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研究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及提高途径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方案探索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方案探索1. 引言研究生阶段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阶段,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对于他们未来在学术界或工业界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案来帮助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2. 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具有开放、灵活、倾向于尝试新思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思维方式。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 鼓励跨学科交流:为研究生提供参观学术会议、组织跨学科合作项目等机会,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 提供启发性教育:设计课程或讲座,引导学生思考未解决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组建多领域的团队项目,让研究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想法、倾听和接受不同意见。
3. 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是培养研究生的关键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方法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提供丰富的实验室资源:为研究生提供先进设备和实验室资源,使他们有机会亲自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
- 导师指导:给予研究生个体化的导师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 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定期的学术报告会或学术讨论班,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4. 科研素养培养除了科学研究能力外,还有其他方面可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养: - 科技写作和表达:开设相关课程,教授科技论文写作技巧、报告撰写等。
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并给予他们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
- 论文阅读和批判性思维:鼓励研究生定期读取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并开展相关讨论。
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和评估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管理能力:帮助研究生制定清晰的项目计划,培养他们组织、协调和管理科研项目的能力。
5. 结论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更有效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这些方案旨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和培养环境,帮助研究生发掘自己潜在的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并为将来在学术界或工业界中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研究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研究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研究生阶段是一个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阶段,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对于研究生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成就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方法和途径。
一、研究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专业素养是指研究生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研究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首先,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决定了他们能否胜任未来的职业岗位。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各个行业对于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研究生才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此外,研究生专业素养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术成就。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帮助研究生更好地搜集信息、分析数据和提出解决方案。
二、研究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为了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养,有几个方面需要着重考虑。
1. 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研究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学好自身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核心理论。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理论框架,研究生才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实际问题。
因此,他们应该注重课堂学习,积极参加专业讲座和学术讨论会,与导师和同学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 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评价其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
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
此外,研究生还可以通过与导师和其他专家学者的交流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
3. 学术道德的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是研究生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生应该立足于诚实守信、严守学术规范等基本原则,尊重知识产权,不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
同时,还应该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合作,尊重他人的观点,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三、研究生专业素养的提高除了培养专业素养,研究生还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1. 积极参与学术活动研究生可以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学术讲座等活动,与其他专家学者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研究生,如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一、充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作为研究生,深入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是提高科研能力的前提。
只有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创新工作。
因此,在科研开始之前,我们需要深入学习课程教材,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与导师和同行进行深度交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科研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和科研技巧。
熟练使用科研工具和软件,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科学标准和规范,是一名优秀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如何查阅、分析、评估和引用文献,学会撰写科技论文和学术报告,提高自己的科研写作能力。
三、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项目,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科研的整个过程,从问题的提出到实验的设计,再到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在项目中,我们可以与导师和其他科研人员充分交流,学习到他们的经验和技巧,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四、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学术会议是展示个人研究成果和与他人交流的最佳平台。
参加学术会议,可以与其他领域的学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前沿的研究动态,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
