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分析

合集下载

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利弊浅析

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利弊浅析

新教理论与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利弊浅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中兴活力子(二〇一五年九月十七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德国经典作家马克思.韦伯关于宗教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关系的经典力作。

千百年来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类文明思想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读来,也会深有感触,从中可以获得一些新知和精神力量。

书中许多精彩的论述,都有他的独到之处,透视出作者在那个时代对于一战时期,二战前夕和工业革命期间的德国社会现实和伦理的深刻洞察和深深的思索探究的成果,特别是关于现代性与资本主义新教伦理关系的论述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它引导着我深入学习并加以探究其中的奥妙,以期把握其理论精髓。

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可以为我们更好地构架社会主义新伦理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

一、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内涵解析资本主义精神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马克思.韦伯所研究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正是德国资本主义在工业革命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识形态。

下面,我们要对他的思想和在当代的发展进行一个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一)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内涵马克思.韦伯所论述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内容:近代新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主要有以下六点:1.理性主义。

这种理性主义主要的表现为人类不再迷信上帝的全能和俗人罪过的救赎。

反对教会救赎的腐败,提高理性地认识自己和上帝,主张适应世界而不是逃避世界。

这种积极的入世态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也为反对封建束缚和保守落后提供思想武器。

2.赚钱就是目的。

在这种新教教义主导下,马克思.韦伯认为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

简言之赚钱才是硬道理。

这就为资本主义的扩张和资本的增值需求提供了伦理和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

3.劳动是人的天职。

新教伦理认为劳动是光荣的,人们劳动就不再是仅仅为了生存,还是在荣耀神,在升华自己以期得到神的恩选从而获得救赎。

简述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简述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简述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及其历史局限
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为生产无限扩大提供了强大动因。

资本主义为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拓宽了广阔空间。

新城市兴起、生产率不断增长、薪酬稳定攀升、就业率普遍较高。

所有或几乎所有社会成员毕生的前景得到改善。

局限性:资本主义社会人口规律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是在竞争、无政府状态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在劳动者经受贫困与劳动的折磨中实现的。

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必要特征以法规制度来确立和保护私人的财产,尤其是对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

私人财产权在早期的法律制度便已存在。

例如古罗马,但对于这些权利的保护则较为困难,因为当时罗马便没有警察存在。

罗马和一些早期的制度经常逼迫弱者付费给有权势的庇护人或贵族以换取保护。

浅析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浅析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浅析资本主义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摘要] 形成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的因素,同时也就是形成资本主义历史局限性的因素。

这个矛盾统一体的辩证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尽管这个过渡过程是长期曲折的,但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关键词] 历史地位;发展趋势人类社会发展像滔滔江河一样,波浪起伏,奔流不息。

人类纪元的两个千年已经成为历史,新的千年才刚刚开始。

在两千多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20 世纪初叶,社会主义又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横空出世,揭开了社会发展新的一页,开辟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可以作这样的概括: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并存、竞争,经过长期反复较量,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的时代。

一、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分析(一)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1.从生产关系角度看资本主义的“革命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与封建剥削制度不同, 资产阶级通过圈占农民的土地完全占有生产资料, 使劳动者除了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 资产阶级与劳动者之间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完全形成。

与封建制度下农民对地主完全人身依附关系不同的是, 雇佣工人属于自由劳动者, 但工人只能选择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哪个资本家, 却无权选择是否出卖劳动力。

2.从生产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的“先进性”马克思曾经说过, “手推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封建社会, 蒸汽机产生的是以资本家为首的资本主义会。

”资本主义使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 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的革新与进步。

生产工具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确立。

3.从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看资本主义发展的“广泛性”“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国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 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 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进步性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2.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 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 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二)局限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 ◆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 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 马克思:“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 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 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 种要素的创造。”对此,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 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 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 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 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 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018版 马原 第五章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2018版 马原 第五章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共产主义 必然胜利
(一)“取代”是由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决定的
• 资本积累推 动资本主义 基本矛盾不 断激化并最 终否定自身
2
• 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包 含着现代的 一切冲突的 萌芽” 1
• 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将成 为社会主义 的前奏
3
• 资本主义孕 育和培养的 无产阶级是 资本主义灭 亡的阶级条 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视 频 播 放 两 个 不 可 避 免
-----

