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8d54d67f1922791688e8a3.png)
煤矿测量规程(2013最新版)目录第一篇总则 (6)第二篇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9)第一章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9)第一节基本要求 (9)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11)第三节光电测距 (13)第四节钢尺量距 (16)第五节内业计算 (17)第二章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18)第一节基本要求 (18)第二节水准测量 (19)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20)第三篇矿井测量 (22)第一章联系测量 (22)第一节基本要求 (22)第二节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 (23)第三节定向投点 (24)第四节陀螺经纬仪定向 (25)第五节几何定向 (28)第六节导入高程测量 (29)第二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30)第一节基本要求 (30)第二节导线点设置 (31)第三节水平角观测 (32)第四节边长测量 (33)第五节导线的延长 (35)第六节内业计算 (35)第三章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37)第一节基本要求 (37)第二节水准测量 (37)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38)第四章采区测量 (38)第四篇露天矿测量 (41)第一章露天矿平面控制测量 (41)第一节基本要求 (41)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43)第三节边长测量 (44)第四节内业计算 (44)第二章露天矿高程控制测量 (45)第一节基本要求 (45)第二节水准测量 (45)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46)第三章采剥场验收测量 (47)第一节基本要求 (47)第二节经纬仪视距测量和平板仪测量 (47)第三节验收量计算 (49)第四章排土场测图 (50)第五章开掘沟道、技术境界及爆破工作测量 (50)第五篇施工测量 (51)第一章基本要求 (51)第二章井口标定和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51)第一节井口标定 (51)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52)第三章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53)第一节立井普通法施工测量 (53)第二节立井特殊法施工测量 (55)第三节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 (57)第四节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 (60)第四章贯通测量 (60)第五章露天矿铁路、绞车道及栈桥施工测量 (61)第一节铁路测量 (61)第二节绞车道、栈桥的测量工作 (62)第六篇测绘资料 (64)第二章煤矿基本矿图 (64)第三章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70)第七篇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 (73)第一章基本要求 (73)第二章地表移动观测 (74)第一节观测站设置 (74)第二节观测工作 (76)第三节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78)第三章建筑物下采煤观测 (80)第四章铁路下采煤观测 (81)第五章水体下采煤观测 (82)第六章露天矿边坡移(滑)动观测 (83)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煤矿测量规程
![煤矿测量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8288604cf84b9d528ea7a7a.png)
煤矿测量规程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为了实现煤矿测量工作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煤矿测量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服务,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煤矿测量工作的只要任务是: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坑)测量控制系统,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2.依据设计文件,进行采掘(剥)、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剥)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3.利用测绘资料,解决煤矿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的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4.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5.定期进行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露天矿“二量”(开拓煤量、回采煤量)和露天矿采剥量的统计分析;正确反映煤矿采掘(剥)关系现状。
按《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失量进行统计个管理工作,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业务监督。
6.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开展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或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7.根据矿区地表和岩层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煤柱。
参与“三下”(铁路下、水柱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土地征用和村庄搬迁的方案设计和实施。
8.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测量;9.参与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3条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测量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勘踏,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在施册过程中,外业观测工作本身须有校核。
对起算数据、外业记录和计算成果均需经过严格的检查或对算。
对磁性介质存储的软件和数据,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考机。
重要测量工作必须独立地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和计算,工程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或说明)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煤矿测量规程
![煤矿测量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150697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4.png)
煤矿测量规程
煤矿测量规程是指煤矿勘测与评估中的规范性文件,它规定了煤矿勘测和评估的具体操作流程、要求、程序、权利义务等方面的规定,为煤矿勘测与评估提供了一些客观的依据与可操作性的准则。
煤矿测量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煤矿测量程序,包括煤矿测量任务安排、测量现场组织、工作程序的规定;
(二)煤矿测量技术标准,包括煤矿测量的原则、设备特性、测量质量要求、信息质量要求、测量费用结算等;
(三)测量材料的编制、检查及验收规定;
(四)测量费用的结算规定;
(五)配合测量的有关规定,包括:司线、协同测量等;
(六)测量资料的管理和归档规定;
(七)煤矿测量人员的质量管理规定,包括:测量报告审查、仪器使用检查等。
煤矿测量规程pdf
![煤矿测量规程pdf](https://img.taocdn.com/s3/m/5fdf652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3.png)
煤矿测量规程pdf煤矿测量规程煤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保障煤矿工作的安全稳定进行,我们制定了本煤矿测量规程,旨在规范煤矿测量工作,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煤矿生产运营的顺利进行。
一、测量工作组织(一)煤矿应建立专门的测量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测量工作,确保测量工作的专业性和连续性。
(二)测量部门应配备合适的测量仪器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校对,确保测量工作的精确性。
(三)测量部门负责测量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熟练的测量技能。
二、测量方法和流程(一)煤矿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包括地面测量和井下测量两种方式。
(二)测量前应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明确测量目的和测量范围,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
三、测量内容和要求(一)煤矿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矿井、矿井工程、矿井设备、煤炭储量等方面的测量。
(二)测量工作应具备精确性、可靠性和连续性的要求,测量结果应具备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三)测量数据应及时记录和统计,并建立完善的测量数据库,为煤矿生产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四、测量安全和环保措施(一)煤矿应加强测量安全教育,确保测量人员具备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测量仪器设备应符合安全规范,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环保要求,遵守环保法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测量质量评估和追溯(一)煤矿应建立测量质量评估制度,对测量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追溯,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测量数据应进行校核和验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煤矿应建立测量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测量资料和记录,为测量结果的追溯提供依据。
本煤矿测量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在执行规程的同时,应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加强测量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不断提高测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只有不断完善测量规程,才能更好地保障煤矿生产运营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最新整理矿山测量(测工)操作规程_1.docx
![最新整理矿山测量(测工)操作规程_1.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2ba0296c1c708a1294a4418.png)
最新整理矿山测量(测工)操作规程1.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编制矿山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为认真贯彻执行煤矿测量规程,实现煤矿测量工作标准化,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2.煤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井上下测量控制系统,测绘各种矿图满足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定期进行矿井三量,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监督,开展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的研究,进行矿区范围内地质测量,参与矿区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的编制工作。
3.测量工作开始前要编写技术设计书,施测过程和计算过程需有严格的校核,重要测量工作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并拟好资料归档工作。
4.对测绘仪器和工具要定期校检,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亦必须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进行检校。
5.从新生产水平开始必须采用全国统一坐标系统。
6.应积极引进先进仪器和设备,推广电子计算机和陆光测距技术,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7. 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1)在集团公司测设的四等首级控制wang的基础上测设5级加密控制wang,可采用三角wang,边角wang,导线wang布wang方法建立,其边长,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应符合规程要求。
(2)水平角观测所用经纬仪必须进行严格检验,进行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规程要求。
(3)光电测距仪要求定期检验,必须按测距仪说明书的规定操作仪器,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按规定表格执行。
(4)钢尺应进行比长后再用,量距的技术要求按规定表格执行。
(5)内业计算前应检查外业观测薄有无错误,当采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时,计算程序必须先经过手算检验方可,内业计算数字取位应符合规定。
8. 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1)地面首级高程控制wang采用集团公司测设的三等水准点,在此基础上依地形条件可用水准或三角高程方法进行加密控制。
