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
【强力推荐】组织行为学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组织行为学》练习题第一单元总论1、定义组织行为学答: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当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他的工作时,组织行为学提供了指导他人的生产率,预测人在工作的行为的工具,并且提供了管理来自不同领域的个体所需要的洞察力。
2、组织行为学模型中3个分析水平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这三中分析水平是:个体水平,群体水平和组织系统水平。
这三个基本的分析水平好像建筑砖块--每一个水平都建立在前一个水平之上。
群体水平建立在个体水平之上,组织系统水平建立在群体水平之上。
3、组织行为学的权变观念意味着什么?答:组织行为学的权变观念认为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变化多端,必须按照对象和情景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对策。
组织行为学告诉人怎样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寻找关键性变量。
然后找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针对一定的情景,使用一定的对策。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虽然倾向于人力资源学派,可是对其他学派也兼收并蓄,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埃德加·沙因(E·H·Schein)的人性假设科学管理的人性观:理性——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man)人群关系学派的人性观:"社会人"人力资源学派的人性观:"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man)沙因的结论:人的心理状态是复杂的,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期也会有差别。
因此人不是单纯的"理性一经济人"、"社会人"或者"自我实现人",而是“复杂人”。
管理者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而是要洞察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
4、描述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文化分析方法答:在分析文化差异方面被广泛参考的方法之一就是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构架。
《组织行为学》课后练习
组织行为学一、单项选择题1. 组织中的各个部门由于对不断发展中的任务该由谁来负责存在不同看法,从而出现群体间冲突的根源是()。
A. 责任不清B. 人的放肆本性C. 组织的气氛D. 争夺有限资源【正确答案】 A2. 工程师是技术专家,负责产品的设计和质量,销售人员是营销专家,负责联络客户,工程师经常抱怨他们无法按照销售人员向客户承诺的交货期完成工作,因为对于如何设计切实可行的交货期限,销售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销售人员和工程师之间的冲突根源是()。
A. 专业化B. 共用资源C. 职权关系D. 管辖权的模糊【正确答案】 A3. 在美国员工和中国员工共同工作的组织内,美国员工可能将中国员工的含蓄委婉当做不坦率、不果断,而中国员工则将美国员工的坦率批评当做不近人情、不给面子。
根据纳尔逊和奎克的观点,产生该冲突的根源是()。
A. 技术和能力B. 价值观和道德观C. 文化差异D. 沟通障碍【正确答案】 C4. ()主要是指在正式组织中,按照指挥链和职权关系,上级在运用职位权力命令和控制下级的活动与行为时所发生的垂直方向的冲突。
A. 冲突的讨价还价模式B. 冲突的官僚模式C. 冲突的系统模式D. 冲突的非系统模式【正确答案】 B5. 当冲突双方都自愿放弃一些利益,而期望共同得到另一方面的利益时,就出现了()现象。
A. 竞争B. 回避C. 迁就D. 折中【正确答案】 D6. 认为冲突是人们之间缺乏坦诚和信任而导致功能失调结果的观念是()。
A. 传统观念B. 人际关系观念C. 标准化观念D. 相互作用观念【正确答案】 A7. 当前冲突理论的主流学派是()。
A. 传统观念B. 人际关系观念C. 注重知识观念D. 相互作用观念【正确答案】 D8. 将冲突分为目标冲突、认知冲突、情感冲突和程序冲突的依据是()。
A. 冲突对组织的影响B. 冲突产生的原因C. 冲突影响范围D. 冲突的特征【正确答案】 B9. 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结果追求所引发的冲突是()。
组织行为学习题解答第1章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思考题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什么?其研究层次和任务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指的是通过对组织内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帮助管理者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组织中人的行为,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聚焦于分析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个体、群体和组织。
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其一,揭示不同的个体的心理活动特征及行为规律对工作效率产生的影响,为管理者高效地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提供理论依据;其二:深入了解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现象及变化过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能力;其三,掌握个体动机激发的规律,以及个体行为表现出的规律,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达成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对群体的研究主要包括群体的结构与功能、群体的发展过程、群体的凝聚力、人际关系、群体沟通、群体决策等。
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点:其一:正确把握群体的心理规律,打造群体内部良好的关系氛围,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二:处理好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引导非正式群体为正式群体的目标服务。
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任务主要集中在: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管理原则的制定、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突破,以及组织中沟通的有效建立。
2.管理者的三大技能分别指什么?答:一般而言,管理者的能力可以分为三大类,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完成组织内具体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一般可通过学习教育和正规培训取得,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才干,它们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发展而来。
人际技能指的是个人与人共事、理解他人和激励他人的具体能力。
概念技能指是管理者进行抽象思考的能力。
概念技能较强的管理者能够看到“宏观景象”。
管理者不仅要懂得回答“是什么”(理解表面现象)这样的问题,还要懂得回答“为什么”(了解深层原因)及“怎么办”(寻求并选择解决方案)这样一些与事物发展规律及组织目标实现有关的重大问题。
