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公式之抛物线
高二数学知识点抛物线公式
高二数学知识点抛物线公式抛物线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几何形状,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在高二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抛物线的各种知识点和公式。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二数学中与抛物线相关的知识点和公式。
一、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抛物线是平面上一点到定点的距离与这个点到某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轨迹,这个定直线称为准线,定点称为焦点。
抛物线的主轴是垂直于准线的直线,焦点到准线的垂直距离称为焦距,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准线的垂直平分线。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抛物线是对称的,关于对称轴对称;2. 抛物线在焦点处有最小值,称为顶点;3. 镜面反射定律成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二、标准形式的抛物线方程标准形式的抛物线方程是 y = ax^2 + bx + c,其中 a、b、c 是常数,a ≠ 0。
对于标准形式的抛物线方程,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抛物线的性质。
1. 抛物线开口方向的判断通过 a 的正负可以判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2.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可以通过方程的顶点公式求解:顶点坐标为 (-b/2a, f(-b/2a)),其中 f(x) = ax^2 + bx + c。
3. 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可以通过方程的因式分解求解:令 y = 0,解方程 ax^2 + bx + c = 0,求得 x 的值。
4. 抛物线的对称轴抛物线的对称轴可以通过方程的对称轴公式求解:对称轴方程为 x = -b/2a。
三、一般形式的抛物线方程一般形式的抛物线方程是 y = ax^2 + bx + c,其中 a、b、c 是常数,且a ≠ 0。
与标准形式相比,一般形式的抛物线方程可以通过平移和缩放变换得到。
1. 抛物线的平移如果抛物线方程中有(h, k) 的平移,则原来的抛物线方程变为:y = a(x - h)^2 + k。
高二 抛物线 知识点
高二抛物线知识点抛物线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高二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抛物线的定义、性质以及与实际问题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高二抛物线的主要知识点。
一、抛物线的定义与性质抛物线可以通过以下定义得到: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该定点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差保持恒定,这条定直线称为抛物线的准线,定点称为焦点。
抛物线的常见表示形式是二次函数的图像。
一般式为:y = ax²+ bx + c,其中a、b、c是常数,a ≠ 0。
抛物线的主要性质包括:1. 对称性:抛物线以准线为轴对称;2. 焦点与准线的关系:准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等于焦距;3. 发散性:当x趋于正无穷或负无穷时,抛物线的图像趋于正无穷或负无穷。
二、抛物线的标准形式和参数形式抛物线的标准形式为:y = ax²,其中a是常数。
标准形式可以直观地表达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曲线形状。
抛物线的参数形式为:x = at²,y = 2at,其中t是参数。
参数形式可以方便地表示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
三、抛物线的焦点和直线方程间的关系焦点坐标为(p, q),准线方程为y = k(k ≠ 0)。
抛物线焦点与准线方程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 焦距等于焦点到准线的距离,即:|p - k| = |q|;2. 焦点到抛物线顶点的距离等于焦距的一半,即:√(p² + q²) = |q|/2。
四、抛物线与实际问题的应用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炮弹的抛射轨迹:抛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可以近似为抛物线;2. 天桥设计:为了使天桥的护栏起到最佳防护作用,护栏的形状常选取抛物线;3. 太阳能聚焦器:太阳能聚焦器的反射面一般选取抛物线形状,以使太阳能集中到一个焦点上。
总结:高二数学课程中学习抛物线的定义、性质、标准形式和参数形式,以及与实际问题的应用。
抛物线的基本公式
抛物线的基本公式
抛物线是一种几何形状,它在数学和物理方面都有许多应用,如函数图形、真空曲线、加速度等。
抛物线的形状要么是上抛,要么是下抛,其物线的方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y=ax2+bx+c。
其中a是非零实数,可以指出抛物线是上抛还是下抛,b和c是实数,用来描述抛物线的位置。
关于抛物线的基本公式的推导非常简单,可以从二次函数的公式开始:y=ax2+bx+c。
当a=1时,即为抛物线的公式,因此抛物线的公式是二次函数的特殊情况。
推导出抛物线的基本公式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抛物线的性质。
首先,抛物线的关键点也就是对称轴,也就是抛物线经过的某一点,使得左右两侧的图形形状完全一样。
抛物线的对称轴横坐标值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计算:-b/2a。
其次,抛物线的总抛出时间t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计算:2vt/g,其中v表示初始抛出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
最后,抛物线的最高点高度H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H=v2/2g。
此外,抛物线还可以用来描述物理概念。
