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测量的教案
《基础护理学》教案08生命体征的测量
![《基础护理学》教案08生命体征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4ae5630cba0d4a7303763a00.png)
第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备 课 笔记 第 1 页
提问上节课的知识: 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
5 分钟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包含的内容、护理工作中观察生命体征的重要性
5 分钟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一) 体温的产生与生理调节(重点讲授散热的四种方式)
10 分钟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5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一、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 (一) 脉搏的产生
5 分钟
(二) 正常脉搏及其生理变化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重点讲解)与护理 三、脉搏的测量(录像演示)
15 分钟
【小结】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5 分钟
3
授课时间
第周 第 节
课时安排 2(理论)学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测量 第三节 血压的测量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血压的正常值范围及正确的测量记录方法;高血压、低血压的划分标准;血压 的异常变化及异常血压的护理。 2.熟悉:血压的生理变化; 3.了解:血压的形成、影响血压的因素、血压计的种类与构造。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重点:血压的正常值范围及正确的测量记录方法 难点: 血压正确的测量方法
30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实验课(6 学时) 一、 生命体征的测量 二、 吸痰法 三、 吸氧法 (注:示教和回示后,将同学每项操作分成六 第三节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 (一)血压的形成 (二)影响血压的因素 (三)正常血压的生理变化 二、异常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一)异常血压的观察 (二)异常血压的护理(详细讲解) 三、血压的测量 (三)通过录像观看血压的测量方法
生命体征教案
![生命体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e759d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1.png)
生命体征教案一、引言生命体征是评估一个人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身体异常,进行正确的干预和治疗。
因此,了解和掌握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对于医护人员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生命体征的常用指标和监测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生命体征指标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指标。
不同的指标反映了不同方面的身体状况和功能活动,对判断和监测患者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2.1 体温体温是人体内部温度的表现,通常使用摄氏度(℃)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正常体温范围在36.5℃至37.5℃之间。
体温的变化可以反映身体新陈代谢、炎症情况和感染程度等。
2.2 脉搏脉搏是心脏收缩引起的动脉脉动,通常在动脉部位,如颈动脉或腕动脉等处进行检测。
正常成人脉搏频率为60-100次/分钟。
脉搏变化可以反映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和体液平衡等。
2.3 呼吸呼吸是指人体通过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通常以每分钟呼吸次数(次/分钟)来表示。
正常成人呼吸频率在12-20次/分钟之间。
呼吸的变化可以反映肺功能、呼吸道疾病和气体交换情况等。
2.4 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由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压力值组成,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来表示。
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39mmHg和舒张压80-89mmHg。
血压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脏状况、血管弹性和血液流动情况等。
三、生命体征的监测方法理解生命体征指标后,接下来就需要学习如何准确、快速地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
以下是常用的监测方法和技巧:3.1 体温测量方法•使用电子体温计:将电子体温计置于患者腋下,按下开关启动测量,等待测量完成。
•使用耳温计:将耳温计放入患者外耳道,按下测量按钮,等待测量结果。
•使用额温计:将额温计放在患者额头上,按下测量按钮,等待测量结果。
3.2 脉搏测量方法•颈动脉测量:使用手指触摸颈动脉,计算脉搏的跳动次数,通常持续计时60秒,记录跳动次数。
生命体征测量学习教案
![生命体征测量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2a4b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3.png)
观察被测者反应
在测量过程中,注意观察被测者 的面色、呼吸等状况,如有异常
应立即停止测量。
避免干扰因素
在测量过程中,避免说话、移动 等可能干扰测量的因素。
测量后数据记录与整理
准确记录数据
01
将测量结果准确记录在病历或健康档案中,包括测量时间、设
备型号等信息。
数据整理与分析
02
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
呼吸困难定义 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
识别方法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及伴 随症状。
处理措施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 道分泌物;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积 极寻找病因并进行治疗。
高血压或低血压识别与处理
01 高血压定义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 张压≥90mmHg。
02 低血压定义
收缩压低于90mmHg和(或) 舒张压低于60mmHg。
03 识别方法
通过测量血压来判断。
04
处理措施
对于高血压,应让患者保持安静、 避免剧烈运动;及时就医,选择 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对于 低血压,应迅速补充血容量、升 高血压;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治 疗。
04
生命体征测量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测量前准备工作
预防疾病发生
通过定期测量生命体征,可以及 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 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
02
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及步骤
体温测量方法
