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真菌流行病学现状、趋势及其临床价值课件
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控制措施
预防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免疫力等。对于易感 人群和高危人群,可以进行预防性抗真菌治 疗或接种疫苗。
控制真菌感染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包括隔离患者、消毒和清洁环境、加强个人 防护等。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 体系,加强监测和防控工作,以减少真菌感 染的传播。
02
不同地区和国家由于气候、环 境、卫生条件和人群免疫状况 的差异,真菌感染的分布和流 行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03
一些常见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病 、曲霉菌病等在许多国家和地 区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 题。
常见真菌感染类型和病原体
念珠菌病
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病 原体,可引起皮肤、口腔、肠
道和阴道等部位的感染。
2
预防策略应包括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提高免疫力、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以及研发新型抗真菌药物等。
3
针对新型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加强国际 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04
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真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
真菌感染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和组织病理 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直接镜检、培养和抗原检测。组 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可以观察到真菌的组织病理 学改变。
真菌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主要包括真菌感染的分布特征、传播 途径、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措施等。
研究方法
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实验 室检测和数据分析等。
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01
02
03
传播途径
真菌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接 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如接 触污染的环境、医疗器械 或与感染者接触等。
人卫9版《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医学影像学、精神(仁济)专业)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Infectious Disease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NN101045 课程总学时32(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0时)周学时(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0)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医学影像学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传染病学是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是临床医学重要课程之一,在医学中处于重要地位。
本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重点讲解防治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新成就,为今后参加传染病防治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①基本要求:首先,学生应当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掌握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归纳总结认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比较相近的概念和类似的问题,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②素质培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能力、专业英语能力、应用知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传染病学是医学专业的公共临床课程,是临床医学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其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是微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等。