视频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新技术 的突破 与应用 机器体 系的重 大改善 生产力 水平极 大提高 生产关 系调整 与改革
2.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 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在保护、促进和 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 了社会进步。
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 与挑战?我国该如何应对? 2.为什么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并不 会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 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存 在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 发经济危机。
3.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主义制度存在的“暂时性”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70年前 所写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他们所揭示的这一真理,主要根据不是出于对资本 主义的痛恨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 经济运动的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资本主义 是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根本动因。 必然灭亡、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更高级社会过渡的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过去一百多年中, 这种过渡更多地是表现为在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内部作出局部的调整,使之容纳发展 了的社会生产力。
第九章
19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发展趋势
这些调整形式主要有:
1、局部摒弃资本的私人性质,通过股份 公司的形式,赋予资本更多的社会性质;
15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与手段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无限追求剩余价值, 而手段则是无限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结构及运行 规律决定了,手段与目的是经常处于冲突 之中。这种冲突通过生产与实现的矛盾、 资本的创造性消灭、利润趋向下降等方面 表现出来。
第九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
历史地位
第九章
1
第九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历史地位
本章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个 整体,从历史进程角度考察它的地位。 重点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 渡性,以及支配资本主义发生、发展、 灭亡,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 规律。
第九章
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
历史作用
第九章
13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包括资本主义 基本矛盾以及由这一基本矛盾运动派生出 的一系列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 产条件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第九章
14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更高级的社 会过渡形式仍要取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内部矛盾的发展,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同时会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这些形式需 要我们在实践中观察认识。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分析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分析

试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宣言》也揭示了必然崩溃的原因:“资本主义在促成财富,资本积累的同时,也加速对工人阶级的剥削,破坏财富生产者的生存条件”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具有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间的根本矛盾任何社会制度无不发源于一定的思想意识形态。

思想意识形态变革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先导。

经济社会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从客观上说,始终离不开支配人的所有活动的思想意识,即便从主体作出符合实际要求的选择来说,也不能忽略主体性因素的影响。

情况还不仅仅如此。

社会制度的组织,首先是作为社会制度灵魂的制度目标,然后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确定的制度架构,以及具体的组织规则的确定,都是由思想意识形态决定的。

简言之,一定的思想意识形态,为一定的社会制度提供了基本规则。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也是如此。

因此,要准确把握资本主义的实质,特别是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看似令人困惑的的新变化,我们有必要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演变的角度,来透视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核资本主义思想意识形态在欧洲封建社会末期的形成和确立,大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新教运动和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思想意识形态发端于14~16世纪反对中世纪神权统治的长达200-300年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不是一场单纯的文化改造运动,实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运动。

该运动的思想结晶,概括地说,就是“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运动发生在16世纪,又称新教运动,由马丁·路德倡导。

