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与来访者中心疗法

合集下载

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

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

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孙贺娟刘伟喆郝建华“以来访者为中心”最初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是在人性基础之上咨询师表达的对来访者充分的尊重。

“共情”不只是一种咨询技术,也是一种情感的反应与表达。

咨询师要做到真正的“以来访者为中心”就要准确共情,本文从“谁是来访者”、“资料的整合与把握”、“来访者是谁”、“聚焦此时此地”等方面,探讨以来访者为中心与共情之间的联系。

很多关于咨询的书中,例如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参考书目等都将“共情”作为心理咨询的一种技术对待,但“共情”不只是一种咨询技术。

“共情”本身涵盖的太多,需要咨询师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同时又是一种情感的反应与表达。

因此,“共情”应当作为每一位咨询师应具有的心理特质。

“关注来访者”与共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互相影响。

“以来访者为中心”最初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是在人性基础之上咨询师表达的对来访者充分的尊重。

咨询师要做到真正的“以来访者为中心”是十分困难但却十分必要的。

要想准确共到来访者的“情”,咨询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以来访者为中心。

1 谁是来访者真正的以来访者为中心需要咨询师在咨询前对来访者一无所知,也就是在没有掌握来访者足够资料的前提下不能妄下结论。

要了解来访者,首先要了解“谁是来访者”,这就涉及到对来访者个人成长史资料的收集。

6W1H就是一种收集来访者资料很好的方式。

例如WHO,包括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基本性格特征、成长过程、兴趣爱好、世界观等等。

当然,作为咨询师并不是在收集资料时对着来访者抛下一系列的问题,而是从来访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准确锁定相关资料,整合成为有关信息。

从WHO的相关问题中,咨询师不仅要倾听,还要思考:这些信息为什么是他说出来而不是别人,要了解来访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他提供的资料中真正懂得她、真正关注他。

再如WHEN,这种提问在咨询中是最常见也是最保险的,询问来访者事件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是否以前发生过、次数多少、情况如何等等。

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原理与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原理与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疗法的理论与方法摘要:人本主义疗法,基于人本主义理论而创立,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人是有理性的,在适当的环境下,会努力朝向潜能充分发展的方向前进。

因此,应当注重提供良好的咨询气氛,给来访者以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准确共情,调动来访者自身的潜力,开放内在的自己和外在的经验世界,从而迈向自我实现的境地。

人可以独立自主、自我引导自己的生活,无须凭借心理分析和行为指导即可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咨询的中心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掘来访者自身的潜能和积极能动作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

关键词:人本主义疗法理论方法一、人本主义疗法的理论概述(一)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概念人本主义疗法也称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 therapy),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向上趋势,治疗者只要对病人关心,给予温暖和鼓励,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完全有能力作出合理的选择和自救。

该治疗模式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 C,1902~1987)于1940年代创立,强调调动患者(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

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地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做心理治疗。

1974年,罗杰斯又进一步发展,改称为人本疗法(personal-center therapy),更强调以人为本,而非患者或来访者,进一步突出被治者为正常人、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潜能未尽发挥或暴露的阶段性逆遇或问题,治疗本身就是指导被治者认识和了解自我、发挥潜能。

由此形成了社会工作领域重要的治疗模式。

(二)人本主义疗法的基本理论人本主义治疗模式最重要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是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能够得到自己价值的实现。

二是个体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不依赖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于人们在意识水平上的理性,而是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的态度。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一例大学生恋爱问题案例)女大学生F失恋后,心情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

咨询师使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对其治疗的过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来访者姓名:F (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

食欲不振。

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

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

高中毕业以彳爰,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

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

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

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彳爰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

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乂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彳爰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活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

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彳爰,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

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

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

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

但是我心裹面还是放不下他。

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彳爰,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彳爰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

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

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丁好。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和以人为本治疗技术综述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和以人为本治疗技术综述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及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理论及实践一、咨询理论概述1、咨询理论的名称:存在—人本主义理论2、咨询理论的发展史:罗杰斯的整个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下述三个主要阶段(Allen E. Ivey et al, 2008):第一阶段:非指导性(1940—1950)。