掌握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学好传染病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的教材有:推荐的参考书有: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在考试方法上实行多项改革,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实行了教考分离;理论考试注重主观题和客观题的适当比例,将重点难点放在分析病例的问题上,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无第一章总论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传染病及感染的概念。
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及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基本特征、临床特点。
甲癣怎么治疗方法
甲癣怎么治疗方法
甲癣是指手足甲周围的皮肤发炎、红肿、起水泡或脱屑等现象,常常伴有疼痛和瘙痒。
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通过口服或局部涂抹药物,如外用抗真菌药、糖皮质激素、角质软化剂、抗生素、免疫调节剂等,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
2.生活习惯调整: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和过敏原,保持手足清洁、干燥,穿透气性好的鞋袜等,可以帮助减轻症状。
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可以通过中草药、针灸、艾灸等方式,调理身体的气血、防御力等,增强身体抵抗力,辅助药物治疗。
4.手术治疗:对于顽固的病例,可以考虑手术切除病灶。
需要注意的是,甲癣的治疗需要科学合理,应尽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同时,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为病情的恢复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甲癣是怎么回事?
甲癣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甲癣的病理病因,甲癣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甲癣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甲真菌病仍以皮肤癣菌最常见,约为77.6%,以红色毛癣菌为主(85%),其次为须癣毛癣菌(12%)、絮状表皮癣菌(2%~3%)。
其分解的角蛋白,产生侵袭性酶并入侵和破坏正常组织,导致原发性甲感染。
继发性甲感染发生于其他因素损害甲后,多由无分解角蛋白能力的酵母菌和真菌引起。
酵母菌中,以念珠菌属为主约占20%左右,其他真菌主要有青霉属和曲霉属,还有白地霉、帚霉属及毛霉属、柱顶孢霉等。
有人提出,该病是一种角蛋白变异有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部分人群有此遗传素质。
*二、发病机制
甲真菌病仍以皮肤癣菌最常见,约为77.6%,以红色毛癣菌为主(85%),其次为须癣毛癣菌(12%)、絮状表皮癣菌(2%~3%)。
其分解的角蛋白,产生侵袭性酶并入侵和破坏正常组织,导致原发性甲感染。
真菌开始侵犯远端侧缘甲下角质层,再侵犯甲板底面,逐渐导致甲板变色变质,失去正常光滑外观,甲板下堆积甲
床角质层的碎屑,使得甲板与甲床分离脱落,或被患者剪掉,使整个甲板缺失,遗留下角化过度的甲床。
一些真菌可产生不同色素如短帚霉产棕色、球拟壳蠕孢产黑色等。
有人提出,该病是一种角蛋白变异有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部分人群有此遗传素质。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甲癣病因,甲癣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甲癣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甲癣”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dis_base_皮肤科_甲内型甲真菌病
【疾病名】甲内型甲真菌病【英文名】endonyx onychomycosis【缩写】【别名】【ICD号】B36【概述】由皮肤癣菌的苏丹毛癣菌和紫色毛癣菌引起的甲板感染。
临床受侵甲板呈弥漫性乳白色改变,甲床无角化增厚表现。
可给予抗真菌治疗。
【流行病学】本病常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感染为多。
男、女、老、幼都可发生,但以青壮年居多,儿童少见,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甲癣患者中,趾甲癣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指甲癣。
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指甲(趾)甲的损伤、手足多汗等均为发病的诱因。
【病因】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板感染,为新发现的甲板感染类型。
【发病机制】主要由苏丹毛癣菌和紫色毛癣菌引起的甲板感染。
【临床表现】受侵甲板呈弥漫性乳白色改变,甲面光泽,甲厚度正常。
甲床无角化增厚表现。
甲板与甲床紧密相连,无甲分离现象。
【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致病菌主要为苏丹毛癣菌。
也可由紫色毛癣菌引起。
两者均有亲角蛋白的特性。
【其他辅助检查】甲组织PAS染色可见伞甲板内大量真菌菌丝,菌丝与甲板平行,穿透全甲板,在甲板内纵横分枝,甲床无炎症,与甲板下层紧密相连,甲床内无菌丝。
【诊断】根据甲板的改变、甲组织的真菌直接镜检阳性以及真菌培养可诊断。
【鉴别诊断】应与红色毛癣菌引起的远端甲下甲真菌病鉴别。
【治疗】可给予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
【预后】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人群预防:预防甲癣在于去除自身传染源,即根治体癣、股癣、手癣和足癣,这是预防甲癣最积极的预防措施。