3.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哪些角色?答:作为管理者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角色定位,亨利·明兹伯格(Henry Mintzberg)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管理者的所有活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共十种不同但又高度相关的角色。
《组织行为学》练习册答案
《组织行为学》练习册答案《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体系及其发展趋势1.\犯罪行为通常就是可以预测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案:同意这种观点。
因为:行为不是随机的,行为是由某种原因引起的,它一定指向某个目的,无论是对是错,行为者相信这目的对他自己是最有利的。
当然,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即使在同样的情形下,人们的表现也不会完全一样。
但是,人们的行为中确实存在一些基本的一致性。
我们可以找出这些一致性,再加以修正,以此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这些基本的一致性使我们有可能预测人的行为。
在大多数有结构的情境中,预测行为是可能的(当然不总是百分之百准确)。
对行为的系统研究是作出合理准确预测的重要手段。
2.定义非政府行为学,并与管理学展开比较。
答案: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当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他的工作时,组织行为学提供了指导他人的生产率,预测人在工作的行为的工具,并且提供了管理来自不同领域的个体所需要的洞察力。
3.什么就是非政府?家庭就是一个非政府吗?恳请表述。
答案:组织是一个有意识的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组成,在一个相对而言持续的基础上共同努力以达成一个或一系列共同的目标。
家庭是一个组织,它拥有组织所有的特征。
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是家庭的目标不那么明显,因此学生可能会为它本质上是否是组织而争论。
4.证实并对照3种通常的管理角色。
答案:60年代后期,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位研究生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高层经理进行了一项精心研究,以确定这些管理者在他们的工作中做些什么事情。
根据他对这些经理的观察,明茨伯格得出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角色或者表现出与工作有关的10种不同的行为,这10种行为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1.头面人物--象征性的首脑,必须履行职责法律性或社交性的例会义务。
2.领导者--负责管理鞭策和指导直属。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ZUCC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描述三个基本管理技能,并提供一个可以用这些技能处理企业的衰退时期的重点的工作场所的例子。
答:这三个基本管理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的能力。
在企业衰退时期,人际能力在激励员工方面是至关重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场所人员减少。
技术技能可以在应用专业知识,提高产量方面发挥作用,概念技能,可以用来寻找小的细分市场,分析该行业情况,保持企业继续盈利。
2)解释弗雷德?卢森斯区分成功和有效的管理者。
答: 弗雷德?卢森斯认为成功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
有效的管理者被定义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
成功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而有效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沟通技巧。
3)为什么在我们试图理解组织行为时,用系统研究完善直觉是重要的?答:系统研究指的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系统研究包括一些重要的事实和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的预测行为的基础。
也就是说,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行为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一致性,然后加以修正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4)通常怎么样确定组织行为学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答:因变量是我们要解释或预测的关键因素,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者历来强调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工作满意度。
今天,工作场所偏差行为和组织公民已经被添加到该列表。
自变量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
自变量分为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
个体层面的变量包括个人特点、能力、价值观、态度、个性、情感、认知、个人决策、学习、和动机。
群体变量包括沟通、领导、权力和政治。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
《组织行为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答对给每小题4分,共16分)1。
1. 激励2。
2。
群体3.组织文化4.组织变革二、单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1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A。
经济人 B。
社会人C. 自我实现人 D。
复杂人2.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A。
自我 B. 本我C。
超我 D. 忘我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
A。
知觉防御 B. 晕轮效应C。
首因效应 D. 定型效应4.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这种行为反应是()。
A。
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
升化的行为反应C。
反向的行为反应 D. 放弃的行为反应5.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但他并无怨言,根据公平理论,A为了增加报酬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
A。
增加自己的投入 B. 减少自己的投入C. 努力增加日的报酬 D。
使B减少投入6.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
A. 强制 B。
开诚合作C。
妥协 D。
回避7.“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是哪种领导方式?( )A。
1•1 B。
1•9C. 5•5D. 9•98。
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 )A. 3-30人B. 30-1000人C. 1000-45000人D. 45000人以上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 人际关系B。
协作愿望C。
共同目标D. 信息沟通10.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
A。
工作再设计B. 目标管理C. 建立社会技术系统D。
