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ba嗜铬细胞瘤及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MRI表现

%ba嗜铬细胞瘤及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MRI表现
( ’ D e a r t m e n t o a d i o l o C h a n a nH o s i t a l, X i a n 7 1 0 0 8 6, C h i n a) p fR g y, g’ p
: b s t r a c t O b e c t i v e os t u d Ta n d MR I f i n d i n so fa d r e n a lp h e o c h r o m o c t o m aa n de c t o i cp h e o c h r o m o c t o m a . M e t h o d s A T yC g y p y j C Ta n d MR I f i n d i n so f 2 6c a s e so f a d r e n a l h e o c h r o m o c t o m a a n de c t o i cp h e o c h r o m o c t o m a c o n f i r m e db e r a t i o na n dp a t h o l o g p y p y yo p g y , R e s u l t s o n 6c a s e s t h e r ew e r e 1 5c a s e so f a d r e n a l h e o c h r o m o c t o m a, 1 1c a s e so f e c t o i cp h e o w e r er e t r o s e c t i v e l n a l z e d . Am g2 p y p p ya y , c h r o m o c t o m a . C Tw a sp e r f o r m e d i n2 6c a s e s . Am o n 6c a s e s, 2 5c a s e ss h o w e da b n o r m a l e n h a n c e m e n t o na r t e r h a s e i nw h i c h y g2 yp , , i n h o m o e n e o u se n h a n c e m e n t d o t t a l c i f i c a t i o na n dn oo b v i o u se n h a n c e m e n tw e r eo b s e r v e d i n3 2 3, 5 h o m o e n e o u se n h a n c e m e n t, g yc g , , , a n d1c a s e r e s e c t i v e l . MR w a sp e r f o r m e d i n9c a s e s .O nT I, 7c a s e ss h o w e de u a l a n dl o ws i n a l s a n d2c a s e ss h o w e dh i h 1W p y q g g , e u a l a n d l o ws i n a l s.O nT I, h i ha n de u a l s i n a l sw e r ed e t e c t e d i n9c a s e s . O n MR I e n h a n c e ds c a n 5c a s e sr e v e a l e do b v i o u s 2W q g g q g e n h a n c e m e n t o na r t e r h a s ea n d2c a s e s r e v e a l e dg r a d u a l e n h a n c e m e n t o nd e l a e dp h a s e . C o n c l u s i o n Ta n d MR I f i n d i n so f h e o C yp y g p , c h r o m o c t o m aa r eo f c e r t a i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ar e l i a b l ed i a n o s i sc a nb em a d eb o m b i n i n l i n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 y g yc gc : ; ; ; K e o r d s h e o c h r o m o c t o m a a d r e n a l l a n d e c t o i a c o m u t e dt o m o r a h a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 i m a i n p y g p p g p y ;m g g g yw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
述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 院 自2 0 1 1 . 1 2 - 2 0 1 2 . 1 2收治 的 6 3例经病理诊断 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患者 的临床 资料 ,6 3例患者均行 。 肾上腺 区c T平扫及增强检查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3 5例 ;年龄 3 3 — 6 7岁,平 均年龄 ( 4 2 . 3 ±6 . 9岁 ) ;高血压病程 4个月一 3 表: 表 1 6 3例嗜铬细胞瘤体积统计
3讨论 嗜 铬 细 胞 瘤 的发 病 年 龄 一 般 为 4 O 一 6 O 岁 ,多 为 单 侧 发 病 ,儿童少见,多恶性且有 明显家族遗传性 。嗜铬细胞瘤 患者 以阵发性 高血 压或持续 性高血压 阵发性加重 为典型表 现 ,可 有 心 悸 、头 痛 及 大 汗 三 联 症 。
现阶段 ,肾上腺肿瘤 的初步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 c T 具有较强的空 间分辨力 , 对 于肾上腺微 小病变也有相 当高 的 诊断价值 ,尤其是对 小于 l c m的肿瘤 ,超声及 M R I 在诊断 上均不及 c T 。另外 ,肾上腺位于 G e r o t a筋膜 囊 内,是腹膜 后脏器 ,周 围脂肪 组织衬 托,c T可清晰显示肾上腺的形态。 从本次收集 的 c T图像 分析,嗜铬细胞瘤 多发 生于单侧 肾上 腺 ( 1 0 0 % ) , 良性多见 ( 1 0 0 % ) ,直径在 3 . 0 c m以上者 5 5例 ( 8 7 . 3 % ) ,良性者多类 圆形边界清晰 ,瘤体密度不均,部分 患者瘤体 内可见坏死及囊变影 , 增 强扫描后囊壁及实质均呈 现 持 续 明显 强化 ;恶 性 者 边 界 呈分 叶状 ,与 周 围 大血 管及 器 官分 界不 清 。 嗜铬 细胞瘤 的鉴别 多与 。 肾上腺其他 病理类型 的肿瘤相 鉴 别:① 肾上腺腺瘤,该类肿瘤体积较小 ( 长径<2 . 0 c m ) 且密度低 , 且多有内分泌紊 乱表现 ; ② 皮质腺癌: 临床少见, 恶 性程度 高,一般瘤体直径 2 - 6 c m ,肿块形态不规则 ,边缘 模糊 ,密度不均 , 增 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③转移瘤 :5 0 % 以上的肾上 腺转移瘤 为双侧发病 , 肿块体积一般较小 , 密度 稍低 ,增强扫描 强化不明显或呈不规则环状 强化 ; ④髓 质脂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铬 细胞 瘤 [ 3 1 o
病变: 边缘光滑 , 顺间隙生长 , 低密度 区多位于周边 , 实质部分
呈 中等度均匀强化; ⑤巨淋巴结增生症 : 腹膜后好发, 体积相
对较小 , 表现 为均匀一致密度 , 多 增强后显 著均匀强化 , 中心 可出现低密度 区, 范围较小 ; 淋巴瘤 : 但 ⑥ 一般多发 , 伴有其余
3 6 3 8 6 .6 .
病 变体积较小 时也表 现为中心低 密度不 均匀御 低密度 区多 , 位 于中心 , 与病理上易 出现 液化 、 坏死相关 ; 实质部 分强化显 著 , 嗜铬细胞血供 丰富有关 ; 与 动态增强模 式呈持续性 , 强化 程 度与降主动脉接近 ; 变越 大 , 病 坏死 面积越多越大 , 实性部 分 强化程度 略减低 ; 文献【】 6报道 c T增强 扫描可诱发高 血压
性[ 7 1 。部分学者对恶性 嗜铬细胞瘤进行正 电子发射 型断层成
像 ( E /T C P T) 、T和单光 子发 射型 断层 成像 (P C 检查 比 C S E T) 较, 发现 P TC E /T对恶性 嗜铬细胞瘤分级诊 断效能最高 , 由 但 于检查 昂贵 , 不宜广泛推行 。 34 鉴 别诊断 : 肾上腺腺瘤 :T表现为低 密度病变 , . ① C 强化
【 罗小平 , 4 】 赵余祥 , 陈奕奕 . 嗜铬细胞瘤的 M C 诊 断及鉴别诊 ST
断. 放射学实践 , 0 0 2 ( ) 5 759 2 1 , 55 : 3 .3 .
【] Sgw r ,HahmooT, w d , t . T f trs f al 5 u a aaT si t O a aM e C aue r 1 a e oe y
医蕉盘查 2 1 至 鱼 Q2 旦箜 ! 鲞箜 塑 』 婴 Q

