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_秦永文

合集下载

--少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少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早期的报道推荐外科手术
1991年JACC报道经导管栓塞治疗
可脱性球囊和弹簧圈
Technique
PCI技术
冠脉造影、导引导管 微导管、 PTCA导丝
建立动静脉的轨道技术 封堵技术
应用PCI技术---ew3弹簧圈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经微导管、eV3弹簧圈
应用封堵技术(建立全轨道)
适用于冠状动脉 右房瘘和右室瘘
男性,26岁,反复咯血5年
6F右心导管造影 14F输送鞘 16mm PDA封堵器
封堵器到位 猪尾巴导管造影 释放封堵器
五、右肺动脉左房瘘
右肺动脉左房瘘
非常少见,诊断困难 系统性紫绀 低氧血症 查体:肺动脉瓣区闻及2级SM,S2分裂 ECG:ICRBBB
女性,26岁,不明原因紫绀 多年
………..
一、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CAF
冠状动脉瘘
由于瘘道血管阻力通常较远端冠状动脉低, 导致冠脉“steal phenomenon”,发生心绞痛、 心肌梗死,有些引起心律失常、感染性心 内膜炎、栓塞
Transcatheter VS Surgery closure
APW
26岁,女性,APW,严重心衰
后前位+头位25° 建立全轨道
14mmA6B2
术前、术后超声对比
PA AA W
三、乳内动脉肺动脉瘘 IMA to PA fistula
男性,55岁,发现心脏杂音 一年
选择性乳内动脉造影: 乳内动脉粗大,与左肺
动脉形成交通
建立单轨道
Cook抗折鞘8F,6F
封堵装置:国产PLUG12mm
即刻造影完全封堵
锁骨下动脉造影

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约占先心病总数的20%以上。

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一是体外循环(CPB)辅助下外科手术修补,二是经皮导管介入封堵。

近年,国内外学者融合传统外科手术和心导管介入治疗的技术特点,探索了在食道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的封堵器和输送系统、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

该技术一方面避免了CPB手术创伤和潜在并发症,另一方面又避免放射线辐射以及婴幼儿患者年龄和体重的限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500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接受了该手术而成功治愈,我国学者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该技术迅速得到推广应用。

但是截止目前,尚无有关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统一的临床应用指南;另外由于VSD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尤其是膜周部VSD 邻近主动脉瓣、三尖瓣和传导束;肌部VSD往往多发;干下VSD位于双动脉瓣下等等,许多问题常常困扰操作者,初学者更是如此。

因此迫切需要总结权威专家的实际经验和体会,形成共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此新技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经胸微创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1.1适应证1.1.1 年龄通常≥3月。

1.1.2 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膜周VSD,1岁以内者VSD直径>4mm、<8mm。

1.1.3 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肌部VSD,直径>3mm;多发肌部VSD。

1.1.4 干下型VSD不合并明显主动脉瓣脱垂者,1岁以内者VSD直径<6mm。

1.1.5 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

1.1.6 心肌梗死或外伤后室间隔穿孔。

1.2禁忌症1.2.1 对位不良型VSD。

1.2.2 隔瓣后大型VSD。

1.2.3 合并明显主动脉瓣脱垂、伴主动脉瓣中度以上返流者。

1.2.4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腔内有赘生物。

1.2.5 合并需要同期CPB外科手术纠正的其他心血管畸形。

(但不包括合并VSD的复杂畸形需要利用该技术缩短CPB和阻断时间等的情形。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在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0.7%~0.8%,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15万,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

但是,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能够通过矫治手术得到治愈,回归到社会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

目前,每年有2万患者采用介入方法获得治疗,由于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更新,使愈来愈多的医师和患者接受这种创伤小、恢复快与治疗效果明确的方法。

鉴于国内众多的不同设备和医疗水平的医院,以及参差不齐的医师技术手段严重的影响治疗结果与远期疗效,开展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规范合理的治疗行为,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工作更加健康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工作委员会受中国心血管医师协会的委托,起草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专家共识以供广大从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借鉴。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1%,每2500~5000例存活新生儿中即可发生1例。

早产儿发病率明显增加,出生时体重<1kg者发病率可高达80%。

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

根据PDA直径的大小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大多数的专家认为PDA一经诊断就必须进行治疗,而且大多能够通过介入方法治愈。

一、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体重≥8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