建立规章制度三、多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2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
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C。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一)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一)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为广大工作人员提供学习机会的高等教育机构。
其中,组织行为学课程是管理类学位和证书的必修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在学完每个章节后都有相应的测试,下面为大家提供《组织行为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特征,并试图找出规律和设计出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学科。
2.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答:个体是指组织中的成员,在维护组织正常运转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主体。
3.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包括哪些阶段?答: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包括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心理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人际关系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行为科学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认知科学阶段。
第二章:个人行为与个性1. 请详细阐述五种人格特质模型。
答:五种人格特质模型包括的是:内向性/外向性、神经质/稳定性、宜人性/不宜人性、势力/顺从性以及开放性/保守性。
内向性/外向性强调个体是否习惯倾向内省还是注意外部环境,神经质/稳定性则是看个体是否容易出现焦虑和敏感,宜人性/不宜人性则强调了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能力,势力/顺从性提示了是否有倾向去指挥和控制别人和服从别人的性格,而开放性/保守性则涉及到了思维和价值观的开通性。
2. 个体成就动机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答:个体成就动机指的是个体反复追求通过努力获得回报的愿望。
它的特征有三个:追求卓越、努力和自我认可。
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对这三个特征的重视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第三章:人际关系与沟通1. 什么是有效沟通?请阐述其要素。
答:有效沟通是指信息在发送和接收方之间正确地传递和理解的过程。
其要素包括沟通者的语言和非语言技能、沟通方式、所传递的内容的信息质量、接收方对信息的解释和反馈,以及沟通双方的态度和期望。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即()。
A.组织B.群体C.团队D.集体E.文化2.组织的成员根据各自的权利、责任制度形成正式的层级指挥体系,这就是组织的层级制内部结构。
相应的,能够使组织活动形成互相联系的层次网络结构的是()。
A.权力B.分工C.协作D.分工或协作E.分工和协作3.美国学者安德鲁·J杜布林写道:“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是在他的著作()。
A.《组织行为学基础》B.《组织行为学原理》C.《个性与组织》D.《企业的人的方面》E.《创造卓越》4.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B.方法C.对象D.内容E.规律5.人的行为与心理密不可分,行为是心理活动的()。
A.内在依据B.外在依据C.外在表现D.内在表现E.运行基础6.在“霍桑试验”中总结的“人群关系理论”揭示了人群关系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大因素,凸显出群体规范对个体工作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导致了管理中对人的因素的重视的研究者是()。
A.罗伯特・欧文B.泰勒C.西蒙D.梅奥E.麦格雷戈7.1960年,在《企业的人的方面》一书中总结了人性假设对立的两种观点,即X 理论与Y理论的是()。
A.阿吉雷斯B.威廉大内C.西蒙D.麦格雷戈8.观察者以自己的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来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这种方法称()。
A.案例研究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心理测验法E.问卷调查法9.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各种原始记录,或通过访问、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收集到的有关某一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各种情境,用文字如实记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模拟的具体管理情境的研究方法是()。
A.案例分析B.实验室实验C.现场研究D.描述性研究E.问卷调查10.现场研究就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对实际情境的研究,与实验室实验相比,它具有更强的()。
新版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课后思考题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行为学有什么重要意义?组织行为学是通过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达成个人目标,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生活质量3)有助于管理者改进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4)有助于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行为的能力,从而提高管理水平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个体行为的研究、群体行为的研究、组织行为的研究3.组织行为学是怎样产生的?1)近代管理理论的基础①理论先驱们的贡献亚当·斯密(1723—1790)。
罗伯特·欧文(1771—1858)。
查尔斯·巴比奇(1792—1871)。
汤恩。
②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2)人群关系学说4.组织行为学产生后有哪些新发展?1)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2)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3)“新组织”的兴起与组织过程的研究案例分析答案:1.缺少对组织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规律的研究。
2.缺少人性化管理。
3.缺少对冲突的正确处理。
第二章课后思考题1.个体认知包括哪些内容?了解个体认知过程会给我们在管理上带来什么启示?内容:感知、注意、记忆、表象、思维、言语、智力启示:1)在识人过程中避免认知过程中干扰因素,尽量做到公正、客观。