例如,Hook Law可以用抛物线来描述:当物体处于静态状态时,它的变形量可以用二次函数表示,即抛物线的一种特殊情况。
此外,可以通过抛物线来模拟加速运动:当物体运动在重力场中时,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用抛物线来描述。
总的来说,抛物线的基本公式不仅可以用来描述物线的形状,而且可以用来描述物理事件,因此,它在数学和物理方面都有很多应用。
高二抛物线的知识点
高二抛物线的知识点抛物线是高二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介绍抛物线的定义、性质、标准方程以及它的几个重要应用。
一、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抛物线是指平面上到定点与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其中,定点叫做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焦点和准线之间的垂线称为准线上的高。
1. 抛物线的定义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任意一点P到焦点F和准线l的距离相等,即PF = Pl。
这个性质决定了抛物线的形状。
2. 抛物线的性质(1)对称性:抛物线关于准线对称。
(2)焦点和准线的关系: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等于焦距的一半。
(3)顶点坐标: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h,k),其中h和k分别为抛物线的平移量。
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 ax^2 + bx + c,其中a、b和c是常数,a不等于0。
标准方程的a决定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大于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小于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通过顶点坐标(h,k)可以确定抛物线的平移量,进而得到抛物线的顶点形式方程。
三、抛物线的重要应用抛物线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抛物线在物理运动中的应用抛物线是自然界中许多物体运动的轨迹,比如抛物线运动、射击运动等。
例如,抛物线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受到水平初速度和竖直初速度的同时,受重力影响进行的运动,这类运动可以描述为抛物线的轨迹。
2. 抛物线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和稳定性使得它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拱门的形状就是一个抛物线,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力量,达到结构稳定的目的。
3. 抛物线在天文学中的应用抛物线在天文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比如描述行星、卫星和彗星的运动轨迹。
例如,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可以近似为一个抛物线。
总结:抛物线是高二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的定义、性质、标准方程以及几个重要应用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
通过掌握抛物线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关于抛物线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抛物线的知识点总结抛物线是数学中的一种二次曲线,其形状类似于一个开口朝下的弧形。
它在物理学、工程学、建筑学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抛物线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定义、性质、公式以及应用等方面。
一、定义抛物线是一个平面曲线,它的定义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1. 通过焦点和直线的定义:抛物线是到定点(称为焦点)距离等于到定直线(称为准线)距离的所有点的轨迹。
2. 通过二次方程的定义:抛物线是二次方程y=ax²+bx+c(a≠0)图像所表示的曲线。
二、性质1. 抛物线对称性:对于任意一条抛物线,它都具有关于其顶点对称的性质。
2. 抛物线顶点:抛物线上最高或最低点称为顶点,该点位于准线上方或下方,并且满足y轴方向上没有其他极值。
3. 抛物线切线斜率:在任意一点处,抛物线切线斜率等于该处导数值。
4. 抛物线焦距:焦距是指准线到焦点的距离,用f表示。
对于标准形式的抛物线y=x²,其焦距为1/4。
5. 抛物线离心率:离心率是指焦距与顶点到准线的距离之比,用e表示。
对于标准形式的抛物线y=x²,其离心率为1。
6. 抛物线方程:抛物线的一般方程为y=ax²+bx+c(a≠0),其中a控制开口方向和大小,b控制左右移动,c控制上下移动。
三、公式1. 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对于一般形式的抛物线y=ax²+bx+c(a≠0),其顶点坐标为(-b/2a, c-b²/4a)。
2. 抛物线切线斜率公式:在任意一点处,抛物线切线斜率等于该处导数值,即dy/dx=2ax+b。
3. 抛物线焦距公式:对于一般形式的抛物线y=ax²+bx+c(a≠0),其焦距为f=1/(4a)。
4. 抛物线离心率公式:对于一般形式的抛物线y=ax²+bx+c(a≠0),其离心率为e=sqrt(1+4a²/b²)。
四、应用抛物线在物理学、工程学、建筑学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例子:1. 抛物线运动:当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时,其轨迹为一条抛物线。
高中数学公式—抛物线及抛物线标准方程_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公式—抛物线及抛物线标准方程_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公式之抛物线公式:
抛物线:y=ax^2+bx+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2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公式的抛物线方程,希望便于大家牢记。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公式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公式