(2)水准测量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的表格,内业计算取位按规定表格要求。
(3)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按规定表格执行,仪器觇标标高应用钢尺丈量两次,取平均值作最终结果。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c48ac33968011ca20091e2.png)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煤矿丈量规程之阿布丰王创作(2013最新版)目录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丈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为了实现煤矿丈量工作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煤矿丈量更好地为煤矿平安生产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服务,不竭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规程.第2条煤矿丈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建立矿区空中和井下(露天坑)丈量控制系统,为煤矿各项丈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2、依据设计文件,进行采掘(剥)、土建、管线和机电装置等工程丈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剥)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3、利用测绘资料,解决煤矿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的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4、测绘各种煤矿丈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5、按期进行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露天矿“二量”(开拓煤量、回采煤量)和露天矿采剥量的统计分析;正确反映煤矿采掘(剥)关系现状.按《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对煤矿各级储量静态及损失量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业务监督;6、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开展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或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环境呵护工作的研究;7、根据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呵护煤柱.介入“三下”(铁路下、水体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土地征用和村落搬场的方案设计和实施;8、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丈量;9、介入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第3条丈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丈量资料,进行需要的现场踏勘,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在施测过程中,外业观测工作自己须有校核,或者进行两次.对起算数据、外业记录和计算功效均须经过严格的检查或对算.对磁性介质存储的软件和数据,在使用前必需进行考机.重要丈量工作必需自力地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和计算,工程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或说明)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第4条为了保证测绘功效的质量,对测绘仪器、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按期检验、校正和维修.在进行重要丈量工作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亦必需检验和校正.第5条一个矿区应采纳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为了便于功效、成图的相互利用,应尽可能采纳国家3°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纳任意中央子午线或矿区平均高程面的矿区坐标系统.矿区面积小于50平方公里且无发展可能时,可采纳自力坐标系统.矿区高程尽可能采纳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无此条件时,方可采纳假定高程系统.第6条本规程空中控制丈量部份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和地形丈量部份,按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现行规范执行.第7条本规程以中误差与允许误差作为评定丈量精度的标准,允许误差一般采纳中误差的两倍.各煤矿应经常对实测功效进行总结分析,从求得各种丈量误差的参数.第8条所有的矿区都应积极缔造条件,引进先进仪器和先进设备,推广电子计算技术,逐步建立煤矿测绘资料和储量静态数据库,实现数据收集、存储、处置和绘图的自动化,不竭提高煤矿测绘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第9条在符合本规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倡采纳经过鉴定、行之有效的技术革新功效.第二篇矿区空中控制丈量第一章矿区空中平面控制丈量第一节基本要求第10条矿区空中控制网可采纳三角网、边角网、测边网和导线网等布网方法建立.矿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必需考虑矿区远景发展的需要.一般在国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基础上布设,其品级应依矿区走向长度,参照表1选定.表1的方法.第11条矿区空中各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1、三角网的布设应符合表2规定.2、测边网的布设应符合表3规定.3、光电测距导线的布设应符合表4规定.4、钢尺量距导线的布设应符合表5规定.表2在矿区布设基线和基线网作为控制网的起算边时,其布设应符合表6规定.表6第二节 水平角观测第13条水平角观测所用的经纬仪,必需进行严格的检验.对无检验资料的经纬仪,应依照《国家三角丈量和精密导线丈量规范》中第四章的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在进行矿区空中各级平面控制丈量、矿井联系丈量和重要工程丈量前应先调整好经纬仪三轴关系,然后进行下列项目的检验和校正.1、照准部旋转是否正确的检验;2、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测定及较正;3、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4、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发生的系统误差的检验;5、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6、光学对点器的检验和校正.经纬仪检验应详细记录、计算和整理,并装订成册. 第14条 矿区空中各级平面控制网的水平角观测: 1、三角丈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规定.表7表83、各测回间度盘整置位置σ用下列公式计算: 1)DJ 1、DJ 2级仪器:σ=180°(j -1)/m +i ′(j -1)+ω(j -1/2)/m 2)DJ 6级仪器: σ=180°(j -1)/m 式中 m ——测回数;J ——测回序号(j =1、2、……m );i ′——水平度盘最小间隔分划值,DJ 1级仪器为4′, DJ 2级仪器为10′;ω——测微盘分格数(或格值),DJ 1级仪器ω=60格,DJ 2级仪器ω=600″4、水平角的观测限差应不超越表9的规定.第三节 光电测距第15条 根据光电测距仪出厂的标称精度,按1km 计算的测距中误差按表10规定划分为三级.表10进行下列项目检测:1、经纬仪视准轴和测距仪照准头光轴之间平行性的检验与校正;2、照准误差的测定;3、幅相误差的测定;4、周期误差的测定;5、加常数、乘常数的测定;6、棱镜常数的测定;7、测程的检验;8、内部符合精度的检测;9、精测尺频率值的测定;10、电源电压对测距影响的检测;11、气压计和温度计的检验与校正;12、光学对点器的检验与校正.在进行矿区三、四等控制网测距前、后,应对第5项进行检测,取其平均值作为边长改正值.在作业过程中,当仪器稳定性较差或边长实测精度达不到要求时,应进行1、4、5、11、12项的测定与校正工作.第17条选择光电测距边的要求:1、测线应高出空中和离开障碍物1.5m以上,对精度要求较低的测距边可适当放宽;2、测线上不应有反光物体;3、测线应防止通过吸热、散热分歧的地域,加湖泊、河流、沼泽地和水稻田等.若无法防止时,应把测线高度提到2m以上,并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以减弱年夜气折射的影响;4、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处所,一般要求离开高压线5m以外;若测线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时,测线应离高压输电线2m以上:5、测距边两端点的高差不宜过年夜,当采纳经纬仪三角高程丈量的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时,测距边两端点的高差不应超越表11的规定.用水准高程丈量的两端点高差不受表11限制.第18条光电测距的作业要求:表111、作业人员必需受过专业训练,并按测距仪说明书的规定把持仪器;2、测距应在成象清晰和气象条件稳按时进行,雨、雪天和年夜气透明度很差及年夜风天气不宜作业;3、三、四等边长丈量应选在最佳观测时间内.最佳观测时间一般指日出后0.5~1.5h(小时)和日落前3~0.5h(小时).在山地沟谷地域应选择日落前的时间段内观测;4、晴天作业时,应给测距仪遮阳,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架设仪器后,测站和镜站均不得离人;5、当反射镜布景方向有反射物体时,应在反射镜后方遮上默布.测距时应暂停无线电通话,以免干扰;6、作业时一般应用检定测距仪时所用的温度计和气压计.测距前,应预先翻开温度计和气压计,并将温度计悬挂在离空中约1.5m左右的高处,气压计置平,放置地址应通风良好且不受阳光直射.使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时,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测记温度;7、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应符合表12规定.第19条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3规定.第20条对采纳三角高程测定的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时,其往返观测的高差互差应不年夜于S/10000(S为测距边斜距).表122、时间段是指分歧的观测时间,如上午、下午或分歧日期测同一条边;3、往返丈量时,必需将斜距化算到同一水平面上方可进行比力;4、±(A+B·D)为测距仪的标称精度.其中:A为固定误差,单元mm;B为比例误差,单元mm/km,D为测距边长度:单元km.第21条采纳倾斜角直接计算平距时,倾斜角测回数应符合表14的规定.第22条测距边计算应包括:记录的整理和检查;气象改正;加、乘常数的改正;倾斜改正;投影到水准面和高斯-克吕格平面的改正等.表14第四节钢尺量距第23条采纳因瓦基线尺丈量基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5规定.表15第24条采纳普通钢尺量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6规定.表16第五节内业计算第25条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功效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确认观测功效全部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计算.当使用电子计簿器时,打印输出的项目应与手记相同,存储在记簿器内的各项限差应打印在记录中.第26条三、四等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纳严密平差方法,四等以下平面控制网计算可采纳简化方法平差,平差后应进行精度评定.第27条采纳电子计算机平差时,计算法式必需经过手算验证,否则应对使用计算法式的数学模型、计算精度、输进项目等进行严格审查,确认无误后方可采纳.在进行平差计算时,对数据的输入应进行仔细核对,对计算结果亦应进行检校.打印输出的平差结果中,应列有起始数据和观测数据以及需要的中间结果.第28条内业计算数字取位应符合表17的规定.表17第二章矿区空中高程控制丈量第一节基本要求第29条矿区空中高程控制网可采纳水准丈量和三角高程丈量方法建立.三角高程丈量又分为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丈量和经伟仪三角高程丈量两种.第30条矿区空中高程首级控制网,一般应采纳水准丈量方法建立,其布设范围和品级选择,应符合表18的规定.表18平面控制网点的高程测定.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丈量,若按测距仪的精度计算能满足矿区空中高程控制的基本精度要求时,可以用来取代相应品级的水准丈量.第32条矿区空中高程首级控制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只有在山区或丘陵地带,才允许布设水准支线.各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起算点)不得年夜于±2cm.第二节水准丈量第33条水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9的规定.算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时,L为环线或附合路线总长度(km);2、n 为测站数;3、水准支线长度不应年夜于相应品级附合路线长度的1/4. 第34条 水准丈量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0的规定.表20差之差的限值相同.第35条 水准丈量的内业计算取位应符合表21规定.表21第三节 三角高程丈量第36条 矿区空中各级平面控制点的高程;可采纳三角高程丈量方法测定,并按四等水准丈量的要求连测.控制点高程和起算点高程都必需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第37条 三角高程一般应进行对向观测.倾斜角的观测,宜选择在中午前后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第38条 三角高程丈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规定.表22注:1、计算对向观测高差互差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2、S为边长,以km为单元.第39条仪器高和觇标高应用钢尺丈量两次,当互差不年夜于5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第40条采纳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取代品级水准丈量时,应按表19规定的往返较差和闭合差的要求进行设计,确定对光电测距和倾斜角观测的精度要求和施测方法.