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波测试方案

合集下载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造结构和地质勘探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包括检测设备的选择、实施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二、检测设备的选择1. 面波发生器:选择频率范围广、输出稳定的发生器,常用的有震源激振器和重锤等。

2. 接收器:选择具有高灵敏度和宽频带的接收器,常用的有加速度计和地震传感器等。

3. 数据采集系统:选择能够实时采集和存储数据的系统,常用的有数字示波器和数据采集卡等。

三、实施步骤1. 布设检测路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测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并按照一定间距布设接收器。

2. 发生面波:使用面波发生器在起点处产生面波信号,确保信号的稳定和准确。

3. 接收面波:接收器记录下面波信号,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

4.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和补偿等处理,得到清晰的面波图象。

5. 结果分析:根据面波图象分析土层的速度和厚度等参数,评估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土壤的工程性质。

四、数据处理方法1. 滤波处理:采用低通滤波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去除高频噪声,保留面波信号。

2. 去噪处理:采用小波变换或者相关方法对滤波后的数据进行去噪处理,提高数据的信噪比。

3. 补偿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补偿,消除地面反射和传播衰减等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4. 数据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面波图象,分析波速和波长等参数,评估土层的性质和结构的稳定性。

五、结果分析与应用1. 波速分析:根据面波图象中的波速信息,可以判断土层的类型和厚度,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地下结构评估:通过分析面波图象中的反射和散射特征,可以评估地下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土壤工程性质评估:根据面波图象中的波长信息,可以判断土壤的工程性质,如密实度和抗剪强度等。

4. 结果应用:面波法检测结果可用于地质勘探、地基设计、工程质量控制等领域,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和地质勘探领域。

它通过测量地面上的面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来评估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包括设备要求、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方面。

二、设备要求1. 面波法检测仪器:应选择具有高频率范围和高精度的面波法检测仪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震源:需要使用合适的震源设备,如重锤或振动器,产生合适的激发波形。

3. 接收器:应选用高灵敏度和宽频带的地震接收器,以接收地面上的面波信号。

三、操作步骤1. 数据采集准备:a. 在待测区域选择适当的测线,并标记测点位置。

b. 安装地震接收器,保证其与地面紧密接触。

c. 设置合适的震源位置和震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2. 数据采集过程:a. 在每个测点上,使用震源激发地面,并记录激发波形。

b. 通过接收器采集地面上的面波信号,并记录相应的波形数据。

3. 数据处理:a. 对采集到的波形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滤波和去噪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

b. 对每个测点的面波信号进行分析,计算面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

4. 结果分析:a. 根据测得的面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评估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状况。

b. 将测量结果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判断地下介质的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方法1. 面波传播速度计算:a. 根据采集到的面波波形数据,通过频谱分析方法计算面波传播速度。

b. 可采用多种方法计算传播速度,如多次到达法、频散曲线法等。

2. 面波衰减特性计算:a. 根据采集到的面波波形数据,通过振幅衰减分析方法计算面波衰减特性。

b. 可采用多种方法计算衰减特性,如Q值法、能量比法等。

3. 结果分析和解释:a. 将测得的面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与已有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判断地下介质的健康状况。

b. 根据测量结果,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面波法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建造结构、桥梁、地下管线等工程领域。

它通过测量地表上的面波信号,来评估结构体的强度、稳定性和缺陷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

二、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在进行面波法检测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检测目标和检测区域,并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

其次,选择合适的面波法检测设备,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最后,进行现场勘测,了解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2. 传感器布设面波法检测需要将传感器布设在地表上,以接收地下结构体传递到地表的面波信号。

传感器的布设需要考虑结构体的类型和大小,普通采用直线布设方式。

在布设传感器时,要保证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均匀,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3. 数据采集在进行面波法检测时,需要进行数据采集。

首先,进行基准线的测量,以确定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然后,进行面波信号的采集,普通采用震源激发的方式。

在采集数据时,要保持传感器的稳定,并记录下每次采集的震源位置和激发参数。

4.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面波信号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获取结构体的相关参数。

首先,进行数据的滤波和去噪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然后,进行频谱分析,得到面波的频散曲线。

最后,通过拟合曲线和反演方法,计算出结构体的速度剖面和厚度剖面。

5. 结果解读和评估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进行结果的解读和评估。

根据速度剖面和厚度剖面,可以评估结构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结合其他相关信息,如地质勘探数据和设计参数,可以评估结构体的缺陷情况和安全性。

6. 缺陷修复和监测根据面波法检测的结果,对于存在缺陷的结构体,需要进行修复和监测。

修复措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加固、更换或者重建等方式。

修复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面波法检测,以监测结构体的变化和效果。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面波法检测时,要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避免雨雪等天气对数据采集的影响。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面波法(Surface Wave Method)是一种非破坏性地下勘探技术,主要用于评估地下土壤和岩石的力学特性。

