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组织裂解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丹酚酸B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丹酚酸B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诱 导分 化为心肌样细胞 。但 5一aa作为抗肿瘤药 物具 有一定的 2 方 法 z 毒副作用 , 寻找 安全 、 故 有效 的诱 导剂 应是 目前 的重 要课 题 。我 2 1 MS s . C 的分 离培养 将大 鼠脱颈处死 , 无菌条件下取 双侧股
们前期的研究结果表 明 Sl aB可 以减 小心肌 梗塞 的面积 , 并能 骨 、 骨 , 胫 适量 D—H n  ̄液冲洗骨髓 ,0 ak 10目筛 网过滤 , 密度为 将 有效地促进梗塞灶 内成纤维细 胞 的增 生 , 速心脏 的修复 过程。 10 3/ l P r l预 先 置 于 试 管 的 底 部 , 后 按 照 1 1的 比 加 .7 gm 的 ec l o 然 :
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的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n 后接种 于完全培养 液 ( 1 %胎 牛血清 、0 / / i, i) a 含 0 10mgL 青 霉素 、0 / 10mgL链霉素 的 L—D M 培养液 ) 置 于 3 5 ME , 7C、% 9
那么 , 对有 心肌分化 潜能的 MS s 什么作用 呢?为进一 步研 例沿管壁缓慢滴加骨髓悬液 , 它 C起 ・ 离心( 0 / i,0 mn , 180rmn 2 i) 收获位 究其机制 , 我们进 行了中药单 体丹 酚酸 B Sl 体 外诱 导 MS s 于界面层灰 白色 的单个核细胞 , L—D E (a B) C 用 M M离心洗涤 2次( 0 80
向心 肌 细 胞 分 化 的 能 力 。
关键 词 : 丹酚酸 B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诱导; 免疫细胞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 R — C ; T PR
中图分类 号 :92 R 7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800 (0 8 0 -540 10 —85 2 0 )307 -3

多功能干细胞诱导心肌细胞原理

多功能干细胞诱导心肌细胞原理

多功能干细胞诱导心肌细胞原理
以下是一般的诱导过程原理:
1. 多功能干细胞的选择和培养:通常使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作为起始细胞。

这些细胞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和扩增。

2. 诱导心肌细胞分化:通过特定的诱导方法,如化学物质、细胞因子或基因调控等,来促使多功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

3. 心肌特异性基因表达:诱导过程中,心肌细胞相关的基因会被激活并表达,这些基因包括心肌收缩蛋白基因(如alpha-actinin、myosin 等)以及其他心肌特异性基因。

4. 细胞信号通路调控:诱导心肌细胞分化涉及多个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如Wnt/β-catenin 通路、BMP 信号通路等。

这些信号通路的激活或抑制对心肌细胞的分化和成熟起到关键作用。

5. 心肌细胞的成熟和功能: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会逐渐表现出心肌细胞的特征,如自发性收缩、钙离子调控和电生理特性等。

临床研究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质量评价

临床研究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质量评价

临床研究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质量评价一、引言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其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特性以及易于体外培养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临床研究。

在众多疾病的治疗中,MSCs 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要确保其在临床研究中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对MSCs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评价。

本文将探讨如何评价临床研究用MSCs的质量。

二、MSCs的质量评价标准1、细胞的纯度和活性:这是MSCs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

纯度是指MSCs中目标细胞的比例,而活性则是指MSCs的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

2、细胞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基因测序等方法,可以检测MSCs是否存在基因突变,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3、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MSCs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

因此,评价MSCs的免疫调节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4、细胞的来源和生产过程:MSCs的来源和生产过程也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

例如,来自患者的自身MSCs可能比来自捐献者的MSCs更适合用于治疗。

同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如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基的质量等,也会影响MSCs的质量。

三、MSCs质量评价的方法1、细胞形态观察:通过观察MSCs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具有正常的形态学特征。

2、生长曲线测定:通过绘制MSCs的生长曲线,可以评估其增殖能力。

3、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可以确定MSCs 的纯度和活性。

4、染色体核型分析: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评估MSCs的遗传稳定性。

5、免疫调节特性检测:通过检测MSCs对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可以评估其免疫调节特性。

6、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通过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可以确保MSCs的生产过程符合质量标准。

四、结论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其质量评价是关键环节。

通过对MSCs的纯度、活性、遗传稳定性、免疫调节特性以及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评价,可以确保其满足临床研究的需求。

通心络药物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复中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探究演示课件

通心络药物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复中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探究演示课件