这一阶段强调接纳来访者,建立积极的、客观的氛围,相信来访者的智慧,以及给予来访者充分的表达空间。

主要运用来访者的原话来澄清事实。

罗杰斯的著作着重强调了咨询过程中的技术。

第二阶段:以来访者为中心(1950—1961)。

这一阶段着重反思来访者的情感,解决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不和谐,避开对来访者有威胁的情景,将反思作为主要技术。

对技术并不加以强调,而是着重强调咨询师个性化的投入。

第三阶段:以人为中心(1961—1987)。

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更多的个性化投入,更加强调关系问题。

在坚持原先观点的同时,罗杰斯逐渐对治疗场景中的即刻体验更加重视,要求咨询师、集体治疗与个体咨询更为主动及更多地自我暴露,同时关注广泛的社会问题,如文化差异与权利运用等。

对技术的关注降至最低,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咨询师的态度,强调咨询师将自己看成是与他人相联系的一员。

罗杰斯的观点反应了一种理解性的治疗风格。

3、咨询理论框架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

理论的基本假定是:所有物质的演化的倾向都是从较简单的形式向较复杂的形式发展。

对整个宇宙为说,是一种创造过程的运转,而不是崩溃过程的运行(形成倾向)。

每个人身上都有解决问题,改变他们的自我概念和日益提高自我指导的创造力,所有人类身上都具有趋向完善或完美的潜能。

心理成长和心理成熟的根源来自个体内部而不是外部力量(实现倾向)。

存在—人本主义的理论框架由关于自我与自我实现、觉知、需要、价值条件等概念组成。

(1)自我与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实现倾向的子系统。

实现倾向指的是个体的有机体经验,即指整体的人,包括意识与无意识,生理与认知。

而自我实现则是指实现意识知觉到的自我倾向。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

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人本主义案例分析(一例大学生恋爱问题案例)女大学生F失恋后,心情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

咨询师使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对其治疗的过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

食欲不振。

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

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

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

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

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

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页脚内容1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

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

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

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

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

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

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

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原理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原理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原理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原理来访者中心疗法是一种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方法。

精神动力学模式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和内心冲突决定的,行为模式则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环境和认知因素的影响。

和这两种模式不同,人本主义模式对人的行为的熟悉具有以下特征:1.人本主义模式认为,人既不是精神结构和冲动的载体,也不是强化的承受者,而是主动的、有思索能力的人,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完全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

2.人本主义模式假设每个人出生时都具备了成长潜能,正是成长潜能为行为提供了动力。

这种与生俱来的成长为完全成熟的个体的倾向,就像一粒种子具备了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的潜能。

3.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没有人能够理解另外一个人的行为,除非他能通过那个人的眼晴看世界。

因此,我们从被观察者的角度来观察时,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合理的,都是可以理解的。

4.在临床工作中,不能把人看作是代表着心理活动过程的物体,他是和我们同样的人。

人本主义模式心理治疗比较具有影响的是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促使一个人发展其潜能的基本动力,这是每个人固有的、天生的倾向。

指引人朝向自己的个人理想成长。

罗杰斯将自我实现定义为“人类及所有有机体都存在的一种倾向,一种扩张、伸展、发展、成熟的冲动,一种表达和激活有机体所有能力的倾向〞。

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为自我实现进行努力的反映。

这种努力从出生开始贯穿着生命的始终、有时是顺利的、成功的,有时受到阻碍,出现问题。

依据罗杰斯的观点一个人的经验,包括自我体验,依据是否与自我实现的倾向一致,被区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

这种区分部分依据直接的感觉,部分是依据别人的评价。

例如,一个小男孩玩弄自己的生殖器,他对直接的感觉评价是积极的,但受到父母的责骂后,对这种行为的评价就是消极的了。

因此,这个男孩子的“自我〞或“自我概念〞就会以一系列的“评价性经验〞的形式浮现,而这些评价性经验是积极还是消极,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他人的观点和看法的影响。