甲癣的人群预防可参见光皮癣。
个人预防:1.一级预防(1)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洗脚、修剪指(趾)甲的良好卫生习惯。
足汗较多的人应穿较透气的鞋子,并可搽足粉,以保持足部干燥,或穿防霉鞋、袜。
(2)已患有体股癣或手足癣者应积极治疗,直到完全痊愈,避免交叉感染。
(3)不要养成搓足、抠脚的习惯,尤其对患有足癣的患者更应如此。
(4)对患有手足癣者,为防止指(趾)甲癣的感染,可在指(趾)甲上涂搽30%冰醋酸溶液,每周2~3次。
《皮肤性病 学》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学前言皮肤性病学是研究发生于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及其相关病的学科,是临床学科的一个分科,与内科有密切联系。
治疗上除内服药尚有各种外用疗法。
皮肤性病学课程包括总论、皮肤病和性病。
通过总论对皮肤结构、功能、症状、诊断、常用实验诊断技术、皮肤病内外用药等学习,使学生掌握皮肤性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各论学习使学生掌握皮肤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在整个教学中,紧紧围绕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强调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理论联系实际;以启发式教学,结合皮肤临床表现直观性强的特点,应用多媒体,通过二十多学时的课程,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人才打好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预防医学本科五年制学生,总学时26学时,大课18学时,见习8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总论第二,三章皮肤的结构、功能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皮肤和附件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熟悉皮肤的各种生理功能。
3、熟悉影响皮肤功能的各种因素。
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一)皮肤结构1、概述皮肤组成及其附属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皮肤的厚度、面积、外观、纹理形成及意义。
2、表皮二类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1)角质形成细胞a.来源、基底层——角质层各层的细胞形态、演变与功能b.桥粒、半桥粒、张力微丝、角质小体、被膜颗粒的作用c.角质蛋白形成、性质、功能及表皮更替时间。
(2)树枝状细胞a.黑素细胞形态分布、黑素小体作用。
b.郎格汉斯细胞形态、分布于免疫关系。
c.Merkel细胞形态、分布、作用。
3、基底膜带的组成与作用4、真皮分层、组成(纤维、基底、细胞)、性质与作用5、皮下组织的结构与作用6、皮肤附属器(1)毛发的结构、生长周期与内分泌关系。
(2)皮脂腺的形态分布,皮脂形成、排泄及与内分泌关系。
(3)大、小汗腺的形态、分布、功能及神经支配。
(4)甲的结构、生长速度。
7、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神经分布情况。
甲真菌病的治疗79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甲真菌病的治疗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甲真菌病的诊断有赖于甲屑的直接镜检和培养
甲真菌病的诊断有赖于甲屑的直接镜检和培养。
1、真菌学检查收集足够的标本是关键。
远端甲下型可用刮匙、牙科刮铲及甲起子取甲下碎屑。
近端甲下型可用甲钻或解剖刀,白色浅表型可用刮匙。
刮取病变区和正常区交界部位靠近甲床的甲屑,加10% KOH 直接镜检。
见到分支菌丝即可支持诊断。
帚霉、青霉、曲霉、头孢、镰孢、壳蠕孢和白念珠菌等可形成菌丝与假菌丝而与皮肤癣菌混淆。
沙堡琼脂培养应采用两管法(其一不含放线菌酮),培养6~8周。
2、组织病理学角质增厚,疏松,角质细胞呈网篮状排列,并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可见裂隙、空腔。
甲板内如见细长规则菌丝或关节菌丝,提示为皮肤癣菌,其菌丝多横行生长,少数斜行或纵行生长,有的沿腔壁生长。
常位于甲板的外层或内层。
当甲板严重受损时,甲板全层均可见密集排列的菌丝和孢子;如检出圆形或椭圆形的小细胞,聚集成团,可见芽生孢子、假菌丝及厚壁孢子,提示为酵母菌。
这些菌细胞多位于甲板内层,少数见于甲板外层或中层;甲板中若出现不规则的粗大菌丝,有叶状结构,色泽不均匀,部分呈褐色或黑褐色,生长紊乱,提示为非皮肤癣菌性真菌。
甲真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向您详细介甲真菌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甲真菌病检查项目有哪些,甲真菌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一、检查在病原菌趾部可查到真菌或为须癣毛癣菌、头孢霉、曲霉和镰孢。
组织病理学:角质增厚,疏松,角质细胞呈网篮状排列,并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可见裂隙、空腔。
甲板内如见细长规则菌丝或关节菌丝,提示为皮肤癣菌,其菌丝多横行生长,少数斜行或纵行生长,有的沿腔壁生长。
常位于甲板的外层或内层。
当甲板严重受损时,甲板全层均可见密集排列的菌丝和孢子;如检出圆形或椭圆形的小细胞,聚集成团,可见芽生孢子、假菌丝及厚壁孢子,提示为酵母菌。
二、鉴别与非皮肤癣菌性真菌鉴别。
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
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甲真菌病是最常见的甲病,其致病真菌可以分为三类: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感染。
