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 1999 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
糖尿病确诊标准是什么
糖尿病确诊标准是什么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那么,糖尿病的确诊标准是什么呢?首先,糖尿病的确诊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定义,糖尿病的确诊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症状、血糖浓度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其次,症状是糖尿病确诊的重要依据之一。
常见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乏力、视力模糊等。
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性。
除了症状外,血糖浓度也是糖尿病确诊的重要指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可以诊断糖尿病;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且伴有典型症状也可以诊断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血糖值应在重复检测后得出确诊。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也是糖尿病确诊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标准,HbA1c≥6.5%(48mmol/mol)可以诊断糖尿病。
与空腹血糖不同,HbA1c不受饮食和运动的影响,更能客观地反映血糖控制情况。
总的来说,糖尿病的确诊标准主要包括症状、血糖浓度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当患者出现典型症状时,血糖浓度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到一定标准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标准适用于成人,对于儿童和孕妇,诊断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确诊糖尿病。
此外,糖尿病的确诊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血糖的疾病,如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等。
总的来说,糖尿病的确诊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症状、血糖浓度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只有当患者符合以上标准时,才能确诊为糖尿病。
对于疑似糖尿病的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高血糖水平。
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十分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统一中国地区糖尿病患者的分型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对糖尿病的分型诊断进行了详细规定。
1. 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制定了以下的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FPG):≥7.0 mmol/L(126 mg/dL)- 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200 mg/dL)- 随机血糖:≥11.1 mmol/L(200 mg/dL)2. 分型诊断根据病因和临床特征,中国专家共识将糖尿病分为以下几类:2.1 第一型糖尿病(T1DM)第一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或绝对不足导致的糖尿病,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
其特点是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
第一型糖尿病的主要标志是胰岛素依赖性,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治疗。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通常不建议用于第一型糖尿病的诊断。
2.2 第二型糖尿病(T2DM)第二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据了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比例。
它主要与体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有关。
大部分T2DM患者表现为相对胰岛素缺乏。
诊断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是OGTT。
如果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结果显示空腹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之内,但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超过7.8 mmol/L,那么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2.3 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生的一种临时性糖尿病。
其特点是妊娠期间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主要基于OGTT的结果。
如果在妊娠20周之后出现以下情况,则可诊断为GDM:空腹血糖≥5.1 mmol/L(92 mg/dL),1小时血糖≥10.0 mmol/L(180 mg/dL),2小时血糖≥8.5 mmol/L(153 mg/dL)。
糖尿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分型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所致,多发生在青少年期。
2型糖尿病则是成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类型,通常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
分泌不足引起。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血糖升高,通常在产后能够恢复正常。
了解糖尿病的分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糖测定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血糖测定是诊断糖
尿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测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可以诊断糖尿病。
而糖化血红蛋
白测定则是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诊断
糖尿病的标准。
除了血糖测定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外,临床上还可以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标等来辅助诊断糖尿病。
这些诊断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也为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早期的诊断和分型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胰岛素替代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通过饮。
住院期间血糖管理
纠正酸中毒
• 目前明确认为DKA治疗时补碱并非必要及有益。因DKA的基础是酮 酸生成过多,通过胰岛素治疗后抑制酮体的产生,促进酮体的氧化, 且酮体氧化后可产生碳酸氢盐,DKA时的酸中毒自然会被纠正。
补碱指征 ➢ 血pH<7.1 ➢ CO2CP< 10 mmol/L或碳酸氢根降至5mmol/L ➢ 呼吸抑制 ➢ 严重高血钾(>6.5mmol/L) ➢ 乳酸性酸中毒
补钾
• DKA时失钾严重,总量可缺少300~1000mmol/L。即使就诊时血钾在4.0mmol/L 左右虽属正常,但此时由于酸中毒总体钾已降低,患者常在纠酮治疗1~4小时 后发生低钾。
• 补钾时机:如开始血钾在正常范围(4.5~5.5mmol/L),可暂不补钾,但需严 密监测,一旦血钾低于4.0mmol/L立即补钾。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胰岛素 升糖激素
血磷
血糖高但 利用障碍
脂肪动员
血浆渗透压 渗透性利尿
2,3-二磷酸甘油
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
游离脂肪酸
丙酮、 乙酰乙酸 β羟丁酸
pH正常:酮症 pH<7.35:酮症
酸中毒
携氧系统功能异常
循环衰竭、肾衰竭
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昏迷
诱因及临床表现
• 发病前常有诱因,如感染,胰岛素治疗患者突然中止治疗或不恰当减 量,饮食不当,胰岛素拮抗性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应激情况, 如 外伤、手术、心脑血管病变等.
