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年修订)》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年修订)》要点

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性是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最常见的类型,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治疗困难。

一、疾病定义以及概况

AL型淀粉样变性是由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组织结构破坏、器官功能障碍并进行性进展的疾病,主要与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有关,少部分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有关。

AL型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病,欧美国家报道的发病率为8~10例/百万人年,我国尚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从肾活检资料看,约占继发性肾脏病患者的4%。AL型淀粉样变性多见于老年人,诊断中位年龄60岁左右,男性患者比例略高于女性。AL型淀粉样变性预后具有较大的异质性,严重心脏受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

二、临床表现

建议对有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出现两个及以上器官受累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AL型淀粉样变性的筛查。AL型淀粉样变性的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肾脏及心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其他受累器官包括肝脏、自主

或外周神经、消化道、皮肤软组织等。大部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舌体肥大和眶周紫癜是AL型淀粉样变性较为特异的临床表现。

三、诊断标准、分期以及危险分层

(一)诊断标准

推荐使用以下诊断标准确诊AL型淀粉样变性:诊断AL型淀粉样变性需符合以下条件:(1)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证实有组织器官受累。(2)组织活检病理证实有淀粉样蛋白沉积,且淀粉样蛋白的前体蛋白为免疫球蛋白轻链或重轻链,具体病理表现为:刚果红染色阳性,在偏振光下呈苹果绿色双折光;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或免疫电镜检查结果为轻链限制性表达,或质谱分析明确前体蛋白为免疫球蛋白轻链;电镜下可见细纤维状结构,无分支,僵硬,排列紊乱,直径8~14nm。(3)血液或尿液中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游离轻链的证据,或骨髓检查发现有单克隆浆细胞/B细胞。推荐使用表2的标准判断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器官受累。确诊AL 型淀粉样变性后,可综合临床、组织学和影像学特征判断患者全身各器官受累情况。

(二)分型和分期

根据组织病理结果中单克隆轻链沉积的类型,可将AL型淀粉样变性分为λ

轻链型和κ轻链型。临床上以λ轻链型为主,约占85%。根据是否合并血液肿瘤,可将AL 型淀粉样变性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AL型淀粉样变性是继发于其他浆细胞/B细胞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及部分能分泌球蛋白的套细胞淋巴瘤等。

推荐临床常规使用梅奥2012分期系统判断预后,以心脏受累为主的患者建议使用梅奥2004分期系统,判断肾脏淀粉样变性进展建议使用肾脏预后分期系统,合并肾脏和心脏受累的患者建议使用南京预后分期系统。

(三)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表4列出了目前发现与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建议根据列表中的指标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推荐使用以下危险分层的标准,将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

四、鉴别诊断

建议AL型淀粉样变性与下列两类疾病作鉴别诊断:一类是其他类型的淀粉样变性(表5),另一类是M蛋白相关的其他疾病。

五、诊断AL型淀粉样变性所需的检查

建议对诊断AL型淀粉样变性所需的检查分两部分进行,一是确诊AL型淀粉样变性所需的检查;二是明确受累组织器官范围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检查。

(一)确诊淀粉样变性的检查

1. 组织活检部位:

2. 淀粉样变性分型检查:

3. M蛋白检测及肿瘤筛查:

4. 骨髓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

(二)确定淀粉样变性受累器官或组织的范围及严重程度

一般来说一旦经过一个部位的病理活检证实为淀粉样变性后,其他器官/组织是否受累不需要再行病理活检,而是通过影像学、实验室检查以及相关的临床表现来证实(表6)。

六、疗效评估标准

推荐使用表7的血液学缓解进展标准和表8中器官缓解进展标准对AL型淀粉样变性的疗效进行评估,所有接受抗浆细胞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学和器官疗效评估。

七、治疗原则

AL型淀粉样变性的患者一经确诊,应按照预后分期、受累脏器功能、体能状况及可获得的药物尽早开始治疗。治疗目标是降低体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的水平,阻止淀粉样蛋白在重要脏器的进一步沉积,减轻或逆转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实现上述治疗目标的主要方法是清除产生异常轻链的浆细胞或B 细胞克隆。

建议治疗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的患者应首选移植,特别是浆细胞比例>10%的患者应积极选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并在未获得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的患者中加用维持治疗,拒绝移植的患者也可选择糖皮质激素、烷化剂、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以及抗CD38单抗等药物的联合方案治疗;(2)不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推荐含硼替佐米的联合治疗方案,每2个疗程后再次评估是否符合移植条件;(3)三药联合方案疗效优于两药,但需综合考虑患者耐受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选择联合治疗方案;(4)血液学不能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疗效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巩固治疗;达到VGPR 及以上疗效的患者,可考虑停药观察;(5)对于复发难治的AL型淀粉样

变性的患者,若条件符合,推荐优先参加临床试验。

八、治疗方案

(一)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SCT)

推荐在符合移植条件的初治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中首选ASCT治疗;也推荐在经过抗浆细胞治疗后状态改善,转为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中进行ASCT治疗。

1. 移植适应证:(1)年龄<70岁;(2)ECOG评分0~2 分;(3)NYHA 分级~级;(4)心脏超声射血分数>45%,NT-proBNP<5 000ng/L,TnT<0.06μg/L;(5)不吸氧血氧饱和度>95%;(6)总胆红素<34μmol/L;(7)基线收缩压>90mmHg;(8)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1.73m2)-1;(9)无大量浆膜腔积液;(10)无活动性感染。

2. 移植前诱导治疗:诊断时浆细胞比例>10%的患者应先行诱导治疗,诱导治疗方案建议使用含硼替佐米的方案。

3. 干细胞动员方案:推荐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方案动员,G-CSF的用量为5~10μg·kg-1·d-1,当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10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