第三篇矿井丈量第一章联系丈量第一节基本要求第41条为了井上、下采纳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进行联系丈量.联系丈量应至少自力进行两次,在互差不超越限差时,采纳加权平均值或算术平均值作为丈量功效.第42条在进行联系丈量工作前,必需在井口附近建立近井点、高程基点和连测导线点,同时在进底车场稳固的岩石中或碹体上埋设很多于四个永导线点和三个高程基点(也可用永久导线点作为高程基点).第43条通过斜井或平硐的联系丈量,可从空中近井点开始,用经纬仪导线(包括用光电测距和钢尺量距)、三角高程或水准丈量的方法,按第三篇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有关要求进行.第44条各矿井应该尽量使用陀螺经纬仪定向,只有在确实不具备此条件时,才允许采纳几何定向.第45条采纳几何定向丈量方法时,从近井点推算的两次自力定向结果的互差,对两井和一井定向丈量分别不得超越1′和2′.当一井定向丈量的外界条件较差时,在满足采矿工程要求的前题下,互差可放宽至3′.井田一翼长度小于300m的小矿井,两次自力定向结果的互差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越10′.第46条通过立井井筒导入高程时,井下高程基点两次导入高程的互差,不得超越吉筒深度的1/8000.第47条在井田范围内,对各种通往空中的井巷,原则上都应进行联系丈量,并在井下用导线连接起来进行检验或平差处置.第48条在进行联系丈量工作前,应编制施测方案和技术办法,报矿务局地质丈量处(或矿总工程师)批准.在进行联系丈量工作时,应由一名丈量负责人全面指挥.第二节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丈量第49条在井口附近建立的近井点和高程基点应满足下列要求:1、尽可能埋设在便于观测、保管和不受开采影响的地址;2、近井点至井口的连测导线边数应不超越三个;3、高程基点很多于两个(近井点都可以作为高程基点).第50条近井点可在矿区三、四等三角网、测边网或边角网的基础上,用插网、插点和敷设经纬仪导线(钢尺量距或光电测距)等方法测设.近井点的精度,对测设它的起算点来说,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越±7cm,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越±10″.凡埋设位置符合第49条规定的二至四等三角点或同级导线点,均可作为近井点.以二级小三角网作为首级控制的小矿区,二级小三角点也可作为近井点.第51条为了满足一些重要井巷工程丈量的精度要求,各矿井在选择近井网(点)的安插方案时,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插,尽可能使各近井点位于同一个平面控制网中,并使相邻井口的近井点构成控制网中的一条边或力求间隔的边数最少.第52条由近井点向井口定向连接点连测时,应敷设测角中误差不超越±5″或±10″(用于以二级小三角网作为首级控制的小矿区)的闭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连测导线点应埋设标石,并尽可能与矿区控制网连测方向.第53条井口高程基点的丈量,应按四等水准丈量的精度要求测设.第三节定向投点第54条为了减小投点误差,投点和连接丈量期间应停止风机运转,否则应采用隔离或降低风速的办法.在淋水年夜的井筒,应采用挡水办法.第55条定向投点用的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绞车各部件必需能接受投点时所接受荷重的三倍,滚筒直径不得小于250mm,并必需有双闸;2.导向滑轮直径不得小于150mm;3.钢丝上悬挂的重铊,其悬挂点四周的重量应互相对称.第56条投点用的钢丝应尽可能采纳小直径的高强度钢丝.但必需保证足够的抗拉强度.钢丝上悬挂重铊的重量应是钢丝极限抗拉强度的60~70%.第57条垂线下放后,必需检查重铊与桶壁、桶底之间及垂线与井壁,井筒设备之间育无接触之处.当确认无接触后,方可进行连接丈量.采纳几何定向时,一井定向的两垂线间井上、下量得距离的互差,一般应不超越2mm.第58条摆动垂线的稳定位置可采纳标尺法、定中盘法或其它方法确定.采纳标尺法或定中盘法确定摆动垂线稳定位置时,应按垂线的最年夜摆幅在标尺上的位置,必需连续读取13次以上(次数为奇数)的读数,并取左、右读数平均值的中数作为垂线在标尺上的稳定位置.按上述方法应连续进行两次,两次结果的互差不得超越1mm.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如果垂线摆幅很小,可采纳仪器直接观测垂线的方法进行连接丈量.第59条用陀螺经纬仪进行定向丈量,需要投点传递坐标时,可采纳钢丝投点或激光投点.投点的误差不得年夜于20mm.第四节陀螺经纬仪定向第60条用陀螺经纬仪定向,可采纳跟踪逆转点法、中天法或其它方法进行.第61条陀螺经纬仪精度级别是按实际到达的一测回丈量陀螺方位角的中误差确定的,分为±15″和±25″两级.并应依此规定陀螺经纬仪定向的各项限差.第62条用陀螺经纬仪定向,应遵守下列规定:1.测定仪器常数的空中已知边坐标方位角的精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0条的规定.井下定向边的两端点必需是永久导线点,并应尽量满足无淋水、风小和便于观测的条件;否则应采用办法.定向边的长度应年夜于50m;2.陀螺经纬仪的悬挂带零位不能超越±0.5格,否则应及时进行校正,到达要求时,方可用于定向丈量;3.陀螺经纬仪一次定向应按下列法式进行:1)在空中已知边上采纳两测回(或三测回)丈量陀螺方位角,求得两个(或三个)仪器常数;2)在井下定向边上用两测回丈量陀螺方位角;3)返回空中后,要尽快在原已知边上再用两测回(或三测回)丈量陀螺方位角,再求得两个(或三个)仪器常数.4.同一边任意两测回丈量陀螺方位角的互差,对15″级和25″级仪器分别不得超越40″和60″;5.井下同一定向边两次自力陀螺经纬仪定向平均值的中误差,对15″和25″级仪器分别为±10″和±15″,其互差分别不超越40″和70″;6.井上、下观测应由同一观测者进行,仪器在搬运时,要防止波动和震动.第63条丈量陀螺方位角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空中观测时,仪器、三脚架和电源部份要防止阳光直射,并尽可能在温度变动较小、天气晴朗和风小的时间里进行;2.仪器应严格整平,观测过程中水准气泡偏离不得超越0.5格.每次丈量后,由一个测回转到下一个测回观测前,应停止陀螺转动10—15min,重新安排陀螺仪、整平和对中仪器,并使度盘位置变换180°/n(n 为测回次数);3.一测回丈量陀螺方位角的观测步伐如下:1)以经纬仪两个镜位观测测线方向值——测前方向值;2)对上架式陀螺经纬仪,应进行近似指北观测.若近似陀螺北偏离陀螺子午线的偏差,中天法应小于10′,跟踪逆转点法应小于60′;3)丈量悬挂带零位值——测前零位;4)用跟踪逆转点法,中天法或其它方法精确测定陀螺南方向值;5)丈量悬挂带零位值——测后零位;6)以经纬仪两个镜位观测测线方向值——测后方向值.测前和测后方向值的互差,对DJ2和DJ6.级经纬仪分别不得超越10″和25″.4.中天法比例常数C值取用实际测定值,最少要测定三次,每次测按时,照准部应先后置于陀螺子午线以东和以东和以西两个近似陀螺北位置.近似陀螺北偏离陀螺子午线以10′~15′为宜;5.观测限差规定如下:1)测前与测后零位值的互差,对15″级仪器不得超越0.2格,对其它仪器不得超越0.4格;2)采纳跟踪逆转点法观测时,一般应连续观测五个逆转点,计算三个陀螺摆动中值.相邻和间隔摆动中值的互差应符合表23的限差规定;表23摆动中值N,可按对称平均值法或舒勒平均值法计算.3)采纳中天法观测时,应连接观测五个中天时间,计自三个“两侧摆动”的时间差.时间差互差的限差应符合表23规定;4)井上、下零位变动超越±0.3格时,应加入零位改正.第五节几何定向第64条一井定向一般应采纳三角形连接法(图1).如条件受限制,也可采纳其它连接方法.图1 三角形连接法示意图——垂线;C——定向连接点第65条井上、井下连接三角形的图形应满足下列要求:1.两垂线间距离应尽可能的年夜;2.三角形的锐角γ应小于2°;3.a/c值应尽量小一些.第66条CD边长应尽量年夜.当CD边小于20m时,在C点进行水平角观测,其仪器必需对中三次,每次对中应将照准部(或基座)位置变换120°.一井定向所使用的仪器、测回数和限差应符合表24规定.表24仪器级别水位角观测方法测回数测角中误差限差半测回归零差各测回互差重新对中测回间互差DJ2全圆方向观测法3 6″12″12″60″DJ6全圆方向观测法6 6″30″30″72″接力,并记录丈量时的温度.在垂线稳定情况下,应用钢尺以分歧起点丈量六次,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结果,同一边长各次观测值互差不得年夜于2mm.在垂线摆动情况下,应将钢尺沿所量三角形的各边方向固定,然后用摆动观测的方法(至少连续读取六个读数)确定钢丝在钢尺上的稳定位置,以求得边长.每边均须用上述方法丈量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结果,两次丈量互差不得年夜于3mm.第68条为了检查连接三角形各边丈量的结果,应将解算得的C边长度与实际丈量结果进行比力,其互差在井上连接三角形中不得超越2mm;在井下连接三角形中不得超越4mm.第69条在进行两井定向丈量前,应根据一次定向中误差不超越±20″的要求,用预计方法确定井上、下连接导线的施测方案.第70条两井定向计算所得的井上、下两垂线距离之差,经投影改正后,应不超越井上、下连接丈量中误差的两倍.第六节导入高程丈量第71条通过立井导入高程丈量,可采纳钢尺法、钢丝法或其它方法.第72条井上、下高程基点与钢尺(丝)上相应标识表记标帜间的高差,应用水准仪以两次仪器高进行丈量,其互差不得超越4mm.第73条丈量钢丝上、下两标识表记标帜间的长度,可将钢丝抻直,放在平坦的空中上,并对其施加与导入高程时所用重陀重量相同的拉力,用光电测距仪丈量.若用钢尺丈量,应对钢尺施以比长时的拉力,并记录温度.往返丈量结果的互差不得年夜于L/8000(L为两标识表记标帜间的长度).钢丝两标识表记标帜间的长度,也可用比长台等其它方法丈量.。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d0101acfc789eb162dc804.png)
煤矿测量规程(2013最新版)目录第一篇总则 (1)第二篇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4)第一章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4)第一节基本要求 (4)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6)第三节光电测距 (8)第四节钢尺量距 (11)第五节内业计算 (12)第二章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13)第一节基本要求 (13)第二节水准测量 (14)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15)第三篇矿井测量 (17)第一章联系测量 (17)第一节基本要求 (17)第二节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 (18)第三节定向投点 (19)第四节陀螺经纬仪定向 (20)第五节几何定向 (23)第六节导入高程测量 (24)第二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25)第一节基本要求 (25)第二节导线点设置 (26)第三节水平角观测 (27)第四节边长测量 (28)第五节导线的延长 (30)第六节内业计算 (30)第三章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32)第一节基本要求 (32)第二节水准测量 (32)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33)第四章采区测量 (33)第四篇露天矿测量 (36)第一章露天矿平面控制测量 (36)第一节基本要求 (36)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38)第三节边长测量 (39)第四节内业计算 (39)第二章露天矿高程控制测量 (40)第一节基本要求 (40)第二节水准测量 (40)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41)第三章采剥场验收测量 (42)第一节基本要求 (42)第二节经纬仪视距测量和平板仪测量 (42)第三节验收量计算 (44)第四章排土场测图 (45)第五章开掘沟道、技术境界及爆破工作测量 (45)第五篇施工测量 (46)第一章基本要求 (46)第二章井口标定和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46)第一节井口标定 (46)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47)第三章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48)第一节立井普通法施工测量 (48)第二节立井特殊法施工测量 (50)第三节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 (52)第四节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 (55)第四章贯通测量 (55)第五章露天矿铁路、绞车道及栈桥施工测量 (56)第一节铁路测量 (56)第二节绞车道、栈桥的测量工作 (57)第六篇测绘资料 (59)第二章煤矿基本矿图 (59)第三章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65)第七篇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 (68)第一章基本要求 (68)第二章地表移动观测 (69)第一节观测站设置 (69)第二节观测工作 (71)第三节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73)第三章建筑物下采煤观测 (75)第四章铁路下采煤观测 (76)第五章水体下采煤观测 (77)第六章露天矿边坡移(滑)动观测 (78)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b9008158fafab068dc0293.png)
