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的进展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

月 内的康复 即为早期康复。WHO推荐的康复 时间为 :只要 生命 长 ,循 序 渐 进 ,不 必 操 之 过 急 。
体 征 稳 定 ,神 经 系 统 症 状 不 再 进 展 ,48h后 即 可 开 始 。 国 内 学 3.1 上肢康复训练 肩 关节被 动运动 ,包括 前屈 、内收 、外 腱 、
262.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3年 3月第 15卷第 2期 Journ ̄ ofHebei United University(Health Seienees)2013 March,15(2)
发生 ]。一般认为 ,急性药物 中毒 3h内行血液灌流治疗效 果最 佳 ,此 时 中毒 药 物 浓 度 已 达 高 峰 ,每 次 2~3h为 宜 ,超 过 此 时 间 吸 附 剂 已达 饱 和 ,如 需 要 继 续 进 行 治 疗 ,应 更 换 灌 流 器 ,以 达 到 最佳治疗效果 。作为医务人员 ,我们需 要熟 练掌握血 液净化 的技术操作 ,加强血液灌 流过程 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保证生命 体征平 稳 ,提高治愈率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 健 ,张文忠,张雪梅 ,等.重度有机磷农药 中毒血液灌流救治 中
脑卒 f}I发生后 3个月最怏 ,因此康 复训练 应尽早 开始 。但关 于早期康复训练介入的具体时间尚无 统一定论 。龙其是患病后 进 行 第 一 次 活 动 时 间 。一 般 认 为 ,从 脑 卒 中 起 病 到 病 后 3个
则上是上肢多锻炼伸肌 ,下肢 多锻炼屈 肌 ,先 做大 关节 ,后做 小 关节 ,由上到下 ,由近到远 ,先健侧后患侧 ,应力 求各关节 伸要伸 直 ,屈 曲要 屈 得 充 分 ,目的 是 达 到 生 弹 上 活 动 范 围 ,时 间 由 短 而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偏瘫在生活中又被称为半身不遂,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者一侧上下肢、舌肌下部、面肌的运动障碍,通常是发生于脑卒中之后,症状较轻者往往表现为患者进行上肢屈曲、走一步划半圈、下肢伸直等活动的时候存在障碍,症状较重的患者则会丧失生活能力、卧床不起,由于偏瘫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脑部及相关部位神经损伤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临床上常通过康复训练进行纠正。
中医对于脑卒中偏瘫的研究历时悠久,具有良好的效果,随着近年来中医干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中中西医康复护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偏瘫;研究进展脑卒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脑部血液供应异常造成缺血、缺氧,并进一步造成脑缺血性坏死及脑软化,若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可导致患者残废或死亡,偏瘫则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1]。
临床表明,由于脑卒中偏瘫的特殊性,单纯的采用临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病情恢复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患者的治疗黄金时期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意义重大,能显著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对于提升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医对于脑卒中偏瘫的研究历时悠久[2]。
为此,本文就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
1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西医康复护理1.1.肢体按摩和主动运动,肢体按摩包括适度的按摩患者的四肢、腰椎、颈椎等部位,通常情况下每天按摩半个小时以上,以此预防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等并发症[3];主动运动则是以患者的恢复情况为基础进行,主动运动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施加一定的阻力协助患者开展运动;同时协助患者开展平衡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坐位平衡、爬行位、及双膝跪位和立位平衡等,并逐步缓慢的向步态训练过度[4]。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及时掌握患者的反应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训练活动,以调节训练的方式和强度,避免患者训练过度[5];2.基础护理,对就医环境进行优化,积极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环境,确保住院病房环境的清洁、干净和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养病环境,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为患者的康复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患者早期康复[6];3.安全护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流延、呕吐等表现,在患者出现以上表现时协助患者保持头偏向一侧的姿势,防止窒息发生[7]。
脑卒中康复护理新进展

脑卒中康复护理新进展脑卒中,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而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脑卒中康复护理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首先,早期康复介入已成为共识。
以往,人们往往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才开始康复护理,然而,现在的研究表明,在脑卒中发病后的 48 小时内,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进行性加重,就可以启动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例如,通过体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等简单的措施,能够为后续的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在康复护理技术方面,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崭露头角。