2)在管理人的过程中,要遵循个体认知规律,因人而异采用恰当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3)在人员培训工作中,遵循个体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2.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可分为哪几类?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3.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知觉者1)知觉者的动机2)知觉者的任务3)知觉者的兴趣4)知觉者过去的经验和期望知觉对象(1)魅力。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参考下,还是蛮好的))【精选文..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一、名词解释:1. 1.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2. 2.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 3.“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4. 4.“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5. 5.“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6. 6.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7.7.动机: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8.8.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具体而言,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9.9.价值观: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和判断,代表了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10.10.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11.11.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12.12.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13.13.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14.14.气质:是一个人的自然特征、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15.15.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16.16.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7.17.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答:组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其次,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资源;最后,组织有特定的结构。
组织行为是指在一定组织环境中,全体组织成员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因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B2.BC3.A4. C5. C6. C三、应用练习题1.阅读管理学相关内容,谈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差异。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
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运营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属于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2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你所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做一次研究。
答:略案例讨论:IDEO让互助文化深入人心对领导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倡导组织中的互助行为更重要的了。
员工在工作中互助是优秀企业的一道常见风景。
如果不考虑员工自觉性,即组织行为学者所说的组织公民行为,公司希望高效运转,就需要将所有任务完美分配,中间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任务在执行中不能随意更改,而且所有任务必须同步,不能在进度上有半分差池。
不仅如此,在知识型工作时代,商业成果往往与人们在复杂项目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
《组织行为学》作业集答案樊秀峰专升本
《组织⾏为学》作业集答案樊秀峰专升本习题与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第⼀章组织⾏为学概述⼀、填空题1、⼯业⼼理学之⽗《⼼理学和⼯业效率》2、经验总结法实验法现场研究法案例⽐较法3、泰勒霍桑实验权变态度4、社会学⼼理学5、结构有效性6、持续创新⼆、判断题1、错2、错3、对三、简答题1、答:根据美国学者罗宾斯的定义:组织⾏为学是⼀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为的影响,以便应⽤这些只是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其研究的核⼼问题包括:1)⼈与⼯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激励问题是微观组织⾏为学研究的核⼼问题;3)组织变⾰问题是宏观组织⾏为学研究的核⼼问题。
2、答:组织⾏为学在三个层⾯研究⼀定组织中⼈的⾏为:1)个体⽔平:主要研究个体特征、知觉、价值观和态度以及能⼒对个体⾏为的影响;2)群体⽔平:主要研究沟通模式、领导模式、权⼒和政治、群体间关系和冲突⽔平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为;3)组织⽔平:主要从正式组织的设计、技术和⼯作过程、组织⽂化、⼯作压⼒⽔平等对个体、群体和组织⾏为的影响。
3、答案略。
四、论述题(要点)1、答:1)组织变⾰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为学研究的⾸要问题。
这⽅⾯研究主要探索组织变⾰的分析框架、理想的组织模式、⼲预理论以及变⾰代理⼈的⾓⾊。
与组织变⾰密切相关的是领导⾏为研究。
在个体层⾯上,组织⾏为学⽐较注重决策和判断中所采⽤的认知策略和判断决策问题;在组织层⾯上,组织⾏为学主要分析不同背景下的决策模式、权⼒结构和参与体制,并特别重视决策技能的开发和利⽤。
2)组织⾏为学强调对⼈⼒资源的系统开发。
⽬前有关胜任特征评价、个体对组织的适应性和⼲预问题的研究等⼈⼒资源问题正向纵深发展。
3)组织⾏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标。
在跨国公司和国际合资公司的⽐较研究、科技投⼊的⾏为研究、失业指导研究、劳动⼒多元化、国家⾦融安全等⽅⾯,均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组织⾏为学研究除秉承强调⽣产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作⽣活质量。
组织行为学课程考试习题(含答案)
1、什么是组织?答: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1、是由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2、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层面各包括哪些内容?答:第一:把组织看成是个人的集合:有关人性、需要、动机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是用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的。
对诸如价值观、知觉、态度、个性、意志和情感这些因素也予以考虑,并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个体行为与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
第二:把重点放在组织成员的小组、群体上,研究其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们在一起工作的常规方式是小组、部门、委员会这些组织形式。