肾上腺嗜铬细胞影像学表现

肾上腺嗜铬细胞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密度值对于肾上腺肿瘤具有重要价值,由于肾上腺肿瘤常富含脂质,平扫CT值常 小于10HU;而大多数嗜铬细胞瘤CT值平扫大于10HU,平均约35.9±9.8HU;少数情况 下由于细胞内含有脂质,嗜铬细胞瘤的CT值小于10HU;如存在内出血,则CT值可能更 高。
• 嗜铬细胞瘤常为富血供肿瘤,增强后明显强化,囊性区域无强化。 • 嗜铬细胞瘤可发生病理上多种变性导致影像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腺瘤或转移瘤。如脂肪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男,46 岁,临床上表现为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及室性心动过速。T1WI 示右侧肾上腺 肿块,呈 T2WI 中等信号,中央见小斑片状 T2WI 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 内见无强化区,代表囊变坏死区。
囊性为主嗜铬细胞瘤: 64 岁男性,腹部不适 1 年余,既往高血压史。CT 增强示左侧肾上腺囊性为主肿块, 病灶内侧可见强化壁结节,手术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1. 临床表现及病理相关
• 嗜铬细胞瘤是源于交感神经嗜铬细胞的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上嗜铬细胞瘤常较大,易发 生坏死、囊变及出血,肿瘤有完整包膜,恶性者有包膜侵犯并可发生淋巴及或脏器转移。
• 肾上腺是其主要发生部位,占全部嗜铬细胞瘤的90%左右。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也称副神经节 瘤。占10%左右,常位于腹主动脉旁、后纵隔、颈总动脉旁或膀胱壁。
谢谢观看
囊性嗜铬细胞瘤 女,45岁,无明显症状,CT平 扫示右侧肾上腺低密度肿块, 增强后,厚壁及分隔明显强化, 内部囊性为主;MR示病灶囊性 成分呈T2WI高信号,MR增强 表现与CT表现相同。
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男,42岁,右侧肾上腺肿块,T2-FS低信号,信号欠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
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转移: CT示左侧肾上腺肿块,密度不均,肝内多个囊变坏死区及点状钙化灶。肝脏内多个低密度灶,骶骨 及髂骨可见骨质破坏,门静脉间淋巴结肿大,提示生物学行为恶性。

确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确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确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程晓华;周金柱;俞赵军【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病灶的CT和MRI 表现.结果 34例患者行CT检查,32例患者行MRI检查,其中6例患者行CT和MRI联合检查.所有患者均以手术病理确诊;CT诊断中33例(97.06%)患者符合诊断标准,32例行MRI检查的患者均诊断为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符合率100%.所有患者的病灶边缘均比较光滑,而且病灶边缘与周围结构有较为明显的分界点;18例患者病灶周围结构出现推移;5例病灶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是太清晰,扫描显示包膜不完整,但是与手术病理发现不一致.结论 CT和MRI检查均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出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期刊名称】《健康研究》【年(卷),期】2016(036)003【总页数】3页(P309-311)【关键词】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CT;MRI;影像表现【作者】程晓华;周金柱;俞赵军【作者单位】萧山医院放射科,浙江萧山311200;萧山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萧山311201;萧山医院放射科,浙江萧山31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交感神经节、肾上腺髓质以及其他部位的嗜铬细胞肿瘤,其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常常表现为突然发生恶性高血压、心衰或脑出血等 [1-2];一般能够引起人体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絮乱,以持续性或者是阵发性高血压为主要临床特征。

