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局限性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和用药中的重要性及指导作用。
首先介绍了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包括血小板功能检测、凝血功能评估等方面。
其次分析了血栓弹力图在临床用药中的指导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用药方案。
接着探讨了影响血栓弹力图在输血和用药中的因素,以及在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结论部分总结了血栓弹力图对临床输血和用药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临床决策依据。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临床输血、临床用药、指导作用、影响因素、挑战、展望、结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实用工具,可以在实时、全面地监测凝血状态的变化。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研究表明,血栓弹力图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输血与用药的合理决策。
通过实时监测血液的凝血活性,可以有效预防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用药过量或不足引起的风险。
虽然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应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操作技术的复杂性、仪器设备的昂贵性以及数据解释的复杂性等问题,均制约了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和应用。
深入研究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优化临床决策,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指导作用,明确其在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等方面的作用。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其在凝血功能评估、输血方案制定和输血后监测等方面的作用;2. 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用药中的指导作用,讨论其在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其他药物治疗中的应用;3. 研究血栓弹力图对输血与用药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结果解读的因素,为临床医生正确解读结果提供参考;4. 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实践中的挑战,发现并解决其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5. 展望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实践中的发展前景,提出未来研究方向,进一步完善其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指导作用。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局限性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局限性作者:李雪艳周承孝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第08期【摘要】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血凝块的黏弹性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将这种变化过程与发生变化相对应的时间的函数关系,利用力学原理绘制成图像就是血栓弹力图(TEG),TEG 反映了全血的凝血与纤溶能力。
通常不超过30 min TEG就可较准确地检测出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状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凝血;纤维蛋白溶解;体外循环;抗凝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08.055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动态描记的凝血全过程的图像,1948年德国Harte博士最早描述血栓弹力图,当时用于检测单个血样的整体凝血功能。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应用于指导术中成分输血、高凝及低凝状态的监测及纠正、创伤患者的救治以及凝血机制的研究。
1 血栓弹力图简介1.1 TEG设备工作原理血栓弹力图仪主要由一次性烧杯、自由悬针及与之相连的扭丝组成。
检测时将0.36 mL血标本沿杯壁缓慢加入已经预热至37 ℃的烧杯中,并以4°45′角、1转/10 s的速度旋转烧杯。
在此过程中,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在烧杯壁与扭力丝之间发生聚集反应逐渐形成血凝块,血凝块因自身黏弹性变化导致的机械阻抗变化通过自由悬针记录在电脑上,与对应的时间构成函数关系绘制成图像,即为TEG[2-3]。
目前TEG主要有普通检测、血小板图检测和肝素酶对比检测。
1.2 TEG主要参数及临床意义(1)R-凝血反应时间,从加入血标本到检测出标本中有纤维蛋白形成(描记图振幅达到2 mm)所需的时间,正常值3~8 min。
(2)K-凝血形成时间,从凝血开始即TEG描记图振幅2~20 mm所需的时间,正常值1~3 min。
(3)α-Angle 角-凝固角,从血凝块形成点即R时间终点向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反应血凝块形成的速度,正常值53°~72°。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实时血液检测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TEG在临床输血和用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研究人员发现,在输血过程中,通过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并根据TEG结果进行调整,可以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输血效果。
在用药指导方面,TEG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尽管TEG在临床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应用仍受到一些限制,例如高昂的成本、操作复杂、专业人员技术要求高等。
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TEG技术,降低成本,简化操作流程,以便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本研究将着重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其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未来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血栓弹力图是一种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凝血系统整体状态的现代化技术。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应用,以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潜力。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将重点阐述血栓弹力图的原理与应用,以及在临床输血和用药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将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优势和关键因素,并展望其在未来临床应用中的潜在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输血和用药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 正文2.1 血栓弹力图的原理与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一种通过检测全血在凝血过程中形成的血栓弹力来评估凝血功能的实时血液凝固分析技术。
它可以提供关于凝血启动、血栓形成速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TEG的原理基于弹性原理,血液在一个旋转杯中形成血栓,通过测量血块的形成速度和强度来评估凝血功能。
具体步骤包括在旋转杯中加入抗凝剂的全血样本,引入激活剂促使血栓形成,然后通过麻醉传感器监测血块形成的过程。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医院)(全)
案例3—不明原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患者:男性,57岁,肾内科 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 临床症状:气管插管处出血不止、皮下瘀斑、动脉穿刺点出血 未进行抗凝治疗
凝血检测结果:
APTT:40.2S PT:12.4S TT:22S FIB:4.05g/L PLT:165×109/L
已进行的输血治疗: 输注红细胞 6U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1200mL 输注单采血小板 2U 血液成分输注治疗后出血症状未改善
患者情况:1.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失血性贫血、缺血缺氧性脑病、多脏 器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DIC;2.腹壁血肿、腹腔内出血待删;3.肺部 感染;4.剖宫产术后;5.代谢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
诊断明确,患者血色素低,重度贫血,积极予以大量输血、输血血浆、白蛋 白,改善贫血与低蛋白血症,必要时输注冷沉淀纠正凝血功能。
区分原发性纤溶亢进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原发性纤溶亢进
继发性纤溶亢进
指导用血,节约血制品
总费用减少 58%
Transfused Product Cost: 30 patients before TEG® monitoring vs. 30 patients after TEG® monitoring (Data obtained from Harris Methodist Hospital).
