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内涵与科学性的原解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难点问题提纲(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难点问题提纲(1)
按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传统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是由一 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 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 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 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是马 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这个问题,主要从客观和主观条件两个方面 说明问题,重点把握客观条件。要把客观条 件尽量讲全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在于,与任何一 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一样,马克思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 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 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 主义时代,不是偶然的。
这个问题主要阐明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 阐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原理。
Aa肯定与否定 Bb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Cc否定之否定 (C)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二、本章难点问题
本章的难点主要有3个问题:
1.关于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
这个问题主要应当阐明三点: 第一,物质世界的先在性,即自然界先于人、人类
的重大飞跃,是哲学物质观历史发展的最高阶段。 对于这个问题,重点讲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这个问题主要阐明四点: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含义。
第二,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论证和哲学论证。
第三,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按照其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 变化和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这里,有必要对辩证唯 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做一个简明扼要 地概括。

如何认识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

如何认识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

如何认识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做出的最重要的科学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性、科学性、统一性、完整性、彻底性的集中表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中的核心,灵魂中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对于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应当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这个问题,马克思的回答是:“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阶级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呢?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这一时期,他们对社会主义从特征层面认识社会主义。

(1)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为首要前提和本质特征。

(2)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劳动将成为人们自由的创造性的活动。

(3)未来社会没有商品、货币、市场和竞争。

(4)按计划进行社会生产。

(5)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将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6)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即无产阶级专政时期。

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它脱胎而来的旧社会在经济、道德、精神方面的一些痕迹。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是科学性与局限性并存。

科学性使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者对社会主义坚信不移,局限性却被后来人演变成为理论误区:一是以为社会主义的实质只能从生产关系上把握,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中去概括。

以为社会主义可以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围绕生产关系不断搞所有制的升级,就可以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二是以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三是以为贫穷是社会主义。

认为“穷则思变、富则变修”是铁的定律。

主张“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

经典作家 科学社会主义概念

经典作家 科学社会主义概念

经典作家科学社会主义概念
一、基本概念
科学社会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理论。

它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中,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基础,而无产阶级专政则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它强调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经典语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发展,通过消除剥削和不平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它倡导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共产主义原理》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现实启示

《共产主义原理》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现实启示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第3期 43
政治理论研究
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 同形式。”[: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通过对部落所有制、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 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分析, 得出结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 式之间的矛盾。”[2]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 社会形态的更替发展。“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 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2] 马克思 和恩格斯认为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必然会带动生 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要求变革生产关系中与 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而生产关系的革新 发展,同时对经济基础产生一定的影响,经济基础 的变化又会对上层建筑提出新的发展要求,要求变 革上层建筑中阻碍经济基础发展的因素。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影响着社会 形态的变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和 恩格斯正是基于对这个规律的分析,认为随着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最高一级的社会 形态必将会到来。
一、《共产主义原理》的生成逻辑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 任何 一种理论都要从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追溯其理论源头。 恩格斯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出发阐述 了《共产主义原理》的生成逻辑。
(一)实践逻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 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
18 世纪 60 年代,一场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的 革命在英国拉开了序幕。这场革命改变了传统的以 水力作为动力的状态,首次将蒸汽作为工业发展的 动力,实现了生产工具的巨大进步,推动了社会化 大生产,史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工具的进步极 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资产阶级积累了大量的 财富。工业革命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提 升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实力。但这次工业革命同样也 使得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程度大为加重,繁重的工作、 过长的劳动时间对于原本就只能勉强维持生存的无 产阶级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工业革命一方面为 资产阶级积累了财富,使资本家过着奢侈无度的生 活;另一方面又加剧了无产阶级的贫困,甚至使得无 产者食不果腹。强烈的反差严重地刺激了无产阶级, 他们要求改变现状,希望能够废除这种不公正的制 度,建立一种新的、合理的、公平的制度。周期性 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无产者对资产阶级的不满, 激化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所以,无产阶

略论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略论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略论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内容提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研读。

这要求我们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要科学界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科学理论,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

二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认识到它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与时俱进的开展理论,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伟大成果,是博大精深、多学科的完整科学体系,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三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结合中国实际,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和开展。

四要自觉划清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坚持同反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开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提出了两个重要论断和战略举措。

一个是,在长期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底上,进一步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使之更加系统和完善,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另一个是,为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把握知识创新和积累的加速,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之后,进一步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无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还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都与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

前者要求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并要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在这个根底上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

后者要求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学习内容上要把马克思主义摆在首位,其中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由中央编译局的专家们精心编选和重新校译的十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五卷本?列宁专题文集?,近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两部文集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成果,对于帮助我国广阔干部和群众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包含了许多重要概念和原理。