煤矿丈量规程之青柳念文创作(2013最新版)目录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丈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为了实现煤矿丈量工作尺度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煤矿丈量更好地为煤矿平安生产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服务,不竭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规程.第2条煤矿丈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坑)丈量节制系统,为煤矿各项丈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2、依据设计文件,停止采掘(剥)、土建、管线和机电装置等工程丈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剥)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停止检查和监督;3、操纵测绘资料,处理煤矿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的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4、测绘各种煤矿丈量图,知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5、定期停止矿井“三量”(开辟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露天矿“二量”(开辟煤量、回采煤量)和露天矿采剥量的统计分析;正确反映煤矿采掘(剥)关系现状.按《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失量停止统计和管理工作,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停止业务监督;6、建登时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展开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或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环境呵护工作的研究;7、根据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呵护煤柱.参与“三下”(铁路下、水体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土地征用和村庄搬家的方案设计和实施;8、停止矿区范围内的地籍丈量;9、参与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第3条丈量工作开端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丈量资料,停止需要的现场踏勘,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在施测过程中,外业观测工作自己须有校核,或者停止两次.对起算数据、外业记录和计算成果均须颠末严格的检查或对算.对磁性介质存储的软件和数据,在使用前必须停止考机.重要丈量工作必须独登时停止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和计算,工程竣事后要编写技术总结(或说明)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第4条为了包管测绘成果的质量,对测绘仪器、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定期检验、校正和维修.在停止重要丈量工作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亦必须检验和校正.第5条一个矿区应采取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操纵,应尽能够采取国家3°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可采取任意中央子午线或矿区平均高程面的矿区坐标系统.矿区面积小于50平方公里且无发展能够时,可采取独立坐标系统.矿区高程尽能够采取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无此条件时,方可采取假定高程系统.第6条本规程地面节制丈量部分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和地形丈量部分,按国家测绘局颁布的现行规范执行.第7条本规程以中误差与允许误差作为评定丈量精度的尺度,允许误差一般采取中误差的两倍.各煤矿应常常对实测成果停止总结分析,从求得各种丈量误差的参数.第8条所有的矿区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先进仪器和先进设备,推广电子计算技术,逐步建立煤矿测绘资料和储量动态数据库,实现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绘图的自动化,不竭提高煤矿测绘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第9条在符合本规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倡采取颠末鉴定、行之有效的技术革新成果.第二篇矿区地面节制丈量第一章矿区地面平面节制丈量第一节基本要求第10条矿区地面节制网可采取三角网、边角网、测边网和导线网等布网方法建立.矿区首级平面节制网必须思索矿区远景发展的需要.一般在国家一、二等平面节制网基础上布设,其等级应依矿区走向长度,参照表1选定.表1法.第11条矿区地面各级平面节制网的布设:1、三角网的布设应符合表2规定.2、测边网的布设应符合表3规定.3、光电测距导线的布设应符合表4规定.4、钢尺量距导线的布设应符合表5规定.表2在矿区布设基线和基线网作为节制网的起算边时,其布设应符合表6规定.表6第二节水平角观测第13条水平角观测所用的经纬仪,必须停止严格的检验.对于无检验资料的经纬仪,应依照《国家三角丈量和紧密导线丈量规范》中第四章的规定停止全面检验.在停止矿区地面各级平面节制丈量、矿井接洽丈量和重要工程丈量前应先调整好经纬仪三轴关系,然后停止下列项目标检验和校正.1、照准部旋转是否正确的检验;2、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测定及较正;3、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4、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发生的系统误差的检验;5、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6、光学对点器的检验和校正.经纬仪检验应详细记录、计算和整理,并装订成册.第14条矿区地面各级平面节制网的水平角观测:1、三角丈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规定.表7表83、各测回间度盘整置位置σ用下列公式计算:1)DJ1、DJ2级仪器:σ=180°(j-1)/m+i′(j-1)+ω(j-1/2)/m2)DJ6级仪器:σ=180°(j-1)/m式中m——测回数;J——测回序号(j=1、2、……m);i′——水平度盘最小间隔分划值,DJ1级仪器为4′,DJ2级仪器为10′;ω——测微盘分格数(或格值),DJ1级仪器ω=60格,DJ2级仪器ω=600″4、水平角的观测限差应不超出表9的规定.第三节光电测距第15条根据光电测距仪出厂的标称精度,按1km计算的测距中误差按表10规定划分为三级.表10下列项目检测:1、经纬仪视准轴和测距仪照准头光轴之间平行性的检验与校正;2、照准误差的测定;3、幅相误差的测定;4、周期误差的测定;5、加常数、乘常数的测定;6、棱镜常数的测定;7、测程的检验;8、外部符合精度的检测;9、精测尺频率值的测定;10、电源电压对测距影响的检测;11、气压计和温度计的检验与校正;12、光学对点器的检验与校正.在停止矿区三、四等节制网测距前、后,应对第5项停止检测,取其平均值作为边长改正值.在作业过程中,当仪器稳定性较差或边长实测精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停止1、4、5、11、12项的测定与校正工作.第17条选择光电测距边的要求:1、测线应高出地面和分开障碍物1.5m以上,对精度要求较低的测距边可适当放宽;2、测线上不该有反光物体;3、测线应防止通过吸热、散热分歧的地区,加湖泊、河流、沼泽地和水稻田等.若无法防止时,应把测线高度提到2m以上,并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以减弱大气折射的影响;4、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一般要求分开高压线5m以外;若测线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时,测线应离高压输电线2m以上:5、测距边两头点的高差不宜过大,当采取经纬仪三角高程丈量的高差停止倾斜改正时,测距边两头点的高差不该超出表11的规定.用水准高程丈量的两头点高差不受表11限制.第18条光电测距的作业要求:表111、作业人员必须受过专业训练,并按测距仪说明书的规定操纵仪器;2、测距应在成象清晰和气象条件稳定时停止,雨、雪天和大气透明度很差及大风天气不宜作业;3、三、四等边长丈量应选在最佳观测时间内.最佳观测时间一般指日出后0.5~1.5h (小时)和日落前3~0.5h (小时).在山地沟谷地区应选择日落前的时间段内观测;4、晴天作业时,应给测距仪遮阳,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架设仪器后,测站和镜站均不得离人;5、当反射镜布景方向有反射物体时,应在反射镜后方遮上默布.测距时应暂停无线电通话,以免干扰;6、作业时一般应用检定测距仪时所用的温度计和气压计.测距前,应预先打开温度计和气压计,并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地面约 1.5m 左右的高处,气压计置平,放置地点应通风杰出且不受阳光直射.使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时,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测记温度;7、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应符合表12规定. 第19条 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3规定.第20条对采取三角高程测定的高差停止倾斜改正时,其往返观测的高差互差应不大于S /10000(S 为测距边斜距).表12注:1、测回的含义是照准方针一次,读数四次;2、时间段是指分歧的观测时间,如上午、下午或分歧日期测同一条边;3、往返丈量时,必须将斜距化算到同一水平面上方可停止比较;4、±(A+B·D)为测距仪的标称精度.其中:A为固定误差,单位mm;B为比例误差,单位mm/km,D为测距边长度:单位km.第21条采取倾斜角直接计算平距时,倾斜角测回数应符合表14的规定.第22条测距边计算应包含:记录的整理和检查;气象改正;加、乘常数的改正;倾斜改正;投影到水准面和高斯-克吕格平面的改正等.表14第四节钢尺量距第23条采取因瓦基线尺丈量基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5规定.表15第24条采取普通钢尺量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6规定.表16第五节内业计算第25条观测工作竣事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知足各项限差要求,确认观测成果全部知足要求后,方可停止计算.当使用电子计簿器时,打印输出的项目应与手记相同,存储在记簿器内的各项限差应打印在记录中.第26条三、四等平面节制网的计算应采取严密平差方法,四等以下平面节制网计算可采取简化方法平差,平差后应停止精度评定.第27条采取电子计算机平差时,计算程序必须颠末手算验证,否则应对使用计算程序的数学模子、计算精度、输出项目等停止严格审查,确认无误后方可采取.在停止平差计算时,对数据的输入应停止仔细核对,对计算成果亦应停止检校.打印输出的平差成果中,应列有起始数据和观测数据以及需要的中间成果.第28条内业计算数字取位应符合表17的规定.表17第二章矿区地面高程节制丈量第一节基本要求第29条矿区地面高程节制网可采取水准丈量和三角高程丈量方法建立.三角高程丈量又分为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丈量和经伟仪三角高程丈量两种.第30条矿区地面高程首级节制网,一般应采取水准丈量方法建立,其布设范围和等级选择,应符合表18的规定.表18第31条三角高程丈量主要用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高程节制和平面节制网点的高程测定.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丈量,若按测距仪的精度计算能知足矿区地面高程节制的基本精度要求时,可以用来代替相应等级的水准丈量.第32条矿区地面高程首级节制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道路或结点网,只有在山区或丘陵地带,才允许布设水准支线.各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cm.第二节水准丈量第33条水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9的规定.线或附合道路闭合差时,L为环线或附合道路总长度(km);2、n为测站数;3、水准支线长度不该大于相应等级附合道路长度的1/4.第34条水准丈量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0的规定.表20差的限值相同.第35条水准丈量的内业计算取位应符合表21规定.表21第三节三角高程丈量第36条矿区地面各级平面节制点的高程;可采取三角高程丈量方法测定,并按四等水准丈量的要求连测.节制点高程和起算点高程都必须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第37条三角高程一般应停止对向观测.倾斜角的观测,宜选择在中午前后有利的条件下停止.第38条三角高程丈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规定.表222、S为边长,以km为单位.第39条仪器高和觇标高应用钢尺丈量两次,当互差不大于5mm 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第40条采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代替等级水准丈量时,应按表19规定的往返较差和闭合差的要求停止设计,确定对光电测距和倾斜角观测的精度要求和施测方法.第三篇矿井丈量第一章接洽丈量第一节基本要求第41条为了井上、下采取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停止接洽丈量.接洽丈量应至少独立停止两次,在互差不超出限差时,采取加权平均值或算术平均值作为丈量成果.第42条在停止接洽丈量工作前,必须在井口附近建立近井点、高程基点和连测导线点,同时在进底车场稳固的岩石中或碹体上埋设很多于四个永导线点和三个高程基点(也可用永久导线点作为高程基点).第43条通过斜井或平硐的接洽丈量,可从地面近井点开端,用经纬仪导线(包含用光电测距和钢尺量距)、三角高程或水准丈量的方法,按第三篇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有关要求停止.第44条各矿井应该尽能够使用陀螺经纬仪定向,只有在确实不具有此条件时,才允许采取几何定向.第45条采取几何定向丈量方法时,从近井点推算的两次独立定向成果的互差,对两井和一井定向丈量分别不得超出1′和2′.当一井定向丈量的外界条件较差时,在知足采矿工程要求的前题下,互差可放宽至3′.井田一翼长度小于300m的小矿井,两次独立定向成果的互差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出10′.第46条通过立井井筒导入高程时,井下高程基点两次导入高程的互差,不得超出吉筒深度的1/8000.第47条在井田范围内,对各种通往地面的井巷,原则上都应停止接洽丈量,并在井下用导线毗连起来停止检验或平差处理.第48条在停止接洽丈量工作前,应编制施测方案和技术措施,报矿务局地质丈量处(或矿总工程师)批准.在停止接洽丈量工作时,应由一名丈量负责人全面指挥.第二节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丈量第49条在井口附近建立的近井点和高程基点应知足下列要求:1、尽能够埋设在便于观测、保管和不受开采影响的地点;2、近井点至井口的连测导线边数应不超出三个;3、高程基点很多于两个(近井点都可以作为高程基点).第50条近井点可在矿区三、四等三角网、测边网或边角网的基础上,用插网、插点和敷设经纬仪导线(钢尺量距或光电测距)等方法测设.近井点的精度,对于测设它的起算点来讲,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出±7cm,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出±10″.凡埋设位置符合第49条规定的二至四等三角点或同级导线点,都可作为近井点.以二级小三角网作为首级节制的小矿区,二级小三角点也可作为近井点.第51条为了知足一些重要井巷工程丈量的精度要求,各矿井在选择近井网(点)的安插方案时,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插,尽能够使各近井点位于同一个平面节制网中,并使相邻井口的近井点构成节制网中的一条边或力图间隔的边数最少.第52条由近井点向井口定向毗连点连测时,应敷设测角中误差不超出±5″或±10″(用于以二级小三角网作为首级节制的小矿区)的闭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连测导线点应埋设标石,并尽能够与矿区节制网连测方向.第53条井口高程基点的丈量,应按四等水准丈量的精度要求测设.第三节定向投点第54条为了减小投点误差,投点和毗连丈量期间应停止风机运转,否则应采纳隔离或降低风速的措施.在淋水大的井筒,应采纳挡水措施.第55条定向投点用的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绞车各部件必须能承受投点时所承受荷重的三倍,滚筒直径不得小于250mm,并必须有双闸;2.导向滑轮直径不得小于150mm;3.钢丝上悬挂的重铊,其悬挂点四周的重量应互相对称.第56条投点用的钢丝应尽能够采取小直径的高强度钢丝.但必须包管足够的抗拉强度.