同时,在会议上做口头报告,可以提高自己的展示和表达能力,获得他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五、培养科研合作意识科研合作是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导师和同行合作,可以互相帮助和借鉴,共同攻克研究中遇到的难题。
在合作中,我们要学会团队协作和沟通,培养科研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六、保持良好的心态科研是一项持续努力和不断探索的工作。
在科研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很容易感到压力和挫败。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我们要学会坚持和耐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科研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策略探究概述研究生科研素养是指在科学研究方面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对于提高其科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的策略,并提出相应建议。
1. 加强科学方法论教育• 1.1 系统性的科学方法论教育: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统计学等。
• 1.2 跟踪国际前沿动态: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最新的科学方法,促进其开阔视野。
• 1.3 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加强逻辑思考和批判思维。
2. 强化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 2.1 文献检索技巧指导:教授有效使用各类检索工具来获取相关文献。
• 2.2 阅读与理解文献:训练学生快速、准确地阅读和理解学术文献,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 2.3 批判性评价:引导学生对文献进行批判性评价,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提升科技写作和表达能力• 3.1 科技论文写作指导:教授学生规范的论文写作结构、语言表达等要素。
• 3.2 系统培训演讲技巧:提供相关培训,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
• 3.3 学术会议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并做报告,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4. 加强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 4.1 团队项目培养:组织跨专业或多领域的团队项目合作,提升协同与创新意识。
• 4.2 领导力培养:为有潜质的学生提供机会担任团队领导职务,培养其领导才能。
• 4.3 学术组织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院所、学会等学术组织活动,提升组织与管理能力。
5. 提供良好的导师指导和辅导• 5.1 导师培养计划:建立完善的导师培训制度,使导师具备科研指导和辅导的能力。
• 5.2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术发展规划。
• 5.3 定期学术报告和交流会议:定期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交流与反馈。
结论通过加强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策略,可以提高研究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需要全体教师、校方以及学生成员共同努力,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
研究生学习中的科研素养培养

研究生学习中的科研素养培养研究生阶段是培养科研人才的重要阶段,科研素养的培养对于研究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研究生学习中的科研素养培养包括科研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学术道德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研究生在科研学习中如何培养科研素养。
一、科研方法的学习与实践科研方法的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科研素养的基础。
研究生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各种科研方法,包括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等。
首先,研究生应该掌握科学文献检索的方法,了解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数据库。
其次,研究生需要学会合理设计实验,确定实验材料和方法,并且能够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此外,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科研方法,研究生应该学习如何使用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除了学习科研方法,实践也是培养科研素养的重要手段。
研究生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亲身体验科研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研究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科研工作的要求和流程。
在实践中,研究生还能与导师和同学们充分交流和讨论,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二、学术道德的培养学术道德是科研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素养。
首先,研究生要遵守学术诚信,严禁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研究生应该学会正确引用文献,标明他人的研究成果,尊重知识产权。
其次,研究生要保护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捏造和篡改数据。
此外,研究生还应该尊重他人的科研成果,不得恶意诋毁他人,妄加评论。
学术道德的培养需要在研究生学习中得到重视和引导。
学校和导师应该加强学术道德教育,让研究生明白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通过学术道德的培养,研究生能够始终保持科学诚信的态度,遵守学术规范,为良好的科研环境做出贡献。
三、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生学习中的科研素养培养还包括创新能力的提升。
研究生应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挑战自我。
研究生可以通过多读文献、广泛阅读来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学科的前沿动态。
研究生如何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研究生如何提高学术研究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可以帮助研究生在学术界取得更大的成就,也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提高学术研究能力的几个关键要素。
一、培养良好的学术素养学术素养是研究生提高学术研究能力的基础。
研究生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并不断扩充自己的学术知识面。
他们需要广泛阅读学术文献,理解并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
同时,研究生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学术价值观,包括诚实守信、严谨求实、合作分享等。
只有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研究生才能进行更深入、更有价值的学术研究。
二、积极参与学术活动除了研究工作,研究生还应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
他们可以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研讨会等,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
此外,研究生还可以申请参加学术论文发表,既可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接受其他专家学者的评议,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
三、系统学习研究方法和技能研究生应该有意识地系统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这包括科研论文写作、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技术操作等方面。
研究生可以通过培训班、研讨会或者与导师、同学的交流来学习这些技能。
同时,他们还可以向一些有经验的研究者请教,分享经验和技巧。
研究方法和技能的提升将有助于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更加高效和准确。
四、加强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一个研究方向,他们可以思考和探索一些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构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研究生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推理和验证。
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研究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计划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需要处理大量的学习和研究任务,因此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计划至关重要。
研究生应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有条不紊地进行执行。
