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教学反思《锐角和钝角》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锐角和钝角,由于学生没学过这两个字,对它的字面意思理解也困难,更不用说把它用在数学中记住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了,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花费了大量时间,通过理解字义、编小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很容易就记住这一概念。
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这一节课比以往都有很大进步,评课时提出其他老师提出的优点也比缺点多,这让我有了很大的自信心,下面我就说说这节课的主要优点:
1、课前准备充分,思路清晰,课件实用,能充分帮助学生认识角。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各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
3、口齿清晰,讲解明了,语言亲切,过渡自然。
4、师生双边活动较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性,易于学生理解。
6、练习有层次性、趣味性。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经验不足,存在许多缺点:如时间把握不好,总是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练习不够充分,这也是我在课堂上常犯的一个毛病,以后应好好注意。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xx中心小学xx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认角——画角——创造角”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但在教学中,我觉得我仍需改进以下两点:
一、没能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说得较多,因为总是担心学生说不出预想的答案,所以教师总是帮学生回答,如在学生上台说用一副三角板拼钝角时,教师没有充分把机会让给学生,其实学生能说出方法,但是由于比较紧张,所以反应比较慢,教师担心耽误时间又担心学生说不出预期的答案,所以教师直接说出拼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感觉教师一直在不停地说话,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太少,应该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权。
二、课上细节仍需完善
这节课流程相对完整,只不过课堂中的每个细节仍需一步落实,不能草草略过,总之,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 1。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折角——比角——画角”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整个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时,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角,他们都兴趣盎然,找到了黑板、课桌、红领巾等多种事物上的不同的角。
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由此可见,儿童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
如让学生自己拿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小组内比较角的大小,画各种角等活动,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各个环节处理的都很仓促,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我发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如学生使用三角板比角、画角,他们的小手显得很笨拙,我虽然在黑板上一再地演示,但还是有一部分学困生拿着三角板翻过来翻过去,无从下手。
于是我让优生带差生,教他们操作。
在这环节浪费了许多时间,造成后面练习时间不够用。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这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课前预设的重要性。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多为孩子创造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年级上册数学《锐角和钝角》课后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锐角和钝角》课后反思引言本文是对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锐角和钝角》一课进行的反思。
本课主要介绍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点。
通过学习本课,我对角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准确判断角的大小。
课堂学习在本次课堂学习中,我首先了解了角的概念。
老师用生动的图片和举例来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角,以及如何表示角。
我明白了一个角由两条射线构成,每个射线都被称为角的一条边,而它们的相交点称为角的顶点。
接下来,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锐角和钝角这两个角的概念。
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钝角是大于90度但小于180度的角。
我学会了如何用角度来度量和比较角的大小。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些练习题。
我们要观察每个角的大小,并正确判断它是锐角还是钝角。
通过这些练习,我逐渐熟悉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能够准确地判断角的大小。
课后反思在课后复习中,我对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做题的过程中,我再次巩固了锐角和钝角的区分和判断方法。
但是,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发现在判断角的大小时,有时候我容易把相似的角混淆。
有时候我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一个角是锐角,实际上它是一个钝角。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需要更多地进行练习,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熟练掌握它们的特征。
其次,在做练习题时,我发现有时候我对角的度量不够准确。
有时候我可能会少估计或者多估计角的大小,导致判断结果出错。
为了改进这一点,我决定在练习中多加注意,更加仔细地观察角的大小,提高我的度量准确度。
最后,我还发现在学习中我有时候对角的表示方法不够规范。
有时候我可能会在写表示角的字母的时候画得不够清晰,或者写错了字母。
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练习中从一开始就注意书写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我对锐角和钝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准确判断角的大小。
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1《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这部分内容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与钝角。
以往的教学经验,孩子不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较其它的直角,直角的表象不够清晰,不能比较顺利的认出斜着的直角。
因此,在直角的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多种活动,丰富学生表象。
直角的认识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又比较抽象。
三角尺上的直角更是学生认识直角的基础。
预习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描出三角尺上的三个角,找出最大的角,说明是直角。
课堂上,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有直角。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和物体面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如黑板上的直角,数学书上的直角,课桌上的直角等)体会这些直角虽然边的长短不一,但大小是一样的。
(反思:课后,学生能认出比较摆放方正的直角,对于斜着摆放的直角不能准确判断,需要加入一些不同方向,边长短不一的直角,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直角的认识:直角是什么样子的呢?什么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在学生掌握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经过预习,已经能掌握概念。
教学时要教学“锐”和“钝”的读写,借助例题的钟面教学钟面上()点和()点整分钟和时针成直角,()点整分钟和时针在一条直线上等。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
在课件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0篇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0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一: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和实物模型,学生们对锐角和钝角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辨别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难以准确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这表明他们对这三种角的特征理解还不够深入。
未来教学中,我将增加更多对比练习,帮助学生明确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区别。
教学反思二:在教授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时,我采用了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但发现部分学生对“度数”这一概念仍然感到陌生。
未来,我将设计更多与角度测量相关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度数的直观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学反思三:本节课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折纸、画角等方式,加深了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画角时,对角度的把控不够准确,导致画出的锐角和钝角不够标准。
