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与来访者中心疗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理论与来访者中心疗法

杨慧慧

一、人本主义理论流派的简介

1、发展历史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又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在人本心理学家看来,精神分析学说受原始的性冲动的支配,行为主义理论的许多结论来源于对简单动物行为的研究,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人看作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失掉了人的最主要性。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条创新的人本主义路线和方法。不过人本主义理论不能用实验来加以证明,它主要是理论上的推测,运用的是一种思辨的方法,风格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

2、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五个层次,就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到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

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三、罗杰斯与来访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个人简介

1、基督教家庭背景

2、重大生活事件对他的影响

●来访者中心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人性观

罗杰斯认为,人性的发展和生物进化一样,具有建设性的方向。他把这种方向叫做“造型倾向”。罗杰斯坚信:

1、人是理性的,能够自立,对自己负责,有正面的人生取向。

2、人有追求美好生活、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本性。

3、人是建设性和社会性的,值得信赖,可以合作。

4、人有潜在的能力足以有效的解决生活问题。

5、人有能力自我导引,迈向自我实现。

罗杰斯也承认人有侵犯冲动和多种复杂的心理冲突,但解决这些冲突不应采取心理防御的态度,心理防御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甚至是有害的。当一个人从防御中解放出来,能对自身的多种需要和社会要求全部开放时,他的反应会是积极的、前进的、建设性的。

罗杰斯相信人最基本的生存动机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不断成长和实现自己。因此,心理治疗的目标就是“将一个具有充分潜能的人早已存在的能力释放出来”。

(二)自我理论

“自我”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他关于心理失调的理论基础。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基于他对自己的看法而定的。

1、自我的结构与内容

罗杰斯理论中的“自我”概念与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含义是不同的,它不是指某种心理发展的动力,而是指对自己心理现象的知觉、理解和评价,是个人意识到的自我。但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并不一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低

估自己会使人自卑;高估自己会使人自傲。罗杰斯还提出“理想自我”的概念,这是个人所希望的自我形象,在自己心目中有很高的价值。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自我概念与实际不符)能够作为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二者差距太大,使人焦虑不安;二者差距的缩小会使人感到幸福和愉快。

2、自我的形成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在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最主要的是通过与环境中所出现的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的交流逐渐产生自我概念。

一个人健康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其儿时能否得到积极的关注有关。关怀、爱抚、同情、认可、尊重、喜爱等态度会使儿童感到温暖和满足,儿童天真和真实的自我就能得到表现,健康的自我概念容易形成。但父母的关注往往是有条件的:儿童的行为只有符合父母的价值观念,才会得到肯定,否则就会受到批评、斥责,甚至惩罚。罗杰斯把这种条件称为价值条件。价值条件的反复出现,儿童就会将它内化为自我结构中的一部分,成为指导儿童行为的准则。但此时问题就会发生:儿童迫于价值条件,往往会迎合父母或他人的评价,而拒绝对自身经验(如愿望和体验)的评价,于是和真实的自我渐渐疏远,自我的不协调状态便会出现。罗杰斯认为,理智而民主地对待儿童的行为是可取的态度。例如,当儿童有了过失的时候,父亲并不因此而轻视、斥责和惩罚他,而是以诚恳的态度认可孩子的感情,同时又适当地指出他的过失行为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麻烦和伤害,儿童就不会因此而出现自我不协调的状况。

(三)人格理论

人格的自我发展过程:

1、自我认定:能认定自我的存在(自我躯体感、自我认同感)

2、自我评价:个人对自己价值的判断(现实自我)

(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3、自我理想:个人对未来自我的期望(理想自我)

4、自我发展的机制:自我的完善与来自他人的积极关注有关

(四)治疗原理与技术

1、心理失调的原因

罗杰斯认为:个体成长受阻是因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的是“条件性积极关注”,迫使他歪曲自己真实的感觉,并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人格结构的一部分,以至于渐渐地出现“自我意识”不良以及“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这往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自我的协调一致是心理健康的关键。当一个人自我和经验之间出现了不一致、不协调,个体否认或歪曲经验,就会导致焦虑、自卑或对人敌视、恐惧等适应不良的状态,出现心理失调。自我不协调在心理失衡者身上有明显的表现。例如,一个人意识到“我是怎样的人”,同时又认为“我不该是这样”的时候,内部的紊乱就不可避免。治疗的宗旨就是要把不协调的自我转变为协调的自我。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治疗过程中的关系和气氛。

2、来访者中心治疗的目标

个人中心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而是帮助来访者成长,这样他们就更能克服现在以及将来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治疗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氛,建立安全与可信任的治疗关系,使来访者能减少防卫,真实地自我探索,进而察觉阻扰成长地各种障碍,从而变得更开放、更能信任自己、更愿意进步,以及更愿意按照内心的标准去生活。

在达到这个目标前,来访者必须先除去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面具,从虚假的背后显现出一个不断实现的人,并且对经验开放、信任自己、评价的内在资源、愿意不断成长。治疗师通过真诚、无条件关怀和同感的了解,提供一种安全、接纳、信任、尊重的治疗气氛,使来访者在良好的治疗关系中自由、深入地自我探索,进而觉察影响成长的各种障碍,使来访者变得更开放,更能信任自己。

治疗的结果:

(1)使来访者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和积极的评价。

(2)使来访者增加自信和较有能力自主,性格较健康。

(3)使来访者能够对自己和本身的感受以及对他人较为接纳。

(4)使来访者较少对自己的经验做出压抑,较能克服压力。

(5)使来访者行为上表现得较成熟,适应能力增强。

3、来访者中心治疗的特点

1、以来访者为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