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原理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医减肥原理大PK

中西医减肥原理大PK

中西医减肥原理大PK减肥始终是个热门的话题,春分之后天气追步变暖,爱美的MM们也都开始行动了,但是减肥的原理你清楚吗?会不会由于减肥产品的选择不当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西医减肥原理:一、脱水致泻:1.利尿剂致脱水:“螺内酯”等此种产品并非减少脂肪,减少的是水,停止服用体重即回升,是最易反弹的产品。

使用后会对血脂、血糖代谢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副作用有呕吐、晕眩、虚弱、血压下降,并可引发糖尿病,破坏肾功能。

2.腹泻剂:番泻素甘类(番泻叶提取物)、酚酞等长期或大量服用腹泻剂会对人体机能造成损害,出现习惯性腹泻、胃肠功能失调和失水及电解质不平衡等症状,甚至脱水致死。

为了不让类似的悲剧再发生,根据行政院卫生署的公告,番泻叶每日的服用剂量不得超过12mg,否则会有生命的危险。

二、抑制食欲如西布曲明、PPA、神经类药物、安非他命,这类产品可通过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抑制觅食行为,减少食物摄入,减轻体重。

此类药物对于单纯性肥胖症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多。

如减少饥饿感有效控制热量摄入的同时会升高血压,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患者甚至有致死的可能。

三、刺激神经、增加能量消耗这类产品包括中枢兴奋药、激素类,如麻黄碱、茶碱、咖啡因等能刺激脂肪氧化、增加能量消耗,也可减少食欲。

分解消耗肌肉:甲状腺素。

甲状腺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消耗热量,因为甲状腺过高的病人常出现吃得很多,却胖不起来的状况,所以有的人就运用甲状腺素来当作减肥产品。

甲状腺素虽然有助快速减重,但所减的只是肌肉组织而非脂肪,反而不利基础代谢率维持。

最危险的是服食过多甲状腺素会损害心脏组织,增加中风机会,也会导致骨质疏松及肝脏出现毛病。

四、抑制肠道消化吸收、营养补充不上以左旋肉碱为代表,这类产品可抑制脂肪酶,阻止脂肪分子分解,从而减少脂肪的吸收。

该药尚可明显降低肥胖患者血脂。

但该类药物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呼吸道感染、头痛、月经失调、焦虑、易疲劳等,还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造成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中西医比较.ppt

中西医比较.ppt

进行系统的中西医发展历程比较有 助于对两种医学体系特质作深刻的把握, 有助于从他者观点更好地理解自己,从 而突出自身优势以更有效地进行优势互 补和融合。中西医的比较同时也有助于 扩展人们的视野,以推进医学科学的多 元化发展。进行这样的比较是参与和更 新人类生命科学建构的重要途径。
有比较才能知短长,才能见优劣,才 能辨方向。
基本意义:证是对疾病在某一阶段病理变化 实质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病势 等内容。
意大利医学家莫尔干尼(1682-1771) 创立的器官病理学为疾病分类提供了全 新标准。莫尔干尼把尸体解剖与临床观 察结合起来,将病理解剖成为寻找病灶 的必须手段架起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 之间的桥梁。器官病理学好似按照地理 区域划分疾病,不同器官构成不同地理 分区,因此出现不同疾病。按器官病理 学原则分类疾病,更多关注器官或系统 的疾病研究。

学习中西医各自病证发展历程的意义
(1)审视现实,了解医学发展规律,明 确医学发展方向。
(2)认识医学的发展特点,自觉地把握 科研定向与选题的背景知识。
(3)扩大知识领域,提高自我修养 (4)理解医学的本质与价值。 (5)进行中西医比较,有益于中西医结
合的探索和研究。
中医根据其理论方法指导临床辨证 思维,主要得出“证”的概念;西医 根据其理论方法指导辩病的思维,主 要得出“病”的概念。两者形成了不 同的治疗方法。
4、制定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 促进经济发展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长期 并存
◆生物医药 ◆化学药物 ◆医疗器械 ◆中药的国际市场
帮助人们学习和掌握医学 ☆ 开放进取的头脑
☆不同体系要用不同方法 ☆区别对待不同体系各自的强项
和弱项。

桡骨远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实际上就是腕关节部分发生骨折,人的前臂靠近拇指部分就是桡骨,桡骨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地方,因为当一个人跌倒时,第一反应就是把手放在地上,保护整个身体,这样就容易发生腕部骨折,也就是桡骨远端骨折。

Corey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常见类型,这种骨折是由于手掌着地造成的。

1.分类桡骨远端骨折根据远端骨折移位的方向及受力的方向等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克雷氏骨折,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是由于手腕部掌侧着地受力所致,腕部呈背伸位,常常表现为餐叉样或者枪刺样畸形,X线片显示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第二、史密斯骨折,是受伤时腕部背侧着地受力所致,X线片显示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

第三、巴尔通骨折,是指涉及到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的骨折,同时伴有桡腕关节的半脱位等,为不稳定性骨折。

第四、反巴尔通骨折,指桡骨远端涉及到关节面的背侧骨折。

1.病因2.1有外力的损伤。

单纯从这个外力损伤情况来说,一般都是走路没走好摔一跤,然后手掌着地了,或者手背着地。

2.2常说的是讲究的一个姿势。

跌倒的时候腕关节处于极度的背伸以及前臂的旋前位,手掌着地,暴力主要集中在这个桡骨远端松质骨的地方,所以容易引起骨折。

是一种克雷斯的骨折,也叫伸直性的骨折。

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手掌是处在伸直的过程当中,另外相比较这个而言,有屈曲性的骨折,就是手背着地。

