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__发热

合集下载

诊断学发热

诊断学发热
PGE2
发生机制
非致热原性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损伤、中暑、安眠药中毒等。 (2)产热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癫痫的持续状态等。 (3)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先天性汗腺缺乏症、慢性心力衰竭等。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 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肌肉收缩后会产生热量,癫痫肢体抽搐。这个 时候肌肉产生热量会更多,所以癫痫持续状态后会发热。
的诊断;热程中
等,但呈进行性消耗、衰竭者,以 多见;热程长,无毒血症症状,但发作
与缓解交替出现者,则有利于
的诊断。
(3)慢性低热:凡口腔温度在37.3~38.0℃、除外生理性原因(如孕妇或女性
排卵期)并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低热。慢性低热一般可分为器质性和
功能性两大类。器质性者常见,病因又以
为多,也可见于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紊乱,影响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
温升高,属功能性发热。 如夏季低热、神经性低热等。
临床:低热,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
7)生理性发热:如生理性体温升高。
PART 02
发生机制
发生机制
致热原性发热
外致热原: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 抗原—抗体复合物 某些类固醇物质: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等
非感染性发热
特点:高热而无汗
3)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发生功能障碍而引起发热,称为中枢性发热。
①物理性:如中暑。②化学性:如安眠药中毒。③机械性:脑出血、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4)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癫痫持续状态等。
0 5)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炎、先天性汗腺缺乏、慢性心力衰竭等。

诊断学名词解释31339

诊断学名词解释31339

发热名词解释1.发热(fever)2.稽留热(ontinued fever)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5.波状型(undulant fever)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问答题1.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参考答案及题解】名词解释1.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5.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7.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问答题1.①低热37。

3—38℃②中等度热38。

1—39℃③高热39.1—41℃④趋高热41℃以上2.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3.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皮肤散热减少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4.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③多系统症状询问④患病以来一般情况⑤诊治经过⑥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治疗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

检体诊断学发热

检体诊断学发热

检体诊断学— 常见症状:发热一:学习目标● 掌握发热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 了解发热常见热型的临床意义● 了解发热伴随症状与体征的临床意义二:病历分析:患者,刘XX ,男,55岁,主诉‘发热1周’入院;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 39.8℃,伴畏寒、寒颤;无咳嗽、咳痰,无皮疹、无皮肤黏膜出血,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明显头痛及关节痛,无光过敏,无频发口腔溃疡;至当地诊所就诊予退烧药(具体不详)治疗,体温可下降但均高于37℃,停药后体温仍上升,在39.1℃~39.8℃之间。

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无明显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2周前曾行背部“疖痈”手术切除术;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外地及疫区久居史,无吸烟史,少量饮酒; 25岁结婚,育有1子1女,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格检查:T 39.5℃ P 118次/分 R 23次/分Bp116/69mmHg 。

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差,急性病容;背部皮肤可见长约5cm手术刀口,有少量渗血及渗液,局部红肿,余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108次/分,律规整;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6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7%,血红蛋白: 135 g/L,血小板计数: 380×109/L;CRP 112mg/L,PCT 3.2ng/ml;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问题:该患者发热的诊断是什么?是哪种类型的发热?目前的诊断依据是什么?三:发热的概念: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动态平衡,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36℃-37℃)。

诊断学—发热

诊断学—发热

二、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1)血液病:如白血病 (2)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3)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 (4)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5)血栓及栓塞疾病:如心肌梗死
四、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 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 不超过1℃(如图)。
稽留热
四、热型及临床意义
2.弛张热 指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 超过2℃(如图),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3.间歇热 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 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 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目录
发热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常见热型 发热的发生机制 发热的伴随症状
概念
发热(fever)是指机体在致热原(pyrogen)作用 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 高超出正常范围。
一、发 生 机 制
1.致热原性发热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源性致热原 (2)内源性致热原
2.非致热原性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
三、临 床 表 现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 ➢ 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 ➢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见于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 (2)高热期 (3)体温下降期 ➢ 骤降:体温在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等。 ➢ 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见于伤寒、风湿热等。