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策略与实践

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策略与实践引言研究生科研素养是指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包括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学术伦理等方面。
在当前高度竞争的学术环境下,培养并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和实践方法,以帮助研究生增强其科研素养。
1. 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1.1 提倡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鼓励研究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并促使他们形成质询、分析和判断的习惯。
可以通过开展讨论会、学术论坛等形式增加交流与合作,激发创新思维。
1.2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研究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并学会合理调整自己观点的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利于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其学术成果的质量。
2. 提升创新能力2.1 开展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引导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实验室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经历整个科研过程,锻炼并提高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鼓励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推崇多学科交叉合作,促进不同领域间的知识和经验共享,激发研究生进行创新性思考。
通过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为研究生提供广泛的交流平台。
3. 建立正确的学术伦理意识3.1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教育研究生要遵循学术诚信原则,尊重知识产权,并避免任何形式的抄袭和剽窃行为。
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论文写作指导等方式普及学术伦理知识,提醒研究生应该遵守学术规范。
3.2 建立科研道德意识引导研究生关注科研伦理问题,如数据操纵、不当实验操作等。
促使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保持诚实、公正和负责任的态度。
结论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策略与实践方法相结合。
通过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正确的学术伦理意识,可以帮助研究生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教育机构和导师应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校或实验室的培养策略,并为研究生提供合适的资源和支持,以提高他们的科研素养水平。
研究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研究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科研能力培养、学术道德规范等方面探讨研究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一、合理设置课程,提升专业素养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设置的课程可以为研究生提供系统的学科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
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入前沿的知识和理论,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学科知识的传授,研究生课程还应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通过开设科研方法论等课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开设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
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研究生专业素养,切实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二、培养科研能力,提升专业素养科研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研究生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生期间,学生要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或者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为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科研资源和平台,例如实验室设施、科研项目等。
同时,导师在科研指导上的角色也非常关键。
导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选择适合的科研方向,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除了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生还应该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讨论。
通过学术交流,研究生可以与同行进行知识的交流和碰撞,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通过学术讨论,研究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三、弘扬学术道德规范,促进专业素养提升学术道德规范是研究生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研究生应该始终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信从事研究工作,维护学术诚信的底线。
学校和导师在培养研究生专业素养方面,要加强学术道德的教育引导。
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向学生灌输学术诚信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术道德的内涵和要求。
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学术素养

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学术素养研究生阶段是学术进修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学术素养为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造诣。
一、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科研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熟练掌握科研方法对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研究生需要加强对科研理论的学习,深入了解科研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其次,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与导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等方式,实践和应用科研方法,不断积累经验。
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与科研方法相关的经典著作,如《科研方法论》、《论文写作与发表》等,进一步提升对科研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注重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生需要重视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规范,包括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等部分的组织与表达。
其次,要注重学术论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在写作过程中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论,避免冗长和模糊。
此外,还应不断阅读和学习优秀的学术著作,提高自己的文笔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展科研课题的独立思考与创新研究生阶段是学术研究的开端,研究生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深入研究自己的科研课题,彻底理解问题的本质和研究的意义,并思考如何从已有研究中找到突破口,提出新颖的研究方向和问题。
其次,要勇于质疑和挑战已有的研究观点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实证研究。
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与其他研究者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碰撞出更多的创新思想。
四、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学术道德科研工作要求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学术道德的素养,研究生需要注重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研究生应该习惯于质疑和思考问题,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研究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素养,包括诚实守信、尊重知识产权、不抄袭等。
提升研究生科研素质的主要方法