该方法通过在地表上激发地震波,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点来获取地下介质的信息。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旨在规范面波法检测的操作流程、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二、检测设备和工具1. 面波仪器:采用高精度的面波仪器,具备稳定的信号源和高灵敏度的接收器,能够准确地记录地震波信号。

2. 震源:选择合适的震源,如重锤或振动器,能够产生足够的能量以激发地表面波。

3. 接收器:使用合适的接收器,如加速度计或地震仪,能够准确地记录地震波信号。

三、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 勘测区域选择:根据需要勘测的目标和勘测范围,选择合适的勘测区域,并进行必要的前期调查和分析。

2. 地形和地貌调查:对勘测区域的地形和地貌进行调查,了解地表情况,确定检测线路和测点布设。

3. 勘测线路布设:根据勘测目标和地表条件,合理布设勘测线路,保证测点的密度和均匀性。

4. 测点标识:在每个测点上设置标志,方便后续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四、实施步骤1. 震源激发:在每个测点上,使用震源激发地表面波。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震源类型和激发方式。

2. 数据采集:在激发地表面波后,使用接收器记录地震波信号。

确保接收器的位置稳定,并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地震波信号进行处理,包括滤波、叠加、分析等步骤。

根据处理结果,计算地下介质的速度和衰减系数。

4. 结果解释: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和地下介质特性,对勘测区域的地质结构和力学特性进行解释。

绘制地震剖面图和速度剖面图,以便更直观地展示结果。

5. 数据质量控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估。

确保数据符合要求,并能够支持后续的分析和决策。

五、报告编写1. 报告结构:报告应包括背景介绍、勘测目的、勘测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等内容。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建筑结构检测、桥梁安全评估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一技术。

一、设备准备1.1 选择合适的面波法检测设备: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面波法检测设备,通常包括发射器、接收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1.2 确保设备完好:在进行检测前,需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包括电池电量、传感器连接是否良好等。

1.3 调试设备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调试设备参数,包括频率、增益等,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二、现场准备2.1 选择合适的检测地点:在进行面波法检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通常选择平坦、无遮挡的地面进行检测。

2.2 清理检测区域:在进行检测前,需要清理检测区域,确保地面平整、无杂物,以避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3 布置检测线路:根据实际需要布置检测线路,通常需要在地面上标记出检测线路,以便进行数据采集。

三、数据采集3.1 发射面波信号: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通过发射器发送面波信号,通常采用锤击地面或者振动源的方式。

3.2 接收面波信号:接收器接收地面传播的面波信号,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中进行处理。

3.3 处理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滤波、叠加等操作,以得到准确的面波速度和传播路径。

四、数据分析4.1 解释面波速度: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分析面波速度的变化规律,了解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

4.2 确定地下结构:通过面波法检测结果,确定地下结构的情况,包括土层厚度、岩层分布等。

4.3 制定进一步探测计划: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进一步的探测计划,包括钻探、地质勘探等。

五、报告撰写5.1 撰写检测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检测地点、设备使用情况、数据分析结果等。

5.2 提出建议:在检测报告中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包括地质勘探、建筑结构加固等方面的建议。

5.3 保存数据:保存检测数据和报告,以备日后参考和查证。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面波法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的检测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包括仪器设备的选择、实施步骤、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一、仪器设备选择1.1 探头选择:根据被测结构的特点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面波法探头。

常用的探头有固定频率探头和可调频率探头,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频率范围。

1.2 信号发生器选择:面波法需要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激励信号,选择合适的信号发生器可以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1.3 数据采集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可以实时获取面波信号,并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实施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面波法检测前,需要对被测结构进行清理和准备工作,确保测试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2.2 探头安装:将选择好的探头安装在被测结构表面,并确保与被测结构有良好的接触,以保证信号的传递和接收。

2.3 信号发生和数据采集: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激励信号,并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实时采集面波信号,确保信号的稳定和准确。

三、数据处理方法3.1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和去噪处理,以去除干扰信号和提取有效信号。

3.2 特征提取:根据面波信号的特点和目标结构的特性,提取合适的特征参数,如波速、衰减系数等。

3.3 数据分析:通过对特征参数的分析,可以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和损伤程度,为后续的结构评估和维护提供依据。

四、应用领域4.1 土木工程:面波法可以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检测和评估,如桥梁、隧道、地铁等。

4.2 建筑工程:面波法可以用于建筑工程结构的检测和评估,如楼房、大厦等。

4.3 能源工程:面波法可以用于能源工程结构的检测和评估,如风力发电机组、水电站等。

五、注意事项5.1 测试环境:面波法需要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以保证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数据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模型,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3 结果解读:对于面波法检测的结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其他测试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引言概述:面波法是一种地震勘探方法,通过检测地下面波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在实施面波法检测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细则和步骤,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本文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地质勘探技术。

一、勘测前准备:1.1 确定勘测区域:在进行面波法检测前,需要确定勘测的区域范围,以便制定具体的勘测方案。

1.2 地质调查:进行地质调查,了解地下地质情况,为后续数据解释提供依据。

1.3 确定检测设备:选择适合的面波法检测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二、检测方案设计:2.1 布设检测线路:根据地质条件和勘测要求,设计合理的检测线路,保证覆盖面波传播范围。