抛物线是二次函数,是以x轴为轴线的函数,它的标准方程是y = ax ^ 2 +bx+ c,其中,a ≠ 0,a、b、c三个系数就决定了抛物线的形状。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抛物线的方程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多种不同形式的函数。
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函数特性,抛物线的方程在许多学科中都受到广泛应用,最常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抛物线方程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物理实际中复杂情况的趋势变化。
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抛物线方程可以用来描述空气中悬浮体运动轨迹。
在特定的情况下,它可以被运用来说明空气动力学中的示踪粒子与传播相关的流体动力学理论。
在金融学中,抛物线方程式也有广泛的应用。
投资者通过使用抛物线方程式可以估计股票价格的未来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分析市场情况,并给出合理的投资建议。
这也是市场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环。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抛物线方程来描述和解决在力学、几何学以及波动力学的研究问题。
它的广泛应用为理解多学科中复杂的实际情况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抛物线方程是多种学科的结晶,它的标准方程式可以描述多种不同的函数情况,为不同学科的研究与探索提供重要的支持。
通过具体的计算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际状况,从而更好地满足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中数学-抛物线知识点
高中数学-抛物线知识点抛物线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几何学和物理学中。
本文将介绍高中数学中与抛物线相关的知识点。
1. 抛物线的定义和特征- 抛物线是由平面上一动点P和一定点F以及到F的距离与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P的轨迹形成的曲线。
- 抛物线的特征是对称性,即关于对称轴对称。
对称轴是通过焦点F的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
- 抛物线的焦点F与对称轴的交点称为焦点,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P到直线l的距离称为焦距。
2. 抛物线的方程- 抛物线的一般方程是y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a ≠ 0。
-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b/2a, c - b^2/4a)。
- 抛物线的判别式Δ = b^2 - 4ac,通过判别式的值可以判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与x轴的交点个数。
3. 抛物线的图像和性质- 当a >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 <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 抛物线的顶点是极小值点或极大值点,具有最值性质。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是抛物线的零点,也是方程的实根。
- 抛物线的导数表示斜率,斜率为0时对应抛物线的顶点。
4. 抛物线的应用- 抛物线可用于描述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轨迹,如炮弹抛体运动、射击训练等。
- 抛物线的最值性质可应用于优化问题,如求解最大最小值等。
-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可应用于建筑设计、桥梁设计等。
以上是高中数学中关于抛物线的基本知识点。
抛物线作为基础的数学概念,为其他数学和物理学知识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 高中数学教材- 数学知识网站。
抛物线顶点公式 y的范围
抛物线顶点公式 y的范围抛物线顶点公式y的范围抛物线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曲线之一,其顶点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抛物线顶点公式y的范围的角度来探讨抛物线的性质和应用。
一、抛物线顶点公式回顾抛物线顶点公式是指一般式的抛物线方程y=ax^2+bx+c中,顶点的横坐标为x=-b/2a,纵坐标为y=f(-b/2a)。
其中,a、b、c为常数,a不等于0。
二、抛物线顶点的y范围在抛物线顶点公式中,纵坐标y的范围是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决定的。
1.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此时,抛物线的顶点为最小值点,纵坐标y的范围为(-∞, f(-b/2a)]。
其中,f(-b/2a)为抛物线在顶点的纵坐标。
2.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此时,抛物线的顶点为最大值点,纵坐标y的范围为[f(-b/2a), +∞)。
其中,f(-b/2a)为抛物线在顶点的纵坐标。
三、抛物线顶点公式的应用抛物线顶点公式在解析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1. 最值问题通过抛物线顶点公式,我们可以求出抛物线的最值点。
在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求解某一物理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得到抛物线方程,再利用顶点公式求解最值点的坐标。
2. 投掷问题当我们研究抛体运动时,常常会遇到抛物线的轨迹。
例如,求解抛体的最远水平距离、最大高度等问题,可以利用抛物线顶点公式求解。
3. 几何问题在几何学中,抛物线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确定一条切线的方程、求解两条抛物线的交点等问题,可以通过抛物线顶点公式来解决。
四、抛物线顶点公式的推导抛物线顶点公式的推导是基于配方法的。