这些机器人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提供精准的运动辅助。
与传统的人工康复训练相比,机器人辅助训练具有更高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能够更好地激发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
而且,通过实时反馈和数据分析,康复治疗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患者的训练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虚拟现实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护理。
通过创建虚拟的环境和任务,让患者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进行康复训练。
这种方式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依从性。
比如,患者可以在虚拟的街道上行走、跨越障碍物,或者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从而提高其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除了技术手段的创新,康复护理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以患者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模式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康复团队不再仅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还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康复过程中,充分倾听患者的声音,尊重其意愿和选择,共同制定康复目标和计划。
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脑卒中的康复知识和自我管理方法,促进患者的长期康复。
多学科协作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愈发重要。
康复护理不再是单一学科的工作,而是需要康复医生、治疗师、护士、心理医生、营养师等多个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

肢垫一厚枕,使上肢稍高于身体,健侧下肢自然伸直。患侧下 肢髋、膝关节屈曲900放在枕头上,背后放一厚枕,有利于患肢 的血液循环,顶防上下肢浮肿,并可抑制肌痉挛。偏瘫患者以 健侧卧位最适宜。(2)患侧卧位。患侧肩关节屈曲、外旋、外 展,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曲,四肢伸展:健侧上肢 随意活动。患肢髋、膝关节伸展:健侧髋膝关节屈曲90。放在 枕头上,背部放一厚枕。(3)仰卧位。健侧上下肢随意活动: 患侧肩脚骨下方垫--4'枕,防止肩胛带后撤,上臂内侧放-4, 枕,防止肩内收,上肢垫在长枕上,维持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 曲,手・b向下或患手握一毛巾卷使手指处于半握拳位,手略高 于身体,患侧臀下垫一小枕,防止骨盆后倾,大腿、小腿的外侧 中段各垫一毛巾卷,膝关节下方垫一小枕,防止膝关节过度伸 展及足外翻。(4)俯卧位。患者俯卧,头偏向一侧,健侧上下 肢随意放置:患侧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
万方数据
・95・
背曲,四指伸展,腋下放一小枕,大腿、小腿的外侧中段各垫一 毛巾卷,踝关节下放--A,枕,此体位可抑制伸肌的痉挛¨…,但 时间不宜过长,不易被患者接受,适用于病情较轻或病情稳定 后的患者。(5)体位变换。翻身可改变血管内压,促进血液循 环,预防发生压疮、关节挛缩及静脉血栓形成,可改善呼吸功 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一般日间健侧卧位及仰卧 位每2 h翻身1次;息侧卧位每l h翻身1次,俯卧位每30 min或更短翻身1次。夜间翻身时间可相对延长。翻身时动 作应轻柔,禁止牵拉患肢,尤其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注意保护 头部,以防再次出血。早期患者翻身时可在护理人员或家属 的协助下进行,待病情稳定情况允许下,可训练患者自主翻 身,如向健侧翻身时,患者用健手抓住患手从胸前移过,健腿 置于患腿下面,然后用健手抓住床沿或床栏,将肩部和上部躯 干移动,同时移动臀部,并将腿翻向健侧。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研究进展(1辽宁省大连市解放军第210医院神经外科辽宁大连116021;2北京市第305医院呼吸内科北京 100017)【摘要】通过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意义和时机、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营养补充的护理、失语训练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护理、心理护理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护理与研究、脑卒中患者家属护理知识的现状的进展综述得出这样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各种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应该不失时机的尽早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85-01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
由于脑卒中后脑组织的修复和康复治疗的功能重组特点,决定了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现将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 早期康复的意义和时机1.1 脑卒中后,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由于大脑病变区域水肿的消退、血肿的吸收、颅内压的下降和部分坏死区边缘神经细胞“休克期”的过去所致[1]。
而康复治疗可能加速了脑侧肢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键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极大地发挥了脑的“可塑性”。
由于神经细胞损伤不能再生,某些神经通路中断不能再接通,此时功能的恢复就有赖于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
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来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2]。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行功能锻炼。