从人本主义流派看心理咨询的实质

从人本主义流派看心理咨询的实质

从⼈本主义流派看⼼理咨询的实质2019-09-22摘要:⼼理咨询的实质是“助⼈⾃助”,咨询者给予求助者的是⼀种特殊的帮助,即通过“他助―互助―⾃助”的动态过程,使求助者以新的思维⽅式思考问题,⽤新的⽅式表达思想感情,采取新的⾏为⽅式适应环境。

本⽂从⼈本主义流派的⼼理咨询理论、治疗模式等⽅⾯阐述了⼼理咨询的实质。

关键词:⼈本主义流派⼼理咨询⼼理咨询实质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们普遍地⾯临着如何适应新的⽣活⽅式、新的⼈际关系和新的思想道德观念等问题,⼼理上的旧平衡也⽇益受到冲击,有不少⼈产⽣了⼼理上的不适应、焦虑和⼼理障碍。

⾯对这⼀状况,不论是为了消除⼼理障碍,还是为了防患精神疾病,或者是为了提⾼⼈的适应能⼒,⼼理咨询都必然成为现代社会⽣活所不可缺少的⼼理调节⼿段。

⼀、⼼理咨询(⼀)定义“⼼理咨询”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也不是单纯地解释求助者的内⼼体验。

它既可以表⽰⼀门学科,即“⼼理咨询学”,也可以表⽰⼀种⼯作,即⼼理咨询服务。

⾄今⼼理学界对“⼼理咨询”的定义尚未形成统⼀的看法。

其中,以⼈本主义流派的⼼理学家罗杰斯(Rogers)的说法最具有影响⼒。

他指出:“⼼理咨询是⼀个过程,其间咨询者与当事⼈的关系能给予后者⼀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甚⾄可以正视⾃⼰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于已经转变了的⾃⼰,做出统合。

”(⼆)实质从⼈本主义流派⼼理学家罗杰斯对⼼理咨询作出的定义可以看出,⼼理咨询实质上是⼀种“助⼈⾃助”的活动。

“⾃助”是⼼理咨询最关键的⼀步,求助者在咨询者的引导、暗⽰中,开启智慧之门,客观地认识⾃⼰和他⼈,从⽽主动积极地把握⾃⼰的命运,获取全新的思维⽅式、情感⽅式和⾏为⽅式,增强改变⾃⼰的决⼼和信⼼,并对⾃⼰⾏为的后果负责。

即在咨询者的帮助下,求助者重新认识⾃我、重新认识他⼈和周围环境,从⾃知到⾃信、⾃控,进⽽到⾃我指导、改变⾏为。

(三)⽬标从上述⼼理咨询的实质可以看出,助⼈⾃助、⾃我实现是⼼理咨询的最终⽬标。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卡尔·兰塞姆·罗杰斯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关于自我的理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

罗杰斯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解释自我发展的机制: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

罗杰斯认为:如果一个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了无条件积极关注,就会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无拘束地发展一切潜能,并成为一个健康人格的人。

后来,罗杰斯把这一原理应用于心理治疗,提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也应该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样才有利于来访者克服障碍,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来,在面对来访者时一直使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心理咨询理念。

正如罗杰斯所言:咨询师并非专家,并不比来访者更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

因此,咨询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咨询师的态度,以及气氛的创造和咨访关系的建立。

作为度麦学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们只需要为来访者创设一种温暖、接纳、真诚的氛围,就能使来访者享受到被尊重的体验。

无数成功的案例证实:来访者的信任与配合才是咨询效果的有力保证,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获得来访者信任与配合的最佳途径。

在此,我想分享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案例。

那是一个年轻的男孩,他来到度麦学苑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整个人的感觉像缩成一团的刺猬,带着强烈的防备。

我请他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并轻声询问他来这里想要解决的问题.看得出来,他很想回答,却几番犹豫不敢说出口.我没有催促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一会儿看我一眼,一会儿又低下头想想,终于在五分钟后猛然抬头问了我一句话:“老师,你不会骂我吧?”感受到他的紧张不安和恐惧,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轻轻地说:“不会。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案例分析(一例大学生恋爱问题案例)女大学生F失恋后,心情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

咨询师使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对其治疗的过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