培训演讲
凝血因子缺乏
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判断病人的低凝状态
临床表现:出血或者具有出血的风险 指导意义:围手术期及时干预,防止
大出血
低血小板或功能不良
高血小板活性高凝
高凝血因子活性高凝
判断病人的高凝状态
临床表现:血栓或者具有血栓的风险 指导意义:提前干预,防止血栓事件
血栓弹力图简介分析
血栓弹力图的优缺
05
点及前景展望
血栓弹力图的优点
全面评估凝血状态
操作简便、快速
血栓弹力图可以全面评估血液的凝血状态 ,包括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血小板聚集 功能、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原的交联等。
血栓弹力图的操作相对简单,并且可以在 短时间内获得结果,这使得它在紧急情况 下能够快速诊断。
样本用量少
预测血栓风险
TEG能够反映共同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纤 维蛋白溶解等各个环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全 面的凝血信息。
血栓弹力图的作用
评估凝血系统功能
TEG可以评估共同凝血因子、纤 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纤维蛋 白溶解等各个环节对血液凝固的 影响,从而了解患者的凝血系统
功能。
指导成分输血
TEG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患者的 凝血状况,指导医生根据患者需 要输注何种成分血,如血小板、 凝血因子等,以改善患者的凝血
2. 数据整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 算出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或中位 数。
3. 与参考值对比
将整理后的数据与正常参考值 进行对比,观察各项指标是否 在正常范围内。
4. 结果解读
根据对比结果,解读患者的血 栓弹力图数据,分析血小板和
纤维蛋白原功能是否正常。
结果分析注意事项
01
结果分析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和 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考虑,不能仅 凭血栓弹力图数据做出诊断。
02
在进行结果分析时应注意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数据错 误导致误诊或漏诊。
血栓弹力图在临床
04
的应用
血栓弹力图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评估共同凝血因子水平
血栓弹力图可以有效地评估患者的共同凝血因子水平,对判断心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一、引言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评估凝血功能的实时监测技术,通过测量血液凝血过程中血栓形成和溶解的动力学变化,提供了全面的凝血功能信息。
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血栓弹力图在心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创伤、妊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血栓弹力图基本原理血栓弹力图通过模拟凝血和溶栓动力学过程,并通过监测血栓形成和溶解的弹性反馈来评估凝血功能。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样准备:采用外周静脉采血,将血样加入特定的试剂,形成凝固反应体系。
2.试剂和探头:血栓弹力图所使用的试剂和探头包括活化剂、钙离子、纤维蛋白原以及固定在转子上的机械探头。
3.全血凝固过程测量:将试剂和血液混合后,转子开始旋转,实时记录下各个阶段的血栓形成和溶解过程。
4.图形参数解读:根据血栓弹力图所显示的图形,可以解读凝血功能的各个指标,如凝固时间、凝胶强度、最大加速度等。
三、血栓弹力图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冠心病: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冠脉搭桥术中的抗凝治疗,降低术后出血风险。
2.心肌梗死: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患者的溶栓治疗反应,指导抗凝治疗的选择和调整。
3.卒中: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急性卒中的血栓形成和溶解状态,指导抗凝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策略。
四、血栓弹力图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1.心脏手术: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心脏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术中抗凝治疗的调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2.器官移植:血栓弹力图可以监测器官移植术中的凝血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提高移植成功率。
3.其他外科手术: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手术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输血和药物治疗的个体化管理。
五、血栓弹力图在创伤中的应用1.创伤性出血:血栓弹力图可以快速评估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止血措施的选择和抗凝治疗的调整。
2.输血治疗: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输血成分的选择和用量的调整,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
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一、TEG能监测“凝血启动-血凝块生成-血凝块降解”3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具体参数1.样本低凝时上述参数可能的表现:与参考区间相比,R、K延长,Angle、MA、G、CI减低,LY30增大(如发生纤溶亢进)2.样本高凝时上述参数可能的表现:与参考区间相比,R、K缩短,Angle、MA、G、CI增高二、目前TEG实验种类和主要用途三、TEG的典型图形能帮助医生更准确、更直观的判断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四、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的适应症1 .术前术后各种凝血异常的筛查。
2. 术前评估凝血全貌,判断出血风险。
3. 各种出血原因的鉴别诊断、指导成分输血。
4. 输血前原因判断,输血后效果评估。
5. 诊断手术期凝血功能紊乱,指导输血和用药。
6. 鉴别诊断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和继发性纤维蛋白原溶解亢进。
7. 监测各种促凝、抗纤或抗凝等药物的疗效,如华法令、比伐卢定、诺其、戊糖、止血环酸等,指导正确使用。
8. 高凝状态诊断,预测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风险。
9. 使用各类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疗效判断,鉴别出血、再缺血原因,术前出血风险评估。
10.各种使用肝素的手术或治疗中,如CPB(体外循环)、器官移植、肾透、血透、各类介入、PCI等,药物效果、凝血状况及鱼精蛋白中和效果的评估。
11.使用低分子肝素抗栓治疗的疗效判断。
12.各类手术尤其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骨科、妇科、器官移植、CABG(冠脉搭桥术)、ECMO(体外膜肺氧合)、血管外科等术后的血栓发生的评估。
13.监测凝血因子不足。
14.血小板功能检测。
15.血友病的治疗。
16.急性创伤、烧伤、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评估。
17.各种溶栓治疗如尿激酶、链激酶、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监测。