(二)相对适应证1.体重4~8 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2.“沉默型”PDA;3.导管直径≥14mm;4.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但已控制3个月;5.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三)禁忌证1.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和导管内有赘生物;2.严重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 肺总阻力>14woods;3.合并需要外科手术矫治的心内畸形;4.依赖 PDA存活的患者;5.合并其它不宜手术和介入治疗疾病的患者。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患儿女性,7岁,右冠状动脉-右房瘘
五、先心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
复合先心病畸形的定义
广义 两种或两种以上需要治疗的心血管病变或畸形 不同类型先心病组合 先心病合并瓣膜病 先心病合并冠心病 先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等 狭义 单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先心病的组合(比较常用)
治疗原则
“一元化”原则: 尽量单纯介入或单纯外科处理全部病变 “轻重缓急”原则: 先处理大的主要病变,后处理次要病变 “个体最优化”原则: 方案个体化,与患者病情、经济状况相适应 “操作风险最小化”原则: 前面的操作不能对后面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风心病合并肺动静脉瘘
风心病合并肺动静脉瘘
风心病合并肺动静脉瘘
Glenn术后并发肺动静脉瘘
患者,男,9岁。 病史:患者因“先天性心脏病,左室型单心室,
肺动脉狭窄”,于2001.11.03在我院行双向Glenn
术。术后一般情况良好,8年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咯 血,每天2-3次,每次50-100ml,伴体力差,纳差。
一、复杂紫绀型先心病杂交手术
复杂紫绀型先心病杂交治疗背景
紫绀型先心病因缺氧而导致体肺侧枝血管增 生,年龄越大,侧枝血管越多,根治手术后 越易出现灌注肺、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治疗方法:经皮介入封堵 外科侧开胸结扎
封堵材料
1、合并肺动脉狭窄的右室双出口
两年前行B-T分流术,行右室双出口矫治术,术前介入封堵侧枝血管
相对适应症:
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但心导管测压跨肺动脉瓣压差在35-50mmHg之 间 重症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 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伴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轻-中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瓣狭窄的过渡治疗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禁忌症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见¨ J , 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 当或不 及时,可导致
死亡 3 J 。该研 究 结合 我科 4年来 介入 封堵 治 疗 所
发生的 1 3例并发症进行分析 , 究其原 因, 探讨 防治 的有 效措 施 。
1 材料 与方 法
由体征 、 x线摄像和超声心动图诊断。
2 结果
2 . 1 并 发症 发 生情 况 收集 2 0 0 7年 1 月 ̄ 2 0 1 1 年 1月在
缺1 例, 室缺合并下腔静脉易位引流 1 例, 均符合介 入封堵条件 J , 入 院后在局麻或静脉复合麻醉下行
介入 封堵 术 。
房缺合 并室缺 1 例, 动脉 导管未 闭合并 室缺 1 例, 室缺合 并
下腔静脉易位引流 1例。并 发症总发 生率 7 %( 1 3 / 1 8 0 ) , 无 死亡病 例 ; 术 中发 生 率 2 %( 4 / 1 8 0 ) , 术后发生率 5 %( 9 / 1 8 0 ) , 其中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组 为 5 %( 2 /4 2 ) , 房 缺封堵 术组为 4 %( 3 /7 8 ) , 室缺封堵术组 为 1 3 %( 8 / 6 2 ) , 所有患者 均恢复 良好 。表明先天性 心脏病 介入封堵 术仍 具有 一定风 险, 术 后并 发症 的发生率 明显高于 术中 , 且室缺 封堵 术发生 率最高 , 对 并发症尽早 发现和处理具有重要 意义 。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 介入封堵 ; 并发症

2 0 4・
安徽 医科 大学学报
A c t a U n i v e r s i t a t i s Me d i c i n a l i s A n h u i 2 0 1 3 F e b ; 4 8 ( 2 )