近几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逐渐使用CT和MRI检测,诊断嗜铬细胞瘤。

本文回顾性分析60例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腹部良性、单发性嗜铬细胞瘤患者60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

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5~72岁,平均44.82±2.18岁;病程4天~2年,平均0.36±0.75年;常规体检发现25例,有8例患者伴有高血压,6例患者出现腹胀、双下肢乏力等症状,8例患者伴有阵发性高血压,10例患者高血糖症,3例直肠癌患者,大便带血,腹部有肿块。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嗜铬细胞瘤少见,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但交感神经系统亦可发生,如颈动脉体、主动脉旁交感神经节、嗜铬体等。

75%发生在肾上腺,15%在肾上腺外,约10%嗜铬细胞瘤为多发,表现为双肾上腺均有肿瘤或一侧肾上腺肿瘤,同时身体其它部位也有肿瘤。

嗜铬细胞瘤约5%为恶性,生长很大,转移至淋巴结、肺、肝、骨骼,预后极坏。

【病理】肿瘤90%以上为良性,切面棕色,血管丰富,常有出血,肿瘤细胞大,为不规则多角形,胞浆中颗粒较多,细胞可被铬盐染色。

约5%病例同时有多发皮下神经纤维瘤。

嗜铬细胞瘤一般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少量肾上腺素。

【临床表现】多见于中年,主要为高血压和代谢改变。

高血压有持续和阵发性两种,但亦有肿瘤颇大而无临床病征者约占15.4%。

由于基础代谢高,糖耐量降低,患者有发热、消瘦、甲状腺功能亢进,并有血糖增高,甚至糖尿症。

小儿嗜铬细胞瘤,文献报告100例,北京医院报告5例(14岁以下)。

多为双侧、多发肿瘤,血压高,头痛,甚至脑出血。

膀胱嗜铬细胞瘤典型症状为排尿后头痛、心慌、面色苍白、多汗、血压升高。

肿瘤常在膀胱内壁,如穿透膀胱粘膜,即可有膀胱刺激症状及血尿,约占50%,膀胱镜易误为膀胱肿瘤。

嗜铬细胞瘤更多见于以下病例:(1)有家族历史嗜铬细胞瘤;(2)多发神经纤维瘤;(3)多发内分泌瘤综合征;(4)MEN IIa型,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20%。

40%病例嗜铬细胞瘤为双侧,如合并有甲状腺髓样癌则增加至70%。

MEN IIb型:染色体显性遗传50%,马凡氏体态,粘膜有神经瘤,肠节神经瘤100%,甲状腺髓样癌85%,嗜铬细胞瘤45%。

10%神经纤维瘤病发生嗜铬细胞瘤,前者合并小脑视网膜血管瘤病(VHL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CT:为首选影像诊断方法,其定位准确率由90-97.2%,高于B型超声。

CT检查包括全腹部。

CT平扫,嗜铬细胞瘤为肾上腺圆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的肿瘤,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中央更低密度为出血坏死所致,CT值15-55Hu,有明显持续增强。

肾上腺腺瘤与嗜铬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肾上腺腺瘤与嗜铬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
不典型腺瘤的CT表现
高强化腺瘤: 平扫密度较高,CT值常>10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增强早期迅速高强化,短期内密度迅速
下降,强化最高CT峰值达+100HU以上,绝对值>60HU 大腺瘤:
肿瘤最大径超过4cm,密度不均,可伴纤维化、钙化、出血、囊变、坏死, 而脂质含量少
女 21岁 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一周
嗜铬细胞瘤 可见下腔静脉侵犯、淋巴结转移及邻近脏器浸润的表现
鉴别诊断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大多无症状 肿瘤含有丰富成熟的脂肪组织和髓样组织 病灶边界清,可见钙化及出血 肿块呈混杂密度,由不等量的低密度脂肪灶和
软组织密度灶组成 增强:动脉期软组织部分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
及平衡期呈轻度至中度强化
鉴别诊断
节神经细胞瘤
CT平扫密度低(与瘤内黏液基质含量有关) 肿瘤质地较软, 可见其沿周围器官间隙呈嵌入式生长(钻缝样生长), 为
其特征性表现之一 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
小结
肾上腺腺瘤
发生于肾上腺皮质的最常见良性肿瘤
典型腺瘤的影像表现
有功能者最大径多数<3cm
平扫CT值<10HU,密度均匀
大体:切皮多呈灰皮、或灰红皮;可有完整包膜;肿瘤大小不一,较皮者常伴有坏 死、囊变、出皮及钙化
镜下:瘤细胞为大多角形细胞,细胞呈巢状分布,瘤细胞浆内含大量嗜铬颗 粒;肿瘤内血管丰富,富含水分,周围有丰富的血窦
影像表现
CT表现
肿瘤大小与形态:直径常为3-5cm,小者1cm左右,大者可达15cm,呈圆形 或椭圆形,边界清 肿瘤的密度:较小肿瘤密度均一,类似肾脏密度;较大肿瘤密度不均,可 有出血、坏死、囊变;少数肿瘤的中心或边缘可见点状或弧线状钙化 强化方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呈“快进慢出”