18. 高血栓风险患者的体检。
五、TEG指导成分输血-输血方案六、血栓弹力图试验(TEG)检测项目的意义七、血栓弹力图采集标本要求1.采血方式:静脉取血。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一、引言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简称TEG)是一种全面了解血液凝固功能的检测方法,它通过观察凝血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评估凝血功能和预测出血和血栓风险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二、血栓弹力图原理和参数1、血栓弹力图的原理血栓弹力图通过将血液样本放置于陀螺仪检测器中,通过旋转和振动来模拟血液凝固的过程。
检测器记录下血液凝固的各个阶段的变化,并将其显示为弹力图。
2、血栓弹力图的参数(1)R值:凝血反应时间,表示凝血开始至形成弹力的时间。
(2)K值:凝血时间,表示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速率。
(3)α角:表示纤维蛋白形成的速度和强度。
(4)MA值:最大凝血弹性,表示血栓的强度和稳定性。
(5)G值:凝血弹性模量,表示凝血强度。
三、血栓弹力图在出血评估中的应用1、肝脏疾病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1)肝脏疾病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可评估肝脏患者的凝血功能。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肝脏手术前的凝血功能,为手术方案和出血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2、创伤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1)创伤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可评估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创伤患者的出血风险,并指导输血和凝血治疗。
3、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1)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可评估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的出血风险,并指导输血和凝血治疗。
四、血栓弹力图在血栓评估中的应用1、血栓形成风险评估(1)血栓弹力图可评估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帮助预测血栓事件的发生。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效果。
2、血栓监测和预防(1)血栓弹力图可监测患者在手术或长期卧床的情况下的血栓风险。
(2)血栓弹力图可指导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溶栓治疗的选择和调整。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血栓弹力图的实际应用案例和指导手册。
血栓弹力图在病理产科中的研究进展
血栓弹力图在病理产科中的研究进展一、血栓弹力图在孕产妇血液凝固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孕妇的血液凝固功能受到孕期生理变化的影响,易发生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异常。
而分娩过程中,孕产妇产生大量的创伤刺激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进一步加重了凝血功能紊乱的风险。
因此,在分娩前及分娩过程中评估孕产妇的血液凝固功能,对于预防产后出血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通过评估全血样品在机器激活下形成凝块的时间、力学特性和稳定性等参数,反映出孕产妇的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同时,血栓弹力图还可评估抗凝药物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显示,使用血栓弹力图评估孕妇的血液凝固功能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对于防止孕产妇产生血栓或出血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孕产妇分娩前使用血栓弹力图进行出血风险评估,能够更为准确地预测其分娩后可能发生的出血情况,这对孕妇个体化分娩模式的制定、凝血功能干预策略的制定以及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局限性和发展方向尽管血栓弹力图在评估孕产妇血液凝固功能和预测产后出血风险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首先,血栓弹力图的标准化操作和解释仍需进一步规范,以确保其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其次,由于血栓弹力图是一种全血评价方法,因此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特别是涉及体内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和多项干扰因素的孕妇,则更容易产生干扰,不同人群、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血栓弹力图的检测结果存在低准确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
最后,血栓弹力图目前的适应症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扩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综上所述,血栓弹力图在病理产科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其标准化操作和解释仍需进一步规范,以确保其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在病理产科中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
方案
判断
15~20min
每个指标的结果诊断时间不一样
国际标准化参数
多数非国际标准化参数
快速,早期,有诊断提示
需较多实验室指标,不能提供诊断提示,
需医师综合判断
14
CFMS的临床应用
心内科
心外科
输血科
神经 外科
神经 内科
麻醉科
15
一次简单的检测可以看到病人凝血过程的全貌,反应凝血过程中各个凝 血成分在全血环境下的真实作用。
床边可完成。
在实验室进行。
凝血-纤溶连续的整个过程
凝血或纤溶的一个点或部分时程
不须处理血样,全血、血浆、富含 须处理血样,血浆或特定血样为主 血小板的血浆等都可
定性伴定量的结果,电脑软件自动 多位定量的结果,部分仪器自动生成的结
生成,可生成多种结果
果。只能生成单一的结果。
有初步诊断功能,可提示医师治疗 多数为数值,没有诊断建议,医师需自行
血栓弹力图产品介绍和市场分析
主要内如何工作的
市场情况
1
血栓弹力图仪简介
血栓弹力图仪(TEG)发展史
德国人Harter发明TEG
1948年
1980年代
开始在心脏外科使用。
至今, 已应用到诸 多临床应用中
1995-1996年
2004年
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 中输血取得了良好效果。
18
TEG的临床应用
心内科
心外科
输血科
神经 外科
神经 内科
麻醉科
19
脑血管病时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脑出血和脑血管梗塞的诊断及治疗, 很大程度上在于准确的血凝诊断取得,而药物是可选性是相当大的。 用途: 1.判断患者溶栓前后凝血的变化及再次血栓的风险。 2.判别溶栓治疗及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治疗效果。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实时检测技术,可帮助医生指导临床输血和用药的决策。
近年来,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应用中备受关注,其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产科、创伤、重症监护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做一综述,并探讨其在不同临床情况下的应用前景。
