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创新》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新理念
1、重视学生的多元发展: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发展,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思想感情,增强自我信心、自信获得感,从而探究语文的真谛,让学生的情感与知识得到良好的统一,塑
造整体的人格和全方位的发展能力。
2、强调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
创新理解、表达语文,用创新思维解决文言文和诗歌中的跨越性问题,引导学生构建创新思维模型,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强调实践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技能,注重学生文字实践能
力的增强,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活动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能力,逐步掌握以文字为载体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技巧。
4、强化情景交流能力:强调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景交流,注重学生在
情景中自主学习,利用各种文体表达和交流思想,形成良好的语文习
得自律学习能力。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概念图(完整)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第二版) 第1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引言: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第一节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第二节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第三节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第四节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第2讲新课程的规划及其课题引言:我所希望的新课程第一节新课程规划的背景第二节新课程的规划第三节新课程规划涉及的课题第3讲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引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第一节课程目标第二节课程结构第三节新课程结构的特点第4讲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意义引言:数学教师的故事第一节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框架第二节课程标准的陈述第三节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意义第5讲新教材的设计与呈现引言:我看新教材第一节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转型第二节以学习为中心的教材设计与呈现第6讲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引言:听课的尴尬第一节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第二节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第三节多元智能与学习方式第7讲课程评价制度的创新引言:谁是分数的囚徒第一节从“外部评价”走向“内部评价”第二节教学评价第三节学习评价第四节方案评价第8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言:“错误”也是课程资源第一节课程资源概述第二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理念第三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与途径第9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引言:谁来决定儿童的课程第一节课程管理体制的现实问题第二节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第三节改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几点建议第10讲校本课程的开发引言:直面这些孩子,我们该怎么办第一节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第二节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第三节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第四节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第11讲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与设计引言: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第二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第三节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第12讲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引言:校长的危机感第一节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程的关系第三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附录一领域/学科课程改革新方向一语言与文学领域课程改革新方向二数学领域课程改革新方向三科学领域课程改革新方向四人文与社会领域课程改革新方向五艺术领域课程改革新方向六技术领域课程改革新方向七体育与健康领域课程改革新方向八综合实践活动领域课程改革新方向附录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记1、以细胞为中心构建生物学概念图,组建知识网络。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
数学新课标五大课程理念是指中国数学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五个核心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
这些理念包括:
1. 创新性: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中的问题,并通过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 经典性: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理解和扎实掌握,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传统和经典概念的理解。
3. 连续性:强调数学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知识的连续框架,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融合性: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和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5. 实践性: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五大课程理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业中能够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和方法。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新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解读2012
新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解读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里正在广泛而深入开展的新课程实验,将我国教育改革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由于课程是学校实现现代化教育目标的核心,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传统型教育转向现代化教育。
新课程的现代性即体现在它是建立在科学人文主义课程观基础上,并充分体现了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而从本质上区别于以科学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传统课程。
为了让人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新课程确立了一条核心理念。
这条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
”对其本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工具理性,即科学性,“情感与价值观,态度与价值观”则突出的是价值理性,即人文性。
因此,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一种科学人文教育的思想,强调了完整的学校教育必须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新课程的核心理论看上去内容简短,但意蕴却十分深刻、丰富。
“知识与能力”并非仅仅指明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是告诫教师们,知识是不能直接传化成能力的,这其中必须经过一个中介,即“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训练,(此问题在教学中长期以来尚未得以圆满解决),缺此便不能完成这种转化。
因此,要解决好知识与能力的问题,一是传授新知识要以技能训练为途径;二是要向学生传授那些智力含金最高的策略性知识,让学生不断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增长能力,以“学而时习之”为途径;三是应当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合作,体验与探究的方式去自主获取知识而完成知识的建构等。
唯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
教师应当利用好新课程体系的教材,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使学生受益良多。
“过程与方法”并非仅仅指明教学中传授知识一定要注重知识推理论证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的教学,应研究选用与之相应的最佳过程与方法。
新课标 新理念 新变化——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标新理念新变化——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作为美术老师的我,通过研读新课标,比照新旧课标的变化,我做了以下总结:一、加强育人导向,着力开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新版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将以往的美术学科五个核心素养里的图像识读和审美推断进行了合并。
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感知的培养,把美融入到生活中去,不仅是制造美,更重要的是发觉美和观赏美。
例如我所教授的二年级的课程中(摆把戏)这节课,在以往我的课程设计重点都是将本节课的要解决的技能放在第—位,把戏怎么摆,有哪些方法。
看谁摆的造型颖最有趣。
一节课四十分钟就在学生“比速度〞与作品“比美〞中过去了,学生只是学到了摆把戏的方法与技能,但是走到实际的生活中学生对于这节课的理解有多少?我们的美术课仅仅就是教授技能吗?如何转变我们的固有的教学模式?新课标就为我们指明教学方向,将学生的的育人功能放在第—位。
于是在课后我安排了一项艺术实践课。
用秋天的落叶,丰收的果实,身边的玩具或者水果拼盘的方法进行摆把戏。
学生走到大自然,走进田间,走到生活中去创作,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观赏身边的美,认识美存在于我们周边。
二、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
为了落实X、“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总课时数不变的根底上,改革艺术课程设置,美术与音乐学科融合了舞蹈、戏剧、影视等学科为艺术课程。
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之间联系的“综合探究〞。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知识的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提倡将美术学科内部知识的融合、与其他姊妹学科知识融合、与社会学科知识融合,例如五年级(精彩的戏曲)一课,学生从戏曲的起源、开展历程、艺术手法、行当划分、脸谱艺术、服饰装扮、名段名家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探究研究,并通过戏曲观赏、画脸谱、制作服饰,以及展示表演等方法进行体验,加强美术与戏曲学科整合,开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创新》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创新》第一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引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创新因而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
