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考研参考书-考研笔记-考研招生人数
14年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招生简章-考研招生计划-复习指南

三、德国电影1、表现主义电影A、社会背景:战败、政治动荡、经济萧条、民生困苦、苦闷焦虑B、艺术主张:以夸张失实、扭曲变形的构图和奇特失真、过分渲染的色彩等手法,表现人的主观现实和心理感受。
C、代表作品:《卡里加里博士》——风格特色D、影响:美国“黑色电影”、恐怖片、盗匪片2、室内剧电影A、艺术特色:“三一律”B、代表作品:《碎片》、《后楼梯》、《除夕夜》、《最卑贱的人》编剧:梅育3、新德国电影运动A、发展概况《奥伯豪森宣言》两次创作高潮B、代表人物及作品“四杰”风格特色施隆多夫《铁皮鼓》赫尔措格《阿基尔,上帝的愤怒》、《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文德斯——“公路片”《爱丽丝漫游城市》、《错误的运动》、《时间的流程》《德州巴黎》、《柏林苍穹下》《云上的日子》(协助安东尼奥尼)法斯宾德:“女性四部曲”——《玛丽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洛拉》、《维洛尼卡·福斯的欲望》“好莱坞式的德国影片”四、瑞典电影1、古典电影学派斯约斯特洛姆——“瑞典电影之父”在伯格曼《野草莓》中扮演男主角莫里兹·斯蒂勒:《戈斯塔·柏林的故事》一片发掘了葛丽泰·嘉宝2、伯格曼——现代主义电影大师银幕哲学家哲理电影A艺术特色:a.影片主题的形而上色彩;b.艺术语言上精致而深邃;c.对色彩、音乐等运用出色B、代表作品:《野草莓》、《第七封印》、《呼喊与细语》、《芳妮和亚历山大》3、新瑞典电影玻·维德贝格《瑞典电影面面观》呼吁写实主义哈里·欣思《我们能资助文化吗?》主张扶植电影五、英国电影1、发展概况英国传统2、布莱顿学派艺术主张、代表人物、作品、贡献3、纪录电影运动纪录学派格里尔逊在评论弗拉哈迪的《摩阿拿》时创造了“纪录电影”(Documentary)一词重要人物:格里尔逊《漂网渔船》弗拉哈迪《工业的不列颠》巴锡尔·瑞特《从乡村来到城市》安斯戴、艾尔顿《住房问题》卡瓦尔康蒂《煤矿工人》4、“自由电影”运动“愤怒的青年”林赛·安德森《如此体育生涯》卡雷尔·赖兹《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晨》托尼·里查森《长跑运动员的孤独》5、重要导演及作品《法国中尉的女人》“片中套片”/套层结构“文化反思电影”1996年被誉为“英国年”《秘密与谎言》、《迈克尔·柯林斯》、《理智与情感》分获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国际电影节金奖丹尼·博伊尔《猜火车》、《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德里克·贾曼——先锋电影代表人物《塞巴斯蒂安》、《卡拉瓦乔》、《花园》彼得·格林纳韦《厨师、贼、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枕边书》萨利·波特《奥兰多》——女权主义电影大卫·里恩:“跨洋电影”《雾都孤儿》、《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六、西班牙电影1、发展概况见P148—1522、重要导演及作品A、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黄金时代》、《无粮的土地》美学原则——超现实主义与叙事体完美结合的隐喻风格B、卡洛斯·绍拉继往开来倡导面向社会,反映现实“舞剧三部曲”:《血的婚礼》《卡门》《着了魔的爱》C、阿尔莫多瓦:《激情迷宫》、《神经濒于崩溃的女人》、《高跟鞋》、《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情节剧、通俗喜剧、黑色幽默、新现实主义等多种类型融合主题的社会性、故事的观赏性、艺术的完美性融于一体善于运用夸张的色彩、幽默的对白、大量现代气息浓烈的背景来衬托主人公的爱与恨七、前苏联电影1、蒙太奇学派代表人物: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杜甫仁科(作品、理论主张、特色)代表作品:《战舰波将金号》、《母亲》、《土地》2、杂耍蒙太奇、理性蒙太奇3、库里肖夫效应——名解4、“敖德萨阶梯”——利用剪辑节奏的变化来充分展现蒙太奇的力量、充满激情和理性批判精神、时空的延展5、“电影眼睛派”——“三人会议”、艺术主张、影响美学观:通过电影眼睛来把握宇宙社会6、发展阶段:A、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斗争与建设瓦西里耶夫《夏伯阳》B、五六十年代——“新浪潮”革新C、七八十年代——四大题材:军事爱国主义题材罗斯托茨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政治题材、生产题材、道德题材D、解体时期——全面开放、电影解禁、市场化改革7、“新浪潮”A、背景:a.斯大林逝世,苏共二十大给思想界和理论界带来极大震动b.“无冲突论”的创作原则开始被打破,主要张表现实矛盾,反对粉饰现实c.对外开放,大量接触西方电影文化B、重要导演:丘赫莱依《士兵之歌》、《第四十一》“诗电影”卡拉托佐夫《雁南飞》摄影师:乌鲁谢夫斯基“情绪摄影”“思想电影”罗姆《列宁在十月》、《普通的法西斯》、《一年中的九天》剧作家格布里罗维奇提出“思想电影”与“哲学电影”的理论“列宁系列”“银幕诗人”塔尔柯夫斯基《伊万的童年》、《安德烈·鲁勃廖夫》、《乡愁》八、波兰电影1、波兰斯基:《水中刀》、《唐人街》、《钢琴师》、《影子写手》“黑色电影”2、基耶斯洛夫斯基:《十诫》、《盲打误撞》、《蓝》、《白》、《红》九、美国电影1、发展概况早期重要导演:鲍特《火车大劫案》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最后一分钟营救”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2、好莱坞体系:A、大规模垄断性企业;B、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生产流水线式的制作模式;C、制片人制度;D、明星制度3、类型影片A、西部片约翰·福特《关山飞渡》、《搜索者》齐纳曼《正午》——“心理西部片”科斯特纳《与狼共舞》伊斯特伍德《不可饶恕》B、喜剧片美国喜剧电影之父——麦克·塞纳特喜剧大师:卓别林《摩登时代》、《淘金记》、《城市之光》基顿《大将军》劳埃德《大学新生》弗兰克·卡普拉《一夜风流》C、歌舞片《爵士歌王》金·凯利《雨中曲》罗伯特·怀斯《西区故事》D、强盗片霍克斯·霍华德《疤脸大盗》科波拉《教父》赛尔乔·莱昂内《美国往事》塔伦蒂诺《低俗小说》E、幻想片卢卡斯《星球大战》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卡梅隆《阿凡达》。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考点总结

电影启蒙:教化观念的张扬与影像秩序的建立在中国,对西方“启蒙”、“启蒙运动”、“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的理解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潮”的认识,至少从清末民初开始,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时至今日,仍有学者还在对这些问题展开相对深入的专题研究。
1 仅就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潮”的生成动因而言,研究者便大致形成了“外入性”和“内生性”两种不同的观点。
笔者有条件地接受“内生性”的主张,亦即:中国近现代启蒙主义思潮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中国文化与特定时代的内在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这决定了它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非但有异于中国古代或东方其他民族,而且与西方启蒙主义的各个发展阶段有着本质的不同;尤其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民初言情文学,虽然从不标榜自己有从事“情感教育”或“个性解放”的启蒙意图,但却明显表现出感性生命的丰富多彩,既承袭了传统通俗小说的世俗幸福观,又体现着冲破藩篱颠覆固有秩序的叛逆意向,并以其“以情抗理”的特征,体现出较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感性解放上的启蒙价值。
2 应该说,这种立足于本土价值观、从民族民间文化传统中寻求中国启蒙思想资源的1例如,姜义华的《理性缺位的启蒙》(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回顾了100年来中国启蒙运动发展的历程,指出中国启蒙运动的“严重缺陷”在于“理性缺位”;卢风的《启蒙之后——近代以来西方人价值追求的得与失》(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则通过对中世纪西方人的价值观和启蒙之后西方人价值追求的得与失进行历史性的反思与辨析,试图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人类若走不出资本主义的文化场,就摆脱不了生态危机;人类若想走出资产阶级的文化场,就必须来一次‘心灵的革命’。
”2参见张光芒:《启蒙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29页。
努力,既丰富了“启蒙”概念的内涵,又为重构中国新世纪的“启蒙主义”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正是从“内生性”的启蒙论述出发,笔者将郑正秋的电影活动归结为中国的电影启蒙实践,同时,将郑正秋电影当作中国的启蒙电影。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复试笔试参考书目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复试笔试参考书目考中传,找凯程. 凯程中传考研2014成功录取18人,其中凯程在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广告学等专业获得多个状元和探花,中传考研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其中录取的学生55%是二本跨专业,所以同学们不用担心本科及专业,选择你热爱的专业,在集训营加油复习,定可成功.