食欲不振。

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

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

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

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

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

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

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

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

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

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

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

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

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

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

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

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疗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患者中心治疗,一般用于有心理冲突或心理疾病的来访者;二是通过交朋友小组进行小团体治疗,主要解决交往障碍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患者中心疗法指在人本主义治疗思想指导下的个别谈话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贯彻非指导性原则,讨论问题的思路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中的中心人物是来访者而不是咨询者。

非指导性的患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自身内部有理解自己并改造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广阔能源;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这些能源就能开发出来。

这种适宜的气氛主要有三条:真诚、无条件关怀和移情的理解。

在咨询过程中要求咨询者努力创造这种适宜的环境气氛,使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咨询者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朋友小组的成员由背景或问题相似的人组成,如不善于与人交往、有一定社交恐惧心理的人,或不习惯与异性相处和交往的人等。

参加人数在十人左右。

参加者虽然有一定心理障碍,但病情不太严重,他可以坐下来参加小组的谈话而不会因为有妄想或奇异行为而影响集体行动。

交朋友小组一般由咨询人员担任主持人。

主持人的作用在于促进组内成员之间的建设性关系,建立融洽而无拘束的气氛,使参加小组活动的人逐渐消除防范心理,达到能相互吐露真情,建立较深的感情关系。

通过交朋友小组的活动,消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

人本主义疗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取积极乐观的看法,注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和主观体验,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以咨询者的态度为中心。

这些观点都强烈冲击着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不适合处理危机中需给予某些指导性策略的来访者,不适合无法通过口语表达的来访者。

来访者为中心疗法

来访者为中心疗法

• 通过罗杰斯对人的基本看法,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最高目标 就应该是恢复人的本性,帮助人按其本性的要求去生活, 使其更丰富;帮助人更好的自我实现,使其更自由、更充 分的发挥潜能。
(二)自我理论
• 自我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是罗杰斯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 论,也是罗杰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故罗杰斯的人 格理论常被称为“人格自我理论”。罗杰斯认为,自我是 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 要标志,强调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唯一的动机。
合理的选择和治疗他们自己。咨询师的责任是创造一种良 好的气氛,使求助者感到温暖,不受压抑,受到充分的理 解。这种真诚和接纳态度,会促使求助者重新评价自己和 周围的事物,并按照新的认识来调整自己和适应生活。 )
• 2、 把心理治疗看成一个转变过程
• (心理咨询是调整自我结构和功能的一个过程。个人有 许多体验是自我所不敢正视和不能清楚感知的,因为面 对或接受这些体验,与自我目前的结构不协调,并使其 感受到威胁。咨询师如同一个伙伴,就像是可以接受的 改变了的自我,帮助求助者消除不理解和困惑,产生一 种新的体验方式,而放弃旧的自我形象。通过以求助者 为中心的咨询所建立起的新型人际关系,使求助者体验 到“自我”的价值,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从而达到咨 询的目标。 )
• 2、人是可以信任的 • ·“人的本性,当它自由运行时,是建设性的和值得信任
的。” • ·只要给来访者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足够的尊重
和信任),他们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 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 ·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信任的。
• ·人是不断向健康、独立自主、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方 向发展的。
• 解析:·在解决这些冲突时,他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和相应 的价值观。这样,他的真实经验就被扭曲了,这个扭曲的 经验虽然不一定能清楚地被意识到,但它仍以不同方式在 影响着人的行为。

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罗杰斯

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罗杰斯

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也有翻译成咨客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主要代表。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心理疗法,其指导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这个疗法不是由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等。

在各派人本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C·R·Roners)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

咨客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

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的一致性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

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

咨客中心疗法的倡导者和创始人卡尔·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以后又学习了心理学,接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弗洛依德学派的心理分析训练,他作为心理治疗专家曾在一个儿童行为指导中心工作了12年。

早在1939年,他就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设想:“假如我不去考虑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我觉得依靠来访者来完成这个治疗过程更好……,来访者了解自己的问题,了解应向什么方向努力,了解什么问题最重要,了解自己隐藏着什么体验。