一、血栓弹力图的基本原理3特血栓弹力图是一种在循环血液中模拟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测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血栓的形成和溶解过程,提供了全面的凝血状态信息。
血栓弹力图在评估凝血功能、指导输血与用药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为临床医生做出更加准确、个性化的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血栓弹力图检测参数包括凝血启动时间(R),凝固时间(K),凝血强度(MA),凝血反应时间(Angle)和溶栓(LY30)等,这些参数综合反映了血液的凝血状态和溶栓功能。
采集全血样本后,将样本与激活剂混合后放入检测仪器中,通过旋转的方式模拟血栓的形成和溶解过程,并实时记录反映凝血状态的参数变化,最终生成血栓弹力图。
二、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制品输注给患者,以纠正贫血、止血或改善免疫功能。
血液输注是临床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然而不合理的输血策略可能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风险。
血栓弹力图可以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治疗方案,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血栓弹力图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凝血功能信息,不仅可以评估凝血时间和血小板功能,还可以评估纤维蛋白原浓度和纤维蛋白形成能力。
在手术、创伤和出血等情况下,通过血栓弹力图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指导输血决策。
血栓弹力图还可以帮助识别患者的出血风险,及时调整输血策略,减少输血量,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除了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血栓弹力图还可以指导临床用药的决策。
许多药物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而血栓弹力图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帮助临床医生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药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024年血栓弹力图仪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血栓弹力图仪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简称TEG)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血功能和血栓形成风险的设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血管和血液病理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血栓弹力图仪在临床上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血栓弹力图仪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1. 市场概述1.1 血栓弹力图仪的定义血栓弹力图仪是一种通过记录血栓的形成、稳定和降解过程,综合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仪器。
其原理基于血液凝聚力和弹性恢复力的变化,通过图形展示和数值计算来描述血液的凝聚和溶解过程。
1.2 血栓弹力图仪的应用血栓弹力图仪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心脏外科手术前和术中的凝血功能评估;•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风险的判断;•抗凝药物疗效监测和调整;•其他血液病理研究和临床实验。
1.3 市场规模和趋势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血栓弹力图仪市场规模已达到X 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平稳增长。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人们对心血管疾病和血液病理疾病的日益关注;•医疗设备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血栓弹力图仪在临床实践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验证。
2. 市场主要参与者2.1 主要厂商目前,全球血栓弹力图仪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厂商:•公司A•公司B•公司C这些厂商在血栓弹力图仪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市场份额。
2.2 国内外市场对比根据市场调研数据,目前国外市场对血栓弹力图仪的需求更为旺盛,国内市场相对较小。
但随着中国医疗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并有望持续增长。
3. 市场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栓弹力图仪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例如,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为血栓弹力图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更好的支持。
3.2 应用领域扩展除了传统的心脏外科和血液病理领域,血栓弹力图仪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渐扩展。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云南医药 2018 年第 39 卷第 1 期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徐银霞 综述 马丽琼 审校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输血科,云南 曲靖 655000)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凝血;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4141 (2018) 01-0072-02
4.检测肝素的疗效 肝素检测主要用于血栓 弹力图试验以检测血样中的肝素、低分子肝素钙 等[4]。已广泛运用于临床预防及治疗血栓形成。用 过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钙物质的病人,仍还持续出 血,肝素杯对比检测可有效的检测出血样中的肝 素,通过活化凝血酶检测与肝素杯的对比,让临 床更好的了解病人使用肝素后的情况,指导临床 使用肝素类物质药品,避免肝素患者盲目的用药 以及输注血液制品。
7.在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中的监 测 许多病人在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因长期卧 床原因会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且进行性加重, 对病人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治下肢静脉血栓。有研 究表明 D- 二聚体也是判断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性 指标[11],可以同时检测 D- 二聚体结果,能够帮助 临床及时发现血栓与预防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 不良反发生率。
