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合集下载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簟 一
试 论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对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影 响
张 伟 军
( 东 商 学 院 政 治与 教 育学 院 , 东 广 州 广 广
摘 要 : 国 的 传 统 文 化 是 我 国 漫 长 历 史 文 化 的 结 我
502 ) 1 3 0
不 断 对 我 国 西 化 的 同 时 ,逐 渐 淡 化 了 我 国 大 学 生 的 社
晶 . 于 大 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来说 , 国传 统 文 化是 用之 对 中 不 竭 的 重 要 资 源 。 本 文 对 我 国 传 统 文 化 积 极 和 消 极 方 面 进 行 了分 析 . 提 出 了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对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新 途 径 。
关 键 词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作
用 影 响
中 国传 统 文 化 是 中华 民 族 五 千 年 历 史 沉 淀 的 精 髓 ,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发 展 过 程 中 ,具 有 中 国 光辉 。 在 改革 开 放 的 背景 下 , 国传统 文 化遭 受 到 但 中 了 最 严 重 的 冲 击 ,对 于 大 学 生 思 想 的 影 响 比 过 去 大 大 下 降 。 确 看 待 和 运 用 中 国传 统 文 化 , 我 国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正 对
避 趋 之 ” 周 恩 来 的 “ 中 华 之 崛 起 而 读 书 ”都 表 达 出 中 华 , 为 , 儿 女 的爱 国情 怀 。 要 以 中 国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感 染 、 育 和 激 教 励 大 学 生 . 养 我 国大 学 生 的 爱 国 主 义 精 神 , 强 大 学 生 培 增 对社会 的责任感 , 大学 生成为社会 主义强有力 的接班人 。 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路径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路径研究

218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路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文化自信尤为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德树人提供重要基础。

人们的个性、气质、情操,靠文化培养;人们的崇高与渺小,靠文化赋予;人们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靠文化确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5000多年的文化积淀,伦理道德教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学校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古为今用,德为育用,正是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凝心铸魂提供文化资源。

文化及其认同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稳定发展的纽带。

共同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追求,将一个群体紧密团结起来,超越血缘、种族、地域的差异而构成稳固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的文化归属感。

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发展,契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规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供有效途径。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人文素养、知识素养等因素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时代发展到今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立德修业是思政课教师的立身之本。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德为先则互为融合。