其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其科学性和实践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未来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历史演进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科学规律的科学总结和科学揭示,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危机,并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和发展。

首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思考,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方向。

其次是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列宁结合俄国革命实践,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开创了无产阶级国家建设的新道路。

随后,斯大林进一步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五大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导。

其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强调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主体地位和社会公正,为实现社会公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再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于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其科学性是指它既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又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2)其革命性是指它是批判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 (3)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3.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答:(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 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章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为基础形成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具体说来,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以及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它揭示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认识发展的规律,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尊重历史、研究历史,并从历史中总结发展规律,进而进一步推动历史前进。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和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正在于它的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者总是首先抹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甚至一些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一位法国学者说,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也就没有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

近年来世界上兴起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在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2008年,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绪论部分1.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其理论来源分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黑格尔(吸收其辩证法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里叶、欧文)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和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5.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7.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最鲜明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概括与内涵阐释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概括与内涵阐释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概括与内涵阐释作者:刘建军来源:《饮食科学》 2019年第1期摘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概括和阐释是当前科学社会主义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大体可以概括为六个基本方面:社会主义根本目的与核心价值的原理、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与历史条件性的原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作用的原理、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特征与建设规律的原理、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原理。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理想作者刘建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系统,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根据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特别是根据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以及考虑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大体上可以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概括为六个方面。

一、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与核心价值的原理这一原理是对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意义、价值立场、理想追求的概括和总结。

这一原理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正义性和合法性问题,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追求社会主义”的问题。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解放。

这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解放”的根本目的。

这里的“人民”“人类”不是抽象的,而是指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求解放的运动,也是无产阶级带领人民群众求解放的运动,还是最终实现全人类解放的运动。

在这里,阶级性与人民性、阶级性与人类性是统一的。

同时,这里的“谋幸福”和“谋解放”也不是抽象的,它既是仁人志士救民于水火的奋斗,也是人民群众争取实现自身利益和解放的斗争;既是对剥削、压迫和奴役的反抗,也是对自由、公正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实用哦一、什么是马克思?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函(1)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世界观。

(2)列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3)斯大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

2、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进一步理解(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最深刻,是详细的证明和应用,是关于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科学,重点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规律科学。

(3)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总结和归宿。

二、马克思主义和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巨大发展,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的3个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具体来说: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2主观唯心主义:宋代哲学家陆九州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3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开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该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根本组成局部。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表达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表达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开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这种实践根底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科学性并不意味着价值中立和没有立场,革命性也并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这种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开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决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开展规律的具体表达。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开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开展规律的根本要求。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在实践根底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表达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开展规律1.哲学根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

生产关系一定要试映生产力性质的 规律所决
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实现“两个必然”客观规 律的预测失误。
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奉行自由主义政策,生产处于完全自由竞争,
社会秩序混乱,贫穷,失业比比皆是,工人斗争不断高
涨。
基于这样的历史现实,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
恩格斯
恩格斯出生在莱茵省的巴门市, 父亲是一个保守的资本家,但是, 恩格斯从小却愿意接触工人。中学 还没有毕业,他就被迫到父亲在英 国曼彻斯特的一家工厂工作。恩格 斯没有想自己如何赚钱,而是利用 这个机会了解工人的生活状况,这 使他不但对工人们的贫困生活十分 同情,而且产生了推翻资本主义制 度、使劳苦大众获得解放的思想。
Thank You !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的基石,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柏 林 墙 倒 塌
苏联解体
资本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客观规律 的论述是科学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生产社会化合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 有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的表现 1)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宣 言
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 实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主要表现在: (1)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 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规律, (2)阐明了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3)并指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推 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正确道路。
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 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 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 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 纲领。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 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 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 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概括为:两大理论基石、两个必然、两种方案、三个阶段、一个科学预测。

可以形象地总结为22231模式。

两大理论基石也是两大发现。

第一个发现和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发现.标志着唯物主义的最后完成。

它揭示了由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使人们明白了社会发展的动因,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这就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第二个发现和理论基石是剩余价值学说。

为了彻底批判资本主义。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去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进而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和历史局限性。

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一定要被进步生产方式所代替的客观趋势。

两个必然”指: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

资产阶级的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必然胜利。

两个必然”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

整个科学社会主义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

“两个必然”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两种方案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

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西欧北美那些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发生.恩格斯甚至指出英、美、法、德四国可能首先和同时向社会主义过渡。

但马克思、恩格斯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理论看作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束缚自己的手脚。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和俄国革命家查苏利奇等的频繁通信往来,特别是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的了解与思考.他们逐渐把视线从西方移向东方,指出革命运动方兴未艾的俄国等东方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