专业/领域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产业经济学9001经济学综合(含系统经济知识)①《系统经济学探索》昝廷全科学②《产业经济系统研究》昝廷全科学③《中国传媒经济》(1-4)昝廷全科学政治学理论9002政治学综合①《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②《现代西方政治思潮》徐大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际关系9003当代国际关系①《当代国际政治析论》王逸舟上海人民②《国际政治概论》李少军上海人民外交学9004外交学理论与实践①《当代外交学》陈志敏等北京大学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牛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9005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陈力丹复旦大学思想政治教育9006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张耀灿高等教育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高等教育③《传播学总论》胡正荣中国传媒大学9007传媒政治①《传媒政治》李宏中国传媒大学②《传播学总论》胡正荣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9008文艺美学①《文艺美学》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9009应用语言学①《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商务印书馆9010对外汉语教学①《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商务印书馆9011自然语言处理①《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王晓龙关毅等清华大学出版社汉语言文字学9012语言学概论①《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9013中国古代文学史①《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学②《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9014中国现当代文学①《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②《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③《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颜浩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9015中、外文学史知识与常识①《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②《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③《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④《外国文学史(修订版)》(上、下),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语语言文学9016英语专业综合素质测试①《语言学教程》(第三版)胡壮麟北京大学,2006②《英美文学选读》吴翔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③《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1999④《翻译研究》TranslationStudiesBassnett,Susan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日语语言文学9017日本社会与文化专业知识①《日本文学史序说(上、下)》加藤周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②《新编汉日日汉同声传译》宋协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③《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选读(第二版)》吴鲁鄂武汉大学出版社④《现代日汉翻译教程》陶振孝高等教育出版社⑤《日本文化通史》叶渭渠北京大学出版社欧洲语言文学9018欧洲文学与文化①《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南开大学②《法国文学史教程》郑克鲁北京大学③《俄罗斯文学史》郑体武上海外语教育④《西方文化史》庄锡昌高等教育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9019外国语言学综合素质测试①《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②《西方文化史》庄锡昌高等教育,(050211)2011③《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④Second LanguageLearning and LanguageTeaching(2nd)Cook,V,ed.Arnold ,1996新闻学9020新闻史①《外国新闻史教程》(修订版)李磊中国传媒大学②《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中国广播电视③《国际新闻界》(期刊)、《新闻大学》(期刊)、《现代传播》(期刊)9021新闻理论①《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②《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工程重点教材)集体创作高等教育2009③《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④《媒介批评》雷跃捷北京大学⑤与专业相关学术刊物9022新闻业务①《广播新闻业务》曹璐、吴缦北京广播学院②《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王振业北京广播学院③《新闻报道新思路》陈作平中国广播电视④《网络新闻编辑》邓炘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⑤《网络传播学》吴风中国广播电视9023报刊理论与实践①《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卷、2009卷、2010卷)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等主编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9024理论传播与传播史①《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与广播电视》胡正荣中国广播电视②《中西新闻比较论纲》童兵新华出版社③《新闻媒介通论》袁军北京广播学院④《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目标与实践》胡正荣中国广播电视⑤《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9025应用传播①《电视收视率解析》刘燕南北京广播学院②《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中国广播电视③《电视传播研究方法》刘燕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④《广播经营战略研究》凌昊莹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⑤《媒介经营管理》凌昊莹复旦大学9026媒介与女性①《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刘利群中国传媒大学②《女性主义媒介研究》(荷)祖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③《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美)朱丽亚•T.伍德暨南大学出版社9027国际传播①《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法]阿芒·马特拉中央编译②《国际传播学》关世杰北京大学③《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④《国际政治传播》李智北京大学9028教育学①《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或《教育概论》叶澜人民教育②《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北京师范大学③《外国教育史》王天一等北京师范大学④《大教学论》夸美纽斯人民教育9029传播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柯惠新等北京广播学院9030传播心理学①《大众传播心理学》刘京林北京广播学院②《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刘京林等编著中国传媒大学③《新闻心理学概论》刘京林北京广播学院④《广告心理学》余小梅北京广播学院9031法学基础①《法理学》葛洪义中国政法大学②《宪法学导论》张千帆法律③《民法学》江平中国政法大学④《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中国人民大学⑤《影视法导论》魏永征、李丹林复旦大学⑥《大众传播法学》魏永征、张鸿霞法学广播电视学9032广播电视学与媒介前沿①《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叶子(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②《当代电视新闻采访教程》赵淑萍(著)复旦大学出版社③《电视新闻摄影》任金州(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④《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何苏六(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⑤《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⑥《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广告学9033广告综合理论①《有效的品牌传播》张树庭、吕艳丹中国传媒大学②《广告策划》黄升民中国传媒大学③《广告调查与数据库运用》黄京华东南大学④《媒体与广告》⑤《中国广告图史》钟以谦黄升民、丁俊杰、刘英华人民大学南方日报传媒经济学9034传媒经济管理综合①《经济学原理》曼昆机械工业②《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③《媒介经济学》霍斯金斯暨南大学④《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李怀亮广东人民⑤《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何群高等教育⑥《传媒经济学教程(07版)》周鸿铎首都经贸大学⑦《传媒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卜彦芳中国国家广播编辑出版学9035编辑出版理论①《管理学》[美]罗宾斯等人民大学②《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上海辞书③《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上海辞书④《经济学》萨缪尔森等人民邮电国际新闻学9036国际新闻①《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传播学》鲁曙明、洪浚浩中国人民大学②《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新华③《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蔡帼芬、徐琴媛北京广播学院④《事实与虚构: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蔡帼芬、刘笑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⑤《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李良荣等复旦大学出版⑥《中外新闻传播史》刘笑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⑦《国际传播学导论》郭可复旦大学出版⑧杂志《China