我们令抛物线方程为y=a(x-h)^2+k,其中(h, k)表示顶点的坐标。
1. 将抛物线方程展开,得到y=ax^2-2ahx+ah^2+k。
2. 由于顶点为最值点,所以抛物线在顶点处的导数为0。
对抛物线方程求导,得到y'=2ax-2ah。
3. 令y'=0,解得x=h。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抛物线:y = ax *+ bx + c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还有顶点式y = a(x+h)* + 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面积=(pi)(r^2)周长=2(pi)r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cos4A=1+(-8*cosA^2+8*cosA^4)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sin5A=16sinA^5-20sinA^3+5sinAcos5A=16cosA^5-20cosA^3+5cosA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六倍角公式: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七倍角公式: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anA^6)八倍角公式: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A^8 )九倍角公式: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2-3))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2-3))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tanA^4-84*tan A^6+9*tanA^8)十倍角公式: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2+5+16*sinA^4) )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A^2-210*tanA^ 4+210*tanA^6-45*tanA^8+tanA^10)·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 南宋秦九韶)|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a—边长C=4aS=a2长方形a和b-边长C=2(a+b)S=ab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中数学选修2-1-抛物线的方程及性质
抛物线的方程及性质知识集结知识元抛物线的定义知识讲解1.抛物线的定义【概念】抛物线是指平面内到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l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他有许多表示方法,比如参数表示,标准方程表示等等.它在几何光学和力学中有重要的用处.抛物线也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即圆锥面与平行于某条母线的平面相截而得的曲线.抛物线在合适的坐标变换下,也可看成二次函数图象.【标准方程】①y2=2px,当p>0时,为右开口的抛物线;当p<0时,为左开口抛物线;②x2=2py,当p>0时,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当p<0时,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性质】我们以y2=2px(p>0)为例:①焦点为(,0);②准线方程为:x=﹣;③离心率为e=1.④通径为2p(过焦点并垂直于x轴的弦);⑤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和到焦点的距离相等.【实例解析】例1:点P是抛物线y2=x上的动点,点Q的坐标为(3,0),则|PQ|的最小值为解:∵点P是抛物线y2=x上的动点,∴设P(x,),∵点Q的坐标为(3,0),∴|PQ|===,∴当x=,即P()时,|PQ|取最小值.故答案为:.这个例题其实是一个求最值的问题,一般的解题思路就是把他转化为求一个未知数的最值,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明确这个未知数的定义域,后面的工作就是求函数的最值了.例2:已知点P是抛物线y2=4x上的一个动点,点P到点(0,3)的距离与点P到该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解:如图所示,设此抛物线的焦点为F(1,0),准线l:x=﹣1.过点P作PM⊥l,垂足为M.则|PM|=|PF|.设Q(0,3),因此当F、P、Q三点共线时,|PF|+|PQ|取得最小值.∴(|PF|+|PQ|)min=|QF|==.即|PM|+|PQ|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这是个经典的例题,解题的关键是用到了抛物线的定义:到准线的距离等于到焦点的距离,然后再根据几何里面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特征求出p点.这个题很有参考价值,我希望看了这个例题的同学能把这个题记下了,并拓展到椭圆和双曲线上面去.【考点分析】抛物线是初中高中阶段重要的一个知识点,高中主要是增加了焦点、准线还有定义,这也提示我们这将是它的一个重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多多理会它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例题精讲抛物线的定义例1.'已知动圆过定点F(2,0),且与直线x=-2相切,求动圆圆心C的轨迹.'例2.'平面内哪些点到直线l:x=-2和到点P(2,0)距离之比小于1.'例3.'点M到点F(3,0)的距离等于它到直线x=-3的距离,点M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图形?你能写出它的方程吗?能画出草图吗?'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知识讲解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知识点的认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四种种形式:(1)y2=2px,焦点在x轴上,焦点坐标为F (,0),(p可为正负)(2)x2=2py,焦点在y轴上,焦点坐标为F(0,),(p可为正负)四种形式相同点:形状、大小相同;四种形式不同点:位置不同;焦点坐标不同.下面以两种形式做简单的介绍:标准方程y2=2px(p>0),焦点在x轴上x2=2py(p>0),焦点在y轴上图形顶点(0,0)(0,0)对称轴x轴焦点在x轴长上y轴焦点在y轴长上焦点(,0)(0,)焦距无无离心率e=1 e=1准线x=﹣y=﹣例题精讲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例1.'已知Q(1,1)是抛物线x2=2py(p>0)上一点,过抛物线焦点F作一条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不同两点A,B.在点A处作抛物线的切线l1,在点B处作抛物线的切线l2,直线l1、l2交于P 点.(Ⅰ)求p的值及焦点F的坐标;(Ⅱ)求证PA⊥PB.'例2.'根据下列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F(0,-2);(2)焦点在x轴负半轴上,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5。