早期成功的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
1.2 研究发现,脑功能恢复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最快,因此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3]。
一般认为脑卒中起病后三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相交流 。脑损伤严重程度 的评定 常用格 拉斯哥 昏迷 量表 ( G C S ) 、 脑卒 中患 者临 床神 经 功能 缺损 程度 评分 标准 、 美国卫生研究 院脑卒 中评 分表 ( N I H S S ) [ 3 3 ; 痉挛 状态 的评定量表 常用 A s h w o r t h量 表 的改 良版 ; 运 动功
活质量 。为 了避免过早 的 主动活动使得原发 的神经
有 的神经元都能存 活下来 , 大多 数新 生 神经 元都会 死
亡, 为 了存活 , 新生的细胞需要 营养 以及与其 他成熟神 经元细胞进行连接 。科 学研 究 已确认 了神经形 成 的影
病学疾 患加重 , 影 响受 损功能 的改善 , 通常 主张在生命
能独立 性量 表 ( f u n c t i o n i n d e p e n d e n t m e a s u r e , F I M) ; 生
活质量 (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 Q O L ) 评定 常用 的量 表有生 活满 意度量表、 WH O—Q O L I O 0和健 康 状况调 查 问卷 ( S F一
3 . 1 大脑的可塑性
科学研 究发现 , 我们 的行为和
环境可能造成 大脑 的重大 结构 改 变或者 职 能改 变 , 即
使是我们的思维本身 都 能重 塑 大脑 。神 经形 成 ( 诞 生 新 的神经细胞 ) 是成 年人 大脑 的 正 常过程 。但不是 所
大量 临床 康复 实践 表 明 , 早期 康复护 理有 助于 改 善脑卒 中患者受损的功 能 , 减轻残疾 的程度 , 提高其 生
体征稳 定 4 8 h 后、 原发神 经病 学疾 患无 加重或有 改善 的情况下开始 进行康 复 治疗 ( 脑 出血患者脑 水肿程 度 相对较重 , 一般 主 张发病 后 1—2周 、 病 情稳 定后 开始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进展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进展作者:姜艳艳高媛李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33-02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它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非常高。
脑梗死病人80—90%会留下后遗症,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其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早期康复治疗能使偏瘫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障碍,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早期康复护理至关重要。
1 早期康复时机根据 WHO 建议,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系统规范及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护理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脑功能恢复在发病数天后即开始,1 ~ 3 个月时恢复最快,3 个月后因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等继发性障碍而使恢复减慢。
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或侧肢循环的形成,,同时也强化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及改善全身情况。
康复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 即可开展早期康复。
因此,脑卒中发病 3 天内开展康复定义为早期康复较为恰当。
2 促进早期康复的干预措施2.1 在卒中单元中开展早期康复卒中单元是一个针对脑卒中患者诊断、治疗、护理、营养、物理康复、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独立的或相对的综合性病区。
它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干预措施让患者“主动接受治疗的医疗环境”,从而预防一切可能的并发症,它把药物治疗、护理、物理康复、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组合成一种和谐紧密的治疗系统。
护士应尽可能地在卒中单元帮助患者开展早期康复。
2.2 正确的摆放体位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当中。
卧位时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或良姿位,仰卧位时:上肢外旋稍外展,掌心向上,手指伸直,远端比近端抬高,肩关节处垫一软枕。
患肢膝下放一枕头,使患肢稍微屈曲,大腿内收并稍内旋,小腿外侧放一垫物,足尖朝上。
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1 早 期 肢 体 康 复 的 概 念 早 期 肢 体 康 复 是 指 患 者 脑 卒 中 后 生 命 体 征 平 稳 、意
识 清 楚 以 及 神 经 系 统 症 状 不 再 进 展 ,48 h后 即 可 进 行 肢 体 康 复 训 练 。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康 复 治 疗 开 始 较 早 ,可 在 病 后 3- 5 d开 始 ;出 血性 脑卒 中 则 相 对 较 晚 ,多 选择 病 后 2~ 3周 。 2 早 期 肢 体 康 复 的 理 论 依 据
恢 复 情 况 和 残 疾 程 度 。 沈 月 风 _8 对 9o名 脑 卒 中 患 者 进 行 早 期 康 复 护 理 的 研 究 发 现 ,进 行 早 期 康 复 护 理 的 观 察 组 入 院 4周 后 与 入 院 时 比 较 ,BI指 数 分 明 显 增 高 ,P < 0.0l,有 统 计 学 意 义 ,并 且 还 发 现 早 期 康 复 护 理 使 患 者 的 平 均 肌 力 上 升 2级 。 3.3 降 低 继 发 性 功 能 障 碍 的 发 生 率 脑 卒 中 患 者 病 死 率 高 、致 残 率 高 。致 残 率 高 不仅 在于 脑 卒 中疾 病 本 身 病 变 导 致 了 肢 体 运动 障碍 ,还 在 于 脑 卒 中病 程 长 、慢 性 化 、易 产 生 各 种 继 发 障 碍 。如 废 用 性 肌 萎 缩 、关 节 挛 缩 、肩 关 节 半 脱 位 等 。 因 此对 脑 卒 中唇 继 发 肢 体 功 能 障 碍 的 预 防 是 否 正确 及 时 ,直 接 影 响 患肢 运 动 功 能 的 康 复 。史 艳 等 [9]在 研 究 早 期 综 合 康 复 护理 中对 急性 期 脑 卒 中偏 瘫 患 者 继 发 障 碍 的 影 响 ,结 果 发 现早 期 综 合康 复 护 理 能 使 继 发 性 功 能 障 碍 的 发 生 率 明 显 降 低 、明 显 改 善 肢 体 运 动 功 能 和 提 高 ADI 。这 与 张 小 红 等【1o] 的 研究 结 果 是 一 致 的 。