提升研究生科研素质的主要方法从组成要素来分析,科研素质包括科研意识、科研精神、科研习惯、科研兴趣、科研方法等很多内容。
但最重要的应当是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三个方面。
我们觉得硕士研究生想要夯实科研生活基础,提高科研素质就必须坚持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的辩证统一。
一、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潜心捕捉和研究问题的探求欲,也就是想不想做研究,这是科研素质的基础。
科研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有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及相邻学科知识在内的广博的知识作为支撑。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科研素质构成的核心部分,只有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二、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从科研精神一般可以判别出适不适合做研究,通常需要具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怕失败等的品质,这也是科研素质的内涵。
科研活动的过程是知识的加工和创新的过程,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科学性,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科研精神是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科研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适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品质。
如果一个人很想做科研(有科研意识),也具备做科研的力(有科研方法),但是承受不了失败和寂寞(没有科研精神),他也不可能在科研上取得什么成就。
三、重视研究方法的训练。
科研方法是指掌握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等方面的具体方法,这是科研素质的核心。
科研方法是在具备了一定科研意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和科研实践锻炼而形成的。
科研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过程,为了实现预定的研究目标,不仅要综合利用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学习许多课本上没有的、老师也没有讲过的知识。
这就要求阅读与所从事课题最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尽快进入实验环节;在研究的过程中再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弥补专业知识系统性不够的缺陷,达到知其所以然。
1.多涉猎一些与学科有一定相关性学科的文章和书籍,不一定要深入研究,但是可以看看人家在做什么研究,都应用了哪些试验设备和方法,有的试验方法和设备是可以借用的。
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简介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的必要条件。
科研素养是指研究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需的一系列素质和能力,包括科学素质、科学方法和科学道德。
研究生作为未来科研领域的先锋力量,需要通过系统的培养和提升,全面提高其科研素养,为科学研究做出积极贡献。
科学素质的培养与提升1. 彻底理解研究领域研究生在进行科研工作时,首先要对所研究的领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这包括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只有建立起对领域的全面理解,才能够开展深入的科研工作。
2. 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研究生要在某个领域内做出较高质量和有创新性的研究,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
这包括对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以及熟悉当前研究领域内的前沿理论和技术。
3. 发展批判性思维科学研究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即对已有知识和观点进行自我质疑和批评的能力。
研究生应该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审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并主动寻求他人的批评和意见,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4.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前进的动力,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研究生要培养创新意识,乐于思考和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不断追求研究的突破和创新,才能在科研中取得卓越的成绩。
科学方法的培养与提升1.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生要系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
通过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生能够准确地设计实验,合理地处理数据和分析结果,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2. 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科学研究要求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研究生要养成仔细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在科研中,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实验操作能够避免研究误差,确保科研结果的可靠性。
3. 基于实践不断提高实验技能实验技能是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要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实验技能。
只有熟练掌握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才能快速高效地开展科研工作,并在实验中获取准确的数据和结果。
探究研究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及提高途径

探究研究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及提高途径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探究研究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及提高途径摘要:通过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巴丁在他一生之中,对物理学的研究工作、生活态度及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学习,进而得到启示,我们研究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谦和平等、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专注细心、大胆创新、注重知识学科交叉。
我们应怎样去提高这些科学素养。
关键词:巴丁科学素养提高途径巴丁是理论家。
1908年5月23日生于麦迪逊城,1923年入威斯康星大学电机工程系就学,毕业后即留在该校担任电机工程研究助理。
1928年获威斯康星大学理学士学位,1929年获学位。
193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学位。
1936年以《金属功函数理论》的论文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47年和其同事W·H·布喇顿共同发明第一个半导体三极管,一个月后,W·肖克莱发明PN结晶体管。
这一发明使他们三人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并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和L·N·库珀、J·R·施里弗合作,于1957年提出低温超导理论(),为此,他们三人被授予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同一领域(固态理论)中,一个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巴丁60 年的研究生涯中, 他几乎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各个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 尤其是半导体物理和超导物理这两个领域,超导物理学理论是巴丁另一重要的研究领域。
自从1911 年超导电性现象被发现后, 物理学家们在不断地努力发现关于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
然而,这项研究的进展却异常缓慢、艰难。
有人甚至认为,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超导理论的研究是理论物理学的耻辱与绝望。
但是, 巴丁却在普林斯顿读研究生时期迷恋上了超导这一奇妙现象。
从在维格纳指导下做博士学位论文开始, 他就在进行有关电子相互作用和金属、半导体及超导体迁移特性方面的研究。
研究生课程的专业素养提升

研究生课程的专业素养提升研究生阶段是深入学术领域的重要阶段,对于研究生而言,提升专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研究生课程来提升专业素养,包括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
一、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学术研究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可以加强学术研究的能力。
