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框架:4个要素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

合集下载

教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教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教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崔允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一、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一)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二)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三)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四)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五)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二、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一)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二)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三)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四)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五)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三、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一)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二)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三)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四)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五)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四、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一)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二)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四)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五)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老师如何听课和评课?4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老师如何听课和评课?4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观 察 点
评 价
0 3
维 度
目标
内容 评价
视 角
资源
03
课程 性质
实施 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观 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察 点
资 源
0 4
维 度
思考
视 角
民主 关爱
特质
04
课堂 文化
创新
0 4
维 度
思考
民主 关爱
视 角
特质
04
课堂 文化
创新 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观 察 点
目 标
0 3
维 度
目标
内容 评价
视 角
资源
03
课程 性质
实施 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观 察 点
内 容
0 3
维 度
目标
内容 评价
视 角
资源
03
课程 性质
实施
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崔允漷课堂观察20问答 (1)

崔允漷课堂观察20问答 (1)

崔允漷课堂观察20问答☆何为课堂观察?(周文叶、何珊云)☆课堂观察的意义何在?(沈毅、林荣凑)☆为什么需要建立一种课堂观察的合作体?(崔允漷、郑东辉)☆为什么将课堂观察框架设计为四个维度?(崔允漷、吴江林)☆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吴江林、林荣凑)何为课堂观察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实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动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

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相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对应的分析、研究。

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表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实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实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动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

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

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基于课堂观察,教师理解、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

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实行。

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展开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听评课的四个维度: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一、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一)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二)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三)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四)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五)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二、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一)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二)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三)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四)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五)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三、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一)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二)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三)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四)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四、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一)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二)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五)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_崔允漷

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_崔允漷

42010年3月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 模式崔允漷【摘要】针对当前听评课“无合作、无证据、无研究”的“去专业化”现象,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课堂观察模式。

该模式假设,课堂教学由学生学习(L )、教师教学(I )、课程性质(C )与课堂文化(C )组成,故简称LICC 模式。

该模式由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步持续的专业活动组成,它强调专业的听评课必须基于合作、注重证据、崇尚研究,听课即收集证据,评课即基于证据。

本文最后以一个旨在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实例,来阐明该模式的运作过程。

【关键词】课堂观察LICC 模式;改进教学;听评课【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536(2010)03-0004-05本文为崔允漷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8JJD880229)的研究成果之一。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200062)科学研究意义上的课堂观察堪称舶来品,鉴于此,它在中国的专业化与本土化程度还不是很高。

因此,如何在国际视野下结合我国本土的听评课,并思及我国中小学的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与教师的专业生活境遇,来整合课堂观察的理念且形成某些实用的课堂观察模式,是当前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经过若干年的思考与努力,我们研制出了一种本土化的“课堂观察LICC 模式”。

实践证明,该模式在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科研合作文化、提升校本教研品质,以及提高学生成绩方面,均具有显著的意义。

一、课堂观察LICC 模式:由来任何思想、任何事物的形成,均有其发展的脉络和演变的轨迹,课堂观察亦如此。

虽然“中国式的听评课在国际上还是有点影响的”,①但从专业化的视角来看,当前的听评课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无”———无合作、无证据、无研究。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本文介绍了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及其下的20个观察视角和68个观察点。

第一维度是学生研究,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和达成。

在准备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准备的质量、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准备惯等。

在倾听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的能力和时间、倾听时的辅助行为等。

在互动方面,观察点包括参与提问/回答、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和质量,以及学生的互动惯和情感行为等。

在自主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可以自主研究的时间和参与人数、自主研究形式和质量,以及学生是否有自主探究活动等。

在达成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是否清楚研究目标、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和课堂生成的目标及效果等。

第二维度是教师教学,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和机智。

在环节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学环节的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和面向全体学生等。

在呈示方面,观察点包括讲解的清晰度、结构、契合主题、简洁度、语速、音量和节奏等,以及板书、体和动作的呈现是否适当和有效。

在对话方面,观察点包括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和候答时间,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以及话题与研究目标的关系等。

在指导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研究(阅读/作业)以及指导的有效性等。

第三维度是课程性质,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资源。

在目标方面,观察点包括研究目标是否明确和清晰。

在内容方面,观察点包括内容的质量和适宜程度。

在实施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学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在评价方面,观察点包括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在资源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有效性。

第四维度是课堂文化,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和特质。

在思考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在民主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是否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利。

在创新方面,观察点包括学生是否有创造性的表现和思维方式。

在关爱方面,观察点包括教师是否有关注和照顾学生的行为和言语。

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框架:4个要素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

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框架:4个要素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

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框架:4个要素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听课就是收集证据;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前会议:确定观察点;课中观察:收集资料;课后会议:总结与分享。

课堂观察框架的目的就是用听评课新范式引领课堂改革。

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

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并定下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

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上课老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开发的一般程序:◆澄清“我想节约什么问题”(观察点);◆分解该问题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理论);◆寻找符合该核心概念的关键行为(证据);◆设计便于收集证据的图表(工具)。

观察什么: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或合作体的需求。

该课的关键行为、要素、创新点、目标达成……(参考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 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