MediaResearch》2006-2008舆论学9037舆论学原理①《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工程重点教材)集体创作高等教育2009②《舆论学概论》刘建明等中国传媒大学2009③《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韩运荣、喻国明中国传媒大学2006④《公共舆论》【美】李普曼上海人民2002传媒教育9028教育学①《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或《教育概论》叶澜人民教育②《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北京师范大学③《外国教育史》王天一等北京师范大学④《大教学论》夸美纽斯人民教育艺术史论传媒艺术学9038艺术作品评论①《美学原理》叶朗北京大学出版社②《艺术即意象》施旭升人民出版社音乐学9039音乐基础理论①《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人民音乐②《和声学》斯波索宾等人民音乐③《基本乐理教程》晏成佺、童忠良、钟峻程人民音乐戏剧戏曲学9040戏剧作品分析不指定电影学9041电影作品分析①《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刘书亮北京广播学院②《世界经典电影分析与解读》潘桦中国广播电视③《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北京广播学院④《当代电影》杂志9042影视制片管理①〈独立制片〉高福安等北京广播学院②《电视剧制片管理》张明智等电视剧制片人持证上岗培训教材广播电视艺术学9043电视文化与艺术理论①《电视艺术学》高鑫北京师范大学②《电视文化学》陈默北京师范大学③《电视艺术哲学》苗棣北京广播学院④《电视的观念:胡智锋自胡智锋北京广播学选集》院⑤《电视节目类型学》徐舫州、徐帆浙江大学9044电视作品分析①杂志《中国电视》、《当代电视》、《当代电影》《现代传播》(2009/1-2009/12)(2010/1-6)9045电视文艺作品分析①杂志《中国电视》、《现代传播》(2009/1-2009/12)(2010/1-6)9046影视剧作品分析①《故事》(美)罗伯特﹒麦基中国电影②《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美)悉德﹒菲尔德中国电影③《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北京广播学院④《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刘书亮北京广播学院9047影视作品分析①《摄影构图艺术》李兴国北京师范大学②《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刘书亮中国广播电视③《电视剧鉴赏》刘晔原高等教育出版社9048录音节目分析及后期制作①《录音声学》林达悃中国电影②《艺术录音基础》伍健阳中国广播电视③《立体声拾音技术》李伟中国广播电视④《数字影像声音制作》王珏(译)人民邮电播音主持艺术学9049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①《中国播音学》(修订版) 张颂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②《播音主持艺术论》张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③《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第三版)张颂。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招生计划

(二)失落与获取:异化的身份定位与对“距离”的敏锐感受和独特呈现一样,对“身份”的确切证明和艰难定位,也是王家卫电影一以贯之的内在追求。
在现代主义精神文化谱系中,对自我“身份”的强调,意味着一种“终极”的追问和“根性”的寻找,一种在短暂的获取与永恒的失落之间茫然无助的尴尬状态。
对王家卫而言,这种异化的身份定位,不仅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现代主义电影母题在香港电影中的衍射,而且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努力克服精神分裂、曲折表达自我认同与积极整合“香港经验”的结果。
通过异化的身份定位展示失落与获取的双重主题,贯穿在王家卫几乎所有的电影创作之中,尤以《阿飞正传》和《春光乍泄》最为显著。
《阿飞正传》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香港社会中失父/无父一代子女的精神寓言。
影片中,旭仔(张国荣饰)不断获取着来自苏丽珍(张曼玉饰)、咪咪(刘嘉玲饰)以至养母(潘迪华饰)等女性方面的爱情,但却始终为寻找生母的梦想和离“家”出走的冲动弄得丧魂落魄。
生父和生母的历史性缺席,以及家庭关系的非正常状态,使旭仔经常以传说中的“无足鸟”自况。
百无聊赖地从床上走下来,面对镜子中的自己,旭仔的画外音独白充满着悲剧性的宿命感:“我听人家说,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飞得累了就睡在风里。
这种鸟一辈子才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时候。
”对“无足鸟”的自我认同以及异化的身份定位,使旭仔体验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失落感。
这是一种根本的、永恒性的失落,任何获取都无法弥补。
正如苏丽珍质问旭仔“你到底有没有喜欢过我?”时,旭仔回答:“我这一生不知道还会喜欢多少个女人,不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最喜欢哪一个。
”伤感的音乐与淅沥的雨声相伴,镜头摇到了同样显得无奈而又无望的咪咪脸上。
对“最后”的期待与肯定,总在不断地将旭仔推向“终极”追问与“根性”寻找的路途,也在不断地强化着编导者内心深处的颓废意识和悲剧体验。
这种颓废意识和悲剧体验,在旭仔不顾一切地去到菲律宾,终于找到了“自己母亲的家”之后,得到了彻底地张扬。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招生计划-招生人数-报录比

中国电影的类型传统及其发展机缘·李道新·当我们在好莱坞的全球霸权中悟出一个道理,电影产业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而电影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的时候;当我们在民族影业经年不振、国产电影难觅观众的无奈而又尴尬的时刻,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电影远离了电影发展的正常生态,甚至忽略了并不久远的电影传统。
1905年至1949年间,郑正秋、张石川、卜万苍、蔡楚生、孙瑜、马徐维邦、费穆等一批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们,在相对开放的商业语境下,在好莱坞如潮似涌的强劲挤压中,通过伦理片、古装片、武侠片、社会片甚至恐怖片的类型建构,举起了民族电影复兴的大旗。
《孤儿救祖记》(1923)、《火烧红莲寺》(1928)、《姊妹花》(1933)、《渔光曲》(1934)、《马路天使》(1937)、《夜半歌声》(1937)、《木兰从军》(1939)、《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小城之春》(1947)、《太太万岁》(1948)、《万家灯火》(1948)等影片,不仅成为世界电影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而且成为中国电影类型史上光辉闪耀的珠玑。
当然,早期电影留下了远比我们的想象丰富得多的宝贵财富,但现在看来,中国电影的类型传统无疑是其中最值得我们珍视的部分。
中国电影的类型传统是在一种相对开放的商业语境下逐渐形成的。
从一开始,中国电影的制片、发行和放映主体便是很难获得官方提携或政府眷顾的民间资本。
可以说,从1905年开始到1949年间,除了“中央电影摄影场”、“中国电影制片厂”、“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与“延安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等不多的几家官办、党营电影企业之外,中国电影制片和发行放映的主体都是民办、私营企业。
这些民办、私营企业集中于上海,其中的佼佼者包括:1922年由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矜苹创办的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1925年由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邵逸夫兄弟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1930年由罗明佑、黎民伟、吴性栽、黄漪蹉等合组的联华影业公司;1932年由严春堂(棠)创办的艺华影业公司;1934年由张善琨创办的新华影业公司;1946年由夏云瑚、蔡叔厚、任宗德创办的昆仑影业公司;1946年由吴性栽创办的文华影业公司,等等。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参考书-真题集-练习题库