首先,研究生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课程设计、实验研究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例如,在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中,可以引导研究生进行小型的科学研究实践,从而提高研究能力。
其次,研究生课程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提升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报告等方式进行。
研究生课程可以设置相应的学术交流环节,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并提供指导和反馈,以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二、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研究生课程应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研究生应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课程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讨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其次,研究生课程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探索。
创新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生课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如科研课题的开展、创业项目的筹备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生课程应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提供合适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同时,研究生课程可以设置独立研究项目或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供指导和评价。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如何提高研究能力

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如何提高研究能力研究生阶段是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时期,如何提高研究能力成为众多研究生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方法,帮助研究生提升研究能力。
1. 培养科研兴趣科研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建立在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之上。
研究生应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
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拓宽自己的科学视野,激发科研的激情。
2. 掌握科研方法科研方法是进行有效科学研究的基础。
研究生应该学习并掌握各种科研方法,包括实验室技术、数据分析方法、文献检索和科研论文写作等。
通过课程学习、导师指导和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技巧。
3. 加强文献阅读与分析能力文献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依据,研究生应该养成定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和最新论文的习惯。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理解和把握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以及研究思路。
同时,还要学会对文献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独立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思考自己的研究如何改进和完善。
4.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是研究生培养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与导师和团队合作,研究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科研项目,了解科研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
在项目中,要主动积极地承担任务,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和克服困难,锻炼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5. 科研讨论与交流科研是一个集体活动,研究生应积极参与科研讨论与交流。
可以组织或参加学术沙龙、研究报告会等活动,与师兄师姐、导师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学术问题,分享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通过交流与讨论,可以不断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6. 培养批判性思维科学研究要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研究生应该学会质疑和怀疑,审视现有理论和观点的合理性,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的思考。
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才能在科学研究中提出创新性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7. 学会合理规划与时间管理科研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和大量精力投入的过程,研究生要学会合理规划和时间管理。
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研究生阶段是学生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关键时期,培养和提升科研素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研素养是指研究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具备的知识储备、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将讨论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方法和意义。
一、培养科学思维科研工作的核心是科学思维,研究生需要具备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出科学假设的能力。
为了培养科学思维,研究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升:1. 阅读及学习经典文献:经典文献是科学研究的基石,研究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习经典文献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 科学综述写作:综述是对某一领域研究现状的全面梳理和分析,通过撰写科学综述,研究生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培养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参与学术讨论与交流:参与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可以拓宽研究生的思维,增加对不同学术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强化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只有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生才能进行高质量的科研工作。
以下是提升科学研究方法的方法和意义:1. 选择适合的科研领域和导师: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专业方向的科研领域,找到有经验的导师指导,有助于研究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2.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可以锻炼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升科学研究方法。
3. 实践和掌握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研究生需要通过实践和学习,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4. 运用统计与数据分析:统计和数据分析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环节,研究生需要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统计与数据分析能力。
三、加强科研素养的培训和指导除了个人的努力,培养和提升科研素养还需要学校和导师的培训和指导。
以下是加强科研素养的培训和指导方法和重要性:1. 研究生培训课程:学校可以开设科研方法与技巧的培训课程,帮助研究生快速掌握科研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导师的指导: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科研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导师的沟通和指导,研究生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水平。
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素质与专业能力培养

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素质与专业能力培养研究生阶段是深造和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在学术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和突破。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阶段学术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提升学术素质和专业能力。