2.2 设定检测参数:根据地质条件和勘测目的,设定合适的检测参数,如频率范围、检测距离等。

2.3 确定数据采集方式:确定数据采集方式,包括采集频率、采集时间等,以保证数据质量。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3.1 数据采集:按照设计好的检测方案,进行数据采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去噪、滤波等,提取面波信号。

3.3 数据解释: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面波信号解释,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四、数据分析与成果展示:4.1 数据分析:对解释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地下结构特征,进行地质解释。

4.2 成果展示:将分析后的数据结果进行展示,包括地质剖面图、地质模型等,以便后续的地质工作。

4.3 结果评估:对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估,验证面波法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五、质量控制与报告编制:5.1 质量控制:在整个面波法检测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报告编制:根据检测结果和成果,编制面波法检测报告,详细描述勘测过程和结果。

5.3 结果应用:将面波法检测结果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指导地质勘探和工程设计。

总结:面波法检测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方法,通过遵循实施细则和步骤,可以获取准确可靠的地下结构信息。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面波法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造结构、地质勘探等领域。

它通过测量地表上的面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来评估材料的质量和结构的完整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

二、设备和仪器1. 面波发生器:用于产生面波信号的设备,常见的有锤击法、振动法等。

2. 面波接收器:用于接收地表上的面波信号的设备,常见的有加速度计、地震仪等。

3.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和存储面波信号的设备,常见的有数据采集仪、计算机等。

4. 相关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软件,常见的有MATLAB、Origin等。

三、实施步骤1. 确定检测区域: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待检测的区域,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清理地表、移除遮挡物等。

2. 部署设备和仪器:根据检测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合理部署面波发生器和接收器,确保能够全面覆盖待检测区域。

3. 校准设备:进行设备的校准工作,确保面波发生器和接收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4. 采集数据:通过面波发生器产生面波信号,面波接收器接收地表上的面波信号,并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存储。

5. 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相关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面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等参数。

6.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对待检测区域的材料质量和结构完整性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四、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1. 面波传播速度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计算面波传播速度,并与标准数值进行对照,评估材料的质量。

2. 面波衰减特性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计算面波的衰减特性,并与标准数值进行对照,评估结构的完整性。

3. 结果解读:根据面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的分析结果,对待检测区域的材料质量和结构完整性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五、注意事项1. 检测环境:避免在强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面波法检测,以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2. 设备操作: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土壤和岩石中的地下结构特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包括设备准备、实施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方面。

二、设备准备1. 面波法测试仪: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包括传感器、信号发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2. 测量标杆:用于校准测量仪器,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3. 地质勘探仪器:如钻机、土壤采样器等,用于获取地下结构的相关信息。

三、实施步骤1. 确定测试区域:根据需要评估的地下结构范围,选择合适的测试区域。

2. 布设传感器:按照规定的间距和布设方式,将传感器固定在地表上。

3. 发送信号:通过信号发生器发送特定频率的信号波,激发地下结构中的面波。

4. 数据采集: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传感器接收到的面波信号,并保存数据。

5. 挪移传感器:按照预定的布设间距,逐步挪移传感器,重复步骤3和4,以获取更多数据。

6. 数据校准:使用标杆进行数据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1. 数据整理:将采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者图表的形式,以便后续分析。

2. 频谱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以确定面波的频率成份。

3. 波速计算:根据面波的传播时间和传播距离,计算出地下结构中的波速。

4. 数据解释:根据波速和频谱分析的结果,解释地下结构的特性,如土壤或者岩石的类型、厚度等。

五、结果分析1. 结果展示:将数据处理和解释的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地下结构的特性。

2. 结果解读:根据结果分析,对地下结构的特性进行解读,包括土壤或者岩石的性质、变化趋势等。

3. 结果评估:根据地下结构的特性,评估其对工程建设或者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六、结论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是进行面波法检测的操作指南,通过设备准备、实施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详细介绍,确保面波法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地下结构特性的评估,为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

本文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包括检测方法、设备要求、数据处理等内容。

二、检测方法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面波法检测前,需要对待测结构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清理表面杂物、确保结构表面平整、确定检测位置等。

2. 仪器设备面波法检测需要使用面波仪器,其主要包括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

发射装置产生激励信号,接收装置接收反射信号,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处理数据。

3. 测量步骤(1)设置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的位置和参数。

根据待测结构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发射和接收位置,设置适当的发射频率和接收增益。

(2)进行激励信号发射。

启动发射装置,产生激励信号,通过传感器向待测结构传播。

(3)接收反射信号。

接收装置接收反射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

(4)数据采集和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接收到的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滤波、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等。

三、设备要求1. 面波仪器面波仪器应具备以下要求:(1)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的频率范围适应待测结构的特性。

