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第4章纵断面设计
(三)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设置凹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缓和行车时的离心力
Lmin
2.当L>ST:
h1
d12 2R
,则d1
2Rh1
h2
d
2 2
2R
,则d
2
2Rh2
ST d1 d2 2R ( h1 h2 )
R
ST2
2( h1 h2 )
最小长度:
Lmin 2(
S 2
S 2
h1 h2 )2 4
最小半径:
Rmin
Lmin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
竖曲线最小长度相当于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 的3秒行程 。
山区公路可缩短里程,降低造价。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的规定(表4-3)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纵坡(%)
345
6
7
8
9
城市道路最大纵坡约为按公路设计速度计算的最大纵坡 减少1%
1. 设计速度为120km/h、l00km/h、80km/h 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 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1%。
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以 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3. 合成坡度指标的控制作用 : 控制陡坡与急弯的重合; 平坡与设超高平曲线的配合问题。
当陡坡与小半径平曲线重合时,在条件许可的情 况下,以采用较小的合成坡度为宜。
▪ 特别是下述情况,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8%。
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 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道路纵断面设计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性能、行车安全、工程造价和养护维修等方面。
因此,在进行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要求和限制,确保设计合理、经济、安全、实用。
一、设计要求1.满足行车安全要求道路纵断面设计应满足行车安全要求,避免车辆在路上出现跳车、侧翻等情况。
为此,应合理设置纵坡和竖曲线,保证车辆在不同路段上的平稳行驶。
2.满足排水要求道路纵断面设计应满足排水要求,防止路面积水和地下水对路基的侵蚀。
为此,应合理设置纵坡和排水设施,确保路面和路基的排水畅通。
3.节约用地道路纵断面设计应尽量减少占用土地,节约用地。
为此,应在满足行车安全和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小的纵坡和竖曲线半径,以减少填挖方量和占地面积。
4.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道路纵断面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避免对周围环境和景观造成破坏。
为此,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合理确定道路纵断面设计方案。
5.便于施工和养护维修道路纵断面设计应便于施工和养护维修,降低工程造价和养护维修成本。
为此,应合理确定填挖方量和材料用量,减少施工难度和养护维修工作量。
二、设计限制1.最大纵坡限制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道路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最大纵坡限制。
最大纵坡是指车辆在道路上能够正常行驶的最大坡度,一般根据车型、路面类型、交通量等因素确定。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守最大纵坡限制,不得随意超出规定范围。
2.最小竖曲线半径限制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道路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最小竖曲线半径限制。
最小竖曲线半径是指在竖曲线上车辆能够正常行驶的最小半径,一般根据车型、车速等因素确定。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守最小竖曲线半径限制,不得随意缩小规定范围。
3.最小坡长限制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和路面排水要求,道路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最小坡长限制。
最小坡长是指在同一坡度上车辆能够正常行驶的最小距离,一般根据车型、路面类型等因素确定。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守最小坡长限制,不得随意缩短规定范围。
纵断面设计应该注意什么
纵断面设计应该注意什么纵断面设计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确定道路纵向剖面的形态和参数,以确保道路在使用过程中达到安全、舒适和经济的要求。
纵断面设计对道路的线型、坡度、超高、超高变化率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纵断面设计应考虑道路的交通需求和功能。
根据道路的等级、路段的功能以及预计的交通流量等因素,确定道路的设计速度和设计车道数。
设计速度是决定道路纵断面参数的重要参考依据,需要兼顾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根据设计车道数确定道路的横截面形态,如单幅、双幅或多幅。
其次,纵断面设计要根据地形条件合理布置道路的坡度。
设计坡度要考虑道路的功能、使用要求以及地形条件等因素,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和舒适性。
对于平原区域的道路,一般采用较小的纵坡,在保证排水良好的情况下,提供平稳的行驶条件。
对于山区或丘陵地区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复杂性,需要根据具体地形情况确定坡度,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小道路工程量。
第三,纵断面设计应考虑道路的水涝排水问题。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降雨排水的需要,保证道路在雨季或较大降雨时不积水。
需要合理布置纵坡和横坡,以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使道路沿线的雨水能够顺利排泄到雨水疏导系统或周边的排水设施中。
第四,纵断面设计要充分考虑道路的视线和视距要求。
视线和视距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山区或弯道等特殊路段。
设计中需要确保行驶车辆具有足够的视线,以及足够的反应距离,以保证行车安全。
根据道路等级和功能,确定道路的视线要求,包括水平视线距离、曲线视线距离和垂直视线距离等。
第五,纵断面设计要遵循节约资源的原则。
设计中要避免过度破坏自然地形,尽量利用自然地势来确定道路的纵断面形态,减少填土和挖方量。
同时,在道路勾画和道路平面设计中,要减少交叉点和信号灯的设置,以节约交通资源。