听评课新范式

听评课新范式

崔允漷:课堂观察评价的4维度20视角68点课堂观察、记录、评议的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

【崔允漷】男,1963年生,浙江临海人,教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专业领域是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人生格言是做好自己想做且能做的事情。

(量表引自网络,很有意义)听评课新范式:观课议课的四个维度----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转自江心蜻萍的新浪博客/s/blog_633c081201017o92.html今天崔教授详细地介绍了一种有效的听评课新范式:LICC,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4个维度。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68个点。

听评一节课,第一步先要理解课堂,了解该节课的四维度;第二步是确定听课的观察点,即确定听课的重点内容、方向;第三步就是开发观察工具。

这种范式提倡听课者听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听课的任务。

听课时,听课者之间要合作,根据自己的听课任务进行观察、记录,课后对记录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意见。

这种听评课方式一改过去听课者盲目去听课,课后泛泛而评的现状,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能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课堂可以说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

课堂研究正是要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揭示课堂的事实和规律,而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课堂研究中收集可靠资料的重要手段。

课堂观察做为课堂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一方面可以作为独立的研究方法对;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与其他研究方法综合使用,在后一种情况中,课堂观察主要作为收集资料的手段,比如实验法收集资料及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阶段也需要课堂观察作为手段;再一方面,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的问题常常被作为其他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的起点,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找到有价值的研究主题,也就是从大量的事实中发现问题。

课堂观察框架四个维度

课堂观察框架四个维度

4个维度 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一
角色: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状态: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
追求:有效
观察点设置:
1.学生学习,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学生,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倾听”“互动”“自学”等活动,活动是否有效看“达成”;
3.前四个指标的观察均可从“行为”“程度”和“习惯”“态度”四个方向去观察。

课堂观察框架二
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状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追求:有效
观察点设置:
1.课堂教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课堂“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整体“环节”安排、教学信息“呈示”、师生“对话”、学习“指导”和教学“机智”;
3.五个指标均可从有哪些“行为”(有什么)和行为“程度”(怎么样)两个方向去观察
课堂观察框架三
课堂观察框架四。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摘自崔允漷教授的讲课以及网上的资料。

听课就是收集证据;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前会议:确定观察点;课中观察:收集资料;课后会议:总结与分享。

课堂观察框架的目的就是用听评课新范式引领课堂改革。

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

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并定下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

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上课老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开发的一般程序:◆澄清“我想节约什么问题”(观察点);◆分解该问题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理论);◆寻找符合该核心概念的关键行为(证据);◆设计便于收集证据的图表(工具)。

观察什么: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或合作体的需求。

该课的关键行为、要素、创新点、目标达成…… (参考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 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一、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一)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二)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三)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四)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五)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二、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一)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二)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三)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四)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五)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三、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一)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二)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三)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四)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四、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一)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二)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五)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

崔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

允漷教授的四维度课堂观察法课堂教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艺术,每位老师都有改进提高的空间和潜能。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在一些问题。

其中有些问题我们自己在课后能够察觉到,也有些问题我们没有意识到。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比如:我校一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短短的28分钟之就有47次提问,我真怀疑提问的有效性。

再如:一名教师在课题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

有这样的提问:我国的执政党是哪个政党?这样的提问有没有意义?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技能,我们有必要了解一点课堂观察和课题研究的知识,同时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研修,借助同伴互助的平台,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艺术。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课例研究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

课例研究:就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研究方法。

★也就是说课堂观察、课例研究是一种日常专业生活,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是一种专业学习活动,旨在提供一些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从职业走向专业。

★是一种合作研究活动,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从管理走向学术。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有利于课程改革实施。

课例研究可以引导我们一步步走进新课程★有利于改进教研。

从经验直觉走向科学规的研究(提出问题、确定主题、组织团队、制定计划、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分析数据、提炼观点、撰写报告),使教研活动更加丰富、深刻、,充满创造的活力★有利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教学艺术是实践智慧,教师知识是情境知识,教师经验要靠课例来积累,来传递,来提升决定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知识――PCK: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认为PCK是指教师将学科容转化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以适合于不同能力和背景学生的能力。

听评课:4个维度、20个观视角、68个观察点(1)

听评课:4个维度、20个观视角、68个观察点(1)

听评课:4个维度、20个观视角、68个观察点(收藏)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维度一:学生学习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不同学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机智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思考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度
视角
观察点举例
序号
内容
学生学习
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4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7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20
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21
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22
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23
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24
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25
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机智Βιβλιοθήκη 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33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34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35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课程性质
目标
36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37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44
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45
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46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47
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48
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资源
49
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55
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56
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民主
57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58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59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
14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16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教师教学
环节
19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特质
66
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67
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68
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8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9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0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12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13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50
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51
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52
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课堂文化
思考
53
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54
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60
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61
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
62
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爱
63
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64
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65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对话
26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27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28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29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30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31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允漷:课堂观察评价的4维度20视角68点
课堂观察、记录、评议的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
【崔允漷】男,1963年生,浙江临海人,教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专业领域是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人生格言是做好自己想做且能做的事情。
38
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内容
39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40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41
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42
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
43
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