1.麻醉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大部分为急发病症,由于患者受到外伤的冲击以后会发生骨折,并且出现疼痛以及肿胀的情况。

在复位过程当中,患者对于治疗方式具有恐惧心理,传统的中医治疗基本上不采用麻醉的形式,都是采用牵引进行复位。

患者十分痛苦。

随着当前无痛化病房的推广和使用,缓解患者的疼痛成为当前临床当中比较重视的课题。

目前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基本都会采用麻醉的形式。

像采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使用牵引复位石膏夹板进行固定,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提高患者的肢体关节功能。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区别与联系中医学和西医学是世界上两种主要的医学传统,它们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理论体系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然而,它们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并且在某些领域可以相互融合和补充。

本文将探讨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两种医学体系的互补性。

一、区别1. 理论基础:中医学以阴阳五行理论和经络学说为基础,认为人体的运行是基于生命能量(气)的。

而西医学则建立在解剖、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上,强调疾病的病因、病理和科学证据。

2. 诊断方法:中医学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整体诊断,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面色、脉搏等表现来判断疾病病因。

而西医学则主要依靠现代医学技术,如X光、CT扫描、血液检测等来辅助诊断。

3. 治疗原理:中医学追求平衡人体的阴阳,通过针灸、中药、推拿等疗法调理身体。

西医学则注重通过药物、手术和物理疗法来直接治疗疾病。

二、联系1. 共同目标:尽管中医学和西医学存在着差异,但其最终目标都是保护人的健康和治愈疾病。

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在治疗疾病方面都致力于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

2. 互补性:中医学和西医学在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也可以相互融合和补充。

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常常会出现西医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此时中医学的方法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选择。

同时,中医学的诊断方法和辨证施治的原则也可以为西医学带来启示,引导西医学朝着个体化治疗的方向发展。

三、结论综上所述,中医学和西医学在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治疗原理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然而,这两种医学体系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具有互补性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学和西医学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体化的医疗护理。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尊重两种医学传统的特点和优势,有助于推动整个医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模式,旨在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以提供更全面、有效的医疗服务。

在现代医疗领域中,中西医结合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阐述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及其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

一、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和原理中西医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将中医和西医两种医疗模式相结合。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重视平衡人体阴阳、调节气血等方面;而西医则注重病理分析和药物介入治疗。

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则是“调气补血、阴阳调理”,通过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现代诊断手段,达到整体调理和症状缓解的效果。

二、中西医结合方法的主要特点1.“辨证施治”与“诊断治疗”相结合: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辨别病人体质和疾病特点,然后进行针灸、中药等治疗;西医则运用现代医学检查技术,确诊疾病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或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兼具辨证施治与诊断治疗的优势,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2.中药与西药相互配合:中药以其草本药物的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中。

中西医结合中,中药往往配合西药使用,既能发挥中药的整体调理作用,又能利用西药的切实疗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中医治疗技术与西医技术相结合:中医的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等与西医的康复技术相结合,可以促进病人的康复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

同时,中医的诸多辅助疗法如艾灸、拔罐等也可以辅助西医治疗,增加治疗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三、中西医结合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慢性病治疗:中西医结合在慢性病治疗中有明显优势。

例如,在糖尿病治疗中,结合中医的“调理脾胃、疏通经络”原则和西医的药物控制,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和改善症状。

2.肿瘤治疗: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医药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西医的放化疗和手术治疗可以直接消灭癌细胞,提高治愈率。

综合运用中西医的优势,可以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肿瘤治疗方案。

中西医治病的不同原理

中西医治病的不同原理

中西医治病的不同原理中西医治病的不同原理2010-12-14 13:34西医治病靠的主要力量是药的力量,而中医则完全不同,它力求用自然的力量或来自整体的力量来治病,这是中西医最大的区别!西药是化学小分子,它可以进入细胞膜,作用于绝大多数细胞,对病变细胞进行杀伤。

而中医是生物大分子,它根本无法进入细胞膜,它作用的对象是十四经脉,因为中医认为,细胞的病变并不是细胞本身的原因,而是它生存的大环境迫使它变异,所以,不改变环境就无从使病变的细胞改邪归正,即使杀死了病变细胞,新的细胞还会在这里发生变异。

细胞的生存环境是由经络营养的输送形成的,细胞的病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细胞功能亢进,如癌症,另一种是细胞功能低下,如脾胃虚弱。

功能亢进就需要堵塞经络,使营养无法运送进去,自然亢进就会偃旗息鼓,堵塞经络的东西就是西医认为的毒药,即重金属离子,此时它就是良药。

细胞功能低下就需要疏通经络,通过这种方式,局部细胞就能够在整体的控制下恢复正常。

自然力量是中医借助的第二种治病力量,这一点我们从含水量较高的肾或穴位就知道了。

由于水分子可以在能量的激发下游离出一个氢质子,而这个自由氢质子又会转换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如此往复,就形成了人体的普遍联系。