第六,纵断面设计要考虑道路的可维护性。
道路的纵断面参数应根据道路的预计交通量、车辆类型和维护条件等因素确定,以便日常养护和维修工作的进行。
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思路
公路路线的纵断面设计是公路线 形设计的关键,其设计比较抽象,考虑 因素较多,设计难度较大,设计方案多 样。文章通过结合实例,系统地总结了 公路纵断面设计的任务和方法步骤,使 公路纵断面设计更加规范、有条理,为 同行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作者单位:河北承德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2年第24期 (12月下) 《交通世界》 115
计中只设三个变坡点,纵坡设计见表1 所示。
行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对 各种可能坡度线方案反复比较,最后定 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能满足控制点要
竖曲线计算
如图1所示,设变坡点相邻两纵坡
坡度分别为 和 ,它们的代数差用 表
求,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坡 示,即 ,当 为“+”时,表示凹形竖曲
度线,将前后坡度线延长交会出变坡点 线; 为“-”时,表示凸形竖曲线。
竖曲线计算
① 变 坡 点 1 : K 0 + 11 0 , 高 程 为 127.18m,i1=-1.200%,i2=-0.400%, ω=i2-i1=-0.400- (-1.200)=0.800,为凹 形竖曲线。竖曲线半径取R=30000m, 曲线长L=Rω=30000×0.8=240m, 切线长T=L/2 =120m,外距E=T2/2R =0.24m。②变坡点2:K1+820, 高程为124.34m,i1=-0.400%, i2=0.500%,ω=i2-i1=0.500(-0.400)=0.900,为凹形竖曲线。 竖曲线半径取R=30000m,曲线长 L=Rω=30000×0.900=270m,切线 长T=L/2=270/2=135m,外距E=T2/2R =1352/2/30000=0.30m。③变坡点 3:K2+410,高程为127.29 m, i1=0.500%,i2=-0.300%,ω=i2-i1=0.300- 0.500=-0.800,为凸形竖曲 线。竖曲线半径取R=30000m,曲线 长L=Rω=30000×0.800=240m,切线 长T=L/2=240/2=120m,外距E=T2/2R =1202/2/30000=0.24m。详情见表2。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一)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l设计要求(1)线型平顺。
设计坡度平缓,坡段较长,起伏不宜频繁,在转坡处以较大半径的竖曲线衔接。
(2)路基稳定、土方基本平衡。
(3)尽可能与相交的道路、广场和沿路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
(4)道路及两侧街坊的排水良好。
道路路缘石顶面应低于街坊地面标高及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地坪标高。
(5)考虑沿线各种控制点的标高和坡度的要求。
包括如相交道路的中心线标高,重要地—厂建筑物的标高,与铁路交叉点的标高,河岸坡度和河流最高水位、桥涵立交的标高等。
2.设计(1)最大纵坡考虑因素通行的各种车辆的动力性能、道路等级、自然条件。
在混行的道路上,应以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确定道路的最大纵坡。
自行车道路的最大纵坡以2.5%为宜。
等级高的道路设计车速高,需要尽量采用平缓的纵坡。
最大纵坡建议值:快速交通干道设计车速为40一60km/h,最大纵坡为3%一4%;主要及一般交通干道设计车速为40~60km/h,最大纵坡为3%~4%;区干道设计车速为30—40km/h,最大纵坡为4%一6%;支路设计车速为20~25km/h,最大纵坡为7%一8%。
对于平原城市,机动车道路的最大纵坡宜控制在5%以下。
(2)最小纵坡最小纵坡度与雨量大小、路面种类有关。
路面越粗糙,最小纵坡越大,反之则可小些。
如水泥混凝土路面、黑色路面、碎石路面等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3%,在有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
特殊困难路段,纵坡度小于0.2%时,应采取设锯齿形街沟或其他排水措施。
(3)坡道长度限制道路坡道的长度与道路的等级要求和车辆的爬坡能力有关,不宜太长,但也不宜太一般最小长度也应不小于相邻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第一节概述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开,然后在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见图4-1。
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性的要求,路线纵断面总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
一、纵断面设计主要任务与目的纵断面设计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起伏空间线的几何构成与要素,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舒适的目的。
二、地面线与设计线纵断面图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把道路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准确地定出道路的空间位置。
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
1 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地面的起伏与变化情况。
2 设计线它是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美学等诸因素之后,人为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的起伏变化情况。
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1)直线(均匀坡度线)直线有上坡和下坡之分,是用高差和水平长度表示的。
105(2)竖曲线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平顺过渡要设置竖曲线,按坡度转折形式不同,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
第二节纵坡及坡长设计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为使纵坡设计经济合理,必须在全面掌握勘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反复比较定出设计纵坡。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为: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2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或过于频繁。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
连续上坡和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