钢丝上悬挂重铊的重量应是钢丝极限抗拉强度的60~70%.第57条垂线下放后,必须检查重铊与桶壁、桶底之间及垂线与井壁,井筒设备之间育无接触之处.当确认无接触后,方可停止毗连丈量.采取几何定向时,一井定向的两垂线间井上、下量得间隔的互差,一般应不超出2mm.第58条摆动垂线的稳定位置可采取标尺法、定中盘法或其它方法确定.采取标尺法或定中盘法确定摆动垂线稳定位置时,应按垂线的最大摆幅在标尺上的位置,必须持续读取13次以上(次数为奇数)的读数,并取左、右读数平均值的中数作为垂线在标尺上的稳定位置.按上述方法应持续停止两次,两次成果的互差不得超出1mm.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如果垂线摆幅很小,可采取仪器直接观测垂线的方法停止毗连丈量.第59条用陀螺经纬仪停止定向丈量,需要投点传递坐标时,可采取钢丝投点或激光投点.投点的误差不得大于20mm.第四节陀螺经纬仪定向第60条用陀螺经纬仪定向,可采取跟踪逆转点法、中天法或其它方法停止.第61条陀螺经纬仪精度级别是按实际达到的一测回丈量陀螺方位角的中误差确定的,分为±15″和±25″两级.并应依此规定陀螺经纬仪定向的各项限差.第62条用陀螺经纬仪定向,应遵守下列规定:1.测定仪器常数的地面已知边坐标方位角的精度应符合本规程第50条的规定.井下定向边的两头点必须是永久导线点,并应尽能够知足无淋水、风小和便于观测的条件;否则应采纳措施.定向边的长度应大于50m;2.陀螺经纬仪的悬挂带零位不克不及超出±0.5格,否则应及时停止校正,达到要求时,方可用于定向丈量;3.陀螺经纬仪一次定向应按下列程序停止:1)在地面已知边上采取两测回(或三测回)丈量陀螺方位角,求得两个(或三个)仪器常数;2)在井下定向边上用两测回丈量陀螺方位角;3)返回地面后,要尽快在原已知边上再用两测回(或三测回)丈量陀螺方位角,再求得两个(或三个)仪器常数.4.同一边任意两测回丈量陀螺方位角的互差,对15″级和25″级仪器分别不得超出40″和60″;5.井下同一定向边两次独立陀螺经纬仪定向平均值的中误差,对15″和25″级仪器分别为±10″和±15″,其互差分别不超出40″和70″;6.井上、下观测应由同一观测者停止,仪器在搬运时,要防止颠簸和震动.第63条丈量陀螺方位角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地面观测时,仪器、三脚架和电源部分要防止阳光直射,并尽能够在温度变更较小、天气晴朗和风小的时间里停止;2.仪器应严格整平,观测过程中水准气泡偏离不得超出0.5格.每次丈量后,由一个测回转到下一个测回观测前,应停止陀螺转动10—15min,重新安顿陀螺仪、整平和对中仪器,并使度盘位置变换180°/n(n为测回次数);3.一测回丈量陀螺方位角的观测步调如下:1)以经纬仪两个镜位观测测线方向值——测前方向值;2)对上架式陀螺经纬仪,应停止近似指北观测.若近似陀螺北偏离陀螺子午线的偏差,中天法应小于10′,跟踪逆转点法应小于60′;3)丈量悬挂带零位值——测前零位;4)用跟踪逆转点法,中天法或其它方法切确测定陀螺北方向值;5)丈量悬挂带零位值——测后零位;6)以经纬仪两个镜位观测测线方向值——测后方向值.测前和测后方向值的互差,对DJ2和DJ6.级经纬仪分别不得超出10″和25″.4.中天法比例常数C值取用实际测定值,最少要测定三次,每次测定时,照准部应先后置于陀螺子午线以东和以东和以西两个近似陀螺北位置.近似陀螺北偏离陀螺子午线以10′~15′为宜;5.观测限差规定如下:1)测前与测后零位值的互差,对15″级仪器不得超出0.2格,对其它仪器不得超出0.4格;2)采取跟踪逆转点法观测时,一般应持续观测五个逆转点,计算三个陀螺摆动中值.相邻和间隔摆动中值的互差应符合表23的限差规定;表23摆动中值N,可按对称平均值法或舒勒平均值法计算.3)采取中天法观测时,应毗连观测五个中天时间,计自三个“两侧摆动”的时间差.时间差互差的限差应符合表23规定;4)井上、下零位变更超出±0.3格时,应加入零位改正.第五节几何定向第64条一井定向一般应采取三角形毗连法(图1).如条件受限制,也可采取其它毗连方法.图1 三角形毗连法示意图——垂线;C——定向毗连点第65条井上、井下毗连三角形的图形应知足下列要求:1.两垂线间间隔应尽能够的大;2.三角形的锐角γ应小于2°;3.a/c值应尽能够小一些.第66条CD边长应尽能够大.当CD边小于20m时,在C点停止水平角观测,其仪器必须对中三次,每次对中应将照准部(或基座)位置变换120°.一井定向所使用的仪器、测回数和限差应符合表24规定.表24仪器级别水位角观测方法测回数测角中误差限差半测回归零差各测回互差重新对中测回间互差力,并记录丈量时的温度.在垂线稳定情况下,应用钢尺以分歧起点丈量六次,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成果,同一边长各次观测值互差不得大于2mm.在垂线摆动情况下,应将钢尺沿所量三角形的各边方向固定,然后用摆动观测的方法(至少持续读取六个读数)确定钢丝在钢尺上的稳定位置,以求得边长.每边均须用上述方法丈量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成果,两次丈量互差不得大于3mm.第68条为了检查毗连三角形各边丈量的成果,应将解算得的C边长度与实际丈量成果停止比较,其互差在井上毗连三角形中不得超出2mm;在井下毗连三角形中不得超出4mm.第69条在停止两井定向丈量前,应根据一次定向中误差不超出±20″的要求,用预计方法确定井上、下毗连导线的施测方案.第70条两井定向计算所得的井上、下两垂线间隔之差,经投影改正后,应不超出井上、下毗连丈量中误差的两倍.第六节导入高程丈量第71条通过立井导入高程丈量,可采取钢尺法、钢丝法或其它方法.第72条井上、下高程基点与钢尺(丝)上相应标记间的高差,应用水准仪以两次仪器高停止丈量,其互差不得超出4mm.第73条丈量钢丝上、下两标记间的长度,可将钢丝抻直,放在平坦的地面上,并对其施加与导入高程时所用重陀重量相同的拉力,用光电测距仪丈量.若用钢尺丈量,应对钢尺施以比长时的拉力,并记录温度.往。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2013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2013](https://img.taocdn.com/s3/m/a8023104f61fb7360a4c65b3.png)
煤矿测量规程(2013最新版)目录第一篇总则 (6)第二篇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9)第一章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9)第一节基本要求 (9)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11)第三节光电测距 (13)第四节钢尺量距 (16)第五节内业计算 (17)第二章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18)第一节基本要求 (18)第二节水准测量 (19)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20)第三篇矿井测量 (22)第一章联系测量 (22)第一节基本要求 (22)第二节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 (23)第三节定向投点 (24)第四节陀螺经纬仪定向 (25)第五节几何定向 (28)第六节导入高程测量 (29)第二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30)第一节基本要求 (30)第二节导线点设置 (32)第三节水平角观测 (33)第四节边长测量 (33)第五节导线的延长 (35)第六节内业计算 (36)第三章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37)第一节基本要求 (37)第二节水准测量 (38)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38)第四章采区测量 (39)第四篇露天矿测量 (41)第一章露天矿平面控制测量 (41)第一节基本要求 (41)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43)第三节边长测量 (44)第四节内业计算 (44)第二章露天矿高程控制测量 (45)第一节基本要求 (45)第二节水准测量 (45)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46)第三章采剥场验收测量 (47)第一节基本要求 (47)第二节经纬仪视距测量和平板仪测量 (47)第三节验收量计算 (49)第四章排土场测图 (50)第五章开掘沟道、技术境界及爆破工作测量 (50)第五篇施工测量 (51)第一章基本要求 (51)第二章井口标定和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51)第一节井口标定 (51)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52)第三章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53)第一节立井普通法施工测量 (53)第二节立井特殊法施工测量 (55)第三节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 (57)第四节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 (59)第四章贯通测量 (60)第五章露天矿铁路、绞车道及栈桥施工测量 (61)第一节铁路测量 (61)第二节绞车道、栈桥的测量工作 (62)第六篇测绘资料 (64)第二章煤矿基本矿图 (64)第三章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70)第七篇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 (73)第一章基本要求 (73)第二章地表移动观测 (74)第一节观测站设置 (74)第二节观测工作 (76)第三节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78)第三章建筑物下采煤观测 (80)第四章铁路下采煤观测 (81)第五章水体下采煤观测 (82)第六章露天矿边坡移(滑)动观测 (83)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02b1a53c1ec5da50e270f9.png)
煤矿测量规程(2013最新版)目录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临盆扶植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扶植.临盆.改革和编制长远成长筹划等各项工作的基本.为了实现煤矿测量工作尺度化,进一步进步工作质量,使煤矿测量更好地为煤矿安然临盆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本办事,不竭进步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订本规程.第2条煤矿测量工作的重要义务是:1.树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坑)测量掌握体系,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供给起算数据;2.根据设计文件,进行采掘(剥).土建.管线和机电装配等工程测量工作,并在煤矿根本扶植和临盆各个阶段,对采掘(剥)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讨和监视;3.运用测绘材料,解决煤矿临盆.扶植和改革中提出的各类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祸的预防.抢救供给有关的测绘材料;4.测绘各类煤矿测量图,知足煤矿临盆.扶植和筹划各阶段的须要;5.按期进行矿井“三量”(开辟煤量.预备煤量和回采煤量).露天矿“二量”(开辟煤量.回采煤量)和露天矿采剥量的统计剖析;准确反应煤矿采掘(剥)关系近况.按《临盆矿井储量治理规程》的请求;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掉量进行统计和治理工作,对煤炭资本的合理开采进行营业监视;6.树登时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不雅测站,开展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纪律.采矿或非采矿沉陷分解治理以及环情形呵护工作的研讨;7.根据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正各类呵护煤柱.介入“三下”(铁路下.水体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分解治理以及地盘征用和村庄搬家的筹划设计和实行;8.进行矿区规模内的地籍测量;9.介入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临盆筹划和长远成长筹划的编制工作.第3条测量工作开端前,应根据义务请求,收集和剖析有关测量材料,进行须要的现场踏勘,制订经济合理的技巧筹划,编写技巧设计书.在施测进程中,外业不雅测工作本身须有校核,或者进行两次.对起算数据.外业记载和盘算成果均须经由严厉的检讨或对算.对磁性介质存储的软件和数据,在运用前必须进行考机.重要测量工作必须自力地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不雅测和盘算,工程停滞后要编写技巧总结(或解释)并做好材料整顿归档工作.第4条为了包管测绘成果的质量,对测绘仪器.对象应增强治理,精心运用,按期磨练.校订和维修.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对所运用的仪器.对象亦必须磨练和校订.第5条一个矿区应采取同一的坐标和高程体系.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互响运用,应尽可能采取国度3°带高斯平面坐标体系.在特别情形下,可采取随意率性中心子午线或矿区平均高程面的矿区坐标体系.矿区面积小于50平方公里且无成长可能时,可采取自力坐标体系.矿区高程尽可能采取1985国度高程基准,当无此前提时,方可采取假定高程体系.第6条本规程地面掌握测量部分未划定的其它技巧要乞降地形测量部分,按国度测绘局颁布的现行规范履行.第7条本规程以中误差与许可误差作为评定测量精度的尺度,许可误差一般采取中误差的两倍.各煤矿应经常对实测成果进行总结剖析,从求得各类测量误差的参数.第8条所有的矿区都应积极创造前提,引进先辈仪器和先辈装备,推广电子盘算技巧,慢慢树立煤矿测绘材料和储量动态数据库,实现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画图的主动化,不竭进步煤矿测绘技巧的现代化治理程度.第9条在相符本规程精度请求的前提下,应倡导采取经由判定.行之有用的技巧改革成果.第二篇矿区地面掌握测量第一章矿区地面平面掌握测量第一节根本请求第10条矿区地面掌握网可采取三角网.边角网.测边网和导线网等布网办法树立.矿区首级平面掌握网必须斟酌矿区前景成长的须要.一般在国度一.二等平面掌握网基本上布设,其等级应依矿区走向长度,参照表1选定.表1第11条矿区地面各级平面掌握网的布设:1.三角网的布设应相符表2划定.2.测边网的布设应相符表3划定.3.光电测距导线的布设应相符表4划定.4.钢尺量距导线的布设应相符表5划定.表2在矿区布设基线和基线网作为掌握网的起算边时,其布设应相符表6划定.表6第二节程度角不雅测第13条程度角不雅测所用的经纬仪,必须进行严厉的磨练.对于无磨练材料的经纬仪,应按照《国度三角测量和周详导线测量规范》中第四章的划定进行周全磨练.在进行矿区地面各级平面掌握测量.矿井接洽测量和重要工程测量前应先调剂好经纬仪三轴关系,然落后行下列项目标磨练和校订.1.照准部扭转是否准确的磨练;2.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测定及较正;3.垂直微动螺旋运用准确性的磨练;4.照准部扭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体系误差的磨练;5.程度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6.光学对点器的磨练和校订.经纬仪磨练应具体记载.盘算和整顿,并装订成册.第14条矿区地面各级平面掌握网的程度角不雅测:1.三角测量程度角不雅测的技巧请求应相符表7划定.表7表83.各测回间度盘整置地位σ用下列公式盘算:1)DJ1.DJ2级仪器:σ=180°(j-1)/m+i′(j-1)+ω(j-1/2)/m2)DJ6级仪器:σ=180°(j-1)/m式中m——测回数;J——测回序号(j=1.2.……m);i′——程度度盘最小距离分划值,DJ1级仪器为4′,DJ2级仪器为10′;ω——测微盘分格数(或格值),DJ1级仪器ω=60格,DJ2级仪器ω=600″4.