因此,在组织行为学中,一个可选择的富有成效的方法是分析工作群体的功能,如规范、凝结力、士气、沟通、人际、合作与竞争等. 第三:把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来研究:力求理解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如何影响组织效率温和氛,如何影响有效沟通和信息传递,认识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认识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律,从而尽可能提高组织的有效性,改进组织气氛。
1、组织行为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主要学说?受到哪些学科发展的影响?答:组织行为学是随着管理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一)古典理论时期(1900—1930 年) ,受管理科学发展的影响; (二)人力资源理论,受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三)权变理论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受哲学思想发展与社会学发展的影响; (四)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学的深入,行为科学发展的影响。
2 、21 世纪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答:一、经济全球化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影响;二、高新科技,特殊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影响. (网络化、扁平化、灵便性、多元化、全球化)1、行为研究中的原则?答:1949 年,行为科学命名大会上的四项决定: 1、理论的肯定和证明必须靠公众都能够观察了解的客观事实,不能单凭学者个人的经验;2、尽量使用数理化的方式来说明假设,以便精密地测试和修正;3、尽量使各种论述精确,以便能用严密的试验予以肯定或者否定;4、使用自然科学所惯用的“厘米—克—秒”制作为度量工具。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一、简答题1. 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角度,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答:管理者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中的一条共同的主线,不管它被称为管理者的“领导只能”、“人际交往的角色”,还是“人际技能”,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对于“人际技能”这一概念,普遍用的学科术语就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到以下领域:①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即对领导人个性、行为方式及领导效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理论,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领导职能;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的认识,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都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角色和人际技能。
概言之,组织行为学就是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的知识加以运用,使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更为有实践意义。
2.定义组织行为学,并与管理学进行比较。
答:(1)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其含义包含三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②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罗宾斯_组织行为学(第十版)_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l 复习笔记一、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1. 管理者的职能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今天这些职能简化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2)组织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制定的行动方案。
(3)领导管理者就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去影响组织的成员,努力营造起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以便使管理的领导职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4)控制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组织的管理者从头到尾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或预见问题后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
2. 管理者的角色20世纪60年代末,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生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高层经理进行了一项精心研究,明茨伯格得出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这10种角色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角色。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信息角色是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亨利·明茨伯格界定的10种管理角色如表1.1所示。
3. 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指为了完成或理解一个组织的特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也就是业务方面的技能。
(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指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习题1
《组织行为学》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B、一切人的行为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2. 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A、面谈法B、电话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D、案例研究法3.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
A、梅奥B、莱维特C、维卡D、斯克伯兹4. 最早发现工作群体的重要性的是()。
A、霍桑试验B、莱维特的研究C、维卡的研究D、马斯洛的研究5. 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A、气质B、性格C、能力D、个性6. 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D、按人的行为模式7. 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B、韦伯C、勒温D、明兹伯格8. 领导的权力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资源控制权、专长权和()。