腋下测温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 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 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
口腔测温法
直肠测温法
取侧卧位,将肛门体温计的头端涂以 润滑剂,缓慢插入肛门深达体温计长 度的一半,放置5分钟后读数。
生命体征的教案
![生命体征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e311a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9.png)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疾病。避免随意使用药物,特别是可能影响 心率的药物。学会自我监测脉搏和心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呼吸频率与深度监测及异常
04
处理
正常呼吸频率和深度范围及变化规律
01
02
03
呼吸频率
成人正常呼吸频率为每分 钟12-20次,儿童较快, 新生儿可达每分钟40次左 右。
与脉搏基本一致,也是60-100次/分钟。
变化规律
脉搏和心率可随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及不同时间段而有所变化。如新生儿和儿童的心率 较快,老年人较慢;女性通常比男性稍快;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加快,休息和睡眠时减慢。
异常脉搏和心率类型及原因分析
异常类型
包括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心动过缓(心率低 于60次/分钟)、心律不齐(心跳节律不规则)等。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
03 指导临床治疗
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 质量。
常见测量方法及原理
• 体温测量:常用测量方法有口温、腋温和肛温等。原理是利用温度计的感温液 体热胀冷缩的特性来测量人体温度。
02
体温监测与异常处理
正常体温范围及变化规律
01 正常体温范围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在36.5-37.5℃之间,不同部位 测量略有差异。
02 昼夜变化
体温存在昼夜节律,通常清晨最低,下午或傍晚 最高,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
03 年龄与性别差异
新生儿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则略低;女性体 温受月经周期影响,排卵后升高,月经期降低。
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
![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a438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2.png)
监测病情变化
对于已经患病的人,定期 测量生命体征可以监测病 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指导急救措施
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 地测量生命体征可以为急 救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生命体征的组成
体温
反映人体热量平衡和代 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脉搏
反映心脏跳动频率和节 律,以及血液循环状态 的重要指标。
呼吸
反映呼吸系统功能和气 体交换状态的重要指标 。
D
常见异常生命体征及处理
04
高热
定义
体温高于正常范围,通常 指体温超过38.5°C。
物理降温
使用退热贴、温水擦浴等 。
补充水分
鼓励患者多喝水,避免脱 水。
原因
感染、炎症、中暑、药物 反应等。
药物降温
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 酰氨基酚等。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 就医。
低体温
定义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通常 指体温低于35°C。
保暖措施
增加衣物、使用热水袋等 。
补充水分
鼓励患者多喝水,避免脱 水。
01
02
03
04
05
06
原因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
严重感染、甲状腺功能减 退等。
升温治疗
如情况严重,可使用升温 设备或药物。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 就医。
高血压
定义
血压高于正常范围,通常指收缩 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
护理计划制定
生命体征的测量为护士提 供了制定护理计划的重要 依据,有助于确保患者得 到全面、有效的护理。
疗效评估
通过对治疗前后生命体征 的对比,可以评估治疗效 果,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
生命体征测量教案模板范文
![生命体征测量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15103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6.png)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并能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医学护理工作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命体征测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正常生命体征的范围及异常情况。
教学难点:1. 生命体征测量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2. 如何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生命体征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是生命体征?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二、讲解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1. 体温测量:讲解腋测法、口测法和肛测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演示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
2. 脉搏测量:讲解手腕脉搏、颈部脉搏和耳后脉搏的测量方法,演示正确测量脉搏的方法。
3. 呼吸测量:讲解呼吸测量方法,演示正确测量呼吸的方法。
4. 血压测量:讲解袖带法测量血压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演示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生命体征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讨论与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测量结果可能代表的患者健康状况。
2. 分析正常生命体征的范围及异常情况。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命体征测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
2. 学生能够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3. 学生对生命体征测量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教学延伸:1. 邀请临床医生为学生讲解生命体征测量在临床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了解生命体征测量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操作。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材料:1. 教案2. 生命体征测量工具(体温计、血压计、脉搏计等)3. 多媒体课件备注: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