自然的变化是通过激发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自由氢质子来作用于人体的。

自由氢质子多了,这里的电位就会升高,组织液就会从这里向电位低的地方流动。

肾和穴位就是人体组织液含量最大的地方,因此,人体组织的流动的启动点就在这里。

特别是肾,之所以称之为先天之本就是因为它是人体吸收自然能量的大本营。

人体有几千亿个细胞,每天都有大量的旧细胞死亡,也同时有大量的新细胞产生,在这新陈代谢之中,人们很少会怀疑它们的基因发生了变异。

为什么呢?原来,人体有一套精妙的管理系统,通过经络系统,整体的意志就贯穿在周边的每一个角落,与这种意志相和拍的细胞就可以不断产生,而与这种意志相违背的细胞就在这里不断灭亡,正是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使人体每一个细胞的形成都听整体的话。

中医与西医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疗效对比

中医与西医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疗效对比

中医与西医中医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疗效对比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消化系统疾病在现代社会中变得更加普遍。

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两种主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与西医中医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疗效进行对比。

一、中医药的治疗原理与方法中医药是一种古老而复杂的方法,其治疗原理基于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消化系统疾病是因为人体的阴阳失衡或气血不通所致。

因此,中医药的治疗目标是通过平衡和调整人体的阴阳和气血,从而恢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按摩和中药饮食疗法等。

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病情和体质,中药师会配制一种特定的中药汤剂,病人需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服用。

针灸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阴阳和气血。

推拿按摩和中药饮食疗法则是通过按摩或调整饮食结构来促进消化系统的恢复。

二、西医药的治疗原理与方法与中医药不同,西医药的治疗原理基于现代医学的科学研究。

西医认为,消化系统疾病是由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的,包括细菌感染、器官功能障碍以及遗传等因素。

西医药的治疗目标是通过针对具体病因或症状来治疗疾病。

西医药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西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医生会根据病情和症状开具适当的药物,病人需要按照医嘱进行服药。

手术治疗则是在疾病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时采取的一种措施,通过手术来修复或移除异常的器官或组织。

三、中医与西医中医药的疗效对比中医药和西医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

中医药主张整体观念,注重平衡和调整整个人体的阴阳和气血。

中医的治疗方法综合多种手段,如中药汤剂、针灸和推拿按摩等,可以全方位地调理人体,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

而且,中医的治疗过程相对温和,较少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然而,中医药的疗效较慢,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

西医药则注重疾病的准确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西医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在短期内可以快速改善症状,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中西医结合制度

中西医结合制度

建议
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 发挥中西医结合制度优势 加强中西医结合制度政策支持
中西医结合制度的发展 规划分析
中西医结合制度是未来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未来,中西医结合制度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加强中西医结合 人才培养、发挥中西医结合制度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制度 政策支持等,实现中西医结合制度的良性发展。
中西医结合应用案例 分析
01 治疗糖尿病
1. 消渴汤
02 治疗糖尿病
2. 降糖片
03 治疗高血压
1. 五叶参口服液
中西医对比分析
中医
常识性的医学知识丰富 治疗疾病具有针对性 方药治疗无副作用
西医
治疗疾病科学且高端 获得药物、技术的速度快 治疗疾病效果明显
中西医结合
综合治疗更具针对性 药物、技术的运用更加灵活 防治疾病的可操作性增强
中西医结合是基于中西医学的互补性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医 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医 疗需求。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状
西医成果在中医中 的应用
药理学 生化学 分子生物学 生理学
中医成果在西医中 的应用
中药的抗菌作用 针灸的镇痛作用 中医调理作用 中医辅助治疗作用
中西医结合实践案例
政策支持
政府也在不断地支持中西医结 合的发展 政策的推动也会对于中西医结 合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 06
第6章 总结
中西医结合制度的现状和挑战
中西医结合制 度的发展现状
和趋势
现状分析
中西医结合制 度面临的挑战 和解决措施
挑战分析
中西医结合制 度面临的挑战 和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
中西医结合制 度的发展现状
以治疗为先

肠梗阻中西医治疗效果如何

肠梗阻中西医治疗效果如何

肠梗阻中西医治疗效果如何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原理是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综合运用各自的优势,综合配合多种治疗手段,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促进肠道的恢复为目标。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质量,更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带给患者更好的治疗体验和健康效果。

对于肠梗阻的患者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无疑是一种更加全面和有效的选择。

一、中西医治疗肠梗阻的原理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它是指由于肠道内腔被物质阻塞而导致胃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的情况。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消化道的正常功能,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适和痛苦。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原理,旨在通过不同的方法和理论,解除梗阻,恢复肠道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帮助疾病的快速恢复。

在中医的理论中,肠梗阻是由于气滞血瘀、寒湿内阻、脾胃虚弱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因此,中医的治疗思路主要是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阳化寒、健脾润燥等方法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温化寒湿,并增强脾胃功能。

其中,经络疏通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进行,气血调节可以通过草药调理和膏方治疗进行,温化寒湿可以通过中药熏蒸或外敷热敷进行。

而健脾润燥则可以通过食疗、调理饮食结构来实现。

与此同时,西方医学也提供了多种治疗肠梗阻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是通过切除梗阻物或修复肠道通路来解除梗阻。

这种方法在病情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时是非常有效的选择。

另外,西医也会采用物理疗法,如使用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使胃肠内的气体和液体能够排出,从而缓解肠道积气的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原理就是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结合,综合运用各自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在诊断上,中医的望闻问切与西医的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治疗上,中医的经络调理和草药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气滞血瘀、寒湿内阻等问题,促进肠道的恢复和功能的调节,同时西医的手术和物理疗法可以解除梗阻,排除积气,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

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有着相当大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传统中医和西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更佳。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一、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久病或先天体质等。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内蕴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平肝潜阳、养血补血、补肾填精、化痰降浊等。

