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第四章《电磁学》第二节《电场与电势》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电场的基本概念、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电场线和等势面的描绘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场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场线和等势面分析电场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索电场与电势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电磁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电场线与等势面的描绘。

教学重点:电场的基本概念,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演示仪、电荷模型、电场线和等势面图板。

2. 学具:电荷球、细线、图钉、小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电磁演示仪,让学生观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电荷间的作用力是如何产生的。

2. 新课导入:讲解电场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方法。

(1)电场的基本概念: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称为电场。

(2)电场强度的计算:电场强度E等于电荷所受电场力F与其电荷量q的比值,即E=F/q。

(3)电势的计算:电势V等于电荷所受电场力做的功W与其电荷量q的比值,即V=W/q。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操作电荷球、细线、图钉和纸片,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并描绘电场线和等势面。

4. 例题讲解:讲解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给定电荷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七、板书设计1. 电场的基本概念2. 电场强度的计算:E=F/q3. 电势的计算:V=W/q4. 电场线与等势面的描绘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电荷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描绘给定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面。

2. 答案:(1)电场强度E= F/q(2)电势V= W/q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学生对电场线和等势面的描绘不够熟练。

高中物理课程目录详细教案

高中物理课程目录详细教案

高中物理课程目录详细教案课程名称:高中物理
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力学
1. 知识点:牛顿三大定律
2. 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量
3. 案例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二单元:热学
1. 知识点:热力学基本定律
2. 实验:研究热传导现象和热辐射现象
3. 案例分析:应用热力学定律解释大气循环和气候变化
第三单元:光学
1. 知识点: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
2. 实验: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
3. 案例分析:分析光的成像原理和应用
第四单元:电磁学
1. 知识点:电荷、电场和电路
2. 实验:观察静电现象和电磁感应现象
3. 案例分析:解析电磁场的作用及其应用
第五单元:原子物理
1. 知识点:原子核结构和放射性
2. 实验:用探测器研究射线和放射性物质
3. 案例分析:探讨原子核的构成以及辐射对生命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发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结合实验教学
2. 个案分析和课堂讨论
3. 作业和考试评估
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
2. 作业和期末考试
3. 参与度和表现评价
参考教材:
1. 《高中物理教程》
2. 《物理课本》
3. 《实验指导手册》。

高中物理校本教材教案

高中物理校本教材教案

高中物理校本教材教案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规律、折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笔、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

2. 提出光的折射问题,让学生思考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关系。

3. 通过实验演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

三、示例分析(15分钟)
1.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过程。

2. 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四、练习训练(15分钟)
1. 针对光的反射和折射问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2. 带领学生一起解答练习题,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以及折射原理。

2. 强调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多实践,加深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展开,通过实验演示和练习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物理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的传播规律,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和应用能力。

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1校本课程系列

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1校本课程系列

知识网络建构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应用: 比较运动快慢确定位移对应的时间 确定某时刻的速度 应用: 求位移(面积)判断运动性质(静止、匀速、匀变速、非匀变速)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比较加速度大小特点:加速度恒定不变判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物体发生的位移差恒定 研究方法:实验探究理论探究规律:at v v t +=0 2021at t v x +=ax v v t 2202=- 汽车安全行驶问题二、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图像能更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解题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主要指t x -图像和t v -图像。

t x -图像: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图像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t v -图像:它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图像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加速度。

例2、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左图所示,则该质点的位移s (从t =0开始)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为图中的哪一个3例3、一个以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速度为v ,如图所示,则关于t 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和加速度a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v-t 图像 s-t 图像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追及和相遇问题2aT x =∆A.v =v 0+v 2B.v <v 0+v 2C .a 的大小和方向都没有变化D .a 随时间逐渐减小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在物理问题的求解中,有这样几类问题可供大家探究(1)根据图像找规律————t x -图像,t v -图像(2)极限思维的运动————平均速度(3)外推法————自由落体运动(4)抽象思维若按正常的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变化思维方法,使研究的问题与已知的规律和结论联系起来,从而方便问题解决,常见的思维转化方法有正逆转化、动静转化、等效转化等。