![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c1c2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2.png)
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生命体征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血压、心率、呼吸率和体温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关心和照料他人生命体征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血压的测量方法。
2.难点:血压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人体模型、血压计、计时器等。
2.教学媒体:PPT演示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插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体征吗?它有什么意义?2.学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生命体征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生命体征。
并通过展示PPT演示,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生命体征有哪些。
3.实践探究(40分钟)(1)测量血压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人当志愿者,其他组员分为两组,一组测量收缩压,一组测量舒张压。
教师向学生讲解血压的含义和测量原理,然后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最后让学生在志愿者身上实际操作测量血压。
学生完成测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数据,让他们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和异常情况。
(2)测量心率和呼吸率教师向学生讲解心率和呼吸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行操作心率计和计时器进行测量。
学生完成测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数据,让他们了解心率和呼吸率的正常范围,帮助他们发现异常情况。
(3)测量体温教师向学生讲解体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行操作体温计进行测量。
学生完成测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数据,帮助他们了解体温的正常范围,并引导他们根据测量结果判断体温是否异常。
4.综合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实践探究过程,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测量过程和体会,提出问题和建议。
同时,教师向学生强调测量生命体征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关心和照料他人生命体征的意识。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巩固学生对生命体征测量方法的掌握。
生命体征测量:课程设计
![生命体征测量: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1f3a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e.png)
生命体征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1. 了解生命体征测量的重要性和意义;2. 掌握常见的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命体征测量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的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3. 生命体征测量的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4. 生命体征测量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5. 生命体征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生命体征测量在医学和健康领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师生互动: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案例分析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教师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操作:安排实验课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操作生命体征测量仪器和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命体征测量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评估学生对生命体征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生命体征测量方法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作业,如案例分析、数据分析等,评估学生对生命体征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权威的生命体征测量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生命体征测量的相关内容。
3. 实验设备:准备体温计、脉搏计、呼吸计、血压计等生命体征测量仪器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生命体征的教案
![生命体征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fa3a225acfa1c7ab00cc17.png)
教案首页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实训)
教学过程设计
本单元课程教学总
计
时间:90分钟)
【步骤一】导
入
(时间:5分钟)
李大爷有10余年的高生命体征病史,本次T 、P 、 R 的测量结果均不在正常范围,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 命体征,因此,有
必要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2.学习任务分析:分析:本次课程工作任务分 解:认识生命
体征计T 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T 判断测 量结果T 异常生命体征患者的护理。
患者李大爷,受凉后咳嗽、咳痰、发热来医院就 诊,目前最主要的不适为头痛、发热、口干、皮肤潮 红且灼热,作为候诊室护士,首先要评估患者生命体 征的情况,然后测量其他生命体征
【步骤二】任务一:学生演示
【步骤四】任务三:训练
(时间:20分钟)
【步骤五】任务四:总结 展示案例一,提出本次训练任务,对任务进行分析。
◎案例一:李某,男,67岁,有高血压病史10年,因受凉 后咳
嗽、咳痰、发热3天来医院就诊,门诊医师以“大叶性肺炎” 将患者收住呼吸内科,作为该患者的责任护士,你如何对患者进 行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时。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教案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716a97650e52ea551898be.png)
教学设计方案继而咳嗽,咳少量白色痰液,在附近诊所治疗,症状无好转;今日咳少量铁锈色痰,自测体温40.5℃,伴气促(呼吸28次/分钟)、胸痛。
患者在家人陪伴下经门诊入院,入院4天,病人病情稳定,护士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2)引出问题如:根据您所掌握的知识,您从案例中发现什么问题?……(3)总结归纳四、教学内容(一)生命体征测量操作目的(二)生命体征测量操作前准备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内,病人无—生命体征测量技术。