他把斗争的矛头进一步对准教会,否定教皇的权威,提出“信仰得救”即人救自己的新说。

新教运动进一步动摇了宗教神权统治的思想基础。

最后使资本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完整、固定形态的,是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力:大机器生产优越性(进步性)生产关系:雇佣关系思想意识:要求摧毁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体现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发展的要求局限性:贫富不均☆资产阶级能统治世界的原因:生产工具先进,交通便利,使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必然战胜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因素: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改革、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工业革命、殖民掠夺☆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确立资本阶级统治(英国、法国)2、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3、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组度废除旧制度(俄国、日本)4、通过对外发动王朝战争(德国、意大利)☆四大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思想解放运动时间性质核心思想代表人物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人文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启蒙运动17——18世纪资产阶级领导的、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理性主义洛克、霍布斯、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自由主义思想19世纪略自由主义亚当•斯密、边沁、孔德、杜威社会主义思想19世纪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复兴运动1、中古世纪,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束缚人的思想,扼杀人性,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引起广泛的不满背景2、14世纪前后,处于欧洲贸易最繁荣区域——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兴起许多城市国家,开始产生新兴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人文主义”3、印刷术的推广与普及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含义: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表现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的思想文化运动发源地: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影响范围:几乎西欧所有国家影响: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思想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起推动作用,是近代以后欧洲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根源国籍称谓作品意义但丁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家(戏剧家)“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使英语文学创作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联想,以和悦的眼神、发自内心的微笑表现人性的光辉,达•芬奇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赋予笔下人物真实的个性与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市民妇女的温柔与典雅,鼓励人们去大胆追求不受宗教璀璨的世俗生活,完全摆脱宗教题材的束缚☆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不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以人文主义为武器,进行反封建、反教会、反神学斗争,为资产阶级服务☆16——18世纪的四次巨变:文艺复兴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背景自然科学取得长足的进步封建君主制依然存在,人们群众的利益仍然不断遭到侵犯和剥夺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不满足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斗争,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摧毁封建制度含义:17——18世纪,许多思想家的理论启迪人们的思想的时代是“理性时代”,提倡的思想是“理性主义”天赋人权:每个人生而自由、平等卢梭. “人民主权说”:人的权利是自然赋予、不可剥夺的天然权利代表人物“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代表资产阶级激进派(小资产阶级),提出“三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立”学说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教会,抨击天主教教会的罪恶行径,指出教皇实力建立在“成见与无知”的基础上意义:“性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理论依据☆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相同点: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文艺复兴运动的矛头指向是欧洲宗教神学,启蒙运动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新航线开辟根本原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黄金成为最贵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换手段,追逐金钱的梦想和日益膨胀的发财欲望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物质动力原因条件:欧洲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间接原因:《马可•波罗游记》的盛行,使欧洲人认为东方非常富有,有利可图目的:开辟市场,掠夺财富时间:15世纪——17世纪代表人物: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含义:15世纪——17世纪,欧洲各国在进行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性质:殖民扩张活动1、锤炼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坚强乐观的精神,开阔眼界对欧洲2、欧洲市场扩大,欧洲贸易中心变化,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使欧洲各国加入殖民行列,西欧殖民者从殖民地大肆掠夺财富,欧洲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形成新兴资产阶级,加速欧影响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海外市场和原始积累积极作用:是继郑和远航之后人类航海史上的又一壮举,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扩展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连接欧洲与非洲、亚洲、美洲的航路,打破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产生了消极作用:使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长期陷入落后和贫困之中时间资助国航向航线意义(地位)迪亚士1487 葡萄牙向东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穿越大西洋,发现好望角,开辟欧洲至印度的海上航线哥伦布1492 西班牙向西西班牙→大西洋→美洲略达•伽马1497 葡萄牙向东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印度西海岸实现欧州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麦哲伦1519——1522 西班牙向西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西班牙、葡萄牙多次开辟新航线的原因: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大西洋沿岸;国力较小,无力争夺欧洲大陆;造船和航海技术较好☆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目的: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寻找黄金过程:哥伦布每到一个地方就宣布是西班牙王室的领地,现墨西哥到阿根廷的广大中、南美洲地区,除巴西以外都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体现新航路开辟具有殖民主义色彩),但既没有找到通往中国和印度的新航线,也没有圆黄金梦,临死前仍误认为到达了亚洲的印度,因而美洲的土著居民被称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岛屿被称为“西印度群岛”个人才能和信念,自学获得地理学、天文学、航海学等专业知识,并坚信地球是圆的成功的原因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见“新航路开辟”“原因”☆麦哲伦:进步性:是伟大的航海家,1519——1522进行环球航行,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地圆说,为世界航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局限性:是殖民强盗,新航路的开辟具有殖民主义色彩,拉开长期血腥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序幕☆新航路开辟后,印第安人遭到殖民主义者的野蛮掠夺和种族灭绝,处境极其悲惨☆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的早期殖民活动的区域与所开辟的新航路基本一致,如西班牙主要在美洲,葡萄牙主要在非洲、亚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18世纪特点:暴力形式(武装斗争、人民起义)、法律形式(利用立法手段)举例: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共同点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异同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结果:取得胜利,改变社会性质,确立资产阶级政权不同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的发展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时间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性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领导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美国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资产阶级结果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成为总统制的联邦国家法国成为共和制国家颁布文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影响对英国:确立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对欧洲: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打击、削弱欧洲封建势力,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1、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以小胜大、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杰出战例;2、打碎英国殖民统治的桎梏,实现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独立,大大解放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开辟道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3、独立战争所体现的资产阶级的进步的政治精神,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带来深刻的影响,促进法国大革命爆发,有力地推动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进步性:彻底摧毁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局限性: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只为少数人所享有,所有人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和目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文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时间1689 1776.7.4 1791 1804人物——托马斯•杰斐逊——拿破仑颁布机构议会(国会)第二次大陆会议制宪会议——内容严格规定国王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的权力;确定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明确规定公民应有的权利1、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2、人民主权说:人民建立起得到被统治者同意的政府,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标和原则,人民就有权利去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一个新的政府;3、宣布独立: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并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国国王的一切隶属关系,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1、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2、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第一次确认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并吸收大革命以来的各种社会立法和理论上的成果影响确立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保留统而不治的君主、国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体制,为限制王权提供宪法保障,法律取得至高地位,使人治走向法治书面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对美国建国以后的国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第一、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是开创社会生产新时代的必要前提。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建立在对直接生产者小私有制剥夺基础上的。