嗜铬细胞瘤CT及MR诊断

嗜铬细胞瘤CT及MR诊断

增生
神经源性肿瘤:一般体积较大,边缘分叶状,边界清晰,密 度均匀,密度较低,轻度强化,强化可不均匀,不规则, 常跨越中线,内有坏死、囊变、出血,80% 可见不规则钙化。肿瘤长包埋、侵犯血管。 婴幼儿常见,80%在3岁以下
鉴别诊断
当肿瘤较小而坏死不明显时,需与不典型富血供的腺瘤鉴别。 肿瘤较小而强化不明显时需与神经鞘瘤鉴别。
T2WI高信号
明显持续强化+裂隙状坏死 =嗜铬细胞瘤
明显持续强化+囊状或裂隙状坏死 =嗜铬细胞瘤
双侧发病,右侧囊变,液平,含铁血黄 素沉积
富血供,明显强 化。囊状或裂隙 状坏死。
富血供,明显强 化。囊状或裂隙 状坏死。
富血供,明显强 化。囊状或裂隙 状坏死。
典型影像表现
T2WI高信号 增强扫描:明显持续强化 肿块较大时易出血、坏死、囊变 囊状或裂隙状坏死、破网状坏死 肿块及内部坏死的边界清楚
10%肿瘤:钙化、家族性、恶性、双侧、肾上腺外、儿童、术后复发、 无功能。
形态: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有完整包膜,周围脂肪间隙清晰。 3-5cm多见;大于3cm时,75%出血、坏死囊变;较小者密度均匀;少
数可钙化。 T1WI同肌肉相仿,T2WI显著高信号,灯泡征,实性部分显著持续强化。
肾上腺正常解剖
皮质: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 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分部:头部、分歧部、内侧肢、外侧肢。 大小:分歧部<8mm,其余<6mm,横断面>10mm为异常。 信号与肝脏相近。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外的其 他嗜铬组织的肿瘤。
T2WI高信号,富血供,弥散受限 肿瘤较大坏死时需与转移瘤、肾上腺皮质癌鉴别。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 CT 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 CT 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 CT 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李庆民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2(000)0z1
【摘要】目的探讨 CT 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 CT 动态增强资料,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7例患者共有19个病灶,其中位于左肾上腺6例,位于右肾上腺9例,位于双肾上腺2例.良性病灶17个,恶性病灶2个.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16个,不规则形3个.直径2.4 cm~15.4 cm,平均4.9 cm. CT 平扫值为40~52 Hu,平均为45.6 Hu;增强扫描后 CT 值为75~96 Hu,平均为87.3 Hu,病变整体呈中度到明显强化.19个病灶中有16个病灶出现囊变、坏死,囊变坏死区域基本无强化.结论 CT 增强扫描能较好地反映嗜铬细胞瘤的病理学表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李庆民
【作者单位】中信机电制造公司总医院,山西运城 0438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J], 陆莉萍;毛新峰;潘锋
2.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J], 施少华;叶旭燕;郑汉鹏
3.肾上腺外神经节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J], 孙炳庆;陈向荣;陈冠峰
4.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J], 周克阳;曾献军;龚洪翰;吴麟;
刘翔
5.腹部肾上腺外、脊柱副节瘤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J], 张军; 张岳; 吴政光; 林晨琳; 肖树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对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率。

方法对20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CT资料的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20例共20个肿块,肿瘤瘤体大多较大,肿块密度均匀3例,不均17例,伴囊变17例,伴钙化3例,增强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18例均伴血儿茶酚胺异常,2例血儿茶酚胺正常。

结论肾上腺较大肿块明显不均强化,综合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查,提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T features of adrenal gland pheochromocytoma and improve CT diagnosis rate.MethodsTwenty paitiengs with pheochromocytoma identified by pathology.ResultsThere were 20 masses in 20 cases, most were big, the density of 3 cases were uniformity,cystic degeneration in 17 cases,calcification in 3 cases,all cases enhanced obviously,heterogeneously or homogneous.Biood catecholamine of 18 cases were increased and 2 cases were normal.ConclusionIf there is a big mass in adrenal gland region with siginificant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while combining with clinical syptom and biochemistry check would help to diagnose the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Key words]Adrenal gland;Pheochromocytoma;CT嗜铬细胞瘤较少见,主要发于肾上腺,其次为交感神经节和旁交感神经节,是一种由嗜铬细胞组成并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嗜铬细胞瘤约占高血压病因的0.5%~1%,90%以上的患者可经手术治愈。