高中物理校本教材

高中物理校本教材

第一章质点的运动考纲要求:典例分析一、物体运动及其受力特点:1、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非匀变速直线运动②受力特点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F合或a与V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2、曲线运动:①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②受力特点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F合或a与V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二、物体运动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直线运动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处理方法:追及问题是运动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解题的方法较多,例如①解析法:就是搞清追及物体和被追及物体之间的关系,根据运动图景和公式,建立相应的时间关系方程、位移关系方程、速度关系方程、加速度关系方程,从而解决问题;②图像法:画出追及物体和被追及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或速度—时间图像,寻找相应关系从而解决问题;③变换参照物法,它选择恰当的参照物,使追及问题处理更简单.例1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多少?(命题说明:知识点——匀变速运动规律、v~t图像;训练目的——考查学生运用公式法或图像法分析解决追及问题的能力。

)【分析与解】首先需要理解的是题中所给两辆汽车刹车过程为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想不相撞,后车必须在到达前车开始刹车点之前刹车,才能不相撞.这就明确了一个隐含条件:前车从刹车到停止这段时间内后车在继续匀速前进,即后车匀速运动时间等于前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因此才需要保持一定距离,设为,由但由此解出如果利用图线,依据题意在同一图中作出前、后车速度图线,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前车刹车时间内后车匀速运动通过的位移(图线下长方形面积),是前车刹车通过位移(图线下三角形面积)的两倍.2、处理曲线运动的基础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实质上是利用了等效原理,即分运动和合运动的等效性.它具有如下特征:(1)分运动的独立性.当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时,任何一个方向上的运动都不会因为其他方向上的运动是否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运动的独立性原理.(2)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时性.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和分解,它们与力的合成和分解一样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在进行分解时常用正交分解法)研究运动合成和分解,目的在于把复杂的运动简化为比较简单的直线运动,这样就可应用已经掌握的有关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例2、如图所示,一个斜面倾角为37°.从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石块,初速度大小为v0,它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又落回斜面.(1)求它临接触斜面前的瞬间的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2)求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离斜面的最远距离.分析与解答:(1)把平抛物体的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设石块临落回斜面时的速度为v,它的水平分速度仍为v0,竖直分速度为v’,这段过程中的水平方向的位移为s,竖直方向的位移为h,如图(1)所示.设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则,s=v0t.根据几何关系,h/s=tan37°=0.75,可解出t=1.5 v0/g.v’=gt=1.5 v0, 所以,tanθ=v’/ v0=1.5,即末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arctan1.5.(2)把石块的初速度v0沿斜面方向及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分解,如图(2)所示,垂直斜面方向的分速度v1= v0·sin37°=0.6 v0, 沿斜面方向的分速度v2= v0·cos37°=0.8 v0.同样,把重力加速度也进行分解(图中未画出),垂直斜面向下方向的分量g 1=g cos37°=0.8g,沿斜面向下的分量g 2=g sin37°=0.6g.石块在空中的运动沿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运动是初速为v1、加速度为-g1的匀变速运动,当它这个方向的速度减为0的时刻,即是它离斜面最远的时刻,这时它离斜面的最远距离x就是它沿垂直于斜面方向的最大位移,因此x=.通过第(2)问的解答可以看出,把平抛运动按另外的方向(不按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进行分解有时更为方便.3、曲线运动的典型问题分析a、速度分解问题分解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是直接分解合速度.首先要确定合运动的速度方向(这里有一个简单原则: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就是合速度的方向),然后分析由这个合速度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以确定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及数量关系。

高级中学物理校本课程

高级中学物理校本课程

广州市第三中学校本课程高一物理2006年10月目录一、前言-----------------------------------(4)二、物理力学竞赛内容1.关力学竞赛--------------------------(5)2.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6)(1)第一讲力的处理(2)第二讲物体的平衡(3)第三讲习题课(4)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3.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15)(1)第一讲牛顿三定律(2)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3)第三讲配套例题选讲4.第三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23)(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2)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5.第四部分动量与能量---------------(32)(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2)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3)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三、现代前沿科技--------------------------(45)1.GPS全球定位系统---------------------(45)(1)GPS发展历史与系统组成(2)GPS原理(3)GPS的应用2.超导技术及磁悬浮列车------------------(52)(1)磁悬浮列车总概(2)磁悬浮列车是什么(3)磁悬浮列车发展史前言新一轮的中学课程改革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图荼地开展。