通常认为在这三类致病真菌中,皮肤癣菌最为常见。
以往口服药物治疗以灰黄霉素,酮康唑为主,这些药物需要长期服用,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目前已经很少采用。
伊曲康唑有较强的亲脂性,经口服后能较快进入甲根、甲板、甲床及甲板之间的组织,而且抗菌谱广,对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都有较好的疗效,因此选用伊曲康唑通常能有很满意的疗效。
1.用药方法和疗程单用伊曲康唑短程间歇冲击疗法:①每日200mg,中餐和晚餐后各用100mg,连用7天,紧接着间歇服药,每周1天,剂量为200mg,中餐和晚餐后各用100mg,指甲真菌病间歇用药8-10周,趾甲真菌病间歇用药15-18周;②每日400mg,分两次口服伊曲康唑,中餐和晚餐后各用200mg,连用7日,停药3周为一疗程,指甲连用2-3疗程,趾甲真菌连用3-4疗程。
伊曲康唑联合其他药物或方法治疗:①伊曲康唑加冰醋酸:伊曲康唑100mgbid连用1周后,停用3周为一疗程,指甲真菌病联用两疗程,趾甲真菌病联用三疗程。
服药期间同时每天用10%冰醋酸浸泡病甲,每日一次,每次持续10-15分钟,并且修刮一次;②伊曲康唑加拔甲:用或不用药物将病甲修剪去除后口服伊曲康唑200mgbid连用1周;③伊曲康唑加特比萘芬序贯疗法:先用伊曲康唑200mgbid 连用1周后,停用3周,接着用特比萘芬250mgbid连用1周后,停用3周,趾甲真菌病重复伊曲康唑冲击治疗一个疗程。
目前仍以单用伊曲康唑冲击治疗为主,尤其是单用伊曲康唑200mgbid连用1周后,停用3周为一疗程,指甲真菌病2-3疗程,趾甲真菌病3-4疗程给药方式最为普通,该给药方法减少药物用量仍能取得满意疗效。
患者依从性好,副作用发生率低,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因此在临床上该冲击疗法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甲真菌病的首选方法。
2.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近期和远期疗效伊曲康唑具有高度的亲脂性和亲角质性,其在皮肤角质层中的浓度可大于在血浆中的浓度,而且能在甲中保持治疗水平的药物浓度达6-9个月之久,即是有药物的“后效应”,这也是临床使用冲击疗法的理论基础。
甲真菌病的局部治疗及研究进展
3%, 6 明显高于赋型剂 (嚷 l%)对 1 个非美国的研究报告进行 9 1 。 0
Mea t 分析 , 均真菌学治愈率为 5 . 4 %, 其平 26 . 高于美 国国内[ %± 2 引 。 ②5 %阿莫罗芬( oof e甲涂剂( a rln) m i 商品名 : 罗美乐 )属于吗啉类 : 抗 真菌药 。其作用机制是 同时抑制真菌细胞膜合 成中的 1 一 4 还 原 酶和 7 8 异构酶 , ,一 使麦 角固醇堆积 于真菌细胞膜 中 , 导致 真 菌死亡 。 在体外抑制实验中发现 , 它对皮肤癣菌和双相真菌高度 抑制 , 对曲霉则需在高浓度下才具 有抑菌作用。5 %阿莫 罗芬外 用后其挥发性物质挥发后留下一层 防水保 护膜 .使 阿莫罗芬浓 度由5 %升高到 2 %, 5 膜上 的高浓度药物可缓慢释放并渗透至 甲 板 。体外实验 中, , 用 H标记 5 %阿莫罗芬涂剂发现 : 用药 2 后 4h 其在 甲板 中的浓度已超 过大多数致病 菌对 阿莫 罗芬 的最小抑菌
吡酮等 。 但上 述这些 口服和外用药物各有其优缺点 。 高效 、 、 良 廉价 不 反应少 的新 药仍是人们 的首选 。 该文复习近年来 的文献 .
从 甲真菌病局部治疗 的现况和进展 ( 括理论研 究 、 型改 良、 包 剂 新药研发 、 药新用 等) 老 作一综述 。 重点介绍药物渗透性 的理论研
究和 A 26 等新一代局部 治疗 甲真 菌病 的药物。 N 90
[ 关键词1 甲真菌病 ;阿莫罗芬 ;环吡酮 [ 中图分 类号] R 5 . 76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10 — 9 3 2 0 )5 0 3 — 3 0 0 4 6 (0 8 0 — 33 0
维普资讯
『 临 廛肤科杂志 20 年 3 卷第 5 08 7 期 J l e 1o M v 08 V 17 N . i D r a 1 a 20. o3. o C n nt, . 5
甲真菌病培训演示ppt课件
将取下的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观察菌落形 态和生长特点以鉴定真菌种类。
组织病理学检查
诊断标准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进行组织病理学 检查,观察甲板和甲床的病理变化。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结果进 行诊断。若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且临床 表现符合甲真菌病特征,即可确诊。
03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01
02
甲真菌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 病原菌种类和药物特性等多方面因素。未来,跨 学科合作和综合治疗将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以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向患者提供心理援助资源,如心理咨 询热线、心理健康讲座等,以便他们 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07
研究与展望
研究现状
01 02
病原学研究
甲真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近 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甲真菌病的病原菌鉴定和分型取 得了重要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
甲真菌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些特定 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等,更容易感染甲真菌病。
03
诊断与治疗研究