本次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改变学校个性缺失的现实,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第一节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1、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和协调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首先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
其次,国家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加以阐述,承认过程本身的重要价值视其本身为重要的目的,而非作为获取“知识与能力”的手段。
2、谋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课程首先用一种整体主义的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价格统整的人。
其次,新课程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强调向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把自然、社会与自我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来源。
第二节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1、增强课程的生活化2、凸显课程的综合化课程体系在整体上谋求走向综合化,具体体现为:首先,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课程所坚持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恢复儿童生活的完整性,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儿童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帮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探究主题,过自己的有价值的生活。
其次,新课程还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设置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
再次,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新课标研修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推行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新课标的研修活动,通过深入学习,我对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和实施策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此次研修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新课标的核心理念1. 以学生为本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
这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面对未来挑战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3. 强调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新课标的目标与实施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2. 改革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新课标强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注重实践,提高学生能力新课标强调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5. 强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发展性。
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新课标》,落实“新理念”
学习《新课标》,落实“新理念”1. 引言1.1 新课标的重要性新课标作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的制定是对当前教育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新课标的出台将为教师们提供更为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指导,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精细化、个性化,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课标的实施将为学生们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课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教育改革的有力推动者,更是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新课标,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2 新理念的倡导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与更新。
新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而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更是引领着教育教学的新风向。
新理念的倡导主要包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理念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
新理念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教育教学工作者需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新理念,才能更好地将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00字】2. 正文2.1 学习新课标的必要性学习新课标的必要性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新课标的出台意味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学习新课标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学习新课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的出台通常是经过认真研究和论证的,其中包含了最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⑷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描述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强调知识的获得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是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2、学生个人的知识与经验也是重要的课
程资源
课程是由学生、教师、教材、环境组成的。 除了教材直接描述介绍的知识、技能、经验
感受之外,学生个人已有的知识、直接经验、 个人兴趣、情感信仰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这个资源不仅对本人的成长起重要作用,而 且对伙伴也是一种资源
3、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认 识
(四)提倡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重要的不在教,而在于学
文件链接:
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 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 长。(引自: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决定)
3、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
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 体系
①评价理念的发展性 ②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③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④评价程序的动态性
5、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改革
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每一个教育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教 育者的理念,教育的改革源自教育 理念的变革。深刻理解新课程的理 念,是我们教育改革的起点。
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新 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地说就是为了 每位学生的发展。
教育通过培养人来实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 展的促进作用。
⑵课程要面向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强调面向每一位学生,既是 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 国家对人才的必然要求。
⑶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 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 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 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
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理念1:“面对全体学生,注意素养教化。
英语课程要面对全体学生,注意素养教化。
课程特殊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爱好,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念,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实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加实践实力,培育创新精神。
面对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理念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敏捷开放。
基础教化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学问、情感看法、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育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实力。
理念3:“突出学生主体,敬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动身点和归宿。
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构建学问、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呈现特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理念4:采纳活动途径,提倡体验参加。
本课程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加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胜利。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主动的学习看法,促进语言实际运用实力的提高。
理念5:注意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爱好和自主学习实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意培育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念。
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实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实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老师不断提高教化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高中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新课程标准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中教育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更新。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我国教育部于2017年发布了高中新课程标准。