血管新生评估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大 鼠心肌组织中CD31和α-SMA的 表达,评估血管新生情况。
01
心肌功能评价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 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 短轴缩短率(LVFS)等指标,评 估心肌功能恢复情况。
02
03
04
心肌细胞凋亡检测
应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 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
05
实验结果展示与讨论
各组动物生存率比较
生存率统计
经过不同处理组的动物在观察期内的生存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通心络药物预处 理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生存曲线
绘制不同处理组的生存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通心络药物预处理组生存曲线的下 降趋势较对照组明显减缓。
心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组织切片观察
通过心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通心络药物预处理组的心肌细胞排列更整齐,细胞间隙更小,细胞损伤程度较轻 。
4 关注远期疗效和潜在副作用
尽管本研究已经初步揭示了通心络药物的作用机制,但 仍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具体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 ,以便更精准地调控治疗过程。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 探索通心络药物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尽管本研究已经初步揭示了通心络药物的作用机制,但 仍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具体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 ,以便更精准地调控治疗过程。
3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
尽管本研究已经初步揭示了通心络药物的作用机制,但 仍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具体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 ,以便更精准地调控治疗过程。
通心络药物预处理骨髓间 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 死后心肌修复中的作用效
果及机制探究
汇报人:XXX 2024-01-10

不同HIF-1α基因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效能差异

不同HIF-1α基因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效能差异

[2]权卓 ,郑发展 .慢 性 阻塞 性肺 疾病 大 鼠模 型 的建立
不同 H I F 一 1 O L 基 因诱 导人 骨 髓 间充 质 干 细胞 向心肌 细胞 分 化 的效 能差 异
刘 城 王 月刚 吴平生 裴静娴 赖艳娴
广 州 市第 一人 民医院心 血 管 内科 ( 5 1 0 1 8 0 )
[1]H o g g J C,T i m e n s W. T h e p a t h o l o g y o f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J ].A n n u R e v P a t h o l ,2 0 0 9,4
道 慢 性 炎 症 ,与 文 献 报 道 一 致 。 干 预 组 B A L F中 炎 性 细
和 比较 评 估 [ J ].现 代 生 物 医 学 进 展 ,2 0 0 9 ,9
( 1 0 ) : 1 8 5 4 — 1 8 5 6 .
[3]孙龙 ,池一凡 ,孙忠东 ,等 .成年大 鼠气管插管方法 的改 良[ J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 0 0 8 ,1 8 :6 3 — 6 4 . [ 4]陈固萍 ,廖 坚 .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
胞总数和 A M 比例均较模 型组 下 降。肺 组织 病理 检测 显示 模型组与对照组相 比气 管壁 增厚 ,小 支气管 和肺 小动脉 平
滑肌厚度增加 ( P< 0 . 0 1 ) ;而干预组小 支气管平 滑肌 厚度 与模型组 比较有所减少 ( P<0 . 0 5 ) ,肺小 动脉平 滑肌 与对 照组 比较增厚有差异 ( P<0 . 0 5 ) 。现 已公认 ,在 C O P D稳 定期 ,肺 内仍有炎性细 胞活 化 ,炎症 因子 的分泌 等 ,炎 症 反应促进肺 组织结构 的重塑 ,进 而导致 不完全 可逆 的气 流

心肌细胞培养上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

心肌细胞培养上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

( 2 0 1 3 ) 3 6 ・ 0 6 4 1 7 - 0 6
摘 要
背景: 前期 研究发 现, 心肌细 胞培 养上清 具有诱 导骨 髓间 充质干 细胞 分化 为心 肌样细 胞的能 力, 这可 能与 培 ( 2 _ 0 1 2 0 7 1 0 口 0 7 州. A 1
养 上 清 内的某 种细 胞 因子 或几 种细 胞 因子有 关 。 目的 :分 析 大 鼠心肌 细胞 培 养上 清 诱导 骨髓 间 充质 干细 胞分 化 为心肌 样 细胞 是 否与 心肌 细胞 培 养上 清 内细胞 因子含 量 不 同有关 。 方 法 : 采用 全 骨 髓 贴壁 培 养 法 分 离骨 髓 间 充质 干 细 胞 并在 体 外 培养 纯 化 ,酶 消 化 法 分离 心肌 细胞 ,分别 以 1 x 1 0 。 L 的细胞 浓度 培 养 7 2 h后收 集上 清 。 用酶 联 免疫 吸 附试验 技术 检 测心肌 细 胞和 骨髓 间充 质干 细胞 培养 上 清 内 的肝细 胞 生长 因 子 、胰 岛素样 生 长因 子 1 、血小 板源 生 长因 子 、干细 胞 因子 、成 纤维 细 胞生 长 因子和 血 管 内皮 生长 因子 的水 平 。 结 果 与结 论 :心肌 细 胞培 养上 清 组 内的胰 岛素 样 生 长因 子 1 、血小 板源 生 长因 子和 成纤 维细 胞 生长 因子 水平 明显 高于 骨髓 间充 质干 细胞 培养 上清 组 ( P<0 . 0 1 ) ,提 示心 肌 细胞培 养上 清 内 的胰 岛素样 生长 因子 1 、血 小板 源 生长 因子和 成 纤维 细胞 生 长 因子可 能 与诱 导骨 髓 问充质 干 细胞 分化 为 心肌 样细 胞 有关 ,其 中 主要 的细胞 因 子 是胰 岛素样 生长 因子 1 。