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传导阻滞的研究现状

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传导阻滞的研究现状
5 ] 。在传导阻滞的恢复时间方面, 最近有 明显增加 [
V B不能恢复 研究报道, 在因外科手术后出现Ⅲ度 A 正常房室传导而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中, 有1 / 3的患者在随后的随访中恢复了正常房室传 导, 其中最短 1个月, 最长 2 0年, 平均 5 . 5年, 研究 发现恢复正常房室传导与起搏器植入的时间没有关 系, 无论是术后少于 1 0d , 大于 1 0d , 还是大于 1 4d
1 5 ] 认为选用 V S D的封堵 传导异常。国内仝识非等 [
。解启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7 ]
报道的 2例植入永久性
1例为间歇性 C A V B , 1例为迟 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A V B 。国外的此类报道相对较多, C a r m i n a t i 发性 C 在2 0 0 7年报道了欧洲 2 3个医学中心的注册研究结 果, 共有 1 6例患者发生 Ⅲ 度房室传导阻滞, 最终有 1 0例患者置入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久性心脏起搏器
。总之, 与外科修补 V S D比较, 应用国产对称
型封堵器术后需要安置永久起搏器的发生率显著低 S D封堵器高于外科 于外科手术, 应用进口膜周部 V 手术。 2 V S D介入封堵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的相关危险因 素分析 在临床上房室传导阻滞甚至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不仅在一些复杂病例、 封堵器选择不当时出现, 而且 可以发生于手术顺利、 缺损较小的室缺封堵术后。 因此明确与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尤为 重要。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 临床上常见的与之相 关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 . 1 V S D的解剖类型 希氏束的穿支部穿过中心 纤维体后, 沿膜部室间隔后下缘到达肌部室间隔顶 端的左室面, 然后分为左、 右束支, 在传导组织穿入 的过程中, 传导束可能直接邻近膜周缺损的边缘, 其 主干和( 或) 分叉点距离上 V S D边缘仅 2~ 4m m , 也 可能就包裹于缺损残端纤维组织内, 容易受到损伤。 传导系统的走行与 V S D关系密切的主要是膜周部 S D 。嵴内型 V S D距离传导束较远, 以及高位肌部 V 介入封堵治疗一般也不会累及传导系统。隔瓣后 V S D位于心室后方室间隔入口的右房室瓣隔瓣下, 圆锥乳头肌后方, 离主动脉瓣膜较远, 但距离房室结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全文)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全文)

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全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2年数据,我国每年约12万儿童出生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下文简称“先心病”),发病率为0.6%~0.8%[1],占所有先天性出生缺陷的28%,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先心病的成功矫治是人类医学发展史的里程碑事件。

1966年,Rashkind和Miller通过球囊导管实施房间隔造口术标志着经导管介入技术治疗先心病的开始[2];1967年,Porstmann经导管应用泡沫塑料塞成功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开启了先心病封堵治疗的先河[3];20世纪90年代,Amplatzer研发的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陆续问世,使介入器材和技术日趋完善,将先心病介入治疗引入了新纪元[4]。

随着国产封堵器面世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通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1、历史沿革1.1 起步阶段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最早可追溯至1981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周爱卿教授等的报道,其应用球囊为1例8日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实施了房间隔造口术[5]。

1986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开展了首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6],此技术现已成为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式。

此后,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缩窄也相继在临床开展[7]。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市儿童医院钱晋卿教授开始应用Porstmann法治疗PDA,在对Porstmann法加以改进后获得成功[8]。

20世纪90年代中期,Sideris(Sideris封堵器研发者)、Bensen (Cardio-SEAL封堵器研发者)教授来华传授ASD封堵术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戴汝平教授率先在国内采用进口Sideris封堵器、Cardioa-SEAL封堵器治疗ASD、VSD, 但因并发症较多而未得到推广[9-10]。

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约占先心病总数的20%以上。

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一是体外循环(CPB)辅助下外科手术修补,二是经皮导管介入封堵。

近年,国内外学者融合传统外科手术和心导管介入治疗的技术特点,探索了在食道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的封堵器和输送系统、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

该技术一方面避免了CPB手术创伤和潜在并发症,另一方面又避免放射线辐射以及婴幼儿患者年龄和体重的限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500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接受了该手术而成功治愈,我国学者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该技术迅速得到推广应用。

但是截止目前,尚无有关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统一的临床应用指南;另外由于VSD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尤其是膜周部VSD 邻近主动脉瓣、三尖瓣和传导束;肌部VSD往往多发;干下VSD位于双动脉瓣下等等,许多问题常常困扰操作者,初学者更是如此。

因此迫切需要总结权威专家的实际经验和体会,形成共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此新技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经胸微创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1.1适应证1.1.1 年龄通常≥3月。

1.1.2 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膜周VSD,1岁以内者VSD直径>4mm、<8mm。