一、TEG 基本原理 TEG 的检测图形能够以血样的低凝、正常凝 血或高凝状态以及溶解度来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目前 TEG 有活化凝血酶检测、血小板图检测和肝 素酶对比检测。 二、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 1.监测凝血功能 传统内外源凝血功能试验 (PT,APTT) 只能监测无血小板参与状态下的血浆 凝固所需的时间,因凝血过程中血小板与凝血因 子相互作用,无血小板参与的凝血检测不能反应 凝血全貌。TEG 检测能够全面展现血凝块发生发 展的全过程,从凝血因子的激活 - 血小板 - 纤维 蛋白凝块形成再到纤维蛋白溶解,能全面描述患 者凝血状况的全貌和血凝块形成的速率、强度、 纤溶水平。因此,TEG 相比传统的凝血功能检查 有更高的准确性。另外,以往研究表明,只有大 量输血治疗时,PT,APTT 才有明显的改变,而仅 在 PT,APTT 等显著延长时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1], 说明普通凝血功能检查缺乏敏感性。 2.指导成分输血 目前临床医生只依据凝血 七项和血常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要输注血液制品, 传统的凝血项检测对输血指导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每个病人的个体差异以及疾病不同,从而缺乏 有效方法。然而血栓弹力图的检测数据能够让临 床选择合理、有效的血液制品,通过 TEG 检测既
血栓弹力图介绍及临床意义19-bd
监测新型抗凝药物,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
和基线值相比 服药后2h: 达比加群R时间增加73%; 利伐沙班R时间增加75%; 服药后4h: 阿哌沙班R时间增加18%
术中、术后评估血栓风险
主要看R时间、 MA(MA 升高 提示有血栓风险)
随着基线血小板功能( MA)的 升高,血栓风险明显升高
MA偏高发生血栓的风险显著增加
天津市天津医院关节中心、检验科对2011年至2013 年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研究后认为,血栓弹 力图检测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终点预测DVT发 生的准确性高于D.D,其联合检测将提高排除DVT的诊断 准确性。
题目
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弹力图与 糖化血红蛋白、C-肽和胰岛素 的相关性研究
血栓弹力图仪原理
血栓弹力图各个参数意义
参数 凝血状况
凝血时间R
Ⅱa生成,纤 维蛋白形成
血块速率α,K
最大血块强度MA
纤维蛋白血小板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 相互作用
血块稳定性LY30,EPL 血块强度减弱
凝血成分
凝血旁路
凝血旁路血小板
血小板(80%) 纤维蛋白原(20%)
纤维溶解
EPL
血栓弹力图 参数R(反应时间)
MA
LY30 > 7.5% EPL > 15%
MA
N/A
LY30 最大振幅后30分钟的振幅衰减率。这表
现了血液溶解的程度 若LY30>7.5%,提示纤溶亢进
EPL值 MA值确定后,30min内血凝块将要溶解
的百分比(%),作用同LY30。参考范 围:0%~15%
TCA图形介绍
TCA图形介绍
T2DM患者存在以红细胞铁,血清铁,血清铁蛋白, 铁调素,转铁蛋白升高为主的铁超负荷,且TEG检测的 多项参数与铁代谢指标存在相关性.TEG可作为T2DM患 者凝血功能监测的一种手段。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及发展_董林剑
安 徽 医 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5 May; 19( 5)
·819·
维( plavix) 一次。使用 TEG 来进行监测,AA 抑制率 < 50% 说明 ASA 低反应; ADP 抑制率 < 30% 说明 plavix 低反应。ASA 低反应: 加大 剂 量 ( MAX: 300 mg) ; plavix 低 反 应: 改 用 普 拉 格 雷 ( prasugrel) ,10 mg( < 75 岁) 或 5 ~ 10 mg( > 75 岁) ,prasugrel 低反 应: 改用 替格瑞洛( ticagrelor) 90 mg ,bid。出院至 少 2 周 并 于 调 药 后 监 测。结 果: 91% ( 10 /11 ) 的 ASA 抵抗 患 者,在 加 量 后 获 得 满 意 的 治 疗 效 果; 85% ( 22 /26) 的 P2Y12 通路抵抗患者,在治疗方案 更改后获得满意效果; 截止发稿前( 2012 年 5 月) , 所有患者未发生新的支架内血栓。 2. 5 体外循环( CPB) 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体外循 环系统影响凝血、引起出血的原因如下: ( 1) 血液稀 释,可 降 低 一 些 促 凝 因 子、纤 维 蛋 白 原 和 血 小 板 的 浓度; ( 2) 低体温和复温,术中可导致血液温度低于 20 ° C,这会影 响 凝 血 酶 生 成 和 纤 维 蛋 白 溶 解,而 且 低体温的手术环境可降低病人的代谢,减少病人的 耗氧量,影响凝血功能,引发出血; ( 3) 凝血因子的 消耗,由于体外循环管路和灌注过程中激活凝血过 程引起; ( 4) 抗凝剂的使用,肝素是现今运用最普遍 的 抗 凝 剂,肝 素 的 用 量 会 直 接 影 响 血 液 的 凝 血 状 态,过多会致高凝状态,反之低凝; ( 5) 有研究表明, CPB 可引起血管内溶血,引起游离血红蛋白增多; ( 6) 术前血液制品的应用,如输注血小板、新鲜冰冻 血浆等。 2. 5. 1 监测围术期凝血功能 纪宏文等[12]回顾性 分析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围术期进行 TEG 检查的 病例,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 3 个时间点,结果发现 术前有 8. 8% 患者存在 TEG 异常,主要是纤维蛋白 原缺乏; 术中,有 45. 9% TEG 发生异常,包括血小板 功能减低( 35. 1% ) 、纤维蛋白原缺乏( 18. 9% ) 、凝 血因子缺乏 ( 8. 1% ) 、肝素残留 ( 5. 4% ) ; 术后,有 34. 1% 发生 TEG 异常,原因分别为血小板功能减低 ( 25. 9% ) 、肝 素 残 留 ( 18. 3% ) 、纤 维 蛋 白 原 缺 乏 ( 14. 8% ) 、凝血因子缺乏( 6. 1% ) 。若根据 TEG 检 测结果予 以 干 预 措 施,便 可 降 低 术 中 的 出 血 风 险, 减少手术出血量,故 TEG 检测有良好的术前评估价 值。 2. 5. 2 指导临床成分输血并判断术后异常出血的 原因 患者大量出血时要把血液凝集状态检测作 为重点监测项目,TEG 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应用 TEG 可以帮助确定出血原因,如凝血因子缺 乏、纤维蛋白原功能减低、血小板功能减低、纤维蛋 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或者是残留肝素等,从而指导 临床成分输血,减少输血量。
血栓弹力图应用于创伤性凝血病的价值与挑战
血栓弹力图应用于创伤性凝血病的价值与挑战创伤是世界第二大死因,因创伤导致的大出血死亡率高达40%。
在严重创伤的患者,常发生失血性休克,也往往伴随凝血功能障碍,被称为创伤性凝血病(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 TIC)。
早在1954年,作者根据战争中的资料,报道了世界上最早的TIC病例,在那时输血以输全血为主,实验室检查结果却是PT和APTT延长,并且凝血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与输注的红细胞多少有关联。
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TIC 的发生机制,凝血因子与血小板消耗期时,随着红细胞和液体的大量输入,反而加重了凝血异常。
到了1982年,“血性恶循环(bloody vicious cycle)”的概念被美国创伤协会(American Trauma Society)提出,这一概念来源于临床与实验室研究数据,数据表明低体温(hypothermia)、酸中毒(acidosis)与凝血异常(coagulopathy)才是导致TIC患者死亡的罪魁祸手。
“血性恶循环”就是后来被“致死三联征(lethal triad)”概念替代,并成为医源性创伤凝血功能障碍(iatrogenic trauma coagulopathy)的一部分。
医源性创伤凝血功能障碍这一概念起源于1983年的“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该概念强调应早期及时监测并纠正患者凝血功能、低体温及酸中毒,并在手术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出血及防止肠道污染。
图1形象地描述了“血性恶循环”概念。
图1创伤引起的凝血病的示意图。