二、西医对高血压的治疗西医通常采用药物治疗高血压,通过使用降压药来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

然而,长期使用降压药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如干咳、低血压等。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可以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施治,改善患者的体质;西医注重对症治疗,使用降压药快速降低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可以减少降压药的用量和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方法1、联合用药:在西医降压药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联合使用中药。

例如,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可以使用天麻钩藤饮等中药平肝潜阳;对于气血亏虚型高血压,可以使用归脾汤等中药养血补血。

2、针灸疗法: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降低血压。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针灸疗法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等。

3、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同时,中医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应该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调理。

例如,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应该多吃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的食物,如海带、芹菜等;对于气血亏虚型高血压患者,应该多吃具有养血补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猪肝等。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传统中医与西方现代医学相结合,以发挥各自优势,提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方案。

这种疗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知识,以及该疗法的优势和应用领域。

一、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结合了现代西医的科学技术和诊疗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而西医则注重病因病机的分析和病理生理的研究,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治疗疾病。

中西医结合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使得治疗更加全面和个体化。

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1. 综合性疗效:中西医结合可以综合利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手段,根据疾病的不同病因、病机和症状,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个体化诊疗:中西医结合注重个体差异的诊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避免了一刀切的治疗方式。

3. 全面性评估:中西医结合在诊断和评估方面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检查技术和方法,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提高了准确诊断的几率。

三、中西医结合的应用领域中西医结合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领域:1. 慢性病管理:中西医结合可以在慢性疾病的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通过结合中医的膏方、针灸、中药等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慢性病的进展。

2. 癌症治疗:中西医结合在癌症治疗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

中医药的辅助治疗可以缓解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3. 康复医学:中西医结合在康复医学中可以提供更全面和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功能。

4. 心理健康:中西医结合在心理健康领域也有广泛应用,通过中医的心理疏导和西医的药物治疗,综合治疗心理疾病。

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趋势中西医结合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得到了更多国家的认可和推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西医结合的疗效也会得到更多的验证和证明。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加重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的西医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多采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是这些药物治疗存在很多副作用,并且长期使用易导致耐药性。

中医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注重顺气活血、清热解毒、调和气血等治疗原则,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特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

本文将介绍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一、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原理1. 中医治疗原理中医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主要原理是调和气血、祛痰止咳、清肺化痰。

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针灸、中药汤剂、艾灸等。

针灸是中医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汤剂多采用中药复方制成,具有药效稳定、副作用小的特点。

艾灸是中医的一种温灸疗法,可以舒经活络、温肺化痰、清热解毒。

这些治疗方法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西医治疗原理西医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主要采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症状;抗生素可以抑制感染,减轻患者症状。

但是这些药物治疗存在很多副作用,如长期使用易导致耐药性、破坏免疫系统等。

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原理就是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西医的治疗方法,综合考虑身体的整体状况,从病因、病机、病理和病变等多个层面进行治疗,达到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目的。

1. 临床观察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系统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有效率较高,不仅治疗效果稳定,而且对患者身体产生的副作用小。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的优势是什么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的优势是什么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的优势是什么肺炎是一种发生面比较广的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来说肺炎指的是肺泡、远端气道和肺间质的感染性炎症。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肺炎一般由病原体引起,比较常见的有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口咽部真菌、厌氧菌、呼吸道病毒等。

一般来说小儿、老年人以及身体素质比较差的群体,更容易感染肺炎,患者以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等为主要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肺炎属于“咳嗽”的范畴,主要由患者正气不足而导致风邪入体,可以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

外感咳嗽指的是六淫外邪犯肺,可以分为风热犯肺型、风寒袭肺型等;内伤咳嗽可以分为痰热郁肺型、肝火犯肺型等。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肺炎,都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需要采取合适的手段进行治疗,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1中西医治疗肺炎的概述目前西医药物是肺炎的主要治疗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疾病的各种不良症状,减轻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比较好。

但随着肺炎患者数量的增多,以及临床经验不断丰富,很多学者和医护人员都指出,西医在治疗肺炎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西医采用药物对不同病原体进行治疗,从而起到抑制和消灭病原菌的作用,但长期服用同样的药物,会让患者体内的病菌类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影响药物的有效性,甚至还会引起其他器官的不良反应。

因此,如何提升治疗效果,成为了常规西医的重大难题之一。

中医则是攻克这一问题的重要“辅助”,以辨证诊断来了解病因,通过针灸、汤药、药膏贴敷等方式,提升患者免疫力,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肺部的血运情况。

但是中医的缺陷同样比较明显,主要是因为中医治疗重“本”,起效的时间相对比较慢,而肺炎前期属于急性加重期,部分特殊情况下不仅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还会加重症状。

因此,为了全面提升疗效,将中西医进行结合十分有必要,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2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的优势(1)诊断优势。

西医治疗之前会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确定病因,了解病原体的性质、活性、影响范围等,从而确定药物类型、剂量、服用时长等;中医在治疗之前会了解患者的生活情况、个人体质等,从而确定肺炎类型,随后针对性用药。

中医与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哲学

中医与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哲学

中医与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哲学医学哲学是指对医学理论、实践和伦理的思考和研究。

中医与西医是世界上两种主要的医学体系,它们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医学哲学观点。

一、中医的医学哲学1. 观念和理论基础:中医的哲学观点主要基于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气功理论。

中医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平衡,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2. 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望闻问切四诊法,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和脉搏等指标来判断病情。