爱国主义情怀则是思政课教师内在涵养,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是思政课教师的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有效途径思政课建设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重要来源,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让思政课内容“活起来”,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成为学生终身获益的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与革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与革新
【 教改创新 】
中国传统 文化在现代思想政治教 育 中的传承 与革新
王红伟 , 曾 ( 江西理工大学 媛 赣州 3 10 ) 4 0 0 文法学院 , 江西
摘要 : 中国文化博 大精 深 , 它不仅使 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 育及其 方法生成的基础 , 同时现代 思想政 治教 育的
现 实 文化 背景 和教 育 思 想也 根 植 于 中 国优 秀传 统 文化 的 土壤 之 中 , 以此 为依 托 , 肩在 现代 复 杂 的政 治 、 济 并 并 经 和 文化 中相 互 扶 持 、 同修 整 , 传 统 文 化 和 现代 文 明 的相 互 激 荡 中不 断增 强 思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的 实效 性 。 共 在 关键 词 : 统 文化 现 代 化 ; 承 ; 传 传 革故 鼎新 ; 学 生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大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G 4.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6 4 9 2 (0 2 1 - 0 2 0 17 — 3 4 2 1 )0 0 6 - 2
. 31 . 理实融合的教学场所 . 理实一体化教 学过程基本在 实训 基地进行 ,包 括 理论知识 的讲解 ,为了保 证理实一体 化教学 的顺 利进 行 , 须把教 室 、 训室融 为一 体 , 必 实 即教学场 所必须 有 黑板 、 多媒体设备 , 还必须有足够的工位数问 。所以理实 体化的教学场所 的建设是课 程改革 的前 提条件 。 3 理实一体化 的教材 . 2 传 统教 学 的教 材不 能适应理 实一 体化 的教 学 , 所
+一+ 一 - —-+
一・ 一— + — — -
一 + 一 +
从经济 、 安全 、 环保 及教学 要求来 确定 操作调 节方案 ; 按操作规程 步骤 进行产 品生产操 作 ,并达到产 品质量 要求 : 同时消耗定额最少 。 23 . 考核 方案设计 考 核 的方 式采用 过程考 核加结 果考 核 的方式 , 其 中过程考核 占6 %, 0 包括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占1 %, 0 实训操作 占5%, 中 团队合作完 成情 况 占了 0 其 2 %; 0 结果考核 占4 %, 0 包括 理论 答辩 占1%, 0 产品质量 及 能耗 占1%, 0 问题 总结及解决方案报告 占2 %。 0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价 值 和 主 观 能 动 性 。 孔 子 说 : 仁 者 . 人 ” 并 解 释 说 : 夫 仁 “ 爱 , “
为减轻其 负面影响 , 我们需要加强理 想信念教育 , 培养人文精
神 ,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 的 注重 我 完 善 , 对 人 为物 累 , 倡 而 反 提 以苦 为 乐 , 艰 苦 努 力 过 程 审 美 化 , 张 义 利 统 一 、 感 欲 望 将 主 情 与 理 性 精 神 统 一 等 可 以 为 当 前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提 供 有 益 的 借
我 们 知道 . 国 的传 统 教 育 是 人 文 主 义 的 教 育 , 以 做 人 中 它 为 教 育 的惟 一 目的 . 重 教 人 以 德 性 与 智 慧 , 不 只是 追 求 注 而 单 纯 的 知识 它 尤其 重 视 道 德 教 育 和 德 性 培 养 , 重 气 节 和 注 操 守 , 倡 发 奋 、 志 , 调 道 德 责 任 感 和历 史 使 命 感 , 扬 提 立 强 弘
再 有 .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 , 有 道 德 教 化 功 能 的 中 国 传 统 在 具
哲 学 是 伦 理 型 的 . 的哲 学 体 系 核 心 是 伦 理 道 德 学 说 . 宙 的 它 字 本 体 是 伦理 道 德 的 形 而 上 的 实 体 . 学 的 理 性 是 道 德 化 的 实 哲 践 理性 中 国哲 学 强 调 人 的道 德 主 体 能 动性 的 发 挥 和 人 生 精 神 境 界 的 追 求 , 为 协 调 人 际关 系 、 善 社 会 风 尚 、 强 民族 成 改 增 凝聚力的一种精神力 量 . 国哲学的宇宙观 念、 生智慧 、 中 人 思 维 方 法 、 为 方 式 筹 在 现 代 仍 然 是 全 人 类 极 其 宝 贵 的 思想 传 行 统和思想资源 . 具有道德教育功能的完美体现。 是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一、概述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日益凸显,二者在深层次上的融合与互补,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与视角。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成长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推动其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更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教育资源。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进而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这种融合也为我们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提供了可能。

我们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如注重因材施教、强调知行合一等,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中,从而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索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与应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

它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世界眼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的支撑。

1.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内容上的相互渗透,更体现在价值理念上的高度契合。

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哲学思想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挖掘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精髓,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稳定的民族文化。

说它是稳定的,是因为它有相对的不变性,能够超越时代的限制而延续持续。

比如过春节、祭祖。

我们说它是传统文化,就意味这个文化具有稳定性和相对的不变性,否则它就不是传统的。

历史上存有而今天不存有的文化现象就称不上是传统文化。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古延续至今的文化,而不但仅过去的文化。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

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不同的民族会形成不同的思想、习俗、道德、政治、宗教和哲学等观点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些思想观点和生活方式,汇合成一个民族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即是以汉族为主体而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

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风貌。

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

从地域上说,有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荆楚文化等等;从流派上说,在先秦有儒、道、墨、名、阴阳、法六家的不同,汉魏以后,又出现儒、道、佛三教的鼎立。

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整体上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主,而佛道文化为辅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

与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部分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亦有其精华和糟粕。

不能只看到精华而看不到糟粕,或者只看到糟粕而看不到精华。

应该看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精华和糟粕各居其半,没有轻重,而是精华是主,糟粕是次,精华是根本,糟粕是枝叶。

我们的民族在几千年中形成的文化,如果糟粕多于精华,或消极同于积极,那么,我们的民族还算是伟大的民族吗?在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民族文化很糟而民族却很伟大的怪事。

正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主流上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它才孕育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向上的国民品格。

故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不屈,受尽曲折而后强。

需要指出的是,文化虽然是为人类所创造的,但它反过来却有塑造人、培养人的功能。

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关于人的学说。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拥有优势和特色,核心环节在于能否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吸收。

当代青年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同时,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与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传统文化在内容、原则、方法、文化认同等方面对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当代青年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

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它同时强调,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一、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传统文化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德教为先的原则。

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德教。

这就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佐证。

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秩序,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教化在治理国家的措施中要置于主要地位。