里面的酸中毒与低体温症正是构成“血性恶循环”的要素。
由于TIC的危险性及复杂性,创伤患者在入院后的凝血功能监测十分重要。
迄今为止,传统的凝血功能实验室指标如PT、APTT、INR等是诊断TIC的标准方法。
有些研究甚至给出了更具体的标准:PT>18s,INR>1.5,APTT>60s,或者上述任一指标超出上限1.5倍。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出凝血功能异常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血栓和出血一直是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何快速评估患者凝血状态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些检测项目, 如DIC 全套、凝血因子含量测定、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TAT) 、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敏感性、特异性不足的问题。
理想的凝血测试应简单易操作,快速获得结果,同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准确估计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
此外,其还能模拟血液流动条件、内皮相互作用、血小板作用及生理条件,如pH和温度。
血栓弹力图仪( TEG)是 1 种从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等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 其原理是基于凝血过程的最终结果为形成血凝块, 而血凝块的物理特性(血凝块强度和稳定性)决定其是否具有正常凝血功能。
与常规检测方法相比,TEG更加快捷、精确, 是整体评价凝血功能的1个敏感实验。
近年来, TEG在监测术中输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预防血栓及溶栓等方面的应用都有很大发展。
1948年Hartert提出了一个可以监测全血凝集过程动力学的方法,他称之为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在这个方法中,新鲜的全血离体后被放入一个特制杯子中,通过接触途径迅速被凝血启动因子激活,接着一根扭力丝被放入这个混合杯中,并且不断地以固定角度的进行转动。
随着血凝块的形成,扭力丝所遇的阻力会不断增大,当血凝块完全形成,扭力丝运动会完全受阻,其运动轨迹可以通过与其连接的计算机系统获得,因此我们可以获得血块形成的开始时间和形成最大血块的振幅等数据,这个方法同时还可以检测由纤溶导致血块的逐步溶解过程。
这个检测方法一经面世,立即就在全世界范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其中一个有争议的地方在于这个方法对外环境的震动过于敏感,而且不能对某种凝血因子缺乏进行检测。
同时这个试验耗时太长,操作过于复杂,因此一直未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得以应用。
2024年血栓弹力图仪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血栓弹力图仪市场分析现状引言血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导致大量的死亡和疾病发展。
为了有效监测和诊断血栓形成,血栓弹力图仪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
血栓弹力图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血浆阳离子强度,帮助医生及时采取措施。
本文将对血栓弹力图仪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据市场研究公司预测,血栓弹力图仪市场在最近几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市场规模由于血栓疾病的高发率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预计在未来几年,血栓弹力图仪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0%。
产品类型血栓弹力图仪市场上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
根据测试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光学和电子两大类。
光学血栓弹力图仪通过激光照射血浆形成血栓的过程,然后通过传感器检测形成血栓的速度。
电子血栓弹力图仪通过电子传感器检测血浆形成血栓的速度和变化情况。
根据功能的不同,血栓弹力图仪可以分为单功能和多功能两类。
市场竞争目前,血栓弹力图仪市场上存在多个主要竞争对手。
这些公司在技术创新、产品品质、价格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展开竞争。
在市场研究报告中,Roche Diagnostics、Haemonetics Corporation、Siemens Healthineers、Werfen等公司被认为是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几家公司。
这些公司都在不断研发新产品和提升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
市场驱动因素血栓弹力图仪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1.不断增加的血栓相关疾病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血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这推动了血栓弹力图仪市场的需求。
2.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血栓弹力图仪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其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了医生诊断和治疗的需求。
3.政府政策的支持: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对血栓弹力图仪等医疗设备的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和鼓励,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市场挑战尽管血栓弹力图仪市场发展迅猛,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1.高昂的价格:高端血栓弹力图仪的价格较高,限制了一些中小型医疗机构的购买能力。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一种全面评估凝血功能的实时监测技术,可以提供关于凝血活性、血栓形成和纤溶情况的详细信息。
随着临床输血和用药策略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TEG在指导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和临床需求的增加,TEG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如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凝血信息,但是无法全面评估血栓形成和纤溶状态。
TEG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及时的凝血功能监测信息。
在临床用药选择方面,TEG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监测不同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医生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药物反应和并发症。