(2)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的位置可调,以适应不同的检测需求。

(3)数据采集系统具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

2. 传感器传感器应具备以下要求:(1)频率响应范围适应待测结构的特性。

(2)灵敏度高,能够捕捉到微弱的反射信号。

(3)稳定性好,能够长期工作而不失效。

四、数据处理1. 滤波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噪声和干扰信号,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2. 时域分析通过时域分析,可以得到信号的传播时间和振幅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结构的特性和缺陷情况。

3. 频域分析通过频域分析,可以得到信号的频率成份和能量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结构的频率响应和动力特性。

五、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可以对待测结构进行评估和判断。

常见的结果解读包括:(1)传播速度分析: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和传播距离,计算得到传播速度,进一步分析结构的材料性质和缺陷情况。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面波法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试验方法,用于评估地下结构的质量和完整性。

本文旨在制定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二、适合范围本细则适合于使用面波法进行地下结构检测的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造物、桥梁、隧道、管道等。

三、术语和定义1. 面波法: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结构中传播的特性来评估结构质量和完整性的方法。

2. 面波速度:地下结构中地震波传播的速度。

3. 面波频率:地震波在地下结构中传播的频率。

4. 面波幅值:地震波在地下结构中的振幅。

四、设备和材料1. 面波仪器:确保面波仪器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校准和测试。

2. 传感器: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地震波的传播。

3. 计算机和软件:用于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计算机和软件。

五、检测准备1. 确定检测区域:根据工程项目需求,确定需要进行面波法检测的地下结构区域。

2. 准备工作:清理检测区域,确保表面平整、干燥,并清除任何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障碍物。

3. 安装传感器:根据仪器使用说明,正确安装传感器,并确保其与仪器连接良好。

4. 仪器校准:根据仪器使用说明,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调试工作。

六、检测步骤1. 数据采集:打开面波仪器,根据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数据采集。

确保采集到足够的数据量,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2. 数据处理:使用相应的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滤波、去噪和校正等步骤。

3. 面波速度计算: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计算出地下结构中的面波速度。

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和方法进行计算,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4. 面波频率计算:根据面波速度和采集到的数据,计算出地下结构中的面波频率。

同样,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和方法进行计算。

5. 结果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面波速度和频率,对地下结构的质量和完整性进行评估和分析。

可以与设计要求进行对照,以确定是否存在问题或者潜在风险。

七、数据报告1. 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检测区域的位置、检测日期和时间、采集到的数据、处理结果、面波速度和频率计算结果、评估和分析结果等内容。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

本文旨在制定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测设备和仪器1. 面波发生器:采用合适的面波发生器,确保其频率范围、功率输出等参数符合检测要求。

2. 接收器:使用高灵敏度的接收器,能够准确接收并记录面波信号。

3. 数据采集系统:配备合适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存储和分析面波信号。

4. 其他辅助设备:如放大器、滤波器、传感器等,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三、检测前准备工作1. 确定检测区域:根据工程需要和设计要求,确定需要进行面波法检测的具体区域。

2. 清理表面:清除检测区域表面的杂物和污垢,确保检测信号的准确性。

3. 布置传感器:根据检测要求,在检测区域内合理布置传感器,确保传感器与被测介质的紧密接触。

四、检测过程1. 面波信号发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面波发生方式,如敲击、振动源等,并记录相应参数。

2. 面波信号接收:使用接收器接收面波信号,并记录信号的振幅、频率等参数。

3. 数据采集:将接收到的面波信号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时采集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频谱分析、波速计算等,得出相应的结论和结果。

5. 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被测介质的性质和状态,并进行相应的判定和建议。

五、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1.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噪、滤波等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结果分析: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和建议。

3. 报告编制:根据检测要求和标准,编制检测报告,包括检测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内容,并附上必要的图表和数据。

4. 报告审核:由专业人员对检测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报告提交:将审核通过的检测报告提交给委托方或相关部门,并按照要求进行归档。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可用于评估地下结构的质量和完整性。

本文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包括设备要求、检测步骤、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等方面。

二、设备要求1. 面波仪器:采用高频超声波发生器和接收器的面波仪器,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频率范围。

2. 音源:提供可调节频率和振幅的音源,用于产生面波。

3. 接收器:用于接收并记录从地下结构传播回来的面波信号。

4.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和存储接收到的面波信号。

5. 其他辅助设备:包括电缆、电源、支架等。

三、检测步骤1. 前期准备:a. 确定检测区域,并清理表面杂物。

b. 铺设传感器阵列,确保传感器之间的间距均匀。

c. 连接面波仪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2. 音源设置:a. 选择合适的音源位置,使其与传感器阵列呈线性罗列。

b. 设置音源频率和振幅,普通根据地下结构的深度和材料特性进行调整。

3. 数据采集:a. 启动面波仪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b. 通过音源产生面波,并由接收器接收回波信号。

c. 实时采集和存储接收到的面波信号。

4. 数据处理:a. 对采集到的面波信号进行滤波和去噪处理,以提高信号质量。

b. 通过频谱分析和波速分析等方法,提取面波的频率和传播速度。

c. 根据面波传播速度和频率特征,评估地下结构的质量和完整性。

5. 报告编写:a. 将检测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检测区域、设备参数、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等内容。

b. 报告中应包含面波传播速度和频率的图表,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c. 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四、注意事项1. 在进行面波检测前,应对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应保持传感器阵列的稳定,并避免外界干扰。