心肌干细胞与心肌微环境研究进展

心肌干细胞与心肌微环境研究进展

心肌干细胞与心肌微环境研究进展陈芸【摘要】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会造成心脏相应部位的心肌细胞损伤坏死,随后出现瘢痕、心室重塑、心脏增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通过药物治疗、支架植入、外科手术、器官移植,但这些方法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寻求更优的治疗手段成为现今的一个热点.以前认为心肌细胞不可再生,不能自我更新、修复,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心脏中存在心肌干细胞.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能够修复坏死的心肌,为心脏的再生提供可能,心肌干细胞的发现为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受心肌组织中微环境的调控,但心肌梗死后会造成梗死区心肌组织的微环境发生改变如内分泌因子、渗透压、pH值等,从而影响干细胞的迁移、存活、定向分化.移植后的心肌干细胞能否向心肌坏死区域迁移,并且存活,然后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受许多因素影响,主要就心肌组织中微环境对心肌干细胞的调控进行相关阐述.【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5页(P415-419)【关键词】心肌修复;心肌干细胞;微环境;调控【作者】陈芸【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7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性心脏疾病会使心肌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无收缩功能的纤维瘢痕增生,继之出现心肌结构重塑、残存心肌失代偿、心肌弹性下降、心脏扩张变薄、心功能下降等,最终造成充血性心力衰竭,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 ,增加了患者及社会的负担。

而目前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支架植入、外科搭桥、心脏移植;但药物治疗、支架植入、外科手术只能改善相应的症状, 不能达到使坏死心肌细胞再生,而心脏移植面临着费用昂贵、供体难寻、免疫排斥、手术复杂等问题。

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人员提出了干细胞治疗这一概念,从而为心肌损伤性心脏病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的治疗途径。

骨形态蛋白2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骨形态蛋白2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c r i my c t・ k el a do o y el ecl i s
HOU Jn LVAnl L U B 一 ig, —i I o u, A i D ig, n, HU NG We , A Jn HOU Ho g, n HOU h oli Za— . e
Dp r etfC rioy xj gH si lF u hMitr Mei l nvrt o hns P A X ’n70 3 , h a eat n ado g , i o t ,o r lay dc i sy fC i e L , ia 10 2 C i m o l i n pa t i a U ei e n C r sodn uhrL nl , m i l ni@ m .d .n orp n i ato :VA —n E al v l f mueu c e g i :a n
( MMS s i ocri oyel ecl i o em rh gnt rtn2( MP2 . e o s B MS sw r B C )n ado ct—k e swt bn op oe ecpo i t my i l h i e B 一) M t d M C e h e
中华临床医帅杂志( 电子版)0 2年 4月第 6卷第 7期 21
C i JCiias Eet nc io),pi l2 1 , o. , o7 hn l c n ( lc oi垦din A r ,02 V 1 N . ni r t l 6
细胞 的可行性 及有 效性 。
材 料和 方法
中华 I床 医 帅 杂志 ( f 益 电子 版 )02年 4月 第 6卷第 7期 2I
C i JCii as Eet ncE io )A r ,0 hn l c n( lcoi dt n , p l 2 I ni r i i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机制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机制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机制研究进展张佳瑶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上海牙组织修复与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072刘玛丽浙江杭州师范大学 310000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骨组织工程飞速发展,为骨修复带来了全新的期盼。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通过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能够有效治疗骨关节炎、软骨缺损等疾病,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不仅涉及众多信号通路,并且还会受到蛋白质、药物、RNA以及基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提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科学研究和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本篇文章将依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分化机制引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尚未分化充分的类中胚层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以及神经元等[1-5]。

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对身体损伤小并免疫原性相对较低,所以,它在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骨组织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种子细胞。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软骨病变、骨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升,对广大老年人群的机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软骨组织主要由细胞外基质和软骨细胞共同组成,属于一种结缔组织,由于该组织内缺少血管和神经支配,一般无法自我再生,再加之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也非常薄弱,所以,软骨损伤通常无法自我修复,如何有效治疗软骨相关疾病一直深受医学界的关注。

随着骨组织工程的高速发展,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在治疗软骨病变、骨关节炎等疾病中的优势作用日益凸显,但是,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在分化过程中很容易因发生肥大变性而生成纤维软骨,从而导致治疗陷入中断或者失败,故此,总结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对于相关科学研究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6-10]。

促进心肌组织原位再生修复的机制及新策略研究

促进心肌组织原位再生修复的机制及新策略研究

促进心肌组织原位再生修复的机制及新策略研究1. 引言1.1 概述心肌组织的损伤和退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