程度角的不雅测限差应不超出表9的划定.第三节光电测距第15条根据光电测距仪出厂的标称精度,按1km盘算的测距中误差按表10划定划分为三级.表10列项目检测:1.经纬仪视准轴和测距仪照准头光轴之间平行性的磨练与校订;2.照准误差的测定;3.幅相误差的测定;4.周期误差的测定;5.加常数.乘常数的测定;6.棱镜常数的测定;7.测程的磨练;8.内部相符精度的检测;9.精测尺频率值的测定;10.电源电压对测距影响的检测;11.气压计和温度计的磨练与校订;12.光学对点器的磨练与校订.在进行矿区三.四等掌握网测距前.后,应对第5项进行检测,取其平均值作为边长纠正值.在功课进程中,当仪器稳定性较差或边长实测精度达不到请求时,应进行1.4.5.11.12项的测定与校订工作.第17条选择光电测距边的请求:1.测线应凌驾地面和分开障碍物1.5m以上,对精度请求较低的测距边可恰当放宽;2.测线上不该有反光物体;3.测线应防止经由过程吸热.散热不合的地区,加湖泊.河道.池沼地和水稻田等.若无法防止时,应把测线高度提到2m以上,并选择有利的不雅测时光,以削弱大气折射的影响;4.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一般请求分开高压线5m以外;若测线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时,测线应离高压输电线2m以上:5.测距边两头点的高差不宜过大,当采取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的高差进行竖直纠正时,测距边两头点的高差不该超出表11的划定.用水准高程测量的两头点高差不受表11限制.第18条光电测距的功课请求:表111.功课人员必须受过专业练习,并按测距仪解释书的划定操纵仪器;2.测距应在成象清楚和蔼象前提稳准时进行,雨.雪天和大气透明度很差及大风气象不宜功课;3.三.四等边长测量应选在最佳不雅测时光内.最佳不雅测时光一般指日出后0.5~1.5h(小时)和日落前3~0.5h(小时).在山地沟谷地区应选择日落前的时光段内不雅测;4.好天功课时,应给测距仪遮阳,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架设仪器后,测站和镜站均不得离人;5.当反射镜布景偏向有反射物体时,应在反射镜后方遮上默布.测距时应暂停无线电通话,以免干扰;6.功课时一般运用检定测距仪时所用的温度计和蔼压计.测距前,应预先打开温度计和蔼压计,并将温度计吊挂在离地面约 1.5m阁下的高处,气压计置平,放置地点应通风优越且不受阳光直射.运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时,应按运用解释书的划定测记温度;7.气候数据的测定请求应相符表12划定.第19条光电测距的技巧请求应相符表13划定.第20条对采取三角高程测定的高差进行竖直纠正时,其往返不雅测的高差互差应不大于S/10000(S为测距边斜距).表12注:1.测回的寄义是照准目标一次,读数四次;2.时光段是指不合的不雅测时光,如上午.下昼或不合日期测同一条边;3.往返测量时,必须将斜距化算到同一程度面上方可进行比较;4.±(A +B ·D )为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个中:A 为固定误差,单位mm;B 为比例误差,单位mm/km,D 为测距边长度:单位km.第21条 采取竖直角直接盘算平距时,竖直角测回数应相符表14的划定.第22条 测距边盘算应包含:记载的整顿和检讨;气候纠正;加.乘常数的纠正;竖直纠正;投影到水准面和高斯-克吕格平面的纠正等.表14第四节 钢尺量距第23条 采取因瓦基线尺测量基线的技巧请求应相符表15划定.表15第24条 采取通俗钢尺量距的技巧请求应相符表16划定.表16第五节 内业盘算第25条 不雅测工作停滞后,应实时整顿和检讨外业不雅测手簿中所有盘算是否准确,不雅测成果是否知足各项限差请求,确认不雅测成果全体知足请求后,方可进行盘算.当运用电子计簿器时,打印输出的项目应与手记雷同,存储在记簿器内的各项限差应打印在记载中.第26条 三.四等平面掌握网的盘算应采取周密平差办法,四等以下平面掌握网盘算可采取简化办法平差,平差后应进行精度评定.第27条 采取电子盘算机平差时,盘算程序必须经由手算验证,不然应对运用盘算程序的数学模子.盘算精度.输出项目等进行严厉审查,确认无误后方可采取.在进行平差盘算时,对数据的输入应进行细心查对,对盘算成果亦应进行检校.打印输出的平差成果中,应列有肇端数据和不雅测数据以及须要的中心成果.第28条 内业盘算数字取位应相符表17的划定.表17第二章矿区地面高程掌握测量第一节根本请求第29条矿区地面高程掌握网可采取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办法树立.三角高程测量又分为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经伟仪三角高程测量两种.第30条矿区地面高程首级掌握网,一般应采取水准测量办法树立,其布设规模和等级选择,应相符表18的划定.表18掌握网点的高程测定.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若按测距仪的精度盘算能知足矿区地面高程掌握的根本精度请求时,可以用来代替响应等级的水准测量.第32条矿区地面高程首级掌握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只有在山区或丘陵地带,才许可布设水准支线.各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cm.第二节水准测量第33条水准网的重要技巧请求,应相符表19的划定.注:1.盘算两水准点往返测互差时,为水准点间路线长度km;盘算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时,L为环线或附合路线总长度(km);2.n为测站数;3.水准支线长度不该大于响应等级附合路线长度的1/4.第34条水准测量不雅测的技巧请求应相符表20的划定.表20差的限值雷同.第35条水准测量的内业盘算取位应相符表21划定.表21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第36条矿区地面各级平面掌握点的高程;可采取三角高程测量办法测定,并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请求连测.掌握点高程和起算点高程都必须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第37条三角高程一般应进行对向不雅测.竖直角的不雅测,宜选择在正午前后有利的前提下进行.第38条三角高程测量的技巧请求应相符表22划定.表222.S为边长,以km为单位.第39条仪器高和觇标高运用钢尺测量两次,当互差不大于5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第40条采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代替等级水准测量时,应按表19划定的往返较差和闭合差的请求进行设计,肯定对光电测距和竖直角不雅测的精度要乞降施测办法.第三篇矿井测量第一章接洽测量第一节根本请求第41条为了井上.下采取同一的平面坐标体系和高程体系,应进行接洽测量.接洽测量应至少自力进行两次,在互差不超出限差时,采取加权平均值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成果.第42条在进行接洽测量工作前,必须在井口邻近树立近井点.高程基点和连测导线点,同时在进底车场稳定的岩石中或碹体上埋设许多于四个永导线点和三个高程基点(也可用永远导线点作为高程基点).第43条经由过程斜井或平硐的接洽测量,可从地面近井点开端,用经纬仪导线(包含用光电测距和钢尺量距).三角高程或水准测量的办法,按第三篇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有关请求进行.第44条各矿井应当尽量运用陀螺经纬仪定向,只有在确切不具备此前提时,才许可采取几何定向.第45条采取几何定向测量办法时,从近井点推算的两次自力定向成果的互差,对两井和一井定向测量分离不得超出1′和2′.当一井定向测量的外界前提较差时,在知足采矿工程请求的前题下,互差可放宽至3′.井田一翼长度小于300m的小矿井,两次自力定向成果的互差可恰当放宽,但不得超出10′.第46条经由过程立井井筒导入高程时,井下高程基点两次导入高程的互差,不得超出吉筒深度的1/8000.第47条在井田规模内,对各类通往地面的井巷,原则上都应进行接洽测量,并在井下用导线衔接起来进行磨练或平差处理.第48条在进行接洽测量工作前,应编制施测筹划和技巧措施,报矿务局地质测量处(或矿总工程师)同意.在进行接洽测量工作时,应由一名测量负责人周全批示.第二节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第49条在井口邻近树立的近井点和高程基点应知足下列请求:1.尽可能埋设在便于不雅测.保管和不受开采影响的地点;2.近井点至井口的连测导线边数应不超出三个;3.高程基点许多于两个(近井点都可以作为高程基点).第50条近井点可在矿区三.四等三角网.测边网或边角网的基本上,用插网.插点和敷设经纬仪导线(钢尺量距或光电测距)等办法测设.近井点的精度,对于测设它的起算点来说,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出±7cm,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出±10″.凡埋设地位相符第49条划定的二至四等三角点或同级导线点,均可作为近井点.以二级小三角网作为首级掌握的小矿区,二级小三角点也可作为近井点.第51条为了知足一些重要井巷工程测量的精度请求,各矿井在选择近井网(点)的安插筹划时,应同一筹划.合理安插,尽可能使各近井点位于同一个平面掌握网中,并使相邻井口的近井点组成掌握网中的一条边或力图距离的边数起码.第52条由近井点向井口定向衔接点连测时,应敷设测角中误差不超出±5″或±10″(用于以二级小三角网作为首级掌握的小矿区)的闭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连测导线点应埋设标石,并尽可能与矿区掌握网连测偏向.第53条井口高程基点的测量,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请求测设.第三节定向投点第54条为了减小投点误差,投点和衔接测量时代应停滞风机运转,不然应采纳隔离或下降风速的措施.在淋水大的井筒,应采纳挡水措施.第55条定向投点用的装备应相符下列请求:1.绞车各部件必须能推却投点时所推却荷重的三倍,滚筒直径不得小于250mm,并必须有双闸;2.导向滑轮直径不得小于150mm;3.钢丝上吊挂的重铊,其吊挂点周围的重量应互相对称.第56条投点用的钢丝应尽可能采取小直径的高强度钢丝.但必须包管足够的抗拉强度.钢丝上吊挂重铊的重量应是钢丝极限抗拉强度的60~70%.第57条垂线下放后,必须检讨重铊与桶壁.桶底之间及垂线与井壁,井筒装备之间育无接触之处.当确认无接触后,方可进行衔接测量.采取几何定向时,一井定向的两垂线间井上.下量得距离的互差,一般应不超出2mm.第58条摆动垂线的稳定地位可采取标尺法.定中盘法或其它办法肯定.采取标尺法或定中盘法肯定摆动垂线稳定地位时,应按垂线的最大摆幅在标尺上的地位,必须持续读取13次以上(次数为奇数)的读数,并取左.右读数平均值的中数作为垂线在标尺上的稳定地位.按上述办法应持续进行两次,两次成果的互差不得超出1mm.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假如垂线摆幅很小,可采取仪器直接不雅测垂线的办法进行衔接测量.第59条用陀螺经纬仪进行定向测量,须要投点传递坐标时,可采取钢丝投点或激光投点.投点的误差不得大于20mm.第四节陀螺经纬仪定向第60条用陀螺经纬仪定向,可采取跟踪逆转点法.中天法或其它办法进行.第61条陀螺经纬仪精度级别是按现实达到的一测回测量陀螺方位角的中误差肯定的,分为±15″和±25″两级.并应依此划定陀螺经纬仪定向的各项限差.第62条用陀螺经纬仪定向,应遵照下列划定:1.测定仪器常数的地面已知边坐标方位角的精度应相符本规程第50条的划定.井下定向边的两头点必须是永远导线点,并应尽量知足无淋水.风小和便于不雅测的前提;不然应采纳措施.定向边的长度应大于50m;2.陀螺经纬仪的吊挂带零位不克不及超出±0.5格,不然应实时进行校订,达到请求时,方可用于定向测量;3.陀螺经纬仪一次定向应按下列程序进行:1)在地面已知边上采取两测回(或三测回)测量陀螺方位角,求得两个(或三个)仪器常数;2)在井下定向边上用两测回测量陀螺方位角;3)返回地面后,要尽快在原已知边上再用两测回(或三测回)测量陀螺方位角,再求得两个(或三个)仪器常数.4.同一边随意率性两测回测量陀螺方位角的互差,对15″级和25″级仪器分离不得超出40″和60″;5.井下同必定向边两次自力陀螺经纬仪定向平均值的中误差,对15″和2 5″级仪器分离为±10″和±15″,其互差分离不超出40″和70″;6.井上.下不雅测应由同一不雅测者进行,仪器在搬运时,要防止颠簸和震撼.第63条测量陀螺方位角时,应遵照下列划定:1.地面不雅测时,仪器.三脚架和电源部分要防止阳光直射,并尽可能在温度变更较小.气象晴朗和风小的时光里进行;2.仪器应严厉整平,不雅测进程中水准气泡偏离不得超出0.5格.每次测量后,由一个测反转展转到下一个测回不雅测前,应停滞陀螺迁移转变10—15min,从新安顿陀螺仪.整温和对中仪器,并使度盘地位变换180°/n(n为测回次数);3.一测回测量陀螺方位角的不雅测步调如下:1)以经纬仪两个镜位不雅测测线偏向值——测前偏向值;2)对上架式陀螺经纬仪,应进行近似指北不雅测.若近似陀螺北偏离陀螺子午线的误差,中天法应小于10′,跟踪逆转点法应小于60′;3)测量吊挂带零位值——测前零位;4)用跟踪逆转点法,中天法或其它办法准确测定陀螺南偏向值;5)测量吊挂带零位值——测后零位;6)以经纬仪两个镜位不雅测测线偏向值——测后偏向值.测前和测后偏向值的互差,对DJ2和DJ6.级经纬仪分离不得超出1 0″和25″.4.中天法比例常数C值取用现实测定值,起码要测定三次,每次测准时,照准部应先后置于陀螺子午线以东和以东和以西两个近似陀螺北地位.近似陀螺北偏离陀螺子午线以10′~15′为宜;5.不雅测限差划定如下:1)测前与测后零位值的互差,对15″级仪器不得超出0.2格,对其它仪器不得超出0.4格;2)采取跟踪逆转点法不雅测时,一般应持续不雅测五个逆转点,盘算三个陀螺摆动中值.相邻和距离摆动中值的互差应相符表23的限差划定;表23摆动中值N,可按对称平均值法或舒勒平均值法盘算.3)采取中天法不雅测时,应衔接不雅测五个中天时光,计自三个“两侧摆动”的时光差.时光差互差的限差应相符表23划定;4)井上.下零位变更超出±0.3格时,应参加零位纠正.第五节几何定向第64条一井定向一般应采取三角形衔接法(图1).如前提受限制,也可采取其它衔接办法.图1 三角形衔接法示意图——垂线;C——定向衔接点第65条井上.井下衔接三角形的图形应知足下列请求:1.两垂线间距离应尽可能的大;2.三角形的锐角γ应小于2°;3.a/c值应尽量小一些.第66条CD边长应尽量大.当CD边小于20m时,在C点进行程度角不雅测,其仪器必须对中三次,每次对中应将照准部(或基座)地位变换120°.一井定向所运用的仪器.测回数和限差应相符表24划定.表24仪器级别水位角不雅测办法测回数测角中误差限差半测回归零差各测回互差从新对中测回间互差DJ2全圆偏向不雅测法3 6″12″12″60″DJ6全圆偏向不雅测法6 6″30″30″72″并记载测量时的温度.在垂线稳定情形下,运用钢尺以不合起点测量六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成果,同一边长各次不雅测值互差不得大于2mm.在垂线摆动情形下,应将钢尺沿所量三角形的各边偏向固定,然后用摆动不雅测的办法(至少持续读取六个读数)肯定钢丝在钢尺上的稳定地位,以求得边长.每边均须用上述办法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成果,两次测量互差不得大于3mm.第68条为了检讨衔接三角形各边测量的成果,应将解算得的C边长度与现实测量成果进行比较,其互差在井上衔接三角形中不得超出2mm;在井下衔接三角形中不得超出4mm.第69条在进行两井定向测量前,应根据一次定向中误差不超出±20″的请求,用估计办法肯定井上.下衔接导线的施测筹划.第70条两井定向盘算所得的井上.下两垂线距离之差,经投影纠正后,应不超出井上.下衔接测量中误差的两倍.第六节导入高程测量第71条经由过程立井导入高程测量,可采取钢尺法.钢丝法或其它办法.第72条井上.下高程基点与钢尺(丝)上响应标记间的高差,运用水准仪以两次仪器高进行测量,其互差不得超出4mm.第73条测量钢丝上.下两标记间的长度,可将钢丝抻直,放在平展的地面上,并对其施加与导入高程时所用重陀重量雷同的拉力,用光电测距仪测量.若用钢尺测量,应对钢尺施以比长时的拉力,并记载温度.往返测量成果的互差不得大于L/8000(L为两标记间的长度).钢丝两标记间的长度,也可用比长台等其它办法测量.第74条用钢尺法或钢丝法导入高程测量的内业盘算,应加温度.钢尺比长和钢尺(钢丝)自重伸长纠正.当钢尺下端吊挂的重陀重量大于比长钢尺的拉力时,还应盘算钢尺加重的伸长纠正数.。
(完整)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