即便如此,在夏衍、蔡楚生、史东山、汤晓丹、郑君里、吴永刚、金山、陈白尘、沈浮、张骏祥、柯灵、于伶、桑弧、石挥、陶金、王为一、徐韬、凌子风、刘琼、舒适、水华、成荫、谢晋、谢铁骊、徐昌霖、沈默君、白桦、李英敏、邢野、羽山、海默、黄宗江、林杉、史超、陆柱国、李准、叶元、马烽、乔羽、崔嵬、陈怀皑、郭维、沙蒙、白沉、朱文顺、苏里、武兆堤、林农、王苹、严寄洲、李俊、王炎、赵心水、史文帜、李文化、赵明、伊琳、严恭、王家乙、吕班、鲁韧、,吴印咸、黄绍芬、周达明、许琦、钱江、朱今明、高洪涛、沈西林、朱静、聂晶、罗从周、冯四知、王春泉、李生伟、曹进云、马林发、韦林岳、王启民、贺绿汀、葛炎、王云阶、雷振邦、黄准、吕其明、刘炽、瞿希贤、李焕之、韩尚义、刘学尧、池宁、丁辰、张汉臣、俞翼如、葛师承以及白杨、魏鹤龄、赵丹、上官云珠、王丹凤、孙道临、高正、谢添、张瑞芳、秦怡、李纬、于洋、田华、谢芳、于蓝、李默然、冯喆、项堃、张平、郭振清、庞学勤、高保成、张良、仲星火、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杨丽坤、韩非、赵子岳、陈强、方化、陈述等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从1949年末开始,至1979年止,仍然创造了《中华儿女》(1949)、《白毛女》(1950)、《钢铁战士》(1950)、《我这一辈子》(1950)、《赵一曼》(1950)、《关连长》(1951)、《新儿女英雄传》(1951)、《六号门》(1952)、《南征北战》(1952)、《智取华山》(1953)、《渡江侦察记》(1954)、《鸡毛信》(1954)、《董存瑞》(1955)、《哈森与加米拉》(1955)、《平原游击队》(1955)、《神秘的旅伴》(1955)、《宋景诗》(1955)、《家》(1956)、《李时珍》(1956)、《母亲》(1956)、《秋翁遇仙记》(1956)、《上甘岭》(1956)、《铁道游击队》(1956)、《祝福》(1956)、《不夜城》(1957)、《乘风破浪》(1957)、《洞箫横吹》(1957)、《海魂》(1957)、《护士日记》(1957)、《柳堡的故事》(1957)、《女篮五号》(1957)、《情长谊深》(1957)、《五更寒》(1957)、《羊城暗哨》(1957)、《党的女儿》(1958)、《红孩子》(1958)、《鲁班的传说》(1958)、《上海姑娘》(1958)、《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冰上姐妹》(1959)、《草原晨曲》(1959)、《风暴》(1959)、《海鹰》(1959)、《回民支队》(1959)、《今天我休息》(1959)、《老兵新传》(1959)、《林家铺子》(1959)、《林则徐》(1959)、《聂耳》(1959)、《乔老爷上轿》(1959)、《青春之歌》(1959)、《沙漠追匪记》(1959)、《水上春秋》(1959)、《万水千山》(1959)、《万紫千红总是春》(1959)、《五朵金花》(1959)、《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59、1963)、《战火中的青春》(1959)、《战上海》(1959)、《革命家庭》(1960)、《红旗谱》(1960)、《林海雪原》(1960)、《奇袭》(1960)、《铁道卫士》(1960)、《暴风骤雨》(1961)、《达吉和她的父亲》(1961)、《风雪大别山》(1961)、《红色娘子军》(1961)、《枯木逢春》(1961)、《突破乌江》(1961)、《51号兵站》(1961)、《碧海丹心》(1962)、《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东进序曲》(1962)、《地雷战》(1962)、《哥俩好》(1962)、《槐树庄》(1962)、《甲午风云》(1962)、《锦上添花》(1962)、《李双双》(1962)、《燎原》(1962)、《魔术师的奇遇》(1962)、《南海潮》(1962)、《女理发师》(1962)、《停战以后》(1962)、《北国江南》(1963)、《冰山上的来客》(1963)、《红日》(1963)、《金沙江畔》(1963)、《满意不满意》(1963)、《逆风千里》(1963)、《农奴》(1963)、《怒潮》(1963)、《小兵张嘎》(1963)、《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抓壮丁》(1963)、《阿诗玛》(1964)、《白求恩大夫》(1964)、《兵临城下》(1964)、《独立大队》(1964)、《雷锋》(1964)、《霓虹灯下的哨兵》(1964)、《青年鲁班》(1964)、《天山的红花》(1964)、《小二黑结婚》(1964)、《英雄儿女》(1964)、《早春二月》(1964)、《打击侵略者》(1965)、《地道战》(1965)、《苦菜花》(1965)、《烈火中永生》(1965)、《年轻的一代》(1965)、《三进山城》(1965)、《舞台姐妹》(1965)、《大浪淘沙》(1965)、《创业》(1974)、《闪闪的红星》(1974)、《海霞》(1975)、《大河奔流》(1978)、《黑三角》(1978)等一批闪现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充满着理想主义精神与乐观主义色彩的故事影片,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一代影人的倾情奉献与一代观众难以割舍的精神食粮;另有《梁山伯与祝英台》(1954)、《天仙配》(1955)、《十五贯》(1956)、《追鱼》(1959)、《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0)、《杨门女将》(1960)、《红楼梦》(1962)、《野猪林》(1962)、《牛郎织女》(1963)、《红灯记》(1970)、《智取威虎山》(1970)、《沙家浜》(1971)、《海港》(1972)、《龙江颂》(1972)、《奇袭白虎团》(1972)、《杜鹃山》(1974)等一批表演精湛、唱腔优美的戏曲舞台艺术片,《神笔》(1955)、《小蝌蚪找妈妈》(1960)、《大闹天宫》(1961、1964)、《人参娃娃》(1962)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木偶、水墨动画和剪纸艺术片,均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赢得世界影坛的热切关注和高度赞誉。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 考研重点 、考研笔记资料 、考研大纲、“出版综合素质和能力”考试大纲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出版综合素质和能力出版综合素质和能力””考试大纲【育明教育解读】育明教育中传名师团队专注中国传媒大学专业课考研辅导7年经验来看:“出版综合素质和能力出版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试考生的文化常识和知识面测试考生的文化常识和知识面以及以及以及语言文字表达、逻辑思维和语言文字表达、逻辑思维和语言文字表达、逻辑思维和写作写作等将来从事出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等将来从事出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结构题型结构题型采用选择、简答、改错、写作等形式。
各部分所占分值初定如下:选择题:选择题:10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简答题:简答题:2~42~4题,每题10~15分,共计30~40分,改错题:改错题:2-32-3题,每题15~20分,共计40~50分,写作题,写作题,11题,每题50分,共计50分。
一、试卷内容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测试方法。
涉及内容如下:1、文化常识。
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知识,以大学本科毕业生应知应会知识为主。
建议分值:50分。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2、汉语语言文字基础。
包括文字规范、修辞、语法、古汉语、写作等知识。
建议分值:80分。
(1)文字规范汉字常识及使用规范;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及语音规范;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2)修辞词语锤炼;词语活用;炼句;常见句式及其修辞效果;常见修辞格及其综合运用。
(3)语法词的构成;词及词形、词音与词义;异形词、同音词、多音词、异读词;同义词与反义词、单义词与多义词;句子成分;短语;单句与复句。
(4)古汉语通假字与古今字;词的本义与引伸义、古义与今义;实词与虚词;古汉语常见句式;古汉语标点;古汉语今译。
(5)写作能熟悉撰写常用文体,做到文字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
3、逻辑基础。
建议分值:20分。
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的基本知识。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出题范围

中国电影史·复习一、简答题(3题/30分)1,中国电影六代导演及其代表作品,各举两位、两部。
2,影片《姊妹花》采用什么手段弥合亲情与阶级之间的对立?3,影片《小城之春》在影像上有什么开拓性?4,影片《黑骏马》如何处理“都市”与“草原”之间的关系?5,影片《黄土地》中,摄影机如何面对“黄土”与“黄河”?6,影片《红高粱》是否展现了中国人的丑陋和愚昧?7,影片《十七岁的单车》如何展现个体生存的艰难与诗意?二、论述题(1题/20分):1,“老电影”的魅力何在?2,如何理解张艺谋的电影追求?3,如何看待中国的“地下电影”?阅读文献:女性意识及其艰难浮现——影片《跆拳道》的文化阐释李道新(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一部由女性编剧、女性导演,展示女性运动员内心体验和运动生命的影片,不让人联想到女性意识是不可能的。
而在影片中,编导者通过女主人公刘立和杨卉及其与男教练寒冰之间关系的处理,确实使一种独特的女性意识凸显在银幕上,这种相对明晰、颇具特点的性别追求,在国产体育片里较为少见;尤其是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中国体育片经典模式里,个性特点丧失、女性意识消泯的历史性缺憾还没有得到完全克服的时候,《跆拳道》的女性意识及其艰难浮现,便成为一个颇有意味并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
其实,在男性主宰话语权力的电影语境里,女性意识的缺席并非不可理喻;相反,在《女篮五号》(1957)、《沙鸥》(1981)、《女帅男兵》(1999)和《女足9号》(2000)等以女性运动员为题材的电影作品中,男性话语的覆盖仍属天经地义。
仅就后两部影片而言,一个境界不凡的男教练(《女足9号》)或一批值得奉献的男选手(《女帅男兵》),总是女主人公不可或缺的情感依靠或精神支柱;尽管这种状况的出现,大约与现实生活同构,并具相当的票房号召力,但编导者与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弱化和消泯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跆拳道》的出现,有望改变中国体育片性别意识单一的传统格局。