目前,甲真菌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面,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局部或系统治疗,但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和病
原菌种类而异。
未来展望
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
随着对甲真菌病病原菌的深入研究,未来有望研 发出更加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真菌药物,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耐药性研究
手术拔甲
对于严重甲真菌病患者,可考虑手 术拔除病甲。手术拔甲后需配合药 物治疗,以防止感染复发。
预防措施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定义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简称其他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疾病。
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通常称为甲癣。
流行病学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全球的发病率差异较大。
20世纪80年代上海11万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甲真菌病患病率为5.695。
全国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真菌病患者占皮肤科足病就诊者的15.7%(n=41329)。
甲真菌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及部位均有关。
老年人发病率更高,60岁以上的趾甲真菌病患病率是60岁以下的4倍。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趾甲发病多于指甲,足拇趾甲罹患率高于其他甲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肥胖、吸烟足部潮湿多汗等都是甲真菌病的危险因素。
癣患者更易出现甲真菌病。
罹患甲银屑病可能会增加甲真菌感染风险,国外系统综述显示在甲银屑病患者中甲真菌病发生率为18%,高于同期对照组及多数一般人群甲真菌病的发病率。
甲外伤后也易继发真菌感染。
天然免疫缺陷或免疫受损人群易患甲真菌病,且病情较重。
甲真菌病的病原真菌主要来自患者自身,甲癣多由患者本人所患手足癣传播而来。
存在皮肤癣菌感染的患者可以作为传染源,直接或间接(污染的家庭内部或公共区域环境)传播给密切接触者。
有些其他霉菌导致的甲真菌病与患者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相关。
例如有研究发现泰国甲真菌病中圆酵母样亨德逊菌(现名:对半新柱顶孢)是重要病原真菌。
病因学与发病机制引起甲真菌病的病原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甲真菌病病原菌种类可能存在地域(地理气候)或人群间的差异。
全球大部分地区,皮肤癣菌仍然是甲真菌病最主要的病原菌。
我国甲真菌病病原学综合调查显示皮肤癣菌约占甲真菌病病原菌65%-70%;酵母菌占10%-30%;其他霉菌所致感染占3%-12%;还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真菌混合感染。
皮肤癣菌嗜角蛋白,可侵犯人或动物的皮肤、毛发和甲板,在侵入甲板过程中释放各种酶,包括蛋白水解酶和酯酶。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15版)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 ( 2015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共同组织专家组成“甲真菌病指南专家工作组”,对 2008 版指南进行了认真补充和修订,制定了2015 年版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
参加制定本指南的顾问: 吴绍熙、廖万清、金学洙; 成员(按姓氏笔划排列) : 王爱平、李福秋、李若瑜、刘维达、吕雪莲、章强强、温海、潘炜华;秘书: 余进; 特邀审阅:郑岳臣、李春阳。
1前言甲真菌病 (onychomycosis)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其患病率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和所有皮肤感染的10%。
由于甲板的特殊解剖结构特点、药物难以渗透、治疗疗程长、复发率高等因素,导致其治疗存在很大挑战。
随着强效、安全的口服及外用抗真菌药物和物理治疗等新疗法的问世,给甲真菌病的治疗带来了显著进步。
但是,在甲真菌病的临床诊疗中仍然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存在诊断不清、盲目选择口服药物等问题,导致治疗结果不够理想。
近年来,国内在甲真菌病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在2008 年“甲真菌病诊疗指南”发表后,使甲真菌病的诊疗更加规范合理,对临床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但是鉴于篇幅的限制,该指南只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和建议。
2010年相关专家又对具体实施指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表了“甲真菌病的诊疗难点和个体化策略”。
近年来,国内外在甲真菌病诊治方面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了进一步完善甲真菌病指南,规范甲真菌病的诊疗原则,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有益的指导,我们制定了本指南。
2定义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简称其他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病变。