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形 5枚 , 9枚 瘤 体 均 发 生 坏 死 及包 膜 浸 润 , 瘤 体 内钙 化 1枚 , 5例 周 围淋 巴结 转 移 , 1例 肺 部 转 移 , 1例 肾脏 浸 润 。 增 强 后
6 6例瘤 体实 质成 分 明 显强 化 , 部 分 延 迟 扫 描 进 一步 强 化 。结 论 。 肾上 腺 区 瘤 体 的 大 小 、 形态 、 坏死 、 周 围浸 润 及 转 移 、 强 化 方 式 对 肾 上腺 嗜铬 细胞 瘤 良恶 性 的诊 断 及 鉴 别 诊 断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 【 关 键 词 】 肾 上腺 ; 嗜铬细胞瘤 ; 体层摄影术 , x线 计 算 机 中图分类号 : R 7 3 6 . 6 ; R 8 1 4 .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9 0 1 1 【 2 0 1 3 ) 0 5 - 0 7 4 6 - 0 5
肾 上 腺 嗜 铬 细胞 瘤 的 C T表现。结果
7 例共 1 4枚 。 良性 嗜 铬 细 胞瘤 5 7例 共 6 4枚 , 平均直径 4 . 3 c m, 其 中 圆形 或 卵 圆 形 5 2 枚, 形 态 不 规则 1 2 枚, 瘤 体 内 坏 死
5 4枚 , 无坏死 1 O枚 , 瘤 体 内钙 化 3枚 。恶 性 嗜 铬 细 胞 瘤 9例共 9 枚, 平均直径 7 . 6 c m, 形 态 呈 圆 形 或 卵 圆形 4 枚, 不 规 则
Va l u e o f CT i n t h e di a g no s i s an d d i f f e r e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 b e ni g n o r ma l i g n an t ph e o c hr o mo c y t o ma o f a dr e na g l a nd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MSCT表现特点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MSCT表现特点
上海医 学影像 2 1 年 1 0 1 2月第 2 0卷第 4 S ag aMei lm gn ,0 V 1 0 N . 期 hnhi dc aig2 1, o. , o aI l 2 4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fM C 表现特点 l ST '  ̄
潘广 杜志泉 饶 圣祥
【 要 】 目的 分 析 肾上腺 嗜铬 细胞瘤 的MS 表现 及其动 态增 强特 征,以提 高其诊 断 准确性。方 法 回顾 性分析 经手 术病 摘 CT
直器宽度 1 m x07 6m .5 mm或1 15mm, 6mm x . 重建 厚度3mm, 间隔3mm。扫描条件为电压 10k , 2 V 电流 10m s 8 A 。患者检查前禁食8h 检查前 l2h I , ~ V服纯净 水8 0 l 0 L 临检查前再服纯净水2 0 3 0mL 0 ~ 0m , 0 0 — 0 。 所有 患者均经平扫 、动脉期 ( 对比剂开始注射3 后 3s 开 始 扫 描 )和 门脉 期 ( 比 剂开 始 注 射 8 后 开 始 扫 对 0s
<5c m的 1 个 。 肿 瘤 实质 成 分 平 扫 、动 脉 期 和 门脉 期 CT 分 别 为 : 0 3 值 3 . 95HU( 均 3 . Hu) 6 .—156HU( 均 9 . Hu) 2—4 . 平 65 , 26 5 . 平 8 5 和
5. 12 78 2 . HU( 4 平均7 . Hu ) 其 中肿 瘤囊 变、坏死共 1例,占8 .% ( 3 1 86 , 3 1 3 1/ 6)。结论 细胞瘤的MS T 现特 点, C 表 对其准确诊 断有重要的提示价值 。
t e l t t l c lv l M e hods Fi e pai nt w ih a r na o vaua e isci a aue ni t  ̄e n te s t d e lphe c o oc om a o ir e ur ia t l gy und r e pia o hr m yt sc nf m d by s gc lpaho o e w nts r l CT an sa ni nd 2 phae y m i nh nc m e tsa i g be o e pli c n ng a s sd na c e a e n c nn n f r opeai r ton. The CT m a e e e r v e e nd a lz d r tos ci l i g sw r e iw d a nay e e r pe tvey i om pa s n ih s gc nd pahoog c lr s ls R e ulsSx 5 pai n sw e e l c td i he rg ta r na lnd,8 i h e ta n nc i r o w t ur ia a t l ia e u t. l s t i of1 te t r o ae n t h d e l ga i n t e lf nd 1 i t h.The da e e het m o swa . hebot im troft u r s15-9. m t ae 0 c wih 3 c s s>5 C' nd 1 a e lla 3 C SS<5 c .The CT aueoft li sa . l m v l he p an c ns AP a e n ph ssa d

【病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CT影像表现

【病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CT影像表现临床资料:女,60岁,血压升高一月。

入院血压125/92mmHg,查体无阳性发现。

外院超声:右肾上腺实性占位。

外院MR:右侧肾上腺实性占位,考虑肾上腺皮质癌可能。

病理结果术后病理:嗜铬细胞瘤讨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肾上腺髓质的肿瘤,特点是阵发性不稳定性高血压。

肾上腺髓质如同巨大的交感神经末梢,平时释放正常量儿茶酚胺进入血液,作用于全身器官的相应受体。

一旦转为肿瘤,肿瘤持续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促使交感神经经常处于过度兴奋状态,由此可出现一系列相应的征象。