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和康复护理,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针对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学科综合干预: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学科综合干预对于脑卒中的康复效果会更好。
比如,在康复期间加入营养支持、心理治疗等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水平。
2. 技术支持康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护理。
比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多种康复训练,如行走训练、平衡训练等;脑神经调节技术也可以用于脑卒中的痉挛、运动障碍等症状的治疗。
3. 个性化康复护理:除了针对特定的康复需求,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也越来越受重视。
比如,针对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脑卒中康复护理方案应有所不同,因为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存在差异。
4. 在家康复护理: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中进行康复护理。
这不仅可以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还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环境。
总之,随着康复护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脑卒中的康复效果将会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

复刺激和重复来加 强巩 固进 而改善动作 能力
反应可 通过皮质 、神 经网络 、突触等形式表现 I ’ J 。脑 遇到损 伤 ,皮质树突随 时问推移不断增加 。可见脑卒 中可塑性可能是 遇 到损伤时反应 的代偿 、适应过程 ,可直接影响功能恢复。在 此基础 上 ,早期 中枢 系统病变可通过运动疗法 、电刺激等来 影 响并促进神经系统 的功能恢复 ,肌复治疗 时,中枢 系统神经损伤有 两
气虚血滞、脉中淤阻导致 ,采用 针灸刺激穴位 ,可有活血化瘀
个 重要 的理论基础 ,一个是脑可塑性 ,它是 指脑在遇到环境改
的效果 ,促 进肢体 活动恢 复” 。针刺疗法 实施简 单易行 ,患
者更易于接 受。
变后可 以修改 自身结构 和功能来适应环境 ;另一个是脑的功能 重组 ,它是指脑 的功能 定位 区域对 上述变 化 的反 应 ,可有 代 偿 、移 位、重建等形式 。大量研究表明 ,脑损伤产生的可塑性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 杂志 2 0 1 3年 6月第 2 l 卷 第 6期
・
前 沿 进 展 ・
脑 卒 中患 者 早期 康 复 的研 究 进 展
谭 燕萍
【 摘要】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应该选择合适的机会,早期发病时采用针灸、电刺激、 日 常生
活活动 能力训练 、运 动疗法 ( B o h a t h 、B r u n n s t r o m、P N F技 术)等康复 治疗训练 ,再加上按摩 与功能锻 炼、患肢 的正确 摆放和 心理护理 等,均有 利于脑卒 中患者肢体 功能恢复 ,减 少继发性 障碍 的发 生。本 文就脑卒 中患者早 期康复 治疗、
发展和医学专家对此类病的不 断深入研究 ,科研 人员认识到早
脑卒中护理治疗观察应用研究进展论文(共6篇)

脑卒中护理治疗观察应用研究进展论文(共6篇)第1篇: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
脑卒中患者发病急骤,恢复较慢,易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发病初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防止肢体关节挛缩和废用性肌肉萎缩,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肢体功能,充分发挥残余功能。
1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时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应尽早开始,早期时间窗内(24h)功能锻炼,能纠正和改善预后以避免脑损伤加重,抢救损伤而死亡的脑细胞,修复脑组织。
多数研究者认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神经学症状进展后48~72h内为宜。
还有研究者认为,对于中量脑出血患者为发病后7~14d,小量脑出血患者为发病后6~7d,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6d[1]。
2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方法2.1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即早期抗痉挛的体位,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預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防止废用性萎缩、患肢水肿、关节畸形、痉挛和失用性综合征[2]。
良肢位是一种临时体位,需2h变换一次体位。
2.1.1患侧卧位尽量多采用此体位,可增加患者偏瘫侧的感觉输入,增加患者对偏瘫侧的认识,同时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活动,利于患者独立完成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姿势为患侧肢体在下方,患侧肩部前伸,肘伸直,前臂外旋放后,手指伸展,背部垫软枕,60°~80°倾斜为佳[3]。
患侧下肢稍后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小腿下垫一软枕。
2.1.2健侧卧位将患者头颈部垫舒适软枕,避免头屈向患侧,健侧肢体在下方,取舒适体位,患侧肢体向前伸,肩关节保持屈曲100°的位置[4],胸前放置枕头,肩肘关节置于枕上,肩胛骨上提及前神,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屈,手指伸展,手心向下,患侧下肢下垫一枕头,患肢屈髋屈膝垫于枕上,踝关节背屈90°,足部也垫于枕上,防止足下垂[4]。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症三例 [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05,26(5):292.
异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J].实用护理杂志 ,2003,19(3):21.