中医强调整体观察和个体化诊断,注重察看病人的整体状况和生活习惯。

3.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和气功等。

中药以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为主要药物来源,通过平衡人体内的阴阳和调整气血来治疗疾病。

针灸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功能。

二、西医的医学哲学1. 观念和理论基础:西医的医学哲学主要基于解剖学、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等现代科学原理。

西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强调疾病的病因和生理变化。

2. 诊断方法:西医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技术,如血液检测、X光、CT和MRI等。

西医强调客观的科学数据和证据,注重病理的定量分析和诊断的标准化。

3. 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物理疗法等。

西药以化学合成的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干预生物分子的功能来治疗疾病。

手术则通过外科干预来校正身体组织结构的异常。

三、中医与西医的比较和挑战1. 理论基础:中医强调整体观察和个性化诊断,注重预防和调节。

而西医注重病因和病理的研究,追求科学的对象性分析。

2. 治疗方法:中医强调平衡和调节,重视自然疗法和自愈能力。

西医则倾向于通过药物和手术直接干预。

3. 融合与挑战:在世界范围内,中医与西医存在着融合的趋势。

有些国家的医疗体系将两种医学理念和方法结合起来,以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然而,由于理念和方法差异较大,中西医融合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中西医的对比

中西医的对比

相互联系;它非常重视保持健康,认为健康主要取炼、心态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响。

Western medicine originated in ancient Greece, it stressed that the heart and body, the human body and nature to each other;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healthy, think that health mainly depends on the way of life, the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state, the environment, diet, exercise, gentle state of mind and will power factors.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医学典籍可作为中医学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system in initial shape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han dynasty, the "yellow emperor," "the difficult of the typhoi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theory"cold-induced febride four medical books can be used as TCM theory initially formed signs.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在思维方法上。

西医单纯地靠人类的医药技术来对抗疾病,把人体的自我防备、自我修复能力放到次要的地位,甚至漠视它的存在。

西医信奉人类的智慧,信任科技,中医更多的依靠增强人体自身的能力来应付疾病,在“治〞和“养〞上更偏重于“养〞,“治〞是外力,“养〞是内力,也就是身体自身的自我修复能力。

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

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

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简介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共同协作进行疾病诊疗的一种医疗模式。

它充分发挥了中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优势,提供了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的目标是通过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技术和理念,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原理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的原理是通过综合使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追求平衡,通过调理身体自身功能来治疗疾病。

西医注重疾病的分析和病因病机的研究,以药物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优势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的优势是综合了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优点,有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

具体优势包括:1. 综合治疗: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技术和理念,使治疗更全面、个性化,能针对不同疾病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法。

2. 强调个体化: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充分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强调针对性治疗,能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变化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整。

3. 综合诊断: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在诊断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观察、问诊、望诊、闻诊和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提高诊断准确性。

4. 增强疗效: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加快康复进程。

注意事项在实施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医生合作: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需要中医和西医之间的紧密协作和合作,医生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

2. 病人知情:病人需充分了解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的原理和治疗过程,并经过知情同意后方可进行。

3. 依法操作: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需要确保按照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不得违法行医。

4. 结合实际: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重视实践经验和医疗技术的不断研究。

结论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医疗模式,具有诸多优势。

在实施中,需要医生之间的合作、病人的知情同意和依法操作。

中西医矛盾的背后——东方的系统论对西方的还原论

中西医矛盾的背后——东方的系统论对西方的还原论

中西医矛盾的背后——东方的系统论对西方的还原论现代不少人由于西方科学解释不了中医,就抱残守缺,把经典作为真理的标准,这其实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真正的真理在中间,中医来源于哲学,科学来源于精密仪器的观察,两者本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为什么一定要对立起来呢?哲学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它是建立在万物归一的基础之上的,它告诉我们,人和万物一样,不仅由同一种物质组成,也由同一个原理支配,所以,人存在与发展的原理就是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原理,认识了自己,也就认识了自然。

哲学就是一门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学问。

显然,哲学方法其实就是系统方法,它根据万物在运动原理上的统一性,通过系统间的类比来认识万物。

有了这种方法论,我们就可以从宏观系统来认识微观系统,从可观察的系统现象来认识不可观察的系统现象,进而得到对自然更本质的认识。

西方科学解释不了中医,并不是中医不科学,而是整个西方科学体系的前提假设出了问题,它一不承认物质在空间中的连续性,使生命问题成了不解之谜;二不承认物质彻底的统一性,使普遍联系问题成了不解之谜。

正是这些核心问题解决不了,西方科学至今对自然秩序的存在无法解释,更不可能解释秩序的人。

西医学建立在西方科学之上,它不仅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忽视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样的医学本身就是很局限的,拿它来解释中医,无疑就是缘木求鱼。

中医是建立在对人与自然、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识之上的,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认识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就得出了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

而研究人与自然、整体与局部关系的科学是什么?当然是系统科学。

也就是说,中医背后的科学体系是气一元论基础上的系统科学,而西方科学的核心是还原论体系,它当然解释不了以系统科学为支撑的中医。

那么为什么西方科学走向了还原论?东方科学却走向了系统论呢?原来,科学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有什么样的前提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科学体系。

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

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

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各自具有独特的理论、诊断方
法和治疗手段。

虽然都是为了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但两者在很多方
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医和西医进行比较和分析。

首先,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基础不同。

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脏
腑学说等为基本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
个有机整体,生命活动受阴阳失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影响。