如果肿瘤以释放肾上腺素为主者,征象有血压升高、脉压宏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及血糖升高;以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为主者,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

长期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引起的持续性高血压,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受损,以心肌受累最为重要,早期出现心肌纤维性退变,后期心肌细胞相继被组织细胞及疏松结缔组织替代,病变主要侵犯左心室。

·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可分三类1.阵发性高血压发作,占30%~50%。

发作时伴剧烈头痛、心悸、气短、心前区痛、恶心、呕吐,同时伴体温升高、血糖升高、血及尿儿茶酚胺增多。

发作终止时常大汗淋漓及极度衰弱。

2.持续性高血压,无阵发性发作,表现头痛、多汗、颤抖及衰弱等症状。

3.在持续性高血压的基础上,血压波动很大。

·CT表现1.瘤体大多在3~5cm,个别可大10cm以上,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梨形肿块;2.肿瘤多数密度不均匀,少数可发生钙化;3.肿瘤血供丰富,增强时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强化部分与不强化的坏死囊变部分常形成多房样改变;实质部分明显强化与囊变被认为是本病特征之一。

鉴别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癌多发于左侧,发病年龄27~72岁,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

患者无特异性表现,多在体检时或因非特异性症状就诊时发现,如表现为高血压、腹痛、腰背部疼痛、呕吐、女性男性化等症状,肿瘤一般较大。

·CT表现1.瘤体往往较大,直径多大于5cm;2.密度不均,出血坏死和钙化多见;3.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坏死区显示更清楚;4.如肿瘤突破包膜,则边缘模糊。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段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段

2、肾上腺皮质腺癌
CT诊断要点: 肾上腺区圆形或分叶状肿块,中心易发生液化坏死。 肿瘤常有包膜,其边缘较清楚,较大的肿瘤可推压
周围器官,但较少侵犯邻近的组织器官。 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成分强化较明显,但不及嗜铬
细胞瘤。 可见肺脏、腹膜后淋巴结、肺部等转移征象。 有时与无功能性的嗜铬细胞瘤鉴别较难。
般约为2-5cm。平扫时CT值约-20-40Hu。增强 扫描时可见均匀轻中度强化,强化方式一般呈速升 速降型。 Cushing腺瘤可看到同侧或对侧肾上腺的萎缩。 平扫的CT值小于15Hu+速升速降型的强化方式是 腺瘤的特征。
可编辑版
20
可编辑版
肾上腺腺瘤的强 化方式:速升速 降
21
可编辑版
22
的香草基扁桃酸(VMA)增高。
可编辑版
4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CT表现:
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区圆形或分叶状的肿块,肿块的大 小不一。肿块可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但较大的肿块 内可因出血、坏死而表现有囊性密度,部分肿块内可 见斑块状钙化。
增强扫描肿块的实性成分呈持续性明显强化,囊变区 不强化。
特点为:实性成分持续性明显强化,囊变明显。
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陈德华
2014.09.05
可编辑版
1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起 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它部位嗜 铬组织的一种少见肿瘤,具有合成、储存、 代谢儿茶酚胺的功能,部分肿瘤可以释放儿 茶酚胺而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谢 紊乱症候群。
16
腹膜后恶性嗜铬细胞瘤,侵及肾包膜及血管神经组织。
2年前外院行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诊断【临床与病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drenal pheochromocytoma)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的肿瘤,多为良性,但也可为恶性。

肾上腺是嗜铬细胞瘤的主要发生部位,约占90%。

嗜铬细胞瘤也称为&#8220;10%肿瘤&#8221;,即约10%肿瘤位于肾上腺外,约10%肿瘤为多发及约10%肿瘤为恶性。

肿瘤产生和分泌儿茶酚胺。

临床上,肿瘤可发在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典型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

实验室检查,24小时尿香草基扁桃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即儿茶酚胺代谢物显著高于正常值。

病理上,肿瘤一般较大,易发生出血、坏死和囊变。

【影像学表现】超声、CT和MRI检查:.表现为单侧、偶为双侧性肾上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常较大,直径多在3cm以上。

肿块呈实性低或中等回声、密度类似肾脏、T1WI上为低信号而,T2WI上呈非常高的信号;较大肿瘤易发生出血、坏死和囊变,而致肿块内有液性无回声区、低密度区,和短T1高信号或长T1更低、长T2更高信号灶。

CT和MRI增强检查,肿块实体部分发生明显强化。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非恶性者间并无显著差异,但可查出肝、肺等部位转移灶。

【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考虑为嗜铬细胞瘤时,若超声、CT或MRI检查发现。

肾上腺较大肿块并具有上述表现,可诊断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若肾上腺区未发现异常,则应检查其它部位,有可能查出异位嗜铬细胞瘤,后者常位于腹主动脉旁,表现类似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当查出肾上腺或肾上腺外肿块,并发现其它部位转移灶时,应考虑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影像表现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影像表现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影像表现
肾上腺的解剖
肾上腺是由两个内分泌器官组成的复合体,一个来源中胚层(皮质),一个来源神经外胚层(髓质)。