3 纵坡设计应对沿线的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排水等方面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妥善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畅通。
4 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减少借方和废方,以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省用地。
山岭道路路线纵断面设计
山岭道路路线纵断面设计山岭道路是指穿越山区地带的一条道路。
由于山地地形的特殊性,山岭道路的纵断面设计需要考虑到山地的坡度、曲线、横断面宽度和垂直体线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详细介绍山岭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内容。
一、纵断面设计的目的和原则山岭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如下:1.保证道路的纵坡合理:纵坡是指道路纵向的倾斜度,对于山岭道路来说,纵坡的选择要根据山坡的陡度来进行合理的选择,以保证车辆的安全和行驶的舒适性。
一般来说,山岭道路的纵坡不宜过大,根据实地地形以及车辆通行情况,通常将其控制在3%-6%之间。
2.考虑道路的曲线设置:山岭道路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往往存在大量的曲线段。
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需要合理设定曲线的半径和变量,以保证车辆的转弯半径和行驶的稳定性。
曲线的半径一般应根据实地情况和车速要求进行选择,一般来说,主线道路的水平曲线半径应大于山岭道路的最小视距。
3.设计并保证道路的横断面宽度:横断面宽度是指道路在纵向上的横截面宽度,对于山岭道路来说,其宽度的选择一般应根据道路的交通量、车辆类型以及地方标准进行合理设定。
横断面宽度对于山岭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4.设计并保证道路的垂直体线:垂直体线是指道路纵向上的水平线和坡线之间的关系,对于山岭道路来说,其垂直体线具有较大的起伏。
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需要合理设定坡度和坡长,以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和车速的要求。
二、纵断面设计的步骤山岭道路纵断面设计的步骤如下:1.收集道路相关信息:包括地形图、高程记录、气象观测数据等。
这些信息对于纵断面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2.确定线形和坡度:根据实地地形情况,确定道路的线形走向和坡度。
通常情况下,在山岭道路中,坡度一般在3%至6%之间。
3.设计纵坡: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地方标准和实地情况,设计合理的纵坡。
要注意避免纵坡过大或过小,以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和舒适。
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纵断面设计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在道路设计过程中根据地形条件和交通需求,确定道路纵向剖面的宽度、高程和坡度等参数的过程。
纵断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因此,合理的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对道路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
一、纵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纵断面设计应保证道路的安全性,避免出现过陡、过陡的坡度,以及急转弯等危险情况。
2. 舒适性原则: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到道路使用者的舒适感,避免过大的坡度变化和颠簸。
3. 经济性原则:纵断面设计应尽量减少工程造价,避免过大的挖填量和土方开挖。
二、纵断面设计的技术指标1. 车行道设计宽度: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和车辆类型确定车行道的设计宽度。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的车行道宽度要比乡村道路宽度大。
2. 道路坡度:道路的坡度是指道路纵向剖面的坡度,主要分为上坡、下坡和平坡。
上坡和下坡的坡度应根据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确定,一般不超过6%。
平坡的坡度一般不超过3%。
3. 道路横坡:道路的横坡是指道路纵断面横向剖面的坡度,主要分为横坡和纵坡。
横坡的坡度应根据道路的排水条件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要求确定,一般不超过2%。
纵坡的坡度根据道路的纵向剖面要求确定,一般不超过3%。
4. 路肩宽度:路肩是指道路两侧的辅助部分,一般用于停放车辆和行人通行。
路肩的宽度应根据道路的交通量、车辆类型和路段的特殊要求确定。
5. 排水设施: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到道路的排水问题,避免出现积水和水患。
根据地形条件和降水情况,设计合理的排水沟、雨水口和排水管道等设施。
6. 边坡稳定:边坡稳定是指道路边坡的稳定性,主要考虑边坡的坡度、土质和保护措施等因素。
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设计合理的边坡坡度和边坡防护措施,确保道路边坡的稳定性。
7. 绿化带设计:绿化带是指道路两侧的绿化区域,可以提供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和保护生态的功能。
根据道路的用途和环境要求,设计合理的绿化带宽度和植被类型。
第四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二、行驶力学 1.汽车的行驶阻力
汽车行驶阻力: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 和惯性阻力。
空气阻力Rw(N):汽车在行驶中,由于迎面空气质点的压力, 车后的真空吸力及空气质点与车身表面的摩擦力阻碍汽车前进, 总称为空气阻力。由空气动力学:
Rw = K·A·V2/21.15
道路阻力RR (N):由弹性轮胎变形和道路的不同路面类型及纵坡 度而产生的阻力,包括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
RR=G·(f + i) 汽车在坡度i(倾角α)的道路上行驶时,车重G在平行于路面 方向的分力为G·sinα=G·i,上坡时它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阻 碍汽车行驶;而下坡时与前进方向相同,助推汽车行驶。
2、纵坡一般值(不限长度纵坡) 小客车能以平坦地形路段小客车的平均行驶速度匀速 上坡 普通载重车能以设计速度的1/2速度上坡(匀速)
汽车在大于不限长度的纵坡上行驶,必然减速,减速 值的大小不仅与坡度大小有关,也V=与V0=.5其VV平d长(均 设度计有速关度),需 要研究汽车的动力性能、爬坡过程中速度与坡度大小 及坡长的关系。
距离(m) 标准载重车(120kg/kw)加速行驶速度-距离曲线图(上、下坡)
七、平均纵坡
平均纵坡: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