未来,在动手操作环节,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确度和细致性。
教学反思四:通过课堂练习,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判断图形中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时,容易受图形整体形状的影响而判断错误。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未能充分强调角的独立性和特征。
未来,我将通过更多辨析练习,帮助学生明确角的判断依据,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教学反思五:在锐角和钝角的应用题中,我发现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有待提高。
未来,我将引入更多与锐角和钝角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六: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锐角和钝角认识练习,旨在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仍然表现出一定的畏难情绪。
这要求我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解题策略的引导,鼓励学生勇敢尝试,逐步克服畏难情绪。
教学反思七: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判断存在误区,如将接近直角的锐角或钝角误认为是直角。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未能充分明确锐角和钝角的定义和特征。
未来,我将通过更多对比和辨析练习,帮助学生明确锐角和钝角的正确概念。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反思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反思引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锐角和钝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概念对学生的几何认知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通过教学实践和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我发现许多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容易混淆和概念模糊。
本文将结合我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反思,介绍我对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教学的一些反思。
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开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来说,我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区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学生能够准确使用锐角和钝角的定义进行问题求解。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角的大小;•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进行角的分类和判断。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几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概念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来说,我通常使用以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的定义和特点;•锐角和钝角的示例和实际应用。
2.2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解:通过课件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进行解释和演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度;•示范求解:通过具体的问题和示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进行判断和求解;•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等思维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锐角和钝角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教学反思和改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容易混淆和理解错误。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3.1 概念理解不清一些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定义理解不清,容易将两者混淆。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和思维导图,或者是因为教师在讲解时没有强调概念的区别和特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页例5。
【教学目标】: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学重难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三角尺,纸张【教学过程】: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
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出示直角。
这是一个什么?(直角)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
(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
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例5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
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
(板书“锐角”和“钝角”)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
(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
(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
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
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
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
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B、比直角大的是()[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锐角和钝角》引言《锐角和钝角》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讲内容。
通过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可以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并学会如何通过观察角的大小来判断其属于锐角还是钝角。
本篇反思将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锐角和钝角》这一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希望能够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楚地把握住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锐角和钝角》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学目标应该是:1. 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2. 通过观察角的大小来判断其属于锐角还是钝角。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锐角和钝角相关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定义和判断。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该细心地准备教学内容,并且从教材中选取合适的例题和习题,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2. 导入在开始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或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
例如,可以提问:“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3. 概念讲解在讲解概念的时候,教师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概念解释。
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图例,讲解锐角和钝角的特点,并使用生动的例子进行说明。
4. 观察与判断在学习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后,学生应该通过观察角的大小来判断其属于锐角还是钝角。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的图例,让学生观察并判断。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判断的方法和技巧。
5. 练习在学习了判断方法后,学生应该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分为个人练习和小组练习,通过互相讨论和比较来巩固和提高学习成果。
6. 拓展应用在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后,可以进行一些扩展应用的教学活动。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锐角和钝角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归纳总结在教学的最后,应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且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在《锐角和钝角》教学中,我认为需要做出以下的反思:
1.引入的方式:在教学开始之前,我应该引入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具体
的例子和应用。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概念。
2.示范解题:在教学中,我应该提供更多的示范解题,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角度,
以及如何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通过示范解题,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角度