第二,率先垂范的原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强调了教育者的示范作用。

他还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说明教育者自身的品德对受教育者的品德起着导向作用。

在谈到何以使民服的问题时,孔子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一再强调为政者自身的端正和示范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无启迪。

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中国传统 文化博大精深 ,尤其 伦理教化 功能更是 精
妙深邃 , 它的功能主要就是教化人们怎样做人 , 因此, 传
0 4 0
的关 系。 除此 之外 , 还有 “ 己所 不欲 , 勿施于人 ” ( 《 论语 ・ 卫 灵公》 ) 和“ 己欲立 而立 人 , 己欲达而达人 ” ( 《 论语 ・ 雍 也》 ) 的忠 恕之道 , 以及 通过 “ 老 吾老 以及人 之老 , 幼 吾幼 以及 人之 幼 ” ( 《 孟子・ 梁惠王 上》 )等精 神来调 节大 学生 的人


弘扬传统 文化 有利 于应对 复杂背景 下高校 思想
异性 , 虽然这种差 异性客观存在 着 , 但 是双方能 够通过互 济互 补 , 达到 和谐 与统一 。反之 , 取消 差异性 的和谐 是不 可 能存 在 的。此外 , 孟子 日 : “ 天时不如地利 , 地 利不如人 和” ( 《 孟子 ・ 公孙丑下 》 ) 。孟 子认为有 利的地势要 比气候 和时机重要 . 而最终起决定 作用的并不 是有利 的地 势 , 而 是 民心向背 。道家 学派认为天地 万物 的本质 和生存 的基 础 就是“ 和” 。 道家学派 的创 始人老子就 曾提 出“ 万物负 阴 而抱 阳, 冲气 以为 和” ( 《 老子》 ) 的观点 。 阴 阳的辩 证统一 , 最 终通过相互作用 而达到 “ 和” 的状态 。 墨家强调 “ 兼爱 非 攻” , 倡导所有 人都放弃争斗 , 相互包 容 、 关 爱。法家 为 了
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活动领域交换和利益关系也逐渐渗透到了人与人交往中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生了巨金钱万能论享乐主义和自我为中心行其甚至有学生对此深信这些都为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l 口 I 一 勇z

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文化学研究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关鸿临(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太原030012)摘要:在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的运用比较少,其作用不易充分发挥。

本文对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提出意见或者建议,谨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考$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优势应用研究分析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十分悠久的国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我国在千百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和智慧方面的结晶。

因此,在教育事业当中应用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高教育工作的水平。

本文就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进行详尽的阐述,主要目的是提高现阶段国内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除此之外,对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一)有助于学生发扬中华传统-德和民族精神所谓中华传统美德和民,中国千年历史传有,,断创新发展,有利于下代的优秀道德产。

是:中华民优秀的道德、优的民、高的民、高的民的民的和,标志着中华民的“形”“魂”。

是我国民千年、和关系的实结晶。

我传统文化是千百年发展历程之形成的文化方面的结晶,平在多中提了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要,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是的文化实。

”时102-10%$之所对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主要目的是提升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国民优秀的在展程中形成的分。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传统文化,中传统美德民族精神。

外,对于教育阶段的,都于形成程当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

我传统文化当中有多的中华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对成有明确的积极,全水平得到提。

而生在涯中历多的磨难,传统文化中的中华传统美德能够更顺利地完成涯进入。

此,毕业生在活、工作程中遇到问题具有忍的意志,对于毕业生在未中的展是要的。

(二)有助于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对于家的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其实是要的,我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家。

,在实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工作中,要的是,生是未家的继。

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旨在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融,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文将从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融合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以及促进融合的策略和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民族、思想、道德、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具有丰富内涵。

这其中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儒家儒教、道教、佛教、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等丰富的内容。

这些传统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深刻的人文内涵,积淀着国家的精华和民族的灵魂。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了解国学名家、品味古代诗词和文章等方式,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为中华文明的发展繁荣贡献力量的积极性。

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结晶,里面蕴含了许多宝贵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开阔,思想境界更加高远,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准。

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人际关系、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使大学生对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有更深的理解和认同,激发他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

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为人处世的原则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使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得到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与研究前沿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与研究前沿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与研究前沿【摘要】本文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特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前沿动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结合实际学科特点和研究前沿,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性、研究价值,以及学科特点与研究前沿的结合。

通过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将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的人才,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与研究将是未来教育领域的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概念,研究意义,特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前沿动态,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性,研究价值,学科特点,结合。

