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论文(合集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结构论文(合集7篇)

关键词:系统桥梁分形

一、系统论

1945年贝塔郎菲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新思维,随后维纳、申农分别

提出了控制论和信息论,从而使得人们对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看法由机

械整体性发展到系统整体性。60~70年代间,系统科学出现了耗散结构

论(普里高津)、协同论(哈肯)、超循环论(艾根)和突变论(托姆),主要讨论系统的存在、发展和消亡,强调任何一个净化系统都能够自行组织,并且不同要素之间具有协调作用。70年代以来,对系统最核心的问

题即系统机制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出现了对系统机制解释的混饨理论、

分形理论、孤波理论等,构成了系统动力学理论,主要考察系统的非线性

机制。

凡物皆系统,考察任何系统都要对其要素、结构、功能、环境等方面

进行分析。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性:①加和性和非加和性;②整体不等于

部分之和;③整体功能取决于要素、结构和环境;④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系统处于非平衡态,需要外加的能量(或信息)来维持,因此,能够

产生新的结构的系统一定是开放的。系统远离平衡态失稳以至形成新的结

构要依赖于非线性的反常涨落。涨落在远离平衡时起驱动作用,不可逆性

会导致新的结构,产生新的质。

系统论已被应用于很多领域,本文旨在应用系统研究的思想来系统地

理解桥梁结构的一些新领域,进而将系统机制理论引入桥梁系统的研究。二、桥架结构系统

桥梁是由多种材料、不同结构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桥梁结构系统的

要素、结构、功能及环境的简要示意图。桥梁结构系统是桥梁工程大系统

的一个子系统,不同的桥梁结构体系又构成各个更低层次的子系统。要素

中的各种基本构件也构成一个层面上的系统,有其自身的要素、结构、功

能和环境。

桥梁结构系统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单个基本构件,比如单个梁构件,是无法实现跨越峡谷甚至海峡的目的的,而多个构件按照一定的构造规则

组成悬索桥或斜拉桥就可以实现。结构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决于构件单元、

结构体系和环境状况,其中起决定性的是系统的结构,通常只有大跨斜拉

桥和悬索桥才能作为跨海大桥的候选桥型,对抗震性能要求较高的地区,

应选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系统,如连续刚构、斜拉桥等,或对连续梁等

桥型进行结构的改进,设计支座单元,达到减震目的。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在远离平衡状态的非平衡区内,在非线性的非平

衡作用下系统演化方向是不确定的,系统的平衡可能失稳,发生突变或分又,系统呈现出新的结构稳定状态。这种结构是一种非平衡的结构,接受

环境注入系统的负熵流才能稳定。桥梁的非线同样体现了这一思想,桥梁

的失稳为系统突变所致,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桥梁系统的延性抗震性能也是

结构非线性性能的体现。

三、桥架结构的系统研究思路

1.系统识别与健康监测

结构系统识别是通过试验和计算机来实现对结构的建模。桥梁结构可

以看作一 quot;灰箱"系统,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桥梁结构,一定的输入对

应一定的输出,通过对系统输出和输入的分析,可以实现对结构系统的判

断和识别。对这样一个灰箱的识别首先应确立一个由梁整体监测的许多困

难,对桥梁在使用年限内工作特性的变化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难以建立

客观同一的桥梁状态评估标准。所以整个技术的成功开发乃至系统目标的

最终实现有赖于更好地结合系统自身的要素、结构和系统工作环境。

具体实现桥梁结构系统的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当前主要有以下几方

面的工作【2】

(1)针对系统输出:开发和应用以无线通讯技术为手段的数据采集

系统;开发能适用于交通荷载风荷载及定点测试荷载的传感器最优布设技术;

(2)针对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反向分析:采用动态边界子结构原理,

开发以结构模型修正法为基础的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研究非线性结构模型

的时域评估方法及系统识别技术;寻找更适合桥梁监测的新指纹;开发桥

梁观察与监测收据管理系统及决策专家系统;综合良态建模技术,改善有

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3)系统分析的终端应用:根据观察与监测的结果分析实桥的剩余

承载能力;建立桥梁安全准则及能用于桥梁整个寿命过程经济评价的估价

模型。

2.系统控制

古典控制理论起源于本世纪20年代,主要以单变量线性定常系统为

研究对象,以频率法为主要方法研究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50年代以来,逐渐出现了多变量系统、系统灵敏度分析、动态系统测试状态空间方法和Bellman动态规划等现代控制理论方法【5】。

在系统与控制理论中,主要研究动力学系统。桥梁结构在动力荷载作

用下,表现为不确定性的随机系统,其非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尤其在桥梁的抗震和抗风领域,近年来从传统的抗震抗风设计思路发展到

结构控制思想。目前的结构控制方式主要有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被动控制是通过支座、阻尼器等装置来消耗输入系统的外部环境能量;主动控制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主动施加外部能量来抵消和消耗环境输入能量,使偏高平衡状态的系统在新的注入能量流作用下找到平衡。

早在1890年,最早的隔震器就产生了,当前已应用的有叠层橡胶、

旋转弹簧等多种支座和弹塑性、粘性、干摩擦等阻尼器用于对系统的被动

控制。Constantinou在1991年提出了采用位移控制装置和滑动支座相结

合的滑动隔震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输入能量向结构系统的传递[4].

有些主动控制技术(如AMD)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在日本已经建成了

一批主动控制的建筑。通过主动控制,一方面可以用最有效的方法抵抗外

部激励,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减小输入到结构上的激励水平。当前有主动连

杆控制技术和主动调质阻尼器系统(AMD)技术实现对系统的主动控制。

混合控制系统当前主要有对振动控制系统、混合基础隔震系统和可变阻尼

系统。当前的这些技术还处于发展之中,不但在桥梁抗震抗风领域,而且

在房屋等建筑领域甚至是整个土木工程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系统非线性机理

传统自然科学趋向于强调稳定、有序、单一、均匀与平衡,带有线性

的色彩,到本世纪70年代前后,自然科学的锋芒开始转向现实世界的失稳、无序、多重性、不均匀和非平衡等方面。非线性系统已成为自然科学

的主要研究对象,因为非线性是一切复杂现象的本源[5]。

1973年,费根包姆提出的混饨理论大大推进了非线性理论在系统科

学中的应用,混饨理论、分形论、孤波理论共同构成系统动力学理论,探

讨系统的非线性机制。桥梁结构系统也是一个混饨系统,具有不可预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