3.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滤波和去噪方法,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在编写报告时,应清晰、准确地表达检测结果,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5. 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测对象和要求,进行相应的参数调整和数据处理方法选择。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土壤和岩石中的地下管道和地下结构的健康状况。

该方法通过测量地面上的面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可以识别出地下管道和结构的损伤和缺陷,为维护和修复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二、检测设备和工具1. 面波仪器:采用先进的面波仪器,如XX型面波仪,具备高精度的测量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2. 震源:使用合适的震源,如重锤或振动器,产生面波信号以进行检测。

3. 接收器:使用合适的接收器,如地震传感器,用于接收地面上的面波信号。

三、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 地面清理:清理检测区域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地面平整。

2. 布设测点:根据需要,在检测区域内布设一系列测点,通常以网格状布点,确保覆盖整个检测区域。

3. 校准仪器:在开始正式检测前,对面波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检测过程1. 震源激发:在每个测点上,使用震源激发面波信号,产生地面上的面波波动。

2. 数据采集:使用接收器接收地面上的面波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面波仪器上进行数据采集。

3.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使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面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的测量结果。

4. 结果评估:根据测量结果,评估地下管道和结构的健康状况,判断是否存在损伤和缺陷。

五、数据分析和报告1. 数据分析: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识别出地下管道和结构的损伤和缺陷,确定其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

2. 生成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生成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测点位置、面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的测量结果、损伤和缺陷的描述和评估等内容。

3. 结果解读:对检测结果进行解读,提出维护和修复建议,为相关部门和工程师提供决策依据。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检测现场应设立警示标志,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

2. 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

3. 操作人员应熟悉面波法检测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工作。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和地质工程等领域。

本文旨在制定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测目的面波法检测旨在评估土壤和岩石中的地下结构和地质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水位、土层厚度、地下洞穴、地下管道和地下岩层的性质等。

通过面波法检测,可以提供有关地下结构的详细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三、检测设备面波法检测需要使用地震波发生器和接收器。

地震波发生器产生地震波,而接收器用于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过程。

常用的设备包括地震波发生器、地震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等。

四、检测步骤1. 确定检测区域:根据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确定需要进行面波法检测的区域。

2. 布设检测线路:在检测区域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线路,并进行布设。

检测线路应覆盖目标结构的范围,并考虑到地形、地貌和地下障碍物等因素。

3. 进行地震波发生:在布设的检测线路上,设置地震波发生器,并按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地震波发生。

4. 记录地震波传播过程:使用接收器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过程。

接收器应按照一定间距布设在检测线路上,并确保接收器与地震波发生器之间的距离适当。

5. 数据采集和处理:将接收器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设备,并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滤波、叠加等方法,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6. 数据分析和解释: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地下结构的分析和解释。

可以采用频散曲线、速度剖面和波速反演等方法,对地下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7. 编制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和解释的结果,编制面波法检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检测区域的基本情况、检测方法和步骤、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报告应清晰、准确地呈现检测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图表和数据支持。

五、质量控制为确保面波法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校准:定期对地震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工作状态和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引言:面波法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包括检测原理、仪器设备、实施步骤、数据处理和应用范围等方面。

一、检测原理1.1 面波传播机理面波是指在介质表面传播的一种波动形式。

它主要由剪切波和压缩波组成,具有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的特点。

面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弹性参数和密度有关。

1.2 面波法原理面波法通过在地表激发面波,利用地震记录仪测量地表上的波动信号,进而推断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

面波的传播速度与地下介质的弹性参数和密度有关,通过分析面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可以推断地下介质的变化。

1.3 面波法的优势面波法具有操作简便、数据获取快速、成本较低等优势。

它可以在不破坏地表和地下结构的情况下,对地下介质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适用于各种地质环境和工程项目。

二、仪器设备2.1 面波发生器面波发生器是面波法检测的关键设备之一。

常用的面波发生器有落锤法、振动源法和地震源法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面波发生器,并根据地质条件进行现场调试和校准。

2.2 地震记录仪地震记录仪用于记录地表上的波动信号。

选择合适的地震记录仪能够提高数据的采集质量。

在使用地震记录仪时,需要进行现场校准和调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3 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对采集到的波动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有MATLAB、SeisImager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解释。

三、实施步骤3.1 前期准备在进行面波法检测前,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检测区域、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现场勘测和测点布设等。

3.2 面波激发通过面波发生器在地表激发面波。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发方式和参数,并进行现场调试和校准。