1. 引言1.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为主要目标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教育手段来传播和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理论上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力求通过教学实践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规范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社会态度,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2 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意义还在于促进社会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工程,对于培养公民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代社会和国家治理的趋势和规律,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是优秀 民族文化 成果 的思想集成 。从性质而言 , 它是一
以表现在特定社会群体 的思想 意识 、 心理态度 、 生活习
说、 、 读 写的综 合教学 , 亦是指对 语言材料 的整体呈 现 , 并在听 、 、 、 说 读 写过程 中, 以语言材料为载体 , 把语言知

识贯 串运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 教学过程 中, 注意将

惯 、 神信仰 等抽象领 域 , 可以表现在 建筑 风格 、 精 又 文 学艺术 、 器物工具 等具象领域 。 就一个 民族传统 文

化 的基本精神 而言 ,则 是指导和推动整个 民族 文化 不 断前进 的基本思 想和基本观念 ,它是一个 民族 在长期 的社会实践 中逐 步形成的 , 具有稳定 的共 同精 神 、 心理 状态 、 思维方 式和价值取 向等精神成果 的总和 , 是一个 民族 区别于另一个 民族 的外在表征和精神 内核 。 简而言之 , 所谓 中国传统文化 的基本精神 , 实质上 就是 中华 民族的 民族精神② 。而 民族精 神 , 则是指导 中 华 民族延续 发展 、 不断前进 的精粹 思想 , 内核实际上 其
其他 学科 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 中去 ,从材料 的背景介 绍 到语 言点讲解过程 中提供 的例句 ,或学生 的笔头及 听力训 练 的内容 ,均要注 意选 取与学生实 际生 活有关 系的 自然 、 社会 、 文甚 至乡土知识 。这个 与英 语教学 人 并 不矛盾 。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看 , 整体呈现材料并对 有关知识 进行介绍 的过程 是最 能实 现全英 教 的过 程 。 所 以,无论从提高学生英语水 平还是完善学 生知识结 构的 目的出发 , 都应推行整体教学 。材料整体呈现的过 程, 实现 了语言知识 与其 它学科知识 的有 机整合 , 是构 建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途径之一。 三、 多措并举 , 促使学生各类知识的整合 、 内化 在教 学 过程 中要 确保 使各 类 知识 真 正 转化 为 能 力, 就要求教师把各科知识融为一体 。同时也需要学生 的长期 “ 内功” 。首先教师必须为学 生创 设一个 良好的 外部情景 , 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供条件与机会 。实施 过程可从 以下几个方 面去把握 : 1 . 材料选择综合 化。阅读材料要避免形式单 一 , 除 经 常使用 的故事 、 记叙文外 , 还应让学生多看一 些科普 文章 、 童话 、 人事 、 口、 人 自然 、 环境保护 、 生活常识等题 材。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各学科知识相辅相成 , 以致用 学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作者简介:李楠(1990-),女,讲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研究;王利(1991-),男,讲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研究(通讯作者)㊂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李㊀楠㊀吴鑫玥㊀许㊀珊㊀王㊀利(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32)摘㊀要:中华民族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这些成果发源于华夏大地,汇聚成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意蕴深厚,具有思想指引作用,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思政教育的关键优质资源㊂大学生作为我国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中的重点培养对象,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㊂源于历史之精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导向与精神内涵上对现代教育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新路径,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视角辩证看待大学生思政教育之实施,审视其是否贯彻育人之根本,功能完善与否,内容充实与否,实施方式妥善与否,从而可以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填补其现有基础,与我国倡导的于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的宗旨不谋而合,同时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相统一㊂以培养大学生优良思想政治观念,树立正确人生观㊁价值观㊁世界观为宗旨,顺应新时代党中央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期盼和要求,为提高国家文化自信,培育具备优秀文化㊁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深远意义㊂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践;教育方法中图分类号:G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2.23.0831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1.1㊀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㊁建设㊁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㊂ 将大学生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从而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日臻完善现有教育体系,夯实理论基础,丰富文化底蕴㊂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体系的基础上,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文明的深入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塑造健全的人格,这对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改革任务具有深刻意义㊂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相关理论相应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思政教育体系的更迭完善相辅相成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研究置于新时代大背景下进行理论探索,使流淌在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得以继续传承,深深扎根于现代思政教育的肥厚土壤得以发展壮大㊂1.2㊀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的进一步扩展,有效促使新时代的大学生加强对传承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督促高校师生自觉肩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任务,将诗㊁史㊁思三者融会贯通, 恭㊁宽㊁信㊁敏㊁慧 融入自身修养㊂作为中华先祖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一部传统文学作品具有历史性与哲学性,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㊂同时,华夏文化厚重的思想内涵基础与丰富多变的呈现表达方式使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土壤里生动了起来,被赋予了中国气息与中国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更能被学生所体悟所接纳,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核,真正由内而外做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㊂1.3㊀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国家的精神支撑,其意义深远:于人民,它引领着价值追求,凝聚着人民意志与力量;于国家,则作为宣示中国社会主义价值特色的身份标识,面向世界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讲的 讲仁爱㊁重民本㊁守诚信㊁崇正义㊁尚和合㊁求大同 的12字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作为根本方向,大学生方能更好地理解㊁认同㊁内化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㊂2㊀传统文化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2.1㊀教学方式机械固化,缺乏创新深入优秀传统文化于高校传播的最高效的路径是通过语文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一地灌输教材知识,形式内容缺乏自主创新,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也不够系统深入,同时也没有注重与德育因素的结合㊂浮于表面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起到应有效果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性地转化知识成果,生动传达理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背后所要传达的国家精神与民族信仰,了解国家发展与社会主流,是我们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㊂2.2㊀忽视实践,浮于理论目前,许多高校都相对忽视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实践活动这一重要环节,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受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㊂校园氛围作为影响学生思想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大层面上可以助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㊂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㊂当前多数高校还未真正重视起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校园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板块的严重缺失㊂‘荀子“有言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㊂ 