的方法和技巧。
3.练习和巩固: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设置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些练习题可以包括计算角度、判断角度等。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
关的知识和技巧。
4.差异化教学:在教学中,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对于那些学习较快的学生,我可以提供一些更加复杂和挑战性的问题。
对于那些学习
较慢的学生,我可以提供一些更加简单和基础的问题。
通过差异化教学,我能够更好
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及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指出他们在计算角度和判
断角度方面的错误。
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锐角和钝角》教学的反思,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认识锐角和钝角》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一、成功之处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数学游乐场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寻找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情境的创设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2. 注重实践操作在认识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三角尺上的角、用手比划角的大小、用三角尺判断角的类型等实践操作活动,加深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实践操作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方法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总结判断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巩固练习形式多样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连一连、填一填、动手做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练习的效果。
二、不足之处1.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具体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具体。
有时候,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只是简单地说“好”“不错”等,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具体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2.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教学中,我对教学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
在认识锐角和钝角的环节,我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巩固练习的时间较少。
这样的时间安排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3.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在教学中,我虽然注重了全体学生的参与,但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我没有及时给予关注和鼓励,导致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改进措施1. 及时、具体地评价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并且评价要具体、有针对性。
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我可以说“你的回答非常准确,你不仅观察得很仔细,还能说出自己的理由,非常棒!”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我可以说“你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还不够准确。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刘立霞在本学期教学大奖赛中我讲的是《认识锐角和钝角》,本节课学生在二年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够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能做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年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做角——画角——创造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等多层次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的能力。
以下是我的简单教学思路:二、学生在找到角以后,进行观察分类,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学生在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让学生通过找角、折角、比角、,感受角的大小,整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整节课让学生“找角”,“把角分类”“找物体表面上的锐角和钝角”、“找教室中的锐角和钝角”、“用巧巧手折角和摆角”、“创造角”和“画一个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让学生观看生活中角的应用图片,既加深了对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一处,如: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教师要求不够明确,说的不细。
学生在汇报结果时没有做到全员参与,没有给同学们以直观形象演示,没有落实扎实。
在以后教学活动中予以改正。
做创造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随笔这学期我读了《做创造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看到了许多的经典教学案例,知道的数学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想达到教学目的,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能做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年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做角——画角——创造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等多层次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的能力。
以下是我的简单教学思路:一.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
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就结合生活实际出示情境图,情境图里藏着很多角,让学生把它找出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生活。
二.学生在找到角以后,进行观察分类,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学生在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让学生通过找角、折角、比角、,感受角的大小,整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整节课让学生“找角”,“把角分类” “找物体表面上的锐角和钝角”、“找教室中的锐角和钝角”、“用巧巧手折角和摆角”、“创造角”和“画一个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让学生观看生活中角的应用图片,既加深了对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一处,如: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教师要求不够明确,说的不细。
学生在汇报结果时没有做到全员参与,没有给同学们以直观形象演示,没有落实扎实。
在以后教学活动中予以改正。
做创造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随笔这学期我读了《做创造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看到了很多的经典教学案例,知道的数学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想达到教学目的,要根据自身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37-F40.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 “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小。
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角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
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
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能画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能正确画出锐角、直角、钝角。
禾I」用手中的工具创造不同类别的角。
教学准备:一条红领巾、三角板、活动角、不规则纸。
学生:活动角、三角板、白纸。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红领巾:请同学们说出,红领巾上有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板书:角)关于角,你还记得哪些知识?(复习直角、边、顶点)出示一组角并判断是否是直角。
2、请同学们仔细看:红领巾上的3个角跟我们学过的直角比较,哪个大?哪个小?3、比直角大的这个角在数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叫钝角。
比直角小的这两个角也有专门的名词,叫锐角。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寻找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1、探索锐角、钝角的特点。
红领巾上两个比较小的角叫锐角,它比直角小。
在黑板上快速画出。
生活中,或者我们身边,你还能找出这样的锐角吗?学生找角。
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较验证。
(板书:锐角、比直角小)红领巾上比较大的角叫钝角,它比直角大。
在黑板上板画。
学生找角。
(板书:钝角、比直角大)读一读、写一写“锐角、钝角”。
2、帮助学生记住锐角、钝角。
我做一个会变的角,你来判断它是什么角,好吗?学生判断:锐角的用小指表示,钝角的用大拇指表示,直角的用食指表示。