而西医则
以细胞、组织、器官等生物学单位为研究对象,主张病因病机的解剖
生理和病理生理学解释。

其次,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也有很大差异。

中医的诊
断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强调望诊和切诊为主要手段。

根据望、闻、问、切的结果进行辨证施治。

在治疗上,中医主张辨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推拿、气功等手段。

而西医则主要采用现代医学技术,如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治疗手段包括手术、药物、放射治疗等。

另外,中医和西医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也不同。

中医源远流长,
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西医则源于古希腊
罗马文化,经过文艺复兴以来的发展,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主流。

总的来说,中医注重辩证施治,强调整体观念和预防为主;西医注
重病因病机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生理学解释,以技术手段诊断和治疗为主。

两者各有千秋,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医学体系。

在实践中,
中西医结合也日益受到推崇,发挥各自优势,为病患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对人脑调控生命原理的认识

中西医对人脑调控生命原理的认识
和事实之 间存 在矛 盾 , 不 能 作 出合 理 解 释 。在 临 床 也 上, 获得 现代科 技支 撑 的 西 医学 对 很 多 复杂 疾 病 疗效
合 的器官 、 组织 构成 超 级 复 杂 复合 活 系 统 整体 。因 为
活人 生命 活动 既要 利用肠 道 内毒素来 消化 食物 获得 生
作 为感 染疾 病 的金指标 的理论认 识也 是不 一定准 确 的
… …
化 密切相 关 , 复杂 的气 候 变 化 规律 与臭 氧 层保 护 的 而 地球 大气 对 流 层 中无 法 精 确 描 述 的氮 气 、 气 、 蒸 氧 水
气、 水等物 质 的复杂运 动变 化密切 相关 。因此 , 国古 中 代 是 以寒 热 的动态 时空变化 进行 模糊 的定性 描述 自然 界 气候变 化规律 来揭 示 自然界 生物 的 自然 变化 规 律 ; 近、 现代科 学是采 用 温度 的动 态 变化 进 行 模 糊 的定 性 描 述 自然 界气候 变化 规律 。 我们 从传统 中医学与 现代西 医学 和现代 复 杂科学 研究 发现 , 正常 活人 体 内器官 、 组织 、 细胞 之 间是有 间 隙 和气存 在 , 体 内气 的复 杂 变 化 和有 序 运 行 规 律是 人 像 自然界 气候变 化 一 样 复 杂而 有 规 律 可循 。 由于 中、
d i1 . 6 /. s . 0 .9 4 2 0 .5 0 6 o:0 3 9ji n 1 38 1 .0 9 0 .9 9 s 0 文 章 编 号 :0 38 1 (0 9 一50 4 —5 10 —9 4 2 0 )0 —9 00
因为 地球 自然界 生物 的周期 性生 长变化 与气 候变
且不能指导临床防治复杂性疾病。传统中医学以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索、 发现了活人体内“ 在间隙中运动变化等生命规 气” 律, 将人体以五脏器官为核心进行系统归纳, 并借用中国自然哲学的气化、 阴阳、 五行等理论进行取象比类总结, 建立了有效指导临

中西医联合应用的原理

中西医联合应用的原理

中西医联合应用的原理1.互补优势:中医和西医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互相补充、互相弥补。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强调平衡阴阳、五行、气血等要素,而西医则注重病因、病理和生理机制的研究。

两者结合可以综合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从而提供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2.优势互补: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方法上也有着各自的优势。

中医注重调整人体的内部环境,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来调理机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调节免疫功能等。

而西医则侧重于利用药物、手术等技术手段直接干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快速缓解病症。

两者结合可以起到疗效互补、疗程缩短的作用。

3.个体化治疗:中西医联合应用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结合个体特点和病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体质、脉象、舌象等综合判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而西医则强调病因病理的分析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通过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得出诊断结果。

两者结合可以提高个体化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4.请求效果:中西医联合应用可以达到的效果更加全面和持久。

中医治疗强调治本,从根本上调整和恢复人体的功能,防止疾病的复发,促进整体的健康;而西医治疗则更加迅速和直接,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和控制疾病的进展。

两者结合可以实现病因治疗和症状缓解的双重效果,提高治疗的彻底性和持续性。

5.优势结合:中西医联合应用的原理在于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更完善的医疗体系。

通过综合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结合个体化治疗的原则,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总的来说,中西医联合应用的原理是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有机结合,互相补充、优势互补,通过综合分析、个体化治疗、求取更全面、持久的疗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联合应用在许多病种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推动医学进步和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具有积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中医比较论1879年,浙江儒学保守派人士俞樾先生发表《废医论》(笔者注:作者所欲废者乃中医也),中西医之争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然而,尘埃并未落定。

不过,在普通大众看来,西医已经战胜中医。

看看城市、乡镇的医院,高楼大厦、气派非凡者,百之九十九是西医医院。

相形之下,各地的中医院简直就是破庙,难登大雅之堂。

又看看周围的亲戚、朋友、同学和陌生人,偶有感冒,吃药看医生也多是进西医医院,又是X 光,又是葡萄糖,又是各种带着洋名的抗生素、激素或其他退烧药,动则几十元上百元,甚至上千元也是常事。

即使不进医院,自己‚对症‛买药,也多是什么严迪、白加黑、阿莫西林、感康、阿司匹林等等‚国产化‛西药。

最近在医学8号楼网站上又看见一篇文辞激越的揭批中医的檄文《告别中医中药》,作者是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发展研究所的的张功耀。