2014年考研中国传媒大学初试参考书目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院系考试科目(代码)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学院801西方经济学①《经济学》(第19版)(美)萨缪尔森,(美)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商务印书版②《经济学原理》(第6版)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政治与法律学院701现代西方政治思潮702国际关系历史与理论①《国际关系史》袁明北京大学出版社②《新视角下的国际关系理论》何兰吉林大学出版社③《国际传播史》何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802政治学基础①《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7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②《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国家教育委员会社科司、吴树青等中国经济出版社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人民出版社社803综合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①《哲学通论》孙正聿复旦大学出版社②《中西哲学文化比较研究》冯波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③《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高放人民大学出版社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社政司、秦宣等人民大学出版社文学院704文艺理论①《文学理论教程》(修订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②《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705语言学理论①《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②《语言学概论》高明凯中华书局出版社③《语言学基础理论》(修订版)岑运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06算法与数据结构①《数据结构及应用算法教程》(C语言版)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707古代汉语①《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中华书局出版社804综合考试[文学]①《中国文学史》(第二版共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②《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③《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④《欧洲文学史》参考:《20世界外国文学史》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805综合考试[语言1]①《现代汉语》(重订本)11年版胡裕树上海教育出版社②《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③《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出版社④《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北京大学出版社806综合考试[语言2]①《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②《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③《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807现代汉语①《现代汉语》胡裕树上海教育出版社808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基础①《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卷本)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②《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社809中国文学史①《中国文学史》(第二版共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②《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③《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810外国文学史①《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语学院708基础英语词汇语法、阅读理解、英汉互译、英语写作(参阅考试大纲)811英语语言基础文学知识①《语言学教程》(第四版)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②《英国文学选读》(第三版)王守仁高等教育出版社③《美国文学简史》(第三版)常耀信南开大学出版社812语言学综合知识①《汉语史稿》(2004年版)王力中华书局②《中国语言学史》(第1版,2002)濮之珍上海古籍出版社③《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④《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管电视与新闻学院广告学院709新闻学基础①《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②《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研究》雷跃捷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传播研究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③《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1版)哈艳秋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④《新闻理论教程》(第2版,2008)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⑤《广播电视辞典》(1999年)赵玉明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⑥《外国新闻史教程》(第1版,2008)李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⑦《媒介批评》(第1版,2007年)雷跃捷北京大学出版社710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①《传播学总论》(第2版,2008)胡正荣清华大学出版社②《传播学史》[美]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③《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5版,2006年)[美]沃纳·赛弗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④《传播理论》(第1版)[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⑤《传播学在世界》(2005年)段鹏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711广告传播理论①《传播学总论》(第2版,2008)胡正荣清华大学出版社②《现代广告通论》(第2版,2007)丁俊杰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③《中国广告图史》(第1版,2006)黄升民、丁俊杰等南方日报出版社④《外国广告发展史》(第1版,2006)文春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⑤《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中国人民的大学出版社⑥《广告策划》(第1版,2006)黄升民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⑦《媒体与广告》(第1版,2001)钟以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⑧《广告调查》(第1版,2002)黄升民、王冰等中国物价出版社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①《文史要览》(2012年)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播音主持艺术学院712中国播音学基础①《播音发声学》徐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②《播音创作基础》张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814综合考试[语言传播]①《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②《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③《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艺术研究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广告学院电视与新闻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713艺术学基础①《艺术概论》(第1版,2001)李胜利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②《艺术创造动力论》(第1版,2002)施旭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③《艺术符号美学》吴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④《文艺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等杂志714中外音乐史论①《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杨荫浏人民音乐出版社②《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4版,2009)汪毓和人民音乐出版社③《欧洲音乐史》(第1版)张洪岛人民音乐出版社④《音乐电视导论》(第1版,2001)何晓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⑤《音乐社会学》(2004年)曾遂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⑥《影视剧音乐艺术》曾田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715美术学基础①《艺术发展史》(第1版,2006)贡布里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②《西方现代美术思潮》邵大箴四川人民出版社③《中国美术简史》(第2版,2010)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青年出版社④《中国当代艺术倾向丛书(现代水墨二十年》邹建平湖南美术出版社⑤《电视美术概论》(第1版,2002)叶建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⑥《电影美术概论》周登富中国电影出版社⑦《