如果学生没有存在于一个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其传统文化意识渐渐淡薄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时常体悟接触,方能体会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奥妙所在,从而产生深度挖掘,努力弘扬的自觉性㊂2.3㊀普及欠缺全面,理解存在误区当前我国普及传统文化教育确实存在诸多缺陷,大㊃591㊃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误区㊂以中医药文化为例,当代还有部分人对其嗤之以鼻,甚至存在 中医不死,中华不兴 的言论㊂这是中医药传统文化没有传播到位的体现㊂中医药文化已传承数千年,总结了无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智慧与经验㊂然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至今承担关键角色的中医药其重要性并没有深入国人的内心,引发足够的自豪感与认同感,目前中医药文化认同的缺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㊂对于传统文化,既不可盲目地崇拜也不可盲目的摒弃,承百代之流,而汇乎当今之变,我们应该普及的,是经过发展的传统文化,所谓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传递符合当代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才能起到正向的引领作用㊂3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3.1㊀本土文化育人校园文化育才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的关键资源,展开深入挖掘㊂本土文化主要指本地区的历史事件㊁历史名人㊁历史古迹等,也指其出土文物㊁特色文化㊁政治时事㊁红色基地等,涉及范围极其广泛㊂本土文化中所凝结的文化氛围与价值观念会对处于其中的个人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如果合理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乃至文化自信,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㊂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也不可忽视㊂学校应充分探索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用以补充㊁内化建设新型校园文化㊂举办内容丰富㊁形式独特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㊁习惯㊁喜好以及情感心理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结合社会热点时事,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㊂例如‘中国诗词大会“热播时,带领同学寻觅古诗词中的北京活动㊂同时引入地方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名人㊁传承人作为校外资源校外导师,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校,科学教学与学校的资源相融相通㊂引领学生走出学校,体验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㊂针对本校特色专业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加强深入挖掘力度,搭建思政教育连接,以学生对本身专业的喜爱为基础,引导学生传承㊁传播校园特色传统文化㊂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更广泛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支持下,成立中医药文化基地(北京),在有效传播中医药文化㊁不断增进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㊂通过以上方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㊂3.2㊀建设师资队伍发挥带头作用教师也是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学校要重视各级各类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培养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师资队伍㊂以对传承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力的在岗教师和退休教师为中心,带动学校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工作,达到教育目的㊂教师的文化涵养与眼界高低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文化积累不可忽视㊂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不应将眼光局限于个别特定的领域,应当将视角拓宽,置身于传统文化系统之中综合考察并加以把握㊂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通过 远志计划 苁蓉计划 等活动鼓励教师参与传统文化培训,从而补充教师知识储备,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促使教师成为积极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知识的先行者以及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传播者㊂3.3㊀多维设计紧密结合学校要重视多维度的设计,多方面㊁多层次地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深入挖掘㊂首先,从课程㊁教材的角度让传统文化进入第二课堂,完善课堂教学体系,开设传统文化相关的系列必修课与选修课,努力营造生动学习氛围;其次,让学生沉浸式的在校园体验课和校园文化活动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以元宵㊁端午㊁中秋等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特色主题活动,体会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深意,或以革命历史和红色故事为专题开展系列讲座,将自强不息㊁爱国奉献等中国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实深刻地体会到文化精神的影响力与生命力,提升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最后,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传承中发展,在交流中创新,向社会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奉献社会深入体会,成为品学兼优的综合性人才㊂让传统文化切实融入思政教育工作,扎实与学生生活相结合㊂4㊀讨论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上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共赢发展的新路径,拓展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交叉实施的多元化教育㊂第一,课程创新,高校应该在教材内容上增加传统文化知识比例,适当提高相关课程设置标准,以及相对延长课时量,保障传统文化教学质量的提升㊂第二,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建设进行有机结合㊂如高校可以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纳入党团活动的开展中,通过举办形式多样㊁内容丰富的党团共建活动,使大学生深入理解革命文化,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切先进文化的本源,培养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㊂第三,利用新媒体构建教育新平台㊂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应当有效利用形式多样㊁传播便捷的新媒体技术,降低传统媒介造成的文化传播的局限性,同时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更加贴近现代学生的生活,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入感官所能接触到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㊂基于传统文化发展传承的必然要求以及大学生文化素养提高的基本需求,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大势所趋,具备深刻意义与深远影响力㊂目前该领域存在教育方式机械固化,教育内容浮于浅表㊁缺乏系统性,教学吸引力欠缺等不足亟待完善㊂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从本土资源㊁师资队伍㊁多维设计等角度分析,力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文化涵养的作用,结合博大精深和具有深刻内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其民族自豪感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而成,富含着为人处世的智慧与厚重的思想内涵,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优良的思想道德㊂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踏步迈进的今天,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当仅仅是一句口号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加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感,推动中华文明薪火相传,这是时代的需要,具有深远现实意义㊂参考文献[1]梅映.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儿童婺剧创新发展探究[J].戏剧之家,2022,(17):45-47.[2]李畅.理想信念教育视野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塑造对策探讨[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06):97-99.[3]杨蕾,那孝伟. 双创 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路径探索 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22,(12):52-54.㊃691㊃。