一、学术素质的培养学术素质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之一。
它包括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的学术基础、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术素质。
1. 深入学习学科基础知识:学术素质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学科基础之上。
研究生应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
2. 参与学术活动:学术活动是培养学术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研究生可以积极投身于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学术论坛等活动,与其他专家学者交流思想,提高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撰写学术论文:撰写学术论文对于培养学术素质至关重要。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生可以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范,提高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能力。
4. 参与学术团队:加入学术团队可以提供与导师和研究同学的良好互动机会,使研究生更好地融入学术氛围,积极参与科研合作,提高学术素质和研究能力。
二、专业能力的培养除了学术素质外,研究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以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有所作为。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专业能力培养方法。
1. 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是培养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应注重实践环节的学习,积极参与实验室研究、实地调研、实习或实训等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
研究生应通过参与团队项目或课程合作,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学会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协作。
3. 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应用是专业能力的核心。
在学习过程中,研究生应注重实践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如,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或解决实际难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研究生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如何在研究生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研究生阶段是一个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时期,对于研究生来说,提高专业素养不仅能够助力个人的学术发展,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研究生提升专业素养。
1.加强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成长的基石,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同时,要主动与老师互动,提出问题,深入探讨。
课后还应复习巩固,提升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2.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参加学术讨论可以提高研究生的思维敏锐度和表达能力。
可以参加学术讲座、专题研讨会、学术会议等,与同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从其他人的研究中学习借鉴。
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可以拓宽视野,加深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理解。
3.进行科研实践科研实践是培养研究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可以争取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通过亲身参与科研项目,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能更好地应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
4.广泛阅读文献阅读文献是提高专业素养的一项重要任务。
除了课程中指定的文献外,还应该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学术论文。
通过阅读文献,可以加深对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理解,同时也能学习他人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
5.培养科研写作能力科研写作是展示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通过参加科研论文写作培训、积极参与论文写作讨论小组等途径,提高写作的技巧和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应注重逻辑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6.参与学术交流和竞赛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竞赛活动,可以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素养。
可以提交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同时,还可以参加科技类竞赛,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7.不断自我反思和提高在提高专业素养的过程中,研究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状态。
可以定期总结经验和教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计划。
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要素分析与实现路径研究

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要素分析与实现路径研究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培养环境、科研思维培养和科研方法培养三个方面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
一、培养环境培养环境是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基础。
学校和教师应提供良好的科研资源和设施,包括实验室、文献库等。
学校应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组织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活动,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水平。
学校还应提供经费和项目支持,鼓励学生申请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教师方面,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关注学生的科研进展,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科研思维培养科研思维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并能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科研工作。
学生应具备创新思维,能够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和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科研工作。
学生还应具备跨学科思维,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整合,解决复杂的科研问题。
科研方法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关键所在。
学生应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学生应掌握科研工具的使用,如科研软件、实验仪器等。
学生还应具备科学写作和报告的能力,能够准确表达科研成果和观点。
学生还应学会合作与团队合作的方法,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科研问题。
为了实现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可以采取以下路径。
加强沟通和合作。
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与他人进行学术讨论,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建立科研导师制度。
学校可以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科研导师,进行科研指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学校还可以开设科研方法和科研写作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技能。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竞赛,提升学生的科研动力和竞争力。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培养环境、科研思维和科研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概述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群体,他们在学术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和责任。