虽然心脏具有有限的再生能力,但其与其他器官相比较为有限,无法有效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

因此,寻找促进心肌组织原位再生修复的机制和新策略成为了目前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

其次,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目前关于心肌组织再生修复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心肌细胞增殖能力、内源性再生潜能以及炎症介导的心肌修复机制等内容。

第三部分将聚焦于促进心肌组织原位再生的策略研究,包括细胞移植策略、基因治疗策略以及生物材料应用策略。

第四部分将详细介绍实验结果与讨论,包括心肌细胞增殖、内源性再生潜能、炎症介导的心肌修复以及不同策略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并探讨其研究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促进心肌组织原位再生修复的机制和新策略,为解决心脏疾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思路。

希望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整理与分析,全面了解心肌组织再生修复机制,并为新策略的开发提供参考。

通过这一工作,旨在推动心血管医学领域的进步,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2. 心肌组织再生修复机制研究2.1 心肌细胞增殖能力研究:心肌细胞的增殖能力一度被认为非常有限,而心肌损伤后的修复则主要通过形成瘢痕组织来实现。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成体心脏中仍存在具有增殖潜能的心肌细胞。

这些心肌细胞可以在特定条件下重进入生命周期,并开始进行有限的增殖。

因此,理解和提高成体心脏中心肌细胞增殖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已经发现多个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参与了心肌细胞增殖过程。

例如,在哺乳动物中,Wnt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都被证实对于调控心肌细胞的增殖非常重要。

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into Cardiomyocytes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GUAN Chun—yan, GAO Hang
(Cardiology
Departmen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Liaoning Medical College,Jinzhou 中图分类号:Q21
物¨2t1”。5-Aza为一抗肿瘤药物,早在1985年就有人
cells,HSCs)和BMSCs,前者可分
化成所有类型的造血细胞旧J,后者则是一类非造血细 胞的多能干细胞,属成体干细胞,可贴壁生长,形态类 似成纤维细胞。近年发现,BMSCs不仅具有体外高度 扩增、多向分化潜能,还可被移植和抑制移植物抗宿主 病等特性,所以又被称为骨髓间质干细胞。
cells into native
myocardial fibers・anatomic
forfunctionalimprovements[J].JThorac
590.
Cardiovase
Surg,2002,124(3):584-
[15]Beltrami
tent
AP,Barheehi L,Torella D。et a1.Adult cardiac stem cells
增后的细胞能保持原有细胞正常的核型和端粒酶活 性。虽然BMSCs约有20%的细胞处于静止G0期,但 其足以维持增殖分化,满足移植需要。BMSCs不仅有 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可分化为骨、软骨和脂肪等多种
类型的基质细胞071,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还能实现 跨系统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大量实验表明,BM—

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进展

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进展

问充质干细胞进 行传 代培 养时 可传 2 5代 , 扩增 5 o倍 以上。
对 细 胞 周 期 研 究 发 现 , 大 部 分 细 胞 处 于 G0G1期 。 提 示 绝 / 这 其有高分化能力[ 。 3 ] 在 不 同诱 导 条 件 下 ,骨 髓 间 充 质 干 细 胞 具 有 向 心 肌 细 胞 、 骨 细 胞 、 骨 细 胞 、 肪 细 胞 、 细 胞 等 组 织 分 化 的 潜 成 软 脂 肝
会. 宁夏 医学 杂志 ,0 5 2 ( )4 6 2 0 ,3 8 :9
[7 张志元 , 1] 杨大荣. 推拿、 电针 、 血综合 治疗腰 三横 突综 放
合征 9 6例 . 临床 军 医杂 志 ,0 5 3 ( ) 1 6 2 0 ,4 2 :2
[ 0 孙 戴 , 建 强 , 坤 . 拿 结 合 医 疗 体 操 训 练 治 疗 慢 性 2] 林 娄 推
磷酸酶的含量。
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磁珠分选法0 。流式细胞仪 和磁 珠分选 ]
法 虽 然 可 获 得 较 纯 的 细 胞 , 是 费 用 昂 贵 、 作 复 杂 、 适 合 但 操 不 临 床 应 用 。骨 髓 间 充 质 千 细 胞 的 培 养 方 法 有 二 维 培 养 ( 低 极 密度传代培养 , 氧张力下培养) 维培 养、 止性 细胞培养 、 低 三 静 动力性细胞培养等 。
[9 李 树雄 , 1] 白正 发 . 刺腰 痛 奇 穴 配 合运 动 疗 法 治 疗 急 性 单
腰 扭 伤 的 临床 随 机 对 照 观 察 . 用 医技 杂 志 , 0 7 1 实 20 ,4
( 7 :7 2 ) 12
[6 郑席生, 素成 , 1] 安 王维 秀 .0 3 0例 劳损 腰 痛 的推 拿 治 疗 体