1.1.3 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肌部VSD,直径>3mm;多发肌部VSD。

1.1.4 干下型VSD不合并明显主动脉瓣脱垂者,1岁以内者VSD直径<6mm。

1.1.5 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

1.1.6 心肌梗死或外伤后室间隔穿孔。

1.2禁忌症1.2.1 对位不良型VSD。

1.2.2 隔瓣后大型VSD。

1.2.3 合并明显主动脉瓣脱垂、伴主动脉瓣中度以上返流者。

1.2.4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腔内有赘生物。

1.2.5 合并需要同期CPB外科手术纠正的其他心血管畸形。

(但不包括合并VSD的复杂畸形需要利用该技术缩短CPB和阻断时间等的情形。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院心血管病医院 孙勇
先心病介入性治疗技术种类
? 扩张术类 ? 房间隔造口术 ? 瓣膜成形术 ? 血管成形术 ? 封堵术类 ? 动脉导管未闭( PDA)封堵术 ? 房间隔缺损( ASD)封堵术 ? 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术 ? 冠状动脉瘘( CAF)堵闭术 ? 复杂紫绀型先心伴侧支血管封堵术
?基本无复发,非开胸、简便、 安全、有效、经济、远期疗效 稳定。
动脉导管未闭 的封堵
PDA的介入治疗
? 适应症: ? 各种类型 PDA,内径 <15mm ,体重 >3kg;
30岁以上成人血管壁钙化明显,手术风 险大,建议介入治疗; ?对于内径小于 2mm或大于15mm的PDA我科 通过明胶海绵及特制封堵器可得到有效 治疗。 ? 禁忌证: ?感染性心内膜炎, PDA内有赘生物者。 ?肺动脉压力 >8u/m2。 ? 合并需要外科手术矫治的心内畸形。
?漏斗部室缺: 干下型 嵴内型
?肌部
VSD介入治疗适应证
?膜部或膜周部 VSD缺损: ? 年龄 >1岁,通常 >2岁;体重 >5kg; ?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单纯性 VSD; ? VSD上缘距主动脉瓣距离≥1mm,无主动
脉右冠瓣脱入 VSD即主动脉瓣返流;距 三尖瓣距离≥3mm; VSD最窄直径≤14mm; ? 外科术后残余分流; ? 伴有膜部瘤形成,瘤体未影响右室流出 道者。
封堵装置
PDA封堵过程


1
2
图 4
封堵实例
封堵实例
明胶海绵封堵极细小PDA
病历1
病历2
明胶海绵封堵极细小PDA
送入明胶海绵
明胶海绵封堵极细小PDA
病历1
病历2
肌部VSD封堵器 封堵巨大PDA