它从一开始就以货币和财富的集聚为前提,它能够把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结起来,组织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从而成功地把个人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在所有和雇佣劳动相结合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它适应了自发分工的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生产要素全面流动的客观要求,因此能有效地组织社会化的商品生产过程。

第二、资本主义具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为决定条件的,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把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确定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确定是否为其生产者带来物质利益。

所以,市场的需求状况同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和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生产者才能获利,这样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展开剧烈的竞争。

同时,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展开竞争。

再者,由于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生产者又必然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展开竞争。

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社会经济到处都是剧烈的竞争,生气勃勃,蕴含着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

这既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也是它历史进步性的重要体现。

从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质来看,由于资本使用的是自由劳动才能够以财富积累为目的,由于资本追求的是财富的一般形式和一般的社会权力,由于剩余价值质的无限性和量的有限性的矛盾的刺激,由于资本的无止境的致富欲望及其唯一能实现这种欲望的条件不断地驱使劳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资本是生产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资本主义剥削理论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资本主义剥削理论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资本主义剥削理论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重要课程。

其中,资本主义剥削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对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剥削理论进行深入解析。

第一节:剥削与社会阶级在马克思主义中,剥削被定义为一种社会关系,即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所有者剥夺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过程。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剥削关系表现为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只能出卖劳动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由资本家占有。

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大基本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剥削者和统治者,而无产阶级则是被剥削者和被统治者。

资本主义剥削理论的核心就是分析和揭示这种剥削关系和阶级矛盾。

第二节: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形式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是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支配劳动过程,获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以劳动力的形式出现,而这种劳动力实际上是商品,劳动者则成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并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这个工资仅足够工人维持生存和再生产,无法覆盖他们所创造的全部价值。

因此,在劳动过程中,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转化为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剥削的形式有多种表现,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工人按照劳动时间进行工作,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身工资的价值。

而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中,资本家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作为利润归属于自己,而不归还给工人。

这种剥削形式使得资本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工人仍然处于贫困和被剥削的地位。

第三节:资本主义剥削的必然性和历史局限性资本主义剥削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具有必然性和历史局限性。

在马克思主义中,剥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和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剥削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产物,而私有制则依赖于利润的追求和剥削的实施。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中国历史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中国历史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然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