为了培养出具备优秀的科研素养的研究生,需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培养模式。
本文将讨论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和方法。
1. 理论基础在探讨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模式之前,有必要了解其理论基础。
首先,明确科研素养包括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其次,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定制化培养方案以提高培养效果。
2. 培养环境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资源是培养研究生科研素养不可或缺的因素。
大学实验室、图书馆资源以及良好的师资队伍都能够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此外,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会也是培养研究生科研素养的重要途径。
3. 导师角色导师对于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的科研经验以及关心和支持学生的态度。
通过定期指导和提供实际案例,导师能够引导、激励并监督学生在科研方面不断成长。
4. 学术培训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养,有必要开展一系列的学术培训。
这些培训课程可以包括学术写作、文献检索、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性地讲解和实践操作,能够加强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所需技巧和方法。
5. 科研项目参与参与科研项目是培养研究生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可以通过选课参加或积极申请实验室或企业合作项目来实现。
通过参与实际的科研工作,研究生将接触到真实的科研环境和问题,并锻炼自己的科研素养。
6. 科研成果展示为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养,科研成果展示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术会议、论文发表等都是展示成果和交流学术观点的重要平台。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研究生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深化对专业领域知识的理解。
结论通过对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为高等教育界提供更加系统和有效地培养优秀人才的方法。
需要注重学术环境营造、导师角色发挥、学术培训等方面,以全面提升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探究研究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及提高途径

探究研究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及提高途径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探究研究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及提高途径摘要:通过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巴丁在他一生之中,对物理学的研究工作、生活态度及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学习,进而得到启示,我们研究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谦和平等、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专注细心、大胆创新、注重知识学科交叉。
我们应怎样去提高这些科学素养。
关键词:巴丁科学素养提高途径巴丁是理论家。
1908年5月23日生于麦迪逊城,1923年入威斯康星大学电机工程系就学,毕业后即留在该校担任电机工程研究助理。
1928年获威斯康星大学理学士学位,1929年获学位。
193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学位。
1936年以《金属功函数理论》的论文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47年和其同事W·H·布喇顿共同发明第一个半导体三极管,一个月后,W·肖克莱发明PN结晶体管。
这一发明使他们三人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并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和L·N·库珀、J·R·施里弗合作,于1957年提出低温超导理论(),为此,他们三人被授予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同一领域(固态理论)中,一个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巴丁60 年的研究生涯中, 他几乎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各个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 尤其是半导体物理和超导物理这两个领域,超导物理学理论是巴丁另一重要的研究领域。
自从1911 年超导电性现象被发现后, 物理学家们在不断地努力发现关于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
然而,这项研究的进展却异常缓慢、艰难。
有人甚至认为,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超导理论的研究是理论物理学的耻辱与绝望。
但是, 巴丁却在普林斯顿读研究生时期迷恋上了超导这一奇妙现象。
从在维格纳指导下做博士学位论文开始, 他就在进行有关电子相互作用和金属、半导体及超导体迁移特性方面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研究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及提高途径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探究研究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及提高途径摘要:通过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巴丁在他一生之中,对物理学的研究工作、生活态度及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学习,进而得到启示,我们研究生应具有的科学素养:谦和平等、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专注细心、大胆创新、注重知识学科交叉。
我们应怎样去提高这些科学素养。
关键词:巴丁科学素养提高途径巴丁是理论家。
1908年5月23日生于麦迪逊城,1923年入威斯康星大学电机工程系就学,毕业后即留在该校担任电机工程研究助理。
1928年获威斯康星大学理学士学位,1929年获学位。
193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学位。
1936年以《金属功函数理论》的论文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47年和其同事W·H·布喇顿共同发明第一个半导体三极管,一个月后,W·肖克莱发明PN结晶体管。
这一发明使他们三人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并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和L·N·库珀、J·R·施里弗合作,于1957年提出低温超导理论(),为此,他们三人被授予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同一领域(固态理论)中,一个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巴丁60 年的研究生涯中, 他几乎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各个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 尤其是半导体物理和超导物理这两个领域,超导物理学理论是巴丁另一重要的研究领域。
自从1911 年超导电性现象被发现后, 物理学家们在不断地努力发现关于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
然而,这项研究的进展却异常缓慢、艰难。
有人甚至认为,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超导理论的研究是理论物理学的耻辱与绝望。
但是, 巴丁却在普林斯顿读研究生时期迷恋上了超导这一奇妙现象。
从在维格纳指导下做博士学位论文开始, 他就在进行有关电子相互作用和金属、半导体及超导体迁移特性方面的研究。
在战争期间和40 年代后期在贝尔实验室期间, 这方面的研究一度中断过, 1951 年巴丁来到伊利诺斯大学后, 重新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
虽然巴丁在超导理论研究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他并没有气馁, 并且通过吸纳优秀人才, 来推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面对成就和随之而来的各种荣誉, 巴丁不是得意满足、停止不前, 而是很快又转向另一个科学挑战。
重视实验是巴丁物理研究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
他看了大量有关实验的文献, 并且还和很多实验专家、实验人员有很好的私人关系。
他善于从大量的实验结果中挖掘出有意义的东西,他的理论思想通常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某一个正式系统模型基出上。
通过巴丁一生对对物理学的热爱,直到去世前还在发表论文。
我们可从他的身上看到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谦和和平,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专注细心、大胆创新,注重知识学科交叉等。
我觉得这也正是我们青年所学习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公众科学素养关乎国家综合国力。
在科学技术正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已经开始影响到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