2020年人卫九版诊断学发热(最新课件)

2020年人卫九版诊断学发热(最新课件)

诊断学(第9版)
No
Image
一、发 生 机 制
1.致热原性发热 (1)外源性致热原 (2)内源性致热原
发热(fever)是指机体在致热原(pyrogen)作用 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 高超出正常范围。
2.非致热原性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
(1)体温上升期
➢ 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
➢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见于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
(2)高热期
(3)体温下降期
➢ 骤降:体温在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等。
➢ 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见于伤寒、风湿热等。
No Image
诊断学(第9版)
四、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 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 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 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如图)。
No Image
稽留热
No Image
诊断学(第9版)
四、热型及临床意义
2.弛张热 指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 范围超过2℃(如图),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3.间歇热 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 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 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No Image
诊断学(第9版)
No
Image
五、伴 随 症 状
5.肝脾肿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肝及胆道感染、 布氏杆菌病等。
6.出血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等。 7.关节肿痛 败血症、猩红热、布氏杆菌病、风湿热等。 8.皮疹 麻疹、猩红热、风疹、水痘、斑疹伤寒、风湿热、结缔组织 病、药物热等。 9.昏迷 先发热后昏迷者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流行性脑 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

(完整版)诊断学名词解释精华版

(完整版)诊断学名词解释精华版

1.发热(fever):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2.热型:许多发热性疾病时,体温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规律性,称为热型.3.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4.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5.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多见于布氏杆菌病。

6.间歇热:体温聚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7.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8.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9.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舒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10.体征(sign):医师客观检查到的患者身体方面的异常改变。

11.水肿(edema):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12.咯血(hemoptysis) :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称咯血.13.牵涉痛(referred pain):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14.发绀(cyanosis):又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15.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所指的发绀.16.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17.三凹征:吸气性呼吸困难时,患者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

《临床诊断学》

《临床诊断学》

诊断学重点第一节"发热1、 发热的定义:是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 体温 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2、 发热的病因:A. 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B. 非感染性发热:a 血液病b 结缔组织病c 变态反应病d 内分泌代谢疾病e 血栓及栓塞疾 病f 颅内疾病g 皮肤病变h 恶性肿瘤i 物理及化学性损害j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低热、感 染治愈后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低热3、 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C 中热38.1~39C 高热39.1~4「C 超高热41E 以上4、 稽留热的定义:是指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C 以上的高水平。

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 温波动不超过1C 。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5、 张驰热的定义:又叫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 2C,但都在正常范围以上。

常见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6、 发热伴随昏迷:见于流行性乙脑、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膜炎、中暑、中毒性菌痢;7、 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第三节--水肿1、 水肿的定义: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有全身性水肿,常为凹陷性;2、 局部水肿:体腔内称积液(腹腔胸腔心包积液)。

睡中不包括脑水肿和肺水肿3、 肾源性水肿与心源性水肿的鉴别核等)、浆液性(肺水肿)、脓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血性(呼吸道黏膜受侵害,损害 毛细血管或血液渗入肺泡所致)上诉所有均可带血。

3、 恶臭(厌氧菌感染)、铁锈色(典型肺炎球菌感染)、黄绿色或翠绿色(绿脓)、痰白粘稠 且可拉丝不易咳出(真菌)大量稀痰中含粉皮样物质(棘球蚴病)4、 健康人少有痰,急性呼吸道炎症少有痰,增多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支气管胸膜痿((选 择)第五节--咯血1、 咯血的定义: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和肺部任何部位出血,经口腔咳出称之。

诊断学__发热

诊断学__发热

二、发 生 机 制
1、致热源性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
外源性致热源
通过激活 白细胞

微生物病原体 炎症渗出物 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内源性致热源
通过血脑 屏障
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 坏死因子、干扰素
体温调节中枢
产热>散热
发 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
(3)体温下降期
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 如疟疾。
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炎。
热型及临床意义
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 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 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 为热型。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