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第1版,2003)张歌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716设计艺术学基础①《艺术概论》(第1版,2010)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②《中国美术史教程》(第1版,2008)薄松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③《西方美术史教程》(第1版,2008)李春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④《世界现代设计史》(第1版,2002)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⑤《动画概论》(第3版,2010)贾否、路盛章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⑥《动画创作基础》(第1版,2003)贾否清华大学出版社717戏剧戏曲学基础①《戏剧艺术原理》(2006)施旭升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②《戏曲艺术论》(2002)路应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③中国文学史(戏剧戏曲部分)(任选)(任选)④中国现代文学史(戏剧戏曲部分)(任选)(任选)718电影艺术基础①《中国电影百年图史》刘书亮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共同题90分,各方向题60分。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参考书目(初试)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参考书目(初试)电影学基础1、钟大丰:《中国电影史》2、李少白:《中国电影史》3、郑亚玲:《外国电影史》4、张专:《西方电影艺术史略》5、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6、胡克:《当代电影理论文选》7、《当代电影》杂志8、《电影艺术基础红宝书》史论方向刘书亮:《中国优秀电影电视剧赏析》潘桦:《世界经典电影分析与解读》胡克:《当代欧美名片评析》创作方向刘书亮:《电影电视导演术》刘书亮:《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周涌:《影视剧作艺术》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影视制片方向荆新:《财务管理学》周建临:《管理学教程》[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美]格雷戈里·古德尔:《独立制片》综合考试【艺术学】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3、《综合考试【艺术学】红宝书》凯程考研【中传考研经验】凯程2015年中传考研成绩辉煌,拿下多个重要专业的第一名,例如,中传艺术硕士第一名王园璐,中传新闻传播硕士第一名郑家威,凯程学员总共考取中传超过30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中传在录取的时候非常公平,招生人数多(总数达200人),加上凯程的专业辅导与人脉关系,凯程已经成为了中传考研的黄埔军校,每年考取中传的人数是其他辅导班的总和还要多。
在凯程网站有很多成功学员的视频,凯程学校里有专门针对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的内部讲义,这是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同学们到了凯程学校可以实地查看(有些机构根本就没有开过中传课程,自然没有讲义了)(其中中传讲义包括: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凯程通,热点讲义,真题讲义,冲刺讲义、题库等)。
此外,其他机构1个经验谈视频都没有,凯程的中传考研经验谈非常多,在凯程网站有展示,同学们可以查看。
相信同学们能够正确选择考研辅导班,凯程一直以来,以“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为理念,创建最强的中传考研培训学校。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状元笔记-参考资料

二、共产党力量的确证当然,在新中国的电影里,对崇高历史的理解和阐释也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其中,《董存瑞》(1955)、《战斗里成长》(1957)、《五更寒》(1957)、《红孩子》(1958)、《党的女儿》(1958)、《红色的种子》(1958)、《铁窗烈火》(1958)、《狼牙山五壮士》(1958)、《风暴》(1959)、《万水千山》(1959)、《以革命的名义》(1960)、《革命家庭》(1960)、《冬梅》(1961)、《红色娘子军》(1961)、《烈火中永生》(1965)、《闪闪的红星》(1974)等影片,主要表现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感召力及其教育人民成长的非凡力量;而《光荣人家》(1950)、《暴风骤雨》(1961)、《燎原》(1962)、《地雷战》(1962)、《鄂尔多斯风暴》(1962)、《碧海丹心》(1962)、《南海潮》(1962)、《农奴》(1963)、《怒潮》(1963)、《地道战》(1965)、《车轮滚滚》(1975)等影片,主要讴歌人民战争的伟大创举。
通过这一系列影片,新中国电影创作者成功地为中国共产党撰述了一个合法、合理而又崇高的历史。
《党的女儿》由长春电影制片厂1958年出品,林杉根据王愿坚的小说《党费》改编。
导演林农;摄影王启民;美术刘学尧;作曲张棣昌;主演田华、夏佩杰、李萌、杜凤霞、李林。
影片将女共产党员李玉梅苦苦寻找党组织并最终壮烈牺牲的经历当作叙事的唯一动因,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对中国共产党权威地位的影像表述,并获得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与电影批评界的热情赞扬。
在1958年由《北京日报》等团体联合组织的“1958年最受欢迎的国产影片”评选中,《党的女儿》得票最多;不仅如此,《解放日报》还邀请观众座谈《党的女儿》观后感;《大众电影》1958年第21期辑录了观众对《党的女儿》的“热烈反映”;《中国电影》1958年第11期发表了《党的女儿》“座谈会”纪要;包括著名作家茅盾在内的影评者均对影片给予较高评价。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 考研重点 、考研笔记资料 、考研大纲汉语基础考试大纲

汉语基础考试大纲【育明教育解读】育明教育中传名师团队专注中国传媒大学专业课考研辅导7年经验来看:该专业该专业(1)(1)(1)主要考查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主要考查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2)试卷题型比例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80分填空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判断题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选择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汉语应用能力40分语音能力题(标注拼音题、选择题、判断题等语音能力题(标注拼音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共10分汉字能力题(改正错别字、汉字书写、选择题、判断题等汉字能力题(改正错别字、汉字书写、选择题、判断题等)),共15分语法词汇规范(选择题、判断题等语法词汇规范(选择题、判断题等)),共5分文言文阅读题(加标点、填空题、选择题等文言文阅读题(加标点、填空题、选择题等)),共10分汉语语言分析30分语音分析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语音分析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共5分词语辨析题,共10分语法分析题(辨别词性、句子分析语法分析题(辨别词性、句子分析)),共10分病句修改题,共5分一、考试性质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语言学基础2.汉语概况3.现代汉语语音4.现代汉语词汇5.现代汉语语法6.汉字7.古代汉语(二)汉语应用能力汉语应用能力考试测试以下内容:1.辨音和标音能力2.字形、字义辨别能力及汉字书写规范3.词汇、语法规范4.文言文阅读理解(三)汉语语言分析汉语语言分析考试测试以下内容:1.语音分析2.词义分析3.语法分析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14年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简章解读

二、官、私共存的台湾电影及其主要成就电影传入台湾是在1901年,但作为日本殖民地,直到1925年以前还是主要放映日本影片。
1925年,在日本人来台拍摄的故事片《大佛的瞳孔》中担任配角的台湾人刘喜阳与友人一起创立映画研究会,并摄制了台湾第一部故事片《谁之过》。
1928年,桃园歌仔戏团江云社筹拍片段影片,夹杂在舞台演出中放映;此后,小规模的主要由台湾人制作的台湾影片陆续出现。
1922年至1945年间,台湾一共摄制了10部故事片,其中包括3部日语发声的有声影片。
1945年11月1日,光复后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根据1945年9月发布的《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接收了日本在台的制片机构“台湾映画协会”、“台湾报道写真协会”,并合并改组,成立“台湾省电影摄影场”,场址借用台北市大稻埕港町第八水门英商德记洋行仓库,次年7月迁入台北植物园内新建的摄影场和办公房,是台湾第一家官办电影机构。
1945年年底,台湾省电影摄影场即利用简陋器材,摄制了35厘米黑白新闻片《台湾省受降特辑》,内容包括台湾省行政长官抵台、日本安滕签署投降书和台湾光复的庆祝盛况。
此后,台湾省电影摄影场以制作和巡回放映新闻纪录片为主要业务,拍摄过《今日之台湾》(1946)纪录片4本、举办过“台湾巡礼”图片展,以期达到宣扬政令、介绍台湾风光、民俗的目的。
11951年11月,从南京迁往台湾冈山县的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制”)编导、时任台1参见国家电影资料馆、本国电影史研究小组编:《历史的脚踪:“台影”五十年》第10-11页,台湾电影资料馆1996年版。
湾省府国防部少将袁丛美,以省府参议身份兼任台湾省电影摄影场厂长。
在袁丛美担任厂长的三年多时间里,台湾省电影摄影场争取到美国的资金援助,加上省府预算,添购了最新35厘米NEWAU摄影机一套及录音机、剪接机和洗印机等等,同时增添了技术人员和编导人员,编制由原来的31人扩大到50人,提升了台湾省电影摄影场的生产能力。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考研招生计划-比例-报录比七