并发症的治疗
• 对于顽固、严重的DKA应注意除外心梗的可能。 • DKA时约70%的患者血淀粉酶增高,其中48%为胰腺型淀粉酶。血淀
粉酶增高应注意胰腺炎的存在,此多为亚临床型,可能由于高渗透 压和低灌注对胰腺造成的损害。 • DKA治疗中可能发生低氧血症或肺水肿,甚至呼吸窘迫综合症。 • 当合并严重休克时,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出血、严重酸中毒、低血 钾、感染、心梗、肾上腺功能不全等。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1. 引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研究和诊断糖尿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这一标准通过对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其他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标准中,糖尿病被定义为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高血糖。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糖尿病被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定类型的糖尿病。
3. 临床诊断标准在临床上,诊断糖尿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血糖水平和其他相关指标。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标准将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分为两部分: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3.1 空腹血糖根据标准,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 mg/dl)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反映了患者基础的血糖水平,是最常用的诊断指标之一。
3.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另一种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方法。
根据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 mg/dl)也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4. 对糖尿病的理解和管理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对于我们理解和管理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代谢状态进行评估,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糖尿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 个人观点和总结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个人认为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管理意义重大。
通过科学的血糖水平和代谢状态评估,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糖尿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这一标准,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在这篇文章中,我对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了全面解读,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诊断标准。
糖尿病分型标准
糖尿病分型标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分型标准主要根据其病因不同,病理生理变化不同而制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糖尿病可分为以下四类:
1.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机体无法利用葡萄糖的疾病。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频繁的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疲劳、视力模糊等症状。
2.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存在但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机体葡萄糖利用障碍的疾病。
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乏力、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等症状。
3.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通常在孕后6个月出现,由于孕期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及孕激素对胰岛素的抵抗作用,导致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出现异常。
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增加、口干、疲劳等症状。
妊娠糖尿病一般在分娩后自行恢复。
4.特殊类型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糖尿病、胰腺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糖尿病等。
总之,根据糖尿病的不同病因及临床表现,可分为上述四类。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预防并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因此建议定期检查血糖,尤其对于有家族糖尿病史的人群要更加重视。
健康管理师---实操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分析题】一、患者胡女士,66 岁,因“间歇性头痛10 年,加重 1 周”,于秋季来就诊。
自述10 年来经常出现间断性头晕、头痛、伴视物模糊,偶有晕厥。
无胸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血压最高时为160/110mmHg。
间断服用降血压药物,可以控制在120/88mmHg。
一周前出现严重不适,服药缓解。
一周以来,纳可、眠欠佳、梦多、易醒、大便秘结,小便调。
最近检查结果:空腹血糖 6.9mmol/L,糖化血红蛋白 6.5%,门诊血压:145/85mmHg,肝肾功能、血脂、尿蛋白、腹部 B 超均无异常。
请在药物治疗之外,为她制定健康干预方案。
请回答:1、高血压的分级标准是怎样的?请分析该高血压的分级情况。
答: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主要分3个级别,高血压1级收缩压在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收缩压在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收缩压在≥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且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级别不同时以高级别为准。
胡女士高血压不稳定,最高时血压为160/110mmHg舒张压达到高血压3级标准,近期门诊血压血压为145/85mmHg收缩压为高血压1级标准,经过药物控制可达到120/88mmHg正常水平。
2、胡女士是否有糖尿病,或者存在较高的糖尿病风险。
答:胡女士空腹血糖6.9mmol/L,糖化血红蛋白 6.5%,按照2010年 ADA指南HbA1C(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即使其空腹血糖未达到7mmol/L(6.9mmol/L已经接近),仍可判定有胡女士有较高的糖尿病风险。
3、为胡女士制定健康干预方案,你还需要了解哪些内容?答:还需了解,1)个人基本信息,即民族、血型、文化程度、药物过敏史、既往史、家族史、婚姻状态等;2)生活方式信息,即吸烟、饮酒、膳食偏好及身体活动情况等;3)体格检查,即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300
(mg/dl)
200
糖 100
血
睡前胰岛素治疗
血糖的曲线 下面积降低 50% (P<0.001)
0
8 am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 4 6 8 am
时间
Cusi K, Cunningham G, Comstock J, D. Care 18, 843, 1995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
≥7.0(126)
≥11.1(200)
<7.0 7.8—11.0(140—199)
5.6—6.9(100—125) <7.8(140)
*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不能用以诊断IFG或IGT *毛细血管血浆葡萄糖相应值仅2小时血糖值不同:糖尿病,2小时
≥12.2mmol/L(220mg/dl);IGT,2小时≥8.9mmol/L(160mg/dl)且 <12.2mmol/L(220mg/dl).