【学生】聆听教学案例,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首先由情景案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并使教学贴近临床;其次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有疑惑、有思考、有收获;再次了解学生对上次课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教师】讲解生命体征测量操作目的、实物展示操作前物品准备等,强调重难点。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对生命体征测量形成初步认识,加强学习效果。
2分钟病人准备环境准备进行剧烈运动、进食、洗澡、灌肠,无情绪激动、吸烟等。
★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必要时拉上窗帘或用屏风遮挡。
体温计、消毒液纱布、无菌持物镊、用物准备弯盘;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胸表,如为昏迷病人测量呼吸备棉签。
2、课件演示,对比学习4分钟(三)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要点★※1、体温的测量:(1)体温计种类(2)三种体温测量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结合临床实际讲解体温计的种类、通过表格对比口温、腋温、肛温测量方法的异同点。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调体温测量方法的重难点,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3、同步教学,深化学习4分钟(3)体温计检测记录(4)体温计整理消毒★【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读取体温计度数,并给予纠错,同时讲解读数要领。
【学生】一名学生上台读数,其余学生同步操作。
【设计意图】所有学生一起同步操作学习,使教学做一体化。
【教师】通过图片等讲解体温计整理消毒方法,并重点针对体温测量注意事项进行解释说明。
生命体征的教案
![生命体征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8451d06c85ec3a86c2c596.png)
教学
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1.具有按照护理程序为不同患者正确测量生命体征的能力;
2.具有对生命体征异常患者提供正确的护理措施的能力;
3.具有健康教育的能力;
4.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与人合作的能力。
1.掌握生命体征的概念;
2. 熟悉测量生命体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步骤二】任务一:学生演示(时间: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在旁指导
2.评价
1.学生进行模拟演示。
2.师生共同点评。
【步骤三】任务二:训练(时间:5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电教。
2.学生分组练习,
3.教师指导
4.点评与矫正。
1.学生2人1组模拟案例一练习
2. 观看电教:呼吸和脉搏的测量
3.学生回示案例一的护理。
1.分析案例一:
李大爷有10余年的高生命体征病史,本次T、P、R的测量结果均不在正常范围,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因此,有必要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2. 学习任务分析:分析:本次课程工作任务分解:认识生命体征计→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判断测量结果→异常生命体征患者的护理。
患者李大爷,受凉后咳嗽、咳痰、发热来医院就诊,目前最主要的不适为头痛、发热、口干、皮肤潮红且灼热,作为候诊室护士,首先要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情况,然后测量其他生命体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结本次训练情况,从态度、操作、合作、沟通、纪律等方面进行
记录、总结
2.生命体征计
3.课程网站教学资源:习题、作业、课件、课程录像等
课后记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实训)
【精品】第九章生命体征的测量
![【精品】第九章生命体征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34deb5b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7.png)
【精品】第九章生命体征的测量生命体征的测量生命体征是体温、漫步、呼吸、血压的总称,是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也是评估病人心身状态的可靠指标。
(一)测量体温目的:1、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评估:1、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意识、治疗等情况。
2、影响测量体温准确性的因素。
3、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计划: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熟悉测量体温的方法,向病人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用物准备:护理篮两侧内垫纱布,一侧备已消毒的体温计(体温计完好、水银柱在 35 C 以下)和消毒液纱布,另一侧准备放已用过的体温计;另还备秒表,记录本,笔。
若测肛温另备润滑油,棉签,卫生纸。
1/ 113、病人准备:体位舒适,情绪稳定,了解测量体温的目的、方法、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
在测体温前 30min 内,无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活动。
4、环境准备:整洁、安静,室温适宜,光线充足。
实施:(1)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解释。
2、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测量体温的方法。
口温:将体温计的水银端倾斜放于舌下热窝处,嘱病人闭紧口唇,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温计, 3 分钟后取出。
腋温:擦干腋窝的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处,体温计紧贴皮肤,曲臂过胸,夹紧, 10 分钟后取出。
肛温:卧位:侧卧、俯卧、屈膝仰卧位均可,暴露测温部位;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 3~4 厘米(婴儿 1.25cm、幼儿 2.5cm),婴幼儿可取仰卧位,操作者一手握住婴儿双踝,提起双腿;另一手将已润滑的肛表插入肛门,同时用手掌根部和手指将双臀轻轻捏拢,固定肛表; 3 分钟后取出。
3、取出体温计,用消毒纱布擦拭。
4、读数。
5、记录:先记录在记录本上,再绘制在体温单上。
6、协助病人穿好衣、裤,取舒适体位。
7、消毒体温计。
(2)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前,应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手否在 35 C 以下。
2024年生命体征教案
![2024年生命体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588b6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e.png)