未来各级政府的任何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政策都要在公众理解基础上才能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公开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需要有效地借鉴科学技术知识才能得以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越来越多,科学技术决策的民主化进程与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的进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科学素养的提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而为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基础。
谦和和平等在与同事交往方面, 巴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总是把荣誉留给同事, 而从不提自己的付出。
他很热心, 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年轻人进步。
无论多么忙, 他还是乐意为同事提供帮助和建议。
正是由于这些优秀的品质,才使得每当人们谈到巴丁时, 总会用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沉默寡言、思想深刻、心地善良、谦逊、豁达、乐观、坚定、正直等词汇来形容他。
巴丁身上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 他会得到人们永远的爱戴和怀念。
我们学习巴丁这种谦和、平等的处事待人的准则。
虚心处事、诚信待人,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普朗克曾经说过:“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研究方向。
科学的哲学观点贯穿并支配着一切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不论科学家们是否自觉的意识到,他们的科学研究一定离不开正确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指导。
”巴丁主张自下而上的方法, 也就是说以实验为基础来研究物体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促进作用。
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导理论。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所有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变化着的、“暂时性”的,“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他在这里所分析和表达的,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又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离开了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能历史地、辩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从而也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和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相互转化;就是要坚持真理的具体性,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的僵死的、抽象的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专注细心、大胆创新巴丁在凝聚态物理方面研究了60 年, 尤其是半导体物理和超导物理这两个领域, 这些杰出的工作奠定了巴丁在固体物理中的突出地位。
对一个问题形成清楚的解释之前,巴丁善于把相关的要素隔离开来分析。
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一般是这样的:通过认真阅读相关文献和与主要的实验人员深入接触, 首先锁定实验结果。
巴丁专注的研究物理,在工作养成细心的好习惯,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和他的团队,干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在追求真理的同时,大胆创新。
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坚定不移,敢于突破前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大胆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注重知识学科交叉巴丁获得了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正是知识的交叉,使巴丁成为了丰富而渊博的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他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视野上更敏锐地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在物理学这一领域中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取得成功。
巴丁和L·N·库珀、J·R·施里弗合作,于1957年提出低温超导理论(),为此,他们三人被授予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注重多学科团队协作精神。
恩格斯说过:“自然科学现在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以致它再也不能逃避论证的综合了。
”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一方面在高度分化,同时又呈现出系统化、综合化、整体化的大趋势,从而形成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探索、研究、认识、开发自然与社会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体系。
潘校长在我们学校第二次学科建设会议上作报告时也强调“加大重点学科辐射和示范作用,拉动多学科协调发展”提出“高水平立项学科、优势特色立项学科、培育立项学科”。
我们在学好本专业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了解一些与我们本学科有关的关联学科。
使自己成为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此外,要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团结就是力量,发挥最大的潜能。
如何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首先, 先做人后做事——谦和、平等。
学校教育的基本宗旨和目的始终是树人、育人。
我们应学习正义、良心、情操、气节、责任感、进取心、集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等高贵品质,使自己具有科学与人文、民主与法制、主体与责任、竞争与协作、效益与公平、市场与信誉、开拓与风险、民族与世界、人类与生态等现代观念,懂得自知、自反、自律、自强等提高和完善自我的修养方法, 形成健全而高尚的人格,。
这样, 我们将来才能更充分地实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 应有敬业精神——专注、细心。
社会劳动是分工合作的。
不同行业、专业的劳动有它自身的特点、功能、效益和价值, 并在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
对于我们份内之事要实实在在、认认真真的做好。
其三, 应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知识和学科的交叉。
研究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既应突出专业性, 也要注意广博性、综合性, 注意文理相互渗透, 要使我们具有哲学素养、语文根基、外语能力、电脑技能、数理化和史地基本知识、美学基础等文化素养, 才有利我们成才拔高; 在专业内部则应既加强专业基础又注意拓宽选修课, 并注意增列各学科的必读书目和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杂志论文, 以拓宽我们的专业的视野和理论修养。
其四,应具有高层次思维能力和胆识。
我们已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我们应进一步去了解、研究和把握比较复杂的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 便感到不太适应, 力不从心, 深入下去很困难, 主动积极不起来。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毕竟一个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直接相关。
许多专家、教授都很强调研究生应具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这种思维能力包括: 能够历史地逻辑地辩证地全方位地分析与探索复杂问题的能力; 能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构思的能力; 敏锐而迅捷地推断、揭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言之, 即具有明达的洞察力、创造的思维力和敏捷的直觉和判断力, 亦即胆识。
上述方面, 概括起来就是德、学、才、识等几个基本方面。
参考文献[ 1]陈昌曙.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2]艾诗根. 对我国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J] . 高等教育研究, 2007, ( 12).[ 3]雷水英, 等. 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与探索[ 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 1) .[ 4]唐玉康, 王格灵. 部分高校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J]. 理工高教研究, 2007, 26( 3) .[ 5]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1 中国高等教育, 1995( 2) [ 6] 中共中央1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