”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提出了自己新的心理治疗观,1951年,他又出版了《咨客中心治疗》一书,为患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数十年的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同那些有各种烦恼的人直接接触中,得到了许多知识并积累了许多经验。

简言之,有以下几点:(1)他发现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能长时间装假。

第五章人本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第五章人本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15
三、人本主义疗法的治疗目标
人本主义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去掉那些由于价 值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 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成真正的 自我的过程。 以人为中心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所发生的变化: ⑴ 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⑵ 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⑶ 来访者更加相信自己。 ⑷ 来访者变得更适应了。 ⑸ 来访者原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18
第四节:人本主义治疗的主要技术
一、人本主义疗法的主要技术 1、真诚交流的技术 2、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3、促进共情的技术
二、技术运用 案例分析
19
第五节: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评析

对人本主义疗法的评价相当的一致的看法是一 面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旗帜,国内咨询界也是这个 看法,它所提到的咨询目标,自我实现,咨询关系 的某些特质,共情、尊重、真诚等等,已经成为国 内咨询界比较理想的境界,因此它经常被看作是充 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旗帜,但它还不是一个好的行动 纲领,用这个疗法操作时,会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 ,无论来访者是什么样的问题,认为都是由于缺乏 这些的条件,只要具备这些的条件,就一定会有进 步, 在实际操作时会发现过于理想化。

8
第二节人本主义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人性理论 ①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 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 ②人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 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依 赖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于人们在意识水平上的理性,而是 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 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的态度。个体自身的满足感是与自我 实现倾向相一致的。凡是符合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就被个体所 喜欢、接受,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与自我实现 倾向不一致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回避和拒绝。 ③人是可以信任的。 以人为治疗中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改变的。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治疗者对来 访者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建立一种有助于来访者发挥个人潜能, 9 促其自我改变的合作关系。

1精神分析的主要咨询方法

1精神分析的主要咨询方法

1精神分析的主要咨询方法:自由联想、解梦、释梦、移情分析、阻抗分析与技术,帮助人们吧意识中的内容变为意识,让他所深刻领悟痛苦的原因,并鼓励来访者吧新的领悟用于日常生活中。

注意:Freud吧行作为潜意识的核心问题,他认为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可归结为人的性与冲动,人的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东西,是人的行为的唯一重要冬季,他的理论源于生物学本能,不考虑人的自我能力,将一切缘由归于性的压抑抑制等。

2系统脱敏疗法: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景,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景,从而消除症状的母的,沃尔帕首创于20世纪50年代。

步骤:排出焦虑的等级层次表、进行放松训练、进入系统脱敏过程,进行焦虑反应与肌肉放松技术的结合训练。

厌恶法: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需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

步骤:确定靶行为、选择厌恶刺激3人本主义疗法:以来访者中心疗法尊重来访者的人格心理治疗的目标不仅是帮助解决问题,更在于帮助来访者的个人成长,从而使他们成为社会发挥作用的人,能更好的解决他们目前以及将来勉励的问题,以人为中心疗法注重创造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以便消除人们对这存在表面事物的需要帮助来访者脱离虚假的自我,走向真实自我,在治疗过程中将主导权赋予来访者,让他们决定治疗的方向,找出治疗的方法。

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罗杰斯

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罗杰斯

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也有翻译成咨客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主要代表。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心理疗法,其指导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这个疗法不是由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等。

在各派人本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C·R·Roners)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

咨客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

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的一致性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

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

咨客中心疗法的倡导者和创始人卡尔·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以后又学习了心理学,接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弗洛依德学派的心理分析训练,他作为心理治疗专家曾在一个儿童行为指导中心工作了12年。

早在1939年,他就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设想:“假如我不去考虑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我觉得依靠来访者来完成这个治疗过程更好……,来访者了解自己的问题,了解应向什么方向努力,了解什么问题最重要,了解自己隐藏着什么体验。

”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提出了自己新的心理治疗观,1951年,他又出版了《咨客中心治疗》一书,为患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数十年的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同那些有各种烦恼的人直接接触中,得到了许多知识并积累了许多经验。