抛物线相关公式总结大全
抛物线相关公式总结大全抛物线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几何图形,具有许多重要的特点和性质。
在数学中,抛物线的相关公式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抛物线的性质。
首先,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y=ax^2+bx+c,其中 a、b、c 是常数,且a≠0。
这个方程描述了抛物线的形状和位置,其中 a 控制着抛物线开口的方向和大小,b 控制着抛物线在 x 轴上的位置,c 控制着抛物线在 y 轴上的位置。
其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可以通过公式 (-b/2a, c-b^2/4a) 计算得出。
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也是抛物线的对称中心。
通过计算顶点坐标,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抛物线的特性和位置。
另外,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通过公式 (h, k+1/4a) 计算得出,其中 h=-b/2a,k=c-b^2/4a。
焦点是抛物线上所有点到焦点的距离与直线的距离之比始终为常数的点,这个比值称为抛物线的离心率。
抛物线的直径和焦点之间有一个特定的关系,即直径的长度等于焦距的两倍。
这个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抛物线的几何特性,同时也可以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求解中。
在物理学中,抛物线的运动规律也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通过抛物线的相关公式,我们可以计算抛物线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参数,进而分析和预测抛物线的运动情况。
总的来说,抛物线的相关公式总结包括标准方程、顶点坐标、焦点坐标、离心率、直径与焦距的关系等内容,这些公式和概念是我们理解和运用抛物线的重要工具。
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抛物线的相关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与抛物线相关的问题,提高数学和物理的应用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抛物线的相关公式和性质。
抛物线公式大全
抛物线公式大全抛物线是数学中的一种曲线形状,常见于自然界中的物体运动轨迹中。
抛物线公式是描述抛物线形状和位置的数学公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抛物线公式的各种形式和应用。
1. 一般形式的抛物线方程:抛物线的一般形式方程为: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a≠0。
该方程中,x和y是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
系数a决定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形状,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2. 顶点形式的抛物线方程:顶点形式的抛物线方程为:y=a(x-h)^2+k,其中(h, k)表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通过平移和缩放,可以将一般形式的抛物线方程转化为顶点形式的方程,方便确定抛物线的位置和顶点。
3. 标准形式的抛物线方程:标准形式的抛物线方程为:4p(y-k)=(x-h)^2,其中(h, k)表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p为曲率半径。
标准形式方程中,顶点坐标和曲率半径可以通过简单的变换得到。
4. 焦点和准线的关系:抛物线的焦点是指到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与此点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相等。
焦点与准线的关系可以通过抛物线的顶点和曲率半径来描述。
焦点的横坐标等于顶点的横坐标加减曲率半径的大小,纵坐标等于顶点的纵坐标。
5. 抛物线的性质与应用:抛物线具有很多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例如,抛物线关于其准线对称,顶点是对称轴上的一个最值点,以及抛物线的焦距与准线的距离相等等。
这些性质使抛物线在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抛物线的应用十分广泛,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物体的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轨迹就是抛物线。
例如,投掷物体的运动、炮弹的轨迹等都是抛物线。
- 天体运动:行星和彗星的运动轨迹可以近似看作抛物线。
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彗星的轨道等都遵循抛物线的形状。
- 天然景观:抛物线在生物界中有着广泛的存在。
例如,树叶的形状、水面的波纹、山谷的形状等都可能近似为抛物线。
抛物线的公式原理
抛物线的公式原理
抛物线是一种特殊的曲线,其数学表达式为
y = ax^2 + bx + c
其中,a、b、c为实数常数,且a不等于零。
这个公式描述了
抛物线的形状和位置。
具体来说,a决定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和形状,b决定了抛物线在x轴方向的平移,c决定了抛物线
在y轴方向的平移。
当a大于零时,抛物线开口朝上,形状向上凹。