其表现是:第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起经济危机;第三,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上述局限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

这些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根本消除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进程。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其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中国历史的发展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论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曾经的重要作用

论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曾经的重要作用

论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曾经的重要作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马克思的这段话精炼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由来。

任何事物,既然产生了,就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同样地,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资本主义曾经在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资本主义的诞生结束了封建制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它带来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从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出发,高举理性原则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它的宗教神学进行了无情地批判。

著名思想家培根、伏尔泰、孟德斯鸠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束缚人们思想自由发展的烦琐哲学和神学的教条权威,在新思想的不断冲击下逐渐土崩瓦解,从而给人类带来了—次精神大解放。

其次,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冲破了落后的封建制度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它开辟了新的道路,建立起全新的生产关系,从而带来了生产力的全面解放。

同时,思想上的解放也带来各学科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飞快进步,这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不得不承认,这种生产力的解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这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对人类历史最重要的贡献了。

同时,资本主义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把曾经封闭割据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开放交融的世界,它使国家与国家之间产生了全新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渗透和竞争的新格局。

从此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6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16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16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1.资本主义生产实质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1)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主义剥削的目的是通过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逐来实现资本的增殖。

(2)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资本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手段资本主义剥削的目的是通过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逐来实现资本的增殖。

而资本主义剥削的方法则主要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劳动力价值。

这两个方面同时决定了资本主义提高剥削程度是没有限制的,而所用的方法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没有限制的。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的作用,也迫使资本家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能力。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资本社会化的具体形式也在相应地发展和变化。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自我调整,从而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是具有国际性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同时就是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资本国际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经济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在国际范围内所作的调整。

3.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形成了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1)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建立在发达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市场机制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发展阶段,商品生产和交换覆盖了全社会,产品、生产资料、劳动力和资本都商品化了,形成了包括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等等在内的完整的市场体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注:此文发表于《求索》2012年第12期阅读该文:请回答: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Ⅱ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态度是如何的?Ⅲ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脉络是如何的?或者,马克思在哪些著作中、是如何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Ⅳ《资本论》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是什么?Ⅴ《资本论》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殊现象是什么?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基于人学的解读王海传岳丽艳【内容提要】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是马克思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步作用,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害人性质”,在此基础上努力寻找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劳动者的人类本性的新的生产方式。

梳理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脉络,盘点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视角,明晰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根据,对于问诊当代资本主义,回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风险,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原始积累资本马克思生活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长期生活于那个时代资本主义世界的首都和心脏地带。

19世纪50年代末期,马克思意识到美国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

思索生活于其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历史局限性并探索新的生产方式,是马克思毕生的理论和实践目标。

一、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脉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以最初萌芽的状态出现,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十六世纪才开始的。

1马克思开展理论和实践批判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作为成熟的生产方式展示了它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什么,如何界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困扰马克思一生的理论问题。

1881年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指出:“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时,我说过,它实质上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彻底分离’,并且说过,‘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对农民的剥夺。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主讲人:经济管理学院 潘 博
本章将在前面各章分析的基础上,集中分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阐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促进了生产力的迅 速发展
任何经济制度在它出现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都具有历 史的进步作用,无论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还是封建 社会代替奴隶社会,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同样如此。正像马克思指出的: 资本“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 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有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 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 造。”
第二节 •
资本主义被取代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但我个人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不断的调 整和发展中将会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一种新的、 更高级的的社会制度。 • 至于马克思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起码要有一 个最基本的前提:人类的道德水平已高度发达, 文明已经程度超过了我们的认知范围。
感谢您的关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矛盾的调整。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同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同资本主义相同,我国现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 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如今我国经济出现的经常性的危机,农副产品价 格的暴涨暴跌,其根源也就在于此。
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生产力遭到严 重的破坏。任何社会形态下都会出现经济危机。 但本书中资本主义以外的经济危机绝口不提,不 知是编者考虑不够全面还是另有其他原因。经济 危机对生产力的影响并没有书中观点所说的那样 严重,在经济危机过后带来的社会经济巨大发展 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在危机中遭受破坏的并不 是实际的生产力,危机往往爆发于金融领域,主 要由人的投机心理和投机行为(为了追求更多的 资本收益)导致,而生产力层面上并没有遭到实 质的破坏,受到危机冲击的是商品市场和金融市 场。