齐 艳 ,刘晓红 ,沈 丽.肝 癌患 者心理状 态与个性 的评 估及 [24] 韩斌 如 ,张 琰 ,王欣然.音乐 治疗对 ICU术后患 者焦虑抑 郁
习 可能 产生 继 发性 神经 萎缩 或 形成 不正 常 的神经 突 触 。 护理人员早期给予心理 干预 ,耐心 、细致地讲解脑卒中发病原
Alberts等 认为 ,在病 情允 许 的条 件下 ,应尽 早开 始 良肢 位 因 、机理 、疾病 的预后 、康 复计划等 ,采用 个性 化的心理 护理 ,
王 玲 ,王伟智.术前访视在围手术起护 理中的应用 [J].中国 [27] 方 颖 ,魏傲蕾 ,张传英.肝移 植 患者 术后 精神 异 常的 护理
实用护理杂志 ,2004,20(4):54.
[J].中国实用医药 ,2009,12(4):207—208.
李 静 ,刘玉馥 .ICU的噪声污染与防治[J].解放军护理杂志 , [28] 徐庆祥 ,丁义涛,仇毓东 ,等.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28例
[J].家庭护士 ,2007,5(7):54—55.
丁兰平 ,巢文 萍 ,王丽 艳.肝 移植患 者术后精神 状态 异常 的护 [26] 刘春英.肝移植术后并 发精神异 常 的原因及 护理对策 [J].中
理 [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5,3(10):948.
华护理杂志 ,2007,42(5):413—414.
(收稿 日期 :2010—09—26)
[J].护士进修杂志 ,2003,18(1):46—47.
张丽荣 ,滕丽霞.在 日活体肝移植 的系统 护理研究 [J].吉林 医 [3O] 林 晓兰 ,邱吉玲.恢复期精神病 病人 的教 育需 求[J].中华护理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其 中 1 % 的 患者 日常 生 活 不 能 自理 , 重 5 严
地 影 响 了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 家 庭 和 社 会 带 来 沉 重 负 担 。 康 给
复训 练 的 早 期 介 入 改 善 了这 种 状 况 , 相 当 一 部 分 患 者 重 返 使
smm r e tes nf a c ,be t e , m n ,o t t a d c n ie t n f al h blai nev ni o pt nsw t s o e u a zs h i ic n e ojci s t ig cne s n o s r i so e r r a itt n it e t n f ai t i t k . i gi v i n d ao ye i o r o r e h r Auh r s d rs : e at n o T a io a C iee M dc e Q n d o Mu iia H s i l Q n d o2 6 1 , hn t o ’ d es D p r a me t f rdt n l hn s e i n , ig a ncp l o pt , i a 6 0 1 C ia i i a g
维普资讯
20 0 7年 9月
・
护
理
管
理
杂
志
S p,0 7 e 20
Vo . 1 7 NO 9 .
32 ・
第 7卷 9期
J u n lo r i g Ad n sr t n o r a f Nu sn mi it i a o
脑 卒 中患 者康 复护理 研 究进 展
K e r s srk r h b l a in; u sn y wo d :to e; e a i tto n ri g i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进展

04 康复护理介入时机
在《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脑卒中患者在生命 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尽早介入康复治疗护理。(I级 推荐,A级证据) 早期康复训练是指在疾病早期即开始进行高效合理的康复训练[10]。 可以减缓疾病的迅速发展,有效减少脑卒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及提高康复疗效[11]。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卒中康复管理)中指出:急性卒中 患者在发病后24h根据康复评定情况,开展康复护理。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进展
目录
01
概述
02
康复护理现状
03
康复护理时机
04
康复护理措施
05
康复护理展望
第一部分
基本概述
01 定义
康复:WHO对康复的定义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病、伤、残
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方面的潜能,以减少病、伤、残 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重返社会,以提高生活质量。
[10]石守道.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20,6(15):2240-2241 [11]孙履东,张晓红,陈建新.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7,5(2):86.