当a小于零时,抛物线开口朝下,形状向下凸。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b/2a, c-(b^2/4a)),其中y值最大或最小(取决于开口方向)。
通过该公式,可以计算出抛物线上任意点的坐标。
同时,根据已知的抛物线上的两个点,可以确定唯一的抛物线公式。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顶点,抛物线沿着对称轴对称。
抛物线在物理学、天文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物理学中,抛物线描述了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等的轨迹。
在工程学中,抛物线被用于设计拱桥、天线等各种结构。
在天文学中,抛物线被用来研究彗星和行星的轨道。
总之,抛物线的公式原理通过数学表达式建模了抛物线的形状和位置,可以用于计算抛物线上的点和描述多种物理现象的轨迹。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公式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公式抛物线是一种常见的二次曲线,其形状独特,具有许多重要的数学性质。
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描述和分析抛物线的特征和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抛物线的定义。
抛物线是平面上一类曲线的统称,它的形状类似于开口向上或向下的碗。
抛物线具有对称轴,焦点和直角焦点等重要的几何性质,因此在几何学和代数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公式。
一般来说,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公式可以表示为:y = ax^2 + bx + c。
其中,a、b、c为常数,且a不等于0。
这个方程描述了抛物线上各点的坐标,通过调整a、b、c的数值,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形状和位置的抛物线。
具体来说,a决定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b决定了抛物线的位置,c决定了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转化为顶点坐标形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抛物线的性质。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形式可以表示为:y = a(x-h)^2 + k。
其中(h, k)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抛物线的顶点位置和开口方向,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除了标准方程和顶点坐标形式外,抛物线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性质和公式,比如焦距、离心率、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下的表示等。
这些知识不仅对于数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也在物理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之,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公式是描述抛物线特征和性质的重要工具,它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理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公式及其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抛物线的性质,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公式,进而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抛物线公式
抛物线公式摘要:本文介绍了抛物线公式的定义、推导方法、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实际案例。
抛物线公式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曲线方程,可以描述许多自然现象和物理现象。
它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引言抛物线是一种经典的二次曲线,其形状类似于开口向上或向下的弧线。
抛物线公式是描述抛物线的方程,它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y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x和y为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
通过给定a、b、c的值,我们可以确定一条具体的抛物线。
2. 抛物线公式的推导2.1 定义抛物线可以定义为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焦点F)和一条直线(准线L)距离相等的点P的轨迹。
焦点F与准线L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记为2p。
抛物线的准线是与焦点对称的。
2.2 推导过程推导抛物线公式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平面几何的性质和直线的方程。
假设焦点F的坐标为(h,k),准线L的方程为x = -p。
假设点P 的坐标为(x,y)。
根据点P到焦点F和准线L的距离相等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程:1. PF = PL2. PF = (x-h)^2 + (y-k)^2PL = x+p将方程1和方程2代入得:(x-h)^2 + (y-k)^2 = (x+p)^2通过整理等式,可以得到抛物线的一般形式:y = ax^2 + bx + c其中,a = 1/(4p)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形状,b = -2ah为抛物线的关于y轴的对称轴位置,c = k-ah^2为抛物线的顶点。
通过确定a、b、c的值,可以确定具体的抛物线方程。
3. 抛物线公式的应用3.1 物理学抛物线公式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抛物线可以描述物体在斜向抛掷过程中的轨迹。
根据初速度、重力加速度和抛物线公式,可以计算物体在任意时间点的位置和速度。