锐角钝角教学反思5篇
锐角钝角教学反思5篇锐角钝角教学反思篇1《锐角和钝角》是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和直角的根底上,进一步完善对角的认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动手操作,认识《锐角和钝角》,并到达会区分。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以及中心校领导常规听课所提出的建议,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展如下反思: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做一做”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才能,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的认识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
如:让学生去观察教室里哪儿有角?是什么角?让学生用肢体示范各种角,红领巾有哪些角等,使学生从小就明确数学来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缺乏之处:一、没有到达预期的教学任务。
课前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一教学环节:用纸折一折、用笔画一画、用三角板或用直尺、铅笔拼一拼锐角和钝角,但是我先选择了用纸“折一折”的方法,动手操作的时间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来,比拟耽误时间,所以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画一画,拼一拼,”由于方式比拟单一,因此,效果不是很好,同样也就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课下我进展了反思,我应该放手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动手做,而不是按老师规定的“折一折”一种方式,这样孩子们就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投入到学习中来,时间上也会很充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效果一定会更好。
二、但凡学生可以完成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要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考虑、亲自动手去验证、去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
下面是橙子整理的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从而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教学时,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在自主探究中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让学生量数学书的角,得出数学书的直角,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比直角小的角和比直角大的角,再和同桌交流,从而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顺应儿童认知的规律。
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二、在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加深了学生对这三种角的认识,而且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在安排时,我把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画面是上海的黄浦大桥,而具有地区特色的南昌新八一大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效,对于学生来讲后者更为熟悉。
因此,将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改为南昌的新八一大桥,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课始,在这座观赏性很强的大桥中抽象出图形──角,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
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
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
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制作角、分类、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
尤其在制作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见雏形,此时教师
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而在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这四个环节中,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3、在验证中完善,遵循数学的严谨性。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
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作为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借助有用工具,帮助他们对直角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责无旁贷的。
因此,教学中,应在需要的环节组织学生对自己摆或画的直角进行验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锐角和钝角有没有验证的必要”,一方面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学巧,另一方面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数学独特的原则。
4、在交流中发展,体验数学之乐趣。
课堂中教师应捕捉住每个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言。
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互相提示,互相补充。
5、在游戏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
本堂课最后,设计一个“教你学画简笔画”的环节,把本课的知识融人到生动有趣、学生乐此不疲的画画当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合作中深化了对锐角和
钝角表象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能力。
同时,给学生创建一个民主与合作共存,愉悦与挑战兼容的学习平台,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都能竞相绽放、展翅飞翔!
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3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内容虽然简单,学生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很难理解“角”这一抽象的概念。
针对这一学情,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引出角、认识角、比较角、画角。
经过一堂课的教学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比较好的地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教学导入的环节,我先让学生大胆猜一猜卡片后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一方面,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挖掘学生关于角的原有的认知经验。
学生会从已经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出发,正确猜测。
接着,让学生大致地向老师比划角的形状,这样的教学处理我觉得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
紧接着,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画面中的角。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提供适当的材料,注重体验感悟,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
我设计了找角,折角,画角,做角等活动,让学生活泼愉快、兴致高昂地参加到教师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
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三、化难为易,拓展思维
比较角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用活动角开展了边操作边思考的活动。
在转动活动角的时候,要求学生按老师要求,把活动角由最小变大再变大,原本设计是让学生认识到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学生突然说到,变成直线了,没有角了。
这时,我抓住学生地提问,反问角的本质是什么?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那现在这个形状,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边呢?答案是有的。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又适当渗透平角的知识,以及巩固角的本质。
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在找生活中的角,学生的回答局限在书,桌子,黑板和窗户等长方形物体表面上,老师引导不够,学生思维没有很好的扩散开来。
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
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
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
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己有时说话不够简练,点拨不够巧妙,
调控力发挥不够,耽误了些时间,从而出现课堂的前松后紧。
在课堂最后一环节画角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紧,尽管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首先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画角,从画出的角可以看出学生画的角都很规范,我再点评和传授规范的画角方法,但整体感觉在这一环节上有点心急。
数学课有很多的内容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我们要让数学从实践活动中来,再回到实践活动中去(即学会运用数学的本领),这是我们现在的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我也要努力从这方面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