这场课程改革旨在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广州市第三中学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中物理科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利用学校安排的学习时间(周一下午)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以学科竞赛为龙头的课外活动长盛不衰,成为学校一大办学特色。

科组成员组织有物理兴趣的学生广泛学习现代科学与技术知识,开办“现代前沿科技”讲座,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学有所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是针对高中学生设计的一门重要科学课程。

课程目标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目标如下:
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

课程内容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内容涵盖以下主题:
1. 运动与力学
- 匀速直线运动
- 加速度和速度变化- 牛顿力学定律
2. 热学
- 温度、热量和热传递- 热力学定律
- 热能转化和利用
3. 光学
- 光的传播和折射
- 镜面反射和透镜成像- 光的波粒二象性
4. 电学
- 电荷、电场和电势- 电流、电阻和电路- 磁场与电磁感应
5. 原子物理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
- 量子物理和粒子物理学
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方法包括:
1. 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

2.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 视听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物理概念和实例。

4. 作业和考试:通过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结语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门课程将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汇编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汇编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汇编1. 引言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通过研究物理知识和原理,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为将来选择理工科相关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汇编,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掌握和教授该科目。

2. 课程概述高中物理课程主要包含力学、电学、磁学、光学和热学等基础模块。

每个模块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重点内容,涵盖了基础理论、实验探究和相关应用。

2.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以及与力相关的物理量。

力学模块包括运动学、力学原理和机械能的转换。

2.2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和电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分支。

电学模块包括电荷与电场、电流电路和电磁感应等内容。

2.3 磁学磁学是研究磁场和磁性物质的科学分支。

磁学模块包括磁场与磁力、电磁感应和磁性物质的特性等内容。

2.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和光学现象的科学分支。

光学模块包括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折射和光的波粒性等内容。

2.5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能和热现象的科学分支。

热学模块包括热传导与热平衡、热力学定律和热效应等内容。

3. 课程目标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目标是:1. 培养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创造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课程内容示例以下是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一些示例内容:- 力学模块: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质点系统的平衡、弹性势能与弹性力等;- 电学模块:电荷与电场、电流电阻和电功率、电磁场与电磁感应等;- 磁学模块:磁场与磁力、电磁感应和电磁振荡等;- 光学模块: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折射和光的波粒性等;- 热学模块:热传导与热平衡、热力学定律和热效应等。

5. 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高中物理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示范实验、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等。

校本课程教材 (物理科)

校本课程教材 (物理科)

校本课程教材(物理科)生活中的物理理溧阳市第三中学物理组古旭海刘职璠编著目录第一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1)第二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堂教学(4)第三课、江河大堤与水库大坝(11)第四课、体育中的物理(14)第五课、GPS-全球定位系统(21)第六课、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9)第七课、电饭锅工作原理及保养常识(36)第八课、微波炉的工作原理(39)第九课、激光(48)第十课、磁浮火车(54)第十一课、超声波的应用(57)第十二课、载人航天三大难题(61)第十三课、看照片的艺术(65)第十四课、了解冰箱的构造(70)第一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

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

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那幺在乘坐过山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冒险的快感,还有助于理解力学定律。

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

如果能亲身体验一下由能量守恒、加速度和力交织在一起产生的效果,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这次同物理学打交道不用动脑子,只要收紧你的腹肌,保护好肠胃就行了,当然,如果你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制,无法亲身体验过山车带来的种种感受,你不妨站在一旁仔细观察过山车的运动和乘坐者的反应。

在开始旅行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靠一个机械装置的推力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

事实上,从这时起,带动它沿着轨道行驶的惟一的"发动机"将是引力势能,即由引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又由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这样一种不断转化的过程构成的。

第一种能,即引力势能是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自身拥有的能量,是由于它的高度和由引力产生的加速度而来的。

对过山车来说,它的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当它爬升到"山丘"的顶峰时最大。

当过山车开始下降时,它的势能就不断地减少(因为高度下降了),但它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能。

物理校本课程

物理校本课程

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走探究式学习之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2、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二■课程内容:生活中的趣味物理(高一年级,一学期,18课时)第一章、力学篇第二章、热学篇第三章、电学篇第四章、光学篇第五章、科技与物理三■重点■难点:重点: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认识。