鼠源性心肌细胞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鼠源性心肌细胞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有新 的天然抑瘤物 被分离和鉴 定出来 。其 中部分天然 抑瘤物
已经 广 泛 地 应 用 于 恶 性 肿 瘤 的预 防 和 临床 治 疗 中 , 得 了 可 喜 取
kt+细胞分化 为心肌细胞 的电生理特性 实验的研究 表明 : i 小 鼠骨髓造血干细胞 的可塑性 , 可有 限转分化成心肌 细胞 。德国 C rt aMarz hi i u t 等学者 在功能性一 代 鼠心肌 细胞诱 导多 能 sn i
充质干细胞、 脂肪细胞等都可 以被心肌细胞诱 导分化 向心肌样
细胞分化。各 国学者都在研究 心肌细 胞诱导分 化的功 能及其 机制 , 发现心肌细胞的这种诱导 功能为治 疗心脏 疾病 , 特别是
心 肌 梗 死 有 极大 地 意 义 和 应用 前景 。 意 大 利 LuaLgs n 等 学 者 在 培 养 小 鼠骨 髓 中 c — a r aot a e
用 的生物分化诱导剂 , 其为含有 心肌细 胞生长 因子的 营养 液 ,
由心肌细胞或心脏组织反复冻融裂解形成 的心肌 细胞 裂解液 , 模拟了心肌微环境 , 可诱导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还可诱导 部分干细胞 向内皮细胞方 向分化 , 很好 的建立细胞 间连接 , 进 行细胞传导 , 无毒副作用 , 具有很好的应用治 疗前景 。随后 , 很 多学者都在这方 面进行 了大量 的实验研究 。包 括发 现骨髓 间
干 细胞 的实 验 中发 现 多 能 干 细 胞 细 胞分 化 成 心 肌 细 胞 的 功 能 。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 最让人值得 期待 的是从心肌 细胞
中分 离和提纯更新 的无 毒副作 用的低分 子抑瘤物 。吴 敬波等
学者 在心肌细胞培养液对 鼻咽癌 细胞 生长的体外实 验中得

不同方法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梗死心肌

不同方法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梗死心肌
c ls ( S ) i uc d by dif r ntm e ho . M e h ds M SCs w e e io a e r e l M Cs nd e fe e t ds to r s l t d fom bon a r e m r ow d tr t nd i ofa ul a s a ndu e h c d by t e f lw i e h s:I ou ,M SCs we ec t e t a d o y e l s t e i m or7 d ysa he r ns antd;I ou olo ng m t od n gr p A r ulur d wih c r i c t -y a e m d u f a nd t n ta pl e n gr p B ,M S e e c - ulur d w ih c r o yt si a i :4 f a nd t n ta plnt d;I o ,a t ri Cs w r o c t e t a dic e n a r to of1 or7 d ysa he r ns a e n gr up C fe ndu ton w ih ci t 5 a a ytd nef - z c i i or24 h, M SCs w e e c t e wih r ulur d t DM EM m e um f d ys n t n r n plnt d; I gr p di or 21 a a d he t a s a e n ou D (c onto r1
射 血 分 数 ( F 和 短 轴 缩 短 率 ( S 明显 比移 植 前 改 善 。D 组 移 植 前 后 大 鼠 各 指 标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意 义 。A、 E) F) B组 移 植 后 镜 下 可 见 DA I 记 的 MS s 现 为 成 熟 细 胞 形 态 , 列 在 残 存 的 宿 主 心 肌 细 胞 之 间 , 备 与 宿 主 心 肌 细 胞 相 似 排 列 方 向 P标 C 表 排 具