胚胎时期交感神经原基分化形成嗜铬细胞并随着胚胎发育移位,所以颅底至盆腔均可存在嗜铬细胞。

其中腹腔大部分嗜铬组织发育形成肾上腺髓质,少部分嗜铬组织残留于椎前交感神经旁、膀胱壁等部位。

这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好发于这些部位的原因。

·肾上腺位于肾周间隙的上端,与肾周筋膜相连,其周围有脂肪组织。

·右侧肾上腺居下腔静脉的后方、右肝叶内侧和右膈肌脚外侧。

·左侧肾上腺位于左膈肌外侧,脾动、静脉及胰尾部的后方,左肾上极的内侧。

·右侧肾上腺的形态以倒V形或线形多见,左侧则以倒V形或倒Y 形多见。

·通常肾上腺的重量约4-6g;厚度约为5-8mm,小于1cm,而且比同侧的膈肌角细,无局部结节状突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影像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影像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s, PHEO
• 肾上腺髓质来源第一位肿瘤,80%~85%的起源于肾上腺,15%~20%起源 于副神经节(包括腹主动脉旁、膀胱、腹膜后、心脏、纵隔等)
• 嗜铬细胞瘤也称为10%肿瘤: 即10%肿瘤位于肾上腺外、10%为双侧、多发肿 瘤、10%为恶性肿瘤和10%为家族性肿瘤
病例
病例: CT 示右侧肾上腺混杂低密度 肿块,增强后病灶呈厚壁及 分隔明显强化,内部以囊性 为主。
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 增强示左侧肾上腺肿块,密度不均匀,内 见多个囊变坏死区及点状钙化。肝脏内多个低密度灶,骶骨及左侧髂骨 骨质破坏,门腔静脉间淋巴结肿大。此例嗜铬细胞瘤生物学行为为恶性。
MRI表现:
鉴别诊断
肾上腺转移瘤:
单侧需与肾上腺癌鉴别,有原发肿瘤病史,多来源于肺癌, 临床无内分泌 症状。
小结
谢谢
鉴别诊断
肾上腺腺瘤:
• CT表现: 通常富含脂质,多数腺瘤平扫密度较低, 根据CT值的不同可分为富脂性腺瘤和乏脂 性腺瘤, 增强:快速强化,快速廓清 • MRI表现为: 边界清, 信号均匀, 呈等T1稍长T2信号影, 增强后可见强化, 化学位移成像在反相 位上信号较同相位显著降低
鉴别诊断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的功能
• 为内分泌腺,由皮质、髓质和基质组 成;
• 皮质:由外向内分为球状带、束状带、 网状带,分别分泌醛固酮、皮质醇、 性激素;
• 髓质:来源于神经外胚层,产生和分 泌儿茶: 肾上腺功能亢进性疾病:最为常见其包括 Cushing综合征、原发性 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功能低下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肾上腺功能低下多由 出血所致,如手术、外伤;慢性肾上腺功能低下又分为肾上腺型和垂 体型,肾上腺型的主要病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肾上腺结核;垂体型 是由于垂体功能低下所致 肾上腺非功能性病变:包括非功能腺瘤、转移瘤、肾上腺囊肿、肾上 腺髓脂瘤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影像诊断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影像诊断
皮质
醛固酮 皮质醇 雄激素
髓质
儿素
多巴胺
10%肾上腺外 10%双侧、 多发
10%肿瘤
10%恶性 10%家族性
• 肾上腺位于肾筋膜内 ,呈软组织密度 ,类似 肾实质 ,不能分辨皮髓质;
• 形态因人而异 ,右侧多呈斜线状 、倒V或倒Y 形;左侧多为倒V 、倒Y 、或三角状;
. 电镜下:胞浆内含有被界膜包绕的的神经内分泌颗粒;
. 一侧 肾上腺较大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界清 ,偶双侧; . 直径常3 - 5cm ,也可更大; . 较小肿瘤密度均一 ,类似肾脏密度; . 较大肿瘤密度不均 - 出血 、坏死 、囊变; . 少数肿瘤的中心或边缘可见点状或弧线状钙化; . 增强 :明显强化 ,快进慢出 ,低密度区无强化;
明显高于正常值; MENⅡ 、 MENⅢ 、 神经纤维瘤病 、 von Hippe l -
Lindau 、 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几乎发生在肾上腺 ,常双 侧性;
. 肉眼观 :常为单侧单发 ,肿瘤大小不一 ,可有完整包 膜 ,常有出血 、 坏死 、 钙化及囊变 ;
. 光镜下: 瘤细胞为大多角形细胞 ,肿瘤内血管丰富 , 富含水分 ,周围有丰富的血窦 ,细胞呈巢状分布 ,瘤 细胞浆内含大量嗜铬颗粒;
女 ,68岁 ,以发现血压升高10余年加重1个月为主诉
男 ,29岁 ,发现血压升高2年余, 伴多汗1年半
• 直径常>6cm ,类圆 、 分叶或不规则形;
• 密度不均 ,由于胶原间隔的存在和坏死出血等易形 成网络状结构;
• 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强化程度低于嗜铬细胞瘤; • 部分内可见点片状钙化; • T1WI低信号 ,T2WI明显高信号 ,信号不均;
退强化模式;
. 以双侧多见 ,多有原发肿瘤病史; . 增强扫描环形强化多见 ,强化程度低于嗜铬细胞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学表现
目的:通过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学特征,旨在为临床准确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56例,通过对CT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56例患者中共有65例病灶,病灶位于右肾上腺34枚,左侧肾上腺21例,双侧肾上腺10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35例,病灶平均直径为3.5cm,以圆形或卵圆形病灶居多,瘤体内坏死16枚,无坏死9枚,瘤体内钙化7枚,恶性嗜铬细胞瘤21例共22枚,平均直径7.9 cm,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11枚,不规则形10枚,瘤体均发生坏死及包膜浸润,不同程度瘤体内钙化,平扫均可见低密度区,瘤体包膜完整且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明显强化,静脉期瘤体强化持续但较动脉期略有减退,所有瘤体均可见1条或多条动脉血管供血。