![(完整)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5de7ecc5da50e2524d7ffb.png)
煤矿测量规程(2013最新版)目录第一篇总则 (6)第二篇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9)第一章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9)第一节基本要求 (9)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11)第三节光电测距 (13)第四节钢尺量距 (17)第五节内业计算 (17)第二章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18)第一节基本要求 (18)第二节水准测量 (19)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20)第三篇矿井测量 (22)第一章联系测量 (22)第一节基本要求 (22)第二节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 (23)第三节定向投点 (24)第四节陀螺经纬仪定向 (25)第五节几何定向 (27)第六节导入高程测量 (29)第二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30)第二节导线点设置 (31)第三节水平角观测 (32)第四节边长测量 (33)第五节导线的延长 (34)第六节内业计算 (35)第三章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36)第一节基本要求 (36)第二节水准测量 (37)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37)第四章采区测量 (38)第四篇露天矿测量 (40)第一章露天矿平面控制测量 (40)第一节基本要求 (40)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42)第三节边长测量 (43)第四节内业计算 (43)第二章露天矿高程控制测量 (44)第一节基本要求 (44)第二节水准测量 (44)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45)第四节内业计算 (46)第三章采剥场验收测量 (46)第二节经纬仪视距测量和平板仪测量 (46)第三节验收量计算 (48)第四章排土场测图 (49)第五章开掘沟道、技术境界及爆破工作测量 (49)第五篇施工测量 (50)第一章基本要求 (50)第二章井口标定和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50)第一节井口标定 (50)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52)第三章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53)第一节立井普通法施工测量 (53)第二节立井特殊法施工测量 (55)第三节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 (58)第四节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 (61)第四章贯通测量 (62)第五章露天矿铁路、绞车道及栈桥施工测量 (63)第一节铁路测量 (63)第二节绞车道、栈桥的测量工作 (64)第六篇测绘资料 (66)第一章基本要求 (66)第二章煤矿基本矿图 (66)第三章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73)第七篇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 (77)第一章基本要求 (77)第二章地表移动观测 (79)第一节观测站设置 (79)第二节观测工作 (82)第三节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84)第三章建筑物下采煤观测 (86)第四章铁路下采煤观测 (88)第五章水体下采煤观测 (88)第六章露天矿边坡移(滑)动观测 (90)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之欧阳家百创编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之欧阳家百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38134b38f8c75fbfc77db2e0.png)
欧阳家百创编煤矿测量规程欧阳家百(2021.03.07)(2013最新版)目录欧阳家百创编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为了实现煤矿测量工作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煤矿测量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服务,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煤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坑)测量控制系统,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2、依据设计文件,进行采掘(剥)、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剥)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3、利用测绘资料,解决煤矿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的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4、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5、定期进行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露天矿“二量”(开拓煤量、回采煤量)和露天矿采剥量的统计分析;正确反映煤矿采掘(剥)关系现状。
按《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失量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业务监督;6、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开展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或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7、根据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保护煤柱。
参与“三下”(铁路下、水体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土地征用和村庄搬迁的方案设计和实施;8、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测量;9、参与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3条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测量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
在施测过程中,外业观测工作本身须有校核,或者进行两次。
对起算数据、外业记录和计算成果均须经过严格的检查或对算。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2013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2013](https://img.taocdn.com/s3/m/4b43520bfab069dc5122011b.png)
煤矿测量规程(2013最新版)目录第一篇总则 (6)第二篇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9)第一章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9)第一节基本要求 (9)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11)第三节光电测距 (13)第四节钢尺量距 (16)第五节内业计算 (17)第二章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18)第一节基本要求 (18)第二节水准测量 (19)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20)第三篇矿井测量 (22)第一章联系测量 (22)第一节基本要求 (22)第二节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 (23)第三节定向投点 (24)第四节陀螺经纬仪定向 (25)第五节几何定向 (28)第六节导入高程测量 (29)第二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30)第一节基本要求 (30)第二节导线点设置 (32)第三节水平角观测 (33)第四节边长测量 (33)第五节导线的延长 (35)第六节内业计算 (36)第三章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37)第一节基本要求 (37)第二节水准测量 (38)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38)第四章采区测量 (39)第四篇露天矿测量 (41)第一章露天矿平面控制测量 (41)第一节基本要求 (41)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43)第三节边长测量 (44)第四节内业计算 (44)第二章露天矿高程控制测量 (45)第一节基本要求 (45)第二节水准测量 (45)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46)第三章采剥场验收测量 (47)第一节基本要求 (47)第二节经纬仪视距测量和平板仪测量 (47)第三节验收量计算 (49)第四章排土场测图 (50)第五章开掘沟道、技术境界及爆破工作测量 (50)第五篇施工测量 (51)第一章基本要求 (51)第二章井口标定和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51)第一节井口标定 (51)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52)第三章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53)第一节立井普通法施工测量 (53)第二节立井特殊法施工测量 (55)第三节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 (57)第四节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 (59)第四章贯通测量 (60)第五章露天矿铁路、绞车道及栈桥施工测量 (61)第一节铁路测量 (61)第二节绞车道、栈桥的测量工作 (62)第六篇测绘资料 (64)第二章煤矿基本矿图 (64)第三章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70)第七篇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 (73)第一章基本要求 (73)第二章地表移动观测 (74)第一节观测站设置 (74)第二节观测工作 (76)第三节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78)第三章建筑物下采煤观测 (80)第四章铁路下采煤观测 (81)第五章水体下采煤观测 (82)第六章露天矿边坡移(滑)动观测 (83)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2013
![煤矿测量规程(最新版)2013](https://img.taocdn.com/s3/m/3abcd6ab7f1922791788e81f.png)
煤矿测量规程(2013最新版)目录第一篇总则 (1)第二篇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4)第一章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4)第一节基本要求 (4)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6)第三节光电测距 (8)第四节钢尺量距 (11)第五节内业计算 (12)第二章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13)第一节基本要求 (13)第二节水准测量 (14)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15)第三篇矿井测量 (17)第一章联系测量 (17)第一节基本要求 (17)第二节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 (18)第三节定向投点 (19)第四节陀螺经纬仪定向 (20)第五节几何定向 (23)第六节导入高程测量 (24)第二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25)第一节基本要求 (25)第二节导线点设置 (26)第三节水平角观测 (27)第四节边长测量 (28)第五节导线的延长 (30)第六节内业计算 (30)第三章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32)第一节基本要求 (32)第二节水准测量 (33)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33)第四章采区测量 (33)第四篇露天矿测量 (36)第一章露天矿平面控制测量 (36)第一节基本要求 (36)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38)第三节边长测量 (39)第四节内业计算 (39)第二章露天矿高程控制测量 (40)第一节基本要求 (40)第二节水准测量 (40)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41)第三章采剥场验收测量 (42)第一节基本要求 (42)第二节经纬仪视距测量和平板仪测量 (42)第三节验收量计算 (44)第四章排土场测图 (45)第五章开掘沟道、技术境界及爆破工作测量 (45)第五篇施工测量 (46)第一章基本要求 (46)第二章井口标定和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46)第一节井口标定 (46)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47)第三章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48)第一节立井普通法施工测量 (48)第二节立井特殊法施工测量 (50)第三节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 (52)第四节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 (55)第四章贯通测量 (55)第五章露天矿铁路、绞车道及栈桥施工测量 (56)第一节铁路测量 (56)第二节绞车道、栈桥的测量工作 (57)第六篇测绘资料 (59)第二章煤矿基本矿图 (59)第三章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65)第七篇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 (68)第一章基本要求 (68)第二章地表移动观测 (69)第一节观测站设置 (69)第二节观测工作 (71)第三节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73)第三章建筑物下采煤观测 (75)第四章铁路下采煤观测 (76)第五章水体下采煤观测 (77)第六章露天矿边坡移(滑)动观测 (78)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矿山测量(测工)操作规程