他当然不是医生,也不懂中医,从其工作单位名称也略知一二。

作者在文章的内容提要中‚一针见血‛的指出:以文化进步的名义,以科学的名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的名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药。

实际上,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大量的历史名人反对中医中药,比如新文化运动的战将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就曾讽刺中医中药,他写道:‚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胡适也说:看这本书‚叙述的西洋医学每一个方面的演变过程,我们也可以明白我们现在尊为’国医’的知识与技术究竟可比人家第几世纪的进步。

‛‚回头想想我们家里的阴阳五行的‘国医学’,在这个科学的医学史上能够占一个什么地位。

‛陈寅恪则说:‚宁愿让西医治死,也不愿让中医看病。

‛近现代史上反对中医的名人还包括梁启超、孙中山、梁漱溟、陈独秀、郭沫若、巴金等。

西医真的优于中医吗?中医真是阻碍文化进步的、非科学的、不人道的医学吗?本文仅从西、中医论治感冒的角度来分析二者孰优孰劣。

西、中医对感冒的病因、病理分析那么,这两种医学是如何分析感冒的病因、病理的呢?在西医看来,人的感冒是由人体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因而产生发热、恶风寒、咳嗽、咽喉肿痛、呕吐、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然而,中医却独树一臶,她并不从病毒、细菌的角度立论,而认为人之感冒是由人体感受外界风寒或风热等邪气而引起的。

在医圣张仲景看来,感冒属于太阳病,一般是人体六经中太阳中风(《伤寒论》第二条)(狭义中风,并不是现代心脑血管病所称中风。

)或太阳伤寒(《伤寒论》第三条)所致。

风寒袭表,营卫郁于中而发热;寒邪束表,卫阳被遏,故见恶寒;人体腠理疏松,感受外邪后卫不外固,卫失温煦,从而玄府开张,不耐风袭,故见恶风;外邪犯肺,肺气宣发受阻,故见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卫气受伤,肺气不降,胃气上逆则见呕吐;外邪袭体,太阳经气不降,则见脉浮。

等等。

从科学主义的观点来看,西医对感冒的病理、病机分析更为合理。

西医所论感冒为上呼吸道感染,感染者感染细菌耳。

细菌在现代仪器下确凿可见。

而中医所谓风寒、风热则无迹可寻,凭你现代什么高科技设备都检查不出,这如何叫人相信?因此,在当代科学主义占据话语霸权的世界上,中医在西医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中医医生在受西医理论影响后多数成为庸医的情形下节节败退,阵地不断丢失,在一些人眼中(如上文提及的张功耀先生),中医甚至成了愚昧、阻碍科学与文明进化及危害生物多样性的代名词。

那么,如此说来,西医果然比中医疗效更好、更加科学吗?西医果然已经战胜中医了吗?二者对感冒病因、病理的分析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吗?西、中医对感冒的治疗及其引发的问题那么,西、中医如何治疗感冒呢?首先来看西医。

现在国内很多西医医院对感冒中出现的‚炎症‛都使用各种抗生素来‚消炎‛,比如对咽喉肿痛。

抗生素在其中的疗效一直令人怀疑。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对感冒病毒根本不起作用。

这在国外医疗界是常识,国内众多西医医生也很清楚。

“科学的”西医至今仍然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

例如“咽痛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

多数在24~48小时间缓解。

偶尔是急性会厌炎所致……A 咽炎不应常规使用抗生素,绝大多数病人即使不用抗生素均良好结果(A类, Ⅰb级)……经6组儿童荟萃分析表明,用抗生素治疗儿童URTI 无效。

经700多例成年病人的随机对照研究,分抗生素组、不给药组、迟给药组,为期3天,结果3组间无主要差别。

……咽痛时不应使用抗生素缓解症状(A类, Ⅰb级)抗生素可缓解非细菌性咽痛,但对缩短病程和减轻病情,抗生素并不优于一般镇痛剂。

”尽管如此,各种昂贵的抗生素仍然在国内医院的感冒治疗中广泛使用。

其中原由,自不待言。

对于感冒中出现的恶风寒、咳嗽、呕吐、鼻塞、流涕等症状,西医也没有什么特效药,只能略为缓解症状。

不客气的说,‚只能缓解症状‛就是无效,因为这种效果只是一种假相。

但是,具有科学迷信(这是个很奇怪的组合,科学与迷信本是对立的,但在这里却‚奇妙‛的结合在一起。

)的人却很乐意被忽悠。

西医消炎退热最后一招就是使用抗生素,比如2003年对SARS(虽非一般感冒)高热病人之无效的西医治疗,最后大剂量使用激素与联合抗生素也难见效果。

以冰镇的来对治临床高热病人也是常见方法,其效果如何恐怕就不必多言了。

这种西医“绝招”其实毫无效果,即使当时似乎有效,也是一种骗人的假相。

实际上,冰镇不但降不了热(其暂时的降热必将引起更严重的反弹),还会加深寒邪对病人的侵袭。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这种方法思考问题方式之简单简直令人吃惊,这是纯粹把人当作比如一杯水,认为杯中水温的降低就是人体体温的降低。

这是把人作为无生命机器的自然推论。

对于这些,连西医医生也是承认的。

‚治感冒没有特效药。

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但即使吃药也要大约一周才好,这是因为医学界至今还没有治疗感冒的决定性方法。