3.3 数据采集使用地震记录仪记录地表上的波动信号。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和参数,并进行现场校准和调试。

四、数据处理4.1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波动信号进行预处理,包括滤波、去噪等操作。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面波法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和缺陷识别。

本文旨在制定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使用面波法进行工程结构的缺陷检测和健康监测。

三、术语定义1. 面波法:一种利用结构表面传播的机械波进行检测的方法。

2. 缺陷:指工程结构中的任何破损、裂纹、空洞或其他损伤。

3. 健康监测:对工程结构进行定期检测,以判断其是否存在缺陷或损伤。

4. 检测设备:用于进行面波法检测的仪器和设备,包括传感器、放大器等。

四、设备要求1. 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过定期校准和维护。

2. 检测设备应具备足够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以便能够准确检测到各种类型和大小的缺陷。

3. 检测设备应具备数据记录和存储功能,以便后续分析和报告生成。

五、人员要求1. 进行面波法检测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培训和考核。

2. 检测人员应熟悉面波法检测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3. 检测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

六、检测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定检测区域,并进行清洁和表面处理。

b. 安装检测设备,确保传感器与结构表面接触紧密。

c. 进行仪器校准,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 数据采集:a. 设置检测参数,包括波速、频率范围等。

b. 采集数据,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c. 根据需要,对同一区域进行多次采集,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3. 数据分析:a.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滤波、去噪等。

b. 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波速分析、频谱分析等。

c. 判断是否存在缺陷,并对缺陷进行定量化描述。

4. 报告撰写:a. 撰写检测报告,包括检测目的、方法、结果等。

b. 报告中应包括数据分析结果、缺陷描述、建议修复措施等内容。

c. 报告应清晰、准确,并附上必要的图表和数据支持。

七、质量控制1. 检测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仪器校准、数据采集质量评估等。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

面波法检测实施细则一、引言面波法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的评估和监测。

本文旨在制定面波法检测的实施细则,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使用面波法进行工程结构检测的项目。

三、术语和定义1. 面波法:一种利用表面波传播特性进行结构检测的方法。

2. 面波:在介质表面传播的波动。

3. 检测设备:用于发射和接收面波的仪器和设备。

4. 检测人员: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从业人员。

四、检测前准备1. 检测前,需对待检测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包括结构类型、材料特性、结构尺寸等。

2. 确定检测区域,并清除可能影响检测的障碍物,如杂物、涂层等。

3. 确保检测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电源、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五、检测步骤1. 在待检测结构表面选择适当位置进行标记,以确定检测线路。

2. 使用检测设备发射面波,并记录波形数据。

3. 对接收到的波形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关结构的信息。

4.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六、数据分析1. 对接收到的波形数据进行滤波和去噪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

2. 根据波形数据的振幅、频率等特征,分析结构的缺陷、裂纹等问题。

3. 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对波形数据进行反演,以获取结构的物理参数。

七、结果评估1.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判断结构是否存在缺陷、裂纹等问题,并确定其程度和影响范围。

3.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用于结构的修复和维护。

八、安全注意事项1. 检测人员应熟悉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2. 在进行检测时,应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 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九、质量控制1.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确保检测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测设备应定期校准和检验,以确保其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3. 检测数据应进行备份和存档,以备后续分析和评估。

十、文件管理1. 检测报告应详细记录检测的过程、结果和评估意见。

面波测试方案

面波测试方案

基于动测仪的面波测试方案1测试原理简介均匀介质或分层介质在点或面振源作用下,表面波场包含P、SV波及瑞利波,由于在表面P、SV波衰减快于瑞利波,当距振源一定距离表面波场以瑞利波为主。

在大多数情况下,瑞利波能量集中在一个波长深度范围内,频率越低,波长越大,影响深度越深。

在剖面参数(剪切波速、密度、泊松比)不同分层状态下,随着波长的增加,瑞利波穿越的层数也增加,瑞利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瑞利波传播出现频散现象,即瑞利波传播速度随频率(或波长)的变化,如图1所示,频散曲线的变化与分层参数、分层厚度等有关,通过对频散曲线的反分析可以得到场地分层剪切波速。

图1瑞利波波长与穿透深度及传播速度间关系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测试要求也不同,目前分析方法主要有f—k分析及互相关分析(SASW)。

2、基于互谱分析测试方法互谱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两道信号作互相关分析,只要有两道信号就可以得到面波的相速度随波长或频率的变化。

目前,动测仪,如RSM、FD系列,一般最多可采集四道。

这样,在互谱分析用动测仪作为采样设备是可行的。

当采用两个测点时,如图2所示,测点可按共中心方式布点,即(1)测点距、振源与最近测点距相等;(2)按测点中心线位置不变,不断增加测点距;(3)通过正反敲击来消除分层倾斜及传感器不一致性的影响。