3.2 工程学抛物线公式在工程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桥梁设计中,工程师可以使用抛物线公式确定桥梁的曲线形状,以确保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高二数学公式之抛物线
高二数学公式之抛物线定义:平面内到必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
这个定点 F 叫抛物线的焦点,这条定直线 l 叫抛物线的准线。
需重申的是,点 F 不在直线l 上,不然轨迹是过点 F 且与 l 垂直的直线,而不是抛物线。
2.抛物线的方程关于以上四种方程:应注意掌握它们的规律:曲线的对称轴是哪个轴,方程中的该项即为一次项;一次项前方是正号则曲线的张口方向向x 轴或 y 轴的正方向;一次项前方是负号则曲线的张口方向向x 轴或 y 轴的负方向。
3.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以标准方程y2=2px 为例(1)范围: x≥0;(2)对称轴:对称轴为 y=0,由方程和图像均能够看出;(3)极点: O( 0, 0),注:抛物线亦叫没心圆锥曲线(因为无中心);(4)离心率: e=1,因为 e 是常数,因此抛物线的形状变化是由方程中的p 决定的;(6)焦半径公式:抛物线上一点 P( x1,y1),F 为抛物线的焦点,关于四种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分别为( p> 0):(7)焦点弦长公式:关于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能够用焦半径公式推导出弦长公式。
设过抛物线 y2=2px( p> O)的焦点 F 的弦为 AB ,A( x1,y1), B( x2,y2),AB 的倾斜角为α,则有①|AB|=x1+x2+p以上两公式只合适过焦点的弦长的求法,关于其余的弦,只能用“弦长公式”来求。
(8)直线与抛物线的关系:直线与抛物线方程联立以后获得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当 a≠0时,二者的地点关系的判断和椭圆、双曲线同样,用鉴别式法即可;但假如 a=0,则直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或是和对称轴平行的直线,此时,直线和抛物线订交,但只有一个公共点。
(9)抛物线 y2=2px 的切线:①假如点 P(x0, y0)在抛物线上,则y0y=p (x+x0 );宋此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呼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数学公式知识:抛物线的图像、根及其性质
数学公式知识:抛物线的图像、根及其性质抛物线的图像、根及其性质抛物线是数学中的一种常见曲线,它是二次函数的图像,由于它的形状像一个飞行出去的物体轨迹,因此又称为“抛物线”。
抛物线除了在数学中被广泛应用外,在很多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物理学、机械工程等。
抛物线的图像抛物线的图像通常呈现出开口朝上或朝下的弧形,它是由一条水平线和一条竖直线分割出来的。
这个竖直线又被称为“对称轴”,它是抛物线的“镜子”,沿着这条轴,抛物线的两边是对称的。
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表示为:y=ax²+bx+c,其中a、b和c都是常数,而x和y则是变量。
当这个函数表示为y=ax²+bx+c时,a的正负会决定抛物线图像的开口方向,当a大于0时,抛物线开口朝上,当a小于0时,抛物线开口朝下。
抛物线的根抛物线的根指的是它与x轴交点处的x值,也就是零点。
实际上,除了竖直对称轴的抛物线外,抛物线与x轴最多只有两个交点。
如果抛物线与x轴相切,则只有一个交点,而如果抛物线没有与x轴交点,则它没有实数根。
抛物线的性质抛物线有很多重要的性质,以下是其中一些:1.对称性:抛物线与x轴关于对称轴对称。
这就是说,对于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P,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一个点Q,使得Q是P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而且P和Q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焦点和准线:抛物线有一个特殊的点,叫作焦点,它是一个离心率为1的椭圆的焦点。
如果将抛物线定义为所有到一个点和一条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那么这个点和直线就是焦点和准线。
3.切线:在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处,都存在一条与它相切的直线,而且这条直线与对称轴垂直。
换句话说,抛物线的切线的斜率等于函数在这个点处的导数。
4.导数和极值:抛物线有一个“开口向上”或“开口向下”的顶点,它是抛物线的极值点,也是导数为零的点。
在开口朝上的情况下,顶点是函数的最小值,而在开口朝下的情况下,顶点是函数的最大值。
总之,抛物线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曲线,它有很多性质和规律,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学和工程领域。
高中抛物线知识点
高中抛物线知识点抛物线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涉及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知识点。
在学习抛物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一、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抛物线是一个平面曲线,其定义是所有与一个固定点(焦点)到一个固定线(准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焦点与准线之间的距离被称为焦距,而准线上的一点被称为顶点。
抛物线对称轴与准线垂直,过顶点且与焦点相交于抛物线的对称轴。
抛物线的顶点是自然数轴上的最低点或最高点,这取决于抛物线开口的方向。
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ax^2+bx+c,其中a表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形状,b和c则确定抛物线在坐标系中的平移位置。
当a大于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小于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通过标准方程,我们可以推导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的方程。
