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完整版)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备考纲要总结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它是由( )、( )( )决定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理解它要把握两点(1)公有制经济包括( )、( )、( )、( );公有制为主体主要的表现:( )、( )(2)( )、( )等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由于( )、( ),与之适应的所有制必然具有多元化特点;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 )、( )、(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
3、资源配置的两基本方式。
4、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性?( )、( )、( )、( )。
5、市场经济存在基本条件或基本构成要素?( )、( )、( )、( )。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 )基础上,其存在制度基础是什么?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基础什么?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 )、( )、( )、( )、( )。
9、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按照统筹( )、( )、( )、( )、( ),发挥市场( ),增强( ),健全( ),完善( ),10、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任务?完善( )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 )体制,形成( )协调发展机制,建立( )市场体系;完善( )、( )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 )、( )、( )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机制。
1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范畴,实质是( );它的( )或( )关系是最基本经济关系,它决定( )性质,也决定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方式。
12、( )是社会经济制度基础,规定( )性质;( )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这种经济关系在法律体现,它包括( )、( )、( )、( )四项权利;由于( )( ),才可能使同一性质所有制形式或经济形式出现不同存在状态。
13、从财产所有者组成关系划分,所有制分( )、( )、( )三基本形式。
14、个体经济特点;在我国,( )属于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2、需求的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③产品的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因素)④替代品的价格(正向变化)⑤互补品的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他因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示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
横轴Q表示需求,纵轴P表示价格。
4、市场供给: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的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
6、供给规律: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将这种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S被称为供给曲线。
以横轴Q表示供给量,纵轴P表示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达到的价格水平。
需求曲线DD 和供给曲线SS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通常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
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
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属于市场干预行为。
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Ed= △Q/Q÷△P/P12、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的场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重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重点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重点涵盖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失业与就业、货币供应与政策等内容。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学科。
重点包括供需关系、市场结构与竞争、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企业行为等内容。
3. 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主要包括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等各个时期的经济思想和学说。
4.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国际经济活动。
重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汇率制度等内容。
5.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
重点包括垄断与竞争、产业组织、产业政策等内容。
6. 经济法基础:经济法基础包括宪法、民法、经济法、合同法
等法律知识。
重点涉及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和法律责任。
这些是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的主要考点,建议你在备考时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并结合历年真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同时,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积累实例和案例分析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一、基本概念1、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分配和利用资源的学科。
2、稀缺性:指资源有限,社会生产能力有限,因此,必须有效利用和分配资源。
3、效率: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收益。
4、公平:指人们之间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5、市场:指通过自由竞争和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机制。
6、自由市场:指在产品价格、生产计划、利润分配等方面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
7、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包括国民收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8、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的行为和决策,包括需求理论、供给理论等。
二、核心知识点1、需求与供给: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
2、市场均衡: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3、弹性理论:描述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需求弹性分为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
4、消费者行为:消费者选择最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即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5、生产者行为: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6、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中存在大量厂商,产品同质,信息完全,价格由市场决定。
7、垄断市场: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产品无替代品,价格和产量由厂商自行决定。
8、寡头市场:市场中只有几个厂商,产品存在替代品,价格和产量由厂商协商决定。
9、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10、失业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是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11、通货膨胀:总体物价水平上升,通常用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来衡量。
12、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13、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等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三、细节和扩展知识点1、经济学分类: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分支。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与要求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与要求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与要求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是为了检测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也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初步基础知识和能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与要求,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社会经济制度理解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辨别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的主要阶段,诠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辨识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辨别社会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理解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2.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诠释货币产生的过程和基本职能,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3.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过程,辨别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诠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社会生支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
4.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辨别社会主支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诠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容。
6.杜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辨别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辨别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理解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的基本要求。
8.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诠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意辨别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一定时间、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商品或服务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需求与之正相关)3.产品价格(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与之负相关)4.替代品价格(与价格有关)5.互补品价格(例如:汽车与汽油,电器与电)6.预期7.其他因素(品种、质量、地理位置、季节、政策)(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 d = Q d(P)其中,Q d是需求量,P是该商品价格。
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为需求规律(大部分商品符合需求规律,但是极少数不符合:例如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少;低收入群体购买食品,价格越高,需求越大)需求曲线: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以及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某一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函数:Qs=Qs(P),Qs是供给量,P是该商品的价格。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2.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增加,供给增加。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高,成本下降,供给增加)4.预期5.其他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二)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供给曲线: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点,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o,为均衡数量。
Po为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1.最高限价分析(最高限价,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在这一价格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或降低生产成本)如图所示,Po为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Pe,因此刺激消费,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加大。
经济学基础考试要点
名词解释 5题×4分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
成本不变行业: 指具有水平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并不会引起投入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