如图3所示。

图2 两测点布置图3 共中心测点布置两点实测信号、互谱分析及得到的相速度随波长或频率变化,见图4,相速度表示面波在两测点间平均相速度。

(a) (b)(c)图4 两测点信号(a)、互谱分析(b)及相速度随波长变化(c)当采用三个测点,如图5所示,通过对三条信号组合分析,即CH1+CH2、CH1+CH3、CH2+CH3组合,可以得到三条剖面的相速度。

见图6。

图5 三测点布置(a) (b)图5 三测点信号(a) 及由信号3种不同组合得到的相速度随波长变化(b)当采用四个测点,如图6所示,通过对四条信号组合分析,即CH1+CH2、CH1+CH3、CH1+CH4、CH2+CH3、CH2+CH4、CH3+CH4组合,可以得到六条剖面的相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动测仪的面波测试方案
1测试原理简介
均匀介质或分层介质在点或面振源作用下,表面波场包含P、SV波及瑞利波,由于在表面P、SV波衰减快于瑞利波,当距振源一定距离表面波场以瑞利波为主。

在大多数情况下,瑞利波能量集中在一个波长深度范围内,频率越低,波长越大,影响深度越深。

在剖面参数(剪切波速、密度、泊松比)不同分层状态下,随着波长的增加,瑞利波穿越的层数也增加,瑞利波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瑞利波传播出现频散现象,即瑞利波传播速度随频率(或波长)的变化,如图1所示,频散曲线的变化与分层参数、分层厚度等有关,通过对频散曲线的反分析可以得到场地分层剪切波速。

图1瑞利波波长与穿透深度及传播速度间关系
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测试要求也不同,目前分析方法主要有f—k分析及互相关分析(SASW)。

2、基于互谱分析测试方法
互谱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两道信号作互相关分析,只要有两道信号就可以得到面波的相速度随波长或频率的变化。

目前,动测仪,如RSM、FD系列,一般最多可采集四道。

这样,在互谱分析用动测仪作为采样设备是可行的。

当采用两个测点时,如图2所示,测点可按共中心方式布点,即(1)测点距、振源与最近测点距相等;(2)按测点中心线位置不变,不断增加测点距;(3)通过正反敲击来消除分层倾斜及传感器不一致性的影响。

如图3所示。

图2 两测点布置
图3 共中心测点布置
两点实测信号、互谱分析及得到的相速度随波长或频率变化,见图4,相速度表示面波在两测点间平均相速度。

(a) (b)
(c)
图4 两测点信号(a)、互谱分析(b)及相速度随波长变化(c)
当采用三个测点,如图5所示,通过对三条信号组合分析,即CH1+CH2、CH1+CH3、CH2+CH3组合,可以得到三条剖面的相速度。

见图6。

图5 三测点布置
(a) (b)
图5 三测点信号(a) 及由信号3种不同组合得到的相速度随波长变化(b)
当采用四个测点,如图6所示,通过对四条信号组合分析,即CH1+CH2、CH1+CH3、CH1+CH4、CH2+CH3、CH2+CH4、CH3+CH4组合,可以得到六条剖面的相速度。

当等间距布点,CH1+CH4与CH2+CH3对应的剖面重合,两者平均、光滑得到一条相速度曲线,见图7。

图6 四测点布置
图7 四测点信号(a) 及由信号5种不同组合得到的相速度随波长变化(b)
当得到与多个剖面的相速度速度后,就可以构筑相速度色谱图,如图8所示。

图8 由不同剖面的相速度随波长变化曲线得到相速度色谱图
3、互谱分析优缺点分析
(1) 互谱分析只要两道信号就可以分析,因而,对测试仪器要求不高,一般只要有两个
通道的仪器就可以使用,这样目前用于基桩测试、剪切波速测试、振动测试的仪器均可用于面波测试;
(2) 由于互谱分析是计算面波在两测点的相位差,这对测量传感器的相频特性一致性要
求较高,测量之前,将传感器同时放置在一个位置,根据采集的信号判断传感器的相频特性一致性;
(3) 互谱分析仅利用相位差来计算相速度,没有利用面波能量幅值,干扰信号对相位差
计算影响较大,互谱分析得到的曲线没有k f -分析光滑,不同道距、不同次结果可能相差较大,一致性较差;
(4) 测点间距越大,面波在两测点间相位差越大,这越有利于消除噪音干扰,一般测点
距D>2m,有利于结果分析;
(5) 采样时间建议取(>200)×D (us ),以保证在频率域有较高分辨率。

4、f —k 分析方法
对一定数量的测试响应信号),(t r w 作f —k 分析
∑∑-=-=∆⋅∆∆+⋅-=102/12122221
0111212211)(),()/2exp()/2exp(),(N j N j n n r j t j r j w N j in N j in k W ππω (1)
这里N 1为间隔为t ∆的时间观察点数,N 2为空间间隔为r ∆的观察点数,n 1=0,…N 1-1,n 2=0…,N 2-1。