简言之,有以下几点:(1)他发现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能长时间装假。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1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应用策略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罗杰斯提出的,它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上。

在来访者中心疗法中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咨询师认为来访者有了解自己的问题的能力,有自我治愈的能力,来访者自己也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资源。

凡是持有这样的观点来看待来访者,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务必关注来访者本身,相信来访者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来访者乐观积极的一面。

罗杰斯认为态度第一、技术其次。

强调心理咨询师的态度、个人特质以及咨访关系是心理治疗过程中最基本的重要因素。

咨询师不给劝告、不做评价、也不给指导,只是倾听,咨询师要不断地问自己一些问题。

例如:他到底在说什么?他要表达的最特殊的信息是什么?在当来访者语言中断时,给予鼓励,支持对方继续下去。

在来访者中心疗法中,咨访关系是最根本、最基础的,是最需要予以重视的。

咨访关系既是咨询过程的开始,又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也是咨询的结束。

这种以双方关系为导向的咨询方法,在咨询策略中并不需要刻意针对来访者一定要采取什么具体技术和手段,没有什么固定的步骤或工具,能做的就是在此时此刻对关系体验的促进策略。

咨询师不需要始终保持理性地去解决来访者的问题,需要做的是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访者内心深处,设身处地地从来访者的角度去知觉他们的世界。

包括关注、设身处地地理解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使用沉默等技术。

①关注:必须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能让来访者感觉到这种关注。

咨询师的脸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可以很明确展示出,此刻面前的咨询师是否真正关注于来访者的诉求和情绪。

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身体距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太远感觉遥不可及,太近感觉不自在或感到威胁,只有适当的距离,才会有促进会谈的效果。

咨询师的声音特点包括措辞和声音的抑扬顿挫等,只有选择使用符合来访者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的语言才有助于表达对来访者的理解和接受。

咨询师只有全力关注来访者,才能较快较容易地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把来访者的内心防御或刻意阻抗卸下来,且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心理治疗流派分类

心理治疗流派分类

认知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 (rational)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分类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埃利斯):注重现在,格式塔 认知疗法(贝克):注重过去,与精神分析有关 认知疗法(雷米):语义分析,边缘-中心观念 自我认知疗法(梅肯鲍姆):自我内心对话
rational:理性的,合理的
行为疗法分类
– 巴甫洛夫(Ivan Pavlov):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被动学习,被动强化 代表疗法:系统脱敏、冲击疗法、厌恶疗法等。 – 斯金纳(B. F. Skinner):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主动学习,主动强化 代表疗法:阳性强化法、代币法 – 班杜拉(Albert Bandura):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模仿学习,自我强化 代表疗法:模仿法
心理治疗流派分类
一、精神分析:精神分析 二、行为主义:阳性强化法、代币法、系统脱 敏法、厌恶疗法、冲击疗法、模仿法 三、人本主义:来访者中心疗法 四、认知学派: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贝克认 知疗法、雷米认知疗法、梅肯鲍姆自我认 知疗法 五、团体心理咨询(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 本主义等) 六、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本主义理论与来访者中心疗法杨慧慧一、人本主义理论流派的简介1、发展历史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又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在人本心理学家看来,精神分析学说受原始的性冲动的支配,行为主义理论的许多结论来源于对简单动物行为的研究,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人看作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失掉了人的最主要性。

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条创新的人本主义路线和方法。

不过人本主义理论不能用实验来加以证明,它主要是理论上的推测,运用的是一种思辨的方法,风格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

2、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五个层次,就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到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

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

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三、罗杰斯与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个人简介1、基督教家庭背景2、重大生活事件对他的影响●来访者中心治疗的基本理论(一)人性观罗杰斯认为,人性的发展和生物进化一样,具有建设性的方向。

他把这种方向叫做“造型倾向”。

罗杰斯坚信:1、人是理性的,能够自立,对自己负责,有正面的人生取向。

2、人有追求美好生活、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本性。

3、人是建设性和社会性的,值得信赖,可以合作。

4、人有潜在的能力足以有效的解决生活问题。

5、人有能力自我导引,迈向自我实现。

罗杰斯也承认人有侵犯冲动和多种复杂的心理冲突,但解决这些冲突不应采取心理防御的态度,心理防御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甚至是有害的。