马克思主义论文《资本论》的历史局限

马克思主义论文《资本论》的历史局限

《资本论》的历史局限摘要:《资本论》将资本家定义为人格化的资本,认为资本家的劳动是完成剥削的劳动,这个认识针对特定时代是正确的,但明显受到历史局限,带有片面性。

纵观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在马克思主义的冲击下,资本主义制度确有自我修复能力。

我国理论界过去1直视资本家为剥削者,而改革开放首先要将超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向后退,退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党内不少人转不过弯,邓小平1是将“姓资姓社”问题搁置起来,不争论,2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什么是社会主义搞不清了。

现在已到了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姓资姓社”理论问题的时候了。

《资本论》是马克思没来得及完成的给予世界深远影响的巨著。

同其它科学理论1样,《资本论》不可能没有历史局限性,因而包含不够成熟的论述。

澄清这类理论问题,对我们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有现实意义的。

1《资本论》的批判者说:“马克思尽管不得不承认资本家的管理也是社会劳动的1种职能,但却并不认为这种职能具有积极劳动从而创造社会价值的意义。

马克思所强调的,只是资本家对工人的支配从而剥削。

马克思说:产业‘资本家作为资本家所要完成的,恰好是使他同工人相区别、相对立的特殊职能,被表现为单纯的劳动职能。

他创造剩余价值,不是因为他作为资本家进行劳动,而是因为除了他作为资本家的性质之外,他也进行劳动。

因此,剩余价值的这1部分也就不再是剩余价值,而是1种和剩余价值相反的东西,是所完成的劳动的等价物。

因为资本的异化性质,它同劳动的对立,转移到现实剥削过程之外,即转移到生息资本上,所以这个剥削过程本身也就表现为单纯的劳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执行职能的资本家与工人相比,不过是在进行着另外1种劳动。

因此,剥削的劳动和被剥削的劳动,2者作为劳动成了同1的东西。

剥削的劳动,象被剥削的劳动1样,是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30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不过是在说,产业资本家的这种劳动不过是表现为1种不创造剩余价值而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过程’,从而实质上是1种剥削的劳动过程。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逐步萌芽和产生,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而逐步发展形成的。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以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上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

早期的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和思想家,在政治、哲学、法律、经济、文化、艺术、教育、道德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于进取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和发扬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马克思主义历来充分肯定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历史贡献,并对资产阶级学说中有科学价值的理论成果和思想观点加以继承和借鉴。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毕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服务的,因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

即使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也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而当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后,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体上逐渐丧失其历史进步性,日益演变成公开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竭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体系,从而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局限性。

《资本论》的理论分析和思想史考察

《资本论》的理论分析和思想史考察
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资本主义制 度必然走向崩溃。无产阶级将通过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02
《资本论》的思想史考察
古典政治经济学与重商主义
01
02
03
亚当·斯密
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 “看不见的手”理论,认 为市场能够自发调节经济 。
对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全球化的两面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全球化的过程和趋势,指 出了全球化的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促进了资本的扩 张和劳动力的流动;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了贫富差 距的扩大和民族国家的主权削弱。
新自由主义的困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新自由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 新自由主义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不平 等和阶级分化。在当代世界中,新自由主义所面临的困 境和挑战也日益显现出来。
要点二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 生产
马克思区分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 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 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则是指 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再生产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特殊形式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在商品交换中,货币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使得商品能够更方便地进行交换。 然而,货币也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具,因为工人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 力来获得生活资料。
剩余价值理论
要点一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 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为了获得更多 的价值,而这个价值超过了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即剩余 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 定动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分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分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分析姓名:***班级:物流1102学号:********摘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