A、指挥权B、奖惩权C、决策权D、人事权9. 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角色知觉B、角色冲突C、角色期待D、角色定式10. 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A、群体促进效应B、社会惰化效应C、协同效应D、责任分摊效应11. 对处理日常性事务的工作,最适合的沟通网络形式是()。
A、轮式B、Y式C、链式D、全方位式12. 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
A、社会惰化效应B、群体促进作用C、协同效应D、从众效应13. 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韦伯B、霍曼斯C、莫里诺D、阿西14. 舒兹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要,这些需要一般可以分为()。
A、二种B、三种C、四种D、五种15. 员工的出勤率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Ⅰ篇导论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人际技能的重要性人际技能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决定管理者的职业生涯能否真正飞黄腾达上,领导和沟通技能很重要;(2)管理者人际技能的开发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高绩效的员工;(3)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要求日趋提高的工作环境中,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技能。
二、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在工作中做出决策、分配资源和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管理者在组织当中完成他们的工作。
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或一系列共同目标。
1.管理者的职能亨利·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把这些职能可简化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计划职能包括:①确定组织的目标;②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③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
(2)组织组织职能包括:①决定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②谁来承担这些任务;③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④谁向谁报告工作以及在什么地方做出决策。
(3)领导领导是指导和协调他人工作。
当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时,他们就是在进行领导。
(4)控制为了保证各项事情按部就班地发展,管理者必须对组织的绩效进行监控。
他们要对实际的绩效与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出现重大偏离,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要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这种监控、比较以及对可能的错误进行纠正的活动,就是控制职能。
2.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指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但高度相关的角色,或者说表现出10种不同的工作相关行为。
如表1-1所示,这10种角色可以归纳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练习题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BCDEF)。
A多学科交叉性B情景性C系统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F科学性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BCE)。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ABCDE).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1.第二章社会认知与行为练习题1、归因是指的是(C)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B。
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C。
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D.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2、在观察一个人时,对方先出现的特点,将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影响对此人看法。
这属于(B)A。
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
晕轮效应3、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4、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的外显行为形成判断他人内在动机的一种心理活动.5、社会认知的特征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显著性、防御性。
6、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7、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认知对象、认知情境。
8、认知者的因素包括兴趣、动机和任务;过去的经验;情绪的影响;个性特征。
9、常见的认知偏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
10、认知对象因素包括魅力;知名度和印象整饰。
认知情境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11、案例分析:一个经常见面但从未与之交谈过的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他衣着极为整洁,裤子笔挺,没有一丝绉折,凭此印象你认为他一定是个做事细心周到,非常认真的人。
试分析:①这种推断是否一定正确?②这种推断属于认知中的什么现象?③这种现象对认知有什么影响?答案要点:不一定;属于认知偏见中的晕轮效应;以点盖面,以偏盖全,造成对人的认知不全面,影响对人的正确判断。
《组织行为学》章节练习题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是什么?2.组织行为学有哪些特点?3.人群关系学有哪些主要内容?4.组织行为学有哪些具体研究方法?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试述人的行为的概念、基本特征和行为模式。
2.人的行为有什么规律?3.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哪些内容?4.什么是感觉?什么是感受性?。
5.一个人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6.什么是气质?气质有哪些类型?7.什么是能力?8.什么是工作满意度?影响工作满意度有哪些因素?第三章激励与个体行为1.你怎样理解马斯洛的需要理论?2.你怎样理解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3.你怎样理解强化理论和挫折理论?4.谈谈你对正激励、反激励与去激励的认识。