当一个人从防御中解放出来,能对自身的多种需要和社会要求全部开放时,他的反应会是积极的、前进的、建设性的。

罗杰斯相信人最基本的生存动机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不断成长和实现自己。

因此,心理治疗的目标就是“将一个具有充分潜能的人早已存在的能力释放出来”。

(二)自我理论“自我”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他关于心理失调的理论基础。

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基于他对自己的看法而定的。

1、自我的结构与内容罗杰斯理论中的“自我”概念与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含义是不同的,它不是指某种心理发展的动力,而是指对自己心理现象的知觉、理解和评价,是个人意识到的自我。

但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并不一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低估自己会使人自卑;高估自己会使人自傲。

罗杰斯还提出“理想自我”的概念,这是个人所希望的自我形象,在自己心目中有很高的价值。

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自我概念与实际不符)能够作为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

二者差距太大,使人焦虑不安;二者差距的缩小会使人感到幸福和愉快。

2、自我的形成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在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最主要的是通过与环境中所出现的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的交流逐渐产生自我概念。

一个人健康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其儿时能否得到积极的关注有关。

关怀、爱抚、同情、认可、尊重、喜爱等态度会使儿童感到温暖和满足,儿童天真和真实的自我就能得到表现,健康的自我概念容易形成。

但父母的关注往往是有条件的:儿童的行为只有符合父母的价值观念,才会得到肯定,否则就会受到批评、斥责,甚至惩罚。

罗杰斯把这种条件称为价值条件。

价值条件的反复出现,儿童就会将它内化为自我结构中的一部分,成为指导儿童行为的准则。

但此时问题就会发生:儿童迫于价值条件,往往会迎合父母或他人的评价,而拒绝对自身经验(如愿望和体验)的评价,于是和真实的自我渐渐疏远,自我的不协调状态便会出现。

罗杰斯认为,理智而民主地对待儿童的行为是可取的态度。

例如,当儿童有了过失的时候,父亲并不因此而轻视、斥责和惩罚他,而是以诚恳的态度认可孩子的感情,同时又适当地指出他的过失行为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麻烦和伤害,儿童就不会因此而出现自我不协调的状况。

(三)人格理论人格的自我发展过程:1、自我认定:能认定自我的存在(自我躯体感、自我认同感)2、自我评价:个人对自己价值的判断(现实自我)(我是一个有能力的人)3、自我理想:个人对未来自我的期望(理想自我)4、自我发展的机制:自我的完善与来自他人的积极关注有关(四)治疗原理与技术1、心理失调的原因罗杰斯认为:个体成长受阻是因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的是“条件性积极关注”,迫使他歪曲自己真实的感觉,并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人格结构的一部分,以至于渐渐地出现“自我意识”不良以及“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这往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自我的协调一致是心理健康的关键。

当一个人自我和经验之间出现了不一致、不协调,个体否认或歪曲经验,就会导致焦虑、自卑或对人敌视、恐惧等适应不良的状态,出现心理失调。

自我不协调在心理失衡者身上有明显的表现。

例如,一个人意识到“我是怎样的人”,同时又认为“我不该是这样”的时候,内部的紊乱就不可避免。

治疗的宗旨就是要把不协调的自我转变为协调的自我。

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治疗过程中的关系和气氛。

2、来访者中心治疗的目标个人中心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而是帮助来访者成长,这样他们就更能克服现在以及将来所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治疗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氛,建立安全与可信任的治疗关系,使来访者能减少防卫,真实地自我探索,进而察觉阻扰成长地各种障碍,从而变得更开放、更能信任自己、更愿意进步,以及更愿意按照内心的标准去生活。

在达到这个目标前,来访者必须先除去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面具,从虚假的背后显现出一个不断实现的人,并且对经验开放、信任自己、评价的内在资源、愿意不断成长。