生命体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体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生命体征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命体征异常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4.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生命体征的定义和分类2.常见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和正常范围3.生命体征异常的原因和危害4.生命体征监测的意义和方法5.异常生命体征的应对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体征的定义、分类、测量方法和正常范围,生命体征监测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难点:生命体征异常的识别和应对,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生命体征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生命体征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讲解生命体征的定义和分类(1)生命体征的定义:生命体征是反映人体生命活动状态的一系列生理指标。
(2)生命体征的分类: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
3.讲解常见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和正常范围(1)心率的测量方法:采用触摸脉搏的方法,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
(2)呼吸的测量方法:观察胸部或腹部的起伏,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
(3)血压的测量方法:采用血压计进行测量,正常成年人的血压范围为90-140/60-90mmHg。
(4)体温的测量方法:采用体温计进行测量,正常成年人的体温范围为36.1-37.2℃。
4.讲解生命体征异常的原因和危害(1)生命体征异常的原因:包括疾病、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2)生命体征异常的危害:可能导致器官功能损害、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5.讲解生命体征监测的意义和方法(1)生命体征监测的意义:有助于及时发现生命体征异常,预防和治疗疾病。
(2)生命体征监测的方法: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关注生命体征的变化。
6.讲解异常生命体征的应对措施(1)及时就医:出现生命体征异常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和运动习惯。
(完整版)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
![(完整版)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c1757be009581b6ad9eb12.png)
教学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要体现德育教育,赋予学生责任感。
2.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加强创新。
教学程序
组织教学
设备(材料)准备
学生出勤情况
文明生产指导
用物准备:
体温计、消毒液纱布、无菌持物镊、弯盘;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胸表,如为昏迷病人测量呼吸备棉签。
出勤:
应到人数:45
实到人数:45
1.护理操作物品整洁有序。
2.护理操作环境清洁干燥。
护理操作垃圾按要求分类放置。
讲解与
示范
工艺规程
操作要领
一、生命体征测量的曹操作目的
二、生命体征测量操作前准备
护士、病人、环境、用物准备
三、操作流程要点:
1.体温的测量:种类和测量的三种方法;体温计检测记录、消毒;测量住哟事项。
2.脉搏的测量:部位、方法:绌脉;注意事项
3.呼吸的测量:体位、方法;注意事项
4.血压的测量:种类、部位、手法;注意事项
四、生命体征的测量示教
(13)安置好病人,清点用物
(14)洗手,正确绘制T、P、R于体温单上
五、终末处理
巡
回
指
导
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发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与病情不相符合时重新测量并在床旁检测。
2.测脉搏时,不能用拇指诊脉。脉搏短绌的病人,应两人同时测量,一人数心率,一人数脉率。
3.测血压时,需严密观察病情的病人,应做到“四定”定血压计、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
(8)关闭气囊开关,充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毫米汞柱缓慢放气,记录血压,解开袖带,排尽袖带内空气,关闭气囊开关
生命体征教案
![生命体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997b7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1.png)
生命体征教案标题:深入解析生命体征的重要性及其应用教案摘要:引言:生命体征是评估一个人生命状态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医护人员、急救人员及相关职业人员来说,了解和监测生命体征是日常工作中的必备技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命体征的概念、分类、重要性,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的方法与技巧,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生命体征教案。
一、生命体征的概念和分类1.1 生命体征的定义和作用1.2 常见的生命体征指标及其分类1.3 生命体征指标与健康状况的关联性二、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性2.1 早期发现异常情况的重要性2.2 生命体征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2.3 急救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监测与评估三、科学的生命体征监测方法与技巧3.1 生命体征监测的仪器与设备3.2 如何准确测量常见生命体征指标3.3 生命体征监测的实践技巧与注意事项四、总结与回顾4.1 生命体征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4.2 如何科学地进行生命体征监测4.3 生命体征教案的作用与意义五、我的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生命体征教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不仅对于医护人员等专业人员具有指导意义,也对于一般大众了解和认识到生命体征的重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
通过合理使用生命体征监测技巧和方法,能够更早地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了解自身的生命体征状况,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健康,避免潜在的疾病风险。
结论:生命体征是评估一个人生命状态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了解到了生命体征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以及科学的监测方法与技巧。
生命体征教案不仅对医护人员等专业人员有指导作用,也对广大民众具有普及和启发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地监测和评估生命体征,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总字数:3378字。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教案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b33c8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d.png)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体征的定义和常见测量方法;2.掌握测量血压、心率、呼吸率、体温等常见的生命体征测量技术;3.了解不同生命体征在健康评估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4.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测量技术操作规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生命体征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生命体征的定义:人体内部在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参数,如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等现象。