第四章工作压力与压力管理1.什么是压力?2.压力通常有哪些来源?3.个体通常对压力有哪些反应?4.消极压力通常有哪些不良后果?第五章职业兴趣与职业锚1.什么是职业兴趣?通常职业兴趣的发生发展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2.常见的职业兴趣有哪些类型?3.什么是职业锚?职业锚有哪些分类?4.什么是职业价值观?第六章群体概述1. 什么是群体?群体有哪些特征?2.群体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群体有哪些基本类型?4.什么是群体结构?5.怎样测定群体的层次?6.群体行为有什么规律?第七章群体动力理论1.怎么理解群体动力的含义?2.什么是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的种类及功能?3.什么是群体压力?4.什么是群体意思?影响群体意识有哪些因素?5.什么是群体士气?6.怎样理解群体的冲突?群体冲突的类型及解决的方式有哪些?7.群体决策的策略与方法有哪些?8.什么是群体竞争?怎样对竞争进行管理与组织?9.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有哪些?群体内聚力与群体效率是什么关系?10.怎样测量群体内聚力?第八章群体人际关系1. 什么是群体人际关系?建立群体人际关系需要什么条件?2.群体人际关系是怎样形成的?3. 群体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重要性?4.影响群体人际关系有哪些主客观因素?5.怎样分析改善群体人际关系?第九章团队与团队建设1.什么是团队?团队与群体的关系如何?2.团队有哪些类型?3.成功的团队有哪些特点?4.什么是团队建设?5.加强团队建设有什么重要性?6.怎样进行团队建设?7.什么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有什么重要性?8.团队信息沟通的含义是什么?9.有哪三大有效沟通技巧?第十、十一、十二章领导1. 什么是领导?领导有哪些特征?2.领导者与管理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什么是领导的影响力?如何提高领导的影响力?4.什么是领导力?第十四章组织和组织理论1.如何理解组织的含义?组织有哪些特征?2.组织有哪些类型?3.组织的基本功能是什么?4.如何理解组织的氛围?5.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有哪些?6.组织结构有哪些基本形式?7.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是什么?第十六章组织力1.什么是组织力?2.组织力的内容包括哪些?3.常见的组织能力有哪些?4.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有哪些特点?5.什么是组织文化?6.组织文化的内容包括哪些/7.什么是组织承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是什么?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智慧树知到《组织行为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组织行为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点是从组织的行为出发,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活动方式,并对作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A:对B:错正确答案:错2、科学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劳资关系。
A:对B:错正确答案:对3、组织行为学研究解决的问题是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A:对B:错正确答案:错4、早期的组织行为学又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
A:对B:错正确答案:对5、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最初源自于对劳动生产率与劳资关系的关注。
A:对B:错正确答案:对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A:一切人的行为B:一切人的心理活动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正确答案: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7、泰勒1911年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誉为()之父。
A:古典管理B:科学管理C:经营管理D:行政组织理论正确答案:科学管理8、阿吉里斯在()中指出,组织中的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A:《人的动机理论》B:《工作与人性》C:《工作的激励》D:《个性与组织》正确答案:《个性与组织》9、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主持“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创立A:工业心理学B:管理心理学C:组织心理学D:A. 人际关系学说正确答案:A. 人际关系学说10、组织行为学的特性有A:跨学科性B:多层面性C:情境性D:科学性E:阶级性正确答案:跨学科性,多层面性,情境性,科学性第二章1、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内容,个性的标志是A:气质B:性格C:能力D:价值观正确答案:性格2、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是A:气质B:性格C:能力D:态度正确答案:能力3、()的人对外界刺激反应慢,但观察力敏锐,善于观察别人觉察不到的细节,心理活动指向内部世界。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正确答案:抑郁质4、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更符合什么气质A:粘液质B:多血质C:胆汁质D:抑郁质正确答案:粘液质5、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A:缓慢稳重B:敏感多疑C:心境变化快但强度不大D:外倾性明显E:稳定性差正确答案:心境变化快但强度不大,外倾性明显,稳定性差6、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A:灵活性差B:对外界刺激反应缓慢C:沉静稳重D:热情急躁E:心理活动指向内部世界正确答案:灵活性差,对外界刺激反应缓慢,沉静稳重,心理活动指向内部世界7、美国学者卡兹把领导者能力分为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创新技能E:组织技能正确答案: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8、在组织中,可以找到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答:组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其次,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资源;最后,组织有特定的结构。
组织行为是指在一定组织环境中,全体组织成员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因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B2.BC3.A4. C5. C6. C三、应用练习题1.阅读管理学相关内容,谈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差异。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
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运营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属于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2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你所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做一次研究。
答:略案例讨论:IDEO让互助文化深入人心对领导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倡导组织中的互助行为更重要的了。
员工在工作中互助是优秀企业的一道常见风景。
如果不考虑员工自觉性,即组织行为学者所说的组织公民行为,公司希望高效运转,就需要将所有任务完美分配,中间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任务在执行中不能随意更改,而且所有任务必须同步,不能在进度上有半分差池。