![矿山测量(测工)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8a0103084254b35effd348a.png)
矿山测量(测工)操作规程1。
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编制矿山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为认真贯彻执行煤矿测量规程,实现煤矿测量工作标准化,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2。
煤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井上下测量控制系统,测绘各种矿图满足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定期进行矿井三量,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监督,开展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的研究,进行矿区范围内地质测量,参与矿区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的编制工作。
3。
测量工作开始前要编写技术设计书,施测过程和计算过程需有严格的校核,重要测量工作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并拟好资料归档工作。
4。
对测绘仪器和工具要定期校检,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亦必须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进行检校。
5。
从新生产水平开始必须采用全国统一坐标系统。
6。
应积极引进先进仪器和设备,推广电子计算机和陆光测距技术,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7。
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1)在集团公司测设的四等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测设5级加密控制网,可采用三角网,边角网,导线网布网方法建立,其边长,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应符合规程要求。
(2)水平角观测所用经纬仪必须进行严格检验,进行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规程要求。
(3)光电测距仪要求定期检验,必须按测距仪说明书的规定操作仪器,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按规定表格执行。
(4)钢尺应进行比长后再用,量距的技术要求按规定表格执行。
(5)内业计算前应检查外业观测薄有无错误,当采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时,计算程序必须先经过手算检验方可,内业计算数字取位应符合规定。
8。
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1)地面首级高程控制网采用集团公司测设的三等水准点,在此基础上依地形条件可用水准或三角高程方法进行加密控制。
(2)水准测量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的表格,内业计算取位按规定表格要求。
(3)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按规定表格执行,仪器觇标标高应用钢尺丈量两次,取平均值作最终结果。
国家煤炭部颁布的《煤矿测量规范》
![国家煤炭部颁布的《煤矿测量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23fe3375f0e7cd18425364b.png)
国家煤炭部《煤矿测量规程》摘要:现行《煤矿测量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自1989年由原能源部颁发执行以来,对提高煤矿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煤矿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近几年煤炭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煤矿测绘技术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测量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测量新理论的出现以及新技术、新仪器和新设备在煤矿的不断推广应用,也给煤矿测量工作进一步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可能。
现阶段大多数煤矿已广泛应用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全站仪、微机及绘图仪等先进仪器和先进设备,煤矿测绘资料也已逐步实现采集、存储、处理和绘图的自动化,个别矿区已开始应用先进的GPS技术进行地面控制测量等,现行的《规程》有关条款内容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
目录第一篇总则 (4)第二篇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6)第一章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6)第一节基本要求 (6)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7)第三节光电测距 (9)第四节钢尺量距 (12)第五节内业计算 (13)第二章矿区地面高程控制测量 (13)第一节基本要求 (13)第二节水准测量 (14)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15)第三篇矿井测量 (17)第一章联系测量 (17)第一节基本要求 (17)第二节近井点和高程基点的测量 (18)第三节定向投点 (18)第四节陀螺经纬仪定向 (19)第五节几何定向 (21)第六节导入高程测量 (22)第二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23)第一节基本要求 (23)第二节导线点设置 (24)第三节水平角观测 (24)第四节边长测量 (25)第五节导线的延长 (26)第六节内业计算 (27)第三章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28)第一节基本要求 (28)第二节水准测量 (28)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29)第四章采区测量 (29)第四篇露天矿测量 (31)第一章露天矿平面控制测量 (31)第一节基本要求 (31)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33)第三节边长测量 (33)第四节内业计算 (34)第二章露天矿高程控制测量 (34)第一节基本要求 (34)第二节水准测量 (34)第三节三角高程测量 (35)第四节内业计算 (36)第三章采剥场验收测量 (36)第一节基本要求 (36)第二节经纬仪视距测量和平板仪测量 (36)第三节验收量计算 (37)第四章排土场测图 (39)第五章开掘沟道、技术境界及爆破工作测量 (39)第五篇施工测量 (40)第一章基本要求 (40)第二章井口标定和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40)第一节井口标定 (40)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41)第三章井巷施工和提升设备安装测量 (42)第一节立井普通法施工测量 (42)第二节立井特殊法施工测量 (44)第三节矿井提井设备安装测量 (46)第四节巷道中腰线的标定与检查 (49)第四章贯通测量 (49)第五章露天矿铁路、绞车道及栈桥施工测量 (50)第一节铁路测量 (50)第二节绞车道、栈桥的测量工作 (51)第六篇测绘资料 (53)第一章基本要求 (53)第二章煤矿基本矿图 (53)第三章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59)第七篇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 (63)第一章基本要求 (63)第二章地表移动观测 (64)第一节观测站设置 (64)第二节观测工作 (66)第三节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68)第三章建筑物下采煤观测 (70)第四章铁路下采煤观测 (71)第五章水体下采煤观测 (72)第六章露天矿边坡移(滑)动观测 (73)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煤矿测量规程大全(
![煤矿测量规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26f97a355270722182ef71a.png)
煤矿测量规程第一篇总则第1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为了实现煤矿测量工作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煤矿测量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服务,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煤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露天坑)测量控制系统,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2.依据设计文件,进行采掘(剥)、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剥)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3.利用测绘资料,解决煤矿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的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4.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5.定期进行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露天矿“二量”(开拓煤量、回采煤量)和露天矿采剥量的统计分析;正确反映煤矿采掘(剥)关系现状。
按《产矿井储量经管规定》的要求;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失量进行统计个经管工作,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业务监督。
6.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开展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或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7.根据矿区地表和岩层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煤柱。
参与“三下”(铁路下、水柱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土地征用和村庄搬迁的技术方案设计和实施。
8.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测量;9.参与本矿区(矿)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3条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测量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勘踏,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在施册过程中,外业观测工作本身须有校核。
对起算数据、外业记录和计算成果均需经过严格的检查或对算。
对磁性介质存储的软件和数据,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考机。
《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
![《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98ee59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7.png)
《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煤矿测量工作,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各类煤矿的测量工作。
第三条主要职责煤矿的测量工作主要负责矿井开采区域、巷道、工作面、采煤机等位置和地质构造的测量工作,并对矿井的地形地貌情况进行监测。
第二章煤矿测量物资和设备管理第四条测量工作人员资质要求从事测量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注册的测绘工程师资格证书,熟练掌握测量技术和仪器设备使用,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五条测量设备和工具管理测量设备和工具必须经过定期的维护保养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设备和工具借用、归还登记制度,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合理使用。
第三章煤矿测量工作流程第六条测量之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测量工作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测量方案编制,明确测量的目的和内容,并组织有关人员对测量区域进行勘察,熟悉工作地点的情况。
第七条测量工作的实施测量工作必须按照测量方案的要求进行,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测量过程中,必须将设备的误差和偏差考虑在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
第八条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于测量的数据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整理,并及时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相应的测量结果,并将结果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第四章煤矿测量质量控制第九条质量管理制度煤矿必须建立完善的测量质量管理制度,明确测量工作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并制定相应的测量质量检查标准和评价方法。
第十条测量质量检查煤矿必须定期进行测量质量检查,对测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提升,并及时进行纠正措施和工作改进。
第五章煤矿测量工作安全与保护第十一条测量工作安全保护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煤矿的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设备,以保证测量工作的安全进行。
第十二条测量仪器设备防护测量仪器设备必须进行合理的防护和保养,同时需要建立台账和登记册,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