对于不过高的发热(体温<40℃)又不伴其他 严重疾病,可不急于解热。
针对物质代谢的加强和大汗脱水等情况,予 以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维生素和水。

(三)、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
1.高热(>40℃)病例
2.心脏病患者 3.妊娠期妇女 4. 解热措施 (1)药物:水杨酸类,类固醇,中草药 (2)物理降温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 炎症 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 等
三、病因与临床分类
1. 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 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 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血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 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诊断学简答题完整版

诊断学简答题完整版

发热1、试述发热的病因答:根据致热源的性质和来源,常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使机体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①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②变态反应③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④心衰及某些皮肤病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简述发热的伴随症状。

答:寒颤、结膜充血、单纯疱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出血、关节肿痛、皮疹、昏迷3、临床常见热型特点答:(1)稽留热:体温超过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小于1℃,如大叶性肺炎。

(2)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结核、风湿热等。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2℃以上,但都正常水平以上,如败血病。

(4)间歇热:体温骤升持续数小时后又骤降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如急性肾盂肾炎等。

(5)波状热:体温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有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如布氏杆菌病。

(6)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如回归热、霍奇金病。

水肿,胸痛,心悸,呼吸困难1、简述产生水肿的几项因素。

答:①水钠潴留②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④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⑤淋巴回流受阻。

2、简述保持毛细血管内和组织间隙液体平衡的主要因素。

答:①毛细血管内静水压②血浆胶体渗透压③组织间隙机械压力④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

3、简述心源性水肿和肾源性水肿的区别。

6、试述意识障碍的常见病因。

答:意识障碍的常见病因有:①重症急性感染;②颅脑非感染性疾病;③内分泌与代谢障碍;④心血管疾病;⑤水、电解质平衡紊乱;⑥外源性中毒;⑦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

7、在急诊室接诊一意识障碍病人,试述问诊要点。

答:对于一个意识障碍的病人,问诊要点包括:①起病时间,发病后情况,诱因、病程、程度;②有无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皮肤黏膜出血及感觉与运动障碍等相关伴随症状;③有无急性感染休克、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肝肾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癫痫、颅脑外伤、肿瘤等病史;④有无服毒及毒物接触史。

《诊断学》—发热

《诊断学》—发热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 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多为低热,常 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发热性范畴。
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
①原发性低热: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体温调节障碍或 体质异常,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热型较规则,体 温波动范围较小,多在0.5℃以内。 ②感染后低热:由于病毒、细菌、原虫等感染致发热后,低热 不退,而原有感染已愈。此系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节功 能仍未恢复正常所致,但必须与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潜在 的病灶(如结核)活动或其他新感染所致的发热相区别。 ③夏季低热:低热仅发生于夏季,秋凉后自行退热,每年如此 反复出现,连续数年后多可自愈。多见于幼儿,因体温调节 中枢功能不完善,夏季身体虚弱,且多于营养不良或脑发育 不全者发生。 ④生理性低热:如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低热。月经 前及妊娠初期也可有低热现象。
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2)抗原—抗体反应: 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癣以及慢性心力衰竭
而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①物理性,如中暑; 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 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上述各种原因可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致使其功能失常而 引起发热,高热无汗是这类发热的特点。
发热
发热的概念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 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 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 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 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诊断学-发热ppt课件

诊断学-发热ppt课件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波动范围可 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重症结核、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体温骤升后,持续数小时,骤降至正常水平,间歇 期持续1到数天。常见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 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39℃以
❖ 散热减少:广泛的皮肤病,慢性心力衰竭,特点:一 般为低热。
临床分类
❖ 感染性发热 ❖ 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
❖ 一般感染:常见病原体感染如:一般的细菌、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
❖ 特殊感染: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结核病、钩
体病、登革热、伤寒、非典、禽流感等。
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坏死物质的吸收:通常体温不超过38.5℃,但急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定点上移
交感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血管收缩
寒颤
散热
产热
体温升高
非致热源性发热
❖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颅脑外伤、脑出血、炎症等。特 点:高热、无汗,一般的退热药物作用差,需用使用 冰帽、冬眠降温。
❖ 产热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癫痫持续状态,特点: 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7.5℃,控制原发病后,体温 恢复正常。
上,又逐渐下降至正常。常见于布鲁菌病。
❖ 回归热(recurrent fever):体温骤升至39℃以上,
持续数天,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 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
一定的规律。
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临床上常见的热型如下