其中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
3流行病学与发病因素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 2%~18%,全球的发病率有较大差别,我国南北跨度较大,发病率也存在地域差别。
医学知识之甲疾病
甲疾病一概述甲包括甲床、甲周和甲板。
甲病是以上三部分病变的总称,可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皮肤病而产生。
二病因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甲病是一组多因素的疾病,已知的主要发病因素有遗传、感染(真菌、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创伤、药物、放射线、职业、甲护理及修饰、疾病(银屑病、连续性肢端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
三临床表现1.甲母质的病变(1)破坏甲母质完全破坏可引起甲板缺失,往往伴有翼状胬肉。
(2)萎缩甲板窄狭或变薄。
(3)肥大甲肥厚和钩状甲(后者多发生在足趾甲)。
(4)异常角化白点甲、甲凹坑、甲分裂、脆甲、反甲(匙状甲)和杵状甲。
2.甲皱襞的病变(1)甲沟感染甲沟局部红肿,并与甲板分离,是由于细菌或真菌感染所致。
(2)过敏性炎症许多过敏性皮肤病都可以累及甲皱襞的近侧部,其表现与感染性甲沟炎相似,但皮肤常有脱屑或水疱。
3.甲床病变(1)甲剥离甲板与甲床分离(前、侧部)称甲剥离。
若完全剥离而脱落,称甲缺失。
发生机制不明,常涉及多种因素,如外伤、职业、念珠菌感染、某些皮肤病(银屑病)、光毒反应(使用米诺环素、金霉素、氯丙嗪或卟啉病)、接触过敏(指甲化妆品)和甲状腺功能异常。
(2)出血甲部受损伤所致。
甲下线状出血,见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二尖瓣窄狭、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血管炎,也可见于外伤。
四治疗甲病的治疗相当困难。
首先要治疗有关的系统性疾患及皮肤病。
1.感染(1)甲真菌病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疗效最佳。
可先用刀片刮除病变部分,再外用抗真菌、或者腐蚀性的药物。
(2)甲沟炎急性甲沟炎多是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
应以热水浸泡结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取渗出物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借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慢性甲沟炎原因较复杂,包括浸渍、化学刺激、异物等因素,且常有细菌和念珠菌的混合感染。
首先使局部保持干燥,外涂克霉唑或咪康唑制剂,若以细菌感染为主,应外用含有抗生素的制剂。
(3)甲剥离尽量剪短甲板。
甲疾病医学课件
其他因素
如免疫系统异常、营养不 良等也可能与甲疾病的发 生有关。
甲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01 甲的生长与结构
甲的生长和结构异常可能导致甲疾病的发生。
02 甲的生物力学
甲的生物力学特性对于维持甲的健康至关重要。 当甲的生物力学发生改变时,可能导致甲疾病的 发生。
03 甲的神经血管供应
甲的神经血管供应对于甲的健康至关重要。当神 经血管供应发生异常时,可能导致甲疾病的发生 。
总结词
丙肝是一种慢性肝炎,优化诊疗流程可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治疗成本。
详细描述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优化诊疗流程可以提高治 愈率和降低治疗成本,包括及早发现患者、合理安排检查项目和治疗方案等。
06
总结与展望
甲疾病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诊断技术的改进
甲疾病的诊断技术已经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但仍存在一定 的挑战,如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等问题。
甲疾病的鉴别诊断
灰指甲
灰指甲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表现为患甲 的变色、变形、质地改变和脱落等,需要与其它 甲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甲沟炎
甲沟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表现为患甲周围 组织的红肿、热痛和化脓等症状,需要与其它甲 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04
甲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甲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使用抗真菌药物、消炎药 物、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 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 药物,注意观察副作用。
甲疾病可能导致患甲质地 改变,如变硬、变软或呈 豆腐渣样等。
甲疾病的诊断标准与方法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患甲的 疼痛、肿胀、变形、颜色改变 和质地改变等症状出现的时间
甲癣演示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持手脚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鞋袜。不与他人共用毛巾 、脚盆等个人物品,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04 预防
个人卫生习惯
01
02
03
保持手脚清洁干燥