难点:培养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方法。

I•具体措施:1、内容与活动、课堂、课外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地理知识。

2、多发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践。

3、教学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物理知识相结合。

4、活动过后进行总结、评价,落到实处。

五■^课程教学的评价根据本校本课程的特点,其评价应特别注重学生的修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对课程的热爱和参与程度都是学分评定的重要依据。

六■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时教学安排生活中的物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物理原理3、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有关现象,并学会用物理知识来解释教学内容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注意过没有?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校本课程《高一物理》纲要

校本课程《高一物理》纲要

校本课程《高一物理辅导》纲要课题名称:高一物理学习中的困难与对策课程类型:学科特长类课程资源:选用高中物理教材主持开发教师:张××参与开发教师:张××贺××学习对象:面向高一学生规模设计:30人学习课时:总学时为15学时场地设备:多媒体教室课程说明新课程改革注重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目标(一)高中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

高一年级与初中相比,教材难度明显增加。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强调除了知识学习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兴趣的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而今天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还是围着高考的升学率在转,对应试教育的偏向极为明显,此为全社会正在思索的问题,从应试教育到创新教育的转轨已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

据调查显示高一学生进入高中不久,充满着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的热情,但经一段时间学习后,相当部分人发现高中物理难学,望而生畏,进而在文理分科时选择了文科。

因而本人对成因进行了思索,并针对成因,进行了高一物理学习中的困难与对策的探索。

(二)高中校本课程的目标1、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

广州市第三中学校本课程高一物理10月目录一、前言-----------------------------------(4)二、物理力学竞赛内容1.关力学竞赛--------------------------(5)2.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6)(1)第一讲力的处理(2)第二讲物体的平衡(3)第三讲习题课(4)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3.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15)(1)第一讲牛顿三定律(2)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3)第三讲配套例题选讲4.第三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23)(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2)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5.第四部分动量与能量---------------(32)(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2)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3)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三、现代前沿科技--------------------------(45)1.GPS全球定位系统---------------------(45)(1)GPS发展历史与系统组成(2)GPS原理(3)GPS的应用2.超导技术及磁悬浮列车------------------(52)(1)磁悬浮列车总概(2)磁悬浮列车是什么(3)磁悬浮列车发展史前言新一轮的中学课程改革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图荼地开展。

这场课程改革旨在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广州市第三中学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中物理科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利用学校安排的学习时间(周一下午)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以学科竞赛为龙头的课外活动长盛不衰,成为学校一大办学特色。

科组成员组织有物理兴趣的学生广泛学习现代科学与技术知识,开办“现代前沿科技”讲座,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学有所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023年最新的高中物理校本课程

2023年最新的高中物理校本课程

2023年最新的高中物理校本课程高中物理校本课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就我国而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十多年间,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体制,课程的决定权过分高度集中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国家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甚至是唯一的决定力量。

国家课程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不论地区差异和学校差异,同类型的学校都要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师必须按照大纲、教材的要求进行教学,不允许研制出适合于本地区、本校实际状况的课程或教材。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教学计划有了微小的变化,规定高中三年可以设置选修课程,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不同地区的具体需要,我国的课程管理体制逐步演变成以国家决策与管理为主,地方决策与管理为辅的二级管理体制,但学校层面仍然没有多少课程决策和管理权。

直到2023年7月,教育部正式公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七、课程管理第16条明确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标志着我国从此正式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三级课程开发机制由此形成。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理念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如下:1、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的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2、学校及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内在的规定性要求,也是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

3、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校本开发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课程开发的实效性。

5、校本开发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智慧型教师的核心素质是不断学习、反思、研究、创新。

研究是教师走向智慧的基本途径。

三、中学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学是一门现代人类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础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宏观个体的运动规律、宏观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涵盖了力、热、声、光、电、磁等广泛的自然和生活现象,深入思考和研究它们表象下面隐藏的规律和原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源泉。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物理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物理学原理》第五章“力与运动”中的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定义、惯性的概念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力。

2. 掌握惯性的概念,了解它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3.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惯性的理解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滑轮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实验器材,展示一辆小车在水平面和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详细解释力的概念、惯性的含义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以及它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 知识巩固(10分钟):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他们对力的概念、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力的分类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和分类2. 惯性的概念3.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4. 典型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2)解释惯性的概念,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a. 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推力,最终会怎样运动?b.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什么?答案:(1)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例如,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使得足球发生运动。