不仅如此,在知识型工作时代,商业成果往往与人们在复杂项目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
因此,互助行为显得更为重要。
这种帮助不只包括简单的任务分担,还包括视角、经验与专业知识的分享,即合作式帮助,它能提高创意的含金量与执行力。
但是,互助文化需要主动培养,因为帮助行为并不会自发地在员工中出现。
在群体中,人们的心思往往充满矛盾:潜在的帮助者可能更想与人竞争;潜在的求助者可能更想逞能单干,或不信任他们的求助对象。
无论是哪种情形,互助都需要人们在结果不明朗时依然心甘情愿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帮助行为的出现不是因为强制,而是源于激励。
著名设计公司IDEO在此方面的卓越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说起IDEO,人们会想到它享誉全球的创新设计,其领域涵盖商业、政府和医疗;同时,IDEO还频频向其他公司提供咨询,帮助它们提高创新技能。
当问及IDEO的企业文化,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合作式帮助。
在IDEO,你会发现帮助行为无处不在。
领导层对互助文化深信不疑并非所有大公司的领导者都会将合作式帮助当成组织的重心,但IDEO的领导层对此态度明确。
该公司CEO蒂姆·布朗(Tim Brown)认为,这不仅因为IDEO面临的问题需要运用高超的创造力解决,而且这些问题都非常复杂。
布朗说:“我相信,问题越复杂,你就越需要帮助——这正是我们的业务特点。
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一种互助文化,让帮助行为变得更普遍。
”这说明领导层对“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互助文化深信不疑。
为证明这种深信不疑,IDEO的领导者身先士卒,首先扮演起求助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例如,一位领导者以帮助者的身份与某个团队进行了一小时的头脑风暴。
其实该团队的项目还未正式启动,这次帮助行为并非不可或缺,这位领导者也不是唯一能伸出援助之手的人。
在IDEO,级别并不会妨碍一个人成为他人的求助对象,受人推崇的帮助者出现于组织的各个层级。
低级别的员工并不害怕向领导者寻求帮助;领导者也不耻于暴露自身的弱点,他们会向比他们低好几个级别的员工寻求帮助。
互助的正反面人们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促进组织互助行为的关键是让组织中的专家变得更乐于提供帮助。
事实上,每次帮助行为都有求助和助人两方面,两方面都需要重视。
对很多组织的员工而言,发出求助邀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很多文化都强调互利性,受惠于人常常让受助者有种欠债的感觉。
即使你不怕别人回头向你“要债”,也可能因为碍于面子而不愿向别人开口,尤其是向组织中地位更高的人求助时。
对此,IDEO做出实际的努力来消除人们对求助的犹豫。
在每个项目的初始阶段,设计师都会得到这样的信息,即寻求帮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员工们可能在整个项目期间都在求助,每次讨论从15分钟到半天不等。
在IDEO,求助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但是,向组织中的所有人求助并不是特别有效的方法。
求助者必须知道哪些人是最好的求助对象。
你可能认为,组织中最好的帮助者一定是最厉害的专家,但事实并非如此。
针对IDEO员工的调查显示,信任感和可接近性远比能力更重要。
在IDEO,成为最佳帮助者的员工必须能让他人产生信赖感。
因为向人求助会暴露自己的一些弱点,人们更愿意向自己信赖的人求助。
可接近性是指人们有时间、有能力并乐于提供帮助。
当一个团队缺少互助行为时,原因往往和人们不能接触到帮助者有关——这些帮助者不在办公室,不回复邮件,或他们太忙而没时间向他人提供帮助。
即使是公司安排的项目协助者,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此外,团队中的最好的帮助者在项目刚开始时往往并不是人们心中最好的求助对象。
建立流程,明确角色IDEO的互助行为到底有多普遍?答案是:几乎每个人都被同事列为帮助者,有一些员工还被多次提及。
IDEO的大部分员工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已经在公司日常活动和人际交往中逐渐学会了互助行为。
不过,仅靠口头宣传不足以建立互助文化,IDEO通过建立流程和明确角色让互助文化深入人心。
在IDEO,流程的作用不是将帮助变成强制规定,而是鼓励人们更多地互助。
IDEO通过设立具体的帮助角色告诉人们该如何进行帮助。
IDEO设有一个办公室,专门指派设计团队带头人。
这些带头人均在某一或某几个设计领域取得过成就。
员工非常喜欢与设计团队带头人进行非正式项目讨论。
事实上,这些非正式讨论比那些正式讨论的作用还要大。
这大概是由于非正式讨论更即兴一些。
与此同时,大部分IDEO的项目团队都会安排1~2名高级设计师协助工作。
这些人拥有特定领域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客户经验,或只是因乐于助人而拥有良好的名声。
团队成员通常可以随时找到他们,这些人也会在整个项目期间定期跟踪项目进度。
设立工作空档期企业培养互助文化能提高组织效率,但设立不产生绩效的工作空档期也是IDEO培养互助文化的关键。
空档期能让员工有时间灵活地处理帮助他人的事宜。
别忘了,帮助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即使那些被正式安排为协助者的员工,协助工作也只是他们所有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
一位帮助者可能无法回应所有的求助。
既然IDEO鼓励人们互助,那么公司就必须防止员工超负荷工作。
没有奖金也可以上述促成合作式帮助的关键做法也许并不让人意外,但那些常见的人才管理方法并没有在这些关键做法中出现。
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奖金性质的激励并没有用于推动企业的互助文化。
在进行人员招聘时,IDEO的高管也会绷紧“帮助”这根弦。
如果一个应聘者在回忆自己之前取得的成就时,反复使用“我”而不是“我们”,IDEO通常会对这样的应聘者保持谨慎的态度;相反,如果应聘者能大方地提及并感谢某位对他提供过帮助的人,IDEO就认为该应聘者既乐于助人,也乐于接受帮助。
在IDEO,帮助也是员工晋升的考核标准之一。
而晋升至高层的管理者也身体力行,以身示范。
从更广的层面来看,帮助的激励机制来自人们简单的感激和他们对帮助价值的认可;恰到好处的帮助还能提高员工士气和工作满意度。
最重要的一点是,那些被列为最乐于助人的帮助者往往也拥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
这种出现在合作式帮助中的快乐展现了IDEO企业文化的另一面:头破血流式的竞争在这里不受欢迎。
IDEO传达的信息是:你应该避免单打独斗取得好成绩,当公司为客户呈现出最好的作品时,受益的是IDEO的全体员工。
改变的第一步改变的第一步是组织要向员工发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帮助行为比组织的内部竞争更有效。
在IDEO,每个员工都会收到一本《IDEO 简册》,其中阐述了组织的核心价值,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帮助别人成功”。
要建立互助文化首先要保证新入职的员工充分理解这些规范;要让员工明白,公司将帮助视为一种能促进绩效的行为;还要让他们知道求助是人们寻求自我提高的表现,而不是懦弱的标签。
现在,很多创意性组织都开始认同IDEO多年前发现的真理,那就是只依靠组织中的个人英雄无法保证组织的成功。
在面对复杂的项目和要求苛刻的客户时,如果人们能互相帮助,那么所有人的工作都能得到提高。
恰到好处的帮助能带来积极的情绪,提高同事、管理者和整个组织的认知,并增加人们的内在动力,进而更好地完成工作。
组织中的互助行为越盛行,人员流失率就越低,客户满意度就越高,公司利润额也就越大。
问题:1.IDEO通过哪些途径来推动并实现员工互助行为?答:(1)IDEO的领导者身先士卒,首先扮演起求助者和帮助者的角色;(2)建立流程,明确角色,所有员工都必须强制性的互帮互助;(3)设立工作空档期,空档期能让员工有时间灵活地处理帮助他人的事宜。
2.你认为企业在建立互助文化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答:(1)必须向员工发出清晰的信号,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参与互助;(2)奖金性质激励员工建立互助文化并非万能;(3)合理的确定帮助者和求助者的角色;(4)建立明确的互帮互助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