人卫九版诊断学发热 ppt课件

人卫九版诊断学发热  ppt课件

(2)内源性致热原
2.非致热原性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
诊断学(第9版)
二、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1)血液病:如白血病 (2)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3)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 (4)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5)血栓及栓塞疾病:如心肌梗死
诊断学(第9版)
三、临 床 表 现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 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见于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 (2)高热期 (3)体温下降期 骤降:体温在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等。 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见于伤寒、风湿热等。
弛张热
诊断学(第9版)
四、热型及临床意义
4.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 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 于布氏杆菌病(如图)。 5.回归热 指体温骤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 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的交替 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等。 6.不规则热
波状热
诊断学(第9版)
五、伴 随 症 状
1.寒战 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等。 2.结膜充血 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3.单纯疱疹 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间日疟、流行性感冒等。 4.淋巴结肿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淋巴结结核等。

诊断学基础课件--发热、抽搐、意识障碍

诊断学基础课件--发热、抽搐、意识障碍
梗死或肢体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热。 ③大量组织坏死及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
淋巴瘤、溶血反应等。
一、病因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 热、结缔组织疾病等。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严重脱水等。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 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引起的低热等。
二、发热机制
发热机制示意图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doc
二、发热机制
(二)非致热原性发热 此类发热不是由致热原所致,常 见于:
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②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③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炎)。
三、临床表现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常 见于中暑、安眠药中毒、颅脑出血、外伤、炎 症等。
6.脑神经功能紊乱(功能性发热)
二、发热机制
(一)致热原性发热 1.外源性致热原 致热原包括:①各种病原体及
其产物;②炎性渗出物机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 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等。 2.内源性致热原 又称白细胞致热原,主要包括 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干扰素(IFN)等。
症状学
发热
一、病因
(一)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是 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均可引起发热。
一、病因
(二)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 ①机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
内出血、大面积烧伤等。 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的心、肺、脾等脏器