它是衡量纵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ip
H L
1、限制平均纵坡的意义
水 平 距 离
4、关于设计标高
(1)新建公路设计标高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设计高程以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 缘标高为基准
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高程(在设置超高、 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高程)
(2)改建公路的设计高程 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 用行车道中线处的高程。
公路勘测设计 纵断面设计
三、公路竖曲线设计
(一)竖曲线设计基本知识
1、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的转折处,为了行车
平顺用一段曲线来缓和,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曲 线。
2、为方便设计和计算,竖曲线的形状一般采用二次 抛物线形式。
《公路勘测设计》
三、公路竖曲线设计
3、转坡角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形成转坡点,其相交角 用转坡角表示。
Q
l
xA
h
Y L
TB M
O E ω t
xB
i2
B
X
《公路勘测设计》
三、公路竖曲线设计
2、竖曲线曲线长: L = Rω
3、竖曲线切线长:
T=
TA
=TB
≈
L/2
= R
2
4、竖曲线的外距: E = T 2
2R
5、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 y x2
2R
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
R—为竖曲线的半径,m。
《公路勘测设计》
三、公路竖曲线设计
(三)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1、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1)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 缓和冲击; 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满足视距的要求。
《公路勘测设计》
三、公路竖曲线设计
(2)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 缓和冲击; 前灯照射距离要求; 跨线桥下视距要求; 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公路勘测设计》
二、纵坡及坡长设计
2、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和坡长限制 (1)最大纵坡
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 度值。
①确定最大纵坡应考虑的因素 (ⅰ)汽车的动力性能; (ⅱ)公路等级; (ⅲ)自然因素。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纵坡设计:确定道路纵坡的变化规律,使道路能够顺利排水和提供合适的水平净空距离,确保车辆安全行驶。
纵坡设计还需要考虑土壤稳定性、便于排水和排泥、降低耕地损失等因素。
2. 纵断面曲线设计:根据道路设计标准和交通要求,设计合适的曲线,以提供行车的平稳度和安全性。
常见的曲线形状包括圆曲线、抛物线、混合曲线等。
3. 纵断面宽度设计:根据道路等级、交通流量和车速等因素,确定道路纵断面的宽度,以满足车辆通过和安全需求。
道路宽度设计还需要考虑路肩、人行道、自行车道等附属设施的需求。
4. 路堤和路基设计:根据地面地形和地质条件,设计合适的路堤和路基高度和形状,以提供道路稳定性和排水功能。
路堤和路基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土壤的稳定性和加固措施。
5. 路面结构设计:确定道路的路面结构,包括路基、基层、面层等材料的选择和厚度设计,以满足预期的使用寿命、承载能力和驾驶舒适度。
6. 边坡设计:根据路段的地形和地质条件,设计合适的边坡形状和坡度,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防止坡体滑动或塌落。
7. 排水设计:确定道路纵断面的排水系统,包括沟渠、排水管道、坡面排水设施等,以确保道路干燥、无积水,并防止水流对道路结构的破坏。
总之,道路纵断面设计是为了确保道路的交通功能、安全性和持久性,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交通需求和环境影响等因素,以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线路纵断面的设计原则
横断面的设计要求,是使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足交通、环境、用地经济、城市面貌等要求。
路基是支承路面,形成连续行车道的带状土、石结构物。
它既要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车辆荷载,又要承受大自然因素的作用。
因此,路基横断面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路基的结构设计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包括水文地质和材料情况),并结合施工条件进行设计。
设计前应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气象等资料,在山岭重丘区要特别注意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影响,选择适当的路基断面形式、边坡坡度及防治病害的措施。
在平原微丘区应注意最小填土高度,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2、路基的断面型式和尺寸应根据道路的等级、设计标准和设计任务书的规定以及道路的使用要求,结合具体条件确定。
一般路基可参照典型横断面设计。
特殊路基则应进行单独设计计算。
3、路基设计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
在取土、弃土、取土坑设置、排水设计等方面与农田改土、农田水利、灌溉沟渠等相配合,尽量减少废土占地、防止水土流失和淤塞河道。
路基纵断面设计毕业设计
路基纵断面设计毕业设计路基纵断面设计毕业设计导言:路基工程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路基纵断面设计是路基工程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探讨路基纵断面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原则、设计要素以及设计方法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毕业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一、设计原则路基纵断面设计的目标是确保道路的平稳通行和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利用地形: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减少工程量和成本。
例如,在坡度较大的区域,可以采用填方和挖方相结合的方式,以减少路基的高度和体积。