治疗师通过真诚、无条件关怀和同感的了解,提供一种安全、接纳、信任、尊重的治疗气氛,使来访者在良好的治疗关系中自由、深入地自我探索,进而觉察影响成长的各种障碍,使来访者变得更开放,更能信任自己。

治疗的结果:(1)使来访者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和积极的评价。

(2)使来访者增加自信和较有能力自主,性格较健康。

(3)使来访者能够对自己和本身的感受以及对他人较为接纳。

(4)使来访者较少对自己的经验做出压抑,较能克服压力。

(5)使来访者行为上表现得较成熟,适应能力增强。

3、来访者中心治疗的特点1、以来访者为中心治疗师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使来访者感到一种温暖,不受压抑,受到宽容和充分的理解,动员来访者自我实现潜力,合理选择和治疗自己。

2、把心理治疗看成一个转变过程咨询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咨询师的态度,而不是他的理论和技巧。

只有以来访者为中心建立的人际关系,才能使来访者成为他应有的样子,实现咨询真正的目标。

3、非指令性心理咨询的技巧反对操纵和支配来访者,很少提问题,避免替来访者决策。

4、来访者中心治疗的条件罗杰斯认为,治疗者的态度、个人特质、治疗关系的性质是治疗过程中首要决定因素。

而治疗者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则是第二位的。

治疗者的态度和治疗关系建立的核心条件是主要有三条:即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感的了解。

(1)真诚一致是指真诚与真实,或治疗者自身的和谐一致,既治疗师在与来访者沟通时,要任随自身内部的感受和态度开诚布公地表达和流露,使来访者感受到治疗师对自己的真诚态度,不怀疑治疗师有任何保留,就能使来访者发生内在的改变,并向建设性方向转化。

(2)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不带价值判断地表达对人的基本尊重,接纳人有权产生自己的感受。

治疗者对来访者的接纳与关怀是无条件的,由此创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转变自我概念的气氛,无论来访者当时的感受如何,治疗师都应予以理解,甚至是珍视。

(3)同感的了解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同感的了解开始于全神贯注的倾听。

治疗师的倾听和日常生活中的听是不同的,有经验的治疗师能完全进入来访者内心世界,不仅能理解来访者自己意识到的部分,甚至对来访者自己尚未觉察的潜意识层的意思也能觉察出来,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来访者本人。

这对来访者的转变有重要的作用。

治疗师如果具备这三种特质就能营造一种促进成长的气氛,使来访者在其中可以向前迈进,而达到他所能成为的人。

(五)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1、治疗关系的作用罗杰斯认为,人的许多变态行为和疾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不适当的环境使人的潜能不能发展或向歪曲的方向发展。

在这些不适当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

(见下表)。

治疗关系中双方的感受和看法:如果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能发展出一种相互信任、无条件地接纳对方、充满真诚坦率、愿意倾听彼此心灵的自然流露,就能有效地促进来访者在自己地心灵世界作探险旅行,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解、肯定自己,同时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地面对困扰和处理问题,这样也就为他提供了成长的机会。

2、治疗关系建立的条件治疗关系需具备哪些特点,才能有助于创造一种适宜的心理气氛,使来访者在其中能经验到必要的自由,以促进人格的改变?下列六点是人格改变的必要及充分条件:(1)治疗双方有心理上的接触。

(2)来访者表现出不一致。

(3)治疗师在治疗关系中是一致或统整的人。

(4)治疗师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或真正地关怀。

(5)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内在参考架构有同理的了解经验,并尽力将这种经验告知来访者。

(6)治疗师的同理的了解与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沟通给来访者只是最低程度应达到的标准。

罗杰斯假设如果这六种条件存在一段时间,建设性的人格改变就会发生。

这六种条件不会因为来访者类型不同而改变。

此外,这些条件是所有治疗法的必要及充分条件,并且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而不仅限于心理治疗。

3、构成治疗关系的核心从罗杰斯的观点看,平等感是良好治疗关系的特征,因为治疗师并不把其知识当成秘密,也不企图把治疗过程神秘化。

来访者的改变主要就是依赖这种平等关系。

当来访者体验到治疗师是以接纳的态度聆听他,就慢慢学会怎么以接纳的态度聆听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