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家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作者单位:刊名:中华儿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年,卷(期):2015,53(1)1.周爱卿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术 20092.Allen HD;Beekman RH 3rd;Garson A Jr Pediatric therapeutic cardiac catheterization: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Young,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1998(6)3.Feltes TF;Bacha E;Beekman RH 3rd Indications fo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nd intervention in pediatric cardiac disease: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1(22)4.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期刊论文]-{H}中华儿科杂志2004(3)5.Kan JS;White RI Jr;Mitchell SE Percutaneous balloon valvuloplasty:a new method for treating congenital pulmonaryvalve stenosis 1982(9)6.Stanger P;Cassidy SC;Girod DA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results of the Valvuloplasty and Angioplasty of Congenital Anomalies Registry 1990(11)7.周爱卿;高伟;黄美蓉瓣膜球囊扩张术治疗右向左分流重症肺动脉瓣狭窄 1994(5)8.周爱卿;朱铭;黄美蓉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瓣膜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1993(6)9.周爱卿;刘薇廷;张欢如经皮超大球囊法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研究 1991(2)10.Rao PS 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state of the art 2007(5)11.Berman W Jr;Fripp RR;Raiser BD Significant pulmonary valve incompetence following oversize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 in small infants: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1999(1)babidi Z Aortic balloon valvuloplasty 1983(4 Pt 1)13.周爱卿;刘薇廷;费志忠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附6例报告[期刊论文]-{H}临床儿科杂志 1990(2)14.傅立军;李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进展 2014(10)15.Gao W;Zhou A;Wang R Percutaneous balloon aortic valvul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valvular aortic stenosis in children 2001(5)16.傅立军;周爱卿;郭颖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小婴儿重症主动脉瓣狭窄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H}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17.David F;Sánchez A;Yánez L Cardiac pacing in balloon aortic valvuloplasty 2007(3)18.Ewert P;Bertram H;Breuer J Balloon valvul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aortic valve stenosis-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survey of more than 1000 patients 2011(2)19.Sos T;Sniderman KW;Rettek-Sos B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dilatation of coarctation of thoracic aorta post mortem 1979(8149)20.Lock JE;Bass JL;Amplatz K Balloon dilation angioplasty of aortic coarctation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1983(1)21.Porstmann W;Wierny L;Warnke H 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62 cases treated without thoracotomy 1971(2)22.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三、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2011(3)23.King TD;Mills NL Nonoperative closure of atrial septal detects 1974(3)24.Masura J;Gavora P;Formanek A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s using the new self-centering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initial human experience 1997(4)25.梁永梅;金梅;王霄芳小儿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期刊论文]-{H}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1(5)26.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2011(1)27.梁永梅;金梅;郑可介入治疗大型房间隔缺损123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H}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9(11)28.李玲;苏俊武;金梅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附10例分析[期刊论文]-{H}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1(3)29.Lock JE;Block PC;McKay RG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1988(2)30.Sideris EB;Walsh KP;Haddad JL Occlusion of congenit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by the buttoned device." Buttoned device" Clinical Trials International Register 1997(3)31.Hijazi ZM;Hakim F;A1-Fadley F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single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using the amplatzer muscular VSD occluder:initial results and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2000(2)32.Hijazi ZM;Hakim F;Haweleh AA Catheter closure of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using the new Amplatzer membranous VSD occluder:initial clinical experience 2002(4)33.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期刊论文]-{H}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1(2)34.王树水;张智伟;钱明阳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三尖瓣损伤8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H}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7)35.高虹;张智伟;董少红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膜部瘤样室间隔缺损的远期随访评价[期刊论文]-{H}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0(8)36.方臻飞;沈向前;胡信群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析[期刊论文]-{H}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6)37.戴辰程;魏淑萍;郭保静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持续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外科治疗缓解一例[期刊论文]-{H}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6)引用本文格式: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 2015(1)。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专家讲座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专家讲座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专家讲座
第6页
三、并发症及处理
1. 封堵器脱落
发生率约0.3%, 主要为封堵器选择不妥,
个别操作不规范造成, 术中推送封堵器切忌旋
转动作以免发生脱载。一旦发生弹簧圈或封堵
器脱落可酌情经过网篮或异物钳将其取出, 难
于取出时要急诊外科手术。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专家讲座
不能形成完整内皮化, 或为术后抗血小板治疗
不够或存在阿司匹林抵抗, 造成微小血栓形成
脱落阻塞脑血管所致。所以, ASD介入治疗术
后抗血小板治疗最少六个月, 如有头痛史可延
长至1年, 并依据详细情况确定是否加用氯吡格 雷加强抗血小板治疗或改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专家讲座
左心房内隔膜, 左心房或左心室发育不良。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专家讲座
第23页
二、术后处理及随访
1 术后局部压迫沙袋4~6h,卧床20h;静脉给予抗 生素3d防治感染。
2 术后肝素抗凝48h。普通肝素100u/kg/d,分4次 静脉注入,低分子肝素每次100u/kg,皮下注射, 每12h一次。
第19页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专家讲座
第20页
一、介入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 1.通常年纪≥3岁。 2.继发孔型ASD直径≥5mm,伴右心容量负荷
增加, ≤36mm左向右分流ASD。 3.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 上、下腔静脉及肺
静脉距离≥5mm;至房室瓣≥7mm。 4. 房间隔直径大于所选取封堵伞左房侧直径。 5. 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其它心脏畸形。
手术取出封堵器。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1(20)2【摘要】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 ~30%.介入治疗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根据左心室造影图像判断VSD的形态和类型,选择不同类型的封堵器.操作中要避免右房室瓣腱索的缠绕、瓣膜的损伤和心律紊乱的发生.术后应严密观察,及早处理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本文详细介绍了膜部和肌部VSD的诊断,规范化的操作方法,术中和术后可预测的情况处理.%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is the most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t accounts for 25 ~ 30% of al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The key points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VSD are the careful selection of indications. the rich experience in manipulating skill and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imaging f'indings on the selective left sided cardiography and echocardiography, the morphology and type of VSD, mainly including the precise size and location of the defect. can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on this account the proper transcatheter device closure can be rationally selected. During the 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 the twine and damage of the right atrio-ventricular valve as well as its tendinous cords should be avoided. and the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new aortic or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should beprevente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patient should be closely observe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atrioventricular block should be promptly dealt with. In this chapter, the diagnosis of membranous and muscular VSD. the standar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of transcatheter device closure implant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predictable events occurred during and after the procedure will be systemically described. (J Intervent Radiol, 2011 , 20 : 87-92)【总页数】6页(P87-92)【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作者单位】110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1【相关文献】1.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J],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2.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三、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J],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3.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四、经皮球囊肺动脉瓣与主动脉瓣成形术 [J],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4.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五、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J],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5.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超声心动图评价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心动图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年不懈科技创新——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