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

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

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应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质的时代新人。

本文将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路径展开论述。

一、意义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诗词文化、书画文化等。

传统文化对民族形象和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领悟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2.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包括仁爱、孝道、忠诚、诚信等传统美德。

这些传统美德对于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 塑造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

融入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多元化视野和包容心态,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力。

这对学生将来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二、路径1. 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播发挥高校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播。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举办文化节、策划文化活动等形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2. 引入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积极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

通过选取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文化名人的故事、古代智慧等,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深入学生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题报告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题报告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大力弘扬。

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如何在高校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因此,本文选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研究选题。

二、研究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好好的弘扬和传承。

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讨如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加强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使命感的人才。

三、研究内容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4. 如何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中外资料,收集和整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数据和信息。

2.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和发放问卷,对高校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和态度。

3. 实地调研法:通过走访和调研,收集高校中教师和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五、预期成果1.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和价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3. 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4. 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面对社会多元价值体系的影响和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重大借鉴和契机,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容、原则、方法、文化认同等方面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所谓“传统”,从文化学角度诠释,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如逐代延续的思想道德、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制度规范等。

需要指出的是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总是处于流变与整合过程中。

因此,并不是所有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称之为传统文化。

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能积淀、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生命活力而得以积淀、保存、延续下来的文化称为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形成了世界上极具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在民族的生存与延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对于外来文化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和同化力。

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1、是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和道德水平的需要。

多年来由于人文主义的不被重视,加之西方一些外来思想的不断涌人,良芳不齐、泥沙俱下,使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一些学生缺乏应有的修养和情操,思想空虚、颓废,对社会缺乏社会责任感,功利色彩浓厚。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因素,如爱国、礼貌、孝敬、刻苦、自强、天下为公等精髓,唤醒他们心中的热情及其积极的部分。

2、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这个机会对我们的思想进行西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

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学生的精神境界、精神生活和道德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一定要掌握住思想阵地,利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引导全学生、教化学生,激起他们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培养他们分辨良荞的能力。

我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我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我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不能加以回避或漠视的问题,就是与其生息化育和发展壮大始终休戚与共、不离不弃的传统文化。

作为一种以德摄智的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彰显出独到的育人功能。

而这种育人功能,则使其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历史前提和必不可少的文化语境。

有学者曾于20世纪90年代撰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做过较有见地的剖析,文章认为:“人类社会总是会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而前人都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历史是对人生经验的概括总结。

传统文化是人类精神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

”因此,我们“只有尊重历史,才能尊重现实”。

教育的作用也许就在于将我们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最优秀文化传给青年一代,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从其基本职能上来说,申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理应享有重要的地位。