‛‚患感冒后,人们常想把病马上治好,追求所谓的特效药,其实,感冒是没有特效药的。

现在治疗感冒的药物,事实上只能使患者症状减轻而已。

感冒大体是由病毒引起的,对合并细菌感染的感冒,抗生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对病毒引起的感冒,治疗药物很少。

现在人们习惯于用抗生素治疗感冒,而且越用越升级,有时几种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混用。

这种做法弊多利少,因为绝大多数抗生素对感冒病毒无效,而且长时间大量应用抗生素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毒副作用。

‛‚治疗流感,目前还没有什么特效药!”换句话来说就是现有的西医西药对感冒几乎无效。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西药对于病毒的无效果。

西医说没有特效药实际上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说法:虽然无效,但要说得委婉一些,不要太赤裸了。

不过,上述说法只是对于西医西药来说才正确。

其中谈及的‚即使吃药也要大约一周才好‛是很多人的经历。

那么,这是否说明西药对感冒产生了作用呢?感冒一周左右好是否为当代最新的发现呢?答案都是否定的。

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发于阳,七日愈。

发于阴,六日愈。

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

从本条我们可以看到,感冒通常的自然病程只有6-7天。

如果感冒不经过误治而且患者的体质不是特别虚弱的话,多数经过一个自然病程就可不药而愈,少数要两三个自然病程的时间。

其中的原理,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谈到的人体阳气的“一阳来复”后对病邪的抗争。

由此可见,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医圣就已经揭示出感冒的自然病程。

这样一来,我们就发现,虽然感冒后用西医、西药治疗,但仍然多数人要经过约一周才能好,这只说明:一、感冒之后常常要经一周左右而愈并不是个新发现,今人只是拾古人之牙慧,如果还有人说现代医学更科学和发达,那么在这一点上我们并没有任何的证据表明这点;二、西医、西药对感冒的治疗实质上是无效的,而这点也恰好证明了上述西医医生的西药于“治感冒没有特效药”的说法。

但是,尽管如此,西医仍然孤芳自赏的自认为科学,普通大众仍然在接受着这种科学的迷信。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感冒的呢?其效果又如何?我们这里只以仲圣人《伤寒论》中的两个方子来讨论。

《伤寒论》中对外邪经由太阳经入侵形成的感冒的治疗有两个主方:麻黄汤和桂枝汤。

麻黄汤针对伤寒感冒,主要症状表现为无汗、恶风寒、发热、周身疼痛、流涕、鼻塞、脉浮紧;桂枝汤则针对中风感冒,其主要症状为汗出、发热、恶风寒、头痛、大量流涕、鼻塞、脉浮缓。

此二方均为发汗方药。

那么,这两张方子是否会如《黄帝内经》上说得那样用后‚效如桴鼓‛呢?或者按照上述说法,这两个方子是否是‚治感冒的特效药‛呢?这要取决于辨证是否准确,药量是否足够,发汗是否过度,饮食调理是否得法。

笔者就曾以这二方治过自己的感冒,确实‚效如桴鼓‛。

2005年春节过后几天,本人感冒后鼻塞、流涕、恶风寒、无汗、周身不爽、轻微发热,晚上煮麻黄汤一碗,喝后捂被睡觉,约两小时后周身烘热,血脉鼓动,汗出,鼻塞流涕解除。

第二天早上起来,感冒症状全无,只剩些许不适。

接着节饮食半天,不适感消失。

2006年6月底,某因正对后背颈项大椎穴等处吹空调,翌日鼻塞多涕、恶风寒、汗出、全身不爽。

照方抓桂枝汤二剂,连续服药一剂,鼻塞除、几无流涕、汗出;再进二剂之不足三分之一,功毕病除如初。

以往本人以西医、西药治感冒时,从未好得如此快过。

由上可知,《伤寒论》方药用之得法,则其效桴鼓,所谓‚一剂知,二剂愈。

‛是为感冒之特效药,根本不存在所谓一边服药一边还要一周左右时间才能好的问题。

本人曾为他人开用此方,服后亦效。

如果说感冒的发病主要是因为西医所说的病毒或细菌所致,那么,为何桂枝汤和麻黄汤以其发汗法而能收到特效?有所谓汤剂的现代研究说,此二方汤剂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效果,那么,就请把病毒放入二方煎好的汤剂里面,看其抗病毒、抗菌效果是否足以起到效如桴鼓的作用?显而易见,把细菌放入此汤剂中的杀菌效果绝对会让‚现代‛研究者失望的。

不然,现代研究者早就欣喜若狂了。

这种所谓中西结合的研究方法实际上走的是中医西医化的路子,是以西医的理论来指导中医中药的研究,是弃医留药的、医药分家的做法,也是促使中医迅速灭亡的捷径。

通过桂枝汤或麻黄汤的发汗法而不是西医的杀菌、杀病毒法,不但退了烧,其他症状也迅速消失,这说明了什么?至少说明西医对感冒病因、病理的解说是极端片面的。

发人深省的是,虽然现代西医根据其病因理论解释了感冒的起因但却治不了,这一点从没有引起西医人对西医感冒病因认识正确性的怀疑,却仍是一味从原子论出发,把其解释为病毒结构的特殊性阻止了人类药物的有效性。

西医认为,病毒和细菌才是感冒的真正原因。

但是,从上文我们知道,西医因为没有杀灭病毒的特效药,所以对90%以上的感冒无能为力,从而绝大多数感冒药只能略微缓解症状,其他只能靠人体的自愈机制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