十年不懈科技创新——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

十年不懈科技创新——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居国际领先
地位
佚名
【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0(18)4
【摘要】@@ 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方面,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为此,记者采访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被同道称为"中国室缺介人之父"的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秦永文教授.
【总页数】1页(P4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1
【相关文献】
1.十年创新: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领先国际——访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秦永文教授 [J], 刘志学
2.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 [J],
3.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居国际领先位 [J],
4.第六届全国先心病及瓣膜病介入治疗研讨会暨第四届先心病介入治疗及超声诊断论坛——第一轮通知 [J],
5.第六届全国先心病及瓣膜病介入治疗研讨会暨第四届先心病介入治疗及超声诊断论坛——第一轮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房间隔缺损12例的介入治疗及护理

心房间隔缺损12例的介入治疗及护理

心房间隔缺损12例的介入治疗及护理
秦永双;杨丽丽
【期刊名称】《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5(018)001
【摘要】我院自2000年8月~2003年1月共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对12例心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了治疗,均取得了成功。

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总页数】1页(P50-50)
【作者】秦永双;杨丽丽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276400;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
院,276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1
【相关文献】
1.先天性心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J], 梁跃凤;曲桂莲;荆雪虹;许树英
2.老年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受限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前的预适应治疗 [J], 金泽宁;张金荣;朱华刚;张纯;陈韵岱
3.CardioSEAL和Amplatzer方法介入性治疗心房间隔缺损(摘要) [J], 李志忠;韩玲;金梅;吴邦骏;张桂珍
4.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心房间隔缺损12例报告 [J], 尤润生;高文献;刘成华;王彦英;闫培泉
5.58例晚期肝癌放射介入治疗及护理研究 [J], 文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_秦永文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多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畸形合并发生。

本病的发生率占成活新生儿的0.3%,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25%~30%。

由于VSD 有比较高的自然闭合率,约占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10%。

在上海早年文献报道的108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VSD占15.5%,女性稍多于男性[1]。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是外科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占用医疗资源多,术后对患者有一定不良的心理影响。

因此,外科治疗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

1988年Lock 等首次应用双面伞关闭VSD以来,已有多种装置应用于经导管VSD 的介入治疗,如CardioSEAL双面伞、Sideris纽扣式补片和弹簧圈等,但由于操作难度大,并发症多,残余分流发生率高,均未能在临床推广应用。

1998年Amplatzer发明了肌部VSD封堵器,成功治疗了肌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专论Special comment·【摘要】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30%。

介入治疗的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操作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

根据左心室造影图像判断VSD的形态和类型,选择不同类型的封堵器。

操作中要避免右房室瓣腱索的缠绕、瓣膜的损伤和心律紊乱的发生。

术后应严密观察,及早处理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

本文详细介绍了膜部和肌部VSD的诊断,规范化的操作方法,术中和术后可预测的情况处理。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房室传导阻滞中图分类号:R54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4X (2011)-02-0087-06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the common view of Chinese medicalexperts.Part Two———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Committee on CongenitalHeart Diseases,Internal Medicine Branch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hinese Physicians'Association.Corresponding author:ZHU Xian-yang,E-mail:xyang@yahoo.com.cn【Abstract】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is the most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it accountsfor25~30%of al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The key points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VSD are thecareful selection of indications,the rich experience in manipulating skill and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According to the imaging findings on the selective left sided cardiography and echocardiography,the morphology and type of VSD,mainly including the precise size and location of thedefect,can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on this account the proper transcatheter device closure can berationally selected.During the 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the twine and damage of the right atrio-ventricularvalve as well as its tendinous cords should be avoided,and the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and new aortic ortricuspid regurgitation should be prevented.After the treatment,the patient should be closely observed,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atrioventricular blockshould be promptly dealt with.In this chapter,thediagnosis of membranous and muscular VSD,the standar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of transcatheter deviceclosure implant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predictable events occurred during and after the procedure willbe systemically described.(J Intervent Radiol,2011,20:87-92)【Key words】congenital heart disease;interventional therapy;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omplication;atrioventricular block作者单位:110016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通信作者:朱鲜阳E-mail:xyangz@yahoo.com.cn部VSD,但是由于肌部VSD仅占VSD的1%~5%,临床应用数量有限。