经5-氮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经5-氮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Tr e a t me n t o f r a t a c u t e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wi t h t r a n s D l a nt a t i 0 n 0 f BM M S Cs i n d u c e d b y 5. a z a c y t i d i n e
t a t i o n , t h e i n d u c e d B MMS C s w e r e l a b e l e d w i t h D A P I a t 4 w e e k s f o l l o w i n g i n d u c t i o n . S p r a g u e — D a w l e y ( S D) r a t s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a s s i g n e d i n t o t h r e e g r o u p s . L e f t a n t e i r o r d e s c e n d i n g a r t e r y ( L A D ) w a s l i g a t e d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r a t mo d e l o f A MI .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s a l i n e w a s i fu n s e d
郝玉瑜 , 王爱玲 , 顾 健, 孙继敏 , 张梦达
( 安徽 医科 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心血 管内科 , 安徽 合肥 2 3 0 0 2 2 ) 摘要 : 目的 观察 经 5 一 氮胞苷 ( 5 - A z a ) 能否诱导骨髓 间充 质干细胞 ( B MM S C s ) 分化成类心肌细胞 , 并移植入 急性心肌 梗死组织 , 观察对 大 鼠心功能 的影响 。方 法 体外 分离培养 、 鉴定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 经5  ̄ A z a 诱导, 鉴定其 表达心肌 细胞特有 蛋 白, 体外 D A P I 标记 。s D大 鼠随机分 为分 3组 , 对照组 : 于冠状动脉 L A D结扎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 型后 1 h在梗死周边 区用微量注射器 分 4点注射 生理 盐水 ; 5 一 A z a 组: 造模后于相 同部位 注射 等量经 5 - A z a 诱导 的 B MM S C s ; B MM S C s 组: 造模后 于相同部位 注射等量 未诱导 的 B MMS C s 。术后 3 h , 3 d , 4 w追踪被移植细胞是否存 活于心肌组 织中 , 术后 4 w通过测定大 鼠左 室收缩压 、 舒 张末 压 、 压力变化最 大上 升与最大下降 速率 以评价心功 能的改变 。结 果 ( 1 ) 经5 - A z a诱导后 , 部分 B MMS C s 形态 发生变化 , 并开始表 达B 一 肌球蛋 白重链 、 肌钙蛋 白 T等心肌细胞特有蛋 白 ; ( 2 ) 荧光显微镜观察发 现 , 术后 3 h , 3 d , 4 w, 在5 - A z a 组及 B MMS C s 组均 有D A P I 标记 的 B MMS C s 存 活在梗死心肌组织 中 ; ( 3 ) 与B MMS C s 组 比较 , 5 - A z a 组左 室收缩 压升 高( P<0 . 0 5 ) , 舒 张末压 明显 降低 ( P< 0 . 0 5 ) 、 左 心室 内压最大上升 和下 降速 率显著 增快 ( P<0 . 0 5 ) 。结论 分化后 的类心肌 细胞 可用 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 M I ) 。 关键词 :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 5 一 氮胞苷 ; 类心肌细胞 ; 急性心肌梗死 B MM S C s 经5 - A z a 诱 导后可 向心肌 细胞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J o u r n a l 2 0 1 3 J u l ; 1 7 ( 7 )

丹酚酸B及丹参酮Ⅱ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丹酚酸B及丹参酮Ⅱ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和 丹参 酮 I I A 。
中图分类号: R 3 9 4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 0 9 5 - 4 3 4 4
目的:观 察丹 酚酸 B及丹 参酮 I I A联 合 诱导骨 髓 间充质 干 细胞 定 向分化 为心肌 样 细胞 的效 果 。
方法 :取 S D大 鼠 四肢 骨 骨髓 ,分 离培 养骨 髓 间充 质干细 胞 ,应 用丹 酚酸 B 、丹 参酮 I I A及 二者 联合 分 别 对第 2代骨 髓 间充质 干细 胞 定 向诱导 ,不 加 诱导 剂为空 白对 照 组 。3 d后各 实验 组去 除诱 导培 养基 , 用 正常 培养 基 继续 培养 4周 。 结 果 与结论 :空 白对照 组细 胞结 蛋 白、a 一 横 纹肌 肌 动蛋 白、肌钙 蛋 白 T及 缝 隙连接 蛋 白 4 3均为 弱阳 性 或 阴性 表达 。与空 白对 照组 相 比,丹 酚酸 B组 ,丹参 酮 I I A组 ,丹 酚 酸 B + 丹 参酮 I I A 组骨 髓间 充质 干
L i Xu ’ W an g Ya. 1 i n g

1 H e b e i N o a h U n i v e r s i t y , Z h a n g j i a k o u 0 7 5 0 0 0 , H e b e i P r o v i n c e , C h i n a 2 D e p a r t m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 F i r s t A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 N o r t h Un i v e r s i t y , Z h a n g j i a k o u 0 7 5 0 0 0