疗。
早期使用胰岛素的益处
? 2型糖尿病患者中逐渐看到胰岛素治 疗的降糖以外的益处
? 改善高糖毒性、脂毒性 ? 克服胰岛素抵抗 ? B细胞保护(休息、抗凋亡)
14
15
16
胰岛素治疗的方法
一、胰岛素的补充治疗 二、胰岛素的替代治疗 三、胰岛素的强化治疗
一、胰岛素补充治疗
胰岛素补充治疗
补充治疗:以口服降糖药为基础, 联合胰岛素治疗 补充治疗的适应症:口服药物治疗 下白天血糖控制欠佳,而空腹血糖 过高的患者 补充治疗的方法:
下降 ? PIMA印第安人研究显示 B细胞分泌缺陷出现与
胰岛素抵抗在 IGT和糖尿病进展阶段都发挥重 要作用 ? 双曲线定律揭示在糖尿病发病前期已经存在 B 细胞代偿能力的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英文版
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英文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9 Diabetes Diagnosis CriteriaIn 1999,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eleased updated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These guidelines aim to provide a 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diagnosing diabetes, which is essential for proper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the condition. The criteria set forth by the WHO in 1999 have since been widely adopted b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round the world.The WHO 1999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are based on measurements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and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se criteria, a diagnosis of diabetes can be made if any one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is met:1.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126 mg/dl (7.0 mmol/L): A fasting plasma glucose level of 126 mg/dl or higher indicates diabetes. Fasting means that the individual has not consumedany food or beverages other than water for at least 8 hours prior to the test.2. 2-Hour Plasma Glucose ≥ 200mg/dl (11.1 mmol/L) during an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An OGTT involves drinking a glucose solution after fasting overnight, then te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2 hours later. A result of 200 mg/dl or higher indicates diabetes.3. Casual Plasma Glucose ≥ 200mg/dl (11.1 mmol/L): If an individual has symptoms of hyperglycemia (e.g., increased thirst, frequent urination) and a random plasma glucose level of 200 mg/dl or higher, a diagnosis of diabetes can be made.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se diagnostic criteria are meant to be used in non-pregnant individuals. For pregnant women, the WHO recommends using different criteria to diagnose gestational diabetes.The WHO 1999 criteria also includ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of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which are conditions that precede diabetes and increas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the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se guidelines, IFG is defined as a fasting plasma glucose level of 110-125 mg/dl (6.1-6.9 mmol/L), while IGT is diagnosed if the2-hour plasma glucose level during an OGTT is between 140-199 mg/dl (7.8-11.0 mmol/L).Diabetes is a chronic condition that affects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 and can lead to serious complications if not properly managed. By using standardized diagnostic criteria such as those set forth by the WHO in 1999,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can accurately identify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and initiate appropriate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outcomes.In conclusion,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9 diabetes diagnosis criteria have become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ng diabetes mellitus worldwide. These criteria provide clear guidelines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identify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and ensure they receive the necessary care and treatment. By following these criteria, healthcare providers can effectively manage diabet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those affected by this chronic condition.篇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9 Diabetes Diagnosis CriteriaIn 1999,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evised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iabetes in order to better reflect the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These criteria are important in accurately identifying individuals who have diabetes and ensuring they receive appropriate treatment and care. The 1999 WHO criteria for diabetes diagnosis are as follows:1.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Level:- Normal: FPG < 6.1 mmol/L (110 mg/dL)-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 FPG 6.1-6.9 mmol/L (110-125 mg/dL)- Diabetes: FPG ≥ 7.0 mmol/L (126 mg/dL)2. 2-hour Plasma Glucose Level after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Normal: < 7.8 mmol/L (140 mg/d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7.8-11.0 mmol/L (140-199 mg/dL)- Diabetes: ≥ 11.1 mmol/L (200 mg/dL)3. Symptoms of hyperglycemia and casual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 ≥ 11.1 mmol/L (200 mg/dL)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diabetes.