令人欣慰的是,在经历了自19世纪中叶以来近百年反传统浪潮的苦痛之后,随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国内外情势的巨大变化,人们终于从排斥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迷雾中醒悟过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进而开始重视研究和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逐步将传统文化纳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间来,由此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视闽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崭新局面。

作为一种文化知识体系,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孕育、传承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要求。

因此,在当代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我们必须首先经历一个深人而细致的认知过程。

没有这个环节,基于传统文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从实际效用上来看,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最为系统而有效的渠道,即为学校教育。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浅议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为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力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此做一此肤浅和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继承创新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2—0173—02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种不同学科的体系,研究和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我们提高民族素质,建立和谐社会,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前提,也是我们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新课题。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传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和人们在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并遵守的,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传统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经历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形成的长江流域文化、黄河流域文化等光辉灿烂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是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财富,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持续发展,不断进取,走向繁荣的精神支柱和智慧源泉。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文化作为精神支撑就很难实现自立自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文化繁荣做为背景就很难取得发展。

我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像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一门科学,是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思想融合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觉悟。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教育人,启发人,武装人,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行性研究
中华 民族 在从周 秦到“ 五四运 动” 以前这 三千 多年之 间形 成 的文 化 , 它是 中华 民族 对 自然 和人 类 社会 认识 的 结 晶 。秦 汉 以后 , 中华 大地上 的各 民族 大致可 以分 为三个 文化 类 型 , 就是 北方 草 原游 牧 文化 、 这 南方 山地 游
耕 文化 、 中原定居农 业文化 。在长 达三千 年 的历 史进 程 中 , 上述 三 种文化 类 型 以 中原定 居文 化 为 中心 , 多方 面交汇融合 , 正是 在他们 相互 冲突 又相融 合的过 程 中 , 统文化 才 最后 得 以形 成 。3 传 [ 由于传统 文 化在 一个 很 3
长的历史时期内表现为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文化 , 很难直接开发和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和现代化
收稿 日期 :0 O 5 2 2 1 —O — O 基金项 目: 陕西 省 社 会 科 学研 究 基 金 项 目( 9 0 ) 0 A0 4
作者简介 : 王平川( 9 8 , 陕西淳化人 , 15 一) 男, 陕西教育学 院政治经济系教授 。
以马克思 主义为 指导思想 和核心 内容 的思想政 治教 育与传 统文化 的融合是 两者发 展 的共 同需要 。 首先 , 克思主义 是一个世 界性学 说 。在 马 克 思 主义 产 生 以前 , 马 民族性 是 文化 的主 要特 征 , 老子 、 像 孔
子、 康德 、 黑格 尔等伟大 的思想 家 , 对其 它 民族 均发 生过 一定 的影 响 , 由于 历史 的和 阶级 的局 限性 , 但 他们 的 思 想影响仍 属于 文化交 流和传播 的范 围 。而 马克思 主义 揭示 了人类 社会 发 展 的一般 规 律 , 一 种超 越 民族 是 和地域局 限的世 界性革命 学说 。但 是 , 马克思 主义 的世界 性必 须借 助一 个 个具 体 的 民族 文 化才 能 实现 。黑 格 尔 曾经说 过 :只有 当一个 民族用 自己的语 言 掌握 了一 门科学 的时候 , “ 我们 才 能说这 门科学 属 于这个 民族 了 ; 一点 , 这 对于哲学 来说最 有必要 。 [就 当代 中国而 言 ,要做 到马克 思 主义 与 中 国具体 实践 相 结合 , ”1 ] “ 也必 须要使 马克 思主义取 得 中华 民族 的形 式” “ ,使之 在其每 一表现 中带有 必须有 的 中国 的特性 ”取得 “ 中国老 , 为 百姓所 喜 闻乐 见 的中国作风 和 中国气 派”E 也就是说 , 马克思 主义与 中 国革 命 的具体 实践 相结合 的过程 , 。3 2 把 同时 也是 把 马克思 主义 同中国传统文 化相结 合 的过程 。因此 , 毛泽东 指 出 :马克思 主义 的 中国化 ” 一个迫 “ 是 切需要解 决 的重大 问题 ,从孔 夫子到 孙 中山 , “ 我们 应 当给 以总 结 , 继承 这一份珍 贵 的遗产 ”[ 。] 2 其次, 自近代 以来 , 国文 化都面 临着如 何实现 从传 统 向现代 的转 型 问题 。本 文所 说 的传 统文 化 , 指 各 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期2011年8月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 al of N orth China Electri c Power U niversit y (Soci al Sciences )No .4A ugust 2011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王威威(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北京 102206)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一研究方向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利用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中国传统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二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可应用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解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掘古代思想的积极意义而避免其中的消极因素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教化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3(2011)04-0121-05收稿日期:2011-05-09作者简介:王威威,女,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哲学博士。