干细胞诱导、细胞系诱导和原代分离3种提取成骨细胞的方法比较

干细胞诱导、细胞系诱导和原代分离3种提取成骨细胞的方法比较

干细胞诱导、细胞系诱导和原代分离3种提取成骨细胞的方法比较邓享誉;陈胜;邵增务;郑东【摘要】BACKGROUND: Osteoblasts have become a kind of important seed cells in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harvest osteoblasts, and the purity and calcification ability of osteoblasts isola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are inconsisten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urity and calcification ability of osteoblasts induced from 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C3T3 cell lines, and cultured primarily from the neonatal mouse cranium. METHODS: 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by differential adhesion method, and after passaing, passage 3 cells were cultured in 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um for 21 days. MC3T3 cell lines were cultured in 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a 1 and 2 for 21 days. Osteoblasts were cultured primarily from neonatal mouse cranium by type Ⅰ coll agenase digestion method. Calcium nodules of osteoblasts obtained by three methods were observed by Alizarin red staining to detect osteogenic activity of cell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There were average 16.3 calcium nodules per low-power field after osteogenic induc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2) There were sparsely distributed calcium nodules in MC3T3 cells after induction with 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um 1, accounting for 1.7 calcium nodules per low-power field, while there were dense calcium nodules in MC3T3 cells after induction with 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um 2,accounting for 44.6 calcium nodules per low-power fiel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alcium nodule formation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1). (3) After primary culture, there was only 0.6 calcium nodule per low-power field. (4) Except for the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um 1 and primary culture group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ir-wise comparison of any other two groups. Except the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I of MC3T3 inducing conditional media and primary culture osteoblas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steogenic ability between groups (P < 0.01). In conclusion, it is a better method to culture MC3T3 cells in osteogenic induction medium 2 containing dexamethasone, because many uncontrol able factors are involved in the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背景:成骨细胞是骨组织构建的重要组织细胞之一.成骨细胞取材困难,不同方法获得的成骨细胞纯度及钙化能力不尽相同.目的:比较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细胞系MC3T3-E1成骨诱导和小鼠颅骨原代细胞培养3种方法获得的成骨细胞的纯度及钙化能力.方法:采用贴壁纯化法分离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3代后用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21 d;将前成骨细胞系MC3T3分别用成骨诱导培养液1和成骨诱导培养液2诱导21 d;使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取得乳鼠颅骨原代成骨细胞.对3种方法获得的成骨细胞进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观察其成骨特性.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钙结节平均为16.3个/低倍镜视野;②前成骨细胞系MC3T3诱导培养液1组可观察到稀疏的钙结节,平均为1.7个/低倍镜视野,诱导培养液2组可观察到密集的钙结节,平均为44.6个/低倍镜视野,两种诱导液相比钙结节形成能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原代成骨细胞钙结节平均为0.6个/低倍镜视野;④除MC3T3诱导液1组与原代成骨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两两相比成骨能力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⑤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具有更多不可控因素,因此MC3T3细胞用含有地塞米松的诱导培养液2进行成骨诱导方法较好.【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7(021)017【总页数】6页(P2729-2734)【关键词】干细胞;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C3T3;成骨细胞;成骨诱导;钙结节染色;吉姆萨染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者】邓享誉;陈胜;邵增务;郑东【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0 引言 Introduction成骨细胞是组织工程的重要种子细胞,很多疾病如骨质疏松、骨缺损、骨折不愈合以及一些成骨相关的肿瘤等,其发生发展过程都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生理病理活动密不可分[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组织裂解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组织裂解液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大鼠BMSCs,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诱导组和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诱导组。

分别对第3代BMSCs进行定向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

诱导4周后,Westem-blot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

结果P3代BMSCs CD34染色呈阴性,而CD105、CD106染色呈阳性。

两个诱导组cTnT、Cx43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梗死心肌裂解液诱导组的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诱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及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均可诱导B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且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组诱导分化效率更高。

标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组织裂解液;心肌样细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我国心血管患者住院的首要原因,发病率逐年上升。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患者的严重表现形式,梗死部位的心肌细胞被瘢痕组织所替代,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室重构,心梗后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脏功能不全,逐渐进展演变为心力衰竭;若抢救不及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其病理基础为心肌坏死。

成体心肌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不能通过自身的再生对损伤后的心肌细胞进行修复,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得以改善。

BMSCs具有向神经细胞、脂肪细胞及心肌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分化的潜能,BMSCs是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损伤最有前景的种子细胞之一。

诱导B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是干细胞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目前诱导分化的主要方法为:①化学诱导法。

采用试剂为5一氮杂胞苷及TGF-B1、BMP-2、Wntl1等细胞因子;②心肌微环境诱导法。

细胞共培养法最为常见;相对于化学诱导法这种方法具有无细胞毒副作用,且定向诱导特异性较高的特点,更适于临床应用。

本实验应用正常心肌裂解液和梗死心肌裂解液对BMSCs做体外诱导,使其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从形态学、蛋白表达的层次观察并鉴定诱导分化的有效性,探索体外BMSCs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新方法及条件,为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损伤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
健康雄性2月龄SD大鼠,体重(150±13)g(大理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DMEM/F12培养基,胎牛血清(hyclone公司,USA),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IgG抗体(GENE公司),兔抗鼠CD34、CDl05、CDl06抗体(福州迈新公司),DAB显色液、BCA蛋白测定试剂盒(福州迈新公司),山羊抗鼠的单克隆一抗cTnT,山羊抗鼠单克隆一抗Cx43(美国SantaCruz公司),FITC标记的兔抗山羊IgG抗体(武汉博士德)。

1.2.1心肌梗死模型制备
雄性SD大鼠,12%乌拉坦1 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左胸第4肋间逐层切开胸腔及心包,于肺动脉圆锥与左心耳下缘之间游离并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术后观察15 min,左前壁变苍白、心肌收缩力减弱、ECG示ST段抬高0.2 mv 为造模成功的指标,逐层关闭胸腔,术后存活大于6 h者作为心肌梗死模型。