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

这是不同于前一种方案的另一种方案。

事实上,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进程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一种方案未能实现,而是第二种方案得到了巨大的实现。

2019版 马原 第六章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2019版 马原 第六章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二)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集中体 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 革的基本遵循。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 础上,深入阐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并在指导国 际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 一般原则。
•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主要有三 种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 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并把 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为我国的国体。
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也是由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 第六,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第七,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
• 第八,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 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2020/7/7
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 征的论述
1、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 阶段和高级阶段。
2、恩格斯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 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调节生产。 •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扣除后,对个人实行按劳分配。 • 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 • 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
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 的重大问题。 • 第三,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 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的认识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的认识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的认识摘要:马克思主义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占据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占据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恩格斯曾经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C.H.de圣西门、C.傅立叶和英国的R.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和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它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人们实践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科学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内涵与科学性
的原解
摘要:科学理解和全面掌握科学社会主义,既是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的理论,也是革命的理论,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和高度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基础在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离不开社会主义运动,但一些冠以“社会主义”名称的运动并不一定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

有些政党和政府自称搞的是社会主义,但并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

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到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必经的发展道路。

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寻求马克思、恩格斯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解与对科学性的解释。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内涵,科学性,实践
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究竟是什么,十七大报告没有概括,之前党的文献中也没有明确概括(以前的文献中用过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等说法)。

另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界定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十七大报告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什么关系?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内涵、理论渊源,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有关这一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做一归纳和梳理,以推动学者们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我们知道,马克思最早把科学社会主义叫做共产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

直到1877年恩格斯才明确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这一社会主义是“现代科学社会主义”1马克思也在1880年为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文版写了前言,正式称他们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虽然较晚,但其学理内涵、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早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已经确立,也就是说《共产党宣言》是最早指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经典文献。

于是,有一部分学者是从贯穿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基本思想出发,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高度来归纳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

这部分学者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有一个过程,其学理内涵在《共产党宣言》中确立之后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今天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与不断发展之中,找出其具有贯通意义的并且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原则。

并且认为解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要站在当代,要解放思想。

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对立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语言和概念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与“科学共产主义”是同义和通用的,并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2。

而狭义的即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内在结构,特别是以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中的三分法为依据,从而在他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论文中,明确地使之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

要科学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就必须明确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它何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能不能统一这三个相关问题。

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马克思就在年上半年写成的批判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论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历史条件和思想内涵。

马克思在肯定当时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无产者阶级的理论家”的前提下,他指出:“在无产阶级尚未发展到足以确立为一个阶级,因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尚未带政治性以前,在生产力在资产阶级本身的怀抱里尚未发展到足以使人看到解放无产阶级和建立新社会必备的物质条件以前,这些理论家不过是一些空想主义者,他们为了满足被压迫阶级的需要,想出各种各样的体系并且力求探寻一种革新的科学。

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以及无产阶级斗争的日益明显,他们就不再需要在己的头脑里找寻科学了;他们只要注意眼前发生
的事情,并且把这些事情表达出来就行了。

当他们还在探寻科学和只是创立体系的时候,当他们的斗争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

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

”3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由空想社会主义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基础和物质条件,同时又提到了实现这种转变的实践根据和理论要求。

因此,他也就比较完整地为科学社会主义规定了基本的理论内涵,并且使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呼之欲出。

马克思在1874年至1875年初写成的《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中,正式提出和制定了“科学社会主义”概念。

他写道:“‘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才使用的,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力图用新的幻想欺蒙人民,而不是仅仅运用自己的科学认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运动”4。

由此可见,“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才使用的,用以表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对立。

其二,它们之间存在的是一种本质的对立。

因为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并没有停止活动,而且仍然在用“新的幻想欺骗人民”;另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仅仅运用自己的科学认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运动”。

所以这是关于社会的“科学认识”与历史唯心论的“社会幻想”之间的本质对立。

恩格斯先后在《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著作中,一再强调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关系。

他指出,是由于马克思的“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从而使“社会主义变成为科学”5。

2列宁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寓于实践中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体现为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发展创新。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体现为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发展创新。

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6。

所以,这就很明白的之处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具体的社会实践当中,是实践的伴随与升华。

当然,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只有同各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即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7”
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坚持科学的态度,审慎和辩证地对待和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其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的同一性与形态模式的多样性的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是立足和依靠无产阶级,履行其历史使命,团结和领导广大人民,走历史必由之路,实现无产阶级解决和人类解放,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为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就必须领导人民,进行社会政治大革命,夺取和执掌国家政权,以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保障实现广大人民的平等权利,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从而为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完全胜利,并为最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逐步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

显然,其中最根本的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共享。

所以,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列宁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