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中国现代史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大学试题纸
(2004-2005年第二学期)
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03班(年)级课程中国现代史(上)(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新潮》
2、三二O事件
3、济南惨案
4、“工农武装割据”
5、“四行二局”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原大战的影响。

2、简述人权派的政治主张。

3、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国民革命失败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如何?请谈谈你的观点。

2、试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的作用。

参考答案(A卷)
一、名词解释:
1、1919年1月,(1分)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得到胡适、李大钊、陈独秀支持。

(2分)高举“伦理革命”、“文学革命”旗帜,提倡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响应白话文运动。

(2分)五四后,积极作用日益减弱。

(1分)
2、蒋介石制造的旨在打击共产党、扩大反动势力、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事件。

(2分)1926年3月20日,蒋以中山舰出行为借口,诬蔑共产党阴谋暴动,占领海军局,逮捕共产党员,包围苏联顾问住宅,(3分)实现了部分篡权阴谋。

(1分)
3、1928年5月3日,北伐奉张的蒋军在济南遭到日军之阻挠。

(2分)日军奸淫掳掠,屠杀中国军民5000余人,南京政府外交人员也遭杀害。

(2分)由于中国人民强烈反对,日军始于次年撤出济南。

(2分)
4、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概括。

(1分)其基本内容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

(2分)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1分)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础,(1分)根据地是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1分)
5、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建立的金融机构。

(1分)即中、中、交、农“四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从事垄断信托、保险等金融业务)。

(4分)
“四行二局”是国民政府在全国建立的金融中心。

(1分)
二、简答题:
1、①蒋在军事上、政治上确立了优势地位:②反蒋各派失去了问鼎中原的实力(改组派、两山会议派消失);③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体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6分)④东北军大量入关,日本侵占东北的野心更加膨胀;⑤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⑥客观上给革命的发展造成了有利时机。

(4分)
2、人权派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2分)反对国民党的训政,主张“保障人权”和“专家政治”;(3分)声称打倒“五个大仇敌”,走“演进的路”;(3分)反对革命,反对共产党。

(2分)
3、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3分)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3分)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2分)标志着中共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2分)
三、论述题:
1、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这一观点近年来已为学术界大多数人所认可。

(5分)但是,共产国际究竟是负主要还是次要责任,仍有分歧。

(5分)阐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10)
2、张、杨的主体作用;(4分)蒋在客观上配合;(3分)中共促成了和平解决;(4分)孔祥熙和宋氏兄妹的促进作用;(3分)各地方实力派的牵制有利于和平解决;强大的国内舆论的推动作用;国际反响也有间接作用。

(6分)
扬州大学试题纸
(2004-2005年第一学期)
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02班(年)级课程中国现代史(下)(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晋西事变
2、三三制原则
3、民盟一届三中全会
4、双十宣言
二、材料分析(共10分)
材料:
中国的中间派,有它自己的社会基础,政治路线,对内对外的明确政策,以及对国共两党的独立态度。

中国中间派的强大存在和不断发展,不但有此必要,而且有此可能。

倘使没有强大的中间派,国共两党的合作便绝无可能,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和经济工业化也无从实现。

施复亮《何谓中间派》(1946年7月14日)请回答: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三、简答(12分)
1、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的发展。

四、论述(共58分)
1、评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

(28分)
2、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0分)
参考答案(A卷)
一、名词解释:
1、1939年12月,(1分)阎锡山在山西西部进攻决死第二纵队和晋西独立支队,在晋东南进攻决死第一、三纵队,摧毁七个县的抗日政权。

(4分)
2、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的,在政权人员分配上的一种原则,(2分)即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1/3。

(3分)
3、1948年1月召开,(1分)大会严正否认国民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的无理举动,不能接受民盟总部宣布民盟总部解散的声明,提出要彻底摧毁南京反动独裁政府,与中共合作,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3分)大会标志着民盟在政治上新的进步。

(1分)
4、1947年10月10日发表,(1分)宣言正式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2分)宣布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没收官
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等政策。

(2分)
二、材料分析
中间派是独立于国共两党之外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它主张通过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等和平手段,达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最终目标。

它既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也反对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但在民主革命时期,但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建立联合政府,是它的主要奋斗目标。

(5分)
中间派是国共两党的主要争取对象,中间派别对国共两党的合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中间派为反对国民党独裁,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奔走号呼,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如政协的召开和政协协议的签订,即是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共同斗争的结果。

但中间派的道路最终是走不通的,当国共之间决一胜负之际,它或者倒向共产党一边,或者倒向国民党一边。

1947年,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中间派面临着选择,最后中间派与共产党合作,参加了新中国的建立。

施复亮说:没有强大的中间派,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和经济工业化无从实现,这就夸大了中间派的历史作用。

(5分)
三、简答
1、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具体地说,1937-1942年为发展时期,1943-1945年为衰弱时期。

(2分)东部地区工业西迁为大后方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大1940年内迁工厂打448家,其中60%为国防工业。

(2分)大后方工业发展表现在新设工厂的迅速增加,棉纱、面粉、火柴、四种动力机等工业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增长,还新增添了酒精、水泥、灰口铁等大后方原来没有产品。

(4分)形成了重庆、川中、西安宝鸡、昆明等11个工业区,建立并初步健全了上百种工业部门,形成了一个基本能够自给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4分)
四、论述
1、(1)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战略防御的主体,起了主要作用。

(3分)
(2)中国军队大量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4分)
(3)由于中国军队避免与日军进行战略决战,保持了军队的基本主力,同时迅速扩建和加强了军事力量。

(4分)
(4)在战略防御阶段,把部分工厂、学校由沿海迁往内地,对发展大后方的的经济文化事业,对建立长期抗战的经济基础起了极大作用。

(4分)(5)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作战也存在很多缺陷。

总的来说,它没有能很好地完成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掩护人民和国家主要生产部门进行有计划的战略转移等任务,使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严重的损失。

(4分)
(6)没有能很好组织广大民众积极参加抗战,把抗战变成单纯的政府和军队抗战。

(3分)
(7)国民政府的“持久消耗战略”是正确的,但在战场上则采用了以阵地战为主体的单纯防御的作战方针。

(3分)
(8)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复杂,矛盾重重,在战场上各自保存实力,互不配合,严重影响了战役的效果。

(2分)
2、(1)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过去党的工作重心在乡村,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4分)在城市工作中,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分子。

(3分)城市工作的中心是生产建设。

(2分)
(2)分析了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后,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

一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二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即将建立的新中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分)革命胜利以后,必须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

(3分)
(3)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对党的经济政策,作了理论上和原则上的说明。

(1分)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的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所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

(2分)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一切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容许其存在和发展,但要加以限制。

(2分)引导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

(2分)总之,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1分)
(4)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情绪的滋长和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分)
七届二中全会,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及时地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分析了中国的各种经济成分,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生产建设任务和这个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问题;探讨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将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

因此,这次会议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