1.2.2心肌组织裂解液制备
脱颈处死大鼠,分别取梗死区域及周围正常部位心肌组织,剪碎为 1 mm3左右的组织块,组织均浆机中破碎10 min,加入DMEM/F12培养液制备成20 mg/mL的组织均浆液,2500 rpm离心5 min,吸取上清后用0.22岬的滤器过滤备用。

诱导分化实验中使用的梗死及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的蛋白浓度均为0.05 mg/mL。

1.3 BMSCs的分离培养及鑒定
0.38%NH4C1红细胞溶解法联合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鼠BMSCs,接种于含DMEM/F12完全培养基的75 cm2培养瓶,37℃、5%C02的培养箱中培养,培养后第2天首次半量换液,以后视细胞生长情况2~3天换液1次,0.25%的胰酶消化传代,取第3代BMSCs行CD34、CD105、CD106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培养细胞表面抗原表达。

1.4体外诱导BMSCs向心肌样细胞转化
取生长良好的P3 BMSCs制成3×105/mL的细胞悬液,滴加30uL于25 mm2于6孔板上,置于37℃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4~6 h后待细胞贴壁,将6孔板内细胞分成3组:①空白对照组,细胞仅含15%胎牛血清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中培养。

②正常心肌裂解液组:完全培养基中加入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100 uL;
③梗死心肌裂解液组:完全培养基中加入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100uL。

1.5 Westem-blot检测cTnT、Cx43表达
制备10%聚丙烯酰胺分离胶,三组样品上样量均为50ug,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层胶恒压80 v,30 min,下层胶恒压100 v,80 min,电泳结束后,恒流250 mA湿转1 h。

转膜完毕后,将PVDF膜置于5%脱脂奶粉中封闭1 h,加入1:500的山羊抗鼠的单克隆一抗cTnT,1:1000的山羊抗鼠单克隆一抗Cx43,4℃孵育过夜。

PBS洗涤3次,10 min/次,然后将PVDF膜加入1:300的兔抗山羊IgG,室温孵育2 h后,PBS洗涤3次,5 min/次,ECL化学发光试剂在化学发光仪下显色。

实验重复3次,使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灰度分析,结果用目的蛋白与B-actin的比值表示。

2.1诱导细胞形态学改变加入诱导液的第2天细胞变短变钝,第5天大部分细胞由长梭形变成短杆状,呈端端相连,紧密连接的“竹节样”改变,同时连续诱导第10天多个区域出现大量多核肌管结构,第12天融合多核肌管均出现自律性搏动。

2.2 B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
P3代细胞呈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征性的形态和生长方式,并进行了CD34、CD105和CD106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P3代细胞的CD34染色均呈阴性反应,而CD105、CD106染色阳性细胞>98%以上。

见图1、图2。

2.3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诱导4周后梗死心肌裂解液组蛋白表达量高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正常心肌裂解液组蛋白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图3。

3.讨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具有多样性,表达CD44、CD105、CD106等多種粘附因子,是鉴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抗原,但不表达CD34、CD45、CD29等造血干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物。

我们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P3代细胞CD34、CD105、CD106的表达,发现CD34(-)、CDl05(+)、CD106(+)结果可初步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BMSCs。

干细胞巢是指干细胞在体内所处的微环境,巢中调控干细胞增值及分化的外部信号组成了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

干细胞处于分化还是静息状态、向哪种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均由干细胞自身的功能状态及其所处的微环境所决定。

微环境指的是干细胞周围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它与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学者认为在不同的微环境中干细胞能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即“环境依赖性分化”的特性。

微环境中各种细胞因子对干细胞向何种细胞分化有着决定性作用。

我们的实验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加入正常心肌裂解液及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从而改变干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对所培养的BMSCs进行诱导,结果证明诱导后的细胞能出现心肌样细胞的形态改变。

目前对体外微环境诱导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具体机制并不明确。

Filipczyk等认为其机制可能有分泌性细胞因子及蛋白的调节作用、细胞外BMSCs的调控作用、细胞间直接作用参与干细胞生长分化的调控等。

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源性特异性标志物,由cTnI、cTnC、cTnT三个亚单位组成,在心肌的舒缩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其中以cTnT亚单位的特异性最高,连接蛋白43(Cx43)是心肌细胞闰盘缝隙连接的主要结构蛋白,本实验通过Westera blot检测在两个诱导组细胞内均发现cTnT(+)表达、Cx43(+)表达,结果表
明心肌组织裂解液可诱导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同时诱导后的细胞具备闰盘的结构,能够进行同步收缩。

综上所述,本实验证明了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及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且梗死心肌裂解液的诱导分化效率更高,结果将为下一步的临床种子细胞的选择打下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