电影懋业公司(简称“电懋”)1956年由新加坡、马来亚的国泰机构负责人陆运涛在原国际影片发行公司的基础上改组成立于香港。
国际影片发行公司1954年由陆运涛的国泰机构创办于香港,主事人陆运涛,总经理欧德尔,主要业务是选购香港出品的国语、粤语片及日本影片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国泰机构所属的电影院放映;曾成立由林永泰负责的粤语片组,相继摄制粤语片《爱情三部曲》、《花都绮梦》、《断鸿零雁记》、《秋天里的春天》、《原野》等;1955年,国际影片发行公司取得永华片厂管理权,在建立新厂的同时,成立由姚克、张爱玲、孙晋三、宋淇组成的剧本编审委员会,负责审阅和提供剧本,聘请岳枫、陶秦和易文任导演,摄制故事片《惊魂记》、《春色恼人》、《青山翠谷》。
同时,创办国际影片发行公司演员训练班。
1955年至1959年间,国际影片发行公司还从经济和发行方面支持严俊主持的国泰影业公司、朱旭华主持的国风影业公司、白光主持的国光影业公司和秦剑主持的国艺影业公司。
1956年正式成立“电懋”之后,国际影片发行公司不再摄制影片。
“电懋”成立后,在1957年增设粤语片制作组,聘请左玑、李晨风、莫康时、黄岱、王天林等为导演,丁樱、白露明、林苍、方华等为演员,摄制粤语故事片《璇宫艳史》、《广告女郎》、《七喜临门》、《一家之主》、《双剑盟》、《珠联璧合》等70多部。
1962年9月,钟启文辞职,由董事长陆运涛兼任“电懋”总经理,聘用岳枫、陶秦、易文、王天林、王引、王豪、严俊、袁秋枫、罗维等导演,乔宏、张扬、赵雷、陈厚、严俊、王引、林黛、尤敏、葛兰、莫愁、乐蒂等男女演员,采用题材、类型多样化的制片方针。
从1957年开始,“电懋”先后摄制《四千金》(1957)、《情场如战场》(1957)、《曼波女郎》(1957)、《两傻大闹摄影场》(1957)、《三星伴月》(1958)、《天长地久》(1959)、《二八佳人》(1959)、《星星·月亮·太阳》(1961)、《南北和》(1961)、《万花迎春》(1963)、《宝莲灯》(1963)、《西太后与珍妃》(1963)、《小儿女》(1963)、《南北喜相逢》(1964)、《深宫怨》(1964)、《京华春梦》(1964)、《谍海四壮士》(1964)、《空谷兰》(1965)等110多部故事片。
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推荐,知识点汇编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攻略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推荐虽然从09年开始,中传就不再提供参考书目,而改为考试大纲,而且这个大纲这几年来一直没变化。
但对大纲稍加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大纲所列出的知识点基本上是从以前所提供的参考书目中提取出来的。
因此,在复习时,可以参看一些以前提供的参考书,以系统地整理知识点。
(一)、《电影艺术基础》1、中国电影史推荐书目:(1)、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建议这两本书结合着看,并梳理出中国电影发展的脉络,掌握六代导演的创作情况及其代表作品,并结合世界电影史进行比较分析。
2、世界电影史推荐书目:(1)、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游飞、蔡卫《世介电影理论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建议分别按国别、年代进行梳理,掌握重要的电影运动/思潮/现象,以及著名导演及其代表作品。
3、电影理论推荐书目:(1)、游飞、蔡卫《世介电影理论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2)、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胡克、张卫、胡智锋《当代电影理论文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建议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在复习某一电影理论时,阅读相关的理论阐释文章,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把握其核心观点。
(二)、《综合考试(艺术学)》推荐书目:(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以本书为主(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3)、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建议将这三本书结着看,宏观把握艺术的本质、起源,以及艺术与道德、宗教、科学之间的关系,并掌握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的规律,掌握重要的艺术现象,了解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电影部分考研内部笔记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中传教授创办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电影部分考研内部笔记
【育明教育解读】
电影部分电影部分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电影学史论、创作、制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反映出相当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电影学史论、创作、制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反映出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具备独立思考和拓展学习的能力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具备独立思考和拓展学习的能力,注意关注热点,强化热点与知识点的
,注意关注热点,强化热点与知识点的的结合考查
当代电影理论文选
电影历史:中国电影史和外国电影史
电影史电影理论作者作品三个大方面
电影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电影诞生1905年世界电影诞生1895年
电影是什么?三个元素:(1)美国好莱坞电影是商品(2)以法国人代表电影是艺术(3)中国人的电影。
电影是宣传意识形态宣传品(这样的功能强调要极致)
电影是综合艺术,是多种门类科学的综合体。
电影跟文学是密不可分的。
电影跟戏剧是密不可分。
有戏剧的功能。
电影和声音的关系,包括声音的艺术与技术关系。
电影和其它视觉艺术的。
电影与舞蹈的关系。
(跟科学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电影有漫长的发展过程,16格早期→有声→24格现在
主要人物美国卢米埃尔兄弟法国梅里爱美国鲍特
美国导演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美国电影叙事的兴起,主要叙事模式:1、好莱坞电影线形结构的方式,从头到尾2、遵循英国逻辑的戏剧矛盾冲突3、电影时空一体化的幻觉(电影叫梦幻工厂)4、好莱坞电影道德主义和大团圆的结局。
(极端道德主义倾向,完全把握普通百姓的观影心理)。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 考研重点 、考研笔记资料 、考研大纲《广播电视艺术基础》考试大纲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试部分占该科目成绩 50%,专业展示光盘部分占 50%。 专业展示光盘部分,内容为 20 分钟节目的视频 DVD 光盘或 DV 带,主要包括消息、通讯、
主持人评述、文学作品等四部分。
【育明教育温馨提示】 专业课复习一定要赶早,不要在起跑线上就输给对手。复习要有针对性,在备考复习过程中, 考研信息的收集很重要,信息是第一位的:你信息收集的越多,越充分,你的认识就会越全面、 正确。要尽全力收集到目标院校专业课的笔记、课件、讲义、历年真题等资料。特别是历年真 题要认真研究几遍,因为历年真题考查的重合率是很高的。往往一道题目三四年前考过,现在 又会以其它形式变相的来考查!将历年真题与笔记、课件、讲义等结合学习,这样才能够做到 更有重点的复习。最后,要有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时间安排计划。机会永远是为有准备的人
(三)广播电视艺术前沿理论 1、广播电视艺术的创作、传播现状分析 2、广播电视艺术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3、广播电视艺术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关系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4、广播电视艺术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 5、广播电视艺术的媒介特制与艺术特质的关系 6、广播电视艺术的社会责任
以政治热点、英语作文、数学真题、专业课真题为主。这是个“模拟练习的阶段”。
调整原因:
第五阶段:调整(初试至复试)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 、中传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
经过长时间的复习,经历几乎被耗尽,需要通过这一段时间加以调整。但是,由于现在考研复试的比 重越来越大,平均达到 25%以上。因此,这个阶段还是不能够太过于放松。很多人没有把握住这个阶段,结 果大意失荆州。万望诸君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电影的经典创造从1905年开始到1949年,经过接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尝试和不懈追索,在捕捉传统道德图景的阶段里,在建构乱世民族影像的历程中,中国电影终于创造了既属于民族又属于世界的经典作品。
无论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流露的史诗之气质,《万家灯火》展呈的伦理之魅力,还是《乌鸦与麻雀》体现的喜剧之才华,均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同时期出品的国产影片,即便与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出品的杰出影片相比,大概也是毫不逊色。
中国电影创造的这些令人眩目的灿烂和辉煌,无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20世纪以来极其宝贵的精神源泉和文化财富,值得后来者不断地回味和念想。
一、《一江春水向东流》:史诗之气质《一江春水向东流》由联华影艺社1947年出品,联华电影制片厂摄制,昆仑影业公司发行,蔡楚生、郑君里编导,吴蔚云技术顾问,朱今明摄影,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吴茵、严工上、高正、周伯勋主演。