名义GDP: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函数: 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水平。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生产者均衡: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物体由于所受各方向外力正好相互抵消而处于静止状态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结构,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挤出效应: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国民生产总值: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投资函数: 投资函数是指投资和利率之间的关系简答题 4题×5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
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即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公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分配、供求关系和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作为中级经济师,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是关键。
以下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1. 宏观经济学
- 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
- 货币与银行体系
-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 国际贸易与汇率
2. 微观经济学
- 需求与供给分析
- 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
- 生产与成本理论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
- 环境经济政策
4. 产业经济学
- 产业生命周期与竞争策略
-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
- 产业创新与技术进步
5. 经济数学与经济统计学- 统计分析方法与经济预测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 数量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分析
6. 金融学基础知识
- 货币市场与利率理论
- 资本市场与投资分析
-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以上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油!。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经济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
经济专业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经济学原理1. 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重要范畴。
2.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如何形成。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选择被做出时,对其他选择所放弃的机会成本。
它是衡量经济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4.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当单位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增加或减少时,所产生的额外效用的变化。
边际效用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5. 产出与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力、资本和管理等。
它们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产出是生产过程的结果,也是经济学的核心。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1.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得到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与总劳动力数量的比率。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主要由中央银行实施,而财政政策主要由政府实施。
5.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体生产能力的增加。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持续繁荣的重要来源。
第三章:微观经济学1.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一个市场中买卖双方的数量和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市场、寡占市场和竞争市场。
2.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与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3.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以较低价格出售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收益,而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以较高价格购买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4. 税收税收是政府通过征收税收来融资公共支出的一种方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市场供给、需求和均衡价格需求:一定时间内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两大构成要素)需要则不需要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1)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产品价格:价格和需求变动呈反方向变化(最关键因素)2.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产品上涨,会刺激提前购买(现期需求增加)3.消费者偏好:其他因素不变,消费者偏好增强,引起需求增加4.消费者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5.替代品价格:使用价值相近,可以替代满足需要的商品。
需求和替代品价格呈同方向变化6.互补品价格:指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需要的商品。
商品需求和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7.商品品种,质量,广告,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2)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d=Qd(p)需求规律:需求和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1.产品价格因素的影响—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线不动,点动)2.非价格因素的影响—需求变动:由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的需求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动,右上方位移)市场需求曲线也就是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曲线水平加总第二节市场供给供给:是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铺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产品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化呈正方向变化。
2.生产成本:成本和供给呈反方向变化;最主要因素3.生产技术: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成本而影响供给4.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要素价格高,成本大,供给少,反方向变化5.预期:生产者对销售预期,预期越高,供给越大,呈正方向变化。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考试技巧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技巧提前准备:1. 熟悉考试要求:了解考试内容、题型及分值分布等信息。
2. 复习基础知识:系统地复习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原理和理论模型。
掌握基本的经济指标和数据分析方法。
3. 做题集训练:多做经济学的题目,特别是模拟试卷和历年真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应试技巧:1. 阅读题目要仔细:先通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和所给信息,明确问题的关键点。
2. 解答思路清晰:根据题目要求,合理组织答题思路,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用条理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述。
3. 注意概念的准确性:在解答过程中,要正确使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避免概念的混淆或错误的运用。
4. 稳定答题节奏:要注意控制答题的时间分配,不要在一个问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避免其他问题因时间不足而得不到解答。
5. 注意计算过程和结果:对于需要进行计算的问题,要注重计算过程的准确性,注意单位的转化和精确度的要求,并将计算结果正确地呈现出来。
6. 理论与实际结合:在解答问题时,要充分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释实际经济问题,提供具体的实例或数据支持。
7. 重点和难点攻克: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经济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
注意事项:1. 注意审题: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确保自己清楚题目的意思,避免理解偏差导致答题错误。
2. 不要抄袭:对于需要写论述性答案的题目,要避免抄袭他人的观点或提供题外的内容,保持独立思考和原创性。
3. 注意语言表达:要注意语法、拼写和语句的通顺,确保答案的表达清晰、准确,不给阅卷老师造成阅读困难。
4. 充分利用时间:在考试时间内,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浪费或拖延,争取充分发挥自己的解题能力。
总体来说,经济基础知识考试技巧包括熟悉考试要求、复习基础知识、做题集训练、注意问题概念的准确性、控制答题节奏、理论与实际结合,注意审题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通过合理备考和技巧运用,能够更好地应对经济基础知识考试。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有限资源下如何做出选择以满足无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以下是经济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经济学基本概念- 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市场均衡:市场上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状态,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 边际效用:消费者从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度。
-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样东西而放弃的东西的价值。
二、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上升的现象。
-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三、微观经济学- 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如何在不同商品和服务之间做出选择。
- 生产者行为:研究生产者如何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
- 市场结构:市场的竞争程度,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 价格弹性: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四、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优势。
- 绝对优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的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贸易壁垒:政府设置的阻碍国际贸易的措施,如关税和配额。
- 国际收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易记录,包括贸易和资本流动。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量的增加。
- 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化。
- 人力资本:个人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 技术进步:新发明、创新和改进技术的过程,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
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2.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
3.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随之增加。
4.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5.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6.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果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同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8.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
10、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1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2、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3、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
14、边际产品价值: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价值。
15、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工资变动对劳动者消费闲暇与收入之间的替代所产生的影响。
16、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工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
17、市场失灵:指由于某些原因,市场不能充分有效的配置经济资源的情况。
18、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024年中经《经济基础》高频50点
