复应早期进行,越早机体功能恢复越好。但关于早期康复训练介入的具体时间尚无统一定论。尤其是患病后进行第1 次活动的时间[3]。代启燕[4]认为,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可在发病数日后开始恢复,1个月~3个月恢复速度最快,3~6个月则开始减慢。普遍认可的观点是[5],在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意识障碍Glasgow 昏迷量表中的评分>8 的状况下就可进行早期康复。因此认为,将脑卒中发病后3 d 内开展的康复定义为早期康复在当前来说较为恰当。

2 康复体位的护理

康复体位又称良肢位,可防止、对抗患肢痉挛的出现,防止关节受损和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半卧位、坐位。在任何体位时都要避免腕关节屈曲,用绷带支持足踝避免足下垂。在摆放康复体位时要避免过度牵拉而导致的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损伤。脑卒中偏瘫早期即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减低致残率,降低后续的长期的护理成本[6]。孙静[7]对1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4.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恰当的康复体位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痉挛的症状,防止关节受损以及早期分离运动的出现。目前临床上良肢位的设计与摆放主要是通过静止性的反射抑制和持续性控制等方法来对抗异常运动模式,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8]。因此,脑卒中后尽早给予康复护理,行床上良肢位的设计与摆放,对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对抗异常运动模式,防止或对抗痉挛,保护肩关节及诱发早期分离运动的出现等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3 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现代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新组合的能力。脑卒中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适时的引入康复训练,可有助于其脑侧枝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促进部分神经元的再生,进而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塑[9]。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训练。运动功能康复护理干预的原则主要有[10]:尽量鼓励患者做患肢运动功能。被动活动,被动按摩即取仰卧位,原则上是上肢多锻炼伸肌,下肢多锻炼屈肌,先做大关节,后做小关节,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先健侧后患侧,应力求各关节伸要伸直,屈曲要屈得充分。郑建琴[11] 在进行患侧康复训练同时,也进行健侧肢体主动运动,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健侧肢体功能退化,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在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时,发现接受康复护理的脑卒中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紊乱以及肌肉无力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跌倒的情况,因此要求护士在进行康复护理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防止患者由于运动时没有支持或者从床上、轮椅上滑下而发生跌倒[12]。

4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吞咽功能障碍是由于下领、双唇、舌、软鳄、咽喉、食道上括约肌和食道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主要由于双侧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假性延髓麻痹和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核性或核下性损害引起真性延髓麻痹,可影响患者呼吸和进食,引发窒息、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的发生[13]。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主要通过包括口面肌群的运动训练、感觉刺激训练来改善吞咽障碍。其主要机制[14]:根据神经促通技术和神经元再塑原理,口唇、面頰部、舌部的主动及被动运动可促进吞咽及构音器官血液循环,改善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殷永梅[15]为寻求快速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对60 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病情稳定时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探讨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率,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进而提升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5 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

语言功能障碍亦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30%[16]。大脑优势半球语言中枢受损时则发生失语。失语一般分运动性失语(构音困难)和命名性失语(遗忘性失语),护理干预时应根据失语类型、程度确定交流方式。国内有研究表明,对早期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进行构音器官颜面肌肉的训练,可使患者恢复语言交流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7]。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可以在床边开展言语治疗。只要病情许可,语言训练也是越早越好。早期进行言语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患者语言能力的恢复,而且对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意义[18] 。Laska[19]对79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实验,在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接受45min/d、持续15d的语言加强疗法,3w后的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ANELT评估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臧巍[20]以72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唇舌运动训练、发音训练、口语训练、识别记忆训练、书写阅读训练、

体语训练等早期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观察了脑卒中失语患者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的效果。其研究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显著优于未实施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的对照组患者。6 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不仅可影响神经系统及肢体运动功能外,尚可影响其认知功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而认知功能障碍又可影响到患者神经系统和运动功能的康复[21]。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新近的观点认为[22],脑卒中后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主要表现在卒中后神经退行性病变与血管损伤的相互作用。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有50%~75% 的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至少是未患脑卒中患者的6~9倍,尤其在脑卒中后12个月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更大,而且可能持续到数年之后[ 23] 。目前广受认可的认知功能康复护理方法主要包括3R 认知功能训练法、认知疗法和虚拟现实互动技术三种。卢菊清等[24]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对38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了该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延缓认知障碍的进展,防止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而且肢体活动可使相应皮层的血流量增加,这也为神经元的再生和重塑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25] 。

7 心理障碍的康复护理

患者因肢体功能和语言障碍,事事依赖他人,又难以与人沟通,情绪会变得焦躁易怒,脾气怪异,固执不配合治疗,常出现心理问题[26]。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心理障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20%~60%,患者因主动康复的愿望下降,对其神经功能的康复造成了影响,因而影响到了患者的心身康复和生活质量[27]。但在临床工作中,脑卒中后抑郁却存在很高的漏诊率。有学者报道[28] ,50% ~80%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没有被正确诊断。李振香[29]以126 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研究中,63 例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及针灸、训练治疗,另外6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康复护理。结果表明,心理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感到得到了尊重,多应用安慰性语言及激励性语言,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30] 。重视患者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训练,促进患者康复[31]。

参考文献:

[1]张冬梅,郑丽维,许乐. 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知信行问卷的编制[J]. 中华护理教育,2012,9(5):202.

[2]姚丽娟.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16-18.

[3]Alberts. Recommend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stroke centers:A con - 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Brain Attack Coalition[J]. Stroke,2005,36(9):15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