2002年Amplatzer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研制的基础上,研制出膜周部偏心型VSD封堵器,并成功应用于临床。

国内于2001年研制出对称型镍钛合金膜周部VSD封堵器,同年12月应用于临床。

随着治疗病例的增加和对VSD解剖学认识的提高,对封堵器进行了改进,先后研制出非对称性、零边、细腰大边等封堵器,使适应证范围进一步扩大,成功率提高,房室传导阻滞和右房室瓣返流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2]。

但是,与此相反,进口封堵器,在应用中发现需要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达3.8%,并且有一些患者在术后1年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封堵器的结构缺陷[3]。

因此,进口封堵器的临床应用受到极大的关注,同时也影响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国外仅在一些大的中心临床应用,累计例数不足2000例。

而国产VSD封堵器在国内治疗膜周部VSD的病例数达20000余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进口封堵器,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外科手术[4]。

伦敦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总结1976年至2001年间2079例VSD患者外科术后永久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单纯性VSD患者996例中发生7例(0.7%),主要为膜周部VSD。

单纯VSD术后医院总死亡率为1.5%,在1997年至2001年间为0.7%[5]。

国内通过大量病例的随访研究,对VSD的封堵治疗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1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1.1明确适应证1.1.1膜周部VSD1.1.1.1年龄通常≥3岁。

1.1.1.2体重大于10kg。

1.1.1.3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性VSD,直径>3mm,<14mm。

1.1.1.4VSD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无主动脉右冠瓣脱入VSD及主动脉瓣返流。

1.1.1.5超声在大血管短轴五腔心切面9~12点位置。

1.1.2肌部VSD>3mm。

1.1.3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

1.1.4心肌梗死或外伤后室间隔穿孔。

1.2相对适应证1.2.1直径小于3mm,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小VSD。

临床上有因存在小VSD而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因此,封堵治疗的目的是避免或减少患者因小VSD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1.2.2嵴内型VSD,缺损靠近主动脉瓣,成人患者常合并主动脉瓣脱垂,超声和左心室造影多低估VSD的大小。

尽管此型VSD靠近主动脉瓣,根据目前介入治疗的经验,如缺损距离肺动脉瓣2mm以上,直径小于5mm,大多数患者可成功封堵,但其长期疗效尚需随访观察。

1.2.3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后3个月,心腔内无赘生物。

1.2.4VSD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无主动脉右冠窦脱垂,不合并主动脉瓣返流,或合并轻度主动脉瓣返流。

1.2.5VSD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1.2.6VSD合并PDA,有PDA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1.2.7伴有膨出瘤的多孔型VSD,缺损上缘距离主动脉瓣2mm以上,出口相对集中,封堵器的左心室面可完全覆盖全部入口。

1.3禁忌证1.3.1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或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

1.3.2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径路中有静脉血栓形成。

1.3.3巨大VSD、缺损解剖位置不良,封堵器放置后可能影响主动脉瓣或房室瓣功能。

1.3.4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

1.3.5合并出血性疾病和血小板减少。

1.3.6合并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

1.3.7心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操作。

2介入器材的选择膜周部VSD封堵治疗选择封堵器的合适与否与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根据VSD的形态,缺损大小,缺损与主动脉瓣的距离选择不同类型的封堵器。

VSD远离主动脉瓣,首选对称型VSD封堵器;VSD靠近主动脉瓣,选择偏心型封堵器为佳;多孔型缺损可选择左右两侧不对称的细腰型封堵器。

选择的封堵器应比VSD的最小直径大1~3mm。

3操作方法3.1术前准备3.1.1术前体检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

3.1.2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肝炎病毒标志物。

3.1.3术前1d口服阿司匹林,小儿3~5mg·kg-1·d-1,成人3mg·kg-1·d-1共6个月。

3.1.4器械准备3.1.4.1心导管检查器材:DSA影像设备,心电、血压监护仪,穿刺针,各种鞘管,各种类型直头及弯头导引钢丝,猪尾导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