相关研究证实,脑卒中后有效的康复活动能够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角色行为,维持或改善病人 机体功能,从而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3]。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是护理干预中的关键 一环,护理人员正确评估、及时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病人康复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1]张通,赵军.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06):405-412. [2]MENG X, CHEN X, LIU Z, et al. Nursing practice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perspectives from multi- disciplinar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J]. Nurs Health Sci, 2020, 22(1):28-37. [3]GANDHI D B, STERBA A, KHATTER H, et al. Mirror therapy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current perspectives[J]. Ther Clin Risk Manag 2020, 16 75-85
脑卒中康复护理新进展

02
CHAPTER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康复护理的定义与目标
定义
康复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 活质量的过程。
目标
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和社会角色,使其能 够回归家庭和社会。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恢复过程中的作用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通过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肌 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 力,提高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
。
改善认知和语言功能
针对患者的认知和语言障碍, 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提 高患者的思维、学习和表达能 力。
缓解疼痛与不适
通过康复护理,减轻患者的疼 痛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 度和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
康复护理过程中,注重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如褥疮、肺部感
染等,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康复护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挑战与未 来展望
当前面临的挑战
患者数量庞大
全球范围内脑卒中患者数 量不断增长,给康复护理 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康复周期长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周期通 常较长,需要持续的护理 和关注,对护理人员的耐 心和责任心要求高。
护理资源不足
康复护理资源有限,难以 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导 致部分患者无法得到及时 有效的护理。
脑卒中的症状与影响
症状
脑卒中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单侧肢体 麻木或无力、面部麻木、视力模糊、 言语不清等。
影响
脑卒中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影 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 威胁生命。
脑卒中的治疗现状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以抢救生命、减轻脑损害为主,包括溶栓、手术、降低颅内压等措 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在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运动、认知以及情感等方面具有功能障碍,若康复时间较久,则愈后恢复较差。
早期的院内康复被认为是恢复患者功能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有利于患者感觉运动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且可减少患者的相关医疗费用。
本文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发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案以及早期活动、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等方面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进行了详细综述,旨在为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Abstract] In China,acute ischemic stroke has a high incidence rate,disability rate and mortality rate,which has a serious harm to people′s health,and have dysfunction in motion,cognition and emotion etc..If the recovery time is longer,the recovery is poor.Ear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hospital was considered to be a very important part for the patients functional recovery,which is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to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and sensory motor,and it can reduce the related medical costs.In this paper,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reviewed in detail from epidemiological develop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early rehabilitation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program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the relevance of early activity,self-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the aim w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early acute ischemic stroke.[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Rehabilitation nursing;Research progres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具有永久性或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或体征,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60%~80%[1-2]。
我国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研究进展

我国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研究进展:脑卒中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隙出血在内的一组疾病,它与肿瘤、心血管病并称为人类三大杀手。
脑卒中后幸存者中约有70%-80%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这便给患者本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现代临床康复护理模式也一直是临床护理研究的探索方向,不断在逐步深入中。
标签:脑卒中;康复护理;模式;研究进展1、西医康复护理模式1.1 个体化康复护理即从脑卒中患者入院开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实施具体化个体化临床康复护理指导,在康复训练的同时予以心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人员信任度,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达到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缩短治疗疗程。
周松茂是将分散式的护理措施转化为集中式的康复护理指导,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临床疗效。
1.2 临床路径康复护理是针对初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从入院第一天开始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各项体征如健康状况、运动功能以及病情的轻重和自身运动能力等,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一套让家属共同参与的、有可弹性、可灵活运用的康复护理路径表,表中将各期的康复护理要点一一列出,贯穿整个住院康复过程。
张玲玲[4]等通过研究认为康复护理路径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康复知识和满意度、提升了康复训练有效率、指导和协调了护理工作,提高护士的素质、提高了患者的参与意识。
1.3卒中单元康复护理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内,一个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具有诊疗规范和明确治疗目标的多学科专业人员讨论治疗和护理的医疗综合体。
在一个监护室、康复室。
建立监护室、康复室与普通病房为一体的卒中小组中,护士除完成治疗工作外,还应扮演咨询、指导、教育的角色,给住院患者提供适当的支持、健康教育和建议等,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发生原因及治疗、护理措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卒中患者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摘要】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与致残率极高。
残废包括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方面。
脑卒中发生后,应以临床抢救为主。
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