这个新的标准对高中教育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优化,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高中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新课程标准背景及意义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科综合性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需求。
此外,新课程标准还突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和身心健康。
这些改革都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与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和死记硬背不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
首先,学校要积极优化教学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设施。
其次,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
他们需要拥有较高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善于启发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四、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影响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和深远的。
首先,新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新标准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创业能力。
最后,新标准注重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和身心健康。
五、新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然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和教师可能面临教材和教学资源更新的压力。
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
《新课程标准得理念与创新》第一讲新课程得基本理念引言:课程改革就是教育改革得核心,课程创新因而就是教育制度创新得重点。
本次改革得宗旨就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得、现代化得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贯穿本轮课程改革得核心理念就是:为了中华民族得复兴,为了每位学生得发展。
新课程得基本理念:走出知识传授得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得人”得课程目标;破除书本知识得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得课程内容;摆脱被知识奴役得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得合法身份;改变学校个性缺失得现实,创建富有个性得学校文化。
第一节关注学生作为“整体得人”得发展1、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与协调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首先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得形式代替一直沿用得教学大纲。
其次,国家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得目标维度加以阐述,承认过程本身得重要价值视其本身为重要得目得,而非作为获取“知识与能力”得手段。
2、谋求个体、自然与社会得与谐发展新课程首先用一种整体主义得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得关系、学生与她人及社会得关系、学生与自然得关系,致力于人得自然性、社会性与自主性得与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价格统整得人。
其次,新课程突破学科疆域得束缚,强调向儿童得生活与经验回归,把自然、社会与自我作为课程开发得基本来源。
第二节统整学生得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1、增强课程得生活化2、凸显课程得综合化课程体系在整体上谋求走向综合化,具体体现为:首先,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课程所坚持得基本理念之一就就是恢复儿童生活得完整性,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儿童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得倾向,帮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得探究主题,过自己得有价值得生活。
其次,新课程还对旧有得课程结构进行改造,设置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得综合化。
再次,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得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得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得融合。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内容及案例解读资料
学习的特点
24
第二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删除“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这个内 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也不很紧密,要求学 生了解意义不大,而把“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及 “ 掌握等式 的基本性质” )放在第三学段作为进行演绎证明的基本事实之一。
22
第一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调整的内容包括:
估算的要求改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 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估算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有助于清楚地认识和 理解估算的价值与意义。强调了“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明确估 算的重点一是要有具体的情境,二是在一个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实际需要选 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标准(2011年版)》的例6做了上述说明。
10
理念上的变化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1
理念上的变化
10个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的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了解数量 关系是学习字母表示数的重点目的。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了解数量关系。也 为学习简易方程做准备。
。 增加“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强调学生在探索周长与直径比的 过程中认识圆周率
26
第三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新课标的五大核心理念是
新课标的五大核心理念是
新课标,即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的重要文件。
它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倡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的五大核心理念包括:
1. 学生为本:新课标强调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
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2. 全面发展:新课标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它强调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3. 终身学习:新课标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
础上,继续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4. 创新能力: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
维和创造性思维。
5. 实践能力:新课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来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包括实验、实习、社
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五大核心理念是新课标对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旨在通过教育的创
新和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创新
前言
新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教育
的多元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新点以及实施情况等方面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探讨。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质量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基础,强调“全
人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
其中,“全人教育”是指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发
展全面平衡的人格素质;“素质教育”是指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教育”则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
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应对未来的适应能力。
此外,新课程标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并且鼓励学生通
过体验、亲身实践等方式来探究知识。
同时,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的发展要顺应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迁和未来发展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方式创新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
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推崇适应性、弹性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需求性,相应地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评价方式创新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更注重过
程性的评价和形成性的评价,如自我评价、互评、教师评价等。
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评价要全面、多元、客观地进行,避免单纯追求“分数”。
课程内容创新
新课程标准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和创新,强调跨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科的融合度和综合性,同时也扩大了学科的领域,增加了公民道德、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内容的涵盖。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
自2001年开始实施以来,新课程标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阶段的推进方面。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940多所中小学获得了“新课程标准示范学校”的称号;同时,也有很多学校通过自
身努力、积极探索,积极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问题、
教材教辅的更新问题、考试制度的改革等,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步和创新,也对未来我国
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只有不断探索、改进和优化,才能让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地生根,让更多的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