(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例如,乘坐公交车时,当车突然刹车,乘客会向前冲,这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

(3)a. 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推力,最终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可以减小物体的运动速度。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材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材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材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材的概述。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能量转化和相互作用的学科,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目标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探索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学生将研究牛顿力学原理,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等内容。

通过研究力学,学生将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并能够应用力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和温度变化的学科,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学生将研究热力学原理,包括热传导、热容和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通过研究热学,学生将能够理解热量的传递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够应用热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学科,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学生将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和折射的现象以及光的波粒二象性等内容。

通过研究光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光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荷和电磁波的学科,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学生将研究静电学、电流学和电磁波等内容。

通过研究电磁学,学生将能够理解电荷和电磁波的特性,并能够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原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结构和物质微观性质的学科,是物理学的前沿领域之一。

学生将研究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结构和物质的放射性等内容。

通过研究原子物理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原子结构和物质微观性质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原子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课程名称:高中物理课时数:36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升物理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第一章:物理学基础知识1.物理学的定义及相关知识介绍2.物理学研究方法和重要概念3.物理学单位制及量纲第二章:力学1.力的概念及力的性质2.牛顿定律及其应用3.运动的描述及分析第三章:热学1.热量与温度2.热力学定律及应用3.热传导和热辐射第四章: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2.光的波动性质3.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教学方法:1.讲授法:侧重于对物理学知识的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2.实验法: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

评价方式:1.作业:每节课结束后布置相关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考试:定期进行笔试和实验考试,评估学生对物理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3.参与度: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程度。

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2.实验器材:各种物理实验装置3.多媒体课件:配合学生的视听学习方式,使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物理学基础知识(4课时)第二章:力学(10课时)第三章:热学(8课时)第四章:光学(8课时)复习及考试(6课时)以上为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

第一讲知识结构与主要实验方法一、知识结构二、几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学阶段物理实验中用过的,从方法的角度整理、复习一下,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

1、累积法: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测周期时我们用的是累积法,即我们不直接测一个周期的时间,而是测30~50个周期的总时间,再除以周期数即得周期T 的值.用累积法的好处是:①相当于进行多次测量而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偶然误差;②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以测单摆的周期为例,我们实验时单摆的摆长大约是1m或不到1m,用停表(最小分度值是0.1s)直接测1个周期的值,只能读出两位有效数字(机械停表的指针是跳跃式前进的,因此不能估读),如1.8s、2.0s等,而测30个周期总时间,则可读出至少3位有效数字。

用累积法的实验还有很多,如测一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金属丝的直径…2、替代法:在“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我们就用到了替代法,第一次我们用两个弹簧秤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把结点拉到某一位置,再换成一个弹簧秤,同样拉这个橡皮筋,也把结点拉到同样位置,这说明后一个弹簧秤的拉力与前面两个弹簧秤的拉力效果相等因此右以互相替代.对于“等效”这个问题,应正确理解:所谓效果相等,是对某一方面说的,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等效,仍以合力与分力来说,它们只是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上等效,而在其他方面,例如在产生形变上,二者并不等效。

法,我们古代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替代法的典型实例。

3、测量量的转换:例如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把测物体的速度转换为测物体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即把测速度转换为测长度。

率n=sini/sinr求出折射率,但角度不容易测准确(一般所用的量角器的最小分度是1°,并且测角度时顶点很难对得特别准确),而通过做辅助线的方法可以把测角度转换为测线段的长度,从而增加了有效数字的位数,即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4、比较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就是把物体与砝码进行比较,砝码的质量是标准的,把被测量与标准的量进行比较,就是比较法.天平是等臂杠杆,因此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不用再进行计算,而是直接读出砝码的质量,它就等于物体的质量。

高一物理校本教材

高一物理校本教材

高中物理新课标校本教材(转载 )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绘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互相运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章:运动的描绘1、参照系机械运动研究时,相对运动是本质。