2.保证排水畅通:合理设置排水系统,确保路基和路面的排水畅通。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降雨情况、地下水位和土壤类型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排水设施和施工方式。
3.考虑环境保护: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例如,在设计山区路段时,需要保护山体植被和水源地,避免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二、设计要素路基纵断面设计需要考虑以下要素:1.路线选择:选择合适的路线,考虑地形、交通需求和环境因素等。
在选择路线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路线。
2.坡度设计:坡度是路基纵断面设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合理的坡度设计可以减少路基的高度和体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3.路基宽度:路基宽度直接影响到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交通量、车辆类型和道路等级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路基宽度。
4.路基高度:路基高度是路基纵断面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地形高差、土壤类型和排水要求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路基高度。
三、设计方法路基纵断面设计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经验法: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一些常规的路段设计。
2.计算法:通过计算和分析,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
这种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计算,适用于复杂的路段设计。
3.仿真模拟法: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和模拟,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纵断面设计原则
纵断面设计原则纵断面设计是道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包括了道路的横向和纵向的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践中。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纵断面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道路的平稳通畅和行车安全,同时也考虑到路基土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1. 坡度问题纵断面设计中坡度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选择坡度的时候,应该尽量的平缓,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般而言,道路坡度不能超过5%,坡度过大会导致车辆滑行和翻车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2. 路沿设置路沿能够有效地解决道路两侧的安全问题,因此在纵断面设计时必须考虑路沿的宽度和高度。
路沿的高度一般为20-30厘米,路沿宽度则应确保在安全范围内,同时也不应对交通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3. 垫层和压实度道路的垫层和压实度对于保证道路平稳通畅和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设计师应该根据道路所处的土质环境和交通流量的大小,选择适当的压实度和垫层材料。
4. 车行道和道路宽度车行道和道路宽度是纵断面设计的重点之一,它对于车辆的行驶和交通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选择相应的宽度和车道数量,以保证道路通畅和交通效率高。
5. 路基荷载路基荷载是指道路和交通运输所承受的荷载压力,它对于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纵断面设计时,应该根据时效性和经济性合理地确定路基荷载,在保证安全和节约开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道路的荷载能力。
总之,纵断面设计是道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节,它关系到道路的平稳通畅和行车安全。
在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合理选择坡度、路沿、垫层、压实度、车行道和道路宽度等设计参数,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的通畅性和交通效率。
同时,要特别注意路基荷载的问题,以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答:1.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以及相关高程控制点和构造物设计纵断面的要求。
2.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设计速度,在适应地形及环境的原则下,对纵坡大小、长短及前后坡段协调的情况,竖曲线半径及其与平面线形的组合的等进行综合分析,反复调整,设计出平顺、连续的纵断面线形。
3.平面上直线路段不宜在短距离内出现凹凸起伏频繁的纵断面线形,其凸起部分易遮挡视线,凹下部易形成盲区,使驾驶员产生茫然感,导致视线中断,使线形失去连续性,影响行车安全。
4.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符合平均纵坡的规定,并采用运行速度对通行能力与行车安全进行检验
5.长下坡的直坡段端部不应设计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或平曲线,以保证行车安全。
6.纵断面设计应考虑路面排水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质量要求,每个细节的处理都要结合实际情况,非常关键。
本店铺就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和大家说明一下。
一、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二、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三、山城道路及亲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
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五、山城道路应控制平均纵坡度。
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度宜采用4.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宜采用4%,任意连续3000m长度范围内的平均纵坡度不宜大于4.5%.
更多关于“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等建筑建设方面的知识,可以关注本店铺进行查询。
第 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