三、抛物线的图像和拟合曲线使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绘制抛物线的图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抛物线的性质。
在绘制图像时,我们可以调整a、b和c的值来改变抛物线的形状和位置。
此外,抛物线也可以用来拟合一些实际问题,如抛物线运动的轨迹、物体的抛射运动等。
四、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抛物线的焦点是与准线上每个点到焦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通过求解焦点的坐标,我们可以了解抛物线的焦距及其与抛物线的关系。
同样,准线也是与抛物线上每个点到准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掌握焦点和准线的性质对于解题和图像分析是非常有帮助的。
五、抛物线的焦半径和离心率抛物线的焦半径是焦点与抛物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求解焦半径的值,我们可以计算出抛物线的离心率,它是焦半径与准线之间的比值。
离心率是描述抛物线形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抛物线,如圆锥曲线和拋物面等。
总之,高中抛物线是数学中一个重要而有趣的章节。
通过学习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性质以及相关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抛物线的特点和应用。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更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抛物线方程公式
抛物线方程公式
抛物线:y=ax^2+bx+c
抛物线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它是一种可以用来描述物体重力运动的函数图像,它有着独特的几何形状,即当物体在重力场中运动时,它所描述的轨迹就是抛物线。
抛物线在数学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表示成一元二次方程: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
假设a>0,那么抛物线就是一个凸曲线,它的拐点就是(-b/2a,-b^2/4a+c),即抛物线上最高点的坐标。
抛物线的应用很广泛,从重力运动到物体的抛射运动,从游戏设计到机械设计,抛物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游戏设计中,可以用抛物线来模拟游戏中物体的跳跃和抛射运动,而在机械设计中,抛物线函数可以用来描述机械设备的运动轨迹,从而更好地控制机械设备的运动。
总之,抛物线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函数,它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也可以用来模拟重力场中的物体轨迹,以及在游戏和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对于理解物理学和机械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数学公式之抛物线
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
那个定点F叫抛物线的焦点,这条定直线l叫抛物线的准线。
需强调的是,点F不在直线l上,否则轨迹是过点F且与l垂直的直线,而不是抛物线。
2.抛物线的方程
关于以上四种方程:应注意把握它们的规律:曲线的对称轴是哪个轴,方程中的该项即为一次项;一次项前面是正号则曲线的开口方向向x轴或y 轴的正方向;一次项前面是负号则曲线的开口方向向x轴或y轴的负方向。
3.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以标准方程y2=2px为例
(1)范畴:x≥0;
(2)对称轴:对称轴为y=0,由方程和图像均能够看出;
(3)顶点:O(0,0),注:抛物线亦叫无心圆锥曲线(因为无中心);
(4)离心率:e=1,由于e是常数,因此抛物线的形状变化是由方程中的p决定的;
(6)焦半径公式:
抛物线上一点P(x1,y1),F为抛物线的焦点,关于四种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分别为(p>0):
(7)焦点弦长公式:
关于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能够用焦半径公式推导出弦长公式。
设过抛物线y2=2px(p>O)的焦点F的弦为AB,A(x1,y1),B(x2,y2),AB的倾斜角为α,则有
①|AB|=x1+x2+p
以上两公式只适合过焦点的弦长的求法,关于其它的弦,只能用“弦长公式”来求。
(8)直线与抛物线的关系:
直线与抛物线方程联立之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当a≠0时,两者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椭圆、双曲线相同,用判别式法即可;但假
如a=0,则直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或是和对称轴平行的直线,现在,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但只有一个公共点。
(9)抛物线y2=2px的切线:
①假如点P(x0,y0)在抛物线上,则y0y=p(x+x0);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奇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
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存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如此,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锤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成效。
(10)参数方程
“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
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
明白得参数方程的概念,了解某些常用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或物理意义,把握参数方程与一般方程的互化方法.会依照给出的参数,依据条件建立参数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