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se criteria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evidence that individuals with glucose levels above the specified thresholds have an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diabetes-related complications. Additionally, the WHO recommends that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should be confirmed by repeating the test on a different day if the results are borderline or inconsistent.These diagnostic criteria have been widely adopted b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round the world and are used to identify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prediabetes, and 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 Early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are crucial in preventing complication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kidney failure, blindness, and lower limb amputations.In addition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the WHO also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including a healthy diet,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and weight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are also advised to monitor their blood glucose levels regularly, take prescribed medications as directed,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if they experience any symptoms of hyperglycemia or hypoglycemia.Overall, the 1999 WHO diabetes diagnosis criteria provide a 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and ensuring they receive appropriate care and management. By following these criteria,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can accurately diagnose diabetes, initiate timely interventions, and help individuals lead healthier lives.篇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9 Diabetes Diagnostic CriteriaIntroductionDiabetes is a chronic disease that affects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 In 1999,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eleased updat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iabetes in an effort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and consistent guidelines for diagnosing the disease. This document outlines the key criteria outlined by the WHO for diagnosing diabetes.Criteria for Diagnosis1.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Test: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ests used to diagnose diabetes is the fasting plasma glucose test. In this test, a person is required to fast for at least 8 hours before having their blood glucose levels measured. Ablood glucose level of 126 mg/dL (7.0 mmol/L) or higher on two separate occasions is indicative of diabetes.2.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Another test that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diabetes is the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In this test, a person is required to fast for at least 8 hours before consuming a glucose solution. Blood glucose levels are then measured 2 hours after consuming the solution. A blood glucose level of 200 mg/dL (11.1 mmol/L) or higher is indicative of diabetes.3. HbA1c Test: The HbA1c test, also known as the glycated hemoglobin test, measures the average blood glucose levels over the past 2-3 months. A HbA1c level of 6.5% or higher is indicative of diabetes.4. Symptoms of Diabetes: In some cases, a person may present with classic symptoms of diabetes such as frequent urination, increased thirst, unexplained weight loss, and fatigue. If these symptoms are present along with a random plasma glucose level of 200 mg/dL (11.1 mmol/L) or higher, diabetes can be diagnosed.5. Gestational Diabetes: In pregnant women, gestational diabetes can develop.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are a bit different, with a 75g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and the following cutoff va lues: Fasting glucose ≥92 mg/dL (5.1 mmol/L), 1-hour ≥180 mg/dL (10.0 mmol/L), and 2-hour ≥153 mg/dL (8.5 mmol/L).ConclusionThe 1999 WHO diabetes diagnostic criteria provid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with clear guidelines for diagnosing diabetes. By using these criteria, healthcare providers can accurately identify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and provide appropriat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diagnosing diabetes early can help prevent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the disease.。
第2讲 糖尿病诊断与分型
四、分型
1998年7月WHO报告公布实行新的病因分型。 我国1999年10月采纳新的分型。 糖尿病的病因学分类
1、 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①免疫介导 A急性 B缓慢 ②特发性 2、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体胰岛素抵抗)。
四、分型
3、特殊型
三.鉴别诊断:
(二)糖尿病辅助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A1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 1. 糖化血红蛋白A1(GH6A1)有a.b.c三种, 以GhbA1C)为主,正常GhbA1约为810%,GhbA13-6%,其量与血糖浓度呈 正相关,可以反映取血前1-3个月内平均 血糖水平。
三.鉴别诊断:
(二)糖尿病辅助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A1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
<7.8(140)
正常
≥7.8~<11.1(≥140~200) 糖耐量减低(IFG) ≥11.1(200) 糖尿病(DM) 另一天再次证实
二、诊断标准(3)
糖尿液诊断标准mmol/L(mg/dl)
典型症状+随机血糖≥11.1(200) 或FPG ≥7.0 (126) 或OGTT中2HPG≥11.1(200) 症状不典型: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谢
THANK
谢
YOU !