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学有特异性表现,通过对肾上腺区瘤体的大小、形态、坏死、周围浸润及转移情况进行CT扫面分析,能够精确定位并准确诊断疾病。

标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影像学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嗜铬组织肿瘤,主要发生在肾上腺,其次多发于交感神经节和旁交感神經节,一种由嗜铬细胞组成并且分泌儿茶酚胺的肾上腺髓质肿瘤[1],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目前最佳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肿瘤[2],因此对该病的早期准确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CT影像学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确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最佳的方式,本研究通过总结在我院接受病理学证实的病例,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旨在为临床科学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通过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56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为27-78岁,平均年龄为54.21岁,患者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头痛、多汗、胸闷。

1.2方法
通过TOSHIBA Aquillion 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所选病例进行扫描分析,具体参数设置为:电源电压120 kV,电流199 mA,进床速度为3.5 mm/s,螺距为1,扫描范围T11椎体上缘至L2椎体下缘,层厚为3 mm,增强扫描时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必乐或欧乃派克)80-100 ml,注射速度3 ml/s,延迟23-27 s后行动脉期扫描,60-80 s行静脉期扫描;平扫及增强扫描时如发现肾上腺区肿块直径大于5 cm时,应再进行1 mm薄层重建,行冠状位及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肿块直径以
最大径为准,所有患者还应进行实验室检查。

2结果
56例患者中共有65例病灶,病灶位于右肾上腺34枚,左侧肾上腺21例,双侧肾上腺10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35例,病灶平均直径为2.9 cm,以圆形或卵圆形病灶居多,瘤体内坏死16枚,无坏死9枚,瘤体内钙化7枚;恶性嗜铬细胞瘤21例共22枚,平均直径6.9 cm,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11枚,不规则形10枚。

瘤体均发生坏死及包膜浸润,不同程度瘤体内钙化,平扫均可见低密度区,瘤体包膜完整且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明显强化,静脉期瘤体强化持续但较动脉期略有减退,所有瘤体均可见血管内有瘤栓形成,肿瘤实体部分表现为单环或多环状强化,门脉期较动脉期进一步强化,低密度坏死严重,囊变区未见明显强化。

不典型患者有37例CT影像表现为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可见更低密度灶,瘤体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周围组织器官受压但程度不同,增强扫描后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较少,典型患者19例患者CT扫描差异不显著,仅在增强扫描后动脉期迅速呈中至重度强化,静脉期略有下降。

3讨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副神经节,多发于肾上腺,有时也可在腹膜后、纵隔内等处发生[3],嗜铬细胞瘤以圆形或卵圆形居多,病变大小不一,病灶直径一般在2 cm-7 cm左右,瘤体边缘清晰、切面呈黄棕色居多,切面常见出血、坏死或囊性病变[4]。

嗜铬细胞瘤良恶性的主要病理区别表现在恶性肿瘤血管内瘤栓形成、包膜浸润破坏和远处转移[5],本研究中病例CT显示恶性肿瘤直径大于良性肿瘤且有恶性肿瘤的特征表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典型表现为肿瘤边界清晰、较小肿瘤呈分叶状,中等大小肿瘤容易变性,密度多不均匀,钙化、囊变、出血和坏死在CT中表现明显[6],平扫均可见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肿块强化程度与动脉期相近,延迟扫描CT值下降较慢,且持续时间较长,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若肿瘤较大、中心坏死、液化,增强后周边明显强化且内腔不规则,肿瘤明显强化和囊性变为嗜铬细胞瘤的特征之一。

本研究通过对5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影响表现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表现为平扫低密度区、瘤体坏死包膜浸润、包膜完整且边缘清晰,在临床诊断上应用CT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能极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石国儿, 李峰.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MRI特征及诊断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 (09): 1638-1640.
[2]赵勤余, 韩志江, 陈克敏. 肾上腺皮质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 放射学实践, 2012, 27: 275-278.
[3]李胜, 邹文远, 石思李, 等. CT对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09); 1616-1819.
[4]杨东益, 罗建光, 刘顾岗, 等. 肾上腺髓质增生和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附19例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0, 29(5): 285-287.
[5]郑敏文, 宦怡, 葛雅丽. 特殊类型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2, 18(2): 88-90.
[6]孙树范, 赵红星. 螺旋CT诊断肾上腺肿瘤[J]. 浙江临床医学, 2004, 6(9): 819-8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