2024中经新大纲经济基础高频50点考点1: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1)影响需求的因素(2)影响供给的因素考点2:需求价格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即: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Q/Q∆P/P=∆Q∆P∙P Q需求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d为负数,简便起见,可以略去负号,取其绝对值。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考点3:企业形成理论1.企业本质: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2.交易费用:①偶然因素带来的损失;②签订、监督、执行契约的必然成本。
3.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二者互为替代):①企业:协调企业内部交易;②市场机制:协调企业外部交易。
4.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成立企业后,部分外部交易转化为内部交易,从而降低了交易费用。
考点4: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假设只有一种要素投入数量可以改变,其他投入不变。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资本量固定不变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随着劳动量的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①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产品总量。
②平均产量(AP):每单位投入的平均产出数量,AP=TP/L。
③边际产量(MP):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由于新增一单位的(劳动)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
(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图3-1:三条产量线及其位置关系①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经济学基础相关知识点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经济学导论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2、市场经济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3、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4、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5、经济学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第二章供给与需求1、需求量买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物品的数量.2、供给量卖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某种物品的数量.3、均衡价格当商品达到供求均衡时所对应的价格4、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5、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效用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2.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4、预算线在消费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第四章生产与成本分析1、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3、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4、企业生产的隐成本企业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5、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第五章市场理论1、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2、垄断竞争由许多生产和销售相似而不同的产品的企业所组成的市场结构.3、寡头市场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组织.4、不完全竞争市场泛指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第八章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及其衡量1、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动的市场价值.2、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3、实际GDP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4、GDP折算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5、通货膨胀一国价格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涨.6、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2、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6、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7、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8、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9、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的固定成本10、短期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总可变成本(TC=TFC+TVC)11、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称为边际成本12、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13、成本曲线是用图形反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14、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平均可变成本处于最低点15、平均总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边际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16、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1、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
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2、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是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三个: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3、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4、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5、完全竞争市场特征:(1)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
(2)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既不存在产品差别。
(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4)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6、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1)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2)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3)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在实际生活中,公用事业、电力、固定电话近似于完全垄断市场。
7、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1)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产品具有差别性;(3)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障碍;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生活的市场结构,如香烟、啤酒、糖果等产品市场。
8、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1)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2)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3)他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4)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9、由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市场10、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
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决定其均衡价格。
12、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
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13、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
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垄断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但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并不是为所欲为的。
14、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1、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2、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3、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4、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经济主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5、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6、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7、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8、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9、私人物品的特征:竞争性、排他性10、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11、纯公共物品的特征:完全的非竞争性、完全的非排他性,如国防、治安等12、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有限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13、关于私人物品的表述:.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具有独占性;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该物品。
14、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15、政府应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其方式和措施包括:第一,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还可以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第二,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
第三,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第四,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1、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3、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4、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工资、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非生产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5、非生产要素包括: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6、我国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7、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8、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C+I=C+S9、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C+I+G=C+S+T10、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 S+(T-G)+(M-X)、C+I+G+(X-M)= C+S+T11、三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门是:企业、消费者(居民)、政府部门12、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1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14、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由三个假设构成:第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第二是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是,凯恩斯认为消费对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
15、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额。
从公式Y=C+S可得:S=Y-C16、乘数又称作倍数,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同其他变量所发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或倍数之间的关系。
投资乘数,即指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投资的增加可导致收入和就业量按投资量成倍地增加。
第七章宏观经济运行分析1、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2、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3、索罗余值:GA=GY-αGL-βGK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5、经济波动的一般大原因: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动、技术进步状况、预期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6、价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7、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8、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国货币就会贬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一定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