检体诊断学-02发热共34页

检体诊断学-02发热共34页
➢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颅脑外伤、出血、炎症
➢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 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广 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
病因与临床分类
1.感染性发热
➢ 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各 种感染,均可出现发热。
病因与临床分类
2.非感染性发热
➢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有相应的热型。 ➢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
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 ➢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
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 常见于临床意义
2、弛张热: ➢ 体温常在39℃以上。 ➢ 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
(2)高热期 体温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
(3)体温下降期 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如疟疾。 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
临床表现
调定点在高水平 产热=散热
体温上升期
骤升型 缓升型
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
骤降 缓降
热型及临床意义
➢ 发热患者将在一定时间间隔进行的体温检测 结果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次体温数值点连 接成线即为体温曲线,该曲线的形状可有一 定规律性,称为热型(fever type)。
及化脓性炎症等。
热型及临床意义
热型及临床意义
3、间歇热: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 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 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 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1日内发热呈2次升降者称双峰热,见
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病因与临床分类
1. 感染性
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非感染性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
病 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 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血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
抓住每一次机会不能轻易流失,这样 我们才 能真正 强大。 20.11. 12202 0年11 月12日 星期四 10时3 1分3 秒20.11 .12
谢谢大家!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0:31: 0310: 31:03 10:31 11/12 /2020 10:31:03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12 10:31 :0310 :31N ov-20 12-No v-20
பைடு நூலகம்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0 :31:0 310:3 1:031 0:31T hursda y, November 12, 2020
发热
(Fever)
教学目标
掌握发热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熟悉问 诊要点
熟悉发热的病因与分类和发病机制、问诊 要点
定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 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 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 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 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 20年1 1月12 日星期 四10时 31分3 秒Thursday, November 12, 2020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1.122020年 11月12 日星期 四10 时31分 3秒20. 11.12
谢谢大家!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1.12 20.11 .12Th ursda y, November 12, 2020
2.驰张热(remittent fever)
▪ 体温常在39℃以上
▪ 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 ▪ 脓性炎症等。
驰张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一般为 36~37℃ 左右。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1℃,下午>
上午,运动、进餐、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可 稍升高。 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口温:36.3--37.2oC 腋温:36----37oC 肛温:36.5--37.7oC
正常体温有波动: 24h不超过1oC
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 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鲁菌病。
波状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5.回归热
体温急骤上升达390C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 平,数日后又出现高热,如此现律地交替出现。见于回 归热、霍奇金病等。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 2020年 11月1 2日星 期四上 午10时 31分3 秒10:3 1:032 0.11. 12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1 月上午1 0时31 分20.1 1.121 0:31N ovem ber 12, 2020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 1月12 日星期 四10时 31分3 秒10:3 1:031 2 November 2020
谢谢大家!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 20.11. 1220. 11.12 Thursd ay, November 12, 2020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 10:31: 0310: 31:03 10:31 11/12 /2020 10:31:03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12 10:31 :0310 :31N ov-20 12-No v-20
2. 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3. 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咳嗽、咳痰;腹
痛、呕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皮疹、 出血、头痛、肌肉关节痛等。
4.患病以来一般情况 5.诊治经过 6.传染病接触史、疫区史、手术史、职业史等
八、治 疗 要 点
1.病因治疗:
如感染性疾病需使用有效抗生素。
2.对症治疗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10时 31分3 秒上午 10时3 1分10: 31:03 20.11 .12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 1.122 0.11.1 210:3 110:3 1:031 0:31: 03Nov -20
务实,奋斗,成就,成功。2020年1 1月12 日星期 四10时 31分3 秒Thursday, November 12, 2020
故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变成不规则热.
六、伴 随 症 状
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 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 应等。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风疹、淋巴结结核、 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等。
肝脾肿大: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疟疾、 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布氏 杆菌病等。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1 月上午1 0时31 分20.1 1.121 0:31N ovem ber 12,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 2020年 11月1 2日星 期四10 时31分 3秒10 :31:0 312 Nov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10时 31分3 秒上午 10时3 1分10: 31:03 20.11 .12
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四、临 床 表 现
1. 发热的分度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2. 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 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
上,如疟疾。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
6.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不规则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注意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 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影响热型。 个体反应性的不同。如老年人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 无发热。
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 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 斑疹伤寒、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
七、问 诊 要 点
1. 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缓急)、病程、 热度高低、频度(间隙性或持续性)、诱因;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 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 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间隙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
体温渐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0 .11.12 20.11 .1210 :3110 :31:0 310:3 1:03N ov-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 20年1 1月12 日星期 四10时 31分3 秒Thursday, November 12, 2020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1.122020年 11月12 日星期 四10 时31分 3秒20. 11.12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10:31:0310: 31:03 10:31 Thurs day, November 12, 2020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1. 1220. 11.12 10:31: 0310: 31:03 Nove mber 12,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 20年1 1月12 日上午 10时31 分20. 11.12 20.11. 12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 2020年 11月1 2日星 期四10 时31分 3秒10 :31:0 312 Nov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10时 31分3 秒上午 10时3 1分10: 31:03 20.11 .12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0 .11.12 20.11 .1210 :3110 :31:0 310:3 1:03N ov-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1月1 2日上 午10时 31分2 0.11.1 220.1 1.12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 2020年 11月1 2日星 期四上 午10时 31分3 秒10:3 1:032 0.11. 12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1 月上午1 0时31 分20.1 1.121 0:31N ovem ber 12, 2020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1.12 10:31 :0310 :31N ov-20 12-No v-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0 :31:0 310:3 1:031 0:31T hursda y, November 12,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 1.122 0.11.1 210:3 1:031 0:31: 03Nov embe r 12, 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