C 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ANG Wei -w ei(Teaching Dep .of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 ry Course ,No rth China Electric Pow er Univer sity Beijing 102206,China )Abstract :The relatio nship betw 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 ith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The m 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this research directio n are as follow s :interpre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based o n modern ideolo 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 ry ;research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 antag es of traditio nal culture for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ideolo gical and po 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directio n ;civilization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提出有一个历史过程,对其含义也有不同的理解。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

列宁提出了“政治教育”的概念:“在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抱着教育不问政治的旧观点,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

”[1]399“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1]40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使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

”[2]列宁所讲的“政治教育”与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质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教育工作,即“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和政治均属于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教育即是为维护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思想教育。

而上层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筑最终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为建立或巩固政权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某个阶级或集团的根本的经济利益。

概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个阶级或集团为了建立或巩固其政权而进行的符合本阶级或集团根本利益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和宗教等思想的教育,也就是意识形态的教育。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服务的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客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向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12所高校设立至今,我国已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60余个,硕士点250余个。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方向之外,各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研究方向得到了多所高校和众多学者的关注。

例如,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有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东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有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方向;海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招收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有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思想道德发展研究方向;江西师范大学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教育研究方向;北京化工大学有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方向。

在学术界,关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专著也在不断问世,代表性的著作有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邓球柏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海南大学赵康太、李英华两位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等。

相关的论文更是层出不穷。

在中国期刊网收录的论文中,1950年1月至2011年5月,题名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为29360篇,其中题名同时包含“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即以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136篇,其中发表于2000年以后的论文有131篇,发表于2005年以后的119篇,发表于2008年以后的为98篇。

题名同时包含“儒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有50篇(硕士论文3篇),最早的一篇发表于2001年。

题名同时包含“孔子”或“《论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28篇(硕士学位论文3篇)。

题名同时包含“周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2篇。

题名同时包含“孟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硕士论文2篇。

题名同时包含“荀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8篇(硕士论文3篇)。

题名同时包含“《礼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硕士论文1篇。

题名同时包含“道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4篇(硕士学位论文1篇)。

题名同时包含“老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6篇(硕士学位论文1篇)。

题名同时包含“庄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为0。

内容关系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论文更多,如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论文《荀子的礼法君子思想及其现实启示》、《墨子和谐社会思想研究》、硕士论文《论韩非“务法不务德”的教化思想》、《论庄子的人生观教育思想》等。

2009年北京大学团委理论研究室以“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完成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以上事实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广受学术界关注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新兴的研究方向。

但是,当前的研究现状仍面临诸多问题。

检视相关论文,我们发现,论文作者学科背景庞杂,说明学术界尚缺乏专注于这一研究方向的有影响力的学者。

这一研究方向要求研究者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均有一定的学术功底,而大部分研究者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这也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质量。

此类论文发表的学术期刊等级大部分较低,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自1998年以来题名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词包含“传统文化”的论文仅有7篇。

这一研究方向有若干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说明这一研究方向日益受到重视,并不断有新的研究力量加入,但相关的专著仍然较少。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这一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学界未有专门的讨论,也未有明确的共识。

以上事实说明这一研究方向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源出现代,但是中国古代具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悠久传统,通常称之122 王威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为“教化”。

《说文·攴部》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说文·匕部》云:“化,教行也。

”教化就是运用从上而下的教育手段,来转变人心和风俗,从而建立起稳固的统治秩序。

历代君主、思想家、政治家都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

西汉董仲舒把教化比作阻止洪水的堤防:“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3]。

虽然古代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但也有对人们思想形成规律和思想教育规律的探讨,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内容、原则、方法、措施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问题。

因此,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均有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以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研究方向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杨生平、隋淑芬等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下编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赵康太、李英华主编的《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张耀灿所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创新研究,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优良革命传统的继承弘扬。

”[4]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了可以超越时代的精华,也具有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如何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研究方向第二方面的研究内容。

邓球柏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书未将这两个不同的研究内容厘清,在书中既探讨各思想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又探讨各家思想可用于当代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教育的资源,如概括《老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以道为本的世界观教育、小国寡民的政治观教育、上德不施的道德观教育、常使民无知无欲的教育观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