这部以《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为标题划分为前、后两集,长达190分钟的影片上映后,在轰动中国影坛的同时,舆论赞扬也纷至沓来。
据统计,从1947年10月至1948年1月,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连映三个多月,观众多达712,874人次,1继1934年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渔光曲》之后,再次创造国产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影片运抵香港和南洋,轰动景象不亚于上海。
电影批评也因《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为国产电影“感到骄傲”,认为它“标示了国产电影的前进的道路”;2还将其当作“震撼影坛”的“暴露社会现实的不朽作”予以推介;3除此之外,夏衍、瞿白音等7位电影工作者在香港《华商报》联名发表文章《滚滚江流起怒涛》,评价此片是“插在战后中国电影发展途程中的一支路标”;41956年,经过重加整理,《一江春水向东流》再版发行,同样征服无数观众;1979年,《一江春水向东流》又一次在大陆重映,仍然获得高度赞誉。
一部立足时事、感怀家国的愤激之作,因其内蕴一股雄浑壮阔、深厚沉郁的史诗气质,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超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在理解和阐释《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史诗气质及其独特魅力方面,影评家柯灵曾充满激情地指出:“《一江春水向东流》纵贯八年,横跨千里,淋漓尽致地描画了战争中的前方与后方,生离与死别,断壁残垣与绿酒红灯,庄严的战争与荒淫无耻,几乎可以当作一部抗日战争的编年史看,而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正反左右参差横斜的对比,有如重楼复阁,发挥到了极致。
”5确实,在《一江春水向东流》出现以前的中国电影史上,还没有一部电影作品以如此宏阔的气势、沉郁的情思和脉脉的韵致,横越如此巨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距离,展现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一个民族的内忧外患与一个时代的动荡不安,进而创造出一部纵横捭阖、大气磅礴的银幕史诗。
可以说,《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史诗气质,既得益于屈原、杜甫、辛弃疾等人胸怀社稷、扶贫济危的忧患意识的哺育,又跟20世纪以来尤其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战乱频仍、民不1根据1948年1月11日上海《正言报》发表的统计材料。
2参见西柳:《我为国产电影骄傲》,《新闻报》1947年10月27日,上海。
3参见湘子:《香港影坛巡礼》,《青青电影》第16年第29期,1948年9月15日,上海。
4转引自李村:《<一江春水向东流>旧话》,《新民晚报》1956年10月4日,上海。
5柯灵:《从郑正秋到蔡楚生——在香港“早期中国电影研讨会”上的发言》,载《柯灵电影文存》第318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
聊生的客观现实联系在一起,还与蔡楚生善于把社会的、历史的因素和个人的、感性的动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电影才华密不可分。
从1933年编导的影片《都会的早晨》开始,经《渔光曲》、《新女性》、《迷途的羔羊》、《联华交响曲·小五义》和《王老五》,到抗战时期在香港编导的《孤岛天堂》和《前程万里》,蔡楚生始终都以自己独特的平民视野,通过饱含社会批判和时代关切的摄影机,捕捉特定的历史进程中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的接合点,既为遍尝苦痛的个人和家庭,又为历经磨难的国家和民族鼓与呼。
蔡楚生电影习惯于海纳百川地观照社会和时代的万千气象,很少自怨自艾地贪享一己悲欢,这就为《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产生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部独具史诗气质的电影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气势宏阔、情思沉郁。
编导者采用中国章回小说的结构方式,将巨大的时空跨度、众多的人物形象、庞杂的各类事件依起承转合的规律有条不紊地组合在一起,编织出一幅战乱时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或坚守正义、或醉生梦死、或艰难求生的历史图景;同时,又借鉴中国传统戏曲的叙事模式,把故事情节及其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一个家庭里,并以主人公张忠良为中心,分三条线索展开叙事:第一条线索描述张忠良母亲、妻子和儿子悲惨的流浪生活;第二条线索展示张忠良弟弟张忠民参加的抗日游击战争;第三条线索表现张忠良由善良正直转变为腐化堕落的全过程。
正是这种既具高屋建瓴的气度,又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结构形式,为编导者发抒自己忧国忧民的深挚感受和朴素情怀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这是一种既能体现宏大的爱国激情,又能表达细腻的家庭人伦的深厚情感,正如上海被日军疯狂地轰炸,张忠良作别母亲和妻子参加抗战救护队之前的一个晚上,伴随着远方隐隐的炮声,母亲戴着老花眼镜在油灯下为远行的儿子赶制丝棉背心。
深情的乐曲声中,镜头缓缓推近,慈母脸上的皱纹宛如一道深深的刻痕。
当儿子辛酸地转身,母亲轻轻地摘下老花镜,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回到前房的张忠良,看着自己深爱却又即将离别的妻儿倍增伤感,他坐在床沿,抱起孩子亲了亲他的脸颊,镜头再一次缓缓地推近至张忠良凄楚的神情。
镜头转换,窗外浮云掩月,叠印忠良、素芬并坐床头依依惜别的画面。
忠良深情地告诉素芬:“今天晚上又是这样好的月亮,可是我们就要分别了。
现在是九点钟,素芬,你记住,以后每逢月圆的晚上,在这时候,我一定在想念你们的……”素芬哽咽不能言语。
镜头暗转,爆炸响起,救护队在亲人的目光中远去。
在这一组合段里,纪录性的战争场面与虚构的故事情节交织在一起,国与家、民族与个人之间的内在关系昭然若揭,爱国大义与骨肉至亲的双重情感也被渲染得无以复加。
除了宏阔的气势和沉郁的情思,《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史诗气质,还来自寄托遥深的电影意境和比照兴托的电影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仅是中国电影探求古典美学精神之集大成,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电影的民族风格。
编导者把苏联电影的对比蒙太奇与朱石麟电影的对比性思维结合起来,在影片中发掘出丰富的对比因素,将社会揭露和道德评判的主题细密地缝合在一起,使影片呈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而在整部影片中,编导者也深得费穆电影寄托遥深的意境,颇具匠心地设计了春水、月亮等自然物象,一方面寄托主人公的离愁别绪,一方面针对世情人心进行尖锐的讽刺。
其中,“月亮”的运用最为成功。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月亮”是与怀人的动机和伤感的情绪联系在一起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利用这一文化预设并将其内蕴延展至历史审思的层面。
影片里,月亮第一次出现是在素芬和忠良定情的晚上,两人并坐窗口,对着月亮诉说绵绵情话。
有意味的是,月亮的画面是隔着窗棂拍摄的,铁窗分割的月亮似乎已在预示着这种感情的悲剧性结局。
月亮第二次出现,便在忠良离家的晚上,浮云包围着月华,离别的悲情浓得化不开。
第三次,则在忠良被日军俘虏后,反绑着双手的忠良躺在草地上,仿佛是突然才看到天空的月亮,一股无言的悲怆呼之欲出。
等到月亮第四次出现时,忠良已在丽珍豪华的卧室里,对着月亮也是心有所动,但在丽珍的劝说下很快就投入到她的怀抱;同时,镜头转换至素芬简陋的居室,怀抱儿子的素芬遥望月亮,想起忠良临走前的海誓山盟,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就在这时,狂风呼啸,月亮隐没在翻滚的乌云里,风雨继之而来。
第五次月亮的出现,已在抗战胜利以后,回到上海的忠良与汉奸夫人何文艳厮混在卧室床间,浪笑声中,镜头摇向窗外的一轮满月,一转,缓缓推近至饱受相思之苦的素芬。
月亮的五次出现,既有意境的营造,又有讽刺的对比,达到了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的艺术境界。
通过一系列的铺垫,影片最后一次使用月亮的意象,便将此前的道德关切上升到了社会批判的高度,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影片的史诗气质及其思想震撼力。
在灯火辉煌的宴会大厅,张忠良、王丽珍与何文艳一流正在花天酒地、勾心斗角,素芬则来到幽暗的花园里,拿着一包剩饭呼唤自己已在石凳上熟睡的孩子;墙外,一对卖唱的祖孙唱起一首幽怨的小调:“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飘流在外头……”凄凉的歌声中透出一股怨愤,跟此时此刻素芬的心境和编导者自身的情感融合,构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深沉的意境,将影片沉郁顿挫的史诗气质表露无遗。
诚然,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里,尽管张忠良一家颠沛流离、悲欢离合的根本原因是在战乱和“劫收”,但在奇妙的巧合与悲情的宣泄中,观众确实很难如期进行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历史批判,相反,往往会把悲剧的原由归结为张忠良个人的道德操守。
这就是为什么在一片叫好声中,田汉却对影片作出负面评价的根本原因:“《一江春水向东流》虽然作者企图‘从一个人的遭遇看中国抗战’,但我们很遗憾地还不能从它看到真正中国民族抗战的悲壮的史诗。
毋宁又看到一个以抗战为背景或‘配角’的古老的《琵琶记》型的人情戏。
……因为张忠良等于穿了现代服装的蔡伯喈,所以你很难于从他身上看见一个神圣抗战中的知识分子的真实的影子。
”6现在看来,田汉的批评由于过于强调电影的现实主义蕴含,反而忽略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在精神探求和文化呈现方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可以说,《一江春水向东流》既是一部感悟时代隐衷的性情之作,也是一部掘发历史深度的沉痛史诗,作为中国电影文化史上的经典,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中国电影尤其大陆电影的面貌。
6田汉:《初评<一江春水向东流>》,《大公报》1947年10月15日,上海。
文章中,田汉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