经常清洗手脚,特别是脚 趾间和手指间部分,保持 干爽,减少细菌和真菌的 滋生。
定期修剪指甲
避免指甲过长,减少甲下 污垢的堆积,降低感染风 险。
对于严重或广泛的甲癣,医生可能会 开具口服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 等,这些药物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因 此使用时需注意肝功能。
非药物治疗
激光治疗
通过激光照射病甲,利用激光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杀死真菌,促进新甲的生长 。此方法无痛、无创、无副作用,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手术拔甲
对于严重受损或无法保留的指甲,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拔甲。此方法可以快速去 除病灶,但创面大、恢复时间长,且新长出的指甲可能再次感染。
02 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
甲板增厚
由于真菌的侵蚀, 甲板会逐渐增厚, 变得粗糙不平。
甲板翘起
甲板与甲床分离, 导致甲板翘起,形 成空洞。
甲板浑浊
甲癣患者的甲板会 变得浑浊不清,失 去原有的透明感。
甲板变色
甲板颜色会发生变 化,可能呈现灰白 、灰黄或灰褐色。
指甲脱落
严重的情况下,指 甲可能会完全脱落 。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耐药性研究
01
随着甲癣治疗药物的广泛使用,病原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如
何有效应对耐药性问题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
02
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复发率高、疗
程长等问题,因此需要继续探索新型、高效的治疗方法。
药物口服治疗甲真菌病的系统评价的开题报告
药物口服治疗甲真菌病的系统评价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药物口服治疗甲真菌病的系统评价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甲真菌病是由甲真菌属的真菌引起的一种感染。
它可以影响多个身体部位,包括皮肤、头发、指甲和内脏器官。
在全球范围内,甲真菌病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它主要依赖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控制其传播和发病率。
当前甲真菌病的治疗包括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两种方式。
口服药物是甲真菌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药物种类较多,但其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尚未进行系统评价。
因此,开展药物口服治疗甲真菌病的系统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文将从口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角度出发,结合流行病学、经验数据、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挖掘和整理目前口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有关研究文献,系统评价各种口服药物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等因素,以期在甲真菌病治疗领域提供更加客观、全面、可靠的研究数据支持,进一步优化甲真菌病的治疗方案,以遏制其传播和流行。
三、研究方法1. 构建研究问题。
该研究将从口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角度出发,构建研究问题,开展系统评价。
2. 确定检索数据库和检索词。
本文将以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为检索工具,采用包括MeSH、Emtree等标准的检索词汇进行关键词及同义词检索。
同时,还将查询已发表的相关系统评价、临床研究、meta-analyses、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等文献。
3. 筛选文献并将其纳入研究。
针对甲真菌病口服药物的治疗效果,将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筛选标准主要包括:试验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CTs);口服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文献全文可获得;文献涵盖了治疗效果评价、安全性评价、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周期等方面的数据;全文是英文或者中文,最后确定入研究文献。
甲癣临床路径
甲癣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甲癣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甲癣(ICD–10:B35.10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15年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26(9):449–52)。
1.临床表现:患者甲板可以表现为浑浊、增厚、分离、变色、萎缩、脱落、翘起、表面凹凸不平、钩甲以及甲沟炎等;2.临床可分为远端(侧缘)甲下型、近端甲下型、浅表白色型、甲内型、全甲破坏型等五种类型;3. 真菌镜检和/或培养阳性。
4. 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甲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15年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26(9):449–52)。