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生产方式。

关键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步意义、历史局限性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任何经济制度在它出现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都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奴隶制、农奴制是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同样如此。

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

“【1】。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和以往社会制度相比较,它的生产方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小生产的制度基础,它们为生产力提供发展空间是十分有限的,这必然会限制生产力发展,使生产力长期处于低下状态。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使生产资料和小生产者相分离,这一方面,造就了大批一无所有的、可供资本剥削的雇佣工人;另一方面也使生产资料高度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

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出现,一方面克服了小生产规模狭小,经营分散的弊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得到的大规模集中,从而为社会化生产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出现,使大量的工人在同时同地,为了生产剩余价值而被资本家集中在一起,并在资本家指挥下进行分工协作,从而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条件。

反之,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私有制,就不可能使财富集中到少数手中,也就不可能产生大量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也就没有社会化的大生产的前提条件。

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它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社会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在资本主义之前,生产的主要的形式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而资本主义十一社会化的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利用提供了基础和空间。

人类社会从第一次技术革命到现在,又发生过多少次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而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的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都是以使用价值的获取和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为主要目标的,受到剥削者自身的物质生活需求和被剥削者自身的生理条件的限制,社会生产的规模非常小,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活动,生产手段都非常简单,技术水平十分低下。

资本主义是以价值作为追求目标的,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追求不受财富的使用价值形态的限制,价值的形式的财富积累可以无限制的扩大。

这样,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生存的意义,就是无止境地追求剩余的价值,因为必然想尽一切方法来增大剩余价值的生产.正是资本无限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资本家间激烈竞争的外部压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再者就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方面骑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资本主义民主制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虽然本质是为资本阶级服务的,但在经济上保护自由竞争、等价交换,政治上推崇自由、民主、平等,与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相比,无疑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上的一大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分析姓名:***班级:物流1102学号:********摘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

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生产方式。

关键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步意义、历史局限性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任何经济制度在它出现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都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奴隶制、农奴制是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同样如此。

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

“【1】。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和以往社会制度相比较,它的生产方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小生产的制度基础,它们为生产力提供发展空间是十分有限的,这必然会限制生产力发展,使生产力长期处于低下状态。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使生产资料和小生产者相分离,这一方面,造就了大批一无所有的、可供资本剥削的雇佣工人;另一方面也使生产资料高度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

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出现,一方面克服了小生产规模狭小,经营分散的弊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得到的大规模集中,从而为社会化生产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出现,使大量的工人在同时同地,为了生产剩余价值而被资本家集中在一起,并在资本家指挥下进行分工协作,从而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条件。

反之,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私有制,就不可能使财富集中到少数手中,也就不可能产生大量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也就没有社会化的大生产的前提条件。

所以说,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社会化迅速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第二,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为生产无限扩大提供了强大动因。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奴隶主、封建主占有剩余劳动,主要是用来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需要。

因此,生产的直接目的就是使用价值,而剥削的手段主要是靠延长劳动时间以及提高劳动强度。

但是这两种手段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局限性,它必然受到剥削者自身物质需要和被剥削者生理条件的限制。

从而也使社会生产受到限制。

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都是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这为生产的无限扩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这是因为,首先,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没有止境,这使得资本家为追求剩余价值,敢于冒任何风险。

正如马克思《资本论》中所说:“在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2】其次,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主要是采用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可以克服以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中出现各种限制。

第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的作用,也迫使资本家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以增强竞争力。

正是由于这种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促使社会生产迅速发展。

第三,资本主义为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拓宽了广阔空间。

这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以交换物的不同所有为前提。

资本主义所有权主要表现为资本的所有权。

它的特点就是产权明晰,可以用货币直接进行计量,可以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进行流动。

显然,这一特点是有助于市场经济交换活动广泛发展的。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必须建立在商品交换关系在全社会有了较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