三.鉴别诊断:
(一)尿糖阳性或血糖过高鉴别
1.其他原因
①肾性尿糖,因肾糖阈降低所致。虽尿糖阳 性,但血糖及OGTT正常; ②大量维生素 C,水杨酸盐,丙磺舒等可引 起尿糖假阳性反应。 ③急性应激、心梗、脑血管病、创伤、手术 等,胰岛素对抗激素个,出现一过性血糖 升高,尿糖阳性应激过后可恢复正常。
三.鉴别诊断:
二、诊断标准(1)
空腹血浆血糖(FPG)的分类mmol/L(mg/dl)
1999年世卫组织诊断糖尿病标准
1999年世卫组织诊断糖尿病标准2021年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经过更新的世界糖尿病诊断标准,从而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这一世界性的标准发布,是对1999年世卫组织诊断糖尿病标准的一种延续和完善。
为了更全面地探讨这一话题,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1999年世卫组织诊断糖尿病标准,以及它对于世界范围内糖尿病诊断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1999年世卫组织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当时,这一标准通过测量空腹血糖值来界定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值≥7.0 mmol/L (126 mg/dL)。
这一标准逐渐被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士所采纳,成为了糖尿病诊断的国际性标准。
然而,随着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一标准的局限性。
空腹血糖值作为唯一的诊断指标,忽略了糖耐量减低的情况,也就是说,在餐后血糖值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未达到糖尿病水平。
这种情况在某些人群中尤为常见,例如老年人、肥胖者和某些种族人群。
因此,1999年的世卫组织诊断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糖尿病患病率,导致了一些潜在的糖尿病患者被忽视。
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应该如何确定,才能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的真实病情呢?在这个问题上,研究者们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并最终形成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建议。
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在诊断标准上加入了糖耐量减低的判断,即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未达到糖尿病水平(空腹血糖值<7.0 mmol/L (126 mg/dL),而餐后2小时血糖值≥11.1 mmol/L (200 mg/dL))。
这一标准的更新和完善,使得糖尿病的诊断更加严谨和全面。
它更好地反映了患者的血糖控制状态,避免了对糖尿病患病率的低估,也更有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这一新标准也使得他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此外,这一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防控工作。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1、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标志是反复性的和持续性的高血糖症,其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三项之一:1.1、非同日两次空腹血糖达到或者超过7.0 mmol/L 126 mg/dl,其中空腹的定义为禁食8小时以上。
1.2、在75克葡萄糖糖耐力测试中,两小时后血糖高于11.1mmol/L 200 mg/dl。
1.3、具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高于11.1mmol/L 199.8 mg/dl。
2、糖耐量异常糖耐量异常是指有糖尿病症状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数值,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一般指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时为糖耐量损伤igt;空腹血糖fpg≥6.11mmol/l,但<6.99mmo/l时为空腹血糖损伤ifg 。
在我国医生在作出诊断时往往要结合临床症状加以考虑,如果有症状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后血糖达到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
如果完全没有糖尿病症状,就需要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达到上述标准,才可以判为糖尿病。
3、糖尿病的分型3.1、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小于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
单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3.2、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的发病率高,常常可能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的疾病。
起病隐袭,早期并无任何的症状,或者仅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
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糖尿病诊断明确,容易区分。
下述鉴别诊断均为单一症状或组合症状相似,应仔细区分。
1、肝脏疾病:肝硬化患者常有糖代谢异常,典型者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餐后血糖迅速上升。
病程长者空腹血糖也可升高。
2、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出现轻度糖代谢异常。
3、应激状态:许多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感染、创伤,外科手术都可能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应激因素消除后1~2周可恢复。
糖尿病分型与病理生理 ppt课件
内分泌科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WHO 1999)
1. 糖尿病症状+200mg/dl) 或
2.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 或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hPG水平 ≥11.1mmol/l(200mg/dl)
1型糖尿病
临床特点
• 大多为儿童及青少年。 • 起病较急,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诱发起病,可有家族史。 • 多有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 • 约20%~40%患儿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就诊。 • 需要胰岛素注射治疗。 • 谷氨酸脱竣酶抗体(GADA) ,胰岛细胞抗体(ICA) ,胰岛素抗