1. 系统用药适用于甲母质受累的DLSO、PSO和TDO等严重的甲真菌病。
年老体弱者和肝肾功能严重受累者应慎用。
(1)特比萘芬:采用连续疗法,剂量为250mg/d,疗程指甲癣6周,趾甲真菌病12周。
(2)伊曲康唑:采用冲击疗法,每月第1周服药,400mg/d (分2次口服,与饭同服),疗程指甲癣2~3个冲击,趾甲癣为3~4个冲击。
(3)氟康唑:采用间歇冲击疗法,每周150mg~300 mg,连用3~9个月。
2.局部用药:适用于SWO及未累及甲母质的DLSO等早期和轻型损害,还可作为甲真菌病系统治疗的辅助用药。
要包括外用抗真菌制剂、防腐剂、消毒剂、角质剥脱剂等。
由于甲的特殊结构,大多数药物难于渗透入甲板,无法发挥其抑菌或杀菌活性。
需要较长疗程,指甲真菌病至少需6个月,趾甲真菌病需9~12个月。
3. 化学拔甲:通过外用角质剥脱性药物来剥除甲板。
目前主要是高浓度尿素软膏(40%)。
4. 联合治疗:适用于重症甲真菌病和单用一种治疗失败的病例。
口服药物联合外用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联合治疗组合,目标是达到最佳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引起的甲板和甲下组织的真菌感染称甲真菌病,以前统称甲癣。
此病由于病程缓慢、不易治愈且无明显疼痛,故以往未受医患双方的重视;现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美容理念不断加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抗真菌新药的出现亦使治愈本病成为可能,所以甲真菌病已愈来愈受到重视。
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流行病学】甲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有明显的年龄分
布,年龄愈大对本病愈易感,这与年长者甲生长缓慢、营养差和免疫力低下不无关系。
气候影响不容忽视,国外资料表明,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推测是由于寒冷造成局部循环差甲生长慢导致。
就发病部位而言,足部趾甲特别是右侧拇趾甲远比手部指甲对皮肤癣菌更易感,这是因为足部易感皮肤癣菌,尤其是趾间,加之趾甲生长比指甲慢许多所造成的,因此,那些易患足癣的特定人群,如煤矿工人、士兵、运动员、在校学生、经常游泳者等感染甲真菌病的几率要高于一般人群。
肥胖和糖尿病也是重要的易感因素,另外HIV感染、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肾功能受损患者亦容易发病。
国内各地报道的致病微生物的分离频率差异较大,但总的趋势是皮肤癣菌最为多见,其中以红色毛癣菌分离频率最高,其次是酵母菌,其中又以白念珠菌更常见,霉菌引起的甲原发性感染则较少见,有报道马拉色菌也可感染甲板。
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甲真菌病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皮肤癣菌、酵母和霉菌,其中以皮肤癣菌最为多见,这是因为皮肤癣菌有角蛋白酶,对含丰富角质蛋白的甲板更具侵袭力;酵母和霉菌也可单独导致甲的感染,但多继发于甲的水化或外伤,或者与皮肤癣菌共同造成混合感染。
甲板由于缺少血循环,无法产生针对侵入真菌的免疫反应,故甲真菌病一旦形成很难自愈。
真菌侵犯甲板有多种途径,最多见的是从甲的远端或侧缘侵入,其次是由甲的近端,即甲半月处,少数情况下可由甲板表面直接向下进入甲板,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临床类型。
【临床表现】甲真菌病临床可分为5型,即远端侧缘甲下型、近端甲下型、白色浅表型、甲板内型和全甲毁损型。
远端侧缘甲下型临床最多见。
多由皮肤癣菌(尤其是红色毛癣菌)引起,尚可分离出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念珠菌及霉菌等。
足部更易感,感染始于甲的前缘和(或)侧缘,常伴有邻近皮肤的感染(足癣)。
甲板的破坏以角化增生为主,表现为甲的色泽改变、质地松软和厚度增加,有时见甲板与甲床的分离;常是单甲先受累,随后由于忽视不治而累及其他健甲。
【治疗】几十年前甲真菌病的治疗十分棘手,主要是没有满意的抗真菌药物,曾经用过灰黄霉素和酮康唑的长程治疗,但因其疗效不高和不良反应较大而受到限制。
近些年这一状况已得到根本的改观,现在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已广泛用于甲真菌病的治疗,新的外用药物阿莫罗芬和环比酮胺也已上市,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疗甲真菌病。
新近提倡的治疗甲真菌病的新观念一是个体化治疗,二是联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的主要依据就是病情严重度和甲生长速度,病情严重度的两个指标一是受累甲面积,另一个是角化过度程度,它们直接关系到治疗成功率和所需疗程的长短;因为甲真菌病治愈的临床标准是新甲完全长出,而新甲长出的时间除了与病甲受累面积有关外,还取决于患者本身甲生长的快慢,所以甲生长速度也决定了疗效判别的终点时间,一般说来年龄越大甲生长越慢,六、七十岁老人的甲生长速度仅相当于年轻时的25%。
就部位而言,手指甲生长速度快于足趾甲,拇指/趾甲要慢于
其他指/趾甲,这可解释为什么年老且病甲在足部拇趾的患者治疗十分困难需要长疗程的原因。
强调联合治疗主要是因为即使是新的抗真菌药物也有20%以上的失败率,如果能从药物不同作用靶点、药物不同渗入途径来联合治疗,可以产生满意的协同或相加作用;用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口服联合外用阿莫罗芬或环比酮胺已显示有超过单用口服药物的满意疗效。
由于甲真菌病治疗需要较长的疗程,系统用药要充分考虑安全性问题,对老年或儿童患者、肝肾功能不佳患者、正在长期服用其他不能停服的药物的患者等均必须慎重。
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预防】治愈后要积极预防,应保持足部通风干燥,避免再次发生足癣;切忌用修剪病甲的工具修剪健甲;还可每月涂2次抗真菌性甲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