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时机,心理康复护理、康复体位摆放、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吞咽障碍的护理、日常生活训练指导予以总结。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文献综述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的损害[1]。
其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高,复发率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2]。
多项研究认为脑卒中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它不仅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还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显得极为重要。
在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可最大限度发挥患者残存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现将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 早期康复的时机一般认为,从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
有学者认为[4],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既可进行康复。
一般脑梗塞患者病后2-3天,脑出血可稍推迟1周左右。
也有认为康复时间越早越好,从发病至24小时内是采取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5]。
但卒中急性期病人病情变化快,对护理技术要求高,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也要求较多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
2 心理康复护理: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6]。
良好的情绪,使神经肌肉的调节达到最佳状态,神经抑制被解除,神经易化增多,大大提高了康复的疗效[7]。
2.1 由于对病情不了解担心预后会出现慌乱、严重焦虑、对死亡的恐惧等剧烈情绪变化,因此患者入院后首先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情况,制定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
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进展

f er orc ebr p ala opl y pa i n s ex te t 倪 俭, 陈丽 霞
Ni in, h n Lii a C e xa J
( r ig Colg fNa j g Tr dt n lChn s e ia ie st ,Ja g u 2 0 4 ia Nu sn l eo n i a ii a i e eM d c lUnv r iy in s 1 0 6Ch n ) e n o
d n e,hi h d s biiy r t nd hi h mo t lt . W ih t e d v l pme t o d— ec g ia lt a e a g r a iy t h e eo n f mo e n lnia is r ci c lfr t—a d me i i e,t e m o t lt f c r b a p l xy pa i nt s i dcn h r a iy o e e r la op e te s ha
文 对肢 体 功 能 早 期 康 复 训 练 介 入 的 时 间 以 及 具 体 的 护 理 措 施 等 方 面进 行 综 述 。 关键 词 : 卒 中 ; 体 功 能 ; 期 脑 肢 早 康 复 护 理
Ab ta t Cl ia h r c e itc f c r b a p p e y a e h g ie s n i sr c i c l c a a t rs is o e e r l a o l x r i h d s a e i c — n
摘 要 : 卒 中临 床 上 以 高发 病 率 、 脑 高致 残 率 、 高死 亡 率 为 特 点 , 着 随 现 代 临床 急 救 医 学 的 发 展 , 人 病 的 死 亡 率 大 大 下 降 , 致 残 率 仍 而 呈上 升趋 势 。 早期 肢 体 功 能 的 康 复 护 理 可 促进 脑 卒 中病 人 肢 体 运 动 功 能 的 恢 复 , 低 致 残 率 。本 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的进展脑卒中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也高。
怎样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致残率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辅助治疗作用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标签:脑卒中;早期康复;研究进展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据统计,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死和致残疾病,且发病仍呈上升的趋势[1]。
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或恢复,为重返社会做准备[2]。
现结合文献将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康复护理干预的时机目前一致认为康复应早期进行,越早机体功能恢复越好。
但关于早期康复训练介入的具体时间尚无统一定论。
尤其是患病后进行第1 次活动的时间[3]。
代启燕[4]认为,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可在发病数日后开始恢复,1个月~3个月恢复速度最快,3~6个月则开始减慢。
普遍认可的观点是[5],在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意识障碍Glasgow 昏迷量表中的评分>8 的状况下就可进行早期康复。
因此认为,将脑卒中发病后3 d 内开展的康复定义为早期康复在当前来说较为恰当。
2 康复体位的护理康复体位又称良肢位,可防止、对抗患肢痉挛的出现,防止关节受损和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半卧位、坐位。
在任何体位时都要避免腕关节屈曲,用绷带支持足踝避免足下垂。
在摆放康复体位时要避免过度牵拉而导致的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损伤。
脑卒中偏瘫早期即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减低致残率,降低后续的长期的护理成本[6]。
孙静[7]对1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4.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恰当的康复体位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痉挛的症状,防止关节受损以及早期分离运动的出现。
目前临床上良肢位的设计与摆放主要是通过静止性的反射抑制和持续性控制等方法来对抗异常运动模式,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8]。
因此,脑卒中后尽早给予康复护理,行床上良肢位的设计与摆放,对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对抗异常运动模式,防止或对抗痉挛,保护肩关节及诱发早期分离运动的出现等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3 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现代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新组合的能力。
脑卒中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适时的引入康复训练,可有助于其脑侧枝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促进部分神经元的再生,进而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塑[9]。
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训练。
运动功能康复护理干预的原则主要有[10]:尽量鼓励患者做患肢运动功能。
被动活动,被动按摩即取仰卧位,原则上是上肢多锻炼伸肌,下肢多锻炼屈肌,先做大关节,后做小关节,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先健侧后患侧,应力求各关节伸要伸直,屈曲要屈得充分。
郑建琴[11] 在进行患侧康复训练同时,也进行健侧肢体主动运动,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健侧肢体功能退化,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在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时,发现接受康复护理的脑卒中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紊乱以及肌肉无力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跌倒的情况,因此要求护士在进行康复护理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防止患者由于运动时没有支持或者从床上、轮椅上滑下而发生跌倒[12]。
4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吞咽功能障碍是由于下领、双唇、舌、软鳄、咽喉、食道上括约肌和食道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主要由于双侧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假性延髓麻痹和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核性或核下性损害引起真性延髓麻痹,可影响患者呼吸和进食,引发窒息、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的发生[13]。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主要通过包括口面肌群的运动训练、感觉刺激训练来改善吞咽障碍。
其主要机制[14]:根据神经促通技术和神经元再塑原理,口唇、面頰部、舌部的主动及被动运动可促进吞咽及构音器官血液循环,改善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殷永梅[15]为寻求快速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对60 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病情稳定时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探讨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率,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进而提升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5 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语言功能障碍亦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30%[16]。
大脑优势半球语言中枢受损时则发生失语。
失语一般分运动性失语(构音困难)和命名性失语(遗忘性失语),护理干预时应根据失语类型、程度确定交流方式。