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使得劳动力成为商品,从而使简单商品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除此之外,产品、土地、信息、资本以及企业等都可以成为商品而被用来交换,使商品交换关系发展到全社会。

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开放型经济。

资本主义彻底摧毁了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使分工交换关系不仅在本国内有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冲破了国界,使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依赖所代替。

正是由于资本主义所表现出的这些鲜明的特征,从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广阔空间。

二、资本主义推动了社会关系的进步社会关系是指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以及社会关系必将发生变化。

而和以往的社会制度相比,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突出特征是迅速变动。

资本主义的突出特征是迅速变动是由于资本主义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促使资本家为开拓新市场,不断采用新技术,发明新产品,从而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向前发展,而随着生产力迅速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及其社会关系与之相适应,从而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社会关系不断进行调整。

这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除非使用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一切新形式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

”【3】总体来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过三次重大调整。

具体表现为由单个资本到股份资本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单个资本已无法满足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的需要,这使得资本家在自身原有资本的基础上,开始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吸纳一些社会资本,这样就产生了股份制和股份资本。

股份资本已经是“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资本”,或“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与私人资本是对立的。

它一方面“扬弃”个人资本形式,而采用社会资本形式,从而克服了个人资本的局限性,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扬弃”了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形式,使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产生了分离。

而分离的结果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更加社会化。

因此,股份资本的出现,标志着单个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一种“扬弃”。

虽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但是,它意味着,资本主义已开始向新的生产方式过渡。

由股份资本到一般垄断资本的过渡。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股份资本日益壮大,生产和资本也越来越集中,以至于每个部门只被少数几个大公司所控制。

这主要是因为,股份资本为了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两败俱伤”。

为了防止这种不良后果的出现,一些大的股份资本开始走向了联合。

而联合的结果是垄断组织的出现。

垄断组织把原有的分散在各个股份公司的资本所有权,变成了集中程度更高的资本所有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垄断组织的出现并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的又一次大调整。

由私人垄断资本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私人垄断资本在它的形成初期,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

如:促进了大企业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社会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资料却愈加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这很难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求,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趋激烈,如:生产能力的增长与消费规模相对狭小的矛盾,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与社会生产的无计划的矛盾,社会生产的巨额投资与个人资本有限性的矛盾,等等。

从而要求必须调整原有的生产关系,这就迫使国家不得不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从而导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指垄断组织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它直接利用国家机器全面干预国家的经济生活,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垄断统治,并进行对外扩张,从而保证攫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一次重大调整。

它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又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作为“理想的总资本家”,代表着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眼界,对国内资本的运动进行调节,对资本的国际运动进行一些协调。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推动了资本的社会化,带动了整个社会关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从而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当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几次大调整,都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进行的调整。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性质。

因此,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三、资本主义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各种要素。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制度是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级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也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看,资本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确实创造了许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各种要素。

第一,资本主义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多种形式。

其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股份制,二是合作制。

股份制也好,合作制也好,它们都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扬弃”,股份制使以前的个人企业发展成为社会企业,使以前独立的单个的私人资本,变成联合起来的社会资本,而合作制使以前的资本家私人占有财产变成劳动者共同占有财产。

所以说,股份资本和合作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新形式。

它们也是通向新社会的过渡点。

虽然它们都是过渡形式,但也有区别。

股份制是对私人资本“消极”的扬弃,而合作制对私人资本是“积极”的扬弃。

因为在股份制企业中,资本家成为食利者,处于企业之外,企业内部从经理到工人,都是雇佣人员,企业内部的资本和劳动的对立虽然被扬弃,但从总体上看,这种对立仍然存在,而且,还有所加强。

所以,这种扬弃只能算是“消极”的。

而合作制企业,工人则作为联合体占有企业的生产资料,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说,这种扬弃,是“积极”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在这种工厂内已经被扬弃,工人作为联合体是他们自己的资本家,也就是说,他们利用生产资料来使自己的劳动增殖。

”【4】尽管股份制和合作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扬弃”,但它们始终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第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了成熟的经济运行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