TEG在临床输血与用药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为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患者生存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研究背景】的明确和深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TEG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和应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指导临床输血和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TEG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我们希望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指导临床医生在输血和用药选择方面做出更准确和科学的决定。
我们也希望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验证TEG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血液制品的使用和药物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输血和用药策略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 研究意义通过TEG可以及时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提早发现出血或血栓风险,有助于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TEG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医生选择最合适的输血策略和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局限性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血凝块的黏弹性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将这种变化过程与发生变化相对应的时间的函数关系,利用力学原理绘制成图像就是血栓弹力图(TEG),TEG反映了全血的凝血与纤溶能力。
通常不超过30 min TEG就可较准确地检测出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状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动态描记的凝血全过程的图像,1948年德国Harte 博士最早描述血栓弹力图,当时用于检测单个血样的整体凝血功能。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应用于指导术中成分输血、高凝及低凝状态的监测及纠正、创伤患者的救治以及凝血机制的研究。
1 血栓弹力图简介1.1 TEG设备工作原理血栓弹力图仪主要由一次性烧杯、自由悬针及与之相连的扭丝组成。
检测时将0.36 mL血标本沿杯壁缓慢加入已经预热至37 ℃的烧杯中,并以4°45′角、1转/10 s的速度旋转烧杯。
在此过程中,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在烧杯壁与扭力丝之间发生聚集反应逐渐形成血凝块,血凝块因自身黏弹性变化导致的机械阻抗变化通过自由悬针记录在电脑上,与对应的时间构成函数关系绘制成图像,即为TEG[2-3]。
目前TEG主要有普通检测、血小板图检测和肝素酶对比检测。
1.2 TEG主要参数及临床意义(1)R-凝血反应时间,从加入血标本到检测出标本中有纤维蛋白形成(描记图振幅达到2 mm)所需的时间,正常值3~8 min。
(2)K-凝血形成时间,从凝血开始即TEG描记图振幅2~20 mm所需的时间,正常值1~3 min。
(3)α-Angle角-凝固角,从血凝块形成点即R时间终点向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反应血凝块形成的速度,正常值53°~72°。
(4)MA-最大振幅,指曲线垂直面的最大宽度,反映血凝块绝对强度,正常值50~70 mm。
(5)L Y30-MA值达到30 min时减少的百分比,反映纤维蛋白溶解速度,正常值0%~8%。
(6)CI-凝血指数,正常值-3~+3。
(7)F-从MA 至振幅恢复为0所持续的时间,反应纤溶速度[4]。
1.3 TEG诊断标准(1)R>10 min诊断为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缺乏或活性降低;R4 min和/或α-Angle73°诊断为纤维蛋白原功能亢进。
(3)MA72 mm 诊断为血小板功能增强。
(4)LY30>8%诊断为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5)CI3诊断为高凝。
(7)F比值50%,若<20%说明血小板对药物抵抗。
有报道血小板ADP 受体抑制率<40%的冠心病患者半年内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增加,由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对氯比格雷和阿司匹林反应的个体差异较大,通过TEG监测血小板ADP受体抑制率,为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依据[21-22]。
3 TEG实验操作影响因素开机预热待温度上升至37 ℃方可进行样本检测;检测时必须将设备置于稳定处,测试过程中应保证设备及操作台稳定避免因曲线抖动影响MA值解读;基线测试时各通道参数差应控制在200 s以内;普通测试加血时宜贴壁慢加,防止产生气泡同时应加氯化钙。
4 TEG的局限性TEG综合了血浆和细胞对凝血的影响,体内正常凝血过程从血小板在受损伤的血管壁粘附、聚集开始,尿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因血小板和血管内皮作用异常导致。
TEG无法检测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的作用情况,因此TEG应用于尿毒症患者有局限性;心血管手术常需低温下进行,受测试温度37 ℃条件的限制,TEG无法监测低温状态下患者真实的凝血状况;TEG在30 min内测定凝血状态,但血标本在30 min内已发生变化,TEG无法反映当时的凝血状态;目前TEG正常值范围较大,应结合临床解读监测结果[23-25]。
5 TEG现状及展望TEG自发明以来,因能准确、及时、完整地监测从凝血开始至血块形成及纤维蛋白溶解的全过程,明显优于传统凝血项目监测,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在监测过程中存在影响监测结果的诸多因素,需在具体应用中加以改进,如:(1)快速性TEG(rTEG),向血标本中加入组织因子加快凝血;(2)为防止血标本过快凝固,可向标本中加入抗凝剂枸橼酸盐,检测前加氯化钙络合;(3)向血标本中加入肝素酶去除肝素影响;(4)将血标本肝素化抑制凝血酶作用,加入血小板激动剂ADP,比较MA值与常规TEG监测的MA值变化,判断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26]。
总之,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TEG将在更大范围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1] Bischof D,Dallbert S,Zollinger A,et al.Thrombelastography in the surgical patients[J].Minerva Anestesiol,2010,76(2):131-137.[2] Ganter M T,Hofer C K.Coagulation monitoring current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use of viscoelastic point-of care coagulation devices[J].Anesth Analg,2008,106(5):1366-1375.[3] Reikvam H,Steien E,Hauge B,et al.Thrombelastography[J].Transfus Apher Sci,2009,40(2):119-123.[4]纪宏文,马丽,高旭蓉,等.血栓弹力图在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应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1,9(3)170-181.[5] Roberts L N,Patel R K,Arya R.Ha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in liver disease[J].Br J Haematol,2010,148(4):507-521.[6] Luddington R J.Thrombelastography / thrombelastometry[J].Clin Lab Haematol,2005,27(2):81-90.