国内有研究表明,对早期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进行构音器官颜面肌肉的训练,可使患者恢复语言交流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7]。
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可以在床边开展言语治疗。
只要病情许可,语言训练也是越早越好。
早期进行言语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患者语言能力的恢复,而且对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意义[18] 。
Laska[19]对79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实验,在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接受45min/d、持续15d的语言加强疗法,3w后的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ANELT评估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臧巍[20]以72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唇舌运动训练、发音训练、口语训练、识别记忆训练、书写阅读训练、体语训练等早期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观察了脑卒中失语患者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的效果。
其研究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显著优于未实施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的对照组患者。
6 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脑卒中不仅可影响神经系统及肢体运动功能外,尚可影响其认知功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
而认知功能障碍又可影响到患者神经系统和运动功能的康复[21]。
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新近的观点认为[22],脑卒中后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主要表现在卒中后神经退行性病变与血管损伤的相互作用。
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有50%~75% 的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至少是未患脑卒中患者的6~9倍,尤其在脑卒中后12个月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更大,而且可能持续到数年之后[ 23] 。
目前广受认可的认知功能康复护理方法主要包括3R 认知功能训练法、认知疗法和虚拟现实互动技术三种。
卢菊清等[24]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对38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了该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延缓认知障碍的进展,防止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而且肢体活动可使相应皮层的血流量增加,这也为神经元的再生和重塑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25] 。
7 心理障碍的康复护理患者因肢体功能和语言障碍,事事依赖他人,又难以与人沟通,情绪会变得焦躁易怒,脾气怪异,固执不配合治疗,常出现心理问题[26]。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心理障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20%~60%,患者因主动康复的愿望下降,对其神经功能的康复造成了影响,因而影响到了患者的心身康复和生活质量[27]。
但在临床工作中,脑卒中后抑郁却存在很高的漏诊率。
有学者报道[28] ,50% ~80%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没有被正确诊断。
李振香[29]以126 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研究中,63 例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及针灸、训练治疗,另外6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康复护理。
结果表明,心理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感到得到了尊重,多应用安慰性语言及激励性语言,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30] 。
重视患者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训练,促进患者康复[31]。
参考文献:[1]张冬梅,郑丽维,许乐. 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知信行问卷的编制[J]. 中华护理教育,2012,9(5):202.[2]姚丽娟.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16-18.[3]Alberts. Recommend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stroke centers:A con - 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Brain Attack Coalition[J]. Stroke,2005,36(9):1597.[4]代启燕.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1,9(2B):419-420.[5]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31[6] Kim YH,Park JW,Ko MH.Plastic changes of motor networe after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J].Yonsei Med J,2004,45(2):241-246.[7]孙静.脑卒中偏瘫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22-23.[8]曹艳. 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护理体会[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07:589.[9] 刘钦刚.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28.[10] Mee LY,Bee WH. A comparison study on nurses’and therapists’perceptionon the positioning of stroke patients in 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J]. Int J Nurs Pract,2007,13(4):209.[10]鄭建琴.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健肢功能的维持[ J] . 中国康复,1999,14 (3):162.[12] Atzmon T,Zvi S.Falls in stroke patients:Risk factors and risk management [J].The Israel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10,12:216-219.[13] 韩莉.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161-162.[14] 张永康.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6):190.[15] 殷永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724-1725.[16]罗少丽.不同类型失语症的康复训练技术[J].中国临床康复,2003,1(7):57-58.[17]陈玉兰,马玉芹,杨艳丽. 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康复护理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16 ):1358- 1359.[18]沈敏慧. 外伤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J].护理研究,2005,19(8):1563- 1564.[19] Laska AC,Kahan T,Hellblom A,et al. Design and method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n early speech and language therapy in patientswith acute stroke and aphasia [J]. Top Stroke Rehabil,2008,15(3):256-261.[20]臧巍.脑卒中失语患者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9(2):311-312.[21]姜敏,刘斌.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3):289-292.[22]曲福玲,魏英玲,刘忠良. 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评定和康复新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 (12):1107.[23] Merino JG. Dementia after stroke:high incidence and in triguing as sociations[J].Stroke,2002,33(9 ):2261- 2262.[24]卢菊清,沈群芳,夏荷秀,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0):1372-1374.[25]梅元武,文晖.近红外光谱仪在脑卒中瘫痪康复评定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3):154 - 155.[26]葛球芳,王風莲,龚婵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741[27]刘昌勤,解翠红,孙圣刚.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40-3841.[28]Turner-Stokes J,Hassan N. Depression after stroke: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base to in form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care pathway.l Part 1:Diagnosis,frequency and impact l [J].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2,16(3):231-247.[29]李振香.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106-107.[30]曲江川.老年患者心理干预的语言艺术[J].医学与哲学,2006,27(1):63-64.[31]李红.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12(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