•常见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脉搏:静脉或动脉脉搏,常用尺式脉搏计或听诊器测量。
–呼吸:采用肺活量计、手持呼吸计等测量。
–体温:口腔、肛门、腋下、耳道等测量位置,使用汞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等测量。
–血压:使用血压计或自动血压计等设备测量。
2.生命体征测量技术2.1 血压测量技术•环节介绍:测量设备及其构造、测量部位、正常血压值范围等介绍。
•实践操作:–步骤一:清洁操作部位;–步骤二:调节手动气压计;–步骤三:测量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步骤四:记录测量结果;–步骤五:解除操作。
2.2 心率测量技术•环节介绍:测量设备及其构造、测量部位、正常心率值范围等介绍。
•实践操作:–步骤一:静息状态下测量;–步骤二:选取合适的部位(如颈动脉、桡动脉、肘窝动脉等);–步骤三:清晰认识每幅心电图波形之间的关系;–步骤四:记录测量结果。
2.3 呼吸率测量技术•环节介绍:测量设备及其构造、测量部位、正常呼吸率值范围等介绍。
•实践操作:–步骤一:静息状态下测量;–步骤二:选取适宜部位;–步骤三:记录测量结果。
2.4 体温测量技术•环节介绍:测量设备及其构造、测量部位、正常体温值范围等介绍。
•实践操作:–步骤一:选取合适部位;–步骤二:准备好测量设备;–步骤三:记录测量结果。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理论部分:介绍概念、测量方法、测量标准、常见的测量误差等知识;2.实践部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操作前老师讲解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并实时监督和辅导学生操作。
生命体征教案
![生命体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a0fe267375a417866f8fa4.png)
易国梅
职称
护师
科室及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
2、咬破体温表:清除玻璃碎屑,口服蛋清、牛奶,摄入粗纤维食物
3、异常脉搏测量1分钟,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应测心尖搏动1分钟
4、检测血压时,应做到“四定
5、呼吸易受意识控制,因此测量呼吸前不必解释,在测量过程中不使患者察觉,以免紧张,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问题设计
1、掌握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及重点,难点
2、掌握脉搏短绌测量的方法
验
目
的
1、掌握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脉搏短绌测量的方法
3、熟悉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命体征的正常值
4、要求做到:手法轻柔熟练、操作流畅,态度和蔼,关心爱护病人
5、效果达到:让患者主动配合并掌握相关知识
实验主要内容
时间分配(分)
一、示教
二、看录相
三、指导具体的操作实验
四、检验结果并总结
30
30
90
30
操作重点
1、测量生命体征前若有剧烈运动、紧张、恐惧、哭闹等,应休息20-30分钟后再测量
2、异常脉搏测量1分钟,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应测心尖搏动1分钟。
3、勿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较强,易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
4、检测血压时,应做到“四定
5、咬破体温表:清除玻璃碎屑,口服蛋清、牛奶,摄入粗纤维食物
操作难点
1、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呼吸困难者不宜测口温
3、熟悉各种生命体征的正常值
4、了解生命体征的概念
用物准备
容器两个、(放已消毒体温计、另一个放测温后体温计)纱布、表、记录本、笔、卫生纸、血压计、听诊器
集体备课拟讨论内容
常用护理技术实验教学教案——生命体征测量法
![常用护理技术实验教学教案——生命体征测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0adb37ad51f01dc381f15e.png)
6.测血压的方法:(1)评估:(2)计划:(3)实施:
7.演示生命体征测量方法:
8.辅导分组练习:
1min
2min
10min
5min
2min
5min
10min
75min
教 学 目 的
要求学生掌握正确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教 学 方 法
1、讲解观看体温计的种类。
2、核对、解释——夹体温表(汞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曲臂过肘夹紧)——5-10分钟取表读数——记录——整理——消毒体温计
四、脉搏、呼吸的测量:
1、目的: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2、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影响脉搏、呼吸的生理因素存在,患者有无偏瘫、功能障碍。
1、可弃式体温计:
2、感温体温计: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三、测体温的方法:
1、口温:
2、肛温:
3、腋温:安全易接受
(1)目的:通过观察体温的变化,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协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为预防、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2)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存在。
(3)计划:目标/评价标准、用物准备
《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教案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常用护理技术
教学手段
讲课+示范+辅导练习
授课日期
授课对象
授课类型
实验教学
授课内容
生命体征测量法
学时数
3×40min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和讲授提纲)
时间安排
1.体温计的种类
2.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3.测体温(1)评估: (2)计划: (3)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测量生命体征
授课地点
示教室
教学方法
讲授及示教
1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丌紧体温计者禁忌腋温测量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者禁忌肛温测量测量脉搏协助患者手臂放松手臂向上护士将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放在患者的桡动脉表面一般患者计数30脉博短绌
生命体征测量的护理教案
授课对象
护理学实习生
学习内容
生命体征的
知识
目标
1.理解生命体征测量的意义。
2.掌握生命体征测量的方法、
3掌握生命体征测量的注意事项
能力
目标
1.能说出生命体征测量的意义。
2.能学会生命体征测量的方法。
素质
目标
1.了解生命体征测量的意义、2.学会生命体征测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生命体征测量的意义且学会生命体征测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