[7] Paparella D,Brister S,Buchanan M.Coagulation disorders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 review[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04,30(11):1873-1881.[8] Shore-Lessenson L,Manspeizer H E,De Perio M,et al.Thromboelastography-guided transfusion algorithm reduces transfusions in complex cardiac surgery[J].Anesth Analg 1999,88(14):312-319.[9] Royston D,V onkier S.Reduced haemostatic factor transfusion using heparinase-modified thromboelastography du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J].Br J Anaesth,2001,86(25):575-578.[10] Spiess B,Cilles B,Chandler W,et al.Changes in transfusion therapy and reexploration rate after institution of a blood management program in cardiac surgical patients[J].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1995,12(9):168-173.[11] Weber C F,Dietrich W,Spannagl M,et al.A point-of-care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desmopressin on impaired platelet function using multiple electrode whole-blood aggregometry in patients after cardiac surgery[J].Anesth Analg,2010,110(3):702-707.[12] Solomon C,Pichlmaier U,Schoechl,et al.Recovery of fibrinogen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fibrinogen concentrate to patients with severe bleeding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surgery[J].Br J Anaesth,2010,104(5):555-562.[13] Leyvi G,Shore-Lesserson L,Harrington D,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a new activated clotting ti me “MAX-AC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J].Anesth Analg 2001,92(25):578-583.[14]林乐文,李雪艳,周承孝.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与有关体外循环抗凝问题[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5,3(3):187-189.[15] Murray D J,Brosnahan W J,Pennel B,et al.Heparin detection by actived coagulation time:a comparis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coagulation tests and heparin asssays[J].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1997,11(8):24-28.[16] Casati V,Guzzon D,Oppizzi M,et al.Hemostatic effects of aprotinin,tranexamic acid and e-aminocaproic acid in primary cardiac surgery[J].Ann Thorac Surg,1999,68(25):2252.[17] Johansson P I,Stensballe J.Effect of haemostatic control resuscitation on mortality in massively bleeding patients:a before and after study[J].V ox Sang,2009,96(2):111-118.[18] Nuttall G,Oliver W,Santrach P,et al.Efficacy of a simple introperative transfution algorithm for nonerythrocyte component utilization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J].Anesthesiology,2001,94(J):773-781.[19] Hobson A R,Agarwala R A,Swallow R A,et al.Thrombelastography:current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its potential role i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J].Platelets,2006,17(8):509-518.[20] Wang J S,Lin C Y,Karp R parison of high-dose thrombin time with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for monitoring of anticoagulant effects of heparin in cardiac surgical patients [J].Anesth Analg,1994,79(1):9-13.[21]芦燕玲,陈韵岱,吕树铮.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监测血小板聚集率的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血管杂志,2007,9(2):96-97.[22] Artang R,Frandsen N J,Nieisen J D.Application of basic and composite thrombelastography parameters in monitoring of the antithrombotic effect of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dalteparin[J].Thromb J,2009,15(10):7-14.[23] Orlikowski C E,Rocke D A,Murray W B,et al.Thrombelastography changes in preeclampsia and eclampsia[J].Br J Anaesth,1996,77(2):157-161.[24] Johansson P I,Stissing T,Bochsen L,et al.Thrombelastography and thromboelastometry in assessing coagulopathy in trauma[J].Scand J Trauma Resusc Emerg Med,2009,17(1):45.[25] Dickinson K J,Troxler M,Homer-Vanniasinkam S.The surgical application of point of care haemostasis and platelet function testing[J].Br J Surg,2008,95(11):1317-1330.[26] Collyer T C,Gray D J,Sandhu R,et al.Assessment of platelet inhibition secondary to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therapy in preoperative acute surgical patients measured by thrombelastography platelet mapping[J].Br J Anaesth,2009,102(4):49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