判断物体静或动,标准就叫参照系。

参照系在成即刻,方便做题是原则。

相对地球运动时,地面设为参照系。

2、质点质点模型将物替,科学略画形和体。

物体能否当质点,平动转动是界限。

—3、时辰、地点、时间、位移时间时辰要分清,行程位移要认真。

时辰对应地点点,时间对应位移线。

印迹长度定行程,初末地点定位移。

行程标量位移矢,国际单位都是米。

4、速度速度表征快与慢,位移来把时间比。

它有方向是矢量,单位换算莫小看。

速度变化需时间,渐变特色应领会。

变化快慢怎表示,物理引入加快度。

5、加快度a是矢量有正负,表征速度变化率;a 为正时是加快, a 负表示在减速。

a 大仅表变速快, a 小或有大速度。

av 大小各有“源”,二者间接有联系。

6、匀速直线运动等时间有等位移,位移时间成正比。

比值大小是速度,状态不变v 如一。

7、匀变速直线运动深刻理解匀变速,速度匀变 a 恒值。

等时间内速等变,速度有恒“变化常”。

8、均匀速度与刹时速度均匀速度应注意,哪些时间与位移。

该段位移比时间,谨举公式莫乱思。

刹时速度须明确,某时某地某物体。

无穷短的时间内,均匀速度求极值。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V t =V0 +at2、S= V 0t+at 23、v -v=2as速度公式居第一,位移公式应熟记。

速位关系是推论,三式都是矢量式。

4、S=aT25、V => V6、V ===等时相邻相位移,求差总有必定值。

时间位移两中点,时间中点速较低。

7、v y=gt8、h= gt 29、v y=2gh自由落体上下抛,运动性质相像的。

g是恒量匀变速,隐含条件究认真。

10 、V1:V2:V3=1:2:311、S1:S2:S3=1:4:912、SⅠ:SⅡ:SⅢ=1:3:513、t1:t2:t3 =1:():()基本公式作化简,理解四个比率式。

高一物理校本课程

高一物理校本课程

高一物理校本课程第一节初、高中物理研究的差异及其对策同学们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研究,普遍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初高中物理课程要求存在着差异和学生研究方法的差异。

处理好这些差异,顺利实现初、高中物理课程研究的衔接,学好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差异产生原因的分析(一)课程要求的差异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异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多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例关系的运用;高中物理课程,大部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甚至相对复杂的定量计算。

例如初中物理只要知道弹簧的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而高中物理要求知道F=kx并且要求能够用这个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2.知识的呈现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差异初中物理课程的呈现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而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的呈现,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

问题研究的实验不再是以直观直接得结论,而需要在实验基础上,加以抽象、归纳,才能得结论。

例如初中物理只要求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给的公式为s=vt而高中物理要求区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

3.初中课程的问题多是单因素的归因的逻辑关系;高中课程的问题的归因则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且是以递进式、归纳式的逻辑关系为主。

分析问题时还需较多使用假设、判断的推理逻辑手段。

例如右图求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必须通过假设、分析、判断和推理才能完成。

4.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对应用数学工具的要求不高,主要使用算术、代数办法;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使用数学工具提高到了需大量使用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图像、向量(即矢量)运算、极值等办法的综合应用上。

例如利用v-t图象来求物体举动的加速度和位移。

又如如何理解a-F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

(二)学生研究方法的差异1.初中物理的研究,同学们惯于教师的(知识)传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整理)
介绍
本文档整理了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物理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进
一步的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目标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
1. 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热
学和声学等领域。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解决物理问题培养逻
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
的分析与解释。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实验和项目,培
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课程内容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涵盖以下内容:
1. 力学:包括运动学、力学定律、质点运动、牛顿定律、动量守恒等。

2. 电磁学:包括电场、磁场、电流、电磁感应、电磁波等。

3. 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等。

4. 热学:包括温度、热量、热传递、理想气体定律等。

5. 声学: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

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实现这些课程目标,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示意图和实例等方式,对物理概念和原理进行清晰的讲解和解释。

2. 实验实践:通过进行实验实践,让学生亲自参与和观察物理
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3. 计算练:通过大量练题和计算题,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公式和
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
和沟通能力,共同解决物理问题。

5. 应用实例:通过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
理解物理在现实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评估方法
为了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
评估方法:
1. 定期测试:通过定期测试检查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实验技能和科学
观察能力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参与: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评估他们
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研究进度。

结束语
通过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相信,通过积极参与和努力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取得进步和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