由于在f —k 域是利用能量谱的极值来分析,为了消除几何衰减对能量分布的影响,在谱分析上乘2/1r 来校正因几何衰减导致能量损耗。

得到频率—波数域功率谱分布,由谱极值波数—频率的变化,利用关系c k =/ω得到频率—相速度或波长—相速度曲线,见图9
图9 波数—频率域谱能量及频散数据
f—k分析一般要求振源、一定数量测点布置在一条测线上,测点按等间距布置,探测深度越大,要求测点间最大的空间距离也越大(最大的波长不会超过最大的布点距离,即距振源最近点与距振源最远点距离)。

地震仪或面波仪一般有12个以上的采样通道,可用于基于f—k分析的面波测试。

但当测试仪器纪录通道有限时(如基桩动测仪)。

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对信号进行堆叠:
(1)保持振源位置不动,依次等间距移动测点,如图10所示,传感器使用的传感器使用数量视测量仪器而定,使用的通道越多,得到一定数量的响应排列所需的测量次数越少,比如,要得到12道响应排列,若采用4道采集,则试验要重复3次,然后对每次测试信号进行堆叠,见图11,而当采用2道采集,则试验要重复6次,依次类推。

采用该方法,要求振源是可重复的,即振源产生的脉冲信号,不仅频率成份相同,而且幅值也相同;
图10 振源不动,移动测点
图11 测试信号堆叠
(2) 保持测点位置不变,移动振源位置,振源距最远测点距离D n m S S )1(0-+=,这
里m n ,分别是测点布置数量及移动振源的次数。

见图12。

图12 测点不动,振源移动
5、f —k 分析优缺点
(1)
f —k 分析事实上就是分析不同能量团传播的速度,该分析利用了振幅,因而,可有效消除噪音的干扰,得到的数据一致性要高于互谱分析,见图13; (2)
f —k 分析利用幅值分析,要求测试的传感器幅频特性有较好的一致性。

信号堆叠
振源移动
图13波数—频率域谱能量及频散数据
6、面波测试有关事项
(1)传感器:在岩土工程测试中,一般采用速度型传感器,如图14a 所示,这种类型的传感器结构如图14b ,它是由导电弹簧线圈、质量块、磁铁、分流电阻组成,幅频及相频特性如图15所示,在共振频率附近在共振频率附近振动幅值最大,随着频率的增加,曲线趋于平坦,即,不同频率信号单位质点速度的输出电压相同,在测量过程中,尽量让测量的信号频率成分处于平坦段。

图16是CDJ-J2.5Hz 传感器幅频特性,共振频率越低,可使用的平坦段频率范围越宽。

共振频率低,相应的质量块的质量要越大,传感器越灵敏,使用结束后,应将输出短路,以避免传感器线圈烧坏。

传感器与地面应有较好的耦合。

当对高速公路水泥路面进行面波测试时,由于信号的频率较高,要求传感器有较高的频率响应,在此情况下,要采用加速度计。

图14 速度型传感器 (a) 及其结构 (b) 主要能量
传播趋势
图15 速度型传感器幅频及相频特性 图16 CDJ-J2.5Hz 传感器幅频特性
(2)锤击设备,锤击可采用手锤,落锤、落重以及小型爆炸的方法,见图17,具体视勘探深度而定,一般可使用10kg~100kg 的落锤,若测量深度为30m 以内,30kg 落锤一般可以满足要求,落锤下面可采用,金属垫块、木质垫块等。

(a) (b)
图17 手锤 (a) 及落重(b)
(3) 采样设置:采样长度、采样时间间隔、滤波设置、触发通道设置。

(a ) 采样长度是影响频率分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设置长度为1K 、2K 、4K 、
8K 等,一般取1K ;
(b ) 采样时间间隔也影响频率分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建议取(>200)×D(us/w); (c ) 为了避免频率混淆,滤波设置频率应小于)2/(1t ∆,t ∆为采样时间间隔; (d ) 触发通道设置可以视分析方法而定,当采用互谱分析(SASW ),可以用离振源
最近的采样通道作为触发通道,而对f —k 分析,为了使每次测试获取尽可能多
的响应信号及响应相对振源激振时刻的延时,一般可采用短路触发、外触发,
只有在测量仪器不具备短路触发、外触发情况下,才采用通道触发。

(i)短路触发,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短路来触发,将电缆线的内芯线与外芯线分
别与落锤(或手锤)、金属垫块相连,然后将电缆线的连接至外触发通道
(对RSM、FD等动测仪一般有标识为“EXT”),落锤后,形成短路,仪
器开始记录信号;
(ii)外触发就是在落锤旁边放置一触发传感器,要求传感器响应延时较少,触发传感器与外触发通道相连;
(iii)当测量仪器不具备短路触发、外触发情况下,可采用通道触发,就是在落锤旁边放置一触发传感器,要求传感器响应延时较少,触发传感器与可采
样通道(比如CH1、CH2、CH3或CH4)相连。

采用通道触发,由于该
通道只起时间参照作用,在f—k分析时,该信号不能参与分析。

附测试结果
夯前
夯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