体(IAA)阳性。
1A型免疫介导糖尿病
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参与的复杂病(成年起病 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有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机制参与 可有以下遗传-免疫临床病因学标志:
(1)具有人类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上的Ⅱ 型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2)体液中存在针对胰岛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蛋白质酪氨 酸磷酸酶样蛋白(IA2/ICA512)及IA-2B/phogrin、胰岛素抗体(IAA)以及多株胰岛细胞 抗体(ICA)。
B. 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 A型胰岛素抵抗病 小精灵样外貌综合征 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 脂肪萎缩性糖尿病* 其他
C. 胰腺外分泌病变 胰腺炎 创伤/胰腺切除 胰腺肿瘤 胰腺囊性纤维化 血色病 纤维钙化性胰腺病 其他
D. 内分泌腺病 肢端肥大症 Cushing综合征 胰高血糖素瘤 嗜铬细胞瘤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生长抑素瘤 醛固酮瘤 其他
但对高血糖而言仍为不足 第二阶段:绝对不足,分泌量低于正常 由部分代偿转为失代偿状态
糖尿病新诊断标准1999who
糖尿病最新诊断标准(1999年WHO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
以下诊断标准是1999年WHO、IDF 公布,同年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的认同,并建议在中国执行。
【诊断要求的几点说明】(一)确诊为糖尿病: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二)可排除糖尿病:1、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低减(异常)---IGT;如空腹血糖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IGT和IFG可以说是一种正常人向糖尿病的过度状态,这部分人虽然现在还不是糖尿病,但是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危险性非常高,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
据有关研究报道,每年5-8%的IGT者将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此外IGT 者发生心血管病变,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的危险性也大大提高。
2、若餐后血糖<7.8 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
【注释】1、严重症状和明显高血糖者,要求血糖值超过以上指标即可确诊。
2、在急性感染、外伤、手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虽测出明显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
3、无症状者不能依一次血糖值诊断,必须另一次也超过诊断标准。
4、儿童糖尿病多数症状严重,血糖高,尿糖、尿酮体阳性,无需做糖耐量试验,少数症状不严重者,则需测空腹血糖或糖耐量试验。
5、以上血糖值为静脉血浆血糖值。
如果是指尖全血或静脉全血空腹正常血糖值应该为6.1mmol/L.。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理想 空腹(mmol/L) 4.4-8.0
HbAlc
<6.2%
可接受 6.2-7.8
不达标 >7.8
8.1-10.0
>10.0
6.2%-7.5% >7.5%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
. (一)胰岛素促分泌药物 1.磺脲类降糖药 2.非磺脲类降糖药(餐时血糖调节剂)
(二) 双胍类 (三) -糖酐酶抑制剂 (四)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治疗
糖尿病妇女在计划怀孕前即应开始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直到妊娠结束。 应选用胰岛素短效制剂,忌用口服降糖药。 妊娠32~36周时宜住院治疗直到分娩。
胰岛素泵
是 一种内装有短效胰岛素的微电脑动力装置,体积为机大小 完全模仿胰岛素的持续基础分泌和进餐时的脉冲式释放,随时释放人体所需胰岛素,因此,象一个简单的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定义与以往不同,包括妊娠糖尿病及妊娠糖耐量受损两种情况.
产后6周需复查, 重新确定诊断,以明确是否为:
①正常
②或
③糖尿病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 饮食治疗 ● 运动疗法 ●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 糖尿病教育 ● 糖尿病药物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五个环节
要尽量达到以下目标:
糖尿病控制目标
(二)双胍类药物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发生在服药早期,轻度、短暂、可自行消失。于食物同服 或饭后服用可减轻
乳酸酸中毒:发生率极低,多发生在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当排除有禁忌症的病人时,发生率接近于零。
(三)葡萄糖酐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抑制小肠上皮细胞葡糖酐酶,抑制或减少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药物:阿卡波糖(拜糖平)
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应用胰岛素以达充分代谢控制或维持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卫组织 1999 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制定,如下:
1. 诊断标准:
(1)空腹血糖≥7.0mmol / L(126 mg / dL)
或
(2)随机血糖≥11.1mmol / L(200 mg / dL),同时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等。
或
(3)2小时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血糖水平≥11.1mmol/L (200mg/dL)
2. 分型标准:
(1)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
(2)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口服药物和必要